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时作业20解析及答案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20解析及答案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20解析及答案

课后作业(二十)

一、选择题

1.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已知直线l :y =k (x -1)-3与圆x 2+y 2=1相切,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π6 B.π2 C.2π3 D.56

π 3.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1,3]

C .[-3,1]

D .(-∞,-3]∪[1,+∞)

4.过点(-4,0)作直线l 与圆x 2+y 2+2x -4y -20=0交于A 、B 两点,如果|AB |=8,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5x +12y +20=0

B .5x +12y +20=0或x +4=0

C .5x -12y +20=0

D .5x -12y +20=0或x +4=0

5.设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 -2)2+y 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 (x ,y )满足OM →·CM

→=0,则y x

=( ) A.33 B.33或-33 C. 3 D.3或- 3

6.若圆C :x 2+y 2+2x -4y +3=0关于直线2ax +by +6=0对称,则由点M (a ,b )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6

二、填空题

7.已知圆C 1:x 2+y 2-6x -7=0与圆C 2:x 2+y 2-6y -27=0相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垂线方程为________.

8.过点(0,1)的直线与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9.已知圆O 的方程为x 2+y 2=2,圆M 的方程为(x -1)2+(y -3)2=1,过圆M 上任一点P 作圆O 的切线P A ,若直线P A 与圆M 的另一交点为Q ,则当弦PQ 的长度最大时,直线P A 的斜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0.已知:圆C :x 2+y 2-8y +12=0,直线l :ax +y +2a =0.

(1)当a 为何值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

(2)当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22时,求直线l 的方程.

11.已知m ∈R ,直线l :mx -(m 2+1)y =4m 和圆C :x 2+y 2-8x +4y +16=0.

(1)求直线l 斜率的取值范围;

(2)直线l 能否将圆C 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

的两段圆弧?为什么? 12.已知圆C :x 2+y 2+x -6y +m =0与直线l :x +2y -3=0.

(1)若直线l 与圆C 没有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

(2)若直线l 与圆C 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原点,且OP ⊥OQ ,求实数m 的值.

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解析】 ∵x 2+y 2=2的圆心(0,0)到直线y =kx +1的距离d =|0-0+1|1+k 2=11+k 2

≤1, 又∵r =2,∴0<d <r .

∴直线与圆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答案】 C

2.

【解析】 由题意知,|k +3|k 2+1

=1,∴k =-33, ∴直线l 的倾斜角为56

π. 【答案】 D

3.

【解析】 由题意知,圆心为(a ,0),半径r = 2.

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 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半径,即|a -0+1|2

≤ 2. ∴|a +1|≤2.∴-3≤a ≤1.

【答案】 C

4.

【解析】 圆的标准方程为(x +1)2+(y -2)2=25,

由|AB |=8知,圆心(-1,2)到直线l 的距离d =3.

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l 的方程为x =-4时,符合题意.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4),

即kx -y +4k =0.

则有|3k -2|k 2+1

=3, ∴k =-512

.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5x +12y +20=0.

【答案】 B

5.

【解析】 ∵OM →·CM →=0,∴OM ⊥CM ,∴OM 是圆的切线.

设OM 的方程为y =kx , 由|2k |k 2+1

=3,得k =±3,即y x =±3. 【答案】 D

6.

【解析】 由题意直线2ax +by +6=0过圆心C (-1,2),

所以a -b -3=0.

当点M (a ,b )到圆心距离最小时,切线长最短.

|MC |=(a +1)2+(b -2)2=2a 2-8a +26,

∴a =2时最小.

此时b =-1,切线长等于4.

【答案】 C

二、填空题

7.【解析】 ∵圆C 1的圆心C 1(3,0),圆C 2的圆心C 2(0,3),

∴直线C 1C 2的方程为x +y -3=0,AB 的中垂线即直线C 1C 2,故其方程为x +y -3=0.

【答案】 x +y -3=0

8.过点(0,1)的直线与x 2+y 2=4相交于A 、B 两点,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当点(0,1)点为弦AB 的中点时,|AB |的长最小,且易求得最小值为2 3.

