常见儿童抗生素对比

常见儿童抗生素对比
常见儿童抗生素对比

常见儿童抗生素头孢克洛& 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

一)分类

抗生素从化学结构上分为B—内酰胺类(头孢克洛),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阿

奇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以及其它类。

头孢克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有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丙烯( cefprozil )等;前二者为注射制剂,后两者为口服制剂。比第一代头孢菌素肾脏毒性降低,也就是说有肾毒性。主要用于敏感阳性和阴性菌,尤其是产酶耐药的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骨关节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妇产科感染及耐青霉素淋球菌感染等。

着名的针剂: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还有: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他定( ceftazidime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 等。第三代基本没有肾毒性的了。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一般称为红霉素类)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同类有: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克拉

霉素 (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罗他霉素 (rokitamycin )。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常见药物有:红霉素(Erythromyc in ) 乙酰螺旋霉素

( acetylspiramycin )、麦迪霉素( midecamycin )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较少。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

二)适应症

1、头孢克洛:

[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中耳炎: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B溶血性

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B 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和扁桃体炎):由化脓性链球菌(A组B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尿道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膀胱炎):由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白氏杆菌属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引起。

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由金葡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A组B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鼻窦炎:曾有报道。

2、阿奇霉素:

[ 适应症]

1. 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2. 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

4. 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

5. 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3、阿莫西林:

[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不产B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

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注: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虽然青霉素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但是阿莫西林耐酸,在胃肠道吸收好,且不受食物影响。

三)副作用

1、阿奇霉素的副作用:

不良反应以 6 岁以下学龄前儿童为主,占60%以上,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短, 2 h 内出现者占一半以上,类型及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除一般的消化道不适和轻微的皮肤过敏外,阿奇霉素在儿童及青少年还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疹、中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肾损害等,其中以变态(过敏)反应最为常见。阿奇霉素引起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和抢救后致死率较低,但 2 岁以下婴幼儿静脉给药时潜在危险较大,临床给药时应慎重选择给药方法,并需密切观察。从网上看:阿奇霉素有耳毒性,肝毒性,肾脏毒性的例子。所以要特别注意服用时间和剂量,剂量不大,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应该还是安全的。

2、阿莫西林的副作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B -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

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

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

3、头孢克洛的副作用:

只查到说明书上的:①胃肠道反应:胃部不适感、食欲不振、软便、腹泻等。②过敏反应:皮疹、皮痒。③过性SGPT升高及可逆性间质性肾炎。④Coomb's试验可

为阳性。个人认为:头孢克洛是有非常轻微的肾毒性的。另外头孢过敏的人也是有一部分的(比如我自己),所以也要注意过敏反应。

四)个人经验:

1. 头孢克洛杀菌面最广,阿莫西林其次,阿奇霉素杀菌的范围最窄。

2. 肺炎和支气管炎这三种都可以用,但是因为头孢过敏相对比较少,在孩子没有确认是否会过敏的情况下,医生选用头孢的比较多。我一般都给柯欣柔选择阿莫西林,一个是她对青霉素没有过敏记录。二是就效果来说,欣柔用阿莫西林比头孢效果明显。三是,阿莫西林副作用小。一般在服用 3 天后,我会选择改阿奇霉素还是不改。我不太选择头孢,杀菌谱比较宽,打算等欣柔对阿莫西林耐药性上去了以后再改好

了。

3.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使用阿奇霉素是最合适的。最好是2 岁以上孩子用。

4. 肺炎如果用头孢或者阿莫西林一周以后,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情况下,建议改用阿奇霉素

(可能存在支原体感染)。

5. 不论服用那种抗生素,都不能减少剂量,也不能低于3天。到3天后如果没有全

部好,但是差不多了,可以继续再服用1到2天。如果还有比较严重的炎症,注意下可以换一种对症的抗生素。比如说: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服用阿莫西林 3 天或者 2 天后换用阿奇霉素 3 天。注意的是,改另外一种后也不能减量和少于 3 天。另外,不论那种抗生素都不要服用超过7 天,没有意义(该死的细菌早死了,不死的你再怎么吃也搞不死它了)。

