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解析: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涉及基因数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A

2.右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一个细胞,该细胞()

A.只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

B.发生过交叉互换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有两种

解析: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该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只有一种,其余为极体,将退化消失。

答案:A

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Aa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之间随机结合而形成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同卵双生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的。

答案:C

4.下图为一二倍体生物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B.CD段

C.FG段D.HI段

解析:由题图可知,CD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A~F为有丝分裂过程;GH段细胞内没有了同源染色体,因此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HI 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后期。

答案:C

5.右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

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解析:由题知,①和②所表示的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它们分别来自父方、母方,结合图可判断出它们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③和④形成后发生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会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答案:C

6.[双选]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解析: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即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故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CD

7.两个核酸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X酶的作用,发生下述变化(如下图),则X酶是

()

A.DNA连接酶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D.限制性内切酶

解析:题图所示的是把两个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片段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连在一起,所以需要DNA连接酶。

答案:A

8.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

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是DNA,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由DNA连接酶催化;受体细胞为植物细胞,所以可以是烟草原生质体;目的基因为抗除草剂基因,所以筛选的时候应该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9.(18分)(2012·浙江高考改编)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物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另一个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_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解析:(1)基因中缺失了一段DNA,这属于基因突变。植物因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叶绿素,成为白化苗,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有害性。(2)从育种过程看,除了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外,还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有目的地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3)由于甲植株表现为不抗病矮秆,丁植株表现为抗病高秆,其后代全表现为抗病高秆,故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由

乙植株与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可推知,乙植株和丙植株都是杂合子,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后代抗病高秆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AB、Ab、aB、ab 4种配子。(4)书写遗传图解时应注意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配子、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和各种符号。

答案:(1)表达有害性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基因重组

(3)4

(4)遗传图解如下:

[教师备选题]

10.下图甲表示某多毛白眼果蝇(正常毛——H,多毛——h;红眼——R,白眼——r)的染色体组成,图乙表示该果蝇正常体细胞Ⅳ号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分布情况,图丙和图丁分别表示发生变异后检测到的基因分布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乙相比,图丙发生了________,图丁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2)现有纯种雌性多毛白眼、多毛红眼和纯种雄性正常毛白眼、正常毛红眼果蝇各一只,请设计实验探究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果蝇的几号染色体上。

实验方法:________与________杂交。

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①若F1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

②若F1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为②的实验结果,为了进一步探究基因位置,将F1个体相互交配,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a.若F2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

b.反之,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解析:(1)图丙与图乙相比,控制翅型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弯翅变成了直翅。图丁与图乙相比,染色体片断缺失,导致控制肘脉的基因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2)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上没有眼色的基

因分布。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则遵循伴性遗传。选择纯种白眼的雌果蝇和纯种红眼的雄果蝇杂交,如果后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全为红眼,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Ⅰ号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和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Ⅱ号或Ⅲ号染色体)上。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正常毛红眼∶多毛红眼∶正常毛白眼∶多毛白眼=9∶3∶3∶1;如果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2)雄性正常毛红眼果蝇雌性多毛白眼果蝇①雄果蝇均表现正常毛白眼,雌果蝇均表现为正常毛红眼②雌、雄果蝇均表现为正常毛红眼a.出现4种表现型,且正常毛红眼∶多毛红眼∶正常毛白眼∶多毛白眼=9∶3∶3∶1Ⅲ

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一)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整体。结构即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在研究和解决这类系统问题时,往往要通过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以求得对问题全面和本质的认识。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该过程注重表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是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复杂问题,并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阶层性是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结构模型化过程中,对递阶结构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系统目的--功能的认识;系统构成要素的选取;对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层次关系的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解释。系统结构模型化是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在分析与解决社会经济系统问题时,对系统结构的正确认识与描述更具有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形成系统的特定结构。在通常情况下,可采用集合、有向图和矩阵等三种相互对应的方式来表达系统的某种结构。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n)所组成,其集合为S,则有: S={S1,S2,…,Sn} 系统的诸多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一般都是以两个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二元关系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之间的关系Rij(简记为R)。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如大小、先后、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比热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 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树立比热概念时能明确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比热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无关,将三个影响因素(即物体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结合,放在一个问题下进行讨论。并通过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大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种类影响热量多少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验中体会比较比热大小的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假设和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

