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最初听到质量管理并有所接触,我想应该是我在大一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践的xxx有限公司,它的简介中有提到,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而在之后的接触中才渐渐了解好多要下订单购买的买家会询问到商品是否通过认证。管理体系论证有什么用,那时只是仅仅认为这就是一个要求,是一个区分,一个产品质量的保证,只有机器有了这些证明,那么它就是存在竞争力的。

现在查了资料知道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由此,我把它理解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但,光是通过一句话还是不能很好理解质量管理,只有了解他的演变过程才能知道囊括在一句话中每个字的含义。

根据资料我觉得工业时代是个转折点。

在工业时代之前,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就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把质量知识“口耳相传”下来。之后出现集市,因为还没有一般等价物,人们采取的是“物物交换”,产品的质量只是靠人的感官来确定。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从前的方式再也行不通,此时,就出现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到纸质的质量担保书。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

复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之后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

而在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发展则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的人们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是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第二阶段是对之前的延续和发展。针对之前的漏洞,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知道二战以后,统计质量管理猜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

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阶段则是因为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

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但是,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已打破国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质量的观点也不一样,这往往会形成国际贸易的障碍或鸿沟。需要在质量上有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准则。

所以,继工业化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后,质量管理渐趋国际化。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产品和资本的流动日趋国际化,相伴而产生的是国际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问题。1973年在海牙国际司法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产品责任适用法律公约》,之后,欧洲理事会在丹麦斯特拉斯堡缔结了《关于造成人身伤害与死亡的产品责任欧洲公约》,同时,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经缔约国谈判通过的《技术标准守则》对商品质量检测合格评定、技术法规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由于许多国家和地方性组织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制订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需要。为此,经理事会成员国多年酝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单独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订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1987年3月正式发布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之归纳、规范。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予以贯彻,适应了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满足了质量方面对国际标准化的需求。

随着对质量管理的发展脉络梳理下来,我对于质量管理就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不单单停留在最初的狭义层面上。质量管理ISO族标准有着八大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我认为质量管理需要

从培养质量管理的意识做起。我读过一个“割草的男孩”的故事,认为就是写着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工作做得是否出色,顾客满意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通过自身的实践,资料的查询,质量管理故事的扩充,我对于质量管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ISO9000族标准是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全世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精华,也是现代管理思想和经验的总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通过加入WTO之后,也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质量管理没有止尽,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满足顾客期望,提升品牌忠诚度、美誉度,最终为顾客,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

LYC 13.4.2

我对质量的认识

我对质量的认识 生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保证,企业如果失去了生产质量也就没有了生产效益,同时也失去了市场战斗力,所以生产质量对一个企业做强做大、经久不衰的根本。 我认为:质量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呢?一个企业对待“质量”的态度是这个企业领导者带头引导,管理层专注不二的执行。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各班组要互相配合,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按照厂里规定的质量标准办事。员工是操作者,要树立“质量是最大的节约,质量差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对用户负责,对下一道工序正常生产负责,因为质量做好了,企业效益就有了,自然我们的工资就有了保障。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生产质量和品质管理是需要有素质的员工执行,企业对员工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程度较低的还占大多数,工作现场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由于技术或设备达不到标准造成的,而是由于操作者缺乏必要技能和常识,缺乏责任心,上进心,该做的事没做好,想做的事做不好,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素质教育,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动落后,开展技术标兵,提高员工素质,让每位员工掌握技术要领,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端正的心态对待工作,从而生产出品质稳定的产品。长期下来在作业层形成的一种品质,是拿不走,跑不掉,深入到每一个人心里的一种潜在的不用明示的规则。 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汽车制造过程中,如果对质量不加以控制或控制不当,将会产生多种浪费:换料、等待、零部件损坏等等,如果做成成品车送到客户手中,再发现质量问题,损失将会更惨重,会引起投诉;返工返修,产品价格打折,索赔更严重的是企业信誉下降,给顾客留下不能信赖的印象,导致订单减少等严重后果,这是每家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在我们每个员工的手中。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对于质量,我们不光要“心动”,更重要的是“集体行动”。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命,企业的魂,是企业生存之本,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的生存不是靠客户的施舍、消费者的恩惠,它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做好质量,去赢得市场的信赖。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七大质量管理原则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 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08,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 八项原则主要是指ISO9001:2008所涉及的: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 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 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 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 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 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 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求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 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一)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二)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三)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管理的基础; (四)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