6.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不知道为啥,医生喜欢把抗生素说成消炎药。

7. 在药店怎么选。这几种抗生素,口服的都有很多种牌子。价格也不同。一般来说,首先的原则是选甜的(阿奇霉素普通型的是苦的,太儿欣的是甜的。阿莫西林和头孢克洛倒是一般都是甜的)。然后是如果病情严重就选贵的吧。因为工艺不同,不同的药吸收情况不太相同。

8. 医院打针的选择,去大医院好点的医院,很可能要么不开吊针,要开就开好的针(用面少的抗生素)。但是去小医院,喜欢给你开吊针,虽然开的是传统的吊针。如果不打算吊针,不要在家随便吃中药来解决,还是建议有炎症早用抗生素。

9. 吃药的注意事项:不要把所有的药混在一起吃,最好是一种一种分开,每种之间隔开点时间,哪怕 5 分钟或者10 分钟都好。另外,尽量不要在吃饭前后吃药,最好和饭隔开 1 小时。

10. 吃了中药后不要没有好就停,会让病情更严重,中药效果不会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选择吃几天抗生素。服用抗生素期间是可以吃中药的,俗话说:中西医结合疗

效好么??

12. 阿奇霉素的半衰期很长,一天服用一次就够了。头孢或者阿莫西林都是一天3

次的说

11. 其他:一种抗生素用多了,肯定会培养耐药性的。生病要多喝水,要是服用了抗生素,就更要多喝水了。过敏反应和副作用上面都提到了,不再重复。口服抗生素一定是比注射的剂量小很多,效果虽然慢一点,但是相对来说对身体的伤害也小很多。有比较过的父母都知道啦。不选择抗生素是最好的选择。

儿童口服抗生素的选择

儿童口服抗生素的选择 一、关于门诊患儿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儿科门诊的患儿,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来就诊的为最多,分占就诊率的第一第二位, 1、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通常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亦常用“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AURI)”。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90%以上均为病毒感染,而支原体和细菌较为少见。于是许多所谓的“科普报纸、杂志”之类的文章就大肆抨击,说既然大部分为病毒感染,为何还要用抗生素?典型的外行话。病毒感染可以破坏呼吸道黏膜,使其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虚而入,从而并发混合感染,所以凡是发热超过三天以上,经过常规口服抗病毒药物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不缓解的,肯定是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那么主要容易并发那些细菌感染呢?我们通过咽拭子做病原卫生 物培养,发现主要是以下几种细菌较为多见: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学龄儿童链球菌多见,而婴儿以流感嗜血杆菌较为常见。 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和肺炎,我们经过痰培养的统计,主要为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

杆菌。近年由于抗生素使用泛滥,许多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如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鲍蔓不动杆菌等细菌感染亦不少见。 2、消化道感染:包括急性胃炎、胃肠炎、肠炎。我们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大肠杆菌、沙门属菌、志贺菌属等,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金葡菌感染性胃肠炎在以前生活水平低下的年代多见,近年少见。 二、药物选用 综上所述,在呼吸道感染的疾病里,除了流感嗜血杆菌、院内获得的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等位革兰氏阴性杆菌外,大部分社区获得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是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感染所 引起的。所以我们在口服抗生素的初选方面,就可以适当的考虑侧重于这方面抗菌谱的药物。 推荐:1、呼吸道感染,广谱青霉素类制剂,推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这组药物目前逐渐成为小儿抗生素口服的主流首选。上海的陆权教授,小儿抗生素专家,在他们门诊初选抗生素,做了青霉素皮试后,如果是阴性,只用这个药物。原因有二:1、鉴于链球菌为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目前为止,还是青霉素类对链球菌有特效,效果优于头孢菌素。甚至对中等耐青霉素的链球菌,只要加大药量,缩短给药时间,仍然是有显著疗效的。2、单药阿莫西林在如此众多耐药菌的围攻下,已经独木难支,所以加入了棒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这就让阿莫西林这个老药焕发出新的活力,抗感染能力提高到可以对抗中等感染甚至以上

