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全面梳理复习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

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

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重点字词句义

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古今异义词: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

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一词多义:

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

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

换)

⑶其许

..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

..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

..五百里哉(难道)

(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

..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

..之怒(平

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

..之怒(平

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

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

得)

⒇免冠徒跣.(脚)

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

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

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

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

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

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

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

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

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

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

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里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⑩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⑾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⑿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

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

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

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课文内容理解

整体把握:

本文记叙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

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出色地

完成了使命的经过。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

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

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

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

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

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

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

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

具体问题: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

...

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

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

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表现秦王的骄横。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

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

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

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

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

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

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

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

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

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

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

精神。

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

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

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

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

暴的精神。

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

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坚决不答应。具体答案依学生见

解,不求统一。

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

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

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

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

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

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开放性试题: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

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

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

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

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

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

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4、读过本文后,相信你一定会为唐雎的沉着、镇

定、坚强无畏、机智所折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

一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不会遇到类似的事,但

唐雎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

们要努力学习,自力、自强,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精选

一、2010年浙江湖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抢.地耳()②皆布衣

..之士也

()

③长跪而谢.之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

有先生也。

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

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二、2010年四川眉山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

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

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

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

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节

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

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乎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

..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子墨之闻,起于.鲁3.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

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

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

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

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2010年广东广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庸夫.之怒也夫.战,勇气也

B.天下缟素.可以弹素.琴

C.亦免冠徒.跣徒.属皆曰:“敬受命。”

D. 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

是()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

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

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

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

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头抢地耳

②徒以有先生也

四、2009年四川省凉山州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

陵易:

岂直.五百里哉直:长跪而谢.之谢:

2.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

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

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4.简析划线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

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

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五、2009年天津市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

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

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

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六、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3.填空。

秦国企图用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4.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七、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秦王怫然怒.(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八、2008哈尔滨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而君逆.寡人者()长跪而谢.之曰

()

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

军之际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九、2008徐州市: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l)故不错.意也:(2)长跪

而谢.之曰: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太守谓.

B.①秦王不

悦.②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

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

之②愿.借子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

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十、2008年青岛市: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

“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B、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阳马生序》

D、存者且.偷生《石壕吏》

2、文言文阅读要注意理解和积累。请仿照下面阅

读积累卡片中的示例,将《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积

累卡片填写完整。(6分)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用原文回答

下列问题

重点词语积累(两个) 译句

词义

问题:文中秦王极力恭维唐雎以一己之力保全国土的句子是哪句? 原句: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

凭借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

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徒

只,仅仅

问题:文中安陵君维护国土完整,表明自己坚定立场的句子是哪句?

原句:

十一、2007年宁波市: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以头抢.

地耳( ) ②长跪而谢.

之(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A 、渔人甚异.之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公将鼓.之 D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十二、2005年大连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2)以.君为长者( )

2、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若: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若: ③若.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若: 3、面对强秦的无理指责,唐雎是如何应对的?

十三、2005年福州市: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

一处。 (1)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④否,非若是.也( ) ⑤长跪而谢.之曰( ) ⑥寡人谕.矣( ) 3、本文讲述了 的故事,表现了唐雎 的精

神。

4、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 ”,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

十四、2004年黄冈市: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

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一、1、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2、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

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1.B 2.A 3.B

三、9、D 10、B 11、①只是把头撞向地而已。②都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

四、1.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 交换只(仅仅) 道歉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

4.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5.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五、1、D 2、C 3、B

六、1.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2.如果有才能、有且H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3.易地出使秦国长跪而谢之

4.语言(或“对话”)描写。(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七1.(1)盛怒、愤怒(2)曾经(3)屈服(4)道歉2.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八、1.逆:违背谢:道歉 2.C 3.(1)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4.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九、参考答案

1、〔1〕通“措”,置办。(2)道歉

2、B

3、(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2)韩

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

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蔺相如完璧归赵

(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

等言之有据即可。

十、

1、B

2、

问题:文中安陵君维

护国土完整,表明自

己坚定立场的句子是

哪句?

