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教学提纲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教学提纲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教学提纲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

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

例1(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O.50m,“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

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

例2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 =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a

V t =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则: Vt S =1 222

1at S =

S 1=S 2+ S 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2

20

3 m/s 2V a S ==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2

213.5 m 2V S a

==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S 2=6.5 m

评注 如果学生对接力赛交接棒问题情境熟悉,能将实际情境抽象成匀速直线运动追赶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便不难解决。注意接力区有一定的长度,交接棒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

三、跳水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例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以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s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点,取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 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要讨论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与运动员所做的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只由竖直分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可画出示意图如图1。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0.45m ;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10.45m .下面分段处理该运动。 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时间为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四、排球运动(平抛运动)

例5 某排球运动员站在离网3m 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不计空气阻力),击球点的高度为2.

5m ,如图2所示。已知排球场总长为18m ,网高度为2m 。试问击球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内才能使球既不触网也不越界?

解析 球被击后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当球刚好触网而过时,

飞行时间

下限速度

当球刚好打在边界线上时,/s

应满足:

评注 排球被水平击出后做平抛运动,当水平速度较小时,水平射程较小,可能触网;当

水平速度较大时,水平射程较大,可能越界,所以

存在一个范围。对排球恰好触网

和压线这两种临界状态进行分析,求出击球速度的临界值是求解本题时的关键。

五、滑雪运动(平抛运动、功能关系)

例4 倾斜雪道的长为25 m ,顶端高为15 m ,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 0=8 m/s 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 =10 m/s 2)

解析 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 3

tan 4

y x x θ==

①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m

25 m

0x v t = ② 2

12

y gt =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飞行时间 t =1.2 s

落点的x 坐标:x 1=v 0t =9.6 m 落点离斜面顶端的距离:112 m cos x

s θ

=

= 落点距地面的高度:11()sin 7.8 m h L s θ=-= 接触斜面前的x 分速度:8 m/s x v = y 分速度:12 m/s y v gt ==

沿斜面的速度大小为:cos sin 13.6 m/s B x y v v v θθ=+= 设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距离为s 2,由功能关系得: 2

121cos ()2

B mgh mv mg L s mgs μθμ+

=-+ 解得:s 2=74.8 m

1.如图所示,一高山滑雪运动员,从较陡的坡道上滑下,经过A 点时速度v 0=16m/s ,AB 与水平成θ=530角。经过一小段光滑水平滑道BD 从D 点水平飞出后又落在与水平面成倾角α=37?的斜坡上C 点.已知AB 两点间的距离s 1=10m ,D 、C 两点间的距离为s 2=75m ,不计

通过B 点前后的速率变化,不考虑运动中的空气阻力。(取g =10m/s 2,sin370=0.6)求: (1)运动员从D 点飞出时的速度v D 的大小; (2)滑雪板与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1) 由D 到C 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竖直方向:

y

x

O

θ

α

H Dc =s 2sin37o =12gt 2

水平方向:

s 2cos370=v B t 代得数据,解得v D =20m /s (2) A 到B 过程,运动加速a=gsin θ-μgcos θ v B 2—v 02=2as 1 代人数据,解得 μ=2/15

2、国家飞碟射击队进行模拟训练用如图1的装置进行。被训练的运动员在高为H=20m 的塔顶,在地面上距塔的水平距离S 处有一电子抛靶装置。圆形靶以速度2v 竖直上抛。当靶被竖直上抛的同时,运动员立即用特制的手枪水平射击,子弹的速度s m v /1001=。不计人的反应时间、抛靶装置的高度和子

弹在枪膛中的运动时间,忽略空气阻力及靶的大小(g=10m/s 2)。求:(1)当s 取值在什么范围内,无论v 2为何值都不能击中靶?(2)若s=100m ,v 2=20m/s ,请通过计算说明靶能否被击中?

