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药系统的计算精编WORD版

加药系统的计算精编WORD版
加药系统的计算精编WORD版

加药系统的计算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加药系统的计算

1、溶液池容积 计算公式:1417aQ w cn

= 式中W 1——溶液池的容积(m 3);

Q ——设计处理水量(m 3/h );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

c ——混凝剂的浓度,一般采用5%~20%;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例:Q=1500 m 3 /h 混凝剂为聚丙稀酰胺,最大投药量为30mg/L ,药溶液浓度为c=10%,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2次。

1417aQ w cn ==30150041715n

××=3.6 m 3 a=30 mg/L ,Q=1500 m 3 /h ,

c=10%(注意:在带入上式计算时,c 值为百分数的份数值), n=2次

溶液池采用钢混结构 ,溶液池设置2个,每个容积W 1。

单池尺寸:B ×L ×H=5.5×3.0×(1.3+0.3+0.3)m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0.3米。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W 1′=5.5×3.0×1.3=21.44 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米,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的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 m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放满考虑。

2、溶解池容积

计算公式:W

2=(0.2~0.3) W

1

式中:W

2——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2~0.3) W

1

W

1

——溶液池容积(m3)。例:

溶解池的容积W

2 =0.28 W

1

=0.28×21.44=6.0 m3

溶解池的尺寸:B×L×H=2.0m×2.0m×(1.5+0.3+0.2)m

高度中含超高0.3米,底部沉渣高0.2米。为方便操作,池顶高出地面0.8米。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W

2

′=2.0m×2.0m×1.5m=6.0 m3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池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的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给水管径DN80mm一条,按10分钟放满考虑。

3、投加方式:

混凝剂投加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分为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器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4、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 q= 11000243600

w ××= =0.2L/S 选管径DN=20mm 的钢管 v=0.62m/s

5、投药计量设备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这里设计采用耐酸泵与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 q=

112w 式中:q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的药量(m 3/h );

W 1——溶液池体积(m 3)。

例:W 1=21.44 m 3 121.44 1.791212w q =

== m 3/h 耐酸泵型号25F —25选用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25F —25耐酸泵参数:流量为1.98~3.96 m 3/h 、扬程为26.8~24.4m 。转数为2960转/分,配套电机功率1.5KW ,生产单位为石家庄水泵厂。

采用计量加药泵型号JDM 320/5.0三台 其中一台备用

加药间的大小 B ×L=12m ×25m

6、碱式氯化铝的用量计算:用量计算:

T=

40105000 10001000

aQ

T

×

==

式中:T——碱式氯化铝用量(kg/d);

a——碱式氯化铝投加量(mg/L);

Q——污水厂处理水量(m3/d)

例:设计中取Q=105000 m3/d,最大投加Tmax=40 mg/L,平均投加Taverage=30 mg/L

Tmax=

40105000 10001000

aQ×

==4200 kg/d

Taverage=

30105000 10001000

aQ×

==3150 kg/d

7、加药间及药库;

①加药间

各种管线布置在沟内:给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加药管采用塑料管、排渣管为塑料管。加药间内设二处冲洗地坪用水龙头DN25mm。为便于冲洗水集流,池平坡度≥0.005,并坡向集水坑。

②药库

药剂按最大投加量的30d用量贮存。

A 、硫酸铝所占体积:30301000

aQ T ×= 式中:T 30——30天硫酸铝用量(t );

a ——硫酸铝投加量 (mg/L );

Q ——污水厂处理水量(m3/d )

设计中 a=61.3 mg/L 3061.3

1000T =

×105000×30=193095kg=193.1t 硫酸铝相对密度为1.62,则硫酸铝所占体积为:

193.1÷1.62=119.2m3

B 、石灰所占体积计算:

式中:T 30——30天石灰用量(t );

a ′——石灰投加量 (mg/L );

Q ——污水厂处理水量(m 3/d )

设计中 a ′=39.2 mg/L ''30301000a Q T ×== 39.21050001000

×=×30=123480kg=123.5t 硫酸铝相对密度为3.4,则石灰所占体积为:

193.1÷3.4=36.3m 3

C 、活化硅酸所占体积计算:

式中:T 〞30——30天活化硅酸用量(t );

a 〞——活化硅酸投加量 (mg/L );

Q ——污水厂处理水量(m 3/d )

设计中 a ′=3 mg/L ''''