原句: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

于从

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

封地,愿意始终守护

它,不敢交换!

易交换

十一、1、①撞②道歉 2、C 3、韩、

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

为有先生您啊。 4、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十二、

1、(1)派(令、命、派遣)(2)把

2、①像②及(比得上)③如果(假如)

3、(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重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的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十三、1(1)虽千里/不敢易也(2)公亦尝闻/

天子之怒乎

2、①交换②通“措”,置办③扩充④这,这样

⑤道歉⑥明白 3、唐雎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

益(唐雎不辱使命)不畏强暴(忠贞爱国)

4、怫然怒色挠骄横凶暴色厉内荏

十四、1、(1)“仓”同“苍”,青色。(2)道歉。

2、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君却凭借

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3、(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

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

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

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

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

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

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附加: 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

色)

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

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

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虽然(这样)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虽:

1.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2.虽然,受地于先王(假设连词,虽然)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

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

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

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

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

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

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

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

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

增加)

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

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

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

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

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

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

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

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

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

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

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

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亦免冠徒跣——————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脱去。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徒,光着

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断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

1、蔺相如——《完璧归赵》

2、晏婴——《晏子使楚》

公开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材教法分析】: (一)、《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在某些语句的理解上有点难度,但是人物描写非常传神,性格鲜明,正义凛然,气势磅礴,是一篇训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好材料。相信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如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能较好地掌握课文。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互相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整体文意的把握上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用反复朗读和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 (二)、文章塑造的唐雎这一人物形象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并且说话技巧十分高明。可以用提问探究、双向互动的方法探讨唐雎说话的技巧和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实现学习文言文古为今用的教学目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整体把握课文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演能力。 3.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领悟言辞的巧妙美。 4.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在诵读中把握重点字词,在翻译、探究中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理清叙事脉络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 3.反复诵读,了解通过个性化对话和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 2、学习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1、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2、唐雎说话的技巧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另一个侠士的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毫不畏惧地同

唐雎不辱使命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唐雎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①唐雎()②怫然()③休祲()④缟素()⑤徒跣()⑥色挠()二、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不错意” [ ] (1)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2)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2.“轻寡人” [ ] (1)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2)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3.“先生坐!何至于此!” [ ] (1)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 (2)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唐雎不辱使命。()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长跪而谢之。()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6.岂直五百里哉。()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8.否,非若是也() 四、辨析下列句子中“于”字的含义

1.受地于先王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请广于君 4.仓鹰击于殿上 5.休祲降于天 6.何至于此 五、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1.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A.秦王不说话,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B.秦王不高兴,因为安陵君派了唐雎去秦国。 C.秦王不愉快,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去。 D.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六、下面几句中的“之”与“皆布衣之士也”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句子有 [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肉食者谋之。 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七.翻译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故不错意也(所以)?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逆寡人者(违背)?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⑴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⑵布衣之怒(平民)⑶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⑷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⑸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⑹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⑺休祲:吉凶的征兆⑻秦王色挠(屈服)⑼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⑽免冠徒跣(脚) 6、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⑤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⑦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⑧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业--唐雎不辱使命(附答案)

1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外交是没有xiāo烟的战场。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不畏强暴、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胆识令人折.服,而盛气凌人、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摄下败下阵来。许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蔺相如出使强秦,最终完璧归赵;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iāo(硝)烟寻衅.(xìn)折.服(zhé)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威摄”,正确写法是“威慑”。 (3)“色厉内荏”中,“色”的意思是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荏”的意思是软 弱。 (4)请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成都中考)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拋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 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阅读下面方框内关于“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完整版)(课堂)《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和答案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 2、仓鹰击于殿上: 3、因使唐雎使于秦: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以头抢地尔: 6、故不错意也: 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 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②岂直五百里哉?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 说秦王的?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

