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精品资料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浅谈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浅谈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尤其是民族 学生,更注重教师的夸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即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 长期以来,评价一堂课的质量高低,通常用语是“讲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这种评价方式很容易让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高中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 中要充分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准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景,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增强对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 同时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在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同时, 要以培养学生水平为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教学课堂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中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注重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所以,班主任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因为班主任的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看法 前日又在某个论谈中看到,体罚学生是教师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我想对此讲讲自己的看法。 首先,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一旦产生,便容易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这样的事情绝非杜撰:狂怒的老师一巴掌抡向学生,于是学生再也听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声音和父母亲切的呼唤;暴怒的老师拧起学生的耳朵,试图将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里捏的只是学生娇嫩的耳垂;一顿拳脚过后学生再也抬不起手臂……所有这些,难道还不够我们惊心吗?教育者为社会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废人!其次,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畏于教师的体罚,只得囿于教师规定的框框之中,学生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敢发挥,久而久之,学生自甘于平庸听话,我们的教育便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瓦特、牛顿、爱迪生们如整天处于教鞭的威慑之下,他们的聪明才智怎样去发挥?又怎能发挥? 再次,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是学生走下坡路的开始。有些学生经常受到粗暴的训斥、体罚,自尊心、自信心丧失,自暴自弃,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条”。一首“挨打歌”说得好:“首次挨打战兢兢,两次挨打

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痒不吭声”。过度体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消极适应环境,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有些学生遭体罚后觉得无脸见人,干脆不再到校学习,有的甚至为此逃学离家,以至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诱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过早地为自己年轻的生命划上了句号。 最后,体罚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形成冷漠孤僻、敌视和心理闭锁等畸形变态心理。经常受到打骂的学生,平时谨小慎微,提心吊胆,唯恐被教师体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胆孝撒谎的性格。 这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打骂和过分的严厉只能让儿童说谎,变成怯懦的人,同时养成儿童的残忍性。”从教师方面看:体罚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威信,而且当教师实施体罚之时,正好表明了他的失助与无能。一个教师,简单地以体罚管教学生,是把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简单化,它往往铸成一种错误的行为模式,其消极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库宁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体罚大大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从师生关系看:体罚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扩大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不但很难形成向师性,反而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抗情绪,不利于施教。有的学生就说:“老师当众体罚我,是出我洋相,是看我不顺眼,叫我丢人。”学生当面不敢说,背后则不服。这样,实现教育目的也就落空了。体罚使学生精神压抑,负担沉重,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有些学生受到体罚,感到非常委屈、恐惧,教师讲什么一句也听不进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体罚还影响着教师与家长、

老师的言行会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老师的言行会给学生深远的影响 老师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说学生笨,讨厌笨孩子。 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也犯过同样的毛病。有时,刚刚口干舌燥地讲了一种题型,我换了种说法来提问,有学生竟然脑袋摸了半天说不知道,这时我会口无遮拦的说:“笨蛋。”有时布置了几道比较简单的题目,有学生竟然大部分做错了,我就忍无可忍的大吼一声:“真笨啊!怎么学的?” 于是以后上课不再提问笨学生了,找来谈心的也都是好学生。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这样一来班里学习差的学生更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更不专心了。我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会严重影响班级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我在课堂上开始密切关注那几个学习很差的学生的情况。一天我正在讲课,我们班的刘刚却在那儿自顾自的玩儿自己的,我连看了他几次,用眼神示意他,可他还是没有一点认真听课的意思,这下我火了,把他叫起来让他回答刚讲的内容,他满不在乎地说没听课,反正自己笨。我当时还真的瞠目结舌,无话可说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审视我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一个好老师应该对孩子一视同仁。教育的灵魂、师者的爱心应该倾洒到每个孩子的心灵上。作为老师,我多督促他们一点,不就达到了教育的效果了吗?他们真的是笨孩子吗?笨孩子的称呼是谁取得,笨孩子的称呼中是不是有教师的责任缺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不会做题,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每当看到书刊上优秀老师总结的好的 教学方法,我由衷地佩服,为什么我就想不出这样好的方法呢? 我试着告诉自己:他们不是笨孩子,他们都很可爱,很努力,很直率。我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每当自己要生气的时候我就这样告诫自己。我试着经常在课余时间走进教室,主动和学生一起聊聊天,问问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学习以外的有些问题,像他们的家住哪儿,家里都有哪些人,下午回家都干些什么等。刚开始他们都很不愿和我多说,慢慢的接触多了,沟通多了,学生会主动地和我说话,问我一些课外的知识和问题,我就试着问他们上课老是不专心听课的原因,学生告诉我,他也很想学好,可是以前的没学好,老师又老说他笨,他就感觉反正自己笨学不好,那就不学了。听了学生的话,我的心灵深深地震动了:我差点给学生制

