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在当代社会,对于已婚人士来说,生育孩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想要孩子而不能成功怀孕的,他们常常会感到绝望和无助,因此在内心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Hart V A[1]指出,不孕症在现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疾病,主要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是它对于已经结婚或者到了生育年龄的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负面的心理状态又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心理状态与自身对不孕的态度有关,对不孕的事实越不甘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不良的社会因素往往影响不孕患者的应对方式,使其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不孕引起了患者的情绪波动,情绪变化又导致受孕困难,从而形成不孕的恶性循环。目前,国内的不孕症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神不安、精神紧张、社交减少、对生活缺乏爱好、焦虑多怒、性格的扭曲、脾气暴躁、失望、抑郁不愿或忌讳与他人交谈生养方面的事情等。对不孕症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将国内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研究方法

文獻提供的调查对象均是各地大、中型医院设有生殖内分泌科室的患者们。调查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李思特等[2]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价。调查结果均采用SPSS软件处理。

2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郑修霞等[3]指出不孕症是婚后未避孕、有正常的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针对不孕症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程度这几种因素可恶性化不孕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这些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使更多的人怀孕生子不自信。Ventura SJ[4]等有研究表明,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内分泌系统,可反射性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度分泌,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影响排卵,脑部的下丘脑对心理压力的反应,可释放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抑制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分泌,继而发生不排卵及闭经,男性则影响精子产生,成为典型的少精、弱精症。

2.1个人因素黄秀娟等[5]指出有些患者结婚多年却一直未能怀孕,但怕被人耻笑,不敢来医院检查治疗,延误了受孕的大好时机。有一部分人只是患有生殖性的炎症,却因为不敢到医院进行救治,最终导致不孕。王强等[6]研究显示,妇女的生育高峰期在20~24岁,直到大约年龄30~32岁仍然相当稳定,此后开始逐渐降低,40岁以后这种降低逐渐加速。生育率在25~29岁时降低4%~8%,30~34岁时降低15%~19%,35~39岁降低26%~46%,40~45岁降低95%,因此,一些错过了生育的最佳时机的女性面对自己的年龄,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张旭宾等[7]在对男性不育心理问题的研究中指出,男性患者因为对自我要求,觉得愧对自己的妻子,最后在承受了在自我的自责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不孕症患者 的护理

