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分析

2019—2020学年下期四年级数学各单元

知识点、重点、难点

第一、三、六单元:四则运算、简便计算

▲重点:计算、概念及运用、解决问题。

▲难点:运算定律的逆向运用、易错题目的巩固练习、注意思维灵活应用题。

▲知识点

(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7、租船问题:原则:租便宜的,尽量无空座。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 c=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125×8×78 (3)乘法分配律:

①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叫

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a-b)×c=a×c

-b×c

②两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除,再把所得的商

相加。用字母表示:(a+b)÷c= a÷c+b÷c。 (a-b)÷c= a÷c-b÷c。

③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类型一:(a+b)×c= a×c+b×c (a-b)×c= a×c-b×c

类型二:a×c+b×c=(a+b)×c a×c-b×c=(a-b)×c

类型三:a×99+a = a×(99+1)a×b-a= a×(b-1)

类型四 a×99 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 a×100+a×2

(4)、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乘)或者缩小(除以)相同的倍数(0除外),

商不变,叫做商不变性质。用字母表示:a÷b=(a×c)÷(b×c) , a

÷b=(a÷c)÷(b÷c)。

3、简便计算: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a×c+b×c=(a+b)×c

(三)、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

进行化简。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右下角。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4.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点题型:

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 50 +98 =488 +(40+ 60)

=100+98 =488 +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99×125×8

=25×4×56=99×(125×8)

=100×56=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25×125×4×8=(65+35)+(28 +72)=(25×4)×(125×8)=100 +100 =100×1000

=200 =100000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1)、分解式(2)、合并式(3)、特殊1 25×(40+ 4)135×12—135×299×256+256

=25×40+25×4=135×(12—2)=99×256+256×1

=1000+ 100 =135×10=256×(99+1)

=1100 =1350 =256×100

=25600

如:125×8÷125×8 598-(398-128) 23×44+47×23-23 625÷25÷4 625÷25×4 64÷8×125

第二、七单元: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二)

▲重点:(1)会画对称轴和会把轴对称图形的相关部分补充完整,以及画出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2)会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形状。

(3)会画出从前面看、上面看、侧面看到的图形。

▲难点:会观察。操作绘图

▲知识点: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1、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的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重合。

5、轴对称的图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1、长方形2、等边三角形3、正方形4、圆形有无(5)数条对称轴。

6、平移的意义:物体或图形沿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7、平移后图形的每个点与原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8、怎样补全轴对称图形?在原图上标出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连点成图

▲重点题型:

1、数一数、填一填、画一画。

图中有()小正方体。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2、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物体。看一看,连一连。

3、看一看,填一填。

▲易错题型:

1、请画出把下面的图形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2、以线段AB 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A

B C

O

A

3、如图:将如图的纸片折起来可以做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6号面的对面是()号面.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重点、难点:概念及运用(尤其是数位与计数单位,改写与取近似值)▲知识点

(1)数位顺序表与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计数单位知识的运用。

如:87个0.1是() 95个0.001是() 0.32里面有()320 有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上的数字都是7,个位和十分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3)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小数

(4)小数的性质:概念及运用

将7改写成三位小数是(),它们大小(),计数单位()(5)小数的大小比较:0.6 0.605 0.056 0.65 0.56 0.065 0.506 (6)小数点的移动有关概念、运用

(7)单位的换算:

(8)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概念、运用

(9)改写“万”或“亿”作单位

▲重点题型:

1.小数的末尾添上零,大小不变..(判断对错)

2.5个10、7个0.1和2个0.001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3.由8个百,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这个数读作.4.一个数由10个0.1、4个0.01、8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9□800≈10万,□中可以填.

6.(1)一个数由10个0.1、4个0.01、8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2)3.34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3)一个三位小数的十分位上是2,千分位上是9,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7.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0.35里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8.把一个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就是把这个数倍,得到一个新的数,新数与原数的差是57.42,原来的两位小数是.

