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精)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精)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精)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ELISA 法)(第四版)

出凝血23.2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VWF:Ag)水平。包被抗人VWF:Ag抗体与待测血浆中VWF:Ag 结合,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复合物,后者与底物作用呈现颜色反应。490nm处测得的A值与待测血浆VWF:Ag含量成正相关。

出凝血23.3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20℃可保存3个月。冷冻过的标本可再次冷冻,不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23.4试剂: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内含可拆式包被反应条:8孔×12;酶标抗体1瓶;标准血浆6支;底物OPD片剂6

片; 10×稀释液1瓶;20×洗涤液1瓶;底物缓冲液1瓶;终止液:1瓶

出凝血23.5 仪器:

BIOTEK EL312e型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LRH-150型生化培养箱

出凝血23.6 方法:

1)试剂重建:浓稀释液用前置于37℃水浴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作10倍稀释;浓洗涤液用前置于37℃水浴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作20倍稀释;每支标准血浆用2ml稀释液准确复溶(稀释了20倍,设定此时VWF:Ag含量为200%),取200ul 用稀释液做5次倍比稀释,得到200%、100%、50%、25%、

12.5%、6.25%六个标准点;将待测血浆用稀释液作40倍稀释

(25ul待测血浆+975ul稀释液)。

2)加样:每孔加不同浓度标准血浆或待测稀释血浆100ul,空白对照孔加稀释液100ul,37℃孵育75分钟。

3)洗涤:弃取反应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秒钟,甩干,反复3次后拍干。

4)加酶标抗体:每孔加酶标抗体100ul,37℃孵育45分钟。

5)洗涤:弃取反应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秒钟,甩干,反复3次后拍干。

6)显色:临用前每片OPD用5ml底物缓冲液溶解。每孔加底物液100ul,37℃孵育10分钟。

7)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ul。

8)比色:在酶标仪上492nm处,以空白孔调零,测定各孔A值。出凝血13.7 操作:按仪器操作步骤执行标准操作。

打开计算机和酶标仪,选择“酶标仪操作”,选择VWF:AG操作程序,设置空白和样本位置,然后依次按联机、启动、出板、入板、读板、打印,完成比色程序。

出凝血23.8 计算:

仪器自动计算出吸光值。

制作标准曲线并计算r值(r>0.95)、a值、b值。

按方程f(x)=10(a+b*logx)计算待测标本VWF:Ag百分含量

出凝血23.9 参考值:0.5~2.0

出凝血23.10 临床意义

VWF:Ag含量增高见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肺部疾病等。

VWF:Ag含量降低见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vWD),是vWD诊断的重要指标。

出凝血23.11 参考文献:

1)主编王鸿利.止血与血栓检验技术.(第一版1992.6)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主编李家增王鸿利韩忠朝.血液实验学.(第一版1997.10)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主编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临床血液学.(第一版198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主编邓家栋杨天楹杨崇礼.血液学实验诊断.(第一版1985)天津出版社.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一版 1991).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精)

出凝血23.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测定(ELISA 法)(第四版) 出凝血23.2原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凝血因子VIII相关抗原(VWF:Ag)水平。包被抗人VWF:Ag抗体与待测血浆中VWF:Ag 结合,加入酶标抗体后形成复合物,后者与底物作用呈现颜色反应。490nm处测得的A值与待测血浆VWF:Ag含量成正相关。 出凝血23.3标本处理: 患者处于休息状态下,采空腹静脉血(急诊病人除外)。采血者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使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标本。最好不与其它实验一起采集而使血液停留在针管的时间延长。采完血后,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避免用力震荡。 全血要在1小时内分离血浆。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时,要在室温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室温下可存放4小时。全部试验不能在4小时内完成,应将乏血小板血浆分装在0.5~1.0ml的小试管中快速冷冻,储存于-20℃冰箱中。-20℃可保存3个月。冷冻过的标本可再次冷冻,不影响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冷冻血浆的容器置于37℃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 出凝血23.4试剂:购于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内含可拆式包被反应条:8孔×12;酶标抗体1瓶;标准血浆6支;底物OPD片剂6

