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修辞方法复习: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2019修辞方法复习: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2019修辞方法复习: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2019修辞方法复习: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教学中比较、对比、类比、比喻四手法极易混淆,尤其是对比、类比,很多学生感觉模糊,难以明确区分,现陈列于此。

类比和对比都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文章中“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形成对比,就是为了突出九万里旋风。“不厚之水载草芥与载杯”对比,也是为了突出“置杯焉则胶”。

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而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比喻和类比,宛如两朵艳丽的奇葩,开放在语言艺术的广阔天地里,它们平凡而又神秘,相似而又相异。请看以下两例。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个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郑振铎《海燕》)(二者相似吗)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王充《订鬼》)(说的道理一样吗)

以上两例,一为比喻,一为类比。就其结构形式而言,均由主客体两部分构成,且常有“如”与“犹”之类联结词,这是他们在表现形态上的相似之处,因而又是极难区分之处。面对这类语言现象,倘要论及孰为比喻,孰为类比,如果单以结构形态为据,恐怕很难辨得清。但是,若能透过现象寻其本质,却也不难找到区分的方法。

从例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的女郎”设喻,借以描纱飘浮着“几件薄纱似的轻云”的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形象地勾勒出淡雅秀丽的夏日海空气象。用作本体的天空属自然范畴,用作喻体的女郎属人类范畴,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蓝色的主体上衬着白色透出艳丽迷人的魅力。

例将“人病见鬼”与“伯马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由于神志高度凝聚,进人迷离恍惚的境界,出神入化,形成错觉;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忧愁恐惧,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当属同类,既然“伯乐、疱丁所见非马与牛”,所以“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两相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熠熠光辉。

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例与例结构相似,手法不同,例是比喻,例是类比,例中用作本体的天空和用作喻体的女郎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且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点,故得以构成比喻关系。例中用作本体的“人病见鬼”,与用作类体的“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是本质相同的一类事物,幻觉乃其共同特点,因而形成类比关系。

由此看来,用作本体和喻体的两事物,非同质同类,是形成比喻的前提;有相似点,是形成比喻的关键。用作本体和类体的两事物,同质或同类,是形成类比的前提,有相同或相似点,是形成类比的关键,这是比喻和类比的分水岭。

构成比喻的两事物,之所以必须是非同质同类,其原因在于同质或同类事物之间,只存在对比或类比的关系(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苏轼《古钟山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例是同类事物形成的对比,例是同质事物形成的类比。

用作类比的两事物,之所以必须同质或同类,因为“类”者,属性同也。只有属性相同的事物,才有构成类比的可能和价值。如: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当然是荒谬的,例中以此与“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神色”相类比,描述了杨二嫂对“我”的愤慨和蔑视。

比喻和类比的形成,都是以比较为基础的,通过主、客体的比较,显示出两种事物的相似或相同点来,这是二者得以形成的前提。尽管如此,比喻和类比毕竟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人们透视和反映世界的手段,比喻属于修辞范畴,类比属于逻辑范畴。比喻在“喻”,以彼喻此,显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或神似;类比侧重“类”,以彼类此,显示本体与类体之间的神似或质同。比喻重在形象化描述,以生动形象的喻体映衬本体,给人以美的愉悦;类比侧重相类性推理,以鲜明生动的类体去证明本体,给人以灵活的启迪。

比喻和类比,本质不同,形式多变,用途各有千秋。由于比喻具备生动形象的特点,因而常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说明或议论说理中,比喻也常大显神通。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缯,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例运用的比喻说明事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分别以帷盖。红缯,冰雪为喻,依次说明了荔枝的树形和果实等方面的特色,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

例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阐述事理,构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楚整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例中,晏子以橘的生态变异与人的习性的变化相类比,阅述了只要环境改变,物性就会改变的道理,既回敬了楚王,又不失体面,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总之,比喻和类比,各具特色,尽展所长。