《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韩傀(guī)休祲(jìn)降于天 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彗(huì)星袭月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 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⒇免冠徒跣(脚) 6、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0课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3.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疏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3.外交辞令中委婉含蓄,隐藏着的“潜台词”的准确理解。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重点: 1.熟悉课文、能自由诵。 2.理解课文大意,勾划出重点词句。 一、激趣导入: 中国历史上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说法。战国最后十多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公元前3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被消灭之后,一度保持着独立的地位。这一次,秦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饵以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

的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还是学蔺相如的榜样,与虎狼之秦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二、课文朗读。 1.教师范读,正音。 2.重点字的正音。 (1)唐睢不rǔ____使命(2)秦王fú___然怒(3)免冠徒xiǎn____ (4)以头qiāng____地(5)休jìn____降于天(6)天下 gǎo___素 (7)秦王色náo____ (8)huì____星袭月 3.容易出错的字。 雎()怫()跣()抢() 傀()缟()挠() 4.学生试读、齐读,自由朗读,读出味道,喜爱上本文。 三、作品、背景。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唐雎: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附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秦王怫然怒()(2)长跪而谢之()(3)徒以有先生也(4)天下缟素 1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分)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4分) (1)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秦王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变化的语句?这说明秦王有什么样的性格?(4分) 16.选文最后一段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4分) 17.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请列举一位,并用一两句话概述他的主要外交事迹。(4分)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 4、以头抢地( ) 5、彗星袭月( ) 6、天下缟素( ) 7、寡人谕矣( )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以头抢地尔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分析。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点的词。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

《唐雎不辱使命》中考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关于唐雎: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2、语音 (1)唐睢不rǔ____使命(2)秦王f ___然怒(3)免冠徒xiǎn ____ (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jn ____降于天(6)天下gǎo ___素(7)秦王色no ____ (8)hu ____星袭月(9)好收吾骨zhng ___江边(10)天上宫qu ____ (11)三年jī____旅客(12)低qǐ____户3、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 4、古今异义词 5、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惠大王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聪明) 6、重点词语解释 1、辱使命: 辱没、辜负 2、易安陵:交换 3、其许寡人: 答应 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5、甚善:好 6、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 7、弗敢易:不;交换8、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9、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10、请广于君:扩充 11、逆寡人者:违背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14、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16、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18、布衣: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20、以头抢地耳:撞;罢了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22、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通“苍”24、休祲: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如果26、缟素: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28、屈服:谢之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7、理解性默写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优秀教案教

《xx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核舟记》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有些涉及到专门性知识如历史知识的地方,教师则必须讲解、点拨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安排不同要求的读书,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本文课本剧,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 3.对于疑点的处理可以和扩展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美国记者问道:“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的钢笔呢?”周总理回答道:“提起这支笔啊,说来话长,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请同学们想想,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总理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象周总理这样成功地的外交家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展示唐睢的多媒体图片(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释题 1.介绍《战国策》。 (xx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8篇 含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比较阅读 (一) 【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傧者: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词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以.大易小 (3)长跪而谢.之曰(4)岂直.五百里哉? (5)傧者更.道(6)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2、译句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2)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译文:

10 《唐雎不辱使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10《唐雎不辱使命》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熟读课文,找出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说说秦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参考答案: 本文描写秦王情绪变化的词语有:不说、怫然怒、色挠。当安陵君委婉地拒绝了秦王使者易地的欲求后,秦王“不说”,表现出极为失落不满的情绪;当唐雎重申安陵君的立场,坚决表示不易地时,语带讥讽,让秦王侵吞安陵国的野心再一次受到打击,所以秦王“怫然怒”;当唐雎的“布衣之怒”战胜了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秦王色挠”,神情沮丧,完全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威严。秦王情绪的变化,是对安陵国君臣坚强不屈、英勇斗争行为的反应,他从“不说”到“怒”,最后到沮丧(色挠),从自以为是、不可一世到赔礼道歉,情绪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颇富戏剧性。 二、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示例: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理有节。 参考答案: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伪。但他却不做正面驳斥和申辩,而是顺着秦王的“好意”说下去。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然后,语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夺的决心。这样的外交辞令,言辞虽卑,意志不衰。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的严正立场,可谓敏于应对,善于言谈。 三、朗读下列各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唐雎不辱使命知识点归纳