【答案】 2 3

9.【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PQ 过圆M 的圆心(1,3),

故设PQ 方程为y -3=k (x -1),即kx -y +3-k =0.

由PQ 与圆O 相切得,

|3-k |k 2+1

=2,即k 2+6k -7=0. 解得k =1或k =-7.

【答案】 1或-7

三、解答题

10.

【解】 将圆C 的方程x 2+y 2-8y +12=0配方,得标准方程为x 2+(y -4)2=4,则此圆的圆心为(0,4),半径为2.

(1)若直线l 与圆C 相切,

则有|4+2a |a 2+1

=2.解得a =-34. (2)过圆心C 作CD ⊥AB ,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

得???|CD |=|4+2a |

a 2+1

,|CD |2+|DA |2=|AC |2=22,|DA |=12|AB |= 2.

解得a =-7或a =-1.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7x -y +14=0或x -y +2=0.

11.

【解】 (1)直线l 的方程可化为y =m m 2+1x -4m m 2+1,直线l 的斜率k =m m 2+1

, 因为|m |≤12

(m 2+1), ∴|k |=|m |m 2+1≤12

,当且仅当|m |=1时等号成立. 所以,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12,12

]. (2)不能.由(1)知l 的方程为y =k (x -4),其中|k |≤12

. 圆C 的圆心为C (4,-2),半径r =2.

圆心C 到直线l 的距离d =21+k 2

. 由|k |≤12,得d ≥45

>1,即d >r 2. 从而,若l 与圆C 相交,则圆C 截直线l 所得的弦所对的圆心角小于2π3

. 所以l 不能将圆C 分割成弧长的比值为12

的两段圆弧. 12.

【解】 (1)圆的方程化为(x +12)2+(y -3)2=37-4m 4

, 故有37-4m 4>0,解得m <374

. 将直线l 的方程与圆C 的方程组成方程组,得?

????x +2y -3=0,x 2+y 2+x -6y +m =0, 消去y ,得x 2+(3-x 2)2+x -6×3-x 2

+m =0, 整理,得5x 2+10x +4m -27=0,①

∵直线l 与圆C 没有公共点,∴方程①无解. 故有Δ=102-4×5(4m -27)<0,解得m >8.

∴m 的取值范围是(8,374

). (2)设P (x 1,y 1),Q (x 2,y 2),

由OP ⊥OQ ,得OP →·OQ →=0,即x 1x 2+y 1y 2=0,②

由(1)及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 1+x 2=-2,x 1x 2=4m -275

.③ 又∵P 、Q 在直线x +2y -3=0上,

∴y 1y 2=3-x 12×3-x 22=14

[9-3(x 1+x 2)+x 1x 2]. 将③代入上式,得y 1y 2=m +125

,④ 将③④代入②得x 1x 2+y 1y 2=

4m -275+m +125

=0, 解得m =3.

代入方程①检验得Δ>0成立,∴m =3.

功到自然成课时作业本高中数学必修第章集合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创新练习(1~10题每小题7分,11~12题每小题15分,共100分) 1.方程:x2-2x+l=0的解集为. 2.若a是小于9的自然数,且a是集合A={x|x=2n,n是整数}中的一个元素,则a的值可以是, 3.若集合A={x|ax2-2x+l=0,x,a∈R}仅有一个元素,则a= . 4.若x,y是非零实数,则的取值集合为. 5.将集合{(x,y)|x2-y2=5,x,y是整数}用列举法表示为. 6.对于集合:①{(1,2)};②{(2,1)};③{1,2};④{2,1}.其中表示同一集合的两个集合是(用序号表示). 7.对于集合:①{x|x=l};②{y|(y-1)2=0};③x =l};④{1}.其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用序号表示). 8.给出下列集合: ,其中是有限集的是. 9.给出下列语句: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2,3,1};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l,1,2};④集合{x|y=x2}与集合{(x,y)|y =x2}是同一集合.其中正确的有(用序号表示). *10.若集合A由三个元素2,x,x2-x构成,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集合A={1,2},B={a+2,2a},其中a∈R,我们把集合{x|x=x1·x2,x1是A中元素,x2是B中元素}记为集合A×B.若集合A×B中的最大元素是2a+4,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12.已知集合A={x|(x-1)(x-a)(x-a2+2)=0,a∈R}. (1)若2∈A,求实数a的值; (2)若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和为0,求实数a的值. 第2课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创新练习(1~10题每小题7分,11~12题每小题15分,共100分) 1.已知集合A={1,2,a2},B={1,a+2},若4∈A且4?B,则a= . 2.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 个数为 . 3.给出下列叙述: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a∈N, b∈N*,则a+b的最小值是2;③方程x2-2x+1=0的解得是{1,1};④{x|x2-x-2=0, x∈N*}={-1,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4.已知P和Q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x∈P且x?Q}. 若P={1,2,3,4,5},Q={2,4,5},则P-Q= .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品作业本答案