第四章 第三节第2课时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第2课时) 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只有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才能正确的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1.阴极上:由于阴极上电子,不管阴极材料是金属还是石墨,此时都不能得电 子,只能是溶液中的得电子。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就越得电子。 因此阴极上氧化性强的离子得电子。金属越不活泼,对应阳离子氧化性越,越得电子。由此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下列离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金属活动顺序表 Ag+Cu2+H+(酸) Pb2+Fe2+Zn2+H+(水) Al3+… 严格讲:离子的放电能力与其浓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如酸溶液中:c[H+(酸)]>c[ H+(水)],因而放电能力> 。但在中学范围内一般不考虑上述金属离子浓度 对其放电能力的影响。、、、、、等活泼金属阳 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不得电子。 小结:质量增加,或有氢气产生的电极一定是极。 2. 阳极上:电解池中阳极上电子,而与溶液中的都可失电子,因 此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与有关。由于一般的比阴离子更容易 失去电子,因此如果用一般的金属材料做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是失去电 子。而阳极如果用石墨或金属铂(Pt)等难失电子的物质做惰性电极时,则是 溶液中失去电子。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就越失去电子。 通过查资料,分析下列离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S2-I-Br-Cl-OH-(水或碱)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F-。 注意:放电顺序这个考点不难,但要细心,极易出错。要能根据放电顺序判断阴、阳极产物,如果是惰性电极则直接考虑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如果阳极是较活泼金属(即除金、铂以外的金属),那一定要能想起:一般的比阴离子更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如果用一般的金属材料做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是失去电子。四.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 练习:1、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请你分析下列问题(注意得失电子的顺序)①、CuCl2 :阴极:阳极 总方程式:电解质浓度,pH 电解对象:,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②、HCl: 阴极:阳极 总方程式:电解质浓度,pH 电解对象:,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小结:经过总方程式发现以上两个电解池反应的电解对象都是,这一类电解反应称为电解电解质型 练习:2、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请你分析下列问题 阴极:阳极 总方程式:电解质浓度,pH 电解对象:,要把电解质溶液复原,加。

天子章第二(第二课时)4

《孝经》第二课第二课时 《孝经》:《天子章第二》教学设计 设计单位: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设计人:杨芬艳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要真正让社会和谐,人人懂得敬亲孝亲,需要大力提倡孝道的教育,即“德教加被天下”。 (4)让学生懂得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则世界和谐。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 2、能力目标: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语句,并熟读成诵。 (2)诵读法。 3、情感目标: (1)感受我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2)让学生懂得我们只要真正自己做到“爱敬尽于事亲”,做一个孝子,树立榜样,用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体力,来做这个弘扬孝道的教育工作,德教也就“加于百姓”。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读,理解意思。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理解。 3、小组讨论:说说每则大意。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孝经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师小结: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要使社会和谐,人人懂得相亲相爱,最好的教育是孝道的教育。“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让上下能和睦,要讲究礼。这个礼,要从家里做起。以礼治家,则家庭和谐;以礼治国,则社会和谐;以礼待天下人,则世界和谐。礼的根本,就是孝心,就是爱敬。同学们,赶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吧。 6、学生齐读课文内容,并指名背诵。 二、走进文本,深入研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环境污染及其保护 1.环境问题的含义 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____________,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三废 (1)废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______及其 ________________。 (2)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的污染。 (3)废渣:对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目的。 二、绿色化学 1.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经济的含义 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__________,这时原子利用率达到______。 知识点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 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 C.氢气D.醇类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C.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 D.是在气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 3.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其 中正确的是()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包装比塑料包装更易制作

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物 [学习目标定位]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一、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1.一氧化氮的性质 NO为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水,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2NO+O2===2NO2。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2.二氧化氮的性质 (1)NO2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溶于水时与水发生歧化反应:3NO2+H2O===2HNO3+NO。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NO2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

NO和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NO与碱、酸都不能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NO2与碱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盐,也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例

1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C 解析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NO容易与氧气直接化合生成NO2。 例

2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器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的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与空气反应生成NO2 C.CO2遇NO反应生成NO2 D.NO遇H2O反应生成NO2 答案 B 解析根据原高温气体均为无色,但现场却能看到红色可推知,是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 二、氮的氧化物和氧气、水的反应与计算 1.反应原理 ①3NO2+H2O===2HNO3+NO ②2NO+O2===2NO2 由方程式①×2+②得: ③4NO2+O2+2H2O===4HNO3 由方程式①×2+②×3得: ④4NO+3O2+2H2O===4HNO3 2.计算类型

