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认识论原理

发生认识论原理

3008发生认识论原理(卷名:心理学)

J.皮亚杰著。它是一本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重要著作.3卷本,1950年出皈。伦敦G劳持利奇和基根·保罗出版社1972年出皈w梅斯的英译本The PrIntiple5 0f Genetlc Epistemolcigy。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王宪钿等的中译本《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在书中用缝的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连结的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认识的发生和

发展的观点。皮亚杰说:“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本书是他几十年来研

究儿童智力发展所取得的科学成果的理论总结.

皮亚杰主要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但他指出其研究“在本质上是认识论的。”而认为“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不满意传统的认

识论只颐到高级水平的认识,即只颢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因此,他确足“发生认识论的

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并追踪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

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掌思维。”凡是熟悉皮亚杰工作的人,都会发

现正是这一理论思想指导着他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的。

本书共分3章:第l章为认识的形成。作者应用了逻辑、数学的概念术语对所得的研究

资料作了结构性的分析。他以运算为标志区分出儿童思维发展的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从而阐明了认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构过程而

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向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过渡的原理。第2章为原初的机体条件。作者分析了认识获得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他首先评述了J—B.de拉马克的经验主义,指出拉马克学说主要缺乏的是关于变异和重新组合的

内在能力的概念以及关于自我调节的主动能力的概念,而提出S—R(刺激一反应)公式的行为主义学派正是坚持了拉马克学说的精神的,他主张对这一公式应作彻底的变革:把S—R 公式改写成S:R,或更确切地改写成S (A)R,“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格局的同化,而

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他还对“天赋论”、“从本能到智力”和“自我调节系统”问题

作了分析。第3章为古典认识论问题的重新考虑。作者对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古典认识

论问题分别作了考察,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的发生离不开继续不断

的建构。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不仅为研究认识论的读者建立了一个可供经验验证的方法.也提供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用跨学科的知识阐述认识起源问题的范例。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展观 一、让·皮亚杰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自幼聪慧,十岁就发表了第一个作品,描述他在公园见到的一只患有白血病的麻雀。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皮亚杰便转向心理学。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任该所所长。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先后担任过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并于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5年,在日内瓦建立“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皮亚杰一生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其著作被译成各国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代表性著作包括:《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生物学与知识》、《智慧心理学》、《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等。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该理论是一种强调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来源于独立于某一主体之外的客体,也不来源于独立于客体之外的某一主体。它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不能分离的相互作用,或用更普通的话讲,来源于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智力、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自我调节系统勇敢地面对环境,但不受它的左右,这一系统仍然运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忽略它,或者把自己的程序强加给环境”。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化。 (一)成熟

关于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看计划行为理论(1)

关于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看计划行为 理论(1) 论文摘要: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本文从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的内部机制、理论变量的发展问题以及运用该理论进行行为干预的关键要点,希望能给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认识结构 1.引言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于1991年正式提出的社会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不能只由态度来解释和预测,而是取决于其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前因变量又包括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此理论不仅涉及到行为意向这个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同时还加入了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对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力。该理论模型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多个行为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大多数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同时也受到了不少研究结果的挑战,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认识形成的基础的认识结构和探索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心理机制问题,而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行为信念、规范信念和控制信念等其实也是一种认识结构,就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图式”,所以我们可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要变量。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态度、行为规范等变量对行为发生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而人们不断做出或改变各种行为决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皮亚杰的认识论也称“相互作用论”,因为它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质和量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动态变化。因此,本文简述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去研究计划行为理论,希望能够加深我们对一些计划行为理论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理解。 2.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较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是由理性行为理论延伸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人们的行为意向,即是否有意图或打算采取行动,而行为意向则由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个体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于表现特定行为的正面的或负面的评价,如吸烟者是否对戒烟持有积极态度。而