学习质量管理心得体会总结

学习质量管理心得体会总结 学习质量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学习,让我受益非浅。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理解质量管理标准方面的差距;参加这样的学习很有必要,作 为一名中层干部,不但要对质量体系文件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 带领部门贯彻执行。下面是自己的学习认识,并结合工作也谈一 点自己的看法。 质量是成功的伙伴,贯标是质量的保障。如今,贯彻标准已 被众多企业所看重,成为企业证明自己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一 种护照。有专家认为,贯标为广大企业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 务质量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为企业走向市场找到了共同语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进程,贯标变得更加迫切。毋庸置疑,贯标不是万金油,不能包治 百病,但通过贯标,增强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使企业的管理工作由人 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 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实现了以预防为主规范了企业的作业程序,明确了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预防并控制了不合 格项的发生,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

通过定期组织质量检查、质量审核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和找 出经营管理活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进行 有效纠正,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监控能力, 为企业实施全面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并围绕让客户满意及时认真地处理客户投诉或意见, 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赢得客户信任,提高客户满意度,提 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 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 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 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 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因此,管理者必须 具有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还要有解决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最重 要的是要靠得住,会办事,能共事,不出事等各方面的素质。 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 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 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 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 们现在的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

质量管理七大原则,这样记永远忘不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领导作用 释义 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可开展的活动 在整个组织内,就其使命、愿景、战略、方针和过程进行沟通 在组织的所有层次创建并保持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平道德的行为模式,培育诚信和正直的文化鼓励在整个组织范围内履行对质量的承诺 确保各级领导者成为组织人员中的实际楷模 为组织人员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资源、培训和权限 激发、鼓励和表彰员工的贡献 记忆口诀 质量管理领导先行 垂范教导习惯养成 标杆班组助力双赢 先进文化乘势造人 3、全员积极参与 释义 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理解

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合格品控制的理解 摘要;所谓不合格产品是指那些未满足制作标准与客户需求的产品,不合格产 品可以被回收、被销毁,但对其进行把控,从源头上阻断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无 论从节省材料、能源、人力上来讲,还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提高,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对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影响以及如何预防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做 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以及生产工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产品;监管部门 引言 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控制不合格产品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不合格 产品产生的因素有很多,可能与生产的原材料有关,比如材料不符合制作要求、 材料受损、材料过期等,也可能和制造的方式方法有关,如果制作手段传统老旧,制作出的产品也不符合要求,还有可能和制造人员有关,比如制作人员对制作设 备不熟练的操作、制作人员工作时三心二意、制作人员对产品的要求不理解、位 做细致检测便投入市场等,总之制作环节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导致不 合格产品的出现,投入市场后造成该产品品牌信誉度下降,并且整个行业都会因 此受到牵连出现萎靡、下降的情况,更严重者,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害,后果极其严重。 一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不合格产品的理解 不合格产品指的是由质量管理体系检测后的那些未满足明确要求的,或为满 足隐含需求与期待的产品。在进行产品质量合格与否判定时,有两种方法能够判 定一个产品究竟符合不符合ISO标准,一种是符合性判定。也就是产品是否符合 技术标准;另一种是处置式判定,也就是判定产品的使用功能好与不好,如果产 品无法使用,那么就是不合格产品。处置式判定主要是对在产品经过符合性判定 确定为不合格产品之后,对不合格产品做出的返工、作废、让步改为他用的一种 判定方法,简单点来说,就是处置不合格产品的过程。产品在进行质量审检时, 审理人员按照ISO标准、设计方案等对产品的符合性进行判定;第二种,完成并 交给客户、市场的产品,客户和市场依据对产品的要求以及使用性能进行判定; 第三种,国家相关质量监管部门对产品质检的管理功能,也就是按照国家制定的 法律法规进行质检,只要该产品不符合法律条例的标准,那么该产品便会被判定 为不合格产品。从上述几种判定方法可以看出,不合格产品的范围很大,产品生 产出来被客户所使用,这期间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一个产品后续成为不合格产品。如果仅仅是将不合格产品剔除、销毁处理,那么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都在进行消耗,产品一旦被判定为不 合格产品,这些已经花费的资源无法挽回,就相当于全部浪费掉了。通常为了不 浪费资源,许多不合格产品会被二次处理,也就是返修、让步接收以及改作他用。在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过程中,审理人员会根据客户使用评价、客户要求、制作 成本、制作所需工时等实际情况,能返工的就返工处理,能勉强接近合格标准的,进行让步接受,或者更改成其他功能与用途的产品。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会本着将成本降到最低的管理理念进行销毁作废。除此之外,审理人员在审理 产品是否合乎标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是绝对公正 的审理,有时候审理人员会带有情绪而对产品做出庇护、恶意审理的行为。审理 过程一定要严肃,对于那些不满足条件的产品,一旦发现立即处理,绝不能得过 且过,更不能降低行业的标准,一旦放宽了审理标准,那么产品质量将会整体下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最初听到质量管理并有所接触,我想应该是我在大一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践的xxx有限公司,它的简介中有提到,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而在之后的接触中才渐渐了解好多要下订单购买的买家会询问到商品是否通过认证。管理体系论证有什么用,那时只是仅仅认为这就是一个要求,是一个区分,一个产品质量的保证,只有机器有了这些证明,那么它就是存在竞争力的。 现在查了资料知道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实施。”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 由此,我把它理解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但,光是通过一句话还是不能很好理解质量管理,只有了解他的演变过程才能知道囊括在一句话中每个字的含义。 根据资料我觉得工业时代是个转折点。 在工业时代之前,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就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把质量知识“口耳相传”下来。之后出现集市,因为还没有一般等价物,人们采取的是“物物交换”,产品的质量只是靠人的感官来确定。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从前的方式再也行不通,此时,就出现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到纸质的质量担保书。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

