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产业结构优化与业态创新探讨

会展产业结构优化与业态创新探讨
会展产业结构优化与业态创新探讨

会展产业结构优化与业态创新探讨

——以杭州市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会展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我国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基于相关理论从产业链的角度阐述会展产业链的组成;以会展旅游为例分析会展产业链企业纵向合作的可能性及会展旅游对区域经济和城市形象的影响;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探讨会展产业化所需的条件基础。基于相关数据诊断杭州会议和展览业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从宏观角度探讨会展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并针对会展产业业态创新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会展产业;结构优化;业态创新;杭州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exhibition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city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hibitio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found the problems of China's exhibition industry.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MICE industry chain ; Set the MICE tourism as an example to analysis the possibility of vertical cooperation of MICE industry chain enterprises; Discuss th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y and urban image; Based on the above two aspects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foundation. Based on the relevant solution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data diagnosis of Hangzhou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exhibition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forms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s discussed.

Keywords: MICE Industry;Structure optimization;Industry Innovation;Hangzhou City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外会展发展背景和现状

国内外会展产业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集市的产生,逐渐形成了现代会产业的雏形。当然,会展产业真正的发展是在工业

革命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当基础产业发展成熟之后,会展产业在良好的第三产业支撑的基础上才真正意义上发展壮大起来。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其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和人文效益让世界各国对会展产业的发展给与了高度的重视。会展产业被称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的面包”。德国汉诺威市、法兰克福、汉堡、法国巴黎、美国、日本、新加坡、瑞士等会展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城市,其相应的社会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较为成熟,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第三产业的支撑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了优质的土壤,在加上各地政府的有力调控、会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等,会展业在国际上的发展势头十分良好。

2.国内会展发展背景和现状

在我国,古代时期已经出现了集市等会展产业的雏形,但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国并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农业、工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极为滞后,导致会展发展缺少优质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中国的会展产业发展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随着我国加入WTO、奥运会、世博会的举办,会展产业带来的巨大效应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我国会展产业发展问题凸显

Meeting方面,各种类型的公司业务会议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地增加需求。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场馆配置来说,酒店业虽然繁荣,但缺乏设备齐全、具有专业化会议服务的酒店;从会议策划方面来看,市场上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数量繁多,但规模参差不齐、专业化水平低、产品同质化程度极高,缺乏实力突出的行业领导者和专业有力的管理协会,行业总体发展秩序混[1]。

Incentive tour(奖励旅游)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概因虽然社会上呼声强烈、需求甚旺,但从制度等各方面都得不到满足。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论是公司管理者还是员工本身,都没有奖励旅游的概念。而大型公司,尤其是国际化企业尚可,会通过设立一定的机制来保障员工奖励旅游的实现。但当一写国际化的标准遭遇中国本土化的时候,很多奖励旅游机制不能做到充分服务于员工。

Convention方面,由于中国本身各种专业的协会、组织都在成长、成型过程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方面和核心内容。下面我将通过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认识,来分析一下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方向。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产比重持续降低,三产比重明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就业结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变化。 2.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呈现出内部结构升级特征。。我国出现了明显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点,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意味着产业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 3.高增长产业交替出现,当前的高增长产业主要集中在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三轮以高增长行业推动经济进入高增长周期的过程,形成了结构变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这三次结构转变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相关,形成了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规律。 二、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例偏低,而且近几年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的水平上出现了比重增幅趋缓,甚至近两年出现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3.产品的附加价值明显偏低,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在低端位置。在许多工业领域,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价值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现经济增长投入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和升级战略措施。 “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要任务,以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以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体制改革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体制为基本保证。 1.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针对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独立成篇,这是历次五年规划中的第一次。总的要求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具体战略:(1)把服务业当作产业对待。(2)优先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十一五”期间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这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动力。 2.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 任务。 《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经济发展 新动能 日前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研究部署新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这对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超前布局今年工作,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咬定一个目标、突出三个导向、秉持三先追求、建设五大盐城”为总要求,以“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为总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提升优化产业层次与结构,构建盐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开拓发展塑造新优势。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关于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按照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关键一招”、最大“绝招”,率先建成制造业