1、在括号里填上“〉”“〈”或“=”。 15 × 34 ()15 ÷ 43 78 × 56 ()56 ÷ 78 2、9 ÷()= 0.75 =()小数=()成数=()% 3、有10吨媒,第一次用去15 ,第二次用去15 吨,还剩下()吨媒。 4、把37 、46%和0.4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应为()。 5、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比20米多20%,3吨比()千克少40%。 7、一种商品提价10%后,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 8、小丽的妈妈在银行存入8000元,按年利率2%计算,存满三年后,应得本息()元。 9、一项工程,甲、乙合做需10小时完成,甲单独做14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小时完成。 10、一种学习机出厂时经检验240台合格,10台不合格,产品的合格率是()。 二、判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 1、甲数是乙数的80%,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1、因为 35 = 60%,所以 35 米 = 60%米。( ) 3、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 ( ) 4、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5、某商品打“八五折”出售,就是降价85%出售()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1、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最大。 ①圆②长方形③正方形 2、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①扩大100倍②缩小100倍③不变 3、x、y、z是三个非零自然数,且x×65 = y×87 = z×109 ,那么x、y、z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① x﹥y﹥z ② z﹥y﹥x ③ y﹥x﹥z ④ y﹥z﹥x 4、下面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①、成活率②、发芽率③、出勤率④、增长率 5、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周长扩大()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探索

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最为提高我国国民基本素养的教育领域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改革。自我国在教育领域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就积极地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基础设计出差异性作业的布置,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取得了进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本文就将对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索,希望能对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的进行有所帮助。 标签: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思路;探索 自我国在教育领域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以来,我国就在强调素质教育,而“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这个理念的主要意义就是要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给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实施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灵活性,能做到因材施教。[1] 一、分层作业含义 其实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分层作业理论,也就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孔子所强调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且会充分尊重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在新课改的号召之下,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作业布置,这样就可以使得处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与能力上有所提升,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由于分层教学实现了学生自己对作业的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使其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对其在未来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考作为许多学生步入大学校门的基本途径,高中教学任重而道远。高中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学科,对于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是,现在的高中生每个人的基础与能力不同,这就给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号召之下,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的教学设计。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工作中,在设计之初,教师就要对班级内的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所了解,了解到学生之间数学基础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基本不等式

课时作业38 基本不等式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C ) A .lg ? ?? ?? x 2+14>lg x (x >0) B .sin x +1 sin x ≥2(x ≠k π,k ∈Z ) C .x 2+1≥2|x |(x ∈R ) D.1 x 2+1 >1(x ∈R ) 解析:对选项A,当x >0时,x 2 +1 4-x =? ????x -122≥0,所以lg ? ?? ??x 2+14≥lg x ;对选项 B,当sin x <0时显然不成立;对选项C,x 2+1=|x |2+1≥2|x |,一定成立;对选项D,因为x 2+1≥1,所以0<1 x 2+1 ≤1.故选C. 2.若2x +2y =1,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0,2] B .[-2,0] C .[-2,+∞) D .(-∞,-2] 解析:∵1=2x +2y ≥22x ·2y =22x +y ? ????当且仅当2x =2y =12,即x =y =-1时等号成立, ∴2x +y ≤12,∴2x +y ≤1 4,得x +y ≤-2. 3.已知a +b =t (a >0,b >0),t 为常数,且ab 的最大值为2,则t =( C ) A .2 B .4 C .2 2 D .2 5 解析:∵a >0,b >0,∴ab ≤(a +b )24=t 24,当且仅当a =b =t 2时取等号.∵ab 的最大值为2,∴t 2 4=2,t 2=8.又t =a +b >0,∴t =8=2 2.