▲易错题型

1、23.43个位上的3表示(),百分位上的3表示()。

2、10.0827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把2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是原来小数的倍。如果把原来的小数缩小10位,就要把小数点,结果是。

第五单元:三角形

▲重点:概念运用。根据内角和求解。

▲难点:

(1)作钝角三角形的高。

(2)已知三角形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提高)

(3)三角形分类的概念的运用

(4)根据内角和求解【尤其是等腰三角形。求外角(提高)】

▲知识点 :

(1)三角形的概念、高、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稳定性

(2)三角形作高。

(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4)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按边分类。

(5)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求解(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重点题型

① 如图:△ABC 中,∠C =40°,

⑴ 算出∠A 的度数。

⑵ 过B 点作AC 边上的高。

▲、易错题型

② 下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⑴ 量出它的顶角是30度,它的底角是( )度,它的周长是25厘米,量得底边长度是7厘米,每条腰长( )厘米。

⑵ 从顶点向它的底边作高。

第八、九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 ▲知识点 :

(1)图表的分析。 (2)图表的制作

(3)图表数据的推理。 (4)图表数据的计算

A B C

60° 40°

(5)平均数的求法和特点

▲复习重点、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制作、平均数的求法以及平均数的特点。

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部是鸡,求出来的是兔的只数;假设全部是兔,求出来的是鸡的只数。

假设全部是鸡:(总脚数—头数×2)÷(4-2)=兔的只数

假设全部是兔:(总脚数—头数×4)÷(4-2)=鸡的只数

▲、重点题型

例: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和鹤各有几只?

40×2=80(脚)兔子:(112-80)÷(4-2)

=32÷2

=16(只)

鸡:40-16=24(只)

▲、易错题型

例子:鸡兔在同一笼内,鸡兔头共有35个,脚110只。问笼内鸡兔各多少只?

假设全部是鸡:35×2=70(脚)兔子:(110-70)÷(4-2)

=40÷2

=20(只)

鸡:35-20=15(只)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分析

2019—2020学年下期四年级数学各单元 知识点、重点、难点 第一、三、六单元:四则运算、简便计算 ▲重点:计算、概念及运用、解决问题。 ▲难点:运算定律的逆向运用、易错题目的巩固练习、注意思维灵活应用题。 ▲知识点 (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7、租船问题:原则:租便宜的,尽量无空座。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2、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b)× c=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125×8×78 (3)乘法分配律: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要点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 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 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 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0 = a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了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三角形、图形运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等。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特性、平均数和统计图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小数和三角形,教学难点是图形运动和三角形。教材编写特点是改进四则运算编排、注重简便计算的应用、重视小数意义的理解。 1.改进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表述,增加练题,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小数概念。 2.加强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 空间观念的发展。增加探索性活动,删减图形拼组内容。 3.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平移的理解。教学采用 自主探索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探索如何运用平移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的含义。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通过有趣的事例呈现数学思想方法,排除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干扰。 6.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 供丰富而课操作的案例。例如,让学生运用小数点移动规律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人民币对话问题。 7.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数学的魅力和研究的收获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单元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之一,主要内容是关于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角度和位置所产生的形状变化。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培养数学思考的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体验,理解不同角度和位置 观察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形状变化,并认识到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形状。 2、通过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合作和交流的惯 的养成。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一)数与计算 ●四则运算(第一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 包含两部分内容: ●整数知识的一些整理 到四上整数的教学(认识、运算)已经结束,有必要对整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等知识进行总结概括,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四则运算:主要对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总结。 原来混合运算的顺序有自己的线索:从连加、连减、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两头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应用题也有独立的线索,两者紧密相连,到高年级一般前一单元是混合运算,后一单元是应用题,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先独立成章说明运算顺序,再在解决问题中,再按规定的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互不干扰。 现按照《课标》精神,结合具体情景理解不独立成章,与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结合。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主要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总结,同时教学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小数认识在本套教材中分两个阶段: (1)三下,初步认识小数。结合学生熟悉的十进复名数,如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并进行简单地加减计算。是感性认识阶段,虽涉及到小数的意义,但没有涉及小数的数位、计数单位。 (2)本单元系统认识小数,从小数的产生、意义、性质、大小比较等角度来认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第一阶段“小数的初步认识”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概括其法则。 ●三角形

●边的特征: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一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这里将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研究边角的关系。 内角和等于180°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教学植树问题。 使学生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认识数学,领悟数学,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 营养午餐、小管家:属第二层次解决实际问题。 各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义务教材是单独编排,实验教材是与计算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主要内容有: 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编排特点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总体概述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 二、知识点梳理 1.四则运算:重点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尤其是除法的验算和 商的近似值计算。 2.位置与方向: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方向和距离,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提 高空间感知能力。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通过具体的例子,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学会 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了解小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小 数的近似计算。 5.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高,探究三 角形的内角和。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究平行四 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上述所列出的各项知识点, 形成相应的基本技能。 2.数学思考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 观念。 3.问题解决目标: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 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 及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内容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个知识点。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内容上,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五、习题与复习指导 本册教材配有丰富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难易程度适中,覆盖面广,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同时,教材还设计了几个复习单元,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数学知识,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六、教法与学法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发现。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勤于思考和实践,善于观察和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七、课程评价建议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同时,要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方向。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17、18页例1,2.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49页)《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孩子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看同学们是否认识他,课件出示高斯的图片。你们知道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在小学读书时,有一天数学老师要求全班学生算出:1+2+3+4+……….+98+99+100=?想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同学们猜想…………你从高斯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揭示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2、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用字