浅谈教师的人格对学生道德的影响

教师伦理学课程论文( 2011-2012 第二学期 1485 ) 题目: 浅谈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人文教育 学生姓名:王森浩学号:10120138 任课教师:项建英 完成时间:2012 年 5 月 26 日 成绩:

浅谈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我国传统的为师之道强调身教,即教师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学生的从师之道也强调择善而从,度德而师。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很多成材的学生往往带有其教师的优良习惯和高尚人品。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先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一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教师;人格;学生;影响. 在古代汉语中,“格”通常指“标准”或“准则”,人格就是为人的标准或准则。《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第一,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第二,个人的道德品质;第三,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在西方古代语言中,“人格”同拉丁文的面具(persona)是同一个词。综合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人格就是人的一种定格,是关于人的一种规定性,即是对人的精神和物质、应然和实然、自然性和社会性之统一整体的抽象和概括,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及一生的成长道路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中,教师的教育作用居于首位,每个人生重大抉择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而人格形象则是弘扬教师人格价值、展现人格魅力的力量源泉,是教师内在精神的凝聚和外在品质的升华[1]。教师人格形向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道德人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尤其是道德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如果教师具有一种健全的,乃至高尚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这是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然而,在现实中,在我们的身边,却依然有很多教师不注重自己的品性,甚至违背社会的伦理道德,不但自己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反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形成。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用心灵来塑造心灵。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它无法取代道德人格的力量;技巧高超、方法纯熟也很重要,但是它根本不能同教师的道德人格抗衡。教师“不是使用物质工具去作用劳动对象,而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身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劳动对象。”教师的良好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影响是深刻久远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时注意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道德人格。 二、学术人格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及其成因的调查报告

学生厌学的调查报告 学生厌学一直以来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厌学,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哪里?减轻学生作业量能等同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吗?为了解这些问题,明确青岛地区学生学习压力状况,我们对学生的厌学、逃学以及相关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问卷调查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个部分。学生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厌学情况,学习压力的归因,学习负担的主客观情况,教师问卷主要作为对比问卷,分析师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本次调查取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涉及小学、初中、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四类学校,小学阶段抽取学校为中高年级学生。样本容量为466.,样本回收率100%,有效率为83%。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的基本情况 表1.学生学习态度情况统计表 表1是学生对厌学与否的自我判断。通过表1可以看出,厌学学生在总体上比较少,只有9.5%,但是,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在不同的年级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小学生大部分喜欢学习,无一厌学个体,初中生喜欢学习的个体明显减少,厌学现象开始出现,高中学生厌学心理进一步加剧。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相比,厌学情绪并没有加剧,喜欢学习的比例反而增加。然而,学生以旁观者姿态对厌学情况的判断要比学生对厌学自我的真实情况要严重。在问及“厌学是否是同学中一种普遍现象”,认同此观点的小学生为15.2%,初中生有39.7%,普通高中学生有40.8%,职业高中学生53.4%。 表2.教师对学生厌学情况判断统计表

