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5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5页及6页例3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课题:和0有关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和0有关的运算,并理解和0有关的运算的意义。

2.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把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0有关的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第四课时:

课题:括号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不同作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

第五课时: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优化意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认识到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建议用2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前面、左面和上面,能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认识到站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探究图形变化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第二课时:

课题:观察不同物体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可能不同。学会从相同位置可以看到相同形状的不同摆法。

2.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3.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相同的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在相同位置正确观察不同的物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会应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例1 、P18例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第二课时: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例3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三课时:

课题:减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P21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体验算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第四课时: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24、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进行正确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第五课时:

课题: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7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简便计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

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第六课时:

课题: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例8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连除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运用。

2.灵活使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炼成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乘和连除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第七课时:

课题:复习与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P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交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小数。

单元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名数的相互改写。

课时安排:建议用11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3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索中,掌握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计数单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学生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第二课时:

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3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进一步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学生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3.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技术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第三课时:

课题:小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P38页、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根据小数的性质,能把小数进行化简或把整数和小数改写成指定位置的小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并概括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第四课时:

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科书P4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的大小比较同整数的大小比较的区别。

第五课时:

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科书P43页、4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

律。

2.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六课时:

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整十整百人民币的兑换。

2.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兑换整十整百数人民币。

教学难点: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

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和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进行名数互化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互相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及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第八课时:

课题:小数的近似数(1)例1

教学内容:教科书P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准确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理解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及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结果越精确的意义。

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到求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九课时:

课题:小数的近似数(2)例2、例3

教学内容:教科书P5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改写时能根据要求正确取其近似数。

第十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P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进一步巩固并掌握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名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难点:名数的改写

第十一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掌握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说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能把小数精确到(保留)一定的位数。

第五单元三角形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生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

3.学生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渗透合情推理。

教学重点: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2.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教学难点: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2.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P59~6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

2.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性,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通过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画三条边上的高,体会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6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会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准确理解“任意”两字的含义。

第三课时: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P63~64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67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亲自动手,量、剪、拼等活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难点: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第五课时:

课题:四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P68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推理(量、算、剪、割、拼、等活动)、归纳的过程,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能用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教学难点: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2.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例1

教学内容:P7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算理,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 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一三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一三4(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四课时:已有基础: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北京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5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5页及6页例3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课题:和0有关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难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初备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授课 二、自主学习质疑释疑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 四、课堂达标基础过关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1.观察投票箱。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道理。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教具准备:学习纸“小魔术”纸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魔术) 1. 师:同学们,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作为礼节,我给大家表演个魔术——数字的变化。看这是数字1?等会你们一起小声喊:1,2,3,大,老师就可以把这个数变大了。信不信?

生:1,2,3,大。 师:把1变成10,10和1比扩大了10倍,。 2. 老师还有一个数0.1,我们再来试一试。 引起学生的冲突:到底变大了吗? (设汁意图: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游戏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末尾“0”对小数的大小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1 1.师:0.1米、0.10米、0.100米,他们到底会不会相等呢? 师:请拿出你的学习纸把第一题完成。 汇报:请学生上台展示。填空、比较发现一样,从而得出0.1米=0.10米=0.100米。 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 (0.1米是一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有1个1/10,也就是说0.1米=1/1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分,1份就是1分米。所以0.1米=1分米。 0.10米是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1/100,有10个1/100,也就是说0.10米=10/100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四下册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6年级四下册教学 计划(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 撰稿人:向元喜程育新陈俊 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一、四则运算1.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重点:理解掌握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交流,弄清解题思路。 2.有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加、减法和乘、除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第先乘除后加减。 1、1、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1、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验一题多解的方法。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归纳发现的括号的题目的运算顺序。重点:理解并掌握的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4.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有“0”的运算:0×任何数=0; 0÷任何数=0;0+任何数=0;任何数-0=0;0不能做除数。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的特征。 2体会“0”在计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概括能力。重点: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有关“0”的计算。 突破方法:通过计算练习,总结归纳出有关“0”的运算中“0”不能做除数。 二、位置与方向 1.位置与方向(一) 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 2、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具体位置。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突破方法:运用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掌握方法,再动手实践,再总结方法。 2.位置与方向(二)1、理解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关系,并会描绘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 2、会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1、进一步掌握物体间的位置、方向、和距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列加、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教师讲解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并解决类似的问题,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体会四则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4、重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5、难点:学会并熟练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完成算式以解决实际问题。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 1、知识与技能:通过应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0为什么不能为除数,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提高计算能力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并讲解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并学会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0的相关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四则运算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4、重点:学会通过应用一步乘、除法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5、难点:学会并熟练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解0为什么不能为除数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加法运算定律(运算定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加法交 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证加法;通过演算比较、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 纳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 合律; 2、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叫加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1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觉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进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3、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觉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沟通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猎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究发觉 第一环节探究加法交换律 1、课件连续出示:“李叔叔今日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沟通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看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觉?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沟通。从这些算式可以发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这块内容中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和运算、式与方程。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倍数和因数;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本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中用了四个单元,分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升与毫升;第二部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三部分: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本册教材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单式和复式统计表的学习,由方块图形到条形图、由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逐步安排用单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分别是"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5、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8、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9、使学生经历探索数(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 10、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四(4)、四(6)两个班,学生人数分别为60、45人。四(6)班学生思维活跃度相对较弱,四(4)班学生整体思维比较活跃。根据中年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规范化的习惯、检查验算的习惯,要结合知识的复习整理,逐步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特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6篇)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6篇)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6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学情简析 本期我班有4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模板(三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概括,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8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1)班共有学生49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和数学广角等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deg;。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

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学数学作为孩子们数学学科的启蒙我们应当如何做好教学计划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大家浏览分享鉴戒,期望大家爱好,也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 41人,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来看,孩子们在本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作业能够认真、按时独立的完成。不论是听课时看学生的课堂常规,还是课下看学生的课间活动,以及学生早、午到校的情形,都不难看出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和束缚能力,这些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增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横看学生的情形,也发觉了一些问题:一些落后的学生需要及时的辅导。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这是学生的苦恼,也是老师的心事,落后的学生常常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不认真学习造成的,家庭的影响、孩子自身的素养所致等等。因此本学期要进一步认真分析落后生的成因,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采取跟踪调查、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及时辅导等方法,让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方面有所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加减法;对称、平移和旋转;统计。 视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体会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点、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4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4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4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 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

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的重难点 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 单元教学目的 1. 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四那么运算中各局部间的关系,对四那么运算知识进展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展简单的四那么混合运算。 3. 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那么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 通过数学学习,进步抽象概括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拟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 5 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 2、 3 页内容

教学目的: 1. 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根底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 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3. 深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络。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敏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 5 页及 6 页例 3 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亲密联络。 3. 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考虑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