发生认识论原理

3008发生认识论原理(卷名:心理学) J.皮亚杰著。它是一本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重要著作.3卷本,1950年出皈。伦敦G劳持利奇和基根·保罗出版社1972年出皈w梅斯的英译本The PrIntiple5 0f Genetlc Epistemolcigy。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王宪钿等的中译本《发生认识论原理》。皮亚杰在书中用缝的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连结的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认识的发生和 发展的观点。皮亚杰说:“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本书是他几十年来研 究儿童智力发展所取得的科学成果的理论总结. 皮亚杰主要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但他指出其研究“在本质上是认识论的。”而认为“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不满意传统的认 识论只颐到高级水平的认识,即只颢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因此,他确足“发生认识论的 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并追踪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 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掌思维。”凡是熟悉皮亚杰工作的人,都会发 现正是这一理论思想指导着他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的。 本书共分3章:第l章为认识的形成。作者应用了逻辑、数学的概念术语对所得的研究 资料作了结构性的分析。他以运算为标志区分出儿童思维发展的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从而阐明了认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建构过程而 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向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过渡的原理。第2章为原初的机体条件。作者分析了认识获得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他首先评述了J—B.de拉马克的经验主义,指出拉马克学说主要缺乏的是关于变异和重新组合的 内在能力的概念以及关于自我调节的主动能力的概念,而提出S—R(刺激一反应)公式的行为主义学派正是坚持了拉马克学说的精神的,他主张对这一公式应作彻底的变革:把S—R 公式改写成S:R,或更确切地改写成S (A)R,“其中A是刺激向某个反应格局的同化,而 同化才是引起反应的根源。”他还对“天赋论”、“从本能到智力”和“自我调节系统”问题 作了分析。第3章为古典认识论问题的重新考虑。作者对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古典认识 论问题分别作了考察,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的发生离不开继续不断 的建构。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不仅为研究认识论的读者建立了一个可供经验验证的方法.也提供了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用跨学科的知识阐述认识起源问题的范例。

(完整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教育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蕴含了许多教育和教学原则,他的阶段论给人们提供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心理学依据。他对西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皮亚杰认为,学生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处于主体中心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结构、顺序以及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教师要让学生自发地和主动地学习。皮亚杰所说的主动过程有两个含义:一是学生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二是学生在心理上是主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皮亚杰认为,“教育是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学生处于不同阶段其认知发展水平高低不同,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表现出与前后各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过于简单的学习对儿童认知发展起不了很大作用。对于超越特定阶段发展水平的学习,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适时性,采用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法、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学生心理发展理论,掌握新形势下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好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皮亚杰认为,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个体心智的发展。教师不能仅仅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应该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要培养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者。 (四)教学活动要不断打破学生已有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从生物学出发,经由心理学,通向认识论的桥梁。他试图通过对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的研究,寻求支配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揭示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皮亚杰从个体认知结构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规律,使认识发展的规律获得了新的、全面的解释。开辟了研究认识论的新领域。下面我们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皮亚杰的几个基本论点加以简要论述。 1. 认知发展的阶段性 皮亚杰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区分为具有质的差异的四个阶段: 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婴儿只有先天的遗传性的无条件反射,随后才逐渐发展出通过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外部环境刺激的能力。到这一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明显区分,手段与目的逐渐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 ⑶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是由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化、协调而形成的。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进行具体运算思维,使动作思维化,在头脑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而不完全依靠实际动作。