教师对学生厌学情况的基本判断如表2,统计数据表明,教师对学生厌学情况的判断处于中间水平,要高于学生的自我认知,低于学生对同学的判断。高中阶段学生在老师看来厌学情况比较突出,其中,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并无明显的差别。 在三个维度的调查中,学生对自我学习态度的判断是最直接的,教师和同学对厌学的判断,相对而言,教师的判断比较可靠。何以学生对同学厌学情况的判断是最严重的?比较可靠的推测是,由于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比与父母师长等长辈的交流要承担更小的风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与同学交流,当学生把自己学习中的困惑、苦恼、挫折等向同学倾诉时,倾听者就形成了厌学的印象。其中,小学生对自我厌学的判断与对同学厌学的判断获得了较高的一致性,主要是由于在小学生中,父母和师长仍然有相当的权威,同辈群体的作用并没有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年龄增长,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关注度增加,同时同辈群体之间关于学习的交流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学生能够得到更多他人学习态度的信息,并因此影响了个体对他人学习态度的判断。 从三个维度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厌学情况在各学段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随着学段的变化和年龄的增加,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学习态度在小学生和初中生两个阶段发生剧烈的变化,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喜欢学习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大多表示对学习的喜爱程度一般,而女生大多选择喜爱学习。厌学统计中,男生比女生多6.4%。如表3所示: 表3.学生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统计表 学生逃学是厌学情绪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尽管有时学生逃学并不一定是厌学所致,比如同辈群体的压力,生活当中其他事情的冲击,或仅仅是一时性起等,都有可能使得热爱学习的学生有时出现逃学现象,但从总体上看,逃学状况仍可在相当程度上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态度。表4 是对学生逃学情况的统计。去除逃学行为在学生个体中可累计的因素,学生的逃学行为仍然表现为出厌学情绪发展的一致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同样,在逃学行为上也表现出性别差异,男生逃学比例要高于女生。 表4.学生逃学情况表统计表 表5是教师对学生逃学情况的判断,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以直接体经历的或看到的逃学案例为统计内容。其中,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自我判断与教师的判断有较高的一致性,高中阶段师

浅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浅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新的课改下,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样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渊博的知识 2、语言 3、德行 4、掌握现代的教学技术 【关键词】: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语言;德行;现代教学技术一、渊博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知识必须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且教师在传统知识时要有判断、有批判,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要广览群书,积百家知识于一身,才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过程中的行为出现的问题加以解释,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我作为学生时,很注意教师的知识素养。由于当时我是资智比较好的学生,所以我会有心地去问一些刁钻的问题,有的教师对我问题看似不屑一顾,但从他的眼神中得出的结论是: 这个问题他不会。 所以就认为这个教师的水平低,在上他的课时无形中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样在我的文化层面上就出现了裂痕。相反,也有很多教师对我的问题给予仔细的解释,同时鼓励我学习上的标新立异,但不能偏离正轨,对这样的教师我有很深的敬意,所以在上他的课的时候,无形中就会加大自己的注意力,对我的知识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作为教师已经九年了,在这九年中,深受学生的喜欢,我觉得这与我的知识结构有关。我读的书虽然不是很多,但很注意知识的积累,并能融入一定自己的层面的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从我这儿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同时,对学生本身的人格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我曾经教过这样的一名学生,他从我上他的第一节课时就昏昏欲睡。出于对他的关心,我想我应该适时地帮他一把,但我想我不能伤他的自尊,于是我在一节课的课间对他说:你能问我一个问题吗?我的这个问题很可能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但他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反问我: 人睡觉能学习吗? 他的这个问题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想我的回答是很恰到好处的: 睡觉可以有一定的发明和创造,但必须在有足够的知识和思考的能动力,比如凯库勒,就是在经过深思之后得不到的结构的时候,就是在睡梦中梦到了苯的结构,从而得到了苯的结构型,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作为前导,即你睡一年或许只能做一些诞的梦,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痴呆。我的这个学生听后,没有任何语言,但从那起,他就象换了一个人,上课再也没有睡觉,成绩相当不错,最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后来我想,如果没有读那么多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书,我就不会象上面那样回答我的学生的问题,那么,我想这个学生的结果不会有现在的样子,那我也是一个失败的教师。 另外,教师有了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也会有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意外的收获,这样,无形之中把学生引入了更高的知识境界,学生也会更加地加入到学习中来。曾经有学生这样说: 老师,您的知识让我们佩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现象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查了一下体罚的定义:体罚是指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 我对“体罚”不完全赞同也不完全反对,以我的角度来看,体罚属于一种对于学生的惩罚作用,适当的惩罚教育是应该和必须的,因为孩子在成长期间会有很多问题和毛病,不是说说就能改的!现在好多的教育专家也在反思以前的说法,把所有的对学生的惩罚都说成体罚,是不是一刀切呢? 刚接触学生那会,因为自己刚刚才从学生生涯结束变成教师,我打着理解学生的信念来开展自己的教师事业,可接触久了发现并不是我想象的现象。现在的学生因为接触网络或是其他的东西多了,思想变得并不是单纯的孩子思想,学到的好的不好的也比以前我们学生时代的多得多了,初中就变成“老油条”式的。对于老师的苦口婆心,表面接受,承认错误的态度很好,结果一出办公室门又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们知道,义务教育不能开除学生,所以他们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且没有改过的想法。我听有一个学生在被老师不得已打了巴掌后竟闹着说要去医院照CT。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被法律保护的,老师不可以体罚学生。