不孕症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9-14T16:36:19.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尤永雁[导读] 通过对不孕症原因的分析,为不孕症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依据。尤永雁 (黑龙江农垦太湖疗养院 214221)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286-02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孕症原因的分析,为不孕症的预防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我院接收治疗的252例不孕症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孕症病因主要为输卵管因素,其次依此为男性因素、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结论不同症状应根据能导致不孕症的疾病的流行率的不同等,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关键词】不孕症护理 凡婚后、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如果在此以前从未妊娠,称为原发性不孕。此前有过妊娠,即使未曾分娩,称为继发性不孕。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评估患者婚孕史结婚时间、同居时间、性生活情况、避孕情况、妊娠史。 2.评估患者月经史闭经、月经稀发、少经、不规则阴道。 3.评估患者手术史人工流产、中期引产、盆腔手术。 4.评估患者既往史宫外孕、生殖器炎症、结核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5.其他精神打击、生活方式改变、服药史以及家族史。 (二)心理社会因素 不孕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与社会因素有关。在各地区均有很大差异,这与社会发展、民族习俗、文化卫生等因素有关。中国人的生育伦理观并没有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生转变。不孕症患者处于精神和社会舆论折磨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农民和文化水平低者心理压力更大。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家庭不和睦,社会也就增加了不安宁因素。 二、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评估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性格、自我控制能力。 2.评估患者民族、生活环境、生活习惯。 3.评估患者身心状况了解患者对不孕症的认知程度,了解患者目前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应对能力;了解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度,以及家属给予患者的支持力度。 4.指导患者掌握有关性知识预测排卵、如何选择适当的性交日期、性交的次数适度。 5.参加社区活动,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6.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7.合理膳食,荤素搭配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营养饮食。 (二)心理护理 1.不孕患者盼子心切,她们认为无孩子的家庭是不完善的,从而导致心理压抑,甚至影响夫妻关系,造成离婚。加上社会舆论、家庭成员的责怪,使患者在伤心、痛苦、绝望和耻辱的压力下产生自杀的想法。护士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充分理解她们,寄予同情,更多地从伦理学、社会学角度出发了解患者的经济情况,家庭及社会地位,了解她们的顾虑,减轻思想压力。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讲明他们的支持与理解对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不孕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长期处于过度的紧张、压抑之中,也可以造成不孕。另外,在女性接受不孕诊疗过程中,男性同样也要接受诊疗,因为不孕症涉及男女双方的问题,需共同寻找原因。 2.帮助妇女认识到在生活中有许多创造性的活动。妇女不只是一个生育工具,不孕也不只是妇女单方面的问题,鼓励她们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放下包袱。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配合治疗。 三、治疗护理 1.药物护理 (1)CC:卵巢囊肿、肝病疾患忌用,妊娠时也忌用,有造成婴儿出生缺陷的危险。有2%的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等,需及时就诊。 (2)HMG:肌内注射有时引起局部刺激现象,需经常变更注射部位。 (3)GnRH:使用水泵式自动注射器注射,长期携带造成不方便,易发生感染。定期随诊。注意观察有无皮肤反应或感染发生。 (4)溴隐亭:于餐中间吞服,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等。 (5)输卵管内注药:在月经干净3日开始,必须在排卵前2~3日完成,连用2~3个周期。 (6)用药期间定期监测,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期间若出现异常、不适,需及时就诊/汇报值班护士或医生。 (7)激素治疗剂量需个体化,避免治疗过度。减量时需逐渐递减。 (8)注意患者用药前后及过程中有无过敏反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护理记录。参考文献 [1]郑艳芳,张利岩,王颖,高敏.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12期. [2]段如麟.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1995.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在当代社会,对于已婚人士来说,生育孩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想要孩子而不能成功怀孕的,他们常常会感到绝望和无助,因此在内心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Hart V A[1]指出,不孕症在现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疾病,主要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是它对于已经结婚或者到了生育年龄的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负面的心理状态又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心理状态与自身对不孕的态度有关,对不孕的事实越不甘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不良的社会因素往往影响不孕患者的应对方式,使其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不孕引起了患者的情绪波动,情绪变化又导致受孕困难,从而形成不孕的恶性循环。目前,国内的不孕症患者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卑、心神不安、精神紧张、社交减少、对生活缺乏爱好、焦虑多怒、性格的扭曲、脾气暴躁、失望、抑郁不愿或忌讳与他人交谈生养方面的事情等。对不孕症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将国内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研究方法 文獻提供的调查对象均是各地大、中型医院设有生殖内分泌科室的患者们。调查方法多采用问卷调查法。李思特等[2]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心理评价。调查结果均采用SPSS软件处理。 2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郑修霞等[3]指出不孕症是婚后未避孕、有正常的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针对不孕症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多种,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文化程度这几种因素可恶性化不孕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这些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使更多的人怀孕生子不自信。Ventura SJ[4]等有研究表明,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内分泌系统,可反射性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度分泌,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影响排卵,脑部的下丘脑对心理压力的反应,可释放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抑制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分泌,继而发生不排卵及闭经,男性则影响精子产生,成为典型的少精、弱精症。 2.1个人因素黄秀娟等[5]指出有些患者结婚多年却一直未能怀孕,但怕被人耻笑,不敢来医院检查治疗,延误了受孕的大好时机。有一部分人只是患有生殖性的炎症,却因为不敢到医院进行救治,最终导致不孕。王强等[6]研究显示,妇女的生育高峰期在20~24岁,直到大约年龄30~32岁仍然相当稳定,此后开始逐渐降低,40岁以后这种降低逐渐加速。生育率在25~29岁时降低4%~8%,30~34岁时降低15%~19%,35~39岁降低26%~46%,40~45岁降低95%,因此,一些错过了生育的最佳时机的女性面对自己的年龄,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张旭宾等[7]在对男性不育心理问题的研究中指出,男性患者因为对自我要求,觉得愧对自己的妻子,最后在承受了在自我的自责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稿

