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的智慧,前言(1)

菜根谭的智慧,前言(1)
菜根谭的智慧,前言(1)

菜根谭的智慧,前言(1)

古人喜谈性命之学,至明清此风尤为普及,于是有了诸多经典著作问世,其中就有这“谈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的《菜根谭》为其代表。这是士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在儒释道深厚长远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特殊的思想特色与行文风格,也正是明代士人精神生活高度凝聚的共通写照。日人福田雅太郎说它“千锤百炼,斑斓绚丽”,又认为“此书确可算得是修养身心书中之冠了”。此书问世之后,为人所忽有之,而能慧眼识认者,又必对它推崇备至,使此书之奇载誉而传。

《菜根谭》于精微深刻的语言中表现出旷达高远的智识,这是一位通达于人生的智慧成熟之士为世人所做的奉献。书中谈修养、谈学习、谈生活、社会现象、人生态度等等,运用充满审美情趣的佛教与道教思维方法,安闲中有跌宕,疏朗中见筋力,如以霜锋断奇岩,露其金玉之质,无非为了使你体味到现实人生中许多的难题只要定心于自身之锤炼修培,都可以在一片自由挥洒中迎刃而解。此书注重精神修养和为人处事的结合,在简明的句子中传达着一生甘苦的深刻心得,

看似随意写就,实则隽永悠长,会心处如夜雨山钟,历历畅于胸次。古人说: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因为只有对它静心玩味的人才能领会,才能去把握和实践。正如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随着久练世事的先哲去达到心意澄澈,则本书之风味远胜俗书处也自必心下了然。

人性是共通的,在人类精神层面上所做的贡献都将不会被磨灭。而着手编写这一本《菜根谭的智慧》,就是有感于它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对于现代人的巨大意义,希望发掘它对现代人精神修养与为人处世之道的借鉴价值。穿过数百年的时空距离,以现代人的视野和思维方法来对它进行提炼与演绎。《菜根谭》中高妙跳脱的文字表达,展示出一种博大的文化视野,它联系着中国浩如烟海的经典和世路人生的锤炼。这就是本书编纂过程中的着眼点,读者可在后面文字中看出这种倾向。人生读书,一定要得宝。书山有路,入宝山而空手回,岂不是一大遗憾?案头有此一书,便常令神思入风云变化之中。

本书的编写基本取材于殷旵先生所著的《儒解菜根谭》、《道解菜根谭》和《禅解菜根谭》。书中按殷旵先生的理解和他的行文方式,对其文字保留原貌。再对三本书按照三个主题分别所做的发挥和引证进行分辨取舍,合成一个主题,称为

《菜根谭的智慧》,无非是以经过再度提炼的内容指出《菜根谭》所解之“道”,奉献给读者。如果把中国的学者所追求的境界归纳起来,就会发现其最为共通的地方就在于追求一个“道”字。勤学苦修,悟而得道,遵道而行。这个道有儒家之道,也可以是道家之道,也包括了佛家修行之道,都不出于这一个字的表达,殊途同归的是都祈求达到对于宇宙人生的透彻的理解和对自身行为的绝对把握,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菜根谭》正是从困苦艰难中收获,于平淡安然中怡悦,“菜根”这至凡至常的一件事物点出了求道者益精益宏的心胸,咀嚼品味这一“菜根”,能使人凝聚起非凡的精神力量。

《菜根谭》最早的版本上有同时代于孔兼的题词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书中虽谈佛道,却不绝世避世,它更多的是把用世的进取和自处的从容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生进退无不自在的潇洒。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正是在历经人世苦痛之后归于大静大定。

明代已经走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中央集权和思想控制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社会的向前发展举步维艰,逐渐地陷入封闭与更深的腐朽中,而此时