教不严,师之惰。养不教,父之过。我想,适当的体罚,一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也是他理解成人社会惩罚的前提——体罚,在此成为一种面对无知者的有效警戒。但是,既是有伤害性的行为,自然得有个度的要求,还有个动机要求——警戒。在小孩子逐渐长大,逐渐具有理解是非好夕的能力时,说服性的教育和感化性的教育是方向和最终手段,而体罚作为适当的辅助手段而应逐步取消。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教育学生并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其做人。态度决定一切。当然,事先得让他们分清楚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他们做了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应该做的事,做错了,自然要得到相应的惩罚,这也是到成人阶段的一个必经的阶段。 当然,我反对的体罚,并不仅仅是一种警戒,往往附带了许多施罚者的愤恨与恼怒,体罚的动机不纯,而且缺乏感化性的说教——在受罚者感觉中,蔑视与不受尊重、施愤与残害的成分很重!当然,惩戒作用是有的,毕竟起因于受罚者行为引起施罚者判断其为错误。这在教师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纯管教性的体罚,在惩戒同时往往严重的伤害了学生人格尊严,也伤害了教师自身的心性。 打人有可能会把下一代引向暴力方向,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明白打人不是唯一能够教育好孩子的办法,而且有可能弊大于利,他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孩子,从他们的性格入手,

教师言行对小学生情绪体验的影响-最新文档

教师言行对xx情绪体验的影响 一、当前教师言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漠无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保持优良的师生关系,教师如果长期处于冷漠无情的状态,那么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工作价值。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后,并不和学生进行交往和沟通,久而久之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敢去咨询教师,一个冷漠的教师根本无法唤起学生的热闹情绪,也无法听到学生情绪的召唤,不能得到学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倨傲残忍。教师工作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细心和耐烦,因此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和课堂中,教师一定不能残忍和倨傲。 由于当前教师与学生沟通减少,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在学生询问问题的时候,有的教师为了表现自己的能耐,或者讲解了两遍题目之后变得不耐烦,大声呵斥学生。还有很多教师在学生犯错之后采取体罚、大声呵斥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暂时制服学生,但是永远无法了解到问题的根源。 (三)过分偏爱。偏爱优等生、忽略落伍生,是当前很多教师简易犯的错误。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对优等生说话旱比较温柔,平时有小任务也会尽量交给优等生去办。每次考试之后,教师在分析成绩的时候总是批评落伍生,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下,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会打击落伍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自卑。(四)互相不尊崇。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管教,或家长盲目溺爱,不尊崇老师。还有很多学生认为教师的工作是天职和本分,用不着什么礼节客套,这也为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久而久之,教师开始慢慢忽略这样的学生。教师由于学生成绩不理想,从而认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回报,情绪低落,给学生带来较差的后果。 二、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意怎样的言行 (一)尊崇信任?W生。根据教学中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尊崇是学生心理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人生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到尊崇信任学生是维系优良师生关系的基本保障。教师要抓住这一积极因素,对差生进行表扬,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慢慢使其他同学改变对差生的看法,逐渐克服掉差生压抑的心情,从而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教学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精品资料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依据。 学生上学后,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减弱,与学校的关系开始加强。在对人的关系上,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就越来越重要。教师的喜爱或轻视,成了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不断做出评价:“我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喜欢我”、“我脑子太笨了,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教师,他们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认识自己行为的对错好坏,从而形成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一种信息反馈和期待。因此,热爱学生协调师生关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需要。 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 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天长日久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使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通过老师的言行、态度等把喜爱和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期待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更加自爱、自强、奋发向上,力求使自己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最终取得进步。可见,学生的成长进步与教师的爱好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待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促使学生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并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对教师采取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学生喜欢的教师,他的学科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的努力程度高,学习成绩也就好。反之,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连同他教的学科也受到学生的轻视,学习成绩也就不好。学生所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所以对一些后进生,更应付出比其他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关爱,一点点打开他们闭锁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是一片真心,是真正对他们好。所以,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要求只有溶解在对学生的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起他们积极反应,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热爱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之我见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之我见 红星一中李凤宇 假期开展了网上继续教育学习,这个阶段主要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是一份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师德、较强的业务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担负起这份重任。认真读了教育部新印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感受颇深。在学习中,我对专业标准的第二条基本要求印象深刻。这里谈到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是学校里面的一种重要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这种关系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的事情,这其实是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下面就这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教学中师生双方的交互主体性,即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新的教学本质观力图在实践中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总是被许多美丽光环包围着,如“红烛”、“园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等,戴着这些光环。教师的地位崇高了,教师的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被淡化了,他们不敢冒犯教师,不管越雷池半步,只能正襟危坐、俯首静听,唯唯诺诺,对教师敬而畏之,任凭教师摆布。在这种气氛里,学生思维的火花被压制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创新意识没有了,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并随时注意摒弃自己的陈规陋习,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体验性、探究性不断发展和提升。 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时空,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注意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学习。