片; 10×稀释液1瓶;20×洗涤液1瓶;底物缓冲液1瓶;终止液:1瓶 出凝血23.5 仪器: BIOTEK EL312e型全自动酶标分析仪 LRH-150型生化培养箱 出凝血23.6 方法: 1)试剂重建:浓稀释液用前置于37℃水浴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作10倍稀释;浓洗涤液用前置于37℃水浴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作20倍稀释;每支标准血浆用2ml稀释液准确复溶(稀释了20倍,设定此时VWF:Ag含量为200%),取200ul 用稀释液做5次倍比稀释,得到200%、100%、50%、25%、 12.5%、6.25%六个标准点;将待测血浆用稀释液作40倍稀释 (25ul待测血浆+975ul稀释液)。 2)加样:每孔加不同浓度标准血浆或待测稀释血浆100ul,空白对照孔加稀释液100ul,37℃孵育75分钟。 3)洗涤:弃取反应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秒钟,甩干,反复3次后拍干。 4)加酶标抗体:每孔加酶标抗体100ul,37℃孵育45分钟。 5)洗涤:弃取反应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静置3秒钟,甩干,反复3次后拍干。 6)显色:临用前每片OPD用5ml底物缓冲液溶解。每孔加底物液100ul,37℃孵育10分钟。

人(huma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ELISA试剂盒说明书

本试剂盒只能用于科学研究,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人(Huma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ELISA检测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检测原理 试剂盒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往预先包被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标本、标准品、HRP标记的检测抗体,经过温育并彻底洗涤。用底物TMB 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样品收集、处理及保存方法 1.血清: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收集血液后,3000转离心10分钟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 2.血浆:EDTA、柠檬酸盐或肝素抗凝。3000转离心30分钟取上清。 3.细胞上清液:3000转离心10分钟去除颗粒和聚合物。 4.组织匀浆:将组织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捣碎。3000转离心10分钟取上清。 5.保存:如果样本收集后不及时检测,请按一次用量分装,冻存于-20℃,避免反复冻融,在室温下解冻并确保样品均匀地充分解冻。自备物品 1.酶标仪(450nm) 2.高精度加样器及枪头:0.5-10uL、2-20uL、20-200uL、200-1000uL 3.37℃恒温箱 操作注意事项 1.试剂盒保存在2-8℃,使用前室温平衡20分钟。从冰箱取出的浓缩洗涤液会有结晶,这属于正常现象,水浴加热使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 2.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自封袋中,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3.浓度为0的S0号标准品即可视为阴性对照或者空白;按照说明书操作时样本已经稀释5倍,最终结果乘以5才是样本实际浓度。 4.严格按照说明书中标明的时间、加液量及顺序进行温育操作。 5.所有液体组分使用前充分摇匀。 上海笃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抗原及活性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分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抗原及活性与年龄及性别 的关系分析1 董宁征,季顺东,阮长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苏州(215006) E-mail:changgengruan@https://www.360docs.net/doc/119061004.html,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ADAMTS13的抗原及活性,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ADAMT13的抗原及活性的差别,分析ADAMTS13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ADAMTS13相关疾病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用Frests-VWF73试剂盒检测血浆中ADAMTS13的活性;用夹心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ELISA)检测ADAMTS13抗原含量。结果:各年龄组ADMATS13 的活性均值无显著差异;而ADAMTS13抗原量随年龄的改变而改变,21-40岁年龄组最高,为109.7 ± 23.3 % ,在60岁以上组及低龄组(16-20岁)显著降低;ADAMTS13的抗原及活性水平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抗原; 活性;年龄;性别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 是一种调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构与功能的金属蛋白酶,其作用于vWFA2区 842位酪氨酸与843 位蛋氨酸之间的肽键,将VWF 单体裂解为相对分子量为170 × 103和140 × 103的两个片段[1]。 ADAMTS13活性的变化与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相关,ADAMTS13活性的缺乏,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的主要机制,也是诊断TTP的重要标准。ADAMTS13抗原及活性在不同年龄正常人群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性别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资料甚少,国外仅有文献报道ADAMTS13活性与年龄的关系[2]。本文旨在研究ADAMTS13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临床疾病的判断提供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健康体检者共 87 例,年龄l6~78岁,平均年龄(45.3±21.4)岁;男性44例,年龄16~78岁,平均(45.0±21.6)岁;女性43例,年龄l7~75岁,平均年龄(42.6±21.2) 岁,均无血栓性疾病史。正常人混合血浆取自40例献血员。 1.2方法 1.2.1 血样标本采集和保存: 取静脉血, 使用0.129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采集后均3000rpm离心5分钟,分离血浆,分装后冻存-30℃备用。 1.2.2 ADAMTS13 活性的测定[3] 应用Frets-VWF73试剂盒(购自日本Peptide Institute)检测ADAMTS13的活性。根据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使用前依次加入37μl DMSO和117μl水溶解荧光标记的ADAMTS13底物Frets-VWF73,用反应缓冲液(5 mM Bis-Tris, 25mM CaCl2, 0.05%Tween-20,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73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k512250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135工程”重点学科开放课题基金(135XY0406)的资助。

血管性假血友病(VWD)