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用的抗生素有哪些 抗生素有好多种类,常用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类: 1.倍他-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针,氨氯西林针、青霉素G针等;(2).头孢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唑林针、头孢拉定针、头孢曲松针、头孢哌酮针、头孢他啶针、头孢夫辛针等;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3.喹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等; 4.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5.其他类(分子结构各不相同,属于几个小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还有一大类是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环素等,这类药副作用比较大,现已很少用!

对乙酰胺基酚不是抗生素,他属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主要用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痛经,关节痛等。

仅供个人参考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常见儿童抗生素对比

常见儿童抗生素头孢克洛&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一)分类 抗生素从化学结构上分为β—内酰胺类(头孢克洛),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以及其它类。 头孢克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有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孟多(cefamandole)、头孢克洛(cefaclor)、头孢丙烯(cefprozil)等;前二者为注射制剂,后两者为口服制剂。比第一代头孢菌素肾脏毒性降低,也就是说有肾毒性。 主要用于敏感阳性和阴性菌,尤其是产酶耐药的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骨关节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妇产科感染及耐青霉素淋球菌感染等。 著名的针剂:头孢曲松(ceftriaxone)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还有: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他定(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等。第三代基本没有肾毒性的了。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一般称为红霉素类)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同类有:阿奇霉素(azithromyc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罗他霉素(rokitamycin)。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常见药物有:红霉素(Erythromycin)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麦迪霉素(midecamycin)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较少。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 二)适应症 1、头孢克洛: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耳鼻喉科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中耳炎: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引起。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由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A组β溶血性

部分常用抗生素配制

常用抗生素配制 一、试验中抗生素应用的种类: 1.倍他-内酰胺类:(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针,氨氯西林针、青霉素G针等;(2).头孢类: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唑林针、头孢拉定针、头孢曲松针、头孢哌酮针、头孢他啶针、头孢夫辛针等;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类):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3.喹诺酮类(含针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帕珠沙星、依诺沙星等; 4.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5.其他类(分子结构各不相同,属于几个小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嘧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还有一大类是四环素类如土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环素等,这类药副作用比较大,现已很少用! 对乙酰胺基酚不是抗生素,他属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主要用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以及痛经,关节痛等。 二、试验中常用抗生素配制 1、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100mg/ml)

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2、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50mg/ml) 溶解0.5g羧苄青霉素二钠盐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25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3、甲氧西林(methicillin)(100mg/ml) 溶解1g甲氧西林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37.5ug/ml终浓度与100ug/ml氨苄青霉素一起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4、卡那霉素(kanamycin)(10mg/ml) 溶解100mg卡那霉素于足量的水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5、氯霉素(chloramphenicol)(25mg/ml) 溶解250mg氯霉素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2.5ug/ml~25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6、链霉素(streptomycin)(50mg/ml) 溶解0.5g链霉素硫酸盐于足量的无水乙醇中,最后定容至10ml。分装成小份于-20℃贮存。常以10ug/ml~50ug/ml的终浓度添加于生长培养基。 7、萘啶酮酸(nalidixic acid)(5mg/ml)

常见儿童抗生素对比

常见儿童抗生素头孢克洛& 阿莫西林& 阿奇霉素 一)分类 抗生素从化学结构上分为B—内酰胺类(头孢克洛),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阿 奇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以及其它类。 头孢克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药物有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丙烯( cefprozil )等;前二者为注射制剂,后两者为口服制剂。比第一代头孢菌素肾脏毒性降低,也就是说有肾毒性。主要用于敏感阳性和阴性菌,尤其是产酶耐药的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骨关节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妇产科感染及耐青霉素淋球菌感染等。 着名的针剂: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还有: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他定( ceftazidime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 等。第三代基本没有肾毒性的了。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一般称为红霉素类)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同类有: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克拉 霉素 (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 (roxithromycin )、罗他霉素 (rokitamycin )。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常见药物有:红霉素(Erythromyc in ) 乙酰螺旋霉素 ( acetylspiramycin )、麦迪霉素( midecamycin )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不良反应较少。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 二)适应症 1、头孢克洛: [ 适应症]