正确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的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各句中,比喻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烟炭,大旱的甘霖。 B、一天夜里,天黑得像个瓦罐,秋雨滴滴答答下个不停。 C、周恩来同志的这些话,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说得大家豁然开朗,精神振奋。 D、这个烟幕黑得出奇,好像是一些大喷泉突然喷出时张成的大扇面。 2 .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3.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4.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B.拟人拟人对偶比喻 C.比喻对偶排比比喻 D.拟人对偶排比夸张 二、难点歼灭 1、比喻 (1)学会辨析比喻句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喻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练习:写出下列古诗句中各句的喻体: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向东流。 ④天似(),笼盖四野。 比喻特点: ①本体和喻体之间不是同类事物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处 ③找得到或想得到本体,有喻体。 注意:“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想象。 (2)判断下列比喻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类比创新产品【类比思维的力量】

类比创新产品【类比思维的力量】 【类比思维的力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近,我为一家全球顶级的专业生产高端美容产品的公司组织了一个高管团队工作坊。工作坊之前,我们让每个人都准备好分享一项近来令之受到启发的产品、服务或体验。唯一的要求是,不能和美容有关,哪怕和美容有半点关联也绝对不行。 给出这个要求的几分钟后,一位客户给我发了邮件,问我说是不是搞错了,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对她说,暂且先放下疑惑,只管相信我们去做就是了。 接下来的工作坊上,她的一位负责供应链的同事带了一张在新泽西郊外拍摄的当地木材场的照片。桌上少数几个纽约同事一开始分困惑,但随着那位同事开始解释为什么拍这张照片以及从中得到了哪些灵感,你会发现他们整体的肢体语言在变化,火花产生了。 “这些人认识我和我的家人,清楚地记得我上一次去他们店里是什么时候,还有买了什么。我最近一次去那里买的是一些装修房子用的木材,但我当时忘了买合适的密封剂。结果他们老板亲自打电话给我,说怕我把这些材料都用上后,万一碰上下雨天

就会功亏一篑,所以特地选了一款特别的密封剂给我送去,第二天就能收到。那位老板亲自开车到我住处,把货交到了我的手里。几天后,他还打来电话问我使用情况。这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服务。” 他接着说道:“所以我就想:我们其实也是在卖昂贵的‘密封剂’,不同的只是我们的产品是用在人脸上的。而我们却从未努力走进消费者的世界,问问他们的近况,或试图了解他们。” 当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一位高管都把设计的重心转向如何让消费者获得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体验,以及如何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上,耳边还时不时会听到“就像木材场做的那样”这句话。 同样的,几年前一家医院委托我们为其外科手术团队找到更高效的手术流程。我们决定让他们突破从直接竞争对手获取启发的传统思维模式,转而通过一次跨界的类比体验来重新审视问题。 我们把他们带到了纳斯卡赛车现场,去观察那里的后勤维修队是怎样合作的。在争分夺秒的30秒或更少的时间内,一组6个人既要换轮胎,又要加燃料,还要完成赛车所有的必要维修。整个团队靠的就是相互间的协作、高度同步的作业流程、共同的责任感以及明确的领导力。但最为重要的事,正是每个人相互间的充分信任促成了团队的成功,并最终创造了一种最佳的协作体验。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明喻(Simile) simile -简明英汉词典['s?m?li:] n. (使用like或as等词语的)明喻 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明白,使人可见可感可悟,把简单的事物表达的更为形象更为生动。例如: Like climbing a mountain, we struggle up three feet and fall back two.(正如爬山,我们费力爬上三英尺,又掉下去两英尺。)(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B) I see also the dull, drilled, docile, brutish masses of the Hun soldiery blodding on like a swarm of crawling locusts.(丘吉尔在此使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把德国士兵比作蝗虫,因为二者有着共同之处-传播毁灭。) 2暗喻(the metaphor) metaphor -简明英汉词典 ['met?f?] n. 隐喻