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

经过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和以前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了解,现在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所谓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产品的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最终产品的检验以及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后进行监控和管理的过程。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市场需要的要求,那么生产与研发也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过程,因此它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下面是我对它的一点认识: 1:对于购进的原材料,首先要对它的质量进行检测(最好是购买有相关质量部门认证的证书资质),合格品入库、不合格品退回处理,做好相应产品时间、数量、型号和种类的记录,仓库管理人员不得私自更改相关的记录。 2:生产过程是产品质量好坏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因为好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个环节。我认为要做好生产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保证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能衔接的很连贯,这就涉及到工艺的问题,怎样在现有的条件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尽可能的节约时间、成本显得尤为重要。②对于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方法最好都能形成一套完整SOP(标准操作规范),这样就可以避免人才流动或请假缺工带来的损失,因为通过标准操作程序的阅读,能使其他员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工作的内容,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③为了大大提高办事的效率我建议在企业内部应该实行5S管理,这样是每样东西都摆放在它最合适的位置,也就没必要每次在使用的时候都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在找工具上,使每名员工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给大家创造一个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④每个生产环节应该有纸质的文件记录,比如时间、生产出合格半成品或成品的数量、不合格半成品或成品的数量,这样就有利于统计出产品的有效率、画出每个时段的产品有效率与时间的走势图、找出产品在那个环节上容易出现问题,大大缩短了找问题的时间;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应对成品或半成品做做周期性检测试验,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避免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和不必要的浪费,每个试验过程都要有相应的文件记录并存档,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及时的找出原因所在。⑤企业委托相应的包装公司生产包装产品的包材,对生产出来的样品包材进行检验,其包括纸箱的尺寸、排版、商标及字符等进行确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存档,确认无误后委托公司进行批量生产。⑥生产好的产品灭完菌后,记录好每批灭菌产品的灭菌时间、对应批次;应对每个批次进行留样、抽样并作相关的无菌检查及生物性试验,确定该批次产品没有问题以后才能投放市场,抽样检查也应与之对应,并保存相关纸质材料。对于留样的产品应保留至有效期结束后的下一年。 3:销售是企业生产最终目的,销售的每批器械都要求记录在案,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时