4.已知f (x )=x 2-2x +1x ,则f (x )在? ??? ?? 12,3上的最小值为( D ) A.1 2 B.4 3 C .-1 D .0 解析:f (x )=x 2-2x +1x =x +1x -2≥2-2=0,当且仅当x =1 x ,即x =1时取等 号.又1∈??????12,3,所以f (x )在???? ?? 12,3上的最小值是0. 5.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x +y +1x +1 y =5,则x +y 的最大值是( C ) A .3 B.72 C .4 D.92 解析:∵x +y +1x +1y =5,∴(x +y )[5-(x +y )]=(x +y )·? ?? ??1x +1y =2+y x +x y ≥2+2=4,∴(x +y )2-5(x +y )+4≤0,∴1≤x +y ≤4, ∴x +y 的最大值是4,当且仅当x =y =2时取得. 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质检)已知x >0,y >0,且3x +2y =xy ,若2x +3y >t 2+5t +1恒成立,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8)∪(3,+∞) B .(-8,3) C .(-∞,-8) D .(3,+∞) 解析:∵x >0,y >0,且3x +2y =xy ,可得3y +2x =1,∴2x +3y =(2x +3y )3y +2 x =13+6x y +6y x ≥13+2 6x y ·6y x =25,当且仅当x =y =5时取等号.∵2x +3y >t 2+5t +1恒成立,∴t 2+5t +1<(2x +3y )min ,∴t 2+5t +1<25,解得-80,不等式x x 2+3x +1≤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 A .a ≥1 5 B .a >15 C .a <15 D .a ≤1 5

全品作业本-高中-数学-必修4-RJA(1-64)

全品作业本 高中数学 必修4 新课标(RJA) 目录 课时作业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 任意角 1.1.2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1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第2课时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滚动习题(一)[范围1.1?1.3]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1.5 函数y=A sin(ωx+φ)的图像 第1课时函数y=A sin(ωx+φ)的图像 第2课时函数y=A sin(ωx+φ)的性质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滚动习题(二)[范围1.1~1.6]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1.1 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 2.1.2 向量的几何表示 2.1.3 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2.1 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2 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2.3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屋的数量积 2.4.1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4.2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举例 ?滚动习题(三)[范围2.1~2.5]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1.1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滚动习题(四)[范围3.1]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第1课时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第2课时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 ?滚动习题(五)[范围3.1?3.2] 参考答案 综合测评 单元知识测评(一)[第一章]卷1 单元知识测评(二)[第二章] 卷3 单元知识测评(三)[第三章]卷5 模块结业测评(一)卷7 模块结业测评(二)卷9 参考答案卷 提分攻略 (本部分另附单本)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1.1 任意角 攻略1 判定角的终边所在象限的方法1.1.2 弧度制 攻略2 弧度制下的扇形问题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攻略3 三角函数线的巧用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攻略4 “平方关系”的应用方法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攻略5 “诱导公式”的应用方法 攻略6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面面观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4.1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攻略7 含绝对值的三角函数的图像画法及应用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攻略8 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题型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设计汇编(上册)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20解析及答案

课后作业(二十) 一、选择题 1.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已知直线l :y =k (x -1)-3与圆x 2+y 2=1相切,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π6 B.π2 C.2π3 D.56 π 3.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1,3] C .[-3,1] D .(-∞,-3]∪[1,+∞) 4.过点(-4,0)作直线l 与圆x 2+y 2+2x -4y -20=0交于A 、B 两点,如果|AB |=8,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5x +12y +20=0 B .5x +12y +20=0或x +4=0 C .5x -12y +20=0 D .5x -12y +20=0或x +4=0 5.设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 -2)2+y 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 (x ,y )满足OM →·CM →=0,则y x =( ) A.33 B.33或-33 C. 3 D.3或- 3 6.若圆C :x 2+y 2+2x -4y +3=0关于直线2ax +by +6=0对称,则由点M (a ,b )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6 二、填空题 7.已知圆C 1:x 2+y 2-6x -7=0与圆C 2:x 2+y 2-6y -27=0相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垂线方程为________.

