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图

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图

介绍

软式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人体内腔的医疗设备。为了确保内窥镜的清洁和卫生,清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档将介绍软式内窥镜清洗的流程图和相关步骤。

清洗流程图

以下是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的图示:

![清洗流程图](image_link_here)

清洗步骤

根据上述清洗流程图,以下是相关的清洗步骤:

1. 准备清洗设备和材料。

- 确保清洗台面和器具无尘。

- 准备适量的清洗剂和消毒剂。

- 检查清洗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2. 准备内窥镜。

- 将内窥镜从使用完毕的器械包中取出。

- 检查内窥镜是否有损坏。

- 检查内窥镜的标签和编号是否清晰可见。

3. 预洗和浸泡。

- 使用温水和清洗剂进行预洗。

- 将内窥镜浸泡于具有清洗作用的溶液中。

4. 清洗和冲洗。

- 使用内窥镜清洗刷进行轻柔清洗。

- 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内窥镜的所有部分。

- 用温水进行彻底冲洗,确保没有清洗剂残留。

5. 消毒和润滑。

- 使用消毒液浸泡内窥镜。

- 按照使用说明添加适量润滑剂。

- 保持内窥镜消毒状态,并确保润滑剂均匀分布。

6. 干燥和保存。

- 使用干燥器或纱布擦干内窥镜。

- 将内窥镜放入干燥器室内完成干燥。

- 隔离干燥后的内窥镜以防止二次污染。

- 在干燥器与其他物品之间留下足够的距离。

7. 记录和包装。

- 将清洗和消毒的内窥镜记录在内窥镜追踪表上。

- 将内窥镜包装好并标注相关信息。

- 将包装妥善存放在指定位置。

总结

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非常重要,以确保内窥镜在多次使用中的

卫生和安全性。以上清洗步骤是一个标准的流程,可以按照实际情

况进行适当调整。请在执行清洗过程时遵循相关的卫生和安全规定。

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图

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图 介绍 软式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人体内腔的医疗设备。为了确保内窥镜的清洁和卫生,清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档将介绍软式内窥镜清洗的流程图和相关步骤。 清洗流程图 以下是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的图示: ![清洗流程图](image_link_here) 清洗步骤 根据上述清洗流程图,以下是相关的清洗步骤: 1. 准备清洗设备和材料。 - 确保清洗台面和器具无尘。 - 准备适量的清洗剂和消毒剂。 - 检查清洗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2. 准备内窥镜。 - 将内窥镜从使用完毕的器械包中取出。 - 检查内窥镜是否有损坏。 - 检查内窥镜的标签和编号是否清晰可见。 3. 预洗和浸泡。 - 使用温水和清洗剂进行预洗。 - 将内窥镜浸泡于具有清洗作用的溶液中。 4. 清洗和冲洗。 - 使用内窥镜清洗刷进行轻柔清洗。 - 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内窥镜的所有部分。 - 用温水进行彻底冲洗,确保没有清洗剂残留。 5. 消毒和润滑。 - 使用消毒液浸泡内窥镜。 - 按照使用说明添加适量润滑剂。 - 保持内窥镜消毒状态,并确保润滑剂均匀分布。 6. 干燥和保存。

- 使用干燥器或纱布擦干内窥镜。 - 将内窥镜放入干燥器室内完成干燥。 - 隔离干燥后的内窥镜以防止二次污染。 - 在干燥器与其他物品之间留下足够的距离。 7. 记录和包装。 - 将清洗和消毒的内窥镜记录在内窥镜追踪表上。 - 将内窥镜包装好并标注相关信息。 - 将包装妥善存放在指定位置。 总结 软式内窥镜清洗流程非常重要,以确保内窥镜在多次使用中的 卫生和安全性。以上清洗步骤是一个标准的流程,可以按照实际情 况进行适当调整。请在执行清洗过程时遵循相关的卫生和安全规定。

PENTAX 电子内窥镜操作流程图

PENTAX 电子内窥镜操作流程图 EPK-1000全数字式电子影像处理机 一、开机流程 1、用正确手式握好软式电子内窥镜,与电子影像处理主机EPK-1000正确连接,并接上水气瓶(容水量不能超过最大刻度线)接头及吸引管路等。 2、依次打开显示器开关、负压吸引开关、计算机主机开关、打印机开关等外围设备;再开启EPK-1000主机电源开关(POWER)。 3、等待约10秒钟EPK-1000主机操作面板指示灯正常后,依次将气泵开启(选择压力“LOW”或“HIGH”)、灯泡开关开启,确定在AUTO(自动)灯状态,预热1分钟左右,确保灯泡色温正常。 4、检查内镜各项功能正常,调节测光模式(A VE档)、色彩、轮廓强调、对比度等参数,准备使用(主机自动存储参数设置,下一次开机会自动恢复本次参数设置)。 二、胃镜诊治 病人准备→左侧卧躺在检查床→戴好口垫→电子胃镜插入口腔(或鼻腔)自然进入食道、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腔体检查、诊治→图文工作站采集图像(或录制)→报告总结→打印报告→内镜测漏、清洗、消毒。 三、肠镜诊治 病人准备→卧躺在检查床→电子肠镜插入肠腔进行下消化道腔体检查、诊治→图文工作站采集图像(或录制)→报告总结→打印报告→内镜测漏、清洗、消毒。 四、关机流程 点击EPK-1000操作面板左上角的灯泡“LAMP”开关→关闭气泵“PUMP”开关→关闭电源开关“POWER”→取下水气瓶接头、吸引管等附件→电气连接处锁定装置断开→安装电子镜防水盖→漏气漏水检测→关闭外围设置(显示器、高频电刀、计算机等)。 五、使用注意事项 1、电源电压必须稳定在220V±22V以内;仪器台车要求平稳,不易晃动。 2、EPK-1000电源开机需要等待约10秒钟,操作面板指示灯正常显示后再点击气泵、灯泡开关。 3、电子内窥镜使用过程中,不能带电拔插内镜,依次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介绍及常见故障维修

摘要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通过微电脑的控制,将水、电、气集合一身,解放、代替了从前的人工清洗过程,极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效率。本文通过介绍洗消机的工作原理、工作参数、操作说明、结构组成让大家了解此机器,并对机器的维护保养以及故障点分析做出详细介绍。 关键词: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工作原理、维护保养、故障分析 一、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工作原理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实质是一种使用清洗剂(酶液)及消毒剂以自动控制程序完成内镜的初洗、酶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等工作来替代传统人工清洗消毒内镜的设备,它将内镜浸泡于酶液或消毒液中,另有加压循环装置将酶液或消毒液加压循环冲洗内镜管道内壁和外壁,最后通过气体吹干装置干燥内镜管道内壁完成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 二、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基本结构 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基本结构包括设备支撑机架及外壳、液体输送系统(包括电动阀门、液体泵、管道、喷淋过滤器等)、气体输送系统(包括气泵、空气过滤器)、软式内镜装载空间(包括槽体或洗消腔体,内镜管腔连接管道、槽盖或腔体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嵌入式控制软件、控制电路板、传感器、温度控制装置)、电源等组成。 1,主机正面结构说明: 机盖 面板按键及 中英显示器 打印机 (选配) 轻按此处就可弹出酶和酒精装载瓶 酶和酒精 显示窗 锁定脚轮

2,主机背面结构说明: 三、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保养和维护 散热风扇 电源线 防水盒及漏电保护开关 内置不锈钢过滤器,更换滤芯时打开此盖就可抽出滤芯 接过滤后的自来水 接排水管连接地下排水口,地下排水口要低于30cm 水过滤器,内部为滤芯

牙科内窥镜的使用方法

牙科内窥镜的使用方法 在现代牙科治疗中,牙科内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现代牙科技术中的重要 发明,用于观察和治疗牙齿、牙龈、颌面部等部位的疾病。与传统的牙科患者照片、X光 片等开放式检查方法不同,牙科内镜提供了更为清晰、精确的观察和治疗与否之间的判断。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牙科内镜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环节操作。 一、准备工作 作为一种专业的牙科工具,使用牙科内镜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台的准备:准备干净的工作台,并安放 working surface 垫,上面放置内 镜。 2. 内镜的准备:拆卸包装后,将内镜清洗消毒,放入清洁的保护套中。 3. 镜头连接器的准备:确认镜头连接器的接口清洁干燥,防止连接时产生不必要的 摩擦力。 4. 处理表面:把椅子、操作台、工具以及助手的手消做好,以确保牙科内镜在使用 期间不会造成交叉感染。 二、操作牙科内镜 1.检查安放 使用牙科内镜前应查看检查患者的口腔状况,检查患者有无疼痛、口臭等异常现象。 对于需要感染控制的患者,应使用牙科口罩,确保检查环境的清洁。操作内镜前,需要对 其镜头进行清理和消毒。 2. 内镜转动 将内镜的镜头插入患者口腔,然后转动和调整镜头角度。着重观察牙冠和根部以及牙 龈的形态和变化。转动调整监视器角度,观察患者口腔细节图像,以便使用。 3. 内镜调整 使用内镜时,要清晰明确的观察和看到患者口腔的变化和变化。为此,需要调整内镜,使其能够更准确地接近患者口腔。通常,正常的视angle角度为90度以上,这样可以保持镜头的清晰度。 4. 内镜氧化

内窥镜在使用时可能会被唾液或口水氧化,这将影响图像质量。为此,可采用以下两 种方法,以期达到氧化的目的: (1)使用漂白酒精和消毒纸巾对镜头进行清理。 (2)放入缩微主机清理。主要适用于精密的内窥镜以及内窥镜工具。缩微清洁器可以清理和消毒精细的部分,并使其清洁度达到严格的标准。 三、牙科内镜的卫生维护 维护牙科内镜的清洁和消毒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每次使用后,需要把牙科内镜进 行消毒。在清洗和消毒牙科内镜时,也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内镜清洁 先用清洁水或专用清洁剂,喷洒在内镜镜头上,然后采用超声波清洗法。这种方法能 够完全清洁和维持内窥镜的清洁度,是清洁内窥镜的最佳方法。 2. 内镜消毒 出厂的内窥镜已进行过消毒处理,但是在每次使用后也需要对其进行消毒。主要消毒 方法包括: (1)化学消毒:将内窥镜浸泡在消毒剂中,时间和温度等依消毒剂而定,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2)高温高压灭菌:将内窥镜放入内镜消毒和灭菌设备内,使用120°C 的高温、 2.3bar 的高压等条件,进行消毒和灭菌。 四、注意事项 使用牙科内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空气动力性 镜头只能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用,不能让它碰到口整明的液体。强大的气流也会破坏内 镜及其周围的插头。 2. 使用方法深度与时间 内镜作为一种高精度仪器,使用时需要仔细操作,尤其是操作深度和时间要注意控制。不当的操作或重复过度的插拔可能会使其出现损坏或磨损。 3. 插入式内窥镜使用

耳鼻喉内窥镜使用操作流程

耳鼻喉内窥镜使用操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 1. 确认手术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内窥镜。 2. 准备好内窥镜,包括清洁消毒、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等。 3. 准备好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药物。 4. 病人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 二、操作步骤 1. 术前准备 (1)将病人放置在仰卧位或半坐位,头稍微后仰。 (2)给予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或甲硝唑凝胶。 (3)让病人口腔含漱麻醉液,以达到局部麻醉效果。 2. 内窥镜插入 (1)将内窥镜插入病人口腔中,并向上推进至喉咙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齿。 (2)当内窥镜到达喉咙处时,要让病人深呼吸并保持口唇松弛。此时应将内窥镜向下推进至气管分叉处。 (3)当内窥镜到达气管分叉处后,应将内窥镜旋转至所需的部位,并进行观察。

3. 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轻柔缓慢,避免损伤黏膜和软组织。 (2)当内窥镜到达目标部位时,应停止推进,并进行观察。如果需要进行治疗或取样,应使用相应的器械。 (3)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避免堵塞呼吸道。 4. 操作结束 (1)操作结束后,将内窥镜缓慢拔出,同时观察口腔和喉咙是否有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 (2)让病人含漱清水,并观察是否有不适感或其他异常情况。(3)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和药物。 三、术后处理 1. 观察病人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2. 观察口腔和喉咙是否有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 3. 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治疗和药物。 4. 让病人保持休息状态,并告知注意事项和禁忌事项。 四、内窥镜清洗消毒 1. 将内窥镜拆开,清洗各个部件,使用专用清洗剂。 2. 冲洗干净后,进行消毒处理。一般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 3. 消毒结束后,将内窥镜重新组装好,并进行检查和质量控制。

内镜室工作制度与内镜清洗消毒程序

内镜室工作制度与内镜清洗消毒程序 内镜室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和医护人员规范,履行各自的职责。 2.所有检查和治疗项目实行预约登记和诊疗前患者签字制度,急危重症病人可提前就检或急诊检查,以免贻误病情。预约登记时,告知或发放各项诊疗注意事项说明书,使病人能充分做好诊疗前的准备工作,更好地配合诊疗。 3.诊疗前要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影像诊断及临床要求,以防误查和遗漏特殊诊疗要求及必需的附加检查。 4.内镜诊疗中,应操作轻柔,技术娴熟,尽量减轻病人痛苦,认真仔细地完成各项内镜诊疗工作。 5.认真书写诊疗记录,并打印报告单,要求项目齐全,结论与分析相称,主次顺序分列,并登记注册。 6.制定内镜检查报告审批签发制度,低年资医师报告均由上级医师进行逐项审查修改,合格后签发;如有疑点可在内镜室内会诊。 7.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对各项资料按顺序登记建卡,并定期对病人进行随访。 8.备有急救设备和药物,以便在病人突然出现异常时使用。 9.要保持内镜室的整洁,应该执行内镜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0.要爱护内窥镜室的仪器和设施,对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贵重仪器损坏,要及时上报科主任,并酌情给予当事人处罚。

内镜清洗消毒室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必须穿戴室内专用的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工作中严肃认真,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类放置。 4.每天有专人负责监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做好记录,如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 5.严格执行酶洗液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一次的制度。 6.严格掌握各种物品正确的消毒灭菌方法和时间,浸泡时须设计时器,记录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7.做好各项登记如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如遇传染性疾病如:表面抗原阳性、结核、艾滋病病人使用的物品,按规定延长浸泡时间(根据选用的消毒液种类不同而确定)。 8.严格遵守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规程,爱护一切仪器设备并归位放置,定期保养检测,及时维护送修。 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内镜检查与消毒要求 1.内镜室划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镜柜、贮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无菌物品与一般物品分开放置。

软镜型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在软式内镜灭菌中的应用与效果监测

软镜型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在软式内镜灭菌中的应 用与效果监测 曾琳;丁梅;周瑞芬;蔡永红 【摘要】目的探讨软镜型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在软式内镜灭菌中应用的方法,并评价其灭菌效果.方法将使用过的软式内镜159件分成三组.其中纤维胆道镜106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3件和对照A组53件;电子支气管镜53件,分为对照B组;实验组采用软镜型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灭菌,一个灭菌周期20 min,对照A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600 min,对照B组采用2%戊二醛浸泡30 min,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的灭菌效果.结果实验组合格率100%,对照A组合格率为100%,对照B组合格率为71.7%,进行三组比较和两两组比较(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A、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软镜型WAYWIN-2000灭菌器对软式内窥镜灭菌效果可靠、快速、安全、环保,能满足临床上在短时间内重复使用的需要.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1(026)012 【总页数】3页(P1139-1141) 【关键词】医用灭菌器;灭菌效果;软镜型灭菌器;戊二醛 【作者】曾琳;丁梅;周瑞芬;蔡永红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窥镜室,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院内窥镜室,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窥镜室,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窥镜室,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软式内镜也和硬式内镜一样,在手术中应用逐渐增多。这类内镜是管腔细,镜身长的软管镜,如纤维胆道镜、纤维输尿管镜、电子镜、支气管镜等。用等离子灭菌受限制[1],环氧乙烷灭菌需要12~24h,2%戊二醛浸泡 灭菌要10h。为了满足临床需要,我院2008年1月引进专为软式内镜灭菌用的软镜型WAYWIN-2000医用灭菌器,一个灭菌周期为20min,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灭菌过程、效果、时间、灭菌率等监测和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过的软式内镜159件, 分成三组,其中开腹经胆道镜切开取石手术使用过的奥林巴斯纤维胆道镜106件,随机分两组,实验组53件和对照A组53件;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53件,分 为对照B组,三组软式内镜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软镜型WAYWIN-2000灭菌器灭菌(简称软镜型医用灭菌器),对照A 组和对照B组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 1.2 方法常规将使用过的软式内镜按卫生部《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进行清洗-酶洗-干燥后,实验组方法:开启软镜型医用灭菌器的电源,预热水温≥70℃,开始运行,打开灭菌器箱盖,将内镜盘旋于灭菌盘相对应的槽内并有效连接管腔注水管,投入专配的灭菌剂,将进水管对准药罐上显示“W”的标志

管道内窥镜技术参数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管道内窥镜技术参数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管道内窥镜广泛应用于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中,能够检测管道内部结构,清除管道内部污垢,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 然而,管道内窥镜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参数、安全操作和保养 规程,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将从技术参数、安全操作 和保养规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技术参数 管道内窥镜的技术参数是使用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要点之一。以下 为一些常见的技术参数: 视野范围和焦距 视野范围和焦距是评价管道内窥镜显像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情况下,视野范围在100°以上,焦距在10mm左右的内窥镜效果较为理想。 光源 内窥镜的光源是很关键的一项技术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内窥镜的成 像效果。常见的光源有LED和氙气灯等。为了保证光源的稳定性,需 要对光源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 直径和长度 直径和长度是内窥镜的基本参数。通常直径越小,功能越强,长度 越长,能够检测的深度也越深。一般工业上常用的直径有4mm、6mm、

8mm等,长度为1m至10m左右,不同类型的内窥镜的直径和长度也会有差异。 材质和耐压 内窥镜材质及耐压等级是很重要的。由于管道内环境恶劣,内窥镜应当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质,同时还要考虑到其所能承受的压力和温度。 安全操作 在使用管道内窥镜之前,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安全培训和了解内窥镜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以下为一些注意事项: 状态检查 每次使用之前都要进行内窥镜状态检查,确保内窥镜的各项参数正常。同时,检查连接管道的螺纹接口是否紧固,光源线路是否破损等等。 防护措施 当管道内窥镜穿过管道入口时,一定要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对操作人员和现场设备造成伤害。操作时,必须要佩戴相关的防护装备,正常情况下,内窥镜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废弃物处理 内窥镜工作结束后,必须要将工作区域进行清理,把废弃物处理干净,不留任何遗留物。保证现场整洁,避免受到二次污染。

消化内镜(软镜)专业维护管理实施方案

消化内镜(软镜)专业维护管理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理 电子内窥镜主要由内镜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成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CD就象是深入人体腔内的一台微型摄像机),将取得的腔内图像传送到图像处理器处理后在高性能屏幕上清晰显示用于观察和诊断,且可供多人同时观看,有利于教学和会诊,也有利于助手与手术者的紧密配合。整套电子内镜包括:冷光源、图像处理中心、监视器、电子胃肠镜和推车等组成。内镜插入部和操作手柄一旦损坏,必须请专业人员用专用工具和专用配件才能进行修复,造价高,时间长。所以,正确地操作和精心的维护保养,对防止和减少电子内窥镜的故障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维护要求 2.1运行环境: 2.1.1温度:室内温度10-40°C,过低或过高温度对内镜外表的损伤; 2.1.2湿度:湿度应是40%至60%; 2.1.3主机电压范围:220V(条件允许尽量配备稳压器,以免电压不稳造成主机烧毁); 2.1.4暴露环境:避免暴晒及尘土较多环境。 2.2储存环境:(有条件者尽量存放在专用内镜储存柜)

2.2.1温度:室内温度10-40°C,过低或过高温度对内镜外表的损伤; 2.2.2湿度:湿度应是40%至60% 2.2.3紫外线与臭氧消毒:经紫外线消毒后的内镜储存柜可储存内镜,但不可用紫外线照射内镜进行消毒; 2.3运行与消毒管理流程:首次使用一消毒一主机床侧检测一检查一结束一床侧清洗一初洗一酶洗一消毒浸泡一末洗一管道注射少量酒精配合干燥一放置; 2.3.1首次使用:内镜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测漏并做外观检测,如有测漏漏气现象应及时停止消毒和使用,并进行吹干放置; 2.3.2使用前消毒:内镜使用前应进行一次标准的浸泡消毒,时间依消毒液消毒力度大小而定(含氯消毒液、酸化水、邻苯二甲醛(OPA)、戊二醛);2.3.3主机床侧检测:内镜连接光源及主机后开机检测视野光亮度、色彩是否正确、是否模糊、送气送水顺畅与否、按钮是否有效,吸引器压力是否适中; 2.3.4检查结束后床侧清洗:检查结束后对镜身插入部外表面应用含酶洗液立即清洗,直至外表面的血液、粘液擦拭干净,持续送气送水15秒钟以达到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的目的; 2.3.5初洗:内镜从主机取下后保持适合弯曲度将内镜卷曲盘放在洗消槽内,对整个镜身外表面及钳道、气水管道进行水洗,清洗时间至少3分钟,并应用气枪吹干气水管道及钳道。 2.3.6酶洗:选择低泡酶剂、将内镜连接全管道灌流器,酶液内浸泡冲洗很多于5分钟,应保证全部浸泡及各个管道灌流; 2.3.7消毒:选择适合本单位的内镜消毒剂和内镜清洗消毒机,严格按照消毒剂及

内窥镜使用说明书

内窥镜使用说明书 摘要: 1.内窥镜简介 2.内窥镜的组成部分 3.内窥镜的使用方法 4.内窥镜的维护与保养 5.安全注意事项 正文: 一、内窥镜简介 内窥镜是一种用于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医疗器械,通过将微型摄像头插入人体内部,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从而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内窥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 二、内窥镜的组成部分 内窥镜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镜头:用于捕捉图像的微型摄像头。 2.镜身:连接镜头和光源的部分,用于引导光线和传递图像。 3.光源:为内窥镜提供照明,帮助医生观察内部情况。 4.控制器:用于控制内窥镜的移动和图像捕捉。 5.显示器:用于显示内窥镜捕捉到的图像,方便医生观察和诊断。 三、内窥镜的使用方法

1.在使用内窥镜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清洗、消毒等。 2.将内窥镜的镜头插入患者的口腔、鼻孔或切口,小心地送入待观察的器官。 3.打开光源,调整亮度,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内部情况。 4.通过控制器调整内窥镜的角度和位置,以便医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器官。 5.医生根据观察到的病情,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6.使用完毕后,小心地取出内窥镜,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四、内窥镜的维护与保养 1.使用后及时清洗内窥镜,去除表面污垢和细菌。 2.对镜头进行特别护理,避免磨损和刮伤。 3.存储时,将内窥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4.定期检查内窥镜的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五、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内窥镜前,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内窥镜检查的适应症。 2.操作内窥镜时,医生应掌握正确的技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

内镜清洗消毒手工操作流程图

内镜清洗消毒手工操作流程图 一、床侧清洗 内镜使用后 湿酶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 送气、送水至少10分钟 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 置合适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二、侧漏 取下各类按钮与阀门连接测漏仪 将内镜完全侵入水中 确认充气后弯曲部膨胀 如有起泡逸出,请立即将内镜拿出及时送检 条件不允许,应每日诊疗结束后对当日使用内镜侧漏1次 三、清洗 内镜放入清洗液槽内 软布彻底冲洗镜身、操作部 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送气送水按按钮 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 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 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安装全管道灌流器 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反复冲洗、充气 擦干内镜,清洗刷高水平消毒 四、漂洗 清洗后的内镜移入漂洗槽内 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彻底冲洗各管道 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阀门 安装全管道灌流器 擦干镜身、按钮、阀门 五、消毒 将内镜置于万金(戊二醛)消毒柜槽内浸泡 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万金(戊二醛)消毒原液浸泡时间为15分钟

结核杆菌、其他分支杆菌等特殊感染者,浸泡不少于40分钟 需要灭菌的胃肠浸泡10小时 当日不在继续使用的胃肠镜,无需延长时间 六、终洗 更换手套 向管腔注入空气排尽消毒液 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置入终洗槽 清洗内镜外表面 彻底冲洗内镜各管道 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 七、干燥 内镜置于专用干燥台 用乙醇灌注各管道 使用压力枪充气至少30秒至完全干燥 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 安装按钮、阀门 内镜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流程。 2、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科室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清洗、消毒或灭菌操作流程,并认真落实。 3、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及相关规章制度。 4、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分开。 5、内镜中心应配备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6、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7、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8、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达到规定的消毒灭菌时间。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2022 WGO指南:内镜消毒之内窥镜消毒建议(全文)

2022 WGO指南:内镜消毒之内窥镜消毒建议(全文) 新建议 对再处理和储存的建议更改 及时注意清洁、消毒和彻底干燥可减少已形成的生物膜的生长并防止细菌形成新的生物膜(表1)。 表1 再处理和储存的具体建议 注意: 十二指肠镜单独考虑。 * =本指南中的“及时”是指30分钟内。 † =内窥镜可在初始强制风干后用于其他患者,但如果不立即用于其他患者手术,则必须将其放入存储柜中。 ‡ =参见干燥柜部分。 AFER 表示自动柔性内窥镜清洗机。

十二指肠镜的建议更改 表2 十二指肠镜的具体建议 注意: 应考虑使用最近发布的经十二指肠镜制造商验证的FDA/CDC/ASM 十二指肠镜样本采集和培养方案。40 MDRO 表示多重耐药菌。 内窥镜干燥 无论AFER 制造商声称如何,在手动或AFER 再处理之后进行干燥至关重要 初步干燥——所有内窥镜都应进行初步酒精冲洗和强制空气通道干燥 10 分钟。 • 储存/干燥柜——初步干燥内窥镜后,应立即将其转移到经批准的内窥镜强制空气储存/干燥柜中,并开始通道吹扫空气干燥。 这应该一直持续到再次使用内窥镜或已过安全储存期。

存储/干燥柜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欧洲标准EN 16442 用于加工的耐热内窥镜的受控环境存储柜 注意:如果需要,十二指肠镜可在初始强制空气干燥后或柜内干燥循环完成之前用于另一次患者手术。 控制设施中CPE 传播的干预措施 CPE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播方式通常是通过医护人员被污染的手或被污染的污染物。产生碳青霉烯酶的细菌常见于医院废水中,也存在于水槽和水龙头中。41对ERCP 后MDRO 暴发期间的调查在水槽和消毒前冲洗十二指肠镜的水中发现了罪魁祸首MDRO。42CPE 预防和控制指南强调手部卫生、主动监测和接触预防措施以及环境清洁。内镜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地方感染控制多重耐药菌指南。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的培训可减少感染传播。43(表3)。 表3 控制CPE 传播的建议

内窥镜课件内容(共12页)

目录(mùlù) 一、内窥镜简介(jiǎn jiè) 二、内窥镜的分类(fēn lèi) 三、内窥镜的结构(jiégòu) 四、内窥镜的清洗 五、内窥镜的消毒或灭菌 什么是内窥镜? 工业用内窥镜和医用内窥镜 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 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医用内窥镜的分类 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可大体分为3大类: 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按内窥镜的功能:分为单功能镜、多功能镜 单功能镜是指没有工作通道,仅有光学系统的观察镜; 多功能镜除具有观察镜的功能外,在同一镜身,还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工作通道,具有照明、手术、冲洗及吸引等多种功能。

按内窥镜所到达(dàodá)的部位: 按内窥镜所到达的部位(bùwèi)不同进行分类:分为耳鼻、口腔内窥镜、牙科内窥镜、神经镜、尿道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电切镜、腹腔镜、关节镜、血管内腔镜、鼻窦镜、喉镜等。 根据(gēnjù)镜身能否改变方向: 临床上根据内窥镜镜身能否改变方向进行分类(fēn lèi):分为硬质镜和弹性软镜两种。 医用内窥镜的结构 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的基本结构 由内窥镜镜体和冷光源两部分组成,镜体内有两条导纤维束:一条叫光束,将冷光源产生的光线传导到被观测的物体表面,将被观测物表面照亮; 另一条叫像束,它是把数万根直径在1微米以下的光导纤维按一行一行顺序排列成一束,一端对准目镜,另一端通过物镜片对准被观测物表面,医生通过目镜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脏器表面的情况,便于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 附图介绍 电子内窥镜的基本结构 内窥镜构造与纤维内镜构造基本相同,电子内窥镜与纤维内窥镜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用被称为微型图像传感器的CCD器件取代了光导纤维传象束。

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篇一: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5.1内窥镜消毒与灭菌基本原则 5.1.1根据内窥镜在人体使用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消毒或灭菌方法:需灭菌的内窥镜及其附件: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等进人人体无菌部位或经外科切口进人人体的内窥镜,以及进人破损粘膜的内窥镜附件(如活检钳等)。 需消毒的内窥镜及其附件: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进人人体自然通道与管腔粘膜接触的内窥镜。 5.1.2使用过的内窥镜原则上应先消毒后清洗,最后在使用前根据内窥镜类型要求再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5.1.3在用液体浸泡法消毒内窥镜插管的同时,应对所有的通道用清洁剂、消毒剂与水进行冲洗。 5.1.4被结核杆菌、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使用过的内窥镜,必须进行特殊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5.1.5经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内窥镜,在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5.2内窥镜清洗 5.2.1纤维内窥镜 (1)鉴于纤维内窥镜的特殊情况,使用完毕应立即清洗,以免血液和粘液干固后不易洗净。洗涤时,先将软管末端浸在含洗涤剂的温水中(35CC左右),用纱布或海绵擦洗镜体软管部和弯曲部,并反复注人气和水,使气管和水管出水处粘附的污物排出。活体组织检查钳的处理,应先清洁外套钢丝、钳瓣上和细胞刷上的污物,孔道需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反复刷拭。(2)将在洗涤剂中清洗过的插管、气管、水管、孔道、活检钳等用清水冲洗,擦干,放人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在洗涤与浸泡消毒液过程中。勿使操

纵部弄湿。 (3)用75%乙醇纱布擦拭消毒纤维镜头部、软管操纵部、各调节旋钮、钳道上端盖板。 (4)消毒完毕,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淋插管和内管道,以便除去残留消毒剂。 (5)当天不再继续使用的内窥镜,则将内管道彻底吹干或用75%乙醇进行冲洗干燥。 (6)用擦镜纸蘸少许硅蜡涂擦端部镜面、导光束端面和钳瓣,以保持洁净和防锈。 (7)贮存时应将镜体悬挂于干燥的专用柜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活检钳瓣应张开。 5.2.2其他内窥镜 如关节镜、腹腔镜、脑室镜、膀脱镜等,使用完毕后,除应充分清洗外,宜置真空干燥器内抽干后再没人消毒液中,这样可避免气泡栓塞管道,影响药物与管道内部的接触。 5.3内窥镜消毒与灭菌方法 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应首选物理法,对不耐湿热的内窥镜可选用化学消毒法。 5.3.1压力蒸汽灭菌:121℃作用20-30min,用于直肠镜与直接喉镜金属部分的灭菌(但灯与电线部分的消毒采用化学消毒方法);121℃作用30min 用于活体组织检查钳等进人破损皮肤粘膜的内窥镜附件的灭菌。 5.3.2环氧乙烷灭菌:在环氧乙烷灭菌器内,用800mg/L环氧乙烷,于 55-60℃,相对湿度60-80%,作用6h。可用于各种内窥镜的消毒与灭菌。 5.3.3戊二醛浸泡消毒或灭菌:2%中性或碱性戊二醛,可用于各种纤维内窥镜(如: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和喉镜的消毒及膀味镜、腹腔镜、关节镜的灭菌。消毒需浸泡20ndn,灭菌需浸泡10鼠内窥镜在每天使用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