2014报关员考试复习第四章讲义 第4节1

第四节协调制度归类总规则 规则一 (原文): 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品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如品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解释规则一: 规则一有三层含义: 1、指出“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例如说,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按标题,它应该包括,所有的活动物和动物产品,但第一类中,根据章注,就可以知道,流动马戏团、动物园或其他类似巡回展出用的活动物,不包括在第一类里面。所以说“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2、“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项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在第一章章注中有规定,本章不包括品目95.08的动物,不包括品目30.02的培养微生物及其他产品。那么95.08的动物、30.02的培养微生物,就不能归入本章。所以说,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应按项目条文和有关类注或章注确定。 3、“如项目、类注或章注无其他规定,按以下规则确定” 在对商品进行归类的时候,税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是最重要的。如果按税目条文、及相关的章注、类注还无法确定归类的,才能够按规则二、规则三、规则四、五、六来归类。

解决商品归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它们的优先顺序为: 品目条文—子目注释—章注—类注—归类总规则 历年考题(单选题) 解决商品归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包括:归类总则、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它们的优先顺序是: A、子目注释—章注—类注—归类总则 B、归类总则—类注—章注—子目注释 C、类注—章注—子目注释—归类总则 D、章注—子目注释—类注—归类总则 答案:A 规则二 (原文): (一)品目所列货品,应视为包括该货品的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只要在进口或出口时该项不完整品或未制成品具有完整品或制成品的基本特征;还应视为包括该项货品的完整品或制成品在进口或出口时未组装件或拆散件。 (二)品目中所列材料或物质,应视为包括该种材料或物质与其他材料或物质混合或组成的物品。品目所列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视为包括全部或部分由该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由一种以上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应按规则三归类。

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

【课题】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典型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根据热带、温带代表地点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它们代表 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和每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一步学会 正确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特点。 3.通过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自制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与 展示 导入:同学们,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列景观吗? 1.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图片的景观差异,对学生的描 述给予及时的指导与评价。 2.师:广袤的地球,气候千差万别,今天让我们一起来 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吧!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读图讨论) 学生1:进入到茂 盛的森林之中, 仿佛来到一个神 话世界。在这里 抬头不见蓝天, 低头满眼苔藓, 是生物的乐园。 学生2:这里终年 严寒,地面覆盖 着很厚的冰雪。 学生3:这里的地 面生长着苔藓、 地衣等低等植 物。 学生4:在沙漠欣 赏“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 美景。 学生明确学习目 标 通过讨 论各地 景观差 异,激 发学生 的学习 兴趣。

读图与 讨论 (板书)探究一: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读图)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范围看,气温的分布规律:, 降水的分布规律:。 2.从全球范围看,由于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因而,气候类型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低纬 到高纬,依次分布着气候、气候和气候。(自主学习) 1.全球有种 气候类型,其中 热带种、温 带种、寒带 种。 2.亚欧大陆共 有种气候类 型。 3.我国有种 气候类型。 (自主探究) 气温的分布规 律:由低纬向高 纬逐渐降低 降水的分布规 律:赤道附近降 水多,极地地区 降水少。 通过读 图,培 养学生 的读图 分析问 题的能 力,建 立空间 观念。 读图与探究 读图与思考 (板书)探究二:热带气候 一、(读图)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热带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合作探究) 热带气候的分 布:从总的来说, 这四种气候类型 都分布在带地 区(温度带); 具体来说:热带 雨林气候分布 在,以地 区分布最广。 热带草原气候分 布在,以 洲分布最广; 热带季风气候分 布在洲的 半岛和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分 布在, 以地区分布 最广。 (自主探究) 伊基托斯的气温 特点:, 降水特点:。 通过新 加坡和 黄土高 原景观 的差异 影响, 培养学 生的读 图分析 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 生良好 的读图 习惯。