我对质量的理解

质量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产品进入市场就面临着竞争,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固然很多,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产品质量决定企业是否占据市场的决定要素。要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 品质不是一个人,一个车间,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从领导到基层、全员参与综合性的系统工作, 1、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①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 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08,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 ②使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产品从立项到合同评审、设计、原料采购、过程控制 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品质才能保证。实现精益生产,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坚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的三不原则,是保证品质“零缺陷”的基础 2、强大的管理团队(采购、工程、生产、质量、人事、) 3、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 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不重视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 4、先进的加工设备、检测设备 ①产品加工尺寸稳定性有保障,加工过程能力很强 ②产品加工效率高、回收成品快 5、满足设计需求的原材料以 6、高素质的员工是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 产品品质主要由工作质量决定,即工作的准确率是产品合格率的保证。员工质量意识强、技术娴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爱厂如家,是制造优质产品的基础。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会将工作视为一种快乐、一种责任,视产品质量为生命、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具有“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整体观念。执行好P-D-C-A循环(纠正预防措施) P.D.C.A.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 1.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2.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 3.查核:指确认是否依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处置: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设定新的改进目标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高质量的产品是高质量的团队制造出来的,高质量的团队是管理出来的。在生产的每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不重视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产品一旦制造完成,其自身的质量就已经确定了,检查的作用就是测定一批产品的质量水平,而其潜在的设计和工艺缺陷是固有的,是会随着储藏、运输、使用的过程中陆续暴露出来的,所以,品质要靠制造来保证。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有超强的品质意识,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执着追求,才能把产品牌的品质做好,才能把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 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八大原则——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所有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组织指导质量管理的八大法宝。 八大原则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1、是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特别是ISO9000族标准实施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总结; 2、是企业管理的普遍原则,是现代社会发展、管理经验日渐丰富,管理科学不断演变发展的结果。 3、是企业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它也为从事质量工作的审核员、指导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咨询人员和企业内所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学习、理解、掌握 ISO9000族标准提供了帮助。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由小孩买蛋糕的故事来说明: 1.王强的孩子5岁了,胆子较小,从来没离开过大人的身边,王强一直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发愁。 2.有一天晚上,孩子突然提出要吃肉松糕,王强心里一动,爽快的答应了孩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孩子必须独自去住宅小区门口的甜蜜饼屋买。孩子经过一番犹豫,还是拿着王强给的5元钱走了。 3.当然,孩子第一次出门,王强不会大意,悄悄的跟在孩子的后面,一直看着孩子走进了甜蜜饼屋。 4.过了一会,孩子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拉着饼屋店员的手走了出

来,王强觉得奇怪,便沉住气继续观察。饼屋店员一直将小孩带到王强家的楼梯口。 5.这时,王强已完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连忙道谢。经了解,原来该饼屋有规定:如有小童单独光顾饼屋的,员工必须将小童安全送回家。此事令王强感慨不已,她也因此成了甜饼屋的忠诚顾客。 (注:甜蜜饼屋的规定实际上是关注到顾客对小童安全的潜在要求,它的实施能够超越顾客的期望,给顾客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因关注顾客并非一切都满足顾客,顾客满意是一种管理理念 顾客的需求有哪些? 1、明示的(明确表示的):a.货物品名 b.数量 c.质量 d.价格 e.交货期 f.运输方式 g.付款方式 2、隐含的(虽然没有提出,但能够理解,双方有默契的): a.行业规范 b.行业标准 c.行业惯例,

质量管理学试题答案

质量管理学 一、理解卓越绩效模式要点 卓越绩效模式指的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卓越:方方面面无短板,持续保持竞争力,管理成熟,方法多样,理念先进。绩效:在公司战略领导下,进行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并不断循环。 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一:大质量,强调持续改进和满足顾客要求。 卓越绩效的实质,卓越绩效准则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框架,是对以往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是经营质量的管理标准的成功途径,事实上的企业管理国际标准。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二: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的平衡。 五大利益相关方指的是: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均衡地考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卓越绩效是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旨在使五大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为五大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追求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三:非规定性、开放性和发展的管理框架 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构建企业TQM、追求卓越的有效的系统管理框架,对于框架的要求是非规定性的,企业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并不断创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四:诊断式的评价旨在发现组织之最强和最需要的改进;而管理体系审核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定,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 卓越绩效模式为测评组织TQM的实施,测评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提出了一个测量诊断仪。管理就是不断地把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固化的过程,固化成文件、制度、程序、标准等,使之可以重复持续地进行。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五:学习循环,突破自我,超越对手和标杆,追求卓越。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绩效管理是主线。 领导是关键,战略作导向,关注两个面:外面市场、里面顾客,资源是基础,测量分析与改进不间断,以卓越的过程使得卓越的结果得实现。 理解卓越绩效模式之六:组织成功的路线图: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201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9001:2015,新版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原则也进行了变更,变更后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要求更严格,适用范围更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内容,另外送大家7首打油诗,帮你记忆!3 Q: a; e$ t- G" C) Z. L3 t 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释义】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理论依据】组织只有赢得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与顾客相互作用的每个方面,都提供了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机会。理解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有助于组织的持续成功。 6 ~5 ?5 Z8 A?9 a; \) ^ 【主要收益】 ?增加顾客价值 ?提高顾客满意 ?增进顾客忠诚 ?增加重复性业务 ?提高组织的声誉 ?扩展顾客群 ?增加收入和市场份额 + D' R- I3 M# N 【可开展的活动】 ?了解从组织获得价值的直接和间接顾客 ?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