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它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的特征,用一事物去暗示另一事物的比喻方式。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比喻词,只是在暗中打比方,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I will do anything I can to help him through life's dangerous sea.(我将全力帮助他穿越人生的惊涛骇浪。)(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A) Consider that the same cultural soil produc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lso nourished the great principles of freedom and right of man in the modern world.(想想吧,孕育英语的文化土壤也同样为当今世界培育了自由和人权准则。)(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课文A) Each letter was a seed falling on a fertile heart. A romance was budding.(每一封信就像落在肥沃土地上的种子,浪漫之花含苞待放。)(大学英语第一册地五单元课文A) 3 转喻(the metonymy) 转喻是通过相近的联想,借喻体代替本体。转喻是比隐喻更进一步的比喻,它根本不说出本体事物,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例如: 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 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这里buses 喻指司机drivers)。“Well,”said the doctor.“I will do all that science can accomplish. But whenever my patient begins to count the carriages in her funeral porcession I subtract 50 per cent from the curative power of medicines.”(“好吧,”医生说,“我会尽力做到科学能做到的,但每当我的病人开始数自己葬礼上的马车时,药物的疗效就会减掉一半。”)(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课文A) 4夸张(the exaggeration) exaggeration -英汉双向大词典 D.J.[?g?z?d???re???n] - exaggeration n. 1.夸张,夸大 2.夸张的言语;夸张的手法 - Exaggeration n. 夸张;夸大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即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呈现出来。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例如:

对比、类比和比喻的区别

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 教学中比较、对比、类比、比喻四手法极易混淆,尤其是对比、类比,很多学生感觉模糊,难以明确区分,现陈列于此。 类比和对比都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文章中“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形成对比,就是为了突出九万里旋风。“不厚之水载草芥与载杯”对比,也是为了突出“置杯焉则胶”。 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而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比喻和类比,宛如两朵艳丽的奇葩,开放在语言艺术的广阔天地里,它们平凡而又神秘,相似而又相异。请看以下两例。 ①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个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郑振铎《海燕》)(二者相似吗) ②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王充《订鬼》)(说的道理一样吗) 以上两例,一为比喻,一为类比。就其结构形式而言,均由主客体两部分构成,且常有“如”与“犹”之类联结词,这是他们在表现形态上的相似之处,因而又是极难区分之处。面对这类语言现象,倘要论及孰为比喻,孰为类比,如果单以结构形态为据,恐怕很难辨得清。但是,若能透过现象寻其本质,却也不难找到区分的方法。 从例①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的女郎”设喻,借以描纱飘浮着“几件薄纱似的轻云”的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形象地勾勒出淡雅秀丽的夏日海空气象。用作本体的天空属自然范畴,用作喻体的女郎属人类范畴,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蓝色的主体上衬着白色透出艳丽迷人的魅力。 例②将“人病见鬼”与“伯马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由于神志高度凝聚,进人迷离恍惚的境界,出神入化,形成错觉;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忧愁恐惧,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当属同类,既然“伯乐、疱丁所见非马与牛”,所以“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两相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熠熠光辉。

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 摘要:所谓英语谚语,类似于汉语谚语,它是英语国家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又具备一定劝诫意义的语句,英语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描述生动,非常容易把握,因此,被广泛流传下来。本文借鉴国内外对于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的已有研究成果,并且通过生动的实例来继续对于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英语谚语;修辞手法;拟人;典故;重复;首韵;讽喻一、引言 翻阅英语谚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英语谚语通过修辞手法来实现了“包装”,在音、形两个层面上都独具特色,给人的一种非常美好的感觉。通常情况下,英语谚语惯用拟人、典故、重复、首韵、讽喻等修辞手法。接下来,本文将对于英语谚语中的这些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英语谚语中的拟人修辞手法 英语谚语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将人以外的无生命之物或有生命之 物当作人来描写,并将其写得既有人的动作,又有人的思想感情,有时也将人比作动物或事物,因此,增加了生动感和表现力。在英语谚语中的例子如下:(1)a cock is valiant on his own dunghill. 夜郎自大。(2)straws show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草动知风向。通过英语谚语中的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赋予某些词语不同于本义的新义,使其语言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给读者与读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英语谚语中的典故修辞手法 所谓英语谚语中的典故修辞手法就是指,许多英语谚语是来自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名言的。在英语谚语中,许多谚语来来源于古典文学作品,更准确地说,有如下几种来源:希腊神话、圣经、伊索寓言以及文学巨匠的作品。英语国家的许多谚语都最早记录在这些古典文学作品当中,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能够体现出典故英语谚语的丰富内涵和语言风格,同时,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来自英语典故的谚语的汉语翻译既要能较完整地表达其在原典故中的寓意,又要能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所接受。例如:(1)an apple of discord.争斗之源;不和之因;祸根。(2)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3)helen of troy .直译”特洛伊的海伦”,源自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4)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锡拉和卡津布迪斯之间———在两个同样危险的事物之间:一个人逃出一种危险,而又落入另一种危险。(5)to meet waterloo.倒霉;受毁灭性打击;灭顶之灾。 四、英语谚语中的重复修辞手法 重复也叫反复,也就是为了强调某一个思想、突出某一种感情,对于英语谚语中的重点词、重要概念进行重复,从而吸引读者来关注,让读者能够记忆深刻。英语谚语中的重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最新高级英语修辞