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稿 青舂期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月趋成熟的时期,也是一生性格,体质和智力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对处在;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来说;他是一个敏感多事的季节,也是美好浪漫的季节,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在神秘,困惑中关注着自身的变化,蓦然间,发现自己少了儿时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童年的快乐,添了几分烦恼。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堂课大家能够了解自己,增加快乐,减少烦恼,顺利度过花季,下面我就针对目前大家成长中所需的帮助和关怀给予帮助。 一、心理特征 1.讲究打扮,和别人爱攀比,留意谁在看自己,喜欢和异性交往。 2.喜欢看描写爱情的电影和小说。 3.爱把抽屉和日记加锁,在心底发泄秘密。 4.不爱和父母、老师敞开心扉交谈,反感父母的唠叨。 对于以上种种表现,这都是青春期由于合理的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在学习态度,交往范围,对父母的态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目前这些变化我们究竟怎样处理呢? 首先我说一下应该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进入青春期的你们会对异性产生好奇,进而就产生好感,那么就会在异性面前过分表现,从而显示对异性这些行为在青春期那是一种健康的情感反应,但你们在这个时期正处于发育时期,心理上很幼稚,往往把握不住度而过早地发生“早恋”或越轨事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是一种不适时的失控心理和行为。 (1)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 学习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2)此时每个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上更要依赖家长,根本不具备 谈恋爱的条件,你要想将来以后你必须具备养活家庭的能力?这个能力难道不需要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吗? 1青春少年孤独迷茫,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特别是异性朋友,这不仅可以满足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需要,在交往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认识对方,更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是人社会化的重要一点。通过异性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摘要: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2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个体因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它们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原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与遗传素质有关,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5. 7 %,异卵双生子为33. 3 %。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受个体神经系统类型的特点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而不平衡的典型胆汁质的学生,容易形成冲动、暴躁、易怒等心理障碍;高级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的典型抑郁质的学生,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二) 生理因素 1.生理疾病或机能障碍 儿童时期曾经患过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病,会对脑神经组织造成严重伤害,从而引起某些心理障碍。某些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的分泌失调,也会引起小学生的一些心理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素缺少会导致智力迟钝、记忆减退、语言迟缓、情绪淡薄等心理障碍(如克汀病) ,而分泌量过多也会导致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等症状(如甲亢) 。

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不孕症妇女指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及生育年龄普遍后延,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加。据调查,不孕症属女性因素约占60%,属男性因素约占30%,属男女双方因素约占10%[1]。有研究结果显示[2],求治中的不育妇女半数以上存在抑郁,她们的抑郁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超过了正常生育妇女。秦辉灵[3]认为,对不孕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各项治疗效果,增加不孕患者的受孕机会。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旨在探索广西不孕症妇女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状态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不孕症的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诊治的不孕症患者64例,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1.2方法①采用自拟不孕症妇女”不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以无记名的方式对不孕症患者进行询问调查。问卷包括:?訩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龄;?訪不孕症情况,包括是否从未妊娠、不孕时间;?訫不孕症对性交频率的影响;?訬不孕症对夫妻关系的影响;?設不孕症妇女与公婆间关系的影响;?訮对患不孕症的态度。②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其中焦虑及抑郁各占7项,每项以0~3级的4级制分别评定焦虑和抑郁,凡7分以下者为无症状,8~10分为可疑,11分以上为确诊病例。③要求每位被调查对象同时填写”不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与”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孕症妇女的基本情况比较。64例不孕症患者中,原发不孕症49例,继发不孕症15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8.6± 3.4)岁。职业结构分析表明,干部5例占7.8%,农民18例占28.1%,工人14例占21.9%,自由职业者27例占42.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22例占3 4.3%,中学文化程度35例占54.7%,小学文化程度7例占10.9%。患不孕症的时间为1~13年。在不孕症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中,认为无影响的46例占71.9%;关系恶化的18例占28.1%。不孕症妇女与公婆间的关系,相处和睦的39例占60.9%,紧张或一般的25例占39.1%。不孕症夫妇性生活情况,认为对性生活没有影响的45例占70.3%,认为有影响的19例占29.7%。对待不孕症的态度,感到无所谓的7例占10.9%,不甘认可的19例占29.7%,感到痛苦和有压力的38例占59.4%。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正如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样,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一.生理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和疾病。 (一)遗传。遗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呢?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生理是心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充分的生理条件,人的心理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心理学家们曾用家谱分析的方法研究遗传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族中有癔病、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病史的中学生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些。 (二)疾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病菌、病毒干扰、大脑外伤、化学中毒、严重躯体疾病等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失常。例如,脑梅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会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脑震荡、脑挫伤等可能引起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甲状腺机能不足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的迟钝。 二.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人员组成。由于家庭规模和组成家庭的成员不尽相同,家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多数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完整且气氛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有不利的影响,容易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 (二)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和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礼貌,是否体现民主平等;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三、学校因素。