?将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内予以沟通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策划、设计、开发、生产、支付和支持 ?测量和监视顾客满意度,并采取适当措施 ?确定有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并采取措施 ?积极管理与顾客的关系,以实现持续成功 记忆口诀 顾客为中心 需求应理清 主次皆分明 落地方为真 2. 领导作用 ) R& m( `; z; g0 n9 b* L 【释义】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与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理论依据】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以及全员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 _6 h4 k5 e& ~$ S 【主要收益】 ?提高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组织的过程更加协调 ?改善组织各层次、各职能间的沟通 ?开发和提高组织及其人员的能力,以获得期望的结果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 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 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说明 在ISO9000族标准2015年版的制订过程中,引入了质量管理的七项原则,并将其作为标准制订的基础。ISO和IAF的联合工作组就ISO9000标准向2015年版的过渡,对认证注册/机构的审核员以及其他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的人员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识的要求,其中包括对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理解。在此将ISO/TC176/SC2关于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一些文件编译成文,以供广大审核员以及与认证/注册工作相关人员参考。 一.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 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15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七项原则。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七项原则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2015年9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 质量管理七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

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质量管理工作经验理解1.doc

质量管理工作心得体会1 质量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质量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质量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质量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一转眼来公司已经快三年了,自踏入公司大门第一天就开始从事质量方面的工作,这就注定与质量结缘。从最先的基层检验到今天的质量管理员,虽然还是普通员工的岗位,但对于质量工作的热情、质量管理的追求从未消减。三年来,即使自身没有达到过一种品质高度,但自己的血液里早就流淌着对质量的执迷不悔!那么,如何进行质量管理?这应该是每一位质量人共同的疑问。质量管理水平上不去,终究是因为实践中有许多问题没有想清楚,理论水平不够,缺乏系统完整的思考,缺乏总结。所以,如何做好质量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质量。质量是指一组固有属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包括产品或服务提供的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方便性以及安全性等。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将其分解理解,通俗说产品应具备什么样的特性?能不能满足一定的要求。这里的特性无疑是指产品本身,而满足一种要求就是一种我们实际中执行的标准。标准哪里来?就是指客户的需求,因此做质量就是做好服务工作。回到我们自身的质量工作,做质量的我们工作对象其实有两个,一是生产,二是客户。对于车间,我们需要为其服务,因为质量的背后就是产量,在我们日常车间生产中往往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返工、停线等,其实就是在浪费,而浪费是产

量的最大敌人之一。长期以往我们生产人的思维里难免造成质量耽误生产,质量与产量是一对矛盾。可孰不知对于质量的苛刻追求就是客户的需 求。生产中我们只是代表客户来检测产品状态,客户需要的那种特性的产品结果我们做成另一种状态的产品,最终带来的就是客户投诉、客户索赔等。这还不算完,在客户心目中的印象、公司的形象以及背后公司整体的订单、销量、产值等一系列因素都会随着质量问题的变动接踵而来,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此,我们需要为生产服务,更要为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这或许就印证着质量管理学中那句话:质量就是生产力!这几年从事质量感悟最深的或许就是:质量的世界里没有随便二字但同时也没有绝对的质量。听起来这句话似乎有些矛盾,但仔细想想凡是跟质量有关的问题都应该积极对待,而不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去面对,当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时首先应该想去想想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才能有效的进行管控,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还是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而没有绝对的质量一说,个人认为是世界上没有真正完美的质量,尤其是像我们加工制造业来说,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心里需要有一把衡量的秤,而这个秤砣就是客户需求。所以,做质量除了是在做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外交,这无疑让我对质量这份工作更加充满兴趣和期待!记得曾经有个从事生产的机会,刚开始犹豫了许久,但最终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在质量道路上继续前进,不是因为习惯,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再多的经历、再多的体会,也许还是因为我很早就与质量结缘!科学家预言:21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理解