解析:只要靶子在子弹的射程之外,无论靶的速度为何值,都无法击中;如果能击中,击中处一定在抛靶装置的正上方。 (1)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水平方向:t v s 1/= ① 竖直方向:2

2

1gt H =

② 要使子弹不能击中靶,则:/s s > ③ 联立上面三式,并代入数据可得:m s 200>

(2) 设经过时间t 1击中 水平方向:111t v s = ④ 竖直方向:2

112

1gt h =

⑤ 靶子上升的高度:2

11222

1gt t v h -

= ⑥ 联立上面三式,并代入数据得:m h h 2021=+,恰好等于塔高, 所以靶恰好被击中。

评析 解决平抛运动的关键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然后从题设条件找准分解的矢量,并分解。

六、冰壶运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例6 (2009年高考重庆理综试题)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这引起了人们对冰壶运动的关注。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一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题23图,运动员将静止于O 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O'推到A 点放手,此后冰壶沿AO'滑行,最后停于C 点。已知冰面与各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m ,AC =L ,CO'=r,重力加速度为g ,

(1)求冰壶在A 点的速率;

(2)求冰壶从O 点到A 点的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冲量大小;

(3)若将BO'段冰面与冰壶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为0.8μ,原只能滑到C 点的冰壶能停于

O'点,求A 点与B 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1)对冰壶,从A 点放手到停止于C 点,设在A 点时的速度为V 1,

应用动能定理有-μmgL =

1

2

mV 12,解得V 12L g μ (2)对冰壶,从O 到A ,设冰壶受到的冲量为I ,

应用动量定理有I =mV 1-0,解得I =m 2L g ; (3)设AB 之间距离为S ,对冰壶,从A 到O ′的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μmgS -0.8μmg(L +r -S)=0-1

2

mV 12, 解得S =L -4r 。

评注 冰壶运动是冬季奥运会上有趣的一个集体项目,有“冰上棋类”之称,不仅涉及摩擦力,直线运动,功能关系,还与弹性碰撞规律、动量守恒定律知识高度相关。

七、蹦极运动(力和运动分析、功能关系)

例7 “蹦极”运动是勇敢者的运动,蹦极运动员将弹性长绳系在双脚上,弹性绳的另一端固定在高处的跳台上,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后,会在空中上下往复多次,最后停在空中,如果把运动员视为质点,忽略运动员起跳时的初速度和水平方向的运动,把运动员、弹性绳、地球作为一个系统,运动员从跳台上跳下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反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一定低于跳台的高度 B .第一次下落到最低位置处系统的动能为零,弹性势能最大 C .跳下后系统动能最大时刻的弹性势能为零 D .最后运动员停在空中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小

解析 由于运动过程中不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不断减少,所以A 、D 正确,第一次下落到最低处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弹性绳伸长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B 正确,故选ABD 。

八、蹦床运动(直线运动、动量定理)

例8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 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m 高处自由落下,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 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 。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求此力的大小。()

解析 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 的质点,从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的速度的大小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刚离网时的速度的大小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mg 和网向上的弹力F 。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

评注将运动员和蹦床的接触、分离过程抽象为一个碰撞过程,并进行理想化处理。还需注意动量定理表达式的矢量性。

九、杂技表演(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例9(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如图3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0

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和女演员质量之比:=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比O点低5R。

解析设分离前男女演员在秋千最低点B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设刚分离时男演员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与相同;女演员速度的大小为,方向与相反,据动量守恒,有

分离后,男演员做平抛运动,设男演员从被推出到落在C点所需的时间为t,根据题给条件,由运动学规律

根据题给条件,女演员刚好回到A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已知:=2,由以上各式可得s=8R。

评注划分物理过程和确定研究对象是本题解答关键。

十、滑水运动(受力分析、力的平衡)

例10在电视节目中,我们常看到一种精彩而刺激的水上运动──滑水运动,如图4所示,运动员在快艇的水平牵引下,脚踏倾斜滑板在水上滑行,运动员在水上优美洒脱的身姿,娴熟的技术,如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常会为运动员精彩的表演而喝