1.生动形象的Simile(明喻) 英语词格simile(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在此文学作品中尤其如此。《文学词典》(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对明喻是这样定义的: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likened to another, in such a way as to clarify and enhance an image. It is explicit comparison (as oppose to the metaphor where comparison is implicit) recognizable by the use of words ―like‖ or ―as‖. 这个定义对明喻的界定既有权威性又有普遍性,许多论述英语修辞的书籍或文章在讲到明喻时,其叙述都没有超出这个概念。 根据定义,明喻是一种表现一事物像另一事物的修辞格。说得通俗点,也就是大比方,既把要描述的事物——本体(A)用比喻词语另一种具有鲜明 的同一特征的事物——喻体(B)联系起来。常用的比喻词有as(如), like(像), seem(似乎), as if(好像), as though(好像), such as(像…..一样)等。其基本格式是“A is like B”或“A is as…as B”。Simile在英语中应用的很广泛,用以状、 写景、抒情、喻理,可收到生动形象、简明明了、新鲜有趣的修辞效果。先 看引自《大学英语精读》(College English, 董亚芬总主编,下同)中的几个 例子。 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 (College English, Book 1, Unit 3) 支票像只断了翅膀的小鸟似的飘落在地板上。 一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在生日那天,满心欢喜地期待她的女儿来给她祝寿,至 少给她寄份生日礼物,最终等到的却是一张冷冰冰的支票。此句形象地描述了老 人收到支票后的心情——她多么失望,就让那张令她伤心的支票随风飘落吧!这 个比喻的比喻词是like。 Praise is like sunlight to the human spirit we cannot flower and grow without it. (College English, Book 2, Unit 10) 对于人的精神来说,赞扬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便不能开花生长。 作者借助明喻形象地说明赞扬的作用,赞扬对于人的精神如阳光对于生命一样重 要,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此句的比喻词也是like。 Under the bundle tottered the old woman, her face as while as a linen sheet. (21st Century College English, Book 1, Unit 4) 包袱底下,正是那位步履踉跄的老妇人,她的脸白得像块亚麻布。 这句话传神地刻画出洗衣女大病初愈后苍白的面色。这句话的比喻词是as。 英语中有许多谚语包含着美妙的明喻,闪烁着语言艺术的光彩。这些谚语多数以like和as 作为比喻词。例如: Wit without learning is like a tree without fruit. 有天资而无学识,好比树木不结果实。 Choose an author as you choose a friend. 择书如择友。 Use a book as a bee does flowers. 读书如蜜蜂采花。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一、比喻论证 1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 3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二、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逻辑形式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属于形式逻辑中的归纳推理。类比论证属于或然性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式,其结论不一定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有时无法获得更确切的论据。运用类比论证,有时是有效的。 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专家回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1、对比论证: 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

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 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 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糟啊。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类比论证: 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英语修辞大全