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概念在这个阶段逐步上升到主导地位,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是思维从动作结构向一般地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无法使其逻辑抽象化或语言化,因而这种运算是“具体的”运算。 ⑷形式运算阶段(约从11岁~15岁)。形式运算即命题运算思维,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同时还可以将各种命题自由组合,进行命题间运算。这种命题变换系统的产生,表明具体运算阶段的群集结构发展为形式运算阶段的群集结构,即从局部性的逻辑结构发展为综合性的逻辑结构。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思维(智慧)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到了形式运算阶段才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人的认识结构是由感觉运动结构发展到表象、符号结构进而到形式运算结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内容简介: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本书共包括三章: 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 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兼通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和科学史。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924-195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54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1972年,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创立并领导了日内瓦学派。一生的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逻辑通论》(1949)、《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1950)、《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一本较集中、系统地阐述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的理论性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认识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本书是皮亚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作的四篇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共有三章和两个序言。中译本由王宪钿等翻译,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约十六万字。 认识的形成 任何关于认识发展的研究,凡追溯到其根源的(暂不论它的生物前提),都会有助于对认识最初是如何发展的这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如果局限于对这个问题的古典论述,人们就只能问:是否所有的认识信息都来源于客体,以致如传统经验主义所假定的那样,主体是受教于在他以外之物的;或者相反,是否如各式各样的先验主义或天赋论所坚持的那样,主体一开始就具有一些内部生成的结构,并把这些结构强加于客体。有的还假定首先存在着在主体到客体、客体到主体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的一些中介物(知觉或概念)。 然而心理发生学分析的初步结果,似乎是与上述这些假定相矛盾的方面,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关于认识的头一个问题就将是关于这些中介物的建构问题:这些中介物从作为身体本身和外界事物的接触点开始,循着由外部和内部所给予的两个互相补充的方向发展。对主客体的任何妥当的详细说明正是依赖于中介物的这种双重的逐步建构。 一开始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活动本身。活动又可分为先后两个相继的时期:在全部言语或者全部表象性概念以前的感知运动活动时期,和由言语和表象性概念这些新特性所形成的活动的时期。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认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生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索和解答的问题。 皮亚杰解答这些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是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他认为,生物学可以解释儿童智力的起源和发展,而逻辑学则可以解释思维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一道,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智力(思维)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1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皮亚杰的发展观 在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他例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①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②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KarlBu·Dhler)的早期观点; ③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④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⑤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及概述 1、把智力活动看作对环境的适应和组织的一种活动。 2、图式(结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感知的事物,按其共同特征 编成各个组。 感知→运动图式→→(同化、顺应)→→成人的认知图式 3、同化:是一个认知过程,通过它人把新的、感知的、运动的或感念的材料整合到已有的 图式或行为模式之中。 从理论上来说,同化不会导致图式的改变,但却会影响图式内蕴的增加,因而是图式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4、顺应(调节):①要求创造一个能够把刺激置于其中的新图式(结构),进而使得刺激符 合于新的图式;②改造已有图式或结构 5、同化过程被看成是刺激物被“强制”地适应主体的已有结构 顺应(调节)过程则是主体“被迫”改变已有结构以适应新的刺激物 调节导致发展;同化导致增长。两者的结合以达到平衡时智力正常发展的根本原因 只同化不顺应(调节):只拥有一个大结构而不能作出区分(个性) 只顺应(调节)不同化:只拥有诸多琐细的图式而不能把握共性 6、智力(认知):由内容、功能以及结构三者构成 7、只有在环境的活动中,人的认知才获得发展,只有儿童的感觉处于与环境相关的状态下, 认知结构的发展才可能发生。 8、这里的活动本身又包括:可直接观察到的身体的活动和直接观察不到的心理活动两部分 9、认识发展史认知结构的质变相继发生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结构以及相应的 变化都逻辑而又必然地来自于前一结构。新的结构不会取代先前的结构,只会把先前的结构整合起来。 10、可根据儿童认知结构有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所获得的知识也经历了由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和社会——约定知识,但这三种知识并不完全是线性顺序发展的,而是糅合在一起的复杂过程。 11、认知发展的与四大因素有关:成熟、活动经验(同化与顺应)、社会性相互作用、平衡化过程。 成熟:先天遗传因素,为某种预成结构开辟了可能性 活动经验:同化与调节 社会性相互作用:人与人彼此之间的观念交流,在与人的交流中,必定会出现思维的冲突,进而导致原有的平衡结构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平衡出现了,在不断克服不平衡的状态的过程中,人的认知不断得到发展。