30301000a Q T ×==31050001000××30=9450kg=9.5t 2号商品水玻璃20℃时相对密度为1.4,si02含量为28%,配制稀释后si02含量仅为

0.5%,其商品水玻璃所占的体积<9.5m 3。

三种药剂合计所占体积

119.2+36.3+9.5=165m 3

药品堆放高度按2.0m 计(采用吊装设备),则所需面积为82.5m 2。

考虑药剂的运输、搬运和磅秤所占面积,不同的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的面积

82.5×1.3=107.25 m 2,设计中取110 m 2。

药库平面尺寸取:10.0 × 10.0m 。

库内设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一台,型号为DX0.5—10—20

完整word版管理信息系统试题8套含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1 一、填空题 1. 信息系统包括系统和系统两个方面。 系统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获得新的数据;而系统则不改变信 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2. 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和等三个层次。 3. 数据通常按四个层次进行组织。这四个层次是:数据项、、文件和 。 4. 所谓数据的组织,指的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提供的数据组织功能。而数据 的组织,指的是对相关记录进行逻辑上的编排。 5.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和等几种。 二、选择题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 A、内模式 B、(概念)模式 C、外模式 D、前三个选项都对 3.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4.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5.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 是将() A、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B、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 C、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 D、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B、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C、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D、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7.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 A、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决策上的可行性 、技术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B.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D、经济上的可行性、业务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8.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空调循环水加药装置特点及加药量计算

精心整理空调循环水加药装置特点、加药量计算 潍坊山水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空调循环水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空调循环水一般分为三类:自来水、软化水和去离子水。最常用的为自来水。 存在的问题: 在冷却水循环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冷却构筑物的传热与传质交换,循环水中Ca2+、Mg2+、CL-、 2 4 SO 等离子,溶解性固体,悬浮物相应增加,空气中污染物如尘土、杂物、可溶性气体和换热器物料渗漏等均可进入循环水,致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和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管道中产生结垢、腐蚀和粘泥, 运营成本 杀菌

2、腐蚀指标 设备原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包装、运输等过程中执行以下标准: GB7190.2-1997 《大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冷却塔》 GB191-90 《包装储运图标记》 GB3538-83 《运输包装件各部件的标识方法》 GB6388-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Q/LB08-95 《钢筋混凝土结构冷却塔安装》 药剂选用原则 循环水系统处理分成二大部分,第一部分:补充水处理,第二部分:循环水处理。循环水处理可以概括为去除悬浮物、控制泥垢及结垢、控制腐蚀及微生物杀菌等四个系统。泥垢及结垢、控制腐蚀及微生物等一般采用加药控制。 向循环水中投加阻垢、分散剂的方法来防止盐类垢。 加药剂为聚磷酸盐(三聚磷酸钠)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的加氯量处理宜采用定期投加,每天投加1~3次,余氯量控制在0.5~1.0mg/l之内。每

次加氯时间采用3~4h。加氯量按下式计算: G t =Q·g t /1000=4000立方米每小时*3mg/l=1.2Kg/h 式中G t——加氯量(Kg/h) Q——循环冷却水量(m3/h) g t——单位循环冷却水的加氯量,采用2~4mg/l 药剂的选用及投加量 缓蚀阻垢剂的复合配方为:铬酸盐+聚磷酸盐 投加量:投加量须根据循环水水质情况而确定,一般其投加量为40~60mg/l。 A、 G= 注: 2~5mg/l (1) (2) 1 次。每小 据此,加药装置选用参数如下: 溶解搅拌罐:V=1m3 贮液箱:V=2.0m3 计量泵最小投加量:66/H 2、杀菌剂加药装置 根据前面计算可知,本系统杀菌剂加药量为192kg/天,(100%纯度按每天溶药一次,药剂配制浓芳按20%设计,则每天的溶药量为192÷0.2=960kg/d,每次的溶药量为960kg/次。每小时投加量为960÷24=4L/h。 据此,加药装置选用参数如下: 溶解搅拌罐:V=1m3 贮液箱:V=2.0m3 计量泵最小投加量:40L/H