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全面梳理复习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 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 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重点字词句义 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古今异义词: 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 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一词多义: 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 明) 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 换) ⑶其许 ..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 ⑷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⑹因使 ..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 ..五百里哉(难道) (只,仅仅) ⑾秦王怫然 ..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 ..之怒(平 民) 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 ..之怒(平 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 凶的征兆 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 得) ⒇免冠徒跣.(脚) 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 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 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 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 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 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 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你也曾听说过 天子发怒的情形吗?”唐雎回答道:“我还没有听 说过啊。”秦王说道:“天子发怒,可以使尸体倒 下上百万具,鲜血流满上千里的地方。” ④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说道:“大王曾听说过平民百姓发怒的情 形吗?”秦王说道:“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 帽子,光着脚走路,把头拼命地往地上撞罢了。”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教学设计

2020年春季上学期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9 学习目标一、积累文言词汇。 二、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三、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体味人物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 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 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 就是所谓大丈夫。今天,我们结识一位大丈夫,他 就是唐雎。(教师板书文题)[来源学科网]开门见山,引出 课题[来源学+科+网Z+X+X+K] 讲授新课一、检查预习 1.解题 “辱”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辱”,辱没、辜负。题目的意思是:唐雎没有辜负 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2.文体链接 (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 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 名的历史散文集。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 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 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2)“士”,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 社会阶层后演变为对知识分子的泛称。春秋时代, 各国之间征战不休。“士”的地位也出现上升或下降,学生查阅资料解决

有些卿大夫为扩大影响,巩固地位,设法招揽“士”以张声势。很多士便投靠到他们那里。战国时代,争霸和兼并战争更为剧烈,于是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穿梭于各国间充当说客。 3.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4.读准字音 弗fú雎jū怫fú跣xi?n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o挠náo谕yù 二、师友合作,疏通文意。 1.全员参与,先自主解决,然后师友互助交流解决词义、翻译课文。[来源学#科#网] 2.将仍无法解决或不确定的词、句做出标记。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故事中人物有秦王、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Z+X+X+K]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及参考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语段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9-13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庸夫之怒也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与臣/而将四矣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碰) B.长跪而谢之(感谢) C.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D.请广于君(扩充)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聂政之刺韩傀也 D.辍耕之垄上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湖南省益阳市2011年普通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B 2.B 3.C 4.(1)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呢?(准确译出“虽”“易”“直”,表述连贯) (2)安陵(国)能够凭借(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准确译出“以”“徒”,表述连贯) 5.使命: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原因:唐雎不畏强暴,有勇有谋。(意思相近即可)

(完整版)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 (一)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头抢地耳②长跪而谢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秦王怫然怒(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秦王色挠(4)长跪而谢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三) 9.(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逆:谢: 10.(2分)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 11.(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2.(2分)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四)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l )故不错意也:( 2 )长跪而谢之曰: 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重要知识点整理 【生字注音】 唐睢不辱(jū)使命秦王怫(fú)然怒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休祲(jìn)降于天天下缟(gǎo)素秦王色挠(nóo) 【重点字词句义】 1、通假字: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2、古今异义词:长跪而谢之(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3、词类活用: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③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一词多义:①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惠大王加惠(恩惠)汝之不惠(聪明)③若非若是也(像)若士必怒(如果) 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答应)⑷大王加惠(给

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违背)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撞;罢了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 6、重点语句翻译: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 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怒气冲冲地对唐雎说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