关于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免疫等自身特点,容易遭受病原感染。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确定细菌性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抗生素的三大副作用 一是过敏反应。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较为少见的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药物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二是毒性反应。主要影响肝、肾功能。毒性反应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易感个体容易产生药物毒性作用。 三是局部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或肌肉注射处疼痛或静脉炎。 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 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各种抗生素的副作用 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组织毒性极微,除口服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外,一般无毒性反应。但青霉素类可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因此,每次使用均需要做皮试;如有青霉素类过敏史,则应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总体毒性较低,对某些敏感儿童有肾毒作用,对肝功能有轻微影响,但停药后即可恢复。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药,用后可出现血尿;口服可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用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较为常见,静脉用药可引起静脉疼痛和静脉炎。红霉素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临床已逐渐少用。阿奇霉素作为治疗非典型病原感染的首选药物,胃肠道反应虽已减轻,但仍然存在。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毒性和肾毒性,对于易感儿童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或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6岁以下儿童一般禁用。 磺胺类抗生素易感儿童可有肾脏损害,出现血尿、结晶尿及肾功能衰竭;多样型皮肤损害;白细胞减少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恶心、呕吐等。目前,磺胺类抗生素在儿科已很少使用。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临床副作用较小。万古霉素主要用于耐药的金葡菌感染,但有肾毒性、耳毒性,肾功能不全及年幼儿慎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成人临床较常用,但动物实验可引起动物软骨损害,故美国fda及我国许多药物手册建议12岁以下儿童不使用。

常见的代替抗生素的中成药

抗生素替代中成药 一、呼吸系统炎症常用药 1、蒲地蓝消炎片: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 等的治疗。 2、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通便,消炎,一般应用于流感、咽炎及肺部感染。 3、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4、银黄胶囊/颗粒: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 5、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利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湿热泄泻。(咽喉炎、急 性肠炎等) 6、黄连上清片: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7、穿心莲胶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热淋涩痛、肿痛疮疡等。对急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腮腺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8、清火片:清热泻火,通便。用于咽喉肿痛,牙痛,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目赤,大便不通。 9、三黄片: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10、众生片/丸/胶囊:清热解毒,活血凉血,消炎止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疮毒等症。 11、清热散结片:消炎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腺炎,急性肠炎,急性菌痢,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疮疖疼痛,中耳炎,皮炎湿疹 12、喉痛灵片:清热解毒,消炎,清咽喉。用于咽喉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上呼吸道炎,疖疮等。 13、复方公英片: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14、清咽片:清凉解热,生津止渴,用于咽喉肿痛,声嘶音哑,口干舌燥,咽下不利。(急慢性咽炎) 15芩黄喉症胶囊: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 16、复方气管炎片:呼吸道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 17、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18、复方鱼腥草片: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19、黄芩片:消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0、复方黄芩片: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 二、消化系统炎症 1、消炎利胆片:具有消炎利胆,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急、慢性胆囊炎及肝胆结石并发 感染者。 2、青叶胆片:清肝利胆,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肝胆囊炎、尿道炎等) 3、复方黄连素片: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 疾见上述证候者。

抗生素—科普知识,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科普知识 1.抗生素有那些 ①●青霉素类:阿莫西林、青霉素.. ②●头孢菌素类:共有四代,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克洛 、头孢氨苄、头孢克肟(世福素)、头孢他啶(新天欣, 复达欣).. ③●大环內酯类:阿奇霉素(泰力特、希舒美)、克拉 霉素、地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④●氯胺苯醇类:氯霉素.. ⑤●林可霉素类:盐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 ⑥●万古霉素类:去甲万古霉素、盐酸万古霉素.. ⑦●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 ⑧●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如磺胺嘧啶、复方新诺明等, 喹诺酮类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其它抗菌 药物如痢特灵、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黄连素 等.. ⑨●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⑩●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霉卡那素、丁胺