资本主义的力量正在试图冲出自己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之下,明代出现了各种思潮的空前繁荣,张扬个性,树立新说。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终结都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喧闹与律动,为在大势所趋下看清自身的出路,所下功力必是绝大的。阅读明人著作当具此一只眼。儒家的传统经过两千年仍然顽强地占据着士子的心胸,主导着其理想的追索,而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前人的淬炼而变成人生探索中更容易吸收的营养。明代士风与往代大不相同,使命与归宿在他们精神上矛盾冲击着,考验着中国文人的智慧。中国历代文人三教出入,寻求精神的超脱与对人生奋斗的支持,这已经深入其思想意识。当这成为文人平日思维一点一滴的累积时,就已经化成精华了,而这精华的汇聚就成为了具代表意义的《菜根谭》。

另外,《菜根谭》在问世之后不久即被附录于明代的《遵生八笺》之中,可见它还具有养生方面的参考辅助价值,也是一种“遵生”之道,这也是把握《菜根谭》的一个视角。

接下来谈谈书的作者和编写过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贯不详。他还著有《仙佛奇踪》和《逍遥

墟》两书,可见对于佛教与道教都有深入的研究。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与大道。至于作者是否把儒释道三教的精华发挥到淋漓尽致,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

菜根谭的智慧,前言(1)

菜根谭的智慧,前言(1) 古人喜谈性命之学,至明清此风尤为普及,于是有了诸多经典著作问世,其中就有这“谈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的《菜根谭》为其代表。这是士人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结合在儒释道深厚长远的文化传统中,形成的特殊的思想特色与行文风格,也正是明代士人精神生活高度凝聚的共通写照。日人福田雅太郎说它“千锤百炼,斑斓绚丽”,又认为“此书确可算得是修养身心书中之冠了”。此书问世之后,为人所忽有之,而能慧眼识认者,又必对它推崇备至,使此书之奇载誉而传。 《菜根谭》于精微深刻的语言中表现出旷达高远的智识,这是一位通达于人生的智慧成熟之士为世人所做的奉献。书中谈修养、谈学习、谈生活、社会现象、人生态度等等,运用充满审美情趣的佛教与道教思维方法,安闲中有跌宕,疏朗中见筋力,如以霜锋断奇岩,露其金玉之质,无非为了使你体味到现实人生中许多的难题只要定心于自身之锤炼修培,都可以在一片自由挥洒中迎刃而解。此书注重精神修养和为人处事的结合,在简明的句子中传达着一生甘苦的深刻心得,

看似随意写就,实则隽永悠长,会心处如夜雨山钟,历历畅于胸次。古人说:莫将容易得,便做等闲看。因为只有对它静心玩味的人才能领会,才能去把握和实践。正如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随着久练世事的先哲去达到心意澄澈,则本书之风味远胜俗书处也自必心下了然。 人性是共通的,在人类精神层面上所做的贡献都将不会被磨灭。而着手编写这一本《菜根谭的智慧》,就是有感于它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对于现代人的巨大意义,希望发掘它对现代人精神修养与为人处世之道的借鉴价值。穿过数百年的时空距离,以现代人的视野和思维方法来对它进行提炼与演绎。《菜根谭》中高妙跳脱的文字表达,展示出一种博大的文化视野,它联系着中国浩如烟海的经典和世路人生的锤炼。这就是本书编纂过程中的着眼点,读者可在后面文字中看出这种倾向。人生读书,一定要得宝。书山有路,入宝山而空手回,岂不是一大遗憾?案头有此一书,便常令神思入风云变化之中。 本书的编写基本取材于殷旵先生所著的《儒解菜根谭》、《道解菜根谭》和《禅解菜根谭》。书中按殷旵先生的理解和他的行文方式,对其文字保留原貌。再对三本书按照三个主题分别所做的发挥和引证进行分辨取舍,合成一个主题,称为

《菜根谭的智慧》读书笔记

《菜根谭的智慧》读书笔记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无休止地摆动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动,牵动着世纪轮回,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满满的历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类历程凝聚成一股泛着沧桑的厚重,沉甸于岁月的长河。在时光潮水的撞击下,迸射了一个个光彩四射又神态迥异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绎着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涛壮阔的画面。 一捧上《菜根谭的智慧》,我便爱不释手,书中作者以独特创新的题材与人生紧密相联系,道尽了为人处事的态度,原汁原味,朴素浓郁。无怪乎自己在每阅读完一篇后总能收获一种十分微妙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追求,对智慧的向往。一个个故事酝酿着一坛坛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种种人生的滋味。 情绪人生 人,生存的过程应该是自己与自己不断挑战的过程,是我们从母体分娩出来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应该不再属于别人而属于自己了,肩负起自己培养自己,解救自己,为自己作丈的责任,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那便是人生的智慧。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驱其气,心平则外横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会有紧张冲动的情绪,俗话说: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