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在体育训练和竞技中,运动员的奔跑、跳跃、投掷、推拉、击打、蹬踢等运动都包含着丰富而深奥的物理学知识。如果运动员懂得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必会对自己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作为一名体校的物理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穿插讲解一些物理学知识点在体育中的运用,必会提高学生参入运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便于巩固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最终达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的。下面我来论述物理知识在体育运动中的一些运用。 一、“速度”的概念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反之,越慢。比赛场上的大多数运动,几乎都与速度的快慢有关联。比如径赛和短道速滑等项目,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都是通过用时的多少来确定。裁判员根据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消耗时间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名次,用时少的速度就快些;而银幕前和比赛现场的观众 则特别关注跑或游在最前面的运动员,他们是根据在相同的时间内跑或游的路程长短来判断快慢。 体校教师经常会参与各种级别运动会的计时工作,每次赛前培训会议上,裁判长总会强调,掐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看到发令枪“冒烟”迅速开始计时。物理教师当然知道 其中的奥妙,因此,在讲授速度的概念时,以此为例,告知学生,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是30万公里/秒,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们运用速度的概念 经过简单的计算,马上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竞技体育不仅是实力的比拼,更是战术的博弈。而利用速度的变化制定实施的战术最为常见,也最为简单有效,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竞技项目中。 比如,篮球比赛中,球员突然启动或者停止甩开防守,行进间急停跳投,假动作快慢集合扰乱防守人的节奏,快攻中加速奔跑摆脱防守等等,都是通过速度的改变来达到目的。还有马拉松比赛,平静漫长的奔跑过程,是实力的对抗,更是智慧的较量,2004年雅典 奥运会,我国选手孙英杰虽然只获得一万米长跑的第六名,但正是在她的高质量变速领跑下,消耗了对手的体力,我国另一位运动员邢慧娜匀速跟跑,保存了体力,最终赢得一万米长跑的奥运会金牌。 二、“弹性形变”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弹性形变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当外力消失后,物体逐渐恢复原有形状,这样的形变称之为弹性形变。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体育中的物理知识

体育中的物理知识 情景扫描(人物事件的描述)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各种各样的机械运动随处可见;在我们从事体育活动时,我们不仅让体育器材做着各种运动,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进行着机械运动。我们运用运动学知识不仅可以来解释很多的运动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从事各种运动,以达到更好的运动效果: 在游泳池里我们如何获得前进的动力?短跑为什么要采用蹲踞的姿势?在运动场上和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拔河比赛时,如何才能做到稳操胜券?在推铅球时如何才能推得更远?等等。 动感地带(设计的问题) 一年一度的全校运动会就要开始了,传统的拔河比赛将率先举行,从同学的身高体重来看,各个班都差不多,力气也应大小相当,如何才能在势均力敌中胜出?这是我们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首先应搞清楚的。 问题1:拔河比赛比什么?是哪边拉力大哪边赢吗? 问题2:我们在拔河时,我们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由什么因素决定? 问题3:比赛中,我们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增大摩擦力? 十几位同学如何用力合力才最大? 实践活动(安排活动) 问题1: 理论分析: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问题2: 理论分析:把一队拔河的同学视为整体,分析他们的受力情况:竖直向下有重力,竖直向上是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有绳子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队伍向前运动还是向后运动取决于绳子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哪个大。当拉力大于摩擦力,人就向前运动;当摩擦力等于拉力人保持静止。摩擦力不可能大于拉力,那如何实现向后倒,把对方拉过来呢? 模拟拔河:找两位同学代替两队进行比赛,从旁边进行观察和分析。 当两位同学力气悬殊时,力气大的同学很轻松就可以把力气小的同学拉过来:他可能是直接收绳子,也可能是边拉边移动脚步。但当两位同学力气相当时,问题就不是这样简单:当摩擦力等于拉力人保持静止,这时获胜者的脚在原地不动,他是利用腰腹力量身体向后倒,把对方拉过来,在对方身体前倾不方便发力时,再向移动脚步使自己的身体变为好发力原姿势,重复前面的过程,逐渐将对方拉过来而获胜。 问题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实验课程编号:110309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课程属性:工科各专业本科生必修 教材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指导书名称: (无)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总学时:56 开设实验项目数:17 总学分:3.5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适用专业: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大纲主撰人:凌亚文 审核人:王占民 一、 课程的目标及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展及其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 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为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培养大量有创造性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此要求工科大 学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具有能从事现代科学实验的较强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入学后,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一系列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因此, 在整个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实验应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环节。 二、 课程实验的目的要求 在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础训练。要 求学生弄懂实验原理,了解一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并了解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写出比较 完整的实验报告。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本领和独立工作能力。并通过实验中 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中某些概念、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护国家财产、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 三、 适用专业 工科各专业本科生。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负责人:史彭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 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 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大纲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适当地留有了余地,并安排了一些选学内容(标有*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普通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物理A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054112 课程性质:学科通选课开课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总学时:64其中(理论学时:64;实践学时:0)学分:4 适用专业:机械和数学学院所有专业、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和化学学院部分专业开课学期:2、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物理学是自然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包括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及原子核运动等。它虽然不能包括或替代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但是,它所研究的问题无一不包括在其他高级的、复杂的运动形式之中。因此,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这使它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的重大支柱,也是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基本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与各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日益密切,物理学将为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专业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普通物理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许多理工专业课程(例如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电工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学物理方法、传热学等)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惯性参考系的概念,理解位移、位矢、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动量、力矩、角动量等物理量,掌握直角坐标系、自然坐标系计算质点作空间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牛顿三大定律及应用;掌握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以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教学提纲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 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一、原地跳起(直线运动) 例1(2005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原地跳起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 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O.50m,“竖直高度”;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 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析设跳蚤起跳的加速度为口,离地时的速度为口,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为V,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为H,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由以上各式可得 代入数值,得。 二、接力赛跑(直线运动、) 例2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 =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析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固体物理教学大纲2018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固体物理学融汇了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和晶体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固体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固体物理学各种专门问题及相关领域的内容建立初步的理论基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意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1.了解固体物理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固体物理对现代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了解固体物理学及凝聚态领域的当代前沿概况。 3.掌握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4.掌握固体物理学分析与处理问题的基本手段和思想方法。 5.掌握固体的结构及其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晶体结构与物质力学、热学、光学性质的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晶体结构、晶体结合、晶格振动、金属自由电子论、能带论等。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一是晶格理论,二是固体电子理论。晶格理论包括: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及对称性质;确定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方法;晶体的结合类型与特点;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固体电子论包括:固体中电子的能带理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和电子的输运性质。 课程难点:倒点阵的性质及其与正点阵的关系;晶体X射线衍射的分析;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与模式密度;布洛赫定理及推论;晶体中电子的准经典运动与有效质量。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