全品作业本数学7年级下沪科版(HK)-1

第6章实数 6.1 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 第1课时 平方根知识要点分类练 1.“36的平方根是±6”,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 ) A . 366B .366 C .366 D .366【答案】B 2.9的平方根是( ) A .±3 B .13 C .3 D .-3 【答案】A 3.若某正数的一个平方根是- 5,则它的另一个平方根是________.【答案】5 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2) 1625 ;(3)124 ;(4)0.49.【答案】(1)81的平方根是±9 (2)1625 的平方根是45(3)124的平方根是32 (4)0.49的平方根是±0.7 5.下列各数没有平方根的是 ( ) A .0 B .|-4| C .-4 D .-(-25) 【答案】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 B .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C .负数的平方根是负数 D .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平方就是它本身 【答案】D 7.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 A .-1 B .1 C .0 D .±1 【答案】C 8.若m 和n 是同一个数的平方根,且m ≠n ,则2016()________m n .

【答案】0 规律方法综合练 9.求下列各式中的 x :(1)2425x ;(2)2(1)36x . 【答案】(1)5 2x 或5 2 x (2)x =5或x =-7 10.已知x -1的平方根是±2,3x +y -1的平方根是±4,求3x +5y 的平方根. 【答案】解:由x -1的平方根是±2,3x +y -1的平方根是±4,得14, 3116,x x y 解得 5,2. x y 所以3x +5y =15+10=25. 因为25的平方根为±5,所以3x +5y 的平方根为±5. 拓广探究创新练 11.若a 的两个平方根是方程 3x +2y =2的一组解.(1)求a 的值; (2)求a 的平方根. 【答案】解:(1)因为a 的两个平方根是方程 3x +2y =2的一组解,所以x +y =0,联立322,0,x y x y 解得2,2.x y 所以22 24a x . (2)42a .第2课时 算术平方根知识要点分类练 1.9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3 B .±3 C .3 C .9 【答案】C 2.4的值是( ) A .4 B .2 C .-2 D .±2 【答案】B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10是2(10)的算术平方根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设置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 数学作业 数学作业设置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那么,如何设计高中数学的作业呢? 一、高中数学作业的特点 现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有五留五不留的要求,坚持“精选、先做、全批、讲评”原则,做到“五留五不留”:即留适时适量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分层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对于高中数学学科的作业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抽象性: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是高中数学作业的一大特点。高中数学知识较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抽象、更概括,使高中数学完全脱离了具体的事实,仅考虑形式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高中数学作业中有很多习题使用了高度概括的形式化数学语言、给出的是抽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解应用题或解决问题也是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2、严谨性:由于高中数学的严谨性,所以高中数学作业同样具有严谨性。汉斯·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只有数学可以强加上一个有力的演绎结构,从而不仅可以确定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确定是否已经正确的建立起来。”可见高中数学的严谨性。 3、独立性:高中数学中,除了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相对明确的系统(与平面几何相比也不成体统),代数、三角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否则,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会欠缺。 4、频繁性:由于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同时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多而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每节课的内容较初中时要多。且高中课程中数学课在一周中几乎天天都有,因此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是极其频繁的。课堂上往往“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变式训练”。每堂课后都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期间天天都有数学作业。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寿县迎河中学龙如山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案例拟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与探讨,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例1: 整式加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运算”基础上的提高。在布置做教科书“整式加减”课后的“综合运用”和“拓展探究”题时,笔者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