新2015_2016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和对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和对策【学习目标】分析珠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①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②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③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④分工合作,竞争力明显下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⑤酸雨中心之一,⑥水质性缺水严重,噪声扰民,土壤肥力下降,⑦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二、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⑧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⑨原材料工业和⑩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都制定了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规划与治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问题 1.下列不属于珠三角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 A.酸雨现象严重 B.耕地锐减 C.水地流失严重 D.水源枯竭 答案 D 解析珠三角地处我国南方,降水丰富,水源并未枯竭,只是由于用水不合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质性缺水现象。 2.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困境表现为( ) ①产业基础差②科技实力薄弱③人才队伍落后④南岭的阻隔,使其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四方面内容均是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的薄弱环节。 考查点二对策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制糖业、罐头食品业?服装、印染、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技术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 中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完全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变化。 4.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第四章 第4节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四章 第四节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2010·广州模拟)若复数1+2i (a ∈R ,i 为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 ( ) A .-6 B .13 C.32 D.13 解析:∵ a +3i 1+2i =(a +3i)(1-2i)(1+2i)(1-2i)=6+a +(3-2a )i 5∴6+a =0,即a =-6. 答案:A 2.设a 是实数,且a 1+i +1+i 2 是实数,则a 等于 ( ) A.12 B .1 C.32 D .2 解析:∵a 1+i +1+i 2=a (1-i)2+1+i 2=1+a 2+1-a 2 i ∈R , ∵a ∈R ,∴ 1-a 2=0,解得a =1. 答案:B 3.(2009·江苏高考)若复数z 1=4+29i ,z 2=6+9i ,其中i 是虚数单位,则复数(z 1-z 2)i 的实部为________. 解析:(z 1-z 2)i =(-2+20i)i =-20-2i , 故(z 1-z 2)i 的实部为-20. 答案:-20 4.(2009·全国卷Ⅰ)已知z 1+i =2+i ,则复数z = ( ) A .-1+3i B .1-3i C .3+i D .3-i 解析:由已知得z =(1+i)(2+i)=1+3i ,∴z =1-3i. 答案:B 5.已知m 1+i 1-n i ,其中m 、n 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则m +n i = ( ) A .1+2i B .1-2i C .2+i D .2-i

解析:m 1+i =m (1-i)2=m 2-m 2 i =1-n i , ∴m 2=1,n =m 2 =1. 故m =2,n =1,则m +n i =2+i. 答案:C 6.如果实数b 与纯虚数z 满足关系式(2-i)z =4-b i(其中i 为虚数单位),那么b 等于( ) A .8 B .-8 C .2 D .-2 解析:∵z 为纯虚数,∴可设z =a i(a ≠0), 由(2-i)z =4-b i ,得(2-i)a i =4-b i , ∴2a i +a =4-b i , ∴????? a =4 -b =2a ,即b =-8. 答案:B 7.(2010·连云港模拟)复数2-3i -2+3i = ( ) A .0 B .2 C .-2i D .2i 解析:3+2i 2-3i -3-2i 2+3i =(3+2i)(2+3i)(2-3i)(2+3i)-(3-2i)(2- 3i) (2-3i)(2+3i) =13i 13--13i 13=i +i =2i. 答案:D 8.(2009·浙江高考)设z =1+i(i 是虚数单位),则2 z +z 2= ( ) A .-1-i B .-1+i C .1-i D .1+i 解析:2z +z 2=2 1+i +(1+i)2 =2(1-i) 2+1+i 2+2i =1+i. 答案:D 9.计算:(1)(2+2i)4 (1-3i)5; (2)-23+i 1+23i +(21-i )2010 ;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这种变异属于()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解析:DNA分子缺失了一个基因,涉及基因数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而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答案:A 2.右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一个细胞,该细胞() A.只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 B.发生过交叉互换 C.含有4个染色体组 D.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有两种 解析: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该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该细胞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只有一种,其余为极体,将退化消失。 答案:A 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Aa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之间随机结合而形成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雌雄配子的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同卵双生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其性状差异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的。 答案:C 4.下图为一二倍体生物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B.CD段 C.FG段D.HI段 解析:由题图可知,CD段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加倍,为有丝分裂后期,A~F为有丝分裂过程;GH段细胞内没有了同源染色体,因此FG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HI 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后期。 答案:C 5.右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下列相关叙述 中,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 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 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 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 解析:由题知,①和②所表示的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它们分别来自父方、母方,结合图可判断出它们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③和④形成后发生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会被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答案:C 6.[双选]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解析: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即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故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CD 7.两个核酸片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X酶的作用,发生下述变化(如下图),则X酶是 () A.DNA连接酶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D.限制性内切酶