强市。要突出产业先导性和支柱性,集中资源,集成政策,在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关突破,推动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形成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增强企业内生发展能力,促使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步伐。要沉下心来专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创名品牌、大品牌,打造一批“高品质、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盐城产品,提高“盐城制造”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顺应现代制造业大势,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工业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为调优结构开辟新渠道。要充分发挥盐城制造业基础优势和新特优势,突出抓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个重中之重。一方面要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实力优、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产业,培育壮大成长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跨境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等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服务化,加快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要顺应民生需求的新变化,深入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潜能,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不断提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论文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摘要:创新、创业尽管有各自明确的研究边界,但同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二者的相互作用和集成融合,对于我们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构建创新型国家,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大且深远影响。本论文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创业、创新的关系。 关键字:创新创业 一、创业的概念 广义的创业,“其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的资源整合、创新和快速行动。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运用创业精神开展工作是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前提。从涵盖范围来看,广义的创业概念,是指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人们为开创新的事业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创业突出强调的是主体在能动性的社会实践中所体现的一种特定的精神、能力和行为方式。 狭义的创业概念狭义的创业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是指主体以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为目的,通过组建一定的企业组织形式,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的经济活动。狭义的创业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相互关联的内涵: 1、创业是人们的一种经济活动,它以创造财富或追求经济效益作为目的指向。这是狭义的创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创业实践活动的根本之所在. 2、创业活动以创办企业为标志。 创业理论的基本观点: (1)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 (2)创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 (3)创业活动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的。 (4)创业利润的三个来源:即对于创新的回报、对于风险的补偿和对于企业高效管理和运作的回报。 创业的特征: 创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有着其固有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概括地说,就是具有相对于其他经济活动而言的更多、更为显著的社会性、自主性和风险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十分严峻的挑战。就国际市场而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合,国内外市场界限逐步消失。面对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中国要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就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发展机遇与增长空间、争取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的转换成本,同时降低结构转换风险。 就国内市场而言,目前需求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动:消费需求从满足一般的生活日用,逐步向高档次的生活日用转变。这使国内的投资需求也随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而产生变动。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投资需求增长迅速。面对这种国内市场经济形势,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并由此产生投资品产业的生产技术结构升级。 一、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中,科技创新特别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原创性意义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 (一)自主创新就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由途径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90%以上,我国只有45%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到3倍,而我国只有80%。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面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二)自主创新能加快第二产业调整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就是第二产业方面的问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特别在真正的高新技术方面,我国多数企业还不具优势。因而,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其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三)自主创新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级化 传统产业仍就是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主体,但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各经济区域中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必须同新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走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是当务之急。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工作中,我们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本期“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要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做好下面五项工作: 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制定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央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制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暂停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核准、审批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不断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整体上仍然是在封闭或准封闭的环境下推行的。如果说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入世”作为外在的强制因素,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1.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空间的影响。一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贸易,包括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限制同类商品的进口和用财政补贴、政府出口信贷等方式鼓励出口;二是优惠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优惠贷款、优先满足政府扶持的产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对外汇的需要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或者在能够得到发达国家包容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能够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再包容并转向关注经济竞争和要求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今天,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管理贸易看,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在WTO的非歧视贸易原则框架下,中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在失去管理贸易政策工具的情况下,以发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当程度上也就无法实行。同样,在WTO的框架下,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3916817.html, 沧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调整分析 作者:吕媛刘孜仪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9期 摘要:在环渤海地区,沧州市是一座长期被忽视、被低估的城市。2014年3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北省各地市,尤其是处于沿海经济区的沧州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沧州要抓住机遇,正确认识自身的产业结构演进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而做出调整及优化,加快促进沧州的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沧州;产业结构;优化 一、沧州市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1.沧州所处经济发展阶段 2014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133.3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在2014年河北省11个地市GDP排名中名列第三位,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省中发展较高。2014年沧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1:51.9:38.0。因此,目前沧州的产业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二三一”型。 2.沧州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根据2005年—2014年沧州三产的占比数据可知,沧州市三次产业的变动规律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目前,第一产业所产比重比较稳定,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10%以上,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动。沧州的第二产业发展与全国基本一致,除2008年奥运会所造成的2009年二产比重有所降低之外,其余年份都发展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50%以上,但相较于2005年二产比重还是有所下降。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还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说明沧州的第三产业发展虽与发达城市相比尚有差距,但仍有发展潜力。 二、沧州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对比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国际第一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随着地区经济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业所占比重将会逐步降低,而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将逐步提高。根据沧州2014年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内部结构的显著特征呈现出种植业所占将近60%的比重,种植业比重偏高;而其区位商较高的畜牧业与其所占比重也不相符。除此之外,沧州位于环渤海的核心位置,属于临海经济发展区,然而其渔业发展所占比重却只占5%,区位商也只有0.4,可以看出,沧州没有充分发挥其临海的优势而大力发展渔业。由此可知,沧州目前的第一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