AMC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AMC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方案一 一.设计思想 在AMC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中,提出了“以计算机为中心(computer center management)代替纸质”的系统设计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种数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依附于计算机而存在或因计算机在电网中的运行而产生,数据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使用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这一个入口就可以掌握所需要的全部数据。 二.总体目标 AMC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是要建设成为覆盖公司各部门、下属公司和主要业务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业务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结合;实现文档电子流的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发布,网上培训;提供系统的可扩展性,即保证各种新增业务方便的电子化管理新需求的接口;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即所有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于后台数据库中,防止数据的丢失;通过统一的开发平台和通用的开发软件,保证系统的通用性。 实现数据的电子化管理。 三.设计原则 3.1明确的目的性 该系统是为AMC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服务的。因此它的设计必须要首先明确服务对象的性质、范围及其所需安全信息在数量、质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做到这一点,在系统设计前,就要详细调查安全管理用户的情况,标清所服务的对象经常需要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应从哪里获取,以什么方式收集和传递,摸清这些情况,系统设计才能有明确的目的。 3.2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所谓完整性,就是根据信息加工需要,必须具备的环节不能缺少,同时要保证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正常运转;所谓统一性,就是要求整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要统一,要制度化。整个系统各个工作环节所加工和输送的信息在语法、语意和格式上要标准化、规范化。 3.3可靠性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集中表现在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及时性。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的信任并乐于采用。 3.4相对独立性 允许系统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主要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一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1、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 梁保 护层厚度 柱保 护层厚度 抗震 等级 连接 方式 钢筋 类型 锚固 长度 C302530 三级 抗震 对焊 普通 钢筋 按 03G101-1 图集及 表2 直径68 1 2 2 2 2 5 单根 钢筋理论 重量(kg/m) 0. 222 0. 395 0. 617 2. 47 2. 98 3 .8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

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2、已知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1的截面尺寸与配筋见图1,共计5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求各种钢筋下料长度。 图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KLl平法施工图

3、某6m长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见下图),试计算各型号钢筋下料长度。 4、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5、某框架建筑结构,抗震等级为4级,共有10根框架梁,其配筋如图5.23所示,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锚固长度LαE为30d。柱截面尺寸为500mm x 500mm。试计算该梁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配料单(参见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3G10l-l构造详图)。

6、试编制下图所示5根梁的钢筋配料单。 各种钢筋的线重量如下:10(0.617kg/m);12(0.888kg/m);25(3.853kg/m)。

7、某建筑物第一层楼共有5根L1梁,梁的钢筋如图所示,要求按图计算各钢筋下料长度并编制钢筋配料单。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在前面所做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设计。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讣 图书馆信息系统 读书图图图电读系 者H书书书子者统 注查借预采读留维 册询阅定编物言护 系系系系系系板 统统统统统统 1.1读者注册系统 读者访问系统时将检验读者账号和密码,经过注册的读者允许进入系统。 1.2书目查询系统 读者进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后,可以根据需要检索书名或期刊。检索条件可以是书名称、图书编号、作者姓名或关键字等条件,如果读者拥有不充分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1.3图书预定系统 读者检索到需要的图书后,单击所需要图书条LI,进入图书预定系统,读者也可以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进入图书预定系统。 系统查询图书库,如果书库中有此书,则将此书为该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应当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 1.4图书借阅系统

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1.5图书采编系统 图书采购入库经过编LI等处理后,将其LI录存入数据库,提供给读者检索使用。LI录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出版日期和数量等。 1.6电子读物系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的数量越来越大。电子读物系统处理电子读物的阅览、版权与安全等事务。1.7读者留言板 通过留言板,读者将需要的图书、要求和建议等记录下来,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 1.8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图书统计信息和读者统讣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从宏观上掌握图书馆运行的总体状况。 以上为对该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分为八个模块。二(系统代码设计 首先,合理的编码结构是信息处理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在设计代码时逻辑上必须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其次,代码要系统化,一个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和属性,在代码设讣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2.1读者编号设计 读者编号是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数据项,唯一确定每个读者对象。它是一个固定十位数的数据项。它的一般格式是“AABBCCDD”,其意义:“AA”为年份编号,如 08. 09.10,用来表示学生的注册时间;“BB”为学院编,表示学生所在院系;“CC” 代表专业编号,表示所在专业;;“DD”为学生所在班级的学号。

加药量计算方法和100T水加药对比表

BJT—001---BJT—002反渗透阻垢剂加药量计算说明 加药浓度3-4PPM 加药量计算Q阻垢剂=Q进水量* C加药浓度 其中:Q阻垢剂----阻垢剂用量G/L Q进水量----反渗透系统进水量T/H C加药浓度---- 药剂使用浓度PPM 药剂配制方法 每次配制要及时,在药箱中先加入1/2纯水。量取(Q阻垢剂*V)/(1000*FR)公斤ZDH---308药剂,倒入加药箱中,然后将药箱用水加满,混合均匀待用。 每次配制药剂用量:(Q阻垢剂*V)/(1000*FR)公斤 每次配制纯水用量:(V –(Q阻垢剂*V)*V)/(1000FR)公斤 其中:V 药箱容积L FR 加药泵流量(L/H)