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

第2课时浓硫酸的特性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强氧化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酸性 ,所以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 2.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脱水性) 3.硫酸厂有一辆已存放过浓硫酸的铁槽车。某工人边吸烟边用水冲洗,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下列引起爆炸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遇明火爆炸 B.浓硫酸遇水发热爆炸 C.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 D.稀释后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 ,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氢气,吸烟时点燃氢气造成爆炸。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A,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B中,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C中,氨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生成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有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SO2的生成量,故A项合理;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项合理;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项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液体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D项不合理。 6.在检验S-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存在 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存在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存在 ,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存在 项,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或HS;B项,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溶液中也可能含有S-或 HS-;D项,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溶液中也可能含有Ag+。 7.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 mol之间 D.大于0.45 mol 与浓硫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H2SO4只有部分被还原,再者浓硫酸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停 止反应,因而在计算被还原的硫酸时不能把0.05 L×18 mol·L-1=0.9 mol全部当作反应物,而只能是其 中一部分。又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只有一半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0.45 mol。 8.浓硫酸在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A.Cu CuSO4 B.C CO2 C.FeO Fe2(SO4)3 D.Fe2O3Fe2(SO4)3 解析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硫元素仍以S-形式存在;浓硫酸表现出氧化性时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2H2SO4(浓)CO2↑+2SO2↑+2H2O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Fe2O3+3H2SO4Fe2(SO4)3+3H2O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浓硫酸只表现酸性;而 Cu+2H2SO4(浓)CuSO4+SO2↑+2H2O,2FeO+4H2SO4Fe2(SO4)3+SO2↑+4H2O中都是有一部分硫

第四章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二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投影打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过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那么,谁愿意利用这副中国地形图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地形和气候分布情况呢?(老师对参与学生给以评价、鼓励) (过渡转折)由以上活动,我们又一次明白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五种陆地地形我国全都俱备,沿海还有广阔的大陆架,南北、东西在气温和降水上相差也很大。这些都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提供了条件。 (分组讨论)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是一个农业决策者,让你在以下不同地区选择农业类型,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用投影打出:内蒙古草原、成都平原、太行山区、长江沿岸等)学生分析后,老师评价。 (总结归纳)由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在选择农业类型时必须考虑地域特点,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即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制宜。 (板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讲授新课] (读图分析)怎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这要求同学们必须先搞清什么样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样的农业。请同学们利用图4.16,分析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哪些地方适合农?哪些地方适合林?哪些地方适合渔?哪些地方适合牧? (师生总结)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适合发展耕作业。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平原区等地区,这些地方地形、土壤、水源、气候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优越。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适合发展林业。既增加收入,又可保持水土,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4.河湖较多,水资源充足的地方适合发展渔业。“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四大原则,违背这些原则不合理利用土地或利用过度都将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讨论归纳)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总结因地制宜的概念。 (板书)因地制宜概念、原则 学生归纳后用投影打出因地制宜概念: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工业 第2课时【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2)【教案】

计算机、程控交换机等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2.我国在沼气、生物液体燃料、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成为、利用的大国。 3.我国产业发展迅速,光伏材料、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等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 探究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 1.我国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城市。 2.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于中、西部地区。 3.我国三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 。 探究五: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探究六: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是什么? 同伴互助,展示交流自主探究内容 1.小组合作, 交流答案 2.同伴互助, 解决难题 3.展示交流 自学成果 4..疑难汇总 精讲点拨, 突破疑点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规律和分布地区 1.我国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城 市。 教师点拨: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主要是因为大中城市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学生读图找答案 教师点拨让学生总结规律。

科技力量雄厚、人才集中。 2.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于中、西部地区。 教师点拨: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东部地区大学看、科研单位众多,人才集中,科技力量雄厚。 3.我国三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 。 教师点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4.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总结:科技和人才 二、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1.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 3.工业基础好。学生先个人思考,再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 学生讨论回答 根据以上三题,学生归纳总结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性因素。 总结提高知识构建师生共建知识框架