基泰尔,《固体物理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第8版; 2.教学参考书目 (1)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2)阎守胜,《固体物理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二版; (3)陆栋,蒋平,徐至中,《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4)胡安,章维益,《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5)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六、课程内容: 基本内容有两大部分:一是晶格理论,二是固体电子理论。晶格理论包括:晶体的基本结构;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力和晶体的结合类型;晶格的热振动及热容理论;晶格的缺陷及其运动规律。固体电子论包括:固体中电子的能带理论;金属中自由电子理论。 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1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原子的周期性阵列 第二节晶格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晶面指数系统 第四节简单晶体结构 第五节原子结构的直接成像 第六节非理想晶体结构 第七节晶格结构的有关数据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知识学生实验演示 机械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度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平均速度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知道平均速度 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声音的发生及 传播 物体振动发声 声音靠介质传播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乐音和噪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温度和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温度温度计、体温计(实物或挂图)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 热力学温度 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知道晶体的熔点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会查熔点表 蒸发蒸发吸热 知道蒸发现象 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 关 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沸腾观察水的沸腾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知道沸腾现象 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 液化知道液化现象 升华和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球面镜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 作用 凸透镜成像 观察凸透 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 像的条件 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实 物、模型或挂图) 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 物体的颜色 白光的色散 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 照度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 质量知道质量的单位 天平用天平称质量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 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 等 相同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不 等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 比 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查密度表 知道水的密度 会用量筒测体积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力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 作用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引起物体的形变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 运动的方向 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重力重垂线 知道重力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 直向下 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 法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力的图示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 力的方向性 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会作力的图示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方向二力的合成 反方向二力的合成 理解合力的概念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金属物理专业_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 所属专业:金属材料 课程性质:专业实验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金属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是专业实验教学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是原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始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批设置的金属物理专业,是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期先后设置的专业,也是建国初期按照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划分的全国八大金属材料研究基地之一。主要培养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热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及表面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本专业实用性很强,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目标和任务:从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实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性科研训练等三个层次上进行实验内容、层层深入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及创新能力:精选基础性实验,建设并加强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金属物理学》《金属热处理》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编中