反渗透阻垢剂加药量参照表(试用) 米顿罗(LMI)隔膜计量泵 9.5×100×100=95000 3.8×100×100=38000 9.5×95×100=90250 3.8×95×100=36100 9.5×90×100=85500 3.8×90×100=34200 9.5×85×95=76712 3.8×85×95=30685 9.5×80×90=68400 3.8×80×90=27360 9.5×75×85=60562 3.8×75×85=24225 9.5×70×80=53200 3.8×70×80=21282 9.5×65×75=46312 3.8×65×75=18525 9.5×60×70=39900 3.8×60×70=15960 9.5×55×65=33962 3.8×55×65=13585 9.5×50×60=28500 3.8×50×60=11400

管理信息系统Word文档

管理信息系统(MBA全景教程之十)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 第一讲 1.引言 2.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 3.企业管理者与信息系统 第二讲 1.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2.计算机系统组成部分 3.软件系统的基本功能 第三讲 1.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2.数据通信系统的网络功能 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概述 4.结构化开发方法总体思路 第四讲 1.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总体规划 2.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系统分析

3.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系统设计 第五讲 1.结构化开发方法步骤--系统实施 2.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3.原型法 4.面向对象的方法 5.各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第六讲 1.数据处理系统 2.ERP系统的目标和意义 3.ERP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七讲 1.ERP系统的发展过程--闭环的MRP系统 2.ERP系统的发展过程--MRPⅡ系统 3.ERP系统的发展过程--ERP系统 第八讲 1.ERP的供应链管理 2.ERP电子数据交换 3.ERP业务流程重组 第九讲

1.ERP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2.ERP软件的功能 3.ERP软件的选择 4.ERP系统的实施 5.ERP系统的评价 第十讲 1.决策支持系统 2.专家系统 3.经理信息系统 第1讲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讲重点】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数据和信息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者 ◇管理者与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本课程共讲八个大问题分十讲讲完,这八个问题分别是:第一,概述;第二,计算机处理基础;第三,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

数据通信;第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六,数据处理系统;第七,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第八,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这些设备和其它的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达到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的目的,来支持企业的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著名的管理学教授德劳顿说: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对环境提出的挑战、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加药计算书

由招标文件可知,广内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如表一。 1.石灰系统计算: (1)K为加絮凝剂增加常值为0.2mmol/l, a为剩余量,一般取值为0.2mmol/l Ca(OH)2=【H 全碱度+H Mg +K+а】 =【12.6+4.18+0.2+0.2】 =17.18mmol/L 按工艺计算,熟石灰粉需要量:17.18×37=635.66mg/l。 按目前外购的质量较好的粉石灰质量含量为85%计算,需要量 635.66/0.85=747.84mg/l. 处理5200m3/h废水,石灰需要量:5200x747.84x10-3=3888kg/h=93.31t/d (2)石灰筒仓按照8d的储存量计算,取石灰的堆密度为 1.2t/m3,实际需要的贮存量为V=93.31X8/1.2=622m3。本系统设计2台350m3的石灰筒仓。 (3)按照配送质量浓度为5%的石灰乳浆液计算,每台澄清池需要配备的石灰乳泵流量Q=3888/(43)=19.44m3/h,按石灰乳泵出力有20%的富裕量,可选25m3/h的石灰乳泵4台。 (4)石灰乳搅拌箱容积按20~30分钟流量设计,则石灰乳溶液箱容积V 溶液箱 =19.44X2X20/60=12.96 m3,故可选13m3的石灰乳溶液箱2台。 2.污泥脱水系统计算 本系统污泥成分主要为CaCO 3 ,污泥进浓缩脱水一体机的含水率为95%。 m【CaCO 3 】=3.9×50×5200×10-6=1t/h 因为污泥浓缩脱水机每天工作20h,所以污泥浓缩脱水机处理量:24×1/(1-95%)×20=24t/h。选离心污泥浓缩脱水机2台,处理量为12m3/h。选污泥泵2台,流量12m3/h。 3.加药系统计算,见表二。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说明书复习进程