浅谈教师的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教师的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有一次在朋友聚会上,大家不约而同的谈到自己的老师,我发现他们谈论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几位老师身上,其余老师对他们来说好像无任何印象,作为班主任,在学生毕业多年后,能够让学生记忆犹新,并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老师鲜明的个性显得尤其重要,老师的哪些个性对学生影响最为深刻呢? 一班主任坚强的信念,能够经久不息的感染学生心灵 1、曾经遇到有一位班主任李老师,被老师们亲切的称为“救火”队长,在学校,哪个班级不好管,学校就将他安排到这样的班级,一般不过一、两个月,班级秩序必然迅速扭转。 2、有一年遇到一个教学质量极为低劣的班级,每次考试学生综合成绩不仅位居学校倒数第一,而且离全校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还差一大截,我老师担任班主任后,并不是想象中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从抓努力学习的学生入手,一个班级学生无论多么的厌学,总有部分爱学习的学生,每天在课余时间,我老师都到教室一对一的辅导这些学生,在我的辅导下,这些学生成绩迅速上升,他们成绩的上升又会带动部分学生。最后整个班级学生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攀升,不到一学期就将一个厌学成风的班集体扭转成好学的班集体。 3、作为班主任,无论教什么样的班集体,自己都要做到以身作则,相信学生能够改变、一定会进步,并将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念用行动转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进步,所持有的坚强信念,而不是光嘴上说说而已,通过老师无声的行动帮助他们取得明显的进步,他们就会更加信任老师。 二老师的随和,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尊重 1、在每次学生评教中,我总是高票当选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主要是我待学生特别随和,有一次我要一名学生将作业交上来,这名学生说:“老师,您知道我不爱学习,就不要逼我学习好不好?”“可以,我不逼你学习,我引导你爱学习,不交作业是因为你不会做,我教你不就行了吗?”这名学生没有办法在我的引导下,在办公室将作业做完后交上来为止。我从来不发脾气,也很尊重学生,但从来没有出现管不住学生的现象,学生不仅和我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而且关系也很亲近,用一位学生的话说:“和班主任相处,我们感觉到自己处处受到尊重。” 2、老师管住学生不靠老师脾气多大,也不靠老师多么会整学生,其实老师的随和一样赢得学生的尊重,面对打架学生,摸一摸打学生的头:“你这一次打架真凶,不仅将他打伤,医药费也去了上千元,你父母和你还要赔礼道歉,你图的啥呀!”轻轻的几句话远远胜过一大堆道理。“不要为倒掉的牛奶而哭泣。”学生在每违纪前多引导,违纪后他自己已经后悔了,何必老师再去将他挖苦讽刺一番呢? 三老师的敏感能让学生防患于未然 1、一天下晚自习后,看到一群学生汇集在楼梯,看样子好像个个都义愤填膺的讨论着什么?我感觉到他们中间一定有问题,我将中的一名同学叫到办公室,他说:“老师,我也没犯错误,为什么要我到办公室?”“你是老师的学生,犯了错误才会进办公室吗?老师想和你谈谈你这几天的学习感受!我感觉到你这几天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教师体罚学生这一问题应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方面。 法律责任的关系使许多教师在管教学生的时候感到无所适从。一方面,,现在有些教师由于担心自己被戴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帽子,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从而削弱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甚至认为体罚也是教师管教学生的必要手段;一方面,由于现在有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相当严重,如扇耳光,脚踢,辱骂等等,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加上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因此有人主张应该禁止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甚至认为惩戒也是不好的教育方式。 尽管如此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是存在的。 一般研究认为的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1、不少老师由于各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2、“严师出高徒”或者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的老观念在起作用。3、法律观念的淡漠。其实随便打学生是违反有关法律的。4、一些学校领导把那些体罚学生的老师视为“责任心强”,是因为学校片面追求成绩而忽略了老师的德育责任。有的学校还对教学上有突出表现的老师网开一面,就是他们出现了体罚学生的行为也给予谅解。5、封建教育意识、权威意识、名利意识和杀一儆百意识等思想。 二、学生方面 现在,一些青少年自制能力差、思想不成熟,会犯很多错误,教师只能对其进行说服教育,有时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违纪、违规现象严重,甚至走向违法。有的学生竟直对教师:“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动我一下我就告你!”更有甚者竟然出现了学生打老师的现象。有些教师苦不堪言,出于好心,却因体罚学生受到处分,有些还被新闻媒体暴了光。所以一些教师只能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对学生的错误一说了之,不敢“深”管。 因此,教师对学生实施惩戒时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和危害性。如果由于学生年幼,经验不足,心理水平低下,认知能力缺失等原因,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教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如果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的惩戒措施,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达不到教师期待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范筹内,当以教师最重要,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就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就是学生做人做学问的榜样。教师除做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以自身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勉的敬业精神,规范的执教行为,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引领学生,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无声的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无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注重家校配合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常常忽略教师自身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所起的作用。这些细节是微小的、具体的,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些微小的、具体的细节,我们可以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切合实际。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 一是切忌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不可否认的学生上课或者课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如果这时常常给予不冷静的暴风雨式的杀一儆百的处理,或者是手脚相加,或者是损语相向,或者是逐出课堂等等,如此,表面上看,这些学生变得“俯首贴耳”了,其它学生也不敢“蠢蠢欲动”了。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教师的这种行为,对于学生的身心