卡那霉素.. 2.滥用抗生素误区 ①感冒 ?感冒的病原体90%以上是病毒,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也不能有 效地预防普通感冒的并发症。小儿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无效 又危险的,不仅无法杀灭引起感冒的病毒,还使一些潜藏病 菌具备了抗药性,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而且常用的 抗生素都有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如大剂量青霉素除引起严 重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即青霉素脑病 。 ?Q:感冒后有些咳,要不要用抗生素? ?A:如精神和食欲正常可以不用止咳药,更不要使用抗生素, 2~3周后咳嗽会自行消失。若频繁咳嗽影响睡眠,则需服强 效镇咳药物。抗生素治疗感冒后咳嗽大多是无效的,不可滥 用,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慢性咳嗽,使用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治疗却有明显疗效。 ②婴幼儿秋冬季腹泻 ?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 最多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不需使用抗生素。 腹泻的时候要喝糖盐水,而不是立即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使 用可能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难度更大。

-儿童药中有哪些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

儿童药中有哪些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 感谢阅读悟空问答,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我重点从儿童人群用药的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儿童常用的抗生素1、其实,关于儿童常用的抗生素,而且也要适合儿童的抗生素,种类也就那么几种,比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脂内,这三种是门诊就诊时最常用的口服类抗生素,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生素,主要考虑到是住院患儿使用的,是相对高级别的或危重患儿使用的或者是注射剂,因为比较复杂,这里将不再赘述。2、我就来重点说说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吧,这些药物对于儿童来说,也是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靠谱的药物。第一、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是最经典的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莫西林了,比如水果味或甜味的阿莫西林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淆剂。第二,头孢菌素类的抗生素,适合儿童口感和剂型的,代表性药物是草莓味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另外,还会用到头孢丙烯分散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和头孢地尼分散片或者是它们的颗粒剂。第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儿童使用代表性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另外还有红霉素的颗粒剂。3、还要再补充一点,头孢类抗生素中,第一代头抱菌素如头抱氨茉、头抱拉定等儿童应谨慎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血尿、肾组织坏死,与强利尿剂合用时

毒性增加。这个常识我们要知道,所以在上述抗生素列举中就没有提到这两个。合理的使用抗生素1、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需综合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选择口服给药,重症、全身性感染可以先静脉给药,根据临床情况酌情改为口服给药。2、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代谢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根据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选用适合的药物品种,按各种抗菌药物治疗剂量范围决定给药剂量,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决定给药次数。3、使用抗生素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在体内必须要达到有效浓度,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一般感染用药72小时(重症48小时)后重新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4、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若一旦见效就马上停药,易造成致病菌死灰复燃,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参考文献:1、李金英,浅谈儿童抗生素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12年第13期。2、张忠浩,略论儿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 年第4期。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临床中,抗生素种类繁多,死记硬背是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抗生素及其抗菌谱。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6.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内容解释: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收到干扰;主要作用于G+细菌;其中,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儿童抗生素的使用

给所有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提个醒: 使用抗生素需谨慎,孩子的健康不是小事 作者:育学园 01 抗生素是什么? 简单来说,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常用的抗生素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等,不同类型的抗生素针对的病菌种类不同,具体吃哪种听医生的就好。 作为迄今最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抗生素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致死率,把抗生素称为“救命药”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但是,有效不代表可以滥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真不是说着玩的,对此一定要重视起来。 02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滥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从而导致抗生素失去治疗作用。 使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 人体肠道的菌群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种生态平衡。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失衡、破坏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降低人体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人体。

