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难点

1、同级运算的顺序:

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差+减数

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2、含两级运算的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④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②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③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④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⑤0不能作除数。例如:5除以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解决租船问题时,尽量乘坐人均租金便宜的船、尽量没有空余座位时最省钱。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重难点

1、画平面图时,先确定图形有几层,再确定每层的小正方形有几个。

2、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3、通过三个方向观察的图形可以确定立体物体的形状。

4、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第三单元《运算律》重难点

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a+b)xc=axc+bxc

④乘法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减法。用字母表示:(a-b)xc=axc-bxc

3、简便运算:

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②除法的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xc)

③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求简单等差数列的和。

用公式表示:等差数列的和=(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X总个数÷2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难点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①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作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 0.0 1、0.001……

②单位间的进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③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再比较百分位……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②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

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4、小数的近似数与单位换算:

①求近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看百分位是几;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看千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并写上单位“万”或“亿”,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③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1年=12月,一年有四个季度,一个季度是3个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平年全年365天。(平年的年份不能被4或400整除)

闰年 2月29天,闰年全年366天。(闰年的年份能被4或400整除)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1小时=3600秒

第五单元《三角形》重难点

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从三角形的一个项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作三角形的底。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作两点间的距离。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用字母表示:a+b>c;a+c>b;b+c>a

5、三角形的分类:

①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锐角);直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两个锐角);钝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②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6、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②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③多边形的内角和=(n-2)x 180°(n大于等于3且n为整数)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难点

1、小数加减法:

①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②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点上小数点。

③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给小数化简。

④小数加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

2、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①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简便计算,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小数的运算定律: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小数计算更简便。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重难点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画轴对称图形: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依次连接各点,就可以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作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有位置改变。

4、判断图形平移的格数:

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5、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依次连接。

6、注意: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用实线画,平移后的图形用虚线画。对称轴用虚线画,两端要出头,高也用虚线画,两端不出头。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重难点

1、平均数和原来那些数相比,处在中间的位置,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差额平分)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变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①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观察一个项目,还可以进行两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②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4、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关键点:

①统计图名称;②确定横轴、纵轴;③画图例;④画直条;

⑤标数据。

5、简单组合:在组合的时候,可以用标序号的方法进行,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序号两两或三三相连,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搭配。

第九单元《鸡兔同笼》重难点

1、列表法:把所有的可能按顺序列出来,然后找出符合逻辑和条件的答案。

2、假设法(五步法):

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

①全是鸡的脚;①全是兔的脚;

②与实际相差的脚;②与实际相差的脚;

③鸡与兔相差的脚;③鸡与兔相差的脚;

④第2步除以第3步算出兔的只数;④第2步除以第3步算出鸡的只数;

⑤总头数减第4步算出鸡的只数。⑤总头数减第4步算出兔的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难点 1、同级运算的顺序: 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差+减数 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2、含两级运算的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④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②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③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④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⑤0不能作除数。例如:5除以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解决租船问题时,尽量乘坐人均租金便宜的船、尽量没有空余座位时最省钱。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重难点 1、画平面图时,先确定图形有几层,再确定每层的小正方形有几个。 2、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3、通过三个方向观察的图形可以确定立体物体的形状。 4、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第三单元《运算律》重难点 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5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5页及6页例3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课题:和0有关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和0有关的运算,并理解和0有关的运算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 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重难点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重难点 姓名 一、请你口算。 0.38+0.06= (155+20)-65= 64.2+5.7= 543-27-73= 0.97-0.09= 12.8-9.86= 17.05-4.58 = 9800÷25÷4= 3.5+0.6= 5-0.15= 4.35+ 5.36= 99×66+66= 0.81+0.09= 0÷78= 50-20÷5= 35×25×4= 二、请用递等式计算。 72-3×8÷6 3600÷(20-5) (450+27) ÷(21-18) 86.7-(14.3-3.8 ) 12-5.9 + 4.1 95.6-(26.3-8.3) 三、你能想出简便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吗? 25×5+74×5+5 6.74+12.62+24.38+3.26 87-2.123-0.877 30.65-(7.65+5.4)(40+8)×125 32×38+32×62 四、请你填一填。 1、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2、0.28里有()个0.01,1元2角4分写成小数是()元。 3、160度角比平角少()度。

4、把0.36扩大到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5、9.0968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整数是()。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50,另一个锐角是()。 7、丁丁和东东用玩具小人摆了一个方阵,最外层每边13个。最外层一共有()个 玩具小人,整个方阵一共有()个玩具小人。 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内角和。 梯形()度,五边形()度。 9.按规律在括号中填数。 (),(),0.34,0.45,0.56,(),(),()。 10.(—7.2+0.7)×10=100,里的数是()。 11 1.5千克 1.5吨 1.5克 150克 12.98厘米=()米 0.8千克=()克 1.45平方米=()平方分米 五、三选一(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将小数20.090化简后是()。 A 、20.9 B、20.09 C、2.9 2、4.03扩大到100倍是()。 A、0.043 B、403 C、40.3 3、两个()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 、完全一样 4、0.72等于()。A、0.720 B 、7.2 C、 72 1000 5、80.614读作()。 A、八十点六百一十四 B、八零点六一四 C、八十点六一四 六、请你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用三根分别长13厘米、20厘米和6厘米的小木棒,头尾相连,一定 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3、 0.26和0.260的大小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 4、一条直线就是平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 1.0在运算中的特点 (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 (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 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例如:8÷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8。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和掌握综合算式的列法。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本单元的重点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描述路线图时,需要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同时,本单元的难点在于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需要注意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时要注意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重点是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同时,需要注意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重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 本单元的重难点是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小数的简便验算。 第七单元:统计