18、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十八、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第1题原发不孕症是指婚后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从未妊娠达(P:0.5) --------------------------------------------------------------------------------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E、4年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第2题引起女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是(P:0.5) -------------------------------------------------------------------------------- A、排卵障碍 B、输卵管因素 C、子宫因素 D、宫颈因素 E、阴道因素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第3题输卵管通畅试验的适宜时间为(P:0.5)

-------------------------------------------------------------------------------- A、月经来潮前10天 B、排卵前24小时 C、排卵后48小时 D、月经干净后3~7天 E、月经干净后10天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第4题卵巢功能检查最简便的方法是(P:0.5) -------------------------------------------------------------------------------- A、基础体温测定 B、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 C、宫颈黏液涂片检查 D、阴道B超动态监测卵泡发育和有无排卵 E、子宫内膜活组织检查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第5题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基础体温可上升(P:0.5) -------------------------------------------------------------------------------- A、0.1~0.2℃

不孕症护理常规

不孕症护理常规 生育期妇女,婚后夫妇同居两年,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怀孕者,或曾受孕过,而两年未怀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不孕,又称“全不产”,后者称为“继发不孕”,又称“断绪”。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神志等变化 2、月经史、生育史、带下史 3、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注意有无并发症 4、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辨证:肾虚证、肝郁证、瘀阻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安静舒适。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2)月经史、生育史、带下史。有无并发症。配偶情况。 3、给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 (2)中药灌肠剂保留灌肠后,注意观察药后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 (1)肾阳虚所致的虚寒、宫冷不孕,可用温补之品:附子煲狗肉、当归羊肉汤、鹿茸炖公鸡等等。可起到温肾壮阳暖宫的效果。忌食寒凉、生冷之品。 (2)肾阴所致的肾精不足、冲任亏虚之不孕,可服用花胶瘦肉汤、虫草炖水鸭。忌食温补燥热之品,如狗肉、羊肉。 (3)气血虚之不孕可服用当归大枣鸡蛋茶、竹丝鸡糯米粥、、排骨元肉汤等。(4)脾虚夹湿之不孕可服用莲子鸡蛋茶、淮山鲫鱼汤(放入少许陈皮、莲子)少食或忌食肥甘厚腻、寒凉、生冷之品。

(5)肝郁不孕可服用百合鸡蛋茶、麦肉大枣糯米茶、黄花鲫鱼汤等,少食温补、辛辣、煎炸之品。 (6)癥瘕之不孕可服用乌龟煲土伏苓汤、田七花旗参茶、、海带绿豆汤等。。 5、情志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怡情才易受孕。消除不孕夫妇过渡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致排卵障碍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愉快。教会病人预测排卵时间,掌握在排卵前2-3天或排卵后24h内性交,子宫后位性交时应抬高臀部。 6、临证施护 1)保守治疗者遵医嘱服药和中药保留灌肠,注意经期停用。 2)手术治疗者,按妇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7、健康教育 1)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与紧张。家人及社会应给与理解与关心。 2)平时及经期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以防生殖道炎症的发生,而影响妊娠。3)搞好计划生育,婚后暂不准备生育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尽可能避免人工流产术,尤应避免未婚先孕。 4)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不酗酒。