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 教学案例2: 我们利用课堂时间来检测“整式的加减”的掌握情况。我把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学生拿着试卷后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做开了。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做得好的同学有得满分或九十多分的,做得差的有近十个人在四十分以下。他们一节课做题完全没有进展,因为这些同学数学基础差,再加上每天都跟着“大部队”走,天天“坐飞机”,作业不是抄就是欠,所以练习更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了。这些同学在练习时也很累,他们心理很着急,一节课咬着笔杆,心急如焚。成绩下来后更是“伤口上撒盐”,学困生就是这样多次受伤而造成的。 1、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得来,除了很少部分是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就是无效学习造成的。的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A版】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 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目录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1-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1.1.3-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1.1习题课 1.2.1函数及其表示 1.2.2-1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1.2.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1.2.2-3函数的表示法(第3课时)1.2习题课 1.3.1-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 1.3.1-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 1.3.1-3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3课时) 1.3.1-4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4课时) 1.3.2-1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1.3.2-2函数的奇偶性(第2课时)函数的值域专题研究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B 2.1.1-1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2课时) 2.1.2-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1.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2课时)2.1.2-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1-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2.2.1-2对数与对数运算(第2课时)2.2.1-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2-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2.2-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2课时) 2.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 幂函数 图像变换专题研究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B 3.1.1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B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A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B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联合国所有常任理事国组成一个集合 B.衡水中学年龄较小的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C.{1,2,3}与{2,1,3}是不同的集合 D.由1,0,5,1,2,5组成的集合有六个元素 答案 A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判断.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校本研修报告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案例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案例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列: 三角函数中的计算是为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基础。所以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计算这一内容上掌握的程度。在布置做教科书的“课后习题”大半节课后,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时,“拓展探究题”和

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案列分析:(一)分析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C层,成绩中等的为B层,学困生的为A层。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的和重要性,

[高级中学数学]作业布置也分层.doc

生的教学思想成为一句空谈。 长期以来,笔者逐步探索在作业布置上按教材的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的不同,把每天的作业都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三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把基础知识题作为“最低要求”,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题作为“一般要求”,而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答的题就作为“较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有对自己降低要求的趋势时,就适当把一部分高一个层次的题“变作”低一个层次的题;相反,当某个内容比较难学(如立体几何)或某个时段学生情绪比较低落(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就可以适当把一部分低一个层次的题“变作”高一个层次的题。 总之,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作为调整标准。有的教师担心这种做法会鼓励学生“偷懒”或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但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很要强的,从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在没有实行这种办法时,只能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不服输”的精神鼓舞下,基本都能以“较高要求”作为自己的目标。这种做法也要求教师要随时掌握每一个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自己经验式的理解,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准备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当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要通过单独的辅导和做思想工作解决,不能就个别现象调整对整体的要求。只要操作得当,这种做法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一些高中就要开始使用新教材,而从现在初中阶段使用新教材的情况来看,结果普遍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形式上追求一种“形似”,而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接受和理解新教材的理念,所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主张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断地思考,从而使新课程的新方式、新理念及其应该产生的效果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上都能得到充分体现。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2 新人教A版选修2-2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为11,则 lim Δx→0f x0-Δx-f x0 Δx =( ) A.11 B.-11 C.1 11 D.- 1 11 答案 B 2.函数f(x)在x=0可导,则lim h→a f h-f a h-a =( ) A.f(a) B.f′(a) C.f′(h) D.f(h) 答案 B 3.已知函数y=x2+1的图像上一点(1,2)及邻近点(1+Δx,2+Δy),则lim Δx→0Δy Δx = ( ) A.2 B.2x C.2+Δx D.2+Δx2答案 A 4.设f(x)为可导函数,且满足lim x→0f1-f1-2x 2x =-1,则f′(1)的值为( ) A.2 B.-1 C.1 D.-2 答案 B 二、填空题 5.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1-t+t2,其中S的单位是米,t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 答案5米/秒 6.函数y=(3x-1)2在x=x0处的导数为0,则x0=________. 答案1 3