本文根据《大学英语》中出现的最常见的几种修辞格加以分析,希望有助于大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选择修辞手段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明喻(Simile) 明喻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其基本格式是“A像B”,常用的比喻词有as, like, as if, as though等。例如: ●He jumped back as if he had been stung, and the blood rushedsint oshis wrinkled face.(他往后一跳,好像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似的,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顿时涨得通红。)在《品尝家》一文中老人对“我”的慷慨施舍的反应如同被蜜蜂叮过一样,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处境凄凉内心却极度敏感的可怜老人的形象。 ●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 (支票跌落到地上,像一只断了翅膀的小鸟。)《礼物》一文中,老太太喜迎八十大寿,大女儿不来庆祝,只寄来一张支票。作者把这张支票比作断了翅膀的小鸟,形象地表达出此刻老太太希望破灭,极度伤心的心情。 暗喻(Metaphor) 暗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用比喻词,因此被称作缩减了的明喻(a compressed simile)。它直接把一种事物名称用在另一事物上,从而更生动、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What will parents do without the electronic baby-sitter? (如果没有这位电子保姆,父母该怎么办呢?)形象地说明了电视机的保姆功用。 ●... while most of us are only too ready to apply to others the cold wind of criticism, we are somehow reluctant to give our fellows the warm sunshine of praise.(……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太容易给别人批评的冷风,而不愿意给自己的同伴赞扬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精选.)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如:

公文写作中的类比思维

公文写作中的类比思维 所谓类比思维,也称“类比法”,就是认识主体根据事物的某些已知属性、特征,推演出该事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状态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思维方式。类比思维是一种间接的推理,其可能程度取决于前提中所确认的事物的性质、特征的数量和可靠程度,这些性质、特征与类推所得结论的关系是否密切等等。 类比思维对于撰写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写作的思维主体是代表意志的集体与撰写者个体想结合的符合思维主体,撰写者个体的思维活动受到所代表的领导意图和集体意志的制约,二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存在着控制和能动的矛盾冲突,而类比思维则能够通过思维主体和思维方式的代换克服写作中“双重主体”对立所形成的思维障碍,使

二者达到思想、认识的基本同步与表达一致。因此,撰写者应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类比思维能力,摆脱“自主写作”的常规写作思维模式的束缚,从既定的角度选题立意、搜集材料、提炼观点、遣词行文以成篇章,使成品充分表达领导意图和集体意志,并从中展现撰写者个人的智慧和才华。 类比思维的特点分析 1、思维主体与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类比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模拟思维。写作是一种应命写作,其写作动机具有明显的使动性和强制性,撰写者首先应具备对既定身份、角色的类比思维能力,抑制自我表现意识,从既定的角度出发考虑的主题、结构、取材和风格。这个层面上说,类比思维的思维主体与思维方式是分离的、对立的。另一方面,撰写者始终是类比思维的唯一思维主体,撰写者的思想、情感、理论水平、审美素养和写作技巧等个性因素必然渗透融合于类比思维的整个过程,所代表的领

导意图和集体意志只有通过撰写者的思维加工和技术重组才能得到具体表现,其实是经过撰写者个体化合后的“意识物态”。从这个层面上说,类比思维的主体和思维方式又是统一的,体现为撰写者个体的智慧向写作主体价值的充分转化。 2、思维活动中逻辑性与创造性的平行排列 类比思维就其本质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这是因为类比思维是从“已然”向“应然”推演的思维活动,撰写者运用类比思维进行由此及彼的判断和推理,在既定先在思想倾向、行为规律与特定前提和环境下既定可能表现出的知觉和状态之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就必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方法,这些都赋予类比思维逻辑缜密的特征。另一方面,类比思维也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记录。类比思维的逻辑性只是为写作标示方向、划定范围,严密的