血管性假血友病(VWD) 什么是什么是血管血管血管性假血友病性假血友病性假血友病(VWD)(VWD)(VWD)?? 血管性假血友病(VWD)是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最常见类型。该病患者的血液中帮助控制出血的一种名叫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的蛋白质出了问题。 当一个血管受伤出血,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帮助血液中名叫血小板的细胞结合起来形成血块来止血。血管性假血友病(VWD)患者没有足够的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或者它不能正常起作用。因此凝血和止血时间变长。 血管性假血友病通常没有其它出血性疾病严重。许多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有这种病,因为他们的出血症状很轻。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此病对他们的生命影响很小或没有损害,除非严重受伤或需要手术。然而,所有形式的血管性假血友病都可能有出血问题。 据估计全世界大约千分之一的人口有血管性假血友病,但是因为许多人的症状非常轻,所以只有少数人知道他们有这种病,而大多数患者没有诊断。 血管性假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的类型的类型的类型 血管性假血友病有三种主要类型。在每种类型中,此病可能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每种类型中出血症状可能差别相当大,部分依赖于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的活性。 知道一名患者的血管性假血友病是什么类型很重要,因为各种类型的治疗是不同的。 第一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最常见。第一种类型患者的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水平比正常人低。症状通常非常轻。然而,第一种类型的某些患者有可能严重出血。 第二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包含了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结构上的一个缺陷。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蛋白质不正常起作用,导致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活性低于正常值。第二种类型有不同种类的缺陷。症状通常为中度。 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类型通常最严重。第三种类型患者的冯维勒布兰德因子(VWF)非常少或没有。症状要严重得多。第三种类型患者可能会肌肉和关节出血,有时没有损伤。 更多资料,请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119061004.html, ,中文资料请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119061004.html,

简述血管性血友病

简述血管性血友病 *导读: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常见,偶有血尿、胃肠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关节出血罕见。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严重,且不易止血。女性月经过多。…… 【概述】 血管性血友病是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乏或异常,临床表现为出血、出血时间延长。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⑴病史提问:注意发病的年龄、出血的诱因、出血程度及部位,出血的程度和频度是否随年龄的增长而趋于减轻。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或产后出血过多史。 ⑵临床症状:鼻衄、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常见,偶有血尿、胃肠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关节出血罕见。外伤或手术后出血严重,且不易止血。女性月经过多。 二、体检发现 皮肤粘膜可见瘀斑,创伤部位渗血,如有关节出血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障碍。 三、辅助检查 1. 血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形态正常。

2. 出血时间延长或阿斯匹林耐量试验阳性。 3.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或正常。 4.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或正常(64.2%±8.3%)。 5. 因子VIII凝血活性测定降低或正常。 6.vWF抗原(vWF:Ag)减低或正常。 7.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四、鉴别诊断 应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病、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鉴别。 【治疗措施】 1. 忌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阿斯匹林、潘生丁、消炎痛等。 2. 替代治疗:输注冷沉淀物。用法、剂量参照血友病甲的治疗方法。 3. 6-氨基己酸:75mg/kg,口服,1次/6h,共7~10d。或4~6g,静滴30min,3~4次/d。 4. DDAVP(1-去氨-8-D-精氨酸血管紧张素):0.3mg/kg,溶于50ml 盐水,静脉注射15min,3~4次/d。II B型血管性血友病禁用。 5. 局部出血:压迫止血为主。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 秒。与正常对照超过3 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 P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详见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 秒。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 g/L。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分为两种: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cvWD)和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为显性遗传。以自幼发生的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及血浆vWFAg缺乏或结构异常为特点。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其发病率可能仅次于血友病,约为4~10/10万,但在我国本病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少数患者可无基础疾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vWF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理功能:①与FⅧ:C以非共价键结合成vWF-FⅧ:C复合物,即FⅧ。vWF增加FⅧ:C稳定性、防止其降解,并促进其生成及释放;②vWF在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结合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血小板活化时,vWF的一端与血小板糖蛋白Ⅰb结合,另一端则与受损伤血管壁的纤维结合蛋白及胶原结合,使血小板能牢固地黏附于血管内皮;③vWF 可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结合,诱导血小板聚集。 vW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末端,当其缺陷时,vWF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伴随FⅧ:C中度减低,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障碍。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涉及多种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产生具有抗vWF活性的抑制物,主要为IgG;其次为肿瘤细胞吸附vWF,使血浆vWF减少;另外,抑制物可与vWF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形成复合物,加速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破坏。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是本病的突出表现。与血友病比较,其出血在临床上有以下特征:①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瘀斑等,外伤或小手术(如拔牙)后的出血也较常见;②男女均可发病,女性青春期患者可有月经过多及分娩后大出血;③出血可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此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而vWF活性增高有关; ④自发性关节、肌肉出血相对少见,由此致残者亦少。 【实验室检查】 (一)出血时间 BT延长是vWD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阿司匹林耐量试验多呈阳性。口服阿司匹林0.6g后2小时及4小时测BT,比服药前延长2分钟以上为阳性。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 多数患者血小板黏附功能减低。 (三)瑞斯托霉素血小板聚集试验(RIPA) 患者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的诱导不产生聚集,为vWD的特异性诊断试验之一。 (四)vWF抗原(vWFAg)测定 在多数vWD患者降低。 (五)FⅧ:C活性测定 多数患者FⅧ:C活性中度降低。 【诊断与分型】 (一)诊断要点