自己作祟。只有战胜心魔不轻易随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听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去拜访好友恒寂禅师,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禅师处所时已经汗流浃背,一抬头便发现禅师冥然兀坐,端坐于蒲团之上,面容平静毫无不舒之意。白居易非常惊讶,好奇地问禅师:“禅房如此炎热,为何不换个清凉处所?”禅师答道:“天气很热吗?”白居易于是有所悟,当机赋诗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老子有云:自制则强。是的,竞争的社会里更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他人是给予一份公道,对于自己则是一种智慧,它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成功人生 有人曾问我,怎样的人生是成功的?听罢,满心迷惑,无法回答,翻卷沉思,我在书中有了一份答案——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战败,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败,不但仍保持称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毅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问鼎天下。 失败乃兵家常事。对人生而言,成功和失败又何尝不是

《菜根谭》4种人生智慧

《菜根谭》4种人生智慧 “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这话说的就是《菜根谭》。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做人、处事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书中包含了种种智慧,而其中有4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守拙朴 《菜根谭》里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正如“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涉世尚浅之时,遭受的社会浸染也浅;待到饱经世事之后,心机也跟着与日俱增。 所以,我们常说,要不忘初心。细细品来,这不忘初心其实就是要学会收敛,学会守拙。 即便已然饱经世事,心机深重,也要表现得一如当初涉世未深之时那般青涩懵懂。因为,越是人畜无害的人,越是没人伤害;越是锋芒毕露的人,越是招人嫉恨。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人生在世不是越张扬越好,也不是事事小心、处处求全就能安身立命。很多时候,反倒不如保持自己朴实的本性、豁达的态度。 正如老子所说:“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 朴拙的人,看似愚钝木讷,实则就像金子一样,怎样都会发光。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朴拙之人,往往能因淡泊而自安。 抱朴守拙,是处世良方,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听良言 《菜根谭》说:“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经常听到一些不顺耳的话,常常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恰是修身养性的磨砺方法。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顺耳的话,谁都愿意听,甜甜的糖,谁都喜欢吃。但听到的话句句都顺耳,遇到的事件件都顺心,反而如同浸在毒药中一样。 “闻逆耳言,怀拂心事”,说的就是一种对待逆境与顺境的态度。在逆境中,忍得耐得,有所坚持。顺境中,保持清醒,守住本心。 做人切勿讳疾忌医,要听得逆耳良言,正视自身不足,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保持一个平常之心,做到宠辱不惊,不因顺心而窃喜,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 “闻逆耳言,怀拂心事”,是一个人能够走得长远的良方。 知进退 《菜根谭》里说:“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恩情深重之中往往潜伏着祸患,因此春风得意之时要及早抽身;遭遇失败之后反能迎来成功,所以不顺心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 人生路,千万条,看似“条条大道通罗马”,但不是每一条路都可以任意走,一步错,满盘皆错。 走哪一条路,一定要慎重选择。一旦选好了,无论是一路坦途还是坑坑洼洼,都要从容面对。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得意时,不要忘形,处于低谷时不要气馁。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飞黄腾达,都要适可而止。越是在顺境中,越要冷静思考。越是在逆境中,越要鼓足劲头。 “得意早回头,拂心莫停手”,正是面对荣辱得失的豁达从容,是人生路上的“刚刚好”。 享自在 《菜根谭》里说:“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任坎止;心似既灰之术,何妨刀割香涂?” 一个人如果能像没有缆绳的孤舟,自由自在地随波逐流尽性而泊,内心就像一棵已经成灰的树木,人间的成败毁誉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便是了,人生在世,最难过去的就是“名利”二字,最放不下的就是荣辱得失。但名利心太重,得失心太强,必然总处在一种忧郁与不满之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