母怎样表示? 3、汇报交流:其他人补充。 4、展示、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 5、知识结构网络: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 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运算定律和简便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运算的整理和复习乘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法积不变。(a×b)×c=a×(b×c) 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 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并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复习加法运算率――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340+96=96+340 50+90+30=90+30+50 200+ a = a +200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运用了什么规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39+72)+28、39+(72+28)、165+(135+27)、(165+135)+2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运用了什么规律? 学生复习规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教师强调: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2、复习乘法运算率――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1)30×2=60 2×30=60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 分析 介绍 这份文档旨在对最新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教材内容和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的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数字的读写和比较 2. 数的顺序和大小 3.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4. 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教材设计评估 在教材设计方面,第一单元体现了以下优点: 1. 渐进性:教材的难度逐步递增,保证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2. 实用性:教材通过生活场景和实际问题,将数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然而,该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缺少巩固训练:教材中的练题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巩固训练需求。 2. 缺乏趣味性: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对较为传统,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建议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评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1. 结合教材不足,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巩固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引入趣味性教学方法,如游戏、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增强研究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建议的落实,希望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 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 本文对最新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进行了分析和 评估。通过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单元教学分析

《总复习》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 2.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本单元由3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针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即练习二十五)。 1.成长小档案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册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教材呈现的四幅图基本涵盖了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运算;图形与运动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统计知识中的平均数内容。从教材整体内容来分析,这些内容显然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如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运算定律的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认识整数与四则运算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整数四则运算的经验基础上的总结与整理,并为后续四则运算扩展到小数、分数及更大的数系范围的学习打下基础;小数的意义、性质及加、减法运算,则是系统学习小数相关知识的起始;而平均数、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同样是后续统计知识、图形运动知识学习的重要起点。因此,教材在回顾与整理时将这些内容作了重点提示,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当然,教材中还有一些知识虽然没有在图示中呈现,如四则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平移、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等,回顾整理时同样需要重视。 (1)“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的复习,突出运算间的联系。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有如下内容需要梳理: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加减法》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小数加减法》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教材以两位同学到图书 大厦买书这一生活情境为背景素 材,呈现了主题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体 验过购物,因此,主题图的设计 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学生 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有利于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有意识地解 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2)教材以主题图提供的买 书情境为线索,为后面例1、例2 和例3的教学活动做了素材的准 备与铺垫。 教学建议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教学主题图时,教师应理解 主题图的设计意图以及与本单元 知识的前后联系,不必花大量的 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图意,而应把它当成一种教学线索,借助主题图,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可以把主题图制成教学挂图或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概括地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两个同学到书店买书”的表演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从生活中、从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激发探索的欲望。 引导学生自主说出主题图的内容,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图上的内容,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购物或买书时,常会用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从而揭示本单元的课题,引入本小节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探索的

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 编写意图 (1)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 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以图文结 合的形式给出了小丽所买的两本书 的价格并分别提出用加法和减法解 决的数学问题,自然地引入小数加、 减法的学习。 例1要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 点应对齐的问题。教材有序地呈现 了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即先在小数 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再向小数减法迁移。 例1虽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呈 现,但这里重点不是解决问题,而 是如何计算小数加减法。教材通过 简单的提示语,突出了竖式计算小 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做一做”第1题是位 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 算,意在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 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第2题将统计知识与计算融为一体,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数据的过程,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建议 (1)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 教学时,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图的情境,自然过渡引出例1的学习内容。可引导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问题。 (2)运用迁移规律,突出算理和算法。 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列出加、减法算式,然后先教学小数加法再向减法迁移。教学小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 主题图采用“画中画”的形式,既有主题画面,又有背景衬托。主题画面是地图上标出的西宁——格尔木——拉萨的铁路线,背景画面是火车在青藏高原上行驶的情境,整个画面内容丰富,时代与生活气息浓郁。由此引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把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1)例1的第(1)题是概括加法的意义。教材借助“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的问题,用线段图直观表示814km与1142km合在一起,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2)通过呈现学生交流的画面引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意在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基础,联系加法的意义尝试予以概括说明。 教学建议 (1)用好主题图展开学习活动。 教学时,可用课件呈现我国地图展示铁路建设的发展。随语言描述先定格在西宁至格尔木,再呈现格