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瑞斯托霉素辅因子 (VWF)

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产品编号:E0833h

自备物品 1、酶标仪(建议仪器使用前提前预热) 2、微量加液器及吸头,EP管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滤纸 标本的采集及保存 1、血清:全血标本请于室温放置2小时或4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 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血浆:可用EDTA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于 1000 或-80 g离心20分钟,取上清即可检测,或将上清置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样本处理:血清或血浆标本推荐稀释10倍,如:稀释10倍,取100uL血清或血浆加入 900uL样品稀释液。标本使用0.1 M 的PBS稀释(PH=7.0-7.2)。 注:以上标本均应密封保存,4不应超过1个月,-80 溶解;试剂或样品配制时,均需充分混匀,混匀时尽量避免起泡。实验前应预测样品含量,如样品浓度过高时,应对样品进行稀释,以使稀释后的样品符合试剂盒的检测范围,计算时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1、加样: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空白孔加样品稀释液 100 ,注意不要有气泡,加样时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酶标板加上盖或覆膜,37 (临用前配制),酶标板加上覆膜,37 /每孔,甩干(也可轻拍将孔内液体拍干)。 4、每孔加检测溶液B工作液(临用前配制)100温育1小时。 5、弃去孔内液体,甩干,洗板5次,方法同步骤3。 6、每孔加底物溶液90避光显色(反应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当 标准孔的前3-4孔有明显的梯度蓝色,后3-4孔梯度不明显时,即可终止)。 7、每孔加终止溶液50 '(。 注: 1、试剂准备:所有试剂在使用前应平衡至室温,使用后请立即按照说明书要求保存试剂。 实验操作中请使用一次性的吸头,避免交叉污染。 2、加样:加样或加试剂时,第一个孔与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太大,将会导致不 同的“预温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一次加样时间(包括标准品及所有样品)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推荐设置复孔进行实验。

凝血功能检测

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前有数项针对凝血系统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及其他;这些检测可在多种临床情况下安排进行。本专题将总结可常规用于临床的凝血检测的应用原则和结果解读。 有关在特定临床环境中使用这些测试的其他信息将单独列出: ●原因不明的出血- (参见“有出血素质的成年患者的方法”和“有出血症状的孩子的方法”) ●术前检查- (见“术前止血评估”) ●监测抗凝治疗: ?华法令- (参见“华法林和其他VKA:剂量和副作用”,“监测(PT / INR)”一节) ?肝素- (参见“肝素和LMW肝素:给药和不良反应”,关于“给药和监测”部分) ?直接口服抗凝剂- (参见“直接口服抗凝剂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给药和不良反应”) 血小板功能检测也分别详细讨论。(请参阅“血小板功能测试”。) 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 样品采集和处理- 凝血测试必须在血浆而不是血清上进行,因为它们在血清制备过程中与凝结的细胞成分一起被除去。 准确的凝血测试需要采集血液样本并妥善处理。以下参数对于确保准确性非常重要: ●采集管- 用于检测凝血的样品必须被吸入含有凝血抑制剂的试管中,凝血抑制剂可以在试验开始时除去。柠檬酸钠溶液(3.2%柠檬酸钠)在一个浅蓝色的顶部管是最常用的。固定管中的柠檬酸盐溶液的量,以便当管被适当填充时提供适当比例的一份柠檬酸盐溶液与九份全血。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血浆容量减少需要去除一些柠檬酸盐。(请参阅下面的“干 扰源”。) ●血容量- 管中必须充满足够的血液,以提供适量的柠檬酸盐与全血。未充满的管道可能导致人为延长凝血时间。不应该封管,否则会导致加入的血量不正确[1]。管子必须填满全部收集量的90%以内。如果管子未充满,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应该丢弃不正确填充的管,并要求新的抽取[2]。 ●混合- 由于蓝顶管中含有液态柠檬酸钠溶液,放血后应尽快倒置几次,以便将柠檬酸盐溶液与血液混合。不要摇动管子,否则会导致溶血,并可能导致结果不准确。 ●经过的时间和温度- 应及时检测样品,以防止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尤其是V和VIII和S 蛋白)降解;凝血因子大量降解可能导致凝血时间的人为延长[3]。静脉切开与检查之间的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