英语18种重要修辞手法

18种重要修辞手法 一、语义修辞 1明喻(simile) 俗称直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例如: 1.The snow was like a white blanket drawn over the field. 2.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to hear him crow. 认真观察以上各例,我们会发现它们的特点,由(as)... as, like等引导,这些引导词被称作比喻词(acknowledging word),它们是辨别明喻的最显著的特征,明喻较为直白,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相似点较为明显,所以明喻是一种比较好判断的修辞手法。 2暗喻(metaphor) 也称隐喻,是依据比喻和被比喻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或相关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格。例如: 1.His friend has becom e a thorn in his side.(他的朋友已变成眼中钉肉中刺。) 2.You a re your mother’s glass.(你是你母亲的翻版。) 3.Hope is a good breakfast, but it’s a bad supper. 由以上各例可知,暗喻没有引导词,这是明喻和暗喻在形式上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有为明喻,没有为暗喻。如:He has a heart of stone. He has a heart like stone.很显然,前句是暗喻,后句是明喻。暗喻时,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的相似点较为含蓄,猛一看它们毫无关系,实际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谈到暗喻,有必要说说它的两种变体(variety):博喻(sustained metaphor)和延喻(exte nded metaphor),它们是英语比喻中的特殊类型。 (1)博喻 连续使用多个喻体去比喻主体的方法就叫做博喻。比如: There again cam e out the second flash, with the spring of a serpent and the sho ut of a fiend, looked green as an emerald, and the reverberation was stunning.(爆发了 第二次闪电,她像蛇一样蜿蜒,如魔鬼般嘶叫,像翠玉般碧绿,轰隆隆震耳欲聋。) 这个例子中对闪电的比喻就用了三个喻体,spring of a serpent(动态),shout of a fiend (声音),green as an emerald(颜色),它们从不同角度绘声绘色地把闪电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见,多喻体的使用其优势是单一喻体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地表现主体。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docx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比较、对比、类比、比喻的区别教学中比较、对比、类比、比喻四手法极易混淆,尤其是对比、类比,很多学生感觉模糊,难以明确区分,现陈列于此。 类比和对比都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如文章中“不厚之风与九万里旋风”形成对比,就是为了突出九万里旋风。“不厚之水载草芥与载杯”对比,也是为了突出“置杯焉则胶”。 类比论证:对比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人思考。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中运用比喻,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而又常借用比喻的方法来进行论证。 比喻是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 而类比是两种东西有同样的特征才放一起比较的。

比喻和类比,宛如两朵艳丽的奇葩,开放在语言艺术的广阔天地里,它们平凡而又神秘,相似而又相异。请看以下两例。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个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郑振铎《海燕》)(二者相似吗) 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王充《订鬼》)(说的道理一样吗) 以上两例,一为比喻,一为类比。就其结构形式而言,均由主客体两部分构成,且常有“如”与“犹”之类联结词,这是他们在表现形态上的相似之处,因而又是极难区分之处。面对这类语言现象,倘要论及孰为比喻,孰为类比,如果单以结构形态为据,恐怕很难辨得清。但是,若能透过现象寻其本质,却也不难找到区分的方法。 从例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的女郎”设喻,借以描纱飘浮着“几件薄纱似的轻云”的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形象地勾勒出淡雅秀丽的夏日海空气象。用作本体的天空属自然范畴,用作喻体的女郎属人类范畴,二者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然而在形态上却有着相似的特点:蓝色的主体上衬着白色透出艳丽迷人的魅力。 例将“人病见鬼”与“伯马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由于神志高度凝聚,进人迷离恍惚的境界,出神入化,形成错觉;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忧愁恐惧,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当属同类,既然“伯乐、疱丁所见非马与牛”,所以“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两相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熠熠光辉。

英语谚语修辞手法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征 英语谚语在“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的定义是谚语是受大家欢迎而短小的建议和警告的警句。英语谚语有很长的历史,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抗自然的经验,英语谚语的特征是言简意赅,富涵哲理。 英语谚语由于使用简单的词而易于理解,由于韵律的和谐而易于背诵,由于生动的比较和描述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诚如罗素所言“谚语乃以一人才华表达众人智慧”,弗朗西斯·培根也说过:“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英语谚语的内容包括许多:政治、社会、地理、国家习俗、历史和文化,它是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英语国家的宝贵钥匙。一些谚语含有人类生活的哲学事实,如“Life is long if it is full”翻译成汉语即“生活充实,生命长久。”一些谚语与学习和工作有关,如“If you lie upon rose when young,you lie up on thorns when old.”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些与镇定及人际关系有关,如“Better die standing than live kneeling.”即“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其他的与家庭和社会有关,如“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a wolf will learn to howl.”即“近墨者黑。”英语谚语不仅含有许多哲学理论,而且还被认为是语言和修辞艺术的珠宝屋。通过研究英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我们能够理解和学习英语民族人们表达观点和描述事物的技巧和方法。 修辞学是有效使用语言的艺术。修辞手法在英语谚语中起了