初二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初二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文学家称之为“人生的花季”;社会学家称之为 “多事之秋”;犯罪心理学家称之为“最危险的年龄”。该怎样渡过这人生的黄金时期呢?女性青春期的年龄范围确定在10岁20 岁左右,是由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第一表现为生长突增,第二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会有月经出现、乳房发育、长青春痘等生理现象,到 17、18岁生长发育渐趋缓慢,发育基本成熟。 2、月经初潮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称“月经初潮”。 月经来潮后部分女孩会出现两种烦恼,一是经前紧张症,二 是痛经。 月经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经期自我防护工作。如: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冷水洗澡、洗头、洗脚,也不要坐凉地;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不吃过冷、过辣、过咸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喝开水;(2)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保持心情乐观、稳定,可多听听音乐,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3)保持身体清洁,勤换内衣,勤洗澡(4)如果发生痛经,心情要放松,要坦然面对,不要自己吓自己。可用热水袋热敷小腹,;必要时服一些止痛剂,如AP

C、消炎痛、阿托品等以缓解症状。(5)注意选择质量信得过、安全卫生的卫生巾。(6)多吃些鸡汤、猪肝、鸡蛋、水果、 蔬菜、红枣等,补充体内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增强体质,提髙抵抗力。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纤维食物。 3、青春痘青少年中有60%左右会有青春痘。青春痘并不影响健康,如果不多,不必介意。出现青春痘不可抓挠,挤捏患处。以免细菌侵入而引起发炎。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防治:(1)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品,保持肠道畅通。不吃蒜、葱、辣、咖啡等有刺激性作用的食物。而选择清淡的饮食,(2)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美容的最好途径)、保持乐观的情绪。(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睡前用温水洗脸,不涂油脂性化妆品,以免阻塞毛孔,加重症状。 4、节食与减肥有的女孩为了“苗条”身材而进行节食。如 不吃早餐,不吃肥肉等,长久下去,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将会导致发育不良,甚至智力下降,贫血、胃肠道疾病等。所以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早餐一定要吃好,晚餐不要吃的过饱,参加足够的体育活动,这才是保持良好体形的有效方法。 二、青春期心理特征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期。 尽管在生理上已经渐趋成熟,心理却仍然很幼稚、单纯。主要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冲动性与自觉性等矛盾的交织发展时期。我想可能大家常常都有这样的感觉:常常莫名其妙的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0-04-29T09:37:07.96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作者:郭淑清孟庆艳 [导读] 郭淑清孟庆艳 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 1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3-0086-02 不孕症是指夫妻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及生育年龄普遍后延,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加,不孕夫妇占育龄夫妇的10%~15%医学研究表明不孕原因女方占35%,男方占35%,夫妻双方都有占20%,其余10%为原因不明者。不孕症是一种心身疾病,病因除病理因素外,明显地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障碍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1995)中将不孕症的诊断年限确定为1年,并已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不孕不育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可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所以我们本着既治病:又治人的整体护 理观念.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和减轻了患者的精神痛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由于患者缺乏不孕、不育的相关知识以及性生活的基础知识,有些患者不懂又不好意思问,有些患者只是知道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闹出了很多笑话,反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如患者张某,婚后半年未孕,即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检查发现该患者处女膜未破,尚是未婚状态,找来其丈夫仔细询问,方知他们同房的部位不对,经过耐心的解释指导,让他们回去三个月后传来喜讯,张某怀孕了。所以护士在患者入院、就诊初期,即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讲解,指导患者做好各项检查、试验应做的准备,教会患者基础体温的测定和预测排卵的方法,性交次数适当,避免过稀过频,以保证精子质量,掌握同房的最佳时机,增加受孕几率。 再则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需暴露身体的隐蔽部位,使自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且各项治疗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我们在操作中均用屏风遮挡,减少暴露部位,操作时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痛苦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鼓励其爱人也到医院检查,查出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患者因为婚后长时间不生育,致使家庭成员对其有偏见,患者本人盼子心切,不了解病情或经济原因等诸多因素,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我们会根据其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不同程度的了解病情,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患者耿某,婚后三年未孕,其婆婆对其冷嘲热讽,丈夫也对她日渐冷淡,耿某住院后,经常以泪洗面,护土们了解情况以后,就每天找她丈夫谈心,与她婆婆沟通,给他们讲解疾病的原因、过程、治愈的希望,介绍成功病例。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教,婆婆的态度转变了,丈夫对她又象新婚时一样了,耿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耿某出院后,仅两个月就怀孕了,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婆婆和丈夫都乐坏了。 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我们也会定时随访,告诉他们不要过于紧张,要学会放松。例如:患者刘某,在治愈出院半年后还未孕,夫妻二人非常紧张,到后期两人已经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了。护士知道后,给予细心劝导,让他们夫妻去外地旅游散心,暂时忘了孩子的事,放松的玩一玩,换一下心情,结果在回来一个月后,检查知道竟然在旅游途中怀孕了。从而得知,患者心理因素对受孕有很大影响。 通过我们给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知识,经常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使患者产生安全舒适感,并向她们介绍成功病历,鼓励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等一系列措施,使我们的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心理护理在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乘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自我保护