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有较大副作用 儿童各器官发育还不完全,滥用抗生素会损害儿童的身体器官。 由于许多抗生素是通过肝脏来代谢的,长期服用很可能会造成儿童肝脏功能受损。 抗生素是很有效,但要适量、正确地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很多家长一感冒就给孩子吃抗生素,一拉肚子也给孩子吃抗生素…… 这些其实都是错误的做法。 03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误区1:感冒了吃点抗生素消消炎 孩子一感冒——快吃点感冒药,再吃点头孢,不消炎怎么能好起来呢?! 这……误会大了。 事实上: 抗生素≠消炎药。 炎症不是某种疾病的名称,而是很多疾病都具有的共同表现。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等都可能引发红、肿、痒等症状,并不是所有炎症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抗生素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对抗细菌引发的炎症。 也就是说,如果这炎症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吃抗生素不仅缓解不了病情,还会提升细菌的耐药性。 无论孩子是感冒还是发烧,首先要搞清楚病因,再对症下药。

常用抗生素总结

常用抗生素总结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 1.青霉素类 ①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 青霉素G抗菌作用强,但抗菌谱窄。 1)G+球菌常见包括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敏感金黄色葡萄糖球菌(MSSA),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效果较差(肺炎血绿,葡萄表皮肠)。 2)G+杆菌常见包括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炭破产)。 3)G-球菌常见包括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您老)。 4)部分放线菌,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鼠咬热螺旋体(放李梅鼠回沟)。 常见抗菌药: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 ②苄星青霉素G。 ②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抗菌谱同青霉素G。 2)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硝西林,氟氯西林(甲苯非氯硝)。 抗菌谱同青霉素G,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有效。 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G+抗菌谱同青霉素G。 阿莫西林:G-菌常见包括沙门菌,伤寒菌,流感嗜血杆菌,变形杆菌(沙寒流行)。 氨苄西林:G-菌常见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白流大变寒布)。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哌拉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派美卡)。在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基础上,加上铜绿假单胞菌。 5)抗革兰阴性菌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

G-菌常见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枸橼酸杆菌,志贺菌,沙门菌(傻大克援贺)。 2、头孢类 ①第一代头孢: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羟氨苄(安坐抢分啦)。 G+菌抗菌谱同青霉素类。 G-菌常见包括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卡门嗜血,克雷大肠变形计)。 ②第二代头孢: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丙烯(孟扶克丙烯)。抗菌谱同一代头孢。对部分厌氧菌敏感。 ③第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泊肟酯(他派曲伯赛)。抗菌谱同二代头孢。 ④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比啰)。抗菌谱同第三代头孢。 ⑤第五代头孢: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洛林比托罗)。 抗菌谱同一代头孢,对MRSA敏感。 3、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①头孢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洗煤炭)。 抗菌谱类似于二代头孢,对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敏感。 ②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雅美怕他)。抗菌谱同三代头孢。 ③氧头烯类:拉氧头孢、氧氟头孢(拉夫)。抗菌谱同碳青霉烯类。 ④青霉烯类:法罗培南。抗菌谱同碳青霉烯类。 ⑤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对需氧G-菌敏感,常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沙雷菌、枸橼酸菌,志贺菌(肺科流感,傻大志原形)。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最新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精品版

2020年如何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精品版

你会给宝宝正确使用抗生素吗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虽然你可能不希望让宝宝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是宝宝的病情需要,你仍然要遵循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你可以参考以下抗生素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尽最大可能发挥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作用,减少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对抗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包含十大种类。目前儿童常用的抗生素主要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和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中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又包括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是专门针对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不能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如果有条件,最好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不是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而是最适合的最好。因为毕竟抗生素也可能会对身体器官有所损害。 宝宝有不明原因发热时,你不要急着给宝宝使用抗生素来抑制病情,否则可能会使细菌培养失败,掩盖病情,甚至延误病情。当然在宝宝发热且病情危重,而且有明显的症状表明他是细菌感染时,可考虑选择抗生素,所以你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顺序通常是,先选择口服的方式,等确实病情严重并且有必要时,再选择输液的方式。