尔木至拉萨的铁路线修通。让学生直观感受西宁至拉萨包含西宁到格尔木与格尔木到拉萨两段路程。同时,了解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感受时代的发展。接着,以火车飞驰在青藏高原的现实情境引入例1(1),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对加法的意义进行概括。 解决“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后,以“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来引导学生思考“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或“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让学生经历“由把814与1142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一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要用加法算→概括出加法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编写意图 (1)例1的(2)、(3)题是概括减法的意义,利用与第(1)题完全相同的事例,把(1)中的和变为已知数,把已知的加数变为未知数,呈现问题。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概括减法的意义:先解决问题;再通过与第(1)题对比,感受其中已知与未知的变化,认识第(2)、(3)题与第(1)题的内在联系;最后,抽象概括出减法的意义。这样编排,有利于突破难点。 (2)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加、减法的关系。 通过呈现学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从减法的意义出发说明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由加、减法中各数的对应关系,得出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结论。 (3)以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交换律和结合律 1)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1)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分配律:乘法分配律和加法分配律 1)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两个数再相加。 2)加法分配律: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分别加上两个数再相乘。 要点提示】 运算定律是运算中的基本规则,掌握运算定律可以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1.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减法运算定律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 b×c或a×(b+c)=a×b+a×c。

4.除法运算定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b、c均不为0)。 在连除运算中,任意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d=a÷c÷b÷d(b、c、d均不为0)。 5.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56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理解和掌握有关于0的运算。 3.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科任教师:凡桃俗李 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本学期我担任四(1)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地开展,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取得理想的成绩,特拟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从上学期的期末测试情况来看,仍然有一小部分后进生存在,有几个学生是上课纪律差,数学基础差,从来不完成作业的,而且很不好沟通,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是父母离异就是在外面做生意、打工,都跟在爷爷奶奶身边,缺乏教育和监督,使得他们的成绩很不理想。有几个典型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特别差,对于老师上课教的内容,他们表现出的是“听不懂”,心思早就不在学习上了,坐在教室里,是迫于家长和教师的管束。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加减法、统计和数学广角等内容。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加减法。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后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学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小数部分的知识是本学期的新内容,是在上学期大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计算小数加减法。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与运动三部分学习内容。在观察物体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明白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三角形的学习,主要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能正确给三角形分类在,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并学会应用。图形与运动单元的教学,则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利用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认识平移,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平移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学会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鸡兔同笼问题两部分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上学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太难。与之前的教材相比,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是个难点,主要是学生没有学习过方程的解法,只能用算术方法解决,而根据我本人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部分学生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难以运用算术方法解决,要注意加以引导。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通读教材,根据我对以上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会运用这种互逆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2.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通过观察物体,明白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想象和验证,证实观察的结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探索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探索过程,从学习实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观察物体(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第71至7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学习掌握了小数的认识、基本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后编排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能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并不陌生。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到本课内容上来。 二、说教学目标 1、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实施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掌握小数的加减法笔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养成合作互助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对小数点的处理。 (2)教学难点:①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②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以下3个教学理念: 1、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说学情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三年级)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在原有基础上作铺垫。 从本册学习内容来说,本单元知识是四年级下册八个新授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而本课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混合运算、小数运算定律的基础。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究实现知识迁移法、学用结合法、引导发现法等,主要突出以下的两种教学方法,即: 1、创设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题目小数乘法的意义备课人 教学目标1、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 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准备 课时 安排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二、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三、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也可以这样想:6×2=12, 6×0.5=3,12+3=15。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小数乘法的意义 备课人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 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课时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 二、重难点设置: 重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 难点: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的理性认识。学生易错点是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只是模仿着运用运算定律而不理解,只有对运算定律的内涵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后才能达到正确灵活地运用。 1.使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 定律的内涵,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归纳、概括运算定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模型的建构与解构过程,积累基本的 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2.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算定律建构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运算定律。 3.强调形式的归纳与意义的理解相结合。 4.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和区别。 1 加法运算定律4课时 2 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