浅谈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与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瞧,现代管理就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就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与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就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就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与认识上滞后,企业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开放程度等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国有经济比重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负面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以库茨涅兹(1989)为代表的收入决定论和以罗斯托(1988)为代表结构决定论。学术界支持罗斯托结构论的文献如David B. Audretsch等(2002)对欧盟国家19931997年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度关系的研究;Peneder.Michael(2003)通过对28个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总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相关变量建立的增长模型等。与之相对应,Masakazu Katsumoto (2004)和Chihiro Watanabe(2005)对100个国家近20年来的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变量进行分析,证明了库茨涅兹收

入决定理论的有效性。B.Sharma(2003)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对R&D投入策略依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Josef C. Brada 对美国制药业发展与东西部技术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 Asgari和A. Nagamatsu(2003)认为R&D活动、功能开发与同化能力良性循环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与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界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杨治(1985)将西方产业经济学引入国内以后,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内的产业结构研究文献才逐渐增多起来。 李国璋和武玉洁(2008)对于个别省份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赵春艳(2008)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周叔莲和王伟光(2001)认为具体有促进劳动分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需求结构以及优胜劣汰;隋广军等(2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模仿型技术。盛昭瀚和高洁(2007)与唐德祥和孟卫东(2008)分别应用演化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R&D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陈国宏和邵?S(2001)运用AHP方法对产业结构给予量化后对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