很重要的作用。是修辞美化和人化了英语谚语。正因为人们在英语谚语中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才使得英语谚语迷人而令人难忘,才使得谚语精确表达事物的本质和深奥的真理。 有如下修辞手法被使用在英语谚语中: 1.比喻 比喻最频繁使用在英语谚语中,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讽喻以及转喻。它有许多形式帮助人们有效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如:“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三月天气来如猛狮,去如绵羊),此是明喻(simile)。 又如:“Books,like friends,should be few and well chosen.”(书籍如朋友,宜少宜精选。)明喻通过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进行对比,生动地表达深奥的意义。 再如:Speech is silver,silence is gold(说话是银,沉默是金);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此是暗喻(metaphor),暗喻尽管用词少,但更有意义。所以,充分理解暗喻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 讽喻(allegory),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意义。启示并引导人们理解事物精髓以及深奥的哲理。如: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热打铁)它暗示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时光获得成功。再如No rose without a thorn.(玫瑰都有刺)说明有快乐就有苦恼。用玫瑰象征美好的事物,而用刺表示其对立面,浅显易懂。

浅谈类比思维

浅谈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从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关系中受到启发,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哲学家康德就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在化学学习中,类比思维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体现。 首先,类比思维体现在类比记忆上。在研究原子的结构中,教材把原子比作一个操场,原子核则比作一只蚂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类比记忆,将微观抽象变得形象具体。同样的,在碳单质的研究中,石墨、金刚石以及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其根本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教材以一个小球类比一个碳原子,使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记忆。 其次,类比思维体现在类比推理上。类比推理是一种以比较为基础的逻辑推理方法,但是它不同于一般的比较。比较是只需要找出要研究的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而类比则是要将一种特殊对象的知识迁移应用到另一个特殊的对象中去的思维方法。有一道题目:“20gKCl样品(含少量碳酸钾)和10g稀盐酸充分反应,溶液质量为25.6g,求(1)产生的气体的质量;(2)KCl的质量分数。”很多同学拿到这道题目,很茫然,搞不清产生的什么气体。首先,知道药品有KCl、K2CO3、HCl;其次,弄清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最后,计算。在这道题中,虽然K2CO3与HCl的反应,学生没有见过,但是,CaCO3、Na2CO3与HCl 却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类比,能够推出K2CO3与HCl产生的气体是CO2(K2CO3+2HCl=2KCl+CO2+H2O)。运用类比学会知识的迁移。含硫的煤燃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SO2气体,一般用NaOH溶液来吸收,已知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最后,类比思维体现在化学思维品质上。CO2的制取的研究,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展开研究。在探究过程中,类比大家熟悉的O2的制取,得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步骤,形成探究制取气体的一般思维。 一、实验方法(反应速率的快慢、反应能否持续进行等) 二、实验药品和仪器(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探究)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从具体案例出发,总结一般规律,形成类比,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化学思维品质,为化学学习中各种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文学中得修辞手法

一、明喻(simile)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 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 as, as if, as though等, 补充: 二、隐喻(metaphor)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补充: 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 以抽象代具体,或以具体代抽象。四、拟人(personification)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七、借代(metonymy)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种。八、双关语(pun)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谐有趣的效果。九、拟声(onomatcpocia)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十、讽刺(irony)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果。十一、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十二、头韵法(alliteration)在文句中有两个以上连结在一起的词或词组,其开头的音节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英语修辞手法 1) Simile:(明喻)It is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 (特性)in common. To make the comparison, words like as, as...as, as if and like are used to transfer the quality we associate with one to the other. For example, As cold waters to a thirsty soul, so is good news from a far country./ This elephant is like a snake as anybody can see. 2) Metaphor:(暗喻)It is like a simile,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unlike elements, but unlike a simile, this comparison is implied rather than stated. For example, the world is a stage./ The diamond department was the heart and center of the store. 3) Analogy: (类比)It is also a form of comparison, but unