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50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28234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3068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 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 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 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尤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清洗液 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2 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4.1.3 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4.1.4 护理管理、人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

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

b)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室)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c)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d)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凋内镜诊疗中心(室)和相关部门进行凋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e)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室)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g)保障内镜诊疗中心(室)的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4.2 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

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单位的工作量相匹配。

4.2.3 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4.2.4 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 WS/T 311 的

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见附录A。

4.2.5 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a)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b)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

c)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

d)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e)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5 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内镜诊疗中心(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

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5.1.2 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5.1.3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5.2 内镜诊疗室

5.2.1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包括诊查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

5.2.2 软式内镜及附件数量应与诊疗工作量相匹配。

5.2.3 灭菌内镜的诊疗环境至少应达到非沽净手术室的要求。

5.2.4 应配备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2.5 应配备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

5.2.6 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5.2.7 宜采用全浸泡式内镜。

5.2.8 宜使用一次性吸引管。

5.3 清洗消毒室

5.3.1 应独立设置。

5.3.2 应保持通风良好。

5.3.3 如采用机械通风,宜采取“上送下排”方式,换气次数宜≥10次/h,最小新风量宜达到2次/h。

5.3.4 清洗消毒流程应做到由污到洁,应将操作规程以文字或图片方式在清洗消毒室适当的位置张贴。

5.3.5 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分开设置和使用。

5.3.6 应配有以下设施、设备:

a)清洗槽。手工清洗消毒操作还应配备漂洗槽、消毒槽、终末漂洗槽。

b)全管道灌流器。

c)各种内镜专用刷。

d)压力水枪。

e)压力气枪。

f)侧漏仪器。

g)计时器。

h)内镜及附件运送容器。

i)低纤维絮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垫巾。

j)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5.3.7 宜配备动力泵(与全管道灌流器配合使用)、超声波清洗器。

5.3.8 宜配备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5.3.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要求应符合GB 30689的规定,主要包括:

a)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b)宜具备视匡、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5.3.10 灭菌设备:用于内镜灭菌的低温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5.3.11清洗消毒室的耗材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水:应有自来水、纯化水、无菌水。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CFU/10mL;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μm,并定期更换。无菌水为经过灭菌工艺处理的水。必要时对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b)压缩空气:应为清洁压缩空气。

c)医用清洗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选择适用于软式内镜的低泡医用清洗剂;

2)可根据需要选择特殊用途的医用清洗剂,如具有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

d)医用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影响灭菌介质的穿透性和器械的机械性能。

e) 消毒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2)可选用邻苯二甲醒、戊二醒、过氧乙酸、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复方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3)部分消毒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

4)酸性氧化电位水应符合GB 28234的规定。

f)灭菌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适用于内镜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2)可选用戊二醒、过氧乙酸,也可选用其他灭菌剂;

3)部分灭菌剂使用方法见附录B。

g)消毒剂浓度测试纸: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h)干燥剂:应配备75%~95%乙醇或异丙醇。

5.3.12 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专用鞋等。

5.4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

内表面应光滑、尤缝隙,便于清洁和消毒,与附件储存库(柜)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

6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6.1 基本原则

6.1.1 所有软式内镜每次使用后均应进行彻底清洗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6.1.2 软式内镜及重复使用的附件、诊疗用品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分类处理: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

b)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属物品、器具,应进行高水平消毒;

c)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用品宜低水平消毒或清洁。

6.1.3 内镜清洗消毒应遵循以下流程(见图1)。

图1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6.1.4 注意事项如下:

a)内镜使用后应按以下要求测漏:

1)宜每次清洗前测漏;

2)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1次。

b)内镜消毒或灭菌前应进行彻底清洗。

c)清洗剂和消毒剂的作用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确诊或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及附件,其消毒时间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d)消毒后的内镜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采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e)内镜应储存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

f)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应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终末漂洗、干燥后,方可用于患者诊疗。

6.2 手工操作流程

6.2.1 预处理流程如下:

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

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

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d)盖好内镜防水盖;

e)放入运送容器,送至清洗消毒室。

6.2.2 测漏流程如下:

a)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

b)连接好测漏装置,并注入压力;

c)将内镜全浸没于水中,使用注射器向各个管道注水,以排出管道内气体;

d)首先向各个方向弯曲内镜先端,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再观察插入部、操作部、连接部等部分是否有气泡冒出;

e)如发现渗漏,应及时保修送检;

f)测漏情况应有记录;

g)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漏方法。

6.2.3 清洗流程如下:

a)在清洗槽内配制清洗液,将内镜、按钮和阀门完全浸没于清洗液中。

b)用擦拭布反复擦洗镜身,应重点擦洗插入部和操作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c)刷洗软式内镜的所有管道,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反复刷洗至没有可见污染物。

d)连接全管道灌流器,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清洗液,浸泡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e)刷洗按钮和阀门,适合超声清洗的按钮和阀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超声清洗。

f)每清洗1条内镜后清洗液应更换。

g)将清洗刷清洗千净,高水平消毒后备用。

6.2.4 漂洗流程如下:

a)将清洗后的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按钮、阀门移入漂洗槽内;

b)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充分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尤清洗液残留;

c)用流动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d)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气枪向各管道充气至少30s,去除管道内的水分;

e)用擦拭布擦干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擦拭布应一用一更换。

6.2.5 消毒(灭菌)流程如下:

a)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

b)使用动力泵或注射器,将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消毒方式和时间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c)更换手套,向各管道至少充气30s,去除管道内的消毒液;

d)使用灭菌设备对软式内镜灭菌时,应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

6.2.6 终末漂洗流程如下:

a)将内镜连同全管道灌流器,以及按钮、阀门移入终末漂洗槽;

b)使用动力泵或压力水枪,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各管道至少2min,直至无消

毒剂残留;

c)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冲洗内镜的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d)采用浸泡灭菌的内镜应在专用终末漂洗槽内使用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

e)取下全管道灌流器。

6.2.7 干燥流程如下:

a)将内镜、按钮和阀门置于铺设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无菌巾应每4h更换1次。

b)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

c)使用压力气枪,用洁净压缩空气向所有管道充气至少30s,至其完全干燥。

d)用无菌擦拭布、压力气枪干燥内镜外表面、按钮和阀门。

e)安装按钮和阀门。

6.3 内镜清洗消毒机操作流程

6.3.1 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前应先遵循6.2.1、6.2.2、6.2.3、6.2.4的规定对内镜进行预处理、测漏、清洗和漂洗。

6.3.2 清洗和漂洗可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

6.3.3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6.3.4 无干燥功能的内镜清洗消毒机,应遵循6.2.7的规定进行干燥。

6.4 复用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6.4.1 附件使用后应及时浸泡在清洗液里或使用保湿剂保湿,如为管腔类附件应向管

腔内注入清洗液。

6.4.2 附件的内外表面及关节处应仔细刷洗,直至无可见污染物。

6.4.3 采用超声清洗的附件,应遵循附件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医用清洗剂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流动水漂洗干净,干燥。

6.4.4 附件的润滑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

6.4.5 根据6.1.2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耐湿、耐热附件的消毒:

1)可选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2)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3)使用消毒剂消毒后,应采用纯化水或无菌水漂洗干净,干燥备用。

b)耐湿、耐热附件的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附件应采用低温灭菌设备或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采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后应使用无菌水漂洗干净,干燥备用。

6.5 储存

6.5.1 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

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

6.5.2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

6.5.3 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6.6 设施、设备及环境的清洁消毒

6.6.1 每日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应对清洗槽、漂洗槽等彻底刷洗,并采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或其他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6.2 每次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消毒槽。

6.6.3 每日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应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环境进行清洁和

消毒处理。

7 监测与记录

7.1 内镜清洗质量监测

7.1.1 应采用目测方法对每件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检查。内镜及其附件的表面应清洁、

无污渍。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

7.1.2 可采用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方法,定期监测内镜的清洗效果。

7.2 使用中的消毒剂或灭菌剂监测

7.2.1 浓度监测

7.2.1.1 应遵循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浓度监测。

7.2.1.2 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的,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应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

7.2.1.3 酸性氧化电位水应在每次使用前,应在使用现场酸性氧化电位水出水口处,分别测定pH 和有效氯浓度。

7.2.2 染菌量监测

每季度应监测1次,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7.3 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7.3.1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

7.3.2 监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消毒合格标准:菌落总数≤20 CFU/件。

7.3.3 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应遵循GB 15982的规定。

7.4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监测

7.4.1 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7.4.2 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其他监测,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7.5 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

7.5.1 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13的规定。

7.5.2 每季度应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7.6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7.6.1 应记录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标识与内镜编号(均应具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7.6.2 应记录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及染菌量的监测结果。

7.6.3 应记录内镜的生物学监测结果。

7.6.4 宜留存内镜清洗消毒机运行参数打印资料。

7.6.5 应记录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7.6.6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他监测资料的保存期应≥3年。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见表A.1。

表A.1 内镜诊疗中心(室)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见表B.1。

表B.1部分消毒(灭菌)剂使用方法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

2017-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 2016-12-2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刖 本标准的 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5.3.11c)2)、5.3.11e)2)、5.3.11f)2)、 6.1.2c)、6.1.4a)1)、6.2.2g)、6.3.2、6.4.5a)1)、7.1.2、7.6.4 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管理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邢玉斌、巩玉秀、田晓丽、李兆申、王力红、张流波、李六亿、方英、刘枫、索继江、孔金艳、邓敏、张宇、张京利、杨云生、陈翠敏、任旭、张澍田、姜泊、郭学刚。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i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flex 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 .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 .5 清洗液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人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1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 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 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 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 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 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 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 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软式内镜是医疗器械中的一种,由于使用范围广泛,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清洗和消毒是预防交叉感染和维持设备功能的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规范目的 WS-507-2016是指导系统,为彻底清洗和消毒软式内镜提供指导。这个规范制定的目的是保证软式内镜在使用前能够得到充分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规范内容 1.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保证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效果的关键。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 能够监督和确保清洗和消毒的标准程序。这包括文件控制、培训和程序审核。所有清洗和消毒流程都应记录并进行评估。文件应该包括每个环节的程序、人员职责、清洗和消毒流程、检查过程、记录、处理和报告不良事件的步骤,以及质量管理的记录。并且,这些文件应该定期更新和修订。 2. 清洗 清洗是软式内镜消毒的第一步骤。清洗是将表面和内腔的污垢,涂层和细菌清 除的过程。不同的软式内镜可能需要不同的清洗方案,但是它们都需要一些共同的程序: •分解和预冲 在清洗前,应该注意是否有存放清洁解决方案。软式内镜应当按照厂家的说明 书进行拆卸。清洗剂要和跟清洗解方案匹配,不能使用非工业标准的清洗剂。在使用清洗剂前应先进行预洗,以去除前一个患者的残余物。 •清洗和高效润滑剂 润滑剂在清洗之后需要使用,以达到无菌和摆脱污垢的效果。同时,注意清洗 剂的配比是和水混合的。中间润滑剂需要取的质量要适中。 •冲洗和干燥 软式内镜、管子和零件要用清洁水冲洗,以确保抗菌手术的质量。在温度适宜 的情况下,用抽气的形式进行干燥,确保设备的内部不受湿度影响。

2016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规范(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28234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3068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 .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 .5 清洗液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人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4管理要求 4.1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2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4.1.3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人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4.1.4护理管理、人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 b)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室)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c)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d)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调内镜诊疗中心(室)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e)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室)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g)保障内镜诊疗中心(室)的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4.2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职业安全防护、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应有相对固定的专人从事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其数量与本单位的工作量相匹配。 4.2.3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4.2.4工作人员进行内镜诊疗或者清洗消毒时,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WS/T311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要求见附录A。 4.2.5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a)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b)内镜构造及保养知识; c)清洗剂、消毒剂及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 d)标准预防及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e)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5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内镜诊疗中心(室)应设立办公区、患者候诊室(区)、诊疗室(区)、清洗消毒室(区)、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等,其面积应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5.1.2应根据开展的内镜诊疗项目设置相应的诊疗室。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篇: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清洗消毒内镜时工作人员防护要求 1、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2、穿戴防水服或防渗透围裙、袖套、手套、戴防护面罩。 二、消毒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 1、送洗 ①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清洁湿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 ②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 ③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存放盒或运送车送至清洗消毒室。 2、测漏 ①内镜轻放于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 ②进行内镜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 3、初洗 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至干净;纱布一用一换。 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进行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内镜各孔道;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吸引器管道分别从45°、90°刷洗),刷洗时应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④正确安装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将全自动灌流器中的注液口与内镜口连接,轻触全自动灌流器的“启动”键,对内镜进行充分的清洗。 ⑤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酶洗 ①根据多酶液的比例正确的配置。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多酶洗液,

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内镜折卸后部件用超声清洗机清洗 5~10分钟。 ④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5、次洗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次清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5分钟。 ②彻底冲洗内镜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③充分清洗内镜外表面及内腔,去除残留的多酶。 6、消毒 ①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消毒液中,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 75%乙醇擦拭消毒。 ②胃、肠镜、喉镜用2%戊二醛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消毒时间不少于45 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内镜消毒,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7、末洗 ①更换手套。 ②将带有全自动灌流器的内镜及各类按钮擦干后置于末洗槽内,内镜进行全自动灌流。 ③卸下内镜清洗专用按钮及全自动灌流器。 ④内镜消毒后,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 8、干燥 ①将内镜及各类按钮置于内镜干燥台,用高压气枪干燥各孔道。 ②内镜镜身用酒精纱布擦干。 ③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或洁净空气吹气干燥。 9、备用 ①每日诊疗结束将干燥后的软式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或镜房内,垂直自然悬挂。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低纤维棉絮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管道插塞、防水帽和高压水枪,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活检孔道; (4)用高压水枪冲洗送气送水管道; (5)用高压气枪吹干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2、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4、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1、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3、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4、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5、清洗用低纤维棉絮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WS50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WS507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28234 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安全与卫生标准 GB 30689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 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 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 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尤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清洗液 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入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有条件的医院宜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负责内镜诊疗及清洗消毒工作。 4.1.2 内镜的清洗消毒也可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遵循本标准开展工作。 4.1.3 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诊疗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加强监测。 4.1.4 护理管理、人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 范围内,对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工作人员。 b)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室)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c)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d)发生可疑内镜相关感染时,组织、协凋内镜诊疗中心(室)和相关部门进行凋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e)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室)设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 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 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 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 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 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 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所有用于患者诊疗操作后的软式内镜均视为具有感染性,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共5篇)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共5篇) 第一篇: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

最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

2017-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 2016-12-27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刖 本标准的 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5.3.11c)2)、5.3.11e)2)、5.3.11f)2)、 6.1.2c)、6.1.4a)1)、6.2.2g)、6.3.2、6.4.5a)1)、7.1.2、7.6.4 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管理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邢玉斌、巩玉秀、田晓丽、李兆申、王力红、张流波、李六亿、方英、刘枫、索继江、孔金艳、邓敏、张宇、张京利、杨云生、陈翠敏、任旭、张澍田、姜泊、郭学刚。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i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软式内镜flex 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 .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 .5 清洗液cleaning sOlution 按照产品说明书,将医用清洗剂加人适量的水配制成使用浓度的液体。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原则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有关旳管理规定、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 本原则合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断工作旳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献 下列文献对于本文献旳应用是必不可少旳。但凡注时期旳引用文献,仅注日期旳版本合用于本文献。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23公布) GB 医用清洗剂原则(2023公布) GB 消毒技术规范(2023公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 软式内镜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旳可弯曲旳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具有医用清洗剂旳清洗用水,清除附着于软式内镜旳污染物旳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旳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旳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旳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有清洗与消毒功能旳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旳去污能力旳化学制剂。 4 管理规定 4.1 医疗机构旳管理规定 4.1.1 开展内镜诊断工作旳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旳内镜诊断中心(室)。 4.1.2 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旳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加强监测。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PPT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PPT 篇一:内镜消毒规范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镜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一、内镜及附件:其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五、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