如果宝宝的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某种抗生素,你要保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足量和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同时不要过于频繁地更换抗生素,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抗生素发挥作用。一般在使用三天以后,如果宝宝还没有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时,你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给宝宝换用另外一种抗生素。即使宝宝的病情很快好转了,你也要记得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使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通常为5~7天),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病情反复,并降低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 防止过敏。 虽然青霉素抗生素和孢抗生素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如休克、皮疹、神经性水肿等。所以如果宝宝需要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一定要先做皮试。如果是口服,要注意时间间隔,一般为6~8小时口服一次。如果是肌肉注射或输液,就算皮试阴性,你也要注意观察,看宝宝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过敏反应出现。 防止胃肠道刺激。 如果医生给宝宝开的是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你要知道这些抗生素类药物有胃肠道副作用,最好让宝宝在饭后服用,以便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如宝宝需要输液,也尽量不要在空腹时进行。 不要用奶瓶喂。 如果宝宝是口服抗生素,最好用勺直接喂,不要用奶瓶。因为奶瓶和奶嘴容易沾掉一部分药物,从而影响宝宝吃到的总药量。另外,也不要把抗生素类药物放在奶里一起喂给宝宝,因为药物可能和奶起化学变化,影响药物吸收。 宝宝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后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你要立即给他停药,并马上带宝宝去看医生。同时,记住这些引起宝宝过敏的药物名称,下次用药时要提前告诉医生。

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哪些抗生素儿童不能用 在儿童是否该使用抗生素上,家长容易走极端。专家称,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在如何合理使用儿童抗生素、认识其副作用方面,许多家长乃至有的医护工作者都存在误区,最容易走两个极端。其一是扩大抗生素的作用,把抗生素作为“尚方宝剑”,认为抗生素一用就能药到病除,家中备有许多种类的抗生素,不管是发热、咳嗽,还是流泪、流涕均使用,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其二是夸大抗生素的副作用,认为抗生素都有副作用,无论何种情况一概不用,最后疾病加重,甚至威胁生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免疫等自身特点,容易遭受病原感染。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确定细菌性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抗生素的三大副作用 一是过敏反应。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较为少见的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药物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二是毒性反应。主要影响肝、肾功能。毒性反应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易感个体容易产生药物毒性作用。 三是局部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或肌肉注射处疼痛或静脉炎。 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 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 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 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各种抗生素的副作用 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组织毒性极微,除口服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外,一般无毒性反应。但青霉素类可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因此,每次使用均需要做皮试;如有青霉素类过敏史,则应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总体毒性较低,对某些敏感儿童有肾毒作用,对肝功能有轻微影响,但停药后即可恢复。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药,用后可出现血尿;口服可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用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较为常见,静脉用药可引起静脉疼痛和静脉炎。红霉素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临床已逐渐少用。阿奇霉素作为治疗非典型病原感染的首选药物,胃肠道反应虽已减轻,但仍然存在。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毒性和肾毒性,对于易感儿童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或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6岁以下儿童一般禁用。 磺胺类抗生素易感儿童可有肾脏损害,出现血尿、结晶尿及肾功能衰竭;多样型皮肤损害;白细胞减少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恶心、呕吐等。目前,磺胺类抗生素在儿科已很少使用。