发生认识论

3007发生认识论 Genetic epistemology J.皮亚杰根据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玩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其也学科有关认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关于认识论的理论.它试图以认识的历史、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据的概念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为根据来解释认识,特别是解释科学认识。因此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①用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的认识,强调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注意认识的高级水平及最后结果,近现代的认识论则专作认识的逻辑分析或语言分析,这都是不够的,需要研究认识的心理发生加以补充。他主要是从生物学出发,通过心理学的桥梁来达到认识论的结论.②发生认识论不是或不只是传统的认识论,而是要对答门科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各门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因此,发生认识论是跨学科的理论。 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的根本观点是要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皮亚杰是一位结构主义者,也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功能性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人自身建构起来.的,它不是客体的简单复写,也不是主体预先构成的或天赋的.也认为任何结构都具有3种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整体性意味着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结构内各成分之间具有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堆砌或混合。结构及其成分都受某种内部规律的制约,具有与其成分不同的特性,同一成分在不同结构中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性。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组织,而有一些内在规律控制结构的运动发展,一种旧结构可以转变成为新结构。自我调节性是指结构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规律自行调整、自动调节,而不必借助于外部因素,因此结构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结构内某一成分的改变必然要引起相关成分的改变,结构可以因转换规律的相互作用而保存下来或变得丰富起来。 在心理学史上,最早从结构的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是格式塔学派。它主要寻求知觉的结构(格式塔或完形),否认感觉甚本元素的存在,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皮亚杰接受了格式 塔学派的一些观点,但反对其天赋论,指责该学派不关心知觉结构的起源问题。他试图表明:结构具有普遍的调节功能,对人的经验和行动有控制作用,个体心理的连贯性是少数具有普遍性的结构的表现. 皮亚杰的所谓结构与格式塔学派的完形结构有所不同。皮亚杰的结构不是指什么事物或信念,而是可以应用于事物、信念或个体心理空间任何其他东西的几套连贯的心理操作或心,理活动.例如,当物体形状改变时对物质守恒的信念并不是结构,而达到这种信念的那套心理操作(运算)才是结构。皮亚杰并没有宣称,全世界所有8岁的儿童都自发地发现了物质 的守恒,而只是说,儿童构成了一套能够作出这种发现的心理操作或运算,当他们遇到运用这套运算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就解决了问题。 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的另一特点是:他不仅试图证明在某一发展阶段大量不同的行为表明了同一结构的存在,而且力图证明,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如何变化发展的。这说明皮亚杰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发展的或发生掌的结构主义.这是他与其他结构主义者不同的地方。 皮亚杰对于行为主义也是有所取舍的.他反对行为主义的联想主义、元素主义,不赞成行为主义否认意识的存在的观点,但同意从行为开始研究。行为主义也不是不承认元素构成结构.但那种结构只是元素之和,并不具有皮亚杰所说的3种特性。结构主义与系统理论也有区别:系统理论承认任何事物都具有结构,但关心的只是分析一个系统内部诸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主义却要求努力寻找出一个具有更大普遍性的结构,而那些看来互相独立的结构都是这一大结构的不同表现。当然,系统理论与结构主义并不矛盾,两者是互相补充的。 建构主义关于建构主义.皮亚杰在理论上似乎说得不多,只说它是一种类似于辩证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0 ---- 2011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中心、所):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高等教育学 课程名称:心理学名著导读 论文题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授课教师(职称):刘丽(副教授) 研究生姓名:马宁 年级:2009 学号:200921402011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1年1月10日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简析 摘要: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使认知科学从哲学中独立了出来,成为一门具体的、独立的科学学科。从此,人们对于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拥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坚实的基础。对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作认真仔细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当具有益的启示。 关键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用几十年的时间致力于研究儿童的心理,从儿童身上探讨认识的原始发生。他在多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这个学说是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强调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具有一定的认识结构并在认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过滤、整理外界的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的认识;提出由于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主体在认识过程一开始就是积极的、主动的,具有能动性,主体认识结构同样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这就为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描绘了一幅具体的画面。正是由于皮亚杰从新的角度(从儿童心理入手)研究认识论并由此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因而他的学说受到了国内外心理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 一、发生认识论的思想渊源 发生认识论创立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它是皮亚杰长期从事多学科研究,对以往人类的思想成果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结果。 皮亚杰早年就对心理学怀有浓厚的兴趣。1921年,他在巴黎一所小学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久回到瑞士,在日内瓦大学任教,继续长期从事这项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专著,如《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等等。通过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皮亚杰所获得的许多新的见解,成了他对其它学科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出发点,并推动他创立了哲学意义上的一般的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用批判的眼光审察了科学史。在1929年以后的十年中,他坚持研究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主要概念的形成史,发现科学史上某些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儿童智力的形成和发展常常是相互对应的。比如,在数学发展史上,康托尔作为基础用以建立集合论的那种一一对应关系,在儿童身上也可以详细地观察到,布尔巴基的三个“矩阵结构”的初级形式也可以在儿童智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被发现(参见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1981年版第77 、78页)。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皮亚杰还发现,科学史上“那些最有抗变能力的概念,同时也就是那些从心理发生甚至生物发生的观点来看最为根深蒂固的概念。”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合理地解释科学史上出现的许多现象,甚至还能弥补所有的科学史都存在着的共同的缺陷。这是因为,任何一门科学史记载的都只是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但是关于史前人类认识功能的历史却由于资料的匮乏而无法加以阐述。皮亚杰认为,既然科学史的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那么,这种缺陷就可以通过对儿童心理的研究而加以弥补。他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向生物学家学习,他们求教于胚胎发生学以补充其贫乏的种族发生学知识的不足,在心理学方面,这就意味着去研究每一年龄儿童心理的个体发生情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典实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不是“灵光一现”,而必然有它的背景和源头。皮亚杰理论的产生也不例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最富争议的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他一直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内容的广延性和对实际研究的启发意义举世公认。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这即是他的“发生认识论”的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在他的《智慧心理学》一书中[12],列举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早期观点;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彪勒的思维研究;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心理学派;既讲外因又将发展的,如联想主义心理学派;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试误说。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心理产生量变和质变,从而得到发展。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的每一个动作,无论是指向外部的,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依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的协调,这种协调需要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状态;二是指过程。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生物的适应机能又同其组织机能密不可分,他们同为任何生物体的两种机能。生物的组织机能使有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它是维持生物体的完整系统所必须的。 皮亚杰将生物体物质层次上的组织机能和适应延伸到心理的层次上。他认为这两个层次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皮亚杰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泛化的适应论,他认为适应不仅限于生物界。个体的每一个心理的反应,不管是指向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种是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另一种就是顺应,即同化性的结构或格式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顺应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体的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适应环境达到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有机体和环境之间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13]。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同化而没有顺应就谈不上发展,而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顺应的存在,它本身也不能单独存在。二者的动态平衡作用,推动着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认识发展结构) 皮亚杰认为任何认识过程都包含一定的认识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schemes)、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和平衡(equilibrium)。 1.图式 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