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同时,需要注意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 开头:1、、、、、、、 2、看教师用书,下载图片,选择其中我感受较深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一,整学期课时安排: 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 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二,四则运算 (一)表:在老师用书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说明里面,都列了一个表出来,这个表清晰地把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都用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地 呈现出来,比如第一单元的就在第16页,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有很好的作用。 (二)主题图:打开第一单元,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冰天雪地”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 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 人。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 相应的4个例题。连贯性很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通过我班的孩子们考试的情况我发现,他们完成解决问题比较难,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无法在考试时得到高分,往往是解 决问题的题没能很好地完成。从刚才出示的表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到 四课时的内容都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 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 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 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 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这种习惯终究会养成。(五)运算顺序:A、用笔标注:B,用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进行引导 三.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位置 1、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学生在交流例1的结果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重点知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四则运算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的运算 、“”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错误 、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一个数减去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字母表示:- 、一个数和相乘,仍得;字母表示:× 、除以任何非的数,还得;字母表示:÷(≠) 、÷得不到固定的商÷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比例尺、正北方向、角的画法 、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确定方向时:、先确定观测点 ()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标°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标°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二、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 (-)× ×+××-× ②类型二:×+××-× ()× (-)× ③类型三:×+×- ×()×(-) ④类型四:×× ×(-)×() ×-××× 三、简便计算 .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与,与,与,与,与,结合。 ③十位:与,与,与,与,与,结合。 .连减的简便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个单元复习要点解析 第一单元四则计算 单元重点: 1、知道四则计算的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乘除,再加减。如果只有乘除或者只有加减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比如:456 ×23 - 360÷9 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减法 12×4 + 24 –20 ÷ 5 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12 + 12 –21 + 3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2×4÷ 3 ×23 从左往右计算 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按上面的方法算,小括号外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也按上面的方面算。 比如:(12+36÷9)- 2×5 先算小括号里面,也就是先算(12+36÷9)这部分先除再加,等于16 再算小括号外面,也就是16 - 2×5,这部分先乘再减,等于6。 单元注意点: 1、计算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觉得简单就粗心大意。口算能力一般的同学,尽量用笔算,可以在草稿本上列一些简单的竖式。试卷中出现的大部分错误主要是计算不仔细。 2、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数字,不要去想数字怎么算正好几。而要看清到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如:51 - 51 ÷7 好像觉得51减51正好等于0,就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了。这样就会造成错误。 3、考试时,如果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再来算一遍。计算题是最容易得分的。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重点: 1、能看懂图上的各个方向。以O点为中心时,A在O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此时,O在A的什么方向。这个是难点。如果A在O的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那么O在A的东偏南30度方向。这个可以自己画个草图分析验证一下。 2、在看懂图的基础上,自己能根据要求画图。按照要求画出各个点的位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数与代数部分) 一单元 四则运算 ★重点: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数量关系) 运算顺序: 1、同级运算:由左至右依次计算 2、不是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的运算:a+0= a、a-0= a、a×0=0、÷a=0(不能做除数) 解决问题:根据教材的编排,以两、三步为主。 ★重点:加法2个+乘法3个+减法1个+除法1个,重在运用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注意: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进行实际的运用的时候会结合起来使用,比如25×8×4=8×(25×4)5、乘法分配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c=a×c+b×c 注意:这是小学阶段孩子们所学最难的一个运算定律,在运用的过程中变化最多,也最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是“分别相乘”错误多。 6、减法性质:一个数继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a-b-c=a-(b+c) 7、除法性质:一个数继续除以连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a÷b÷c=a÷(b×c)★本单元概念多,重在了解。 1、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计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就要开始了,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的教学要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5、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重点:观察物体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四课时:已有基础: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a-b-c=a-(b+c)或 a-b-c=a-c-b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交换除数的位置。 a÷b÷c=a÷(b×c)或a÷b÷c=a÷c÷b 5、有关简算的拓展:

自-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知识点重难点《第八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总复习知识点 四则运算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5.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 (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 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 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 7.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 =(a+b)×c =(a-b)×c ③类型三:a×99+a a×b-a = a×(99+1)=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则运算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无意义)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 (a-b)×c = a×c+b×c=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 =(a+b)×c =(a-b)×c ②类型三:a×99+a a×b-a = a×(99+1) = a×(b-1) ③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 a×100+a×2 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 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总结: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总结: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a-a =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a÷a =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注意:“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6、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2)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含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混合运算。 (1)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还有大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后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观察物体 1、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2、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二、知识要点 1、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至少能看到1个面。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2、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并会画图。在画图的时候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