儿童如何使用抗生素

核心提示:在儿童是否该使用抗生素上,家长容易走极端。北京军大专家称,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在如何合理使用儿童抗生素、认识其副作用方面,许多家长乃至有的医护工作者都存在误区,最容易走两个极端。其一是扩大抗生素的作用,把抗生素作为“尚方宝剑”,认为抗生素一用就能药到病除,家中备有许多种类的抗生素,不管是发热、咳嗽,还是流泪、流涕均使用,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其二是夸大抗生素的副作用,认为抗生素都有副作用,无论何种情况一概不用,最后疾病加重,甚至威胁生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免疫等自身特点,容易遭受病原感染。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确定细菌性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抗生素的三大副作用 一是过敏反应。任何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较为少见的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药物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首次用药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再次或多次使用相同或同类药物,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二是毒性反应。主要影响肝、肾功能。毒性反应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易感个体容易产生药物毒性作用。 三是局部刺激反应。主要表现为静脉或肌肉注射处疼痛或静脉炎。 使用抗生素的五个原则 由于儿童细菌性感染难以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临床初次抗生素治疗要真正做到正确、准确、合理极为困难,绝大部分依靠经验性治疗。因此,儿童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守以下主要原则: 1.怀疑细菌感染,可先用抗生素进行经验治疗。 2.诊断为病毒感染和不明原因发热,不宜早期应用抗生素。 3.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4.抗生素使用应考虑抗菌作用、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细菌耐药性、药物不良反应等。 5.应根据个体生理特点、病理变化调整抗生素,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儿童抗生素使用既要临床医师依靠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临床检验合理选择,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还必须把抗生素使用依据、目的、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唯有这样,才能在儿童抗生素合理使用与尽可能避免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各种抗生素的副作用 青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物组织毒性极微,除口服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外,一般无毒性反应。但青霉素类可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因此,每次使用均需要做皮试;如有青霉素类过敏史,则应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总体毒性较低,对某些敏感儿童有肾毒作用,对肝功能有轻微影响,但停药后即可恢复。头孢拉定等第一代头孢药,用后可出现血尿;口服可出现腹痛、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用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较为常见,静脉用药可引起静脉疼痛和静脉炎。红霉素长期服用可引起肝脏损害,临床已逐渐少用。阿奇霉素作为治疗非典型病原感染的首选药物,胃肠道反应虽已减轻,但仍然存在。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毒性和肾毒性,对于易感儿童可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或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6岁以下儿童一般禁用。硫酸庆大霉素为氨基糖甙类广谱抗生素. 磺胺类抗生素易感儿童可有肾脏损害,出现血尿、结晶尿及肾功能衰竭;多样型皮肤损害;白细胞减少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恶心、呕吐等。目前,磺胺类抗生素在儿科已很少使用。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和儿童常用的抗生素 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常见疾病的抗生素应用

1 呼吸系统感染时抗生素的选用 1.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统称,包括普通感冒、急性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喉炎、咽炎.其病原体90 %以上为病毒,常见的有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只占 10 %左右。此类病人临床上多数表现为血象不高,病程较短(通常为1周) 。治疗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为主,不必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7~10 天没有改善,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或发生化脓 性或非化脓性并发症(风湿病、肾小球肾炎)时可使用抗生素。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族(青霉素 G、阿莫西林) ,也可选用一、二代头孢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抗生素的疗程为 5~7 天,伴有风湿病、肾小球肾炎者 10~14 天。若有严重化脓性并发症者抗生素疗程可视病情延长。1.2 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其病原体有细菌(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如棒状杆菌、梭形杆菌等) 、病毒、真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成人细菌感染率为 80 %,儿童为70 %。在免疫抑制状态、老年、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情况下真菌性感染的比例明显升高。目前医学界公认院外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为肺炎球菌) ,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 。院内获得性感染约 60 %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最多的是绿脓杆菌。院外下呼吸道感染以往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但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肺炎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 50 %,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50 %~70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 97 %以上,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达 70 %左右,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菌国外亦有报道。但对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特别是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合用常常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首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二代头孢菌素。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加用甲硝唑或克林霉素。根据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抗菌作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次给药可使总 有效时间增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主张分次给药。对于轻、中度感染可口服给药,对于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主张静脉给药,并可联合使用 抗生素,一般二联即可达满意效果。 下面简述几种呼吸系统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及机制: 1.2.1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其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低等特点。该药在支气管黏膜中的浓度比血液中高 2 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 2~3 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比血液中高9~15倍。 1.2.2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及非典型β- 内酰胺类抗生素。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合用可明显增加抗菌活性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泰能、特美汀、马斯平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杆菌均有强效杀菌活性。 1.2.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常用于治疗院外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对革兰氏 阳性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及梭形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并对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有肯定疗效。其新一代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细胞浓度及血药浓度高,维持持久,不良反应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