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极为不利,在老师的这种行为中,学生读到的是这样一些信息:对一个人不尊重是可以的,对一个人随意打骂讽刺挖苦是可以的,遇事过激而不考虑别人的丝毫感受是可以的。同时被惩罚的学生又会在自身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形成自闭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对于一个人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首先明确学生没有写作业的原因,如是否家里有特殊情况、作业对学生来受难度太大、作业对学生来说太多,如果情有可原,一定要从学生自身的考虑出发处理这种情况,如果就是学生恶意的不完成作业,那么就要和家长及时做好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改正这一缺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做到守时。除了要做到上下班时间不要迟到早退,就连最重要的上每一节课都会发生迟进教室、提前下课或提前离开教室等这些不良现象也要尽量避免,如果有这种这些行为学生当然不会公然给教师提出来,但教师教育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严格作息时间、不随意迟到早退等,学生又怎能把老师的话当作是金玉良言而铭记于心,进而落实到行动中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切忌工作不严谨。如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以致上课词不达意,枉顾左右而言它,目标不清,重难点不突出,板书混乱,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工作作风,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散漫的不认真的工作状态,当教师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预习复习和相关书面或口头作业时,又显得多么地苍白无力。所以在每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认识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和行为。 2、思考分析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原因。 3、对照反省,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状况。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和行为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几个方面。下面具体列举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 1、过分敏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已的高明、非凡。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过分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已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一方面自以为是,逞强好胜,一方面又不愿积极努力,就可能嫉妒打击他人。 4、耽于幻想: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希望和挫折交替,就可能走向幻想。多表现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耽于幻想容易给青少年带来忧郁和失望。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

苏东 《浅谈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

校区:马泉营校区作者姓名:苏东任教学科:语文数学浅谈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古今哲人更有这样的论断:教师就好比学生的一面镜子,你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可见,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我从初上讲台执教乡村小学复式班到如今的单式班管理,从教20多年,接触了数以千计的小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工作感悟。下面,就谈谈我的切身经历: 一、教师“身教”对学生的影响 多年的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用模范行为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班主任还应时刻注意从小事做起,比如,一直以来我积极响应学校倡导的“节约粮食”号召,在班级里提倡学生午餐“光盘”——不倒饭。因此,我每天就在班级和学生一起午餐,坚持做到“光盘”不倒饭。我的做法影响到了学生。记忆犹新——2018届六年级的杨乾同学,在临近毕业的两月,每次午餐后都会撒着娇对我说“老师,您看俺吃得干净吗?.......”我也常常回应一句:“呀,你真棒!又比老师吃的干净......”。更令我欣喜的是,如今执教的五年级,午餐“光盘娃”也在日益增多,我一口气可数出:胡晴阳、安约瑟、刘煜伟等等。所以,我在工作中常常提醒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 二、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当你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目光