乘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自我保护 论文摘要 本文在基于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乘务员心理健康与自我保护介绍,根据调查获得的情况,对影响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从工作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乘务员存在的心理与自我保护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工作单位和乘务员个人两个方面来改善列车乘务员心理健康,加强自我保护的的措施。研究旨在了解空中乘务员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空中乘务员心理健康的因素与自我保护,以便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措施,改善和提升空中乘务员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乘务员;心理健康;因素;自我保护

第一章乘务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本文对乘务员心理健康的探讨基于狭义上。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心理健康与否呢?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而我国根据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最新国内的研究结果,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1)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2)情绪反应适度,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3)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4)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5)个性结构日趋完善,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6)良好的人际交往,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时态度积极。(7)行为得体,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8)反应适度,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 二、乘务员心理健康与自我保护 1.乘务员心理健康 乘务员心理健康是指针对乘务员这一类特殊的群体而言,他们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这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的评判也是基于心理健康八个方面的内容。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针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不孕症患者心理特点、产生的不良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患者的身体上、思想上、家庭上对不孕症患者的原因进行论述。并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给予不孕症患者在医疗中、在生活中帮助和支持,缓解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 标签:不孕症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在当前社会中不孕症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孕症主要是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的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不能怀孕的现象,不孕症患者往往会产生心烦、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了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与导致夫妻感情失和、家庭破裂,无论是对于患者本身还是患者家庭来说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所以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病症本身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分析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对不孕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1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孕症患者会多表现依赖性强的特点,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失落、抑郁等不良的情绪。据调查分析显示,有近半数的不孕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并且不孕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正常育龄段妇女明显要高。不孕症患者的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随着发病时间的加长而加重。特别是对于超过35岁的不孕症患者来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育功能会逐渐衰弱和减退,相对来说,受孕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心理不良情绪严重。 1.2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满意度大多数的不孕症患者会认为不孕症对于夫妻双方之间的感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继而导致夫妻感情不和谐、家庭破裂。一般表现在不孕症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对于夫妻生活的满意度会下降,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不畅,夫妻之间的性生活也不和谐[2]。而且,在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早期,夫妻双方会为了配合治疗加深关系,但如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和没有效果的话,夫妻关系会出现紧张、恶化。 2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原因分析 2.1传统观念的思想压力在传统观念中,生殖是延续家族血脉、传宗接代的”义务”,不孕症患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罪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会认为生育是女性的基本义务,对于出现有不孕不育的情况会造成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家庭关系的紧张。尽管不孕是男女双方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眼光会对不孕家庭的女性带有偏见,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不孕症妇女的护理考试试题

不孕症妇女的护理考试试题 一、B型题(子母单选)(共4小题,共4.0分) 第1题 A.用器械将精液或处理过的精子悬液注入宫颈管内、宫腔内或输卵管内,使女方妊娠的方法B.从要求受孕的妇女体内取出卵子,在试管内培养一个阶段并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泡,将胚泡移植到妇女宫腔内C.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入卵母细胞内,使其受精D.将精子和卵子取出体外之后不进行体外受精,而直接将一定数量的精子和卵子移植入受方官腔内 E.是用器械将受精卵注入宫腔内或输卵管内 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是指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宫腔内配子移植是指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A.卧床休息2小时,限制活动3~5天B.卧床休息4小时,限制活动5~7日C.第14天检测血、尿HCG D.第21天检测血、尿HCG E.按正常妊娠护理 胚胎移植后嘱病人应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宫腔内配子移植后嘱病人应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二、X型题(本大题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 第1题 行辅助生殖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 A 卵巢过渡刺激综合症