参考书: 1.《金属热处理综合实验指导书》,王志刚、刘科高主编,高等学校“十二五”实验实训规 划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教程》,周小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王顺兴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4.《金属热处理工艺学》,夏立方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五)主讲教师。 主讲:卓仁富,闫徳 教师梯队:王君,耿柏松,门学虎,吴志国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8学时,必做实验。先讲授,然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钢材性能,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过程,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热处理操作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工序,也称热处理三要素。正确选择这三种工艺参数,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Fe-FeC相图和C-曲线是制定碳钢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 【重点掌握】:含碳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与碳钢热处理后组织及性能的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 一级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 (3) 二级物理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4) 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 (5) 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 (7) 开放实验 (8) 物理学在人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实验为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理工科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学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创新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模式 1.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打破了传统的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封闭体系。建立以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组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四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 2.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射线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技术及科研成果融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 3.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环境)

最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知识学生实验演示 机械运动 知道机械运动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度的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平均速度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知道平均速度 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声音的发生及 传播 物体振动发声 声音靠介质传播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乐音和噪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温度和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温度温度计、体温计(实物或挂图) 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知道摄氏温度 会使用液体温度计 * 热力学温度 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知道晶体的熔点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会查熔点表 蒸发蒸发吸热 知道蒸发现象 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 关 知道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沸腾观察水的沸腾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知道沸腾现象 知道沸点、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 液化知道液化现象 升华和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球面镜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透镜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 作用 凸透镜成像 观察凸透 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 像的条件 凸透镜的应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实 物、模型或挂图) 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 物体的颜色 白光的色散 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 照度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 质量知道质量的单位 天平用天平称质量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 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密度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 等 相同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不 等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 比 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查密度表 知道水的密度 会用量筒测体积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力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 用 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引起物体的形变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 运动的方向 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重力重垂线 知道重力 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 直向下 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 法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力的图示力的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 力的方向性 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会作力的图示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同方向二力的合成 反方向二力的合成 理解合力的概念 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20210227215151)

课程教学大纲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61U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电气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汽车类各专业 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102学时,习题1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本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匚作者所必备的物理基础。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能够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 4.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质,使之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工程技术以及今后知识更新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 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其学会运用物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计算或估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体育运动中的物理问题集锦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试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物理学对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物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选用这类习题,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时,弄清问题情景是前提,简化物理过程(状态)是要诀,建立理想模型是关键,然后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文整理了部分涉及体育运动的物理问题,权作引玉之砖。 例 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 ,“竖直高度”,。假想人具有与跳蚤 H,则对 。 例 。 12 S1=S2+S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2 2 3 m/s 2 V a S ==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2 2 13.5 m 2 V S a ==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S2=6.5 m 评注如果学生对接力赛交接棒问题情境熟悉,能将实际情境抽象成匀速直线运动追赶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便不难解决。注意接力区有一定的长度,交接棒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 三、跳水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例3 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以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_______s (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点,取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解析 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要讨论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与运动员所做的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只由竖直分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可画出示意图如图1。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0.45m ;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 ? ?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例2.5m ,如图2 球被击后的运动可以看作平抛运动。当球刚好触网而过时, ? 当球刚好打在边界线上时,/ 故 应满足: 。评注 射程较大,可能越界,所以 存在一个范围。对排球恰好触网和压线这两种临界状态进行分析,求出击球 例4倾斜雪道的长为25 m ,顶端高为15 m ,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 0=8 m/s 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 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 =10 m/s 2 ) 解析如图选坐标,斜面的方程为: 3 tan 4 y x x θ== ① 运动员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0x v t =② 2 12 y gt = ③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既为学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又在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完美性和系统性。物理思想的表述,定律、定理的表达式,问题的科学处理方法,物理常量的测量等形成了完美的理论体系,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物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工作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学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观点的传授。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思,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4、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5、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具备独立分析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