总体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总体设计说明书是对该学生信息系统架构进行总体描述,为后期开发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做好准备,作为软件实现的基础。 本详细说明说明书读者对象为ⅹⅹ学院教务处专业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 1.2项目背景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校加强学生信息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ⅹⅹ学院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信息管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问题,不方便管理,开发出方便快捷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院学生信息管理信息化。 系统开发提出者:ⅹⅹ学院教务处 开发者: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系统使用者:ⅹⅹ学院教务处 1.3定义 总体设计:即对有关系统全局问题的设计,也就是设计系统总的处理方案,又称系统概要设计。它包括:计算机配置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库和文件设计、代码设计以及系统可靠性与内部控制设计等内容。 接口设计:即一些方法头和大量常量属性的结合。 数据结构设计:即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运行设计:即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出错设计:即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朗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 1.4参考资料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海潘《软件工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3]谭浩强《C语言设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4]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李楠、祁梅. Visual Basic5.0编程实例及技巧 .人民邮电出版社 [6]启明工作室. Visual Basic + 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 .人民邮电出版社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范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报告 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级:信息1101 :刚 学号:1125486514 成绩:优 评语:该课程设计详述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结构清楚,格式能够按照要求完成;重点容叙述较好,容较全面;整体设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但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年月日

一、课程学习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学习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设计主要是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系统规划 第二阶段:系统分析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 第四阶段:系统实施 第五阶段:系统运行与维护 1、系统规划阶段 该阶段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须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鉴于在实践中选题“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其系统规划阶段是针对酒店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为提高酒店信息管理水平,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的信息系统开发规划。 其主要任务是在开发环境的调研基础之上,确定酒店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向、系统需要达到的目的,制定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政策和策略,做出人力、财力和物资的总体安排,制定来发活动的进度安排,制定MIS系统的总体结构,以确保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下调行,避免开发的孤立性和重复性,同时预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明确系统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和准则。从战略角度为系统开发

加药系统的计算

加药系统的计算 1、溶液池容积 计算公式:1417aQ w cn = 式中W 1——溶液池的容积(m 3); Q ——设计处理水量(m 3/h );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 c ——混凝剂的浓度,一般采用5%~20%;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例:Q=1500 m 3 /h 混凝剂为聚丙稀酰胺,最大投药量为30mg/L ,药溶液浓度为c=10%,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2次。 1417aQ w cn ==30150041715n ××=3.6 m 3 a =30 mg/L ,Q=1500 m 3 /h , c=10%(注意:在带入上式计算时,c 值为百分数的份数值), n=2次 溶液池采用钢混结构 ,溶液池设置2个,每个容积W 1。 单池尺寸:B ×L ×H=5.5×3.0×(1.3+0.3+0.3)m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0.3米。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W 1′=5.5×3.0×1.3=21.44 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米,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 的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m 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 放满考虑。 2、溶解池容积 计算公式:W 2=(0.2~0.3) W 1 式中:W 2——溶解池容积(m 3);一般采用(0.2~0.3) W 1; W 1——溶液池容积(m 3)。 例: 溶解池的容积W 2 =0.28 W 1=0.28×21.44=6.0 m 3 溶解池的尺寸:B ×L ×H=2.0m ×2.0m ×(1.5+0.3+0.2)m 高度中含超高0.3米,底部沉渣高0.2米。为方便操作,池顶高出地面0.8米。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W 2′=2.0m ×2.0m ×1.5m=6.0 m 3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答案word版本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及 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等三个层次。 2.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等几种。 3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生命周期__ 。 4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____变换分析。 5数据流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___外部实体_、__数据流_、__数据存储、_处理过程。 6系统设计可分为系统总体设计和____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7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_系统设计、系统实施_和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 8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英文:Management ( Information ) System的缩写。 9将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归纳为6个阶段的模型称为__诺兰(Nolan)_____模型。 10.三种常见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1.结构化的开发方法将系统的开发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系统规划、②系统分析、③系统设计、 ④系统实现。 12.计算机网络由①资源子网、②通信子网两个子网构成。 13.数据流程图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元素:外部实体①数据流、②数据存储、③处理过程。 14.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的中文含义是:①物料需求计划 BSP的中文含义是:②企业系统规划 15.系统实施中的系统切换方式主要有:①直接切换、②平行切换、及③分段切换 16.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主要有:①完备性检验、②一致性检验、及无冗余性检验 17.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是:①系统的观点②数学的方法、③计算机的应用。。 18. 计算机的网络的功能有①数据通信、②资源共享、③负荷均衡和分布处理。 19. 管理信息一般分为三级:①战略级、②策略级、③执行级。 20.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的中文含义是:①制造资源计划、ERP的中文含义是:②企业资源计划。 二、选择题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A )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 B )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3.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A )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4.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5.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C )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6 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系统切换应采用( B )方式。 B、并行切换