2011报关员考试复习第四章讲义 第4节3

第二类植物产品 一、植物产品的概况 1、本类包括绝大多数活植物以及未经过加工,或仅经过有限的简单加工的植物产品。 2、归入本类的植物产品与归入其它类(第四类)的植物产品主要是根据加工程度来区分的。 3、本类包括第6—14章共9个章。 归入本类的植物产品一般按照:活植物—食用植物产品—非食用植物产品的顺序编排,通常也将其分为三大类,即: (l)活植物(第6章); (2)食用植物产品,未经过加工,或仅经过有限的简单加工(第7章~11章及第12章部分品目); (3)非食用植物产品,未经过加工,或仅经过有限的简单加工(第12章部分品目以及第1 3章和第14章)。 二、归类时容易混淆或忽视的地方 第六章活树及其他活植物 1、菊苣属植物及其根的归类 ¨菊苣属植物及其根大部分都归入第6章(子目0601.2000)。

¨但一种烘焙后作为咖啡代用品的菊苣根不归入本章。这个品种的菊苣根,未烘焙的归入品目12.12;己烘焙的归入品目21.01。 2、明显不适合栽种的天然圣诞树归入0604。 第六章历年考题 1、天然圣诞树(未经装饰) 答案:0604.9100 02年 第七章 第七章历年考题 1、冷冻的煮熟甜玉米粒,塑料袋装 答案:0710.4000 01年 2、500克袋装的干制的小白蘑菇 答案:0712.3100 04年 第八章 第八章历年考题 1、泰国产鲜芒果 答案:0804.5020 98年-1 2、鲜脐橙

答案:0805.1000 99年-1 3、鲜水蜜桃 答案:0809.3000 2000年 第九章 第九章历年考题 1、“龙井”绿茶,150克塑料袋装 答案:0902.1090 05年 2、普洱茶,净重1千克/包 答案:0902.3020 07年 第十章历年考题 1、硬粒小麦 答案:1001.1000 99年 2、食用高粱(非种用;净重50千克) 答案:1007.0090 2000年 第十一章历年考题 1、马铃薯淀粉 答案:1108.1300 98年-2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 2.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工业分布图中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培养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养成用图的好习惯。 重点 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一、导入新课 教师:工业为我们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设你是一位知名钢铁、煤炭公司总裁,你准备把你的资金投入到哪些地区?你能说明一下原因吗? 学生:钢铁工业投资在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市场消费量大的地区;煤炭工业应投资在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教师:同学们的设计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究竟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教师:阅读图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对照图例,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 学生:从图中信息可看出,我国已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有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四大工业基地。西部主要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之间合作交流,最后由一名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巡视指导订正,适时评价鼓励。阅读图 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师:阅读图4.20,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生:观察图中图例表示的工业中心,可以看出:(1)我国沿海主要工业中心有:天津、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等。(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我国主要工业中心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教师:阅读图4.22“201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工业总产值”,说出我国人均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4节 光的折射教案4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现象。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是本章的第四节,前三节是光的反射现象,后面是光的色散和透镜部分,只有深刻的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在整个光学知识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光的折射是在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学生实验得出在不均匀介质中光是折射的基础上学习的。并经过学生的再次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作为新课标下光的折射一节内容,无论从教材的内容知识点数量和难度要求都大大降低了,而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讨论、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是手动起来、更重要的是思维动起来,而且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考、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思考。尽管教材的本节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但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倒”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发言、多探讨、多动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聪明才智掌握知识也是这堂课的出发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定律,以及应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经过了第一章《声现象》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探究试验的能力,而且学生有学习了光的反射现象,有了一定的作图能力,所以达到这个目标,是比较容易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

第2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一、环境污染及其保护 1.环境问题的含义 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____________,以及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环境情况的监测、三废的治理、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污染的生产工艺等。 3.三废 (1)废气: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__________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______及其 ________________。 (2)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任意排放会导致______、______的污染。 (3)废渣:对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重要目的。 二、绿色化学 1.核心 利用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经济的含义 原子经济要求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__________,这时原子利用率达到______。 知识点一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 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 C.氢气D.醇类 2.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C.是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 D.是在气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 3.当前,传统的塑料包装正日益被纸包装所取代,下述几种观点是对其原因的说明,其 中正确的是() A.纸包装比塑料包装便宜 B.纸包装比塑料包装美观 C.纸包装比塑料包装更易制作 D.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 4.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再生的水电,相当 于每年燃烧5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控制()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层空洞扩大 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⑤ 知识点二绿色化学的概念 5.“绿色化学”是日渐被人们所熟悉的概念,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