从要素到要求 ISO 9000: 2000的要素结构有了哪些主要变化? 2000版对1994版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对于要素的调整是十分明显的。 1994版引用了 20个平行的要 素,分成三个类别:系统总体要素、全程质量要素和各专业质量体系要素,要求企业和组织按照20个要素的 要求统一构筑质量体系。为了适应不同的企业和要求又将其分成ISO 9001,ISO 9002,ISO9003三种模式。几年运 行下来,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适应性问题,随着ISO 9000族的推广,需要贯标的企业和组织大幅增加, 而这20个要素及三种模式已很难适应这种需要。第二是层次化问题,如个要素应该有主次。第三,也是最核 心的问题,质量管理的动力来自于何方, 1994版中提得还不够明确。 鉴于此, ISO 9000: 2000作了重大修改,在要素结构上作了重大变动 1.把要素的描述改成要求的描述。即根据不同的组织和企业,按照标准的要求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为了适 应不同组织和企业,标准专门提出“允许的裁剪” ,当然这种裁剪是有限制性的。 2.将要求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提出要求,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 析和改进。 每部分都分别由若干个要点(或称要素)进行描述,共计23个要点(要素)。这样做最大的优点是按要 求的职能进行了分类,突出了各自的重点。 3.特别增加了一个中心议题,即关于顾客。 2000版特别强调了顾客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在管理职责中列出了“以 顾客为关注的焦点”的要素;在产品实现中列出了“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 在测量、分析和改进中列出了“顾客满意” ;在采购中列出了“顾客财产” 共计四个方面强调了顾客的作用。而在94版中只有一个涉及到顾客所提供的产品。 4.调整了一些要素的地位,有些要素加强了,有些相对弱化了。强化了管理评审 强化了测量与监控,持续改进; 1

谈谈个人对公司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论文报告-教育培训-问答(教育知道)

谈谈个人对公司质量管理的看法和建议_论文报告_教育培 训_问答(教育知道) 培训网友-- 2010-06-17 1#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从全球的角度去考虑资源配置,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由“费用中心”的角色向“利润中心”转变,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增强了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另一方面是大量跨国企业的进入纷纷加剧了对国内人才的抢占,使得企业纷纷加强了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设和对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从理论上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职能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务分析、员工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关系等,并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员工的离职管理等方面,密切关注员工的关系。当前在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中,主要围绕在绩效管理、薪酬设计、平衡计分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招聘技巧等等方面,大多都是一些职能性的专项培训,还有一些是与管理技能有效结合在一块的。如对角色的认知,企业的高、中、基层管理者如

何才能在工作中各尽其职、各尽所能,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角色认知误区的表现为如何各尽所能、各尽其职;对时间的管理,培训良好的个人习惯、ABC分析法、重要和紧急的四象限划分法等;对管理沟通,沟通艺术的培训、沟通对象分析、沟通的几种方式分析、与上下级沟通的技能等;对目标的管理,包括目标管理的原则、设定目标的步骤、如何建立目标体系、目标的执行等等;有关激励、加薪、晋升等等方面,包括激励是什么、激励的方式方法分析、激励的策略、动态激励、静态激励等方面;对领导魅力和艺术的培育,如权力戒律、几种领导风格、下属发展的几个阶段、领导魅力和影响力的塑造等等;对于团队的建设,如如何打造雁一般的团队、团队的角色、组织角色与团队角色、处理团队冲突的方式等等。一、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同职能的分析对于绩效考核,主要有考核方法比较、绝对的考核方法、相对的考核方法,还有尺度评价表法GRS;行为瞄定等级评价法BARS;行为观察量表法BOS;BSS考核法;目标管理MBO 法等等。对于寻找考核中的KPI,常见的工具有价值树法;鱼骨图与头脑风暴法;关键结果领域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目标策略法。推行KPI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企管部门的事情,还应关注推行绩效管理的组织模式与各个部门的职责;推行绩效管理在沟通上的难点;绩效管理与企业文化间关系等等。对平衡计分卡的培训,主要围绕从四个角度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