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_姜丽

第35卷第4期2012年7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5 No.4Jul. 2 012 收稿日期:2011-11- 12作者简介:姜 丽(1978-) ,女,辽宁丹东人,博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产业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姜 丽 (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经济全球化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当前经济热点之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供给和贸易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对于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流动、扩大市场需求范围以及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就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国际贸易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货物贸易的影响。在政策上,应促进中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贸易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51(2012)04-0463- 06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意味着一国产业结构能适应产业发展全球化的要求,能在国际产业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国家经济利益,实现本国产业结构体系与世界产业结构体系的协调。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随着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深化和一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愈加显现。 一、文献回顾 较早涉及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是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基础和贸易商品结构的选择,表明参与国际分工对一国是有利的, 也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演变。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引起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形成一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是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国际贸易的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他认为产品的生产要经历“研发— ——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进口”的循环过程,相应地,该产业由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再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国际市场的发展密切联系,通过参与 — 364—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2013年10月29日18:50 来源:《当代经济》2013年第9期作者:刘兴宇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3 摘要:采掘业和初加工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产成品附加值低、耗费劳动多、环境污染严重。因此,资源型产业必然要向产业链下游的深加工业发展。本文研究了鹤壁市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分析了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产业链,结构优化,循环经济 一定时期内,城市由于资源长时间大量开采加工逐渐形成规模产业,这些依靠资源开采和初加工而形成的产业通常被称为资源型产业,这些城市被称为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的上游是资源的生产和加工,受储量影响大,生产极度依赖资源,耗能多,环境污染严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下游产业附加值高,资金需求大,技术生产条件高。本文以鹤壁市为例分析资源型产业的优化途经。 一、鹤壁市资源型产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地处河南北部,是依托资源兴起的工业城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30多种,已探明矿藏11种,是河南省重要的资源产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为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矿产资源。2005年鹤壁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市初,鹤壁仅有煤炭生产工业,属于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且产业发展一直依赖矿产资源。自2000年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以来,截至2011年,鹤壁市煤炭资源一直为16亿吨,周边并未发现特大型煤矿。面对有增的产业和无增的矿产资源,其产业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以下从鹤壁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科研状况和能源产出与消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业结构 鹤壁2000—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9.2亿元,2011年为55.95亿元,是2000年的2.9倍。200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1.4亿元,2011年为365.36亿元,是2000年的8.8倍。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6亿元,2011年为89.62亿元,是2000年的3.64倍。第二产业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大,其中工业增加值最多,约占第二产业的90.8%、鹤壁市国民生产总值的70%,贡献率最高。鹤壁产业结构大体呈“枣核型”,且中心部分越来越大。 从资源型产业总体来看,2000年资源型产业分行业工业增加值约为2.56亿元,占行业总数的61.9%,2011年约占48%,较2000年资源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非资源产业增速加快,资源型产业的比重降低。可见,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逐渐被打破。2000年煤开采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9%,2011年下降到18.3%。2005年循环经济实施以后,农副食品加工业打破了煤炭行业的统治地位。从资源型产业内部来看,2000—2003年煤炭选采业工业增加值占比约为30%,比其他资源型产业占比的总和还多。这表明上游资源型产业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2004年后煤炭选采行业独大的状态逐渐发生变化,一些非资源产业挤占了煤炭选采业的份额,同时,资源型产业也逐渐向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下游产业转移。 2、就业结构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西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西的经济发展正经历一个黄金机遇期,把握这一机遇,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广西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对有关广西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众多论文进行综述,供大家参考。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城市化水平低,资源压力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广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广西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现将各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些学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认为广西的产业结构层次低,盲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业结构缺乏效率,并且投资项目小型化,丧失了规模经济效益。【1】2009年,广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8.9%;43.9%,37.2%。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但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且内部结构明显不合理,第二产业中工业比重偏低,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落后于加工业,第三产业总量不足,新型服务业落后于传统行业。在广西14个城市中,把建材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14个,将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食品加工业列为支柱产业的有11个,而将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却非常少,广西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仍走传统的老路。产业结构严重缺乏效率。广西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低,至使企业成本高,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下滑,许多企业亏损。 另一些研究者注意的是三大产业内部结构中的问题,重点分析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于农业比重过大,工业效率低下,服务业比重过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 对于这些问题,为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许多学者提出了对策,众人观点不同,现总结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 有学者认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可以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是遵照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择优淘劣的过程选择产品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不断从旧产品移向新产品,从效率低的企业移向效率高的企业。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也可以说是区域内资源向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中的强优企业聚集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据统计,2006年广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2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8.04%,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骨干重点企业仍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国有企业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1)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带头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发展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在技术改造,推广运用新技术,推广运用现金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先导作用。(2)国有强优企业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了产业关联度,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柳州汽车产业生产规模的逐年上升,有力的带动了相关零配件业的发展,提高了协作生产能力。(3)国有强优企业拥有一批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他们在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是推动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微观基础,而要加快推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要继续抓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要支持和发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应对目前面临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偏高、服务业落后等的挑战,我们应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加强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相伴随的结构转换和升级过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在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继成为增长的主导产业。(2)一些高速增长行业相继出现,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3)资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整个经济向着资源节约和技术、知识密集的方向推进。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经济在整体上正向着资源节约型的方向转变。2000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3倍,而能源消耗仅增长了2.2倍。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降为0.4。1980年,每万吨标准煤消耗仅能产出国内生产总值750万元,到2000年,同样的能源消耗,能够产出GDP 2 182万元。中国20多年的实践表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只有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民经济才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许多有利条件。然而,今后结构优化升级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技术约束更加明显,有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开放带来的结构升级空间减小。这些因素的出现,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的思路和战略。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前些年,我们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特别是大量利用了全球技术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然而,在大量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同时,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没有能够同步提升。虽然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总体上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0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在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中国的发明专利累计授予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其次,重要资源国内供给压力加大。目前,中国资源能源消耗仍然偏高,能源供给仍然很紧张,部分地区频繁出现了供电紧张问题。石油进口大幅上升,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12 272万吨,比2003年增长34.8%,成品油进口3 788万吨,增长34.l%。经济增长面临的资源能源约束加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的产出效率显著低,表现为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中国每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仅能生产的GDP为1.04美元,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专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热点背景扫描]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3)相互关系: 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 (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新”在何处?) 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②“新”在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性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西方发达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严重的污染,以后为治理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 ③“新”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3、十六大报告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论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优先、快速发展工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使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先进制造业主要是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一般说来,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生产效率高;三是创新能力强。对于厦门来说,发展先进制造业首先是适应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其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快速发展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再次,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厦门制造”、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就失去了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就难以提前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就难以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1、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厦门特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体系。综观厦门制造业,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明显优势:一是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厦门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对外、对内开放程度居于全国前列,尤其是利用外资水平较高、对外贸易活跃,加上四通八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使落户厦门的企业发展空间较大,整体竞争力较强。同时,经过这些年快速发展涌现出的一大批制造业骨干企业,如戴尔电子、金龙汽车、翔鹭石化等,也形成了较强的后发优势。二是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厦门地方不大,面积仅1569.3平方公里,但高等院校密集,尤其是厦门大学享誉海内外,每万人中大学生比例高居全国前列,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内地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三是有一定的市场优势。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目前已经和周边地区以及江西、广东等地初步形成了相互开放、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统一市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厦门先进制造业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集中体现在产业整体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条较短,尚未形成真 推进厦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 谢启标 (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厦门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应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第一产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厦门 [中图分类号]F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84(2006)04-0022-05 [收稿日期]2006-07-03 [作者简介]谢启标(1963-),男,福建永定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经济与银行经营管理、特区经济。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