计量泵加药计算

计量泵加药计算 1、絮凝剂加药装置 絮凝剂的典型加药量是2-10ppm,建议JA-600的加药量为4ppm,稀释浓度5%投加(即每5升JA-600用95升脱盐水稀释)。 每小时加药量(无稀释)=药剂浓度×进水量=4ppm×37.04m3/h≈0.15L 稀释后的加药量=无稀释加药量÷稀释浓度=0.15÷5%=3L 计量泵的最大出力是4.7L/H, 单调式:实际出力=最大出力×冲程% 冲程%=实际出力/最大出力=3L÷4.7L≈64% 注意:理论调节后,必须用量杯进行实际出力的校核! 2、杀菌剂加药装置 絮凝剂的典型加药量是3-6ppm,建议JA-S660的加药量为3ppm,加药量具体值取决于进水水质和生物污染的严重程度。稀释浓度10%投加(即每10升JA-S660用90升脱盐水稀释)。 每小时加药量(无稀释)=药剂浓度×进水量=3ppm×37.04m3/h≈0.11L 稀释后的加药量=无稀释加药量÷稀释浓度=0.11÷10%=1.1L 计量泵的最大出力是4.7L/H, 单调式:实际出力=最大出力×冲程% 冲程%=实际出力/最大出力=1.1L÷4.7L≈23% 注意:理论调节后,必须用量杯进行实际出力的校核!

3、阻垢剂加药装置 阻垢剂的典型加药量是2-6ppm,建议JK-3000的加药量为5ppm。稀释浓度10%投加(即每10升JK-3000用90升水稀释)。 每小时加药量(无稀释)=药剂浓度×进水量=5ppm×37.04m3/h≈0.19L 稀释后的加药量=无稀释加药量÷稀释浓度=0.19÷10%=1.9L 计量泵的最大出力是4.7L/H, 单调式:实际出力=最大出力×冲程% 冲程%=实际出力/最大出力=1.9L÷4.7L≈40% 注意:理论调节后,必须用量杯进行实际出力的校核! 4、还原剂加药装置 还原1ppm余氯需要1.44ppm亚硫酸氢钠,实际工程应用中按照余氯浓度的3倍来投加还原剂。例如还原1ppm的余氯需要3ppm的亚硫酸氢钠。还原后余氯浓度常用ORP表(氧化还原电位表)来监测,并设置报警值,超过报警值后系统自动停止工作并提升,ORP的报警值通常在180~240mV以下,超过这个值,余氯则可能超过反渗透进水要求的0.1mg/L。 假设还原剂JA-650的加药量是3ppm,具体加药量要根据加完氧化型杀菌剂后反渗透系统进水余氯量而定,一般为所剩余氯量的3倍左右,以加药量为3ppm 为计。稀释浓度10%投加(即每10升JA-650用90升水稀释)。 每小时加药量(无稀释)=药剂浓度×进水量=3ppm×37.04m3/h≈0.11L 稀释后的加药量=无稀释加药量÷稀释浓度=0.11÷10%=1.1L 计量泵的最大出力是4.7L/H, 单调式:实际出力=最大出力×冲程%

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班级:工业08班 组长:刘强兵 组员:刘谦梁强 徐麟王子斌

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一、设计系统的目的与作用 1.1设计系统的目 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对质量管理思想的技术实现,通过将控制图技术运用于质量管理过程,以系统分析代替手工操作,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迅速获得连续、综合而且及时准确的多种信息。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辅助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研究和开发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产品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质量管理,是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品质量管理自动化不仅有助于改进产品质量,而且还有助于降低消耗,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施产品质量管理自动化能使管理者和操作人员更早地发现问题,从而更合理地制定生产及决策。产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经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环境紧密相关。通过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图的分析和控制,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同时提高管理的便捷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1.2系统设计的作用 ⑴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与缓慢变异,预防不合格品发生,从而降低生产费用和提高生产效率。 ⑵能有效地分析判断生产过程工序质量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检验、测试费用,包括供货方制造生产中有效的控制图记录证据,购买方可免进货检验,同时,任能在叫程度上保持进货质量。 ⑶可查明设备和工艺手段的实际精度,以便做出正确的技术决定。 ⑷为真正的制定工序目标和规格界限,特别是对配合零部件的最优化确立了可靠的基础,也为改变未能符合经济性的规格标准提供了依据。 ⑸使工序的的成本成为了可预测的,并能以较快的速度和准确性测量出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从而使同一工序内工件之间的质量差别减至最小,以评价,保证提高产品质量。 ⑹最终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二.系统的原理与分析 2.1质控图的预防原理 (1)应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不断监控,当异常因素刚一露出苗头,甚至在未造成不合格品之前就能及时被发现,在这种趋势造成不合格品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消除,起到预防的作用。