B 流产 C 乳腺肿瘤 D 宫外孕 E 多胎妊娠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配子输卵管内移植的步骤有 A 诱发超排卵 B 监测卵泡 C 处理精子 D 采卵 E 移植配子 【正确答案】:A,B,C,D,E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属于AID适用症的有 A 严重的精液量减少 B 低精子计数 C 精子活动能力低下 D 免疫性不孕 E 男方阳痿 【正确答案】:A,B,C,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为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病人提供的服务内容有

初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稿

初二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稿 青舂期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月趋成熟的时期,也是一生性格,体质 和智力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对处在;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来说;他是一 个敏感多事的季节,也是美好浪漫的季节,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在神秘,困 惑中关注着自身的变化,蓦然间,发现自己少了儿时的稚气,多了几分成熟,少 了童年的快乐,添了几分烦恼。在这里,我希望通过这堂课大家能够了解自己, 增加快乐,减少烦恼,顺利度过花季,下面我就针对目前大家成长中所需的帮助和关怀给予帮助。 一、心理特征 1.讲究打扮,和别人爱攀比,留意谁在看自己,喜欢和异性交往。 2.喜欢看描写爱情的电影和小说。 3.爱把抽屉和日记加锁,在心底发泄秘密。 4.不爱和父母、老师敞开心扉交谈,反感父母的唠叨。 对于以上种种表现,这都是青春期由于合理的变化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在 学习态度,交往范围,对父母的态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目前这些变化我们究竟怎样处理呢? 首先我说一下应该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进入青春期的你们会对异性产 生好奇,进而就产生好感,那么就会在异性面前过分表现,从而显示对异性这些行为在青春期那是一种健康的情感反应,但你们在这个时期正处于发育时期,心理上很幼稚,往往把握不住度而过早地发生“早恋”或越轨事件。我们要清醒的 认识到这是一种不适时的失控心理和行为。 (1)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在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应该分清主次, 学习才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 (2)此时每个人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独立,经济上更要依赖家长,根本不具备 谈恋爱的条件,你要想将来以后你必须具备养活家庭的能力?这个能力难道 不需要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吗? 1青春少年孤独迷茫,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特别是异性朋友,这不仅可以满 足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需要,在交往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认识对方,更能客观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 09信管1班顾雅玮0910831119 经过小组成员的资料整理和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十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这十条因素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它们分别是: (一)自身性格和情绪; 人格是一个人在其自然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 理特征。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个体身上最具色彩的闪光点,人与人的不同正是因为人格的不同。 人格的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上。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 性情,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有人倾向于外部事务)等方面的特点。 有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 变换剧烈。有独特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喜欢新的活动,活动效率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快,说话喜欢与同学争辩,喜欢表现自己。 有的人是春天里的一阵风:喜形于色,这类人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兴趣广,但容易转移;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活动,但表现散漫,有始无终,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情绪低落,稍得安慰或又遇到使他高兴的事,马上就会兴高采烈;善于交际,待人亲切,在群体中精神愉悦,相处自然。 有的人是冬天里的一场雪: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想心理平衡;凡事深思熟虑,力求稳妥,在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外柔内刚,不卑不亢。但过于拘谨,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 不足。 还有的人似秋风中的一片落叶:孤僻,行动退缓,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感情细腻而脆弱,常为区区小事引起情绪波动;自己心里有话,宁愿自己品味,不愿向别人倾诉;喜欢独处,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不爱表现自己;敏感多疑,患得患失。在困难面前常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 不同性格和情绪的人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不相同,如果不能认知到自 己在性格上的缺陷,很有可能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学生需要优化自己的 性格: 首先,要校正认知偏差。可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去充分体验感受生活,多看些 进步的书籍和伟人、哲人传记,看看他们成功和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自己性格的改变都会 有帮助。 其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随着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相对成熟,随着一个 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其性格的发展也从被动的外部控制逐渐向自我控制转化。如果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一变化,促进这一变化,自觉地确立性格锻炼目标,从而进行自我锻炼,就能对现实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等性格特征不断完善。 接着,培养健康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要乐观的生活,要胸怀开阔。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从好的方面去想。想得开,烦恼自然就会消失。 然后,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善意的评 价人,热情地帮助人,努力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谐发展。 最后,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个人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因素,也有不良的特征,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社会文化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以家为中心的周围的一种气氛和情调。 2.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方式作为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 的影响。 3.家庭结构: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初级群体。 二、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1.亲子关系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不良影响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1拒绝型亲子关系2溺爱型亲子关系3支配型亲子关系 2.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3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 一、学校因素1教师的影响2校园文化 四、经济因素 第二节心理因素 一、心理动力学因素(精神分析):无意识矛盾冲突 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性本能与心理-性发展 3.性本能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广义的性指人们乙炔追求快乐的欲望) 二、学习因素(行为主义) A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甲乙测了的刺激和反应;B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对花生的极端观点进行了修正,将公式S-R修改为S-O-R,这里,O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C班杜拉又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将观察学习引进了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与适应不良行为(心理障碍)的习得B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C华生利用条件左右的原理进行实验。 2.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心理障碍:A在巴甫洛夫工作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即人和动 物为了达到某种合意的结果而作用于环境的过程。B斯金纳认为:报考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 3.观察学习与心理障碍:A班杜拉指出,不通过直接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得到奖赏或 受到惩罚),也可以形成新行为。 三、认知因素 认知观点主张: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 1.不合理信念:艾利斯提出了着名的情绪ABC理论 2.认知歪曲: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思想和信念是他的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即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 贝克把抑郁症病人对客观实践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任意的推断2选择性抽象3超泛化4放大和缩小 3.归因风格:四个归因维度上,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可控制-不可控制。 研究认为,对正、负事件的归因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因素,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因素,那么他便更易于产生无望和无助感,进而导致抑郁的出现。 四、人格因素 人格是个体带有动力倾向性的心理获得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人格报考个性倾向性和