皮亚杰教育理论

皮亚杰教育理论 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一、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智慧心理学》《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二、主要理论 (一)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2.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会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al,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阶段特色 这四个阶段有以下的特色: 1.发展顺序不变,但具有个别差异。 2.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3.依赖认知发展,但…… 4.可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5.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6.各阶段的顺序是自然的阶层(所有成功发展的阶段都会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与合作,但后一阶段比起前面的阶段,更加不同,而且更加统整)。 7.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核心概念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 1.基模(schemas):将知识形像化,成为一个概念模型。知识可以透过同化或顺化来达成。 2.同化(assimilating):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 3.顺化(accommodating):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4.平衡(equilibrium)这种形像化过程不会完全只有同化或顺化的过程,而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找出这个平衡点的过程就是平衡。 平衡 平衡有三种: 第一种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平衡是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 第三种平衡是一种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 其他 虽然皮亚杰的理论有部份跟维高斯基的理论相似,但相信皮亚杰的理论应该跟维高斯基的理论没有关连。皮亚杰本身是一个海洋生物学家,据他所说,他的理论来自于对自己女儿生活的观察。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广泛流传。在其中,哲学家,也是社会理论家的哈伯玛斯将皮亚杰的理论结合到他的研究中,而以沟通行动论闻名。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 内容简介: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 本书共包括三章: 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 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 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发生认识论原理》 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兼通哲学、数学、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和科学史。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924-1954年,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1954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1972年,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创立并领导了日内瓦学派。一生的著述很多,主要著作有:《逻辑通论》(1949)、《发生科学认识论导论》(1950)、《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等。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一本较集中、系统地阐述皮亚杰的认识论观点的理论性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认识的结构既不是在客体中预先形成了的,也不是在主体中预先形成了的。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本书是皮亚杰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作的四篇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共有三章和两个序言。中译本由王宪钿等翻译,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约十六万字。

皮亚杰理论

试论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如何评价这一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如何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给我们的启示 很著名的理论,颇具争议但是有不能否认的价值,比如在学校教育方面-如何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他的理论有三点主要的局限性 1.过分强调了年龄差异(overestimate age differences) 2.没有解释改变的过程(vague about process of change) 3.低估了社会环境因素(underestimate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 因为社会因素和很多个人因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按照皮亚杰给定的年龄段发展。比如他的理论无法解释“神童”的出现。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构建主义的发展观。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2、皮亚杰认为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3、认知的结构既不是在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或较复杂的)结构4、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示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5、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重点先后四个阶段顺序不能改变。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1)4、形式运算阶段(11-16) 三、皮亚杰提出影响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为: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一游戏 理论基础 1 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3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认知发展游戏的主要观点 1 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2 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

浅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浅析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生发展,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的问题,它不仅仅是研究人士的高级水平的认识,它摆脱了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从研究人士的初级水平的发展,知道科学思维获得的认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对认识论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标签: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方法 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是近代一位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或发生认识论专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和同事英海尔德、辛克莱、伦堡希、荷明斯卡等人成立了以他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日内瓦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称为临床法或称临床谈话的技术。此方法的核心在于从皮亚杰的结构整体理论出发,研究观察儿童。在实验中注重儿童的自然性质的发挥,让儿童自由谈话,叙述活动的过程。与此同时,为保证儿童的谈话主题,实验者可作必要的提问,并详细记录,方便分析和判断。 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思维活动,他把认知,智力、思维、心理作为同义词。并且他把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数理逻辑等方面综合研究,创立了他的发生认识论(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1955年后,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皮亚杰对发生认识论的定义是: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的研究。皮亚杰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而对认识的发生发展问题的研究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发生认识论不同于传统的认识论,传统认识论研究是认识所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只研究的是高级水平的认识,仅仅考虑到认识的某些后果,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是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各地及形态的人士开始,并且直至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到科学思维而且包括科学思维。发生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说 皮亚杰在考察儿童心理和认识的过程时,是从四个因素着手的: 第一因素为有机体的成熟。人作为自然界的人,其自身的身体组织是不断生长发育的(括神经系统和第分泌系统都是逐渐成熟),人的有机体的成熟与其认识的发展过程是相关的。儿童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以人的有机体发展成熟为基础的,只有在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正确揭示儿童的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二因素为个体的活动和经验。个体只有在活动中才接连不断地和外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