各种加药计算

各种加药计算 1. 浓联氨的需用量的计算: N2H4= c*d*v*1000/w (kg) 式中:c——欲配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d——所配制溶液的比重(稀联氨溶液可取1.0g/m3) v——所配稀联氨溶液体积m3 w——浓联氨的百分比浓度(一般为40%) 2.一般是程序控制,连续加入. 1.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药量的计算 (1) 空锅上水时给水所需加碱量 X1=(YD-JD +JD+ JDGMV 式中 :X1 一一空锅上水时 , 需加 NaOH 或 Na2C03 的量 ,g; YD 一一给水总硬度 ,mmol/L; JD 一一给水总碱度 ,mmol/L; JDG 一一锅水需维持的碱度 ,mmol/L; V 一一锅炉水容量 ,m3; M 一一碱性药剂摩尔质量 ; 用 NaOH 为 40 g/mol, 用Na2C03 为 53g/mol 。 (2) 锅炉运行时给水所需加碱量 1) 对于非碱性水可按下式计算 X2=(YD-JD +JDGP)M 式中 :X2 一一每吨给水中需加 NaOH 或 Na2C03 的量 ,g/t; PL 一锅炉排污率 ,10-2; 其余符号同上式。 如果 NaOH 和 NazC03 同时使用时 , 则在上述各公式中应分别乘以其各自所占的质量分数 , 如 NaOH 的用量占总碱量的η×10-2, 则 Na2C03 占 (1-η) ×10-2 , 两者的比例应根据给水水质而定。一般对于高硬度水、碳酸盐硬度高或续硬度高的水质宜多用 NaOH, 而对于以非碳酸盐硬度为主的水质 , 应以 Na2C03 为主 , 少加或不加 NaOH 。 2) 对于碱性水 , 也可按上式计算 , 但如果当 JDG 以标准允许的最高值代入后 , 计算结果出现负值 , 则说明原水钠钾碱度较高 , 将会引起锅水碱度超标 , 宜采用偏酸性药剂 , 如 Na2HP04 、 NaHJ04 等。 2. 磷酸三纳 (Na3P04 · 12H20) 用量计算 磷酸三纳在锅内处理软水剂中 , 一般用来作水渣调解剂 和消除残余硬度用。当单独采用锅内水处理时 , 加药量是按经验用量计算。