不孕症习题

不孕症妇女的护理 一、选择题 1.女方不孕因素中以()最常见。 A. 输卵管因素 B. 子宫因素 C. 宫颈因素 D. 阴道因素 2.辅助生育技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 A. 卵巢刺激过渡综合症 B. 自然流产 C. 异位妊娠 D. 多胎妊娠 3.原发性不孕症的定义是:() A.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末避孕二年未孕者 B.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末避孕一年末孕者 C.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虽第一次婚姻曾生育,此后未避孕二年未孕者D.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虽第一次婚姻曾生育,此后末避孕一年未孕者E.夫妇同居婚后一年未孕,一方有无法纠正的解剖生理缺陷者 4.女子不孕因素中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无排卵 B.输卵管因素 C.子宫粘膜下肌瘤 D.宫颈细长,宫颈炎 E.子宫内膜异位症 5.下列哪项检查无损伤、最简单、用费最少( ) A.超声检查 B.基础体温测定 C.宫颈评分 D.内分泌测定

E.腹腔镜检查 6.探查不孕病因的检查中又有助于预测排卵最直观的手段是()A.超声检查 B.内分泌测定 C.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 D.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E.腹腔镜检查 7.下列各项目中,哪一项不表明排卵() A.月经中期腹痛 B.基础体温升高 C.月经中期催乳素达高峰 D.宫颈粘液膜变化 E.血浆孕酮水平升高 8.供精人工授精不适用于以下那种情况: A.母儿血型不合不能得到存活新生儿 B.男方为不良遗传基因携带者 C.输精管复通失败 D.男方不可逆的无精症 E.心理因素导致性交不能等不育 9-12题共用题干 A.人工授精 B.常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 C.配子输卵管内移植 D.卵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 E.诱发徘卵 下列病人应接受哪项治疗为宜: 9.女,婚后5年末孕,经夫妇双方检查证实男方一切正常女方输卵管阻塞,经治无效 10.女,婚后3年末孕,经夫妇双方检查证实男方为无精症,附睾穿刺见精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