解析Δy=f(x0+Δx)-f(x0)=(3x0+3Δx-1)2-(3x0-1)2=18x0Δx+9(Δx)2-6Δx, ∴Δy Δx =18x0+ 9Δx-6. ∴li m Δx→0 Δy Δx =18x0-6=0,∴x0= 1 3 . 7.设f(x)=ax+4,若f′(1)=2,则a=________. 答案 2 解析Δy=f(1+Δx)-f(1) =a(1+Δx)+4-a-4=aΔx. ∴f′(1)=li m Δx→0 Δy Δx =li m Δx→0 a=a. 又f′(1)=2,∴a=2. 8.质点M按规律s=2t2+3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则质点M的瞬时速度等于8 m/s时的时刻t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设时刻t的值为t0,则 Δs=s(t0+Δt)-s(t0)=2(t0+Δt)2+3-2t20-3 =4t0·Δt+2·(Δt)2, Δs Δt =4t0+2Δt,lim Δt→0 Δs Δt =4t0=8,∴t0=2(s). 9.已知f(x)= 1 x ,则lim Δx→0 f2+Δx-f2 Δx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1 4 10. 如图,函数f(x)的图像是折线段ABC,其中A,B,C的坐标分别为(0,4),(2,0),(6,4),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校本研修报告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案例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升高,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了,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中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四是忽视学生间差距和潜能,形成“一刀切”的局面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的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自身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案例通过对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从影响中学生作业低效原因的分析出发,实现从原先所谓的“任务”转化成学生自身学习的一种需求。我们尝试从改变作业的形式、内容、以及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完成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综合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教师不但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还能及时发现教师“教”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教学案列: 三角函数中的计算是为学习三角函数奠定基础。所以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在计算这一内容上掌握的程度。在布置做教科书的“课后习题”和“拓展探究题”时,我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大半节课后,

基础好的同学已经做完了所有的题,开始没有事干了;而基础差的同学一节课就在一个题上磨蹭,丝毫没有进展。我看了很着急,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不会做”。原来是他们不会分析,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们却完全没有收获。他们每天的作业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我也知道他们没办法,因为问题欠得太多了。案列分析:(一)分析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承认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学中教师总想让学生多学一点东西,怕学生因为少做题而影响成绩,因此就喜欢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尺码去衡量学生。然而,这样做的效果恰好适得其反。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没有尝到成功的快乐,反而还被一次次失败所打击。他们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可见,教学中的“吃大锅饭”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的信心问题。教学中不但要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即作业完成的情况。作为教师应该从作业布置中承认他们的差异,努力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给他们尝试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们学习上的快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其中成绩好的为C层,成绩中等的为B层,学困生的为A层。在分组时便给学生讲清分组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我的工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指数与指数函数

课时作业8 指数与指数函数 一、选择题 1.化简 4a 23 ·b - 13 ÷? ?? ???-23 a - 13 b 23 的结果为( C ) A .-2a 3b B .-8a b C .-6a b D .-6ab 2.设函数f (x )=??? ? ?? ??12x -7,x <0, x ,x ≥0,若f (a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3) B .(1,+∞) C .(-3,1) D .(-∞,-3)∪(1,+∞) 解析:当a <0时,不等式f (a )<1为? ?? ?? 12a -7<1, 即? ????12a <8,即? ????12a -3, 此时-3

C .y =? ?? ?? 12x D .y =log 2x 解析:y =2x -2-x 是定义域为R 的单调递增函数,且是奇函数.而y =sin x 不是 单调递增函数,不符合题意;y =? ?? ??12x 是非奇非偶函数,不符合题意;y =log 2x 的定义 域是(0,+∞),不符合题意;y =x 3是定义域为R 的单调递增函数,且是奇函数符合题意.故选B. 4.二次函数y =-x 2 -4x (x >-2)与指数函数y =? ?? ??12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 ( C ) A .3 B .2 C .1 D .0 解析:因为函数y =-x 2-4x =-(x +2)2+4(x >-2),且当x =-2时,y =-x 2- 4x =4,y =? ????12x =4,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 =-x 2-4x (x >-2)与y =? ?? ??12x 的图 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是1,故选C. 5.(福建厦门一模)已知a =? ?? ??120.3 ,b =log 12 0.3,c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B ) A .a log 12 1 2=1>a =? ?? ??120.3,c =a b 0时,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