城市绿化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书

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书题目:城市绿化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1.1 编写目的错误!未指定书签。 1.2 背景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用户需求分析成果错误!未指定书签。 3 总体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设计目标、依据和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软件结构体系错误!未指定书签。 3.3 软、硬件配置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3.4 软件模块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5 接口设计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4 数据库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4.1 目的、引用的法规政策以及遵循的标准规范错误!未指定书签。 4.2 数据库总体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5 界面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5.1 主题背景错误!未指定书签。 5.2 方法的选择错误!未指定书签。 5.3 系统定义错误!未指定书签。 5.4 系统总体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城市绿化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是根据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拟定相关的系统说明书、确定此系统的总体结构。总体设计主要是利用比较抽象的语言对整体需求进行概括,确定系统组成模块以及各模块的功能,并确定模块设计的相互关系,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制定测试计划,实现对系统的初步设计,并为之后的详细设计阶段提供设计依据。 1.2背景说明 长期以来,城市绿化管理始终处于粗放管理的层面。绿化信息多使用传统的纸质资料管理,这些信息存在着相互独立、准确度不高、实时性不强、直观性差、统计计算繁琐、查阅不方便等缺陷,并且随着人员的变动容易导致断层,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制定养护工作计划、管护措施或制定新的绿化方案时,一般需翻阅资料、档案,做统计,效率较低。有些管理不健全的单位,绿化档案丢失或没有建立,给管理者带来极大不便。 而城市绿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绿化数据更新迅速。在绿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掌控海量般的信息,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管理,从中提取有效的数据,运用到绿化管理中去,使城市绿地系统同城市一起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城市绿化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绿化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绿化的管理水平和管理部门快速的应变能力,是当前实施城市数字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绿化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将为城市绿化和科研部门提供服务,为科研部门和政府部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发展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及决策支持。 绿地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绿地管护水平,也能够更合理地安排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可以为城市绿地的日常管护、基本资料的获取提供及时、高效、准确的信息,以期更好地为植物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避免盲目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绿化景观格局分析和绿地结构的动态与管护工作研究,不仅提高了城市绿化的研究水平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也为城市绿化规划、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绿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城市绿化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的任务提出者:城市绿化管理者 系统目标用户为:城市绿化管理者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未修改)doc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课程代码:16020223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 学时学分:2 周,上机不少于40 机时,3学分。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并进行完专业实习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用信息系统开发工具(例如PowerBuilder 、Delphi 等)开发一个实用的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1、根据课程设计时间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采用专业实习的调研内容作为课程设计选 题。 2、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系统开发的流程及方法,踏实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 3、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选题的具体需求,在开发各环节中撰写相关的技术文档,最后要求提交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 4、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 三、课程设计时间 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四、课程设计的考查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情况(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情况40%、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30%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30%)综合打分。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优秀者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总人数的20%。 五、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是报告原则上不少于4000 字,需在封面注明设计选题、班级、姓 名、学号及课程设计日期、地点,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行性分析 (2)系统分析部分 1)业务流程图 2)数据流程图

加药系统的计算精编WORD版

加药系统的计算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加药系统的计算 1、溶液池容积 计算公式:1417aQ w cn = 式中W 1——溶液池的容积(m 3); Q ——设计处理水量(m 3/h ); 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 ) c ——混凝剂的浓度,一般采用5%~20%;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例:Q=1500 m 3 /h 混凝剂为聚丙稀酰胺,最大投药量为30mg/L ,药溶液浓度为c=10%,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为2次。 1417aQ w cn ==30150041715n ××=3.6 m 3 a=30 mg/L ,Q=1500 m 3 /h , c=10%(注意:在带入上式计算时,c 值为百分数的份数值), n=2次 溶液池采用钢混结构 ,溶液池设置2个,每个容积W 1。 单池尺寸:B ×L ×H=5.5×3.0×(1.3+0.3+0.3)m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0.3米。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W 1′=5.5×3.0×1.3=21.44 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米,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的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用给水管DN80m m一条,于两池分设放水阀门,按1h放满考虑。 2、溶解池容积 计算公式:W 2=(0.2~0.3) W 1 式中:W 2——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2~0.3) W 1 ; W 1 ——溶液池容积(m3)。例: 溶解池的容积W 2 =0.28 W 1 =0.28×21.44=6.0 m3 溶解池的尺寸:B×L×H=2.0m×2.0m×(1.5+0.3+0.2)m 高度中含超高0.3米,底部沉渣高0.2米。为方便操作,池顶高出地面0.8米。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W 2 ′=2.0m×2.0m×1.5m=6.0 m3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池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的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给水管径DN80mm一条,按10分钟放满考虑。 3、投加方式: 混凝剂投加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分为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器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 课程设计 姓名:李益知 专业班级:会计1002 学号:1012170226 小组成员:刘梦琼、郭圆、李益知、陶嫣蓉指导教师:阳娣兰 课题: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2012年上学期

总体规划实施步骤: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规划 1、规划背景 2、规划目的 3、规划原则 4、基本任务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现 设计说明书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规划 1、规划背景: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由于数据繁多,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近年来随着高等学府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图书馆的书越来越多。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管理系统广泛

使用之前,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借阅证和每本书贴的借阅条上填写借阅信息,结束过程完成。还书时,堵着将要还的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填好借阅证和借阅条上的还书信息,就完成还书过程了。尽管有的图书馆有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已有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系统功能不完善,资源配置极其落后,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它的效力,不能辅助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高效快捷的图书管理;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操作问题,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图书馆这个信息的海洋,去寻求自己渴望的知识,必然要求现代的图书馆能高效快捷的提供给读者不断更新的知识。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基于这些问题,开发出一个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新型实用的图书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新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提高管理运营效率。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一切课利用资源,来改善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使其更加便捷、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