都聚集在教师的身上。老师什么样的穿着,什么样的发型,什么样的配饰......都会成为学生视觉的焦点,并且还会想着如何去模仿。难忘今年春季,我因为眼病配了一架眼镜。想不到几天后,班级里好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戴起了眼镜,尤其是匡正雨,多次问我哪家医院的配镜技术好,嚷着也要配...... 那一刻让我感受到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心理,教师的仪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把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结合起来,用良好的形象熏陶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注意以身教化,为人师表。 三、教师的言行一致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一年中除去节假日,孩子们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着,老师的一言一谈都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记得2016年寒假,安民学校举行“春节习俗征文”活动,我在布置作业时说:“同学们,大家在寒假里人人都要遵照学校要求,积极创作,每个投稿者,老师奖励钢笔一支......”然而,节后开学,班级里只有陈雅轩和李欣宇按时上交了征文稿。而其他学生都以各种理由搪塞,当时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对这些学生进行指责,马上对两位“投稿生”进行了奖励。当两位“获奖”学生手捧奖品站在班级的讲台上时,我发现班级里少了平常的诋毁之声,大部分学生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在随后安民学校举行的“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活动中,无需我要求,班级全员投稿,班级初选合格的9篇作文,结果有7篇获奖。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一致,会激活学生的诚信良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几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对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体罚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教师体罚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科 学,不理智,不人道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伤害,但是爱玩常常是小朋友的天性,以至于无视学校、课堂纪律,任性贪玩,对教育毫无敬畏之心,甚至把老师的宽容视为软弱可欺,在难以管理的情况下,教师一般采取体罚来责罚学生,痛了自然也就听话了,痛了自然也就认真了。 关键词:体罚挨打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五月至六月中旬,由于学校需要,我提前在达州的一所小学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习,在实习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在做作业时错了一些 较为简单的题,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抬手等着一个一个的挨打,被挨几下也 是由老师的心情而定;有个别学生没有写作业,被叫到讲台上脱掉裤子当 众打屁股,明明很疼,却不敢哭出声音来;更甚至于有的学生因此而逃了 两天学,当被爸爸带到办公室解释了原因之后,爸爸当着所有老师的面打 骂孩子并对老师说对不起,我能看到,当时那个学生的手臂上被打得青一 块紫一块的…… 二、看到这些情况,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体 罚”。 体罚,是教师对学生肉体实施惩罚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殴打、罚站、下蹲、打撕嘴巴等行为。变相体罚,是指采取其它间接手段,对学 生肉体和精神实施惩戒并使其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劳动惩罚、抄过量作业、脸上写字、讽刺挖苦、谩骂、烈日下暴晒等行为。 生活中,很多小学生一般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打不得、骂不得、碰不得,不然就会哭闹不停,搞得家里鸡犬不宁。而他们在学校里做 错了题,挨了打,却不哭不闹,即使很疼,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或也只是 小声的抽泣,我曾私下里问一个学生:“疼吗?”他们便会很坚强的回答:“不疼。”可我拿起他的手一看,仅仅被打了一下,青得发肿,等又过了 两节课,还能看得到被打得地方的红肿。被打得这么厉害,是真的不疼吗? 老师的力道,打在我们的手上,都会有火辣辣的感觉,更何况是小朋友呢?他们有怎么可能不会觉得疼呢?只是不敢罢了,因为他们越是哭闹,老师便会打得越加厉害,或许尽量不要哭闹,几下便就会过去。 三、体罚的危害 首先,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伤害,而伤害一旦产生,便容易给学生造成终生的影响。在小 学教育中,这样的事情绝非杜撰:狂怒的老师一巴掌抡向学生,于是学生 再也听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声音和父母亲切的呼唤;暴怒的老师拧起学生 的耳朵,试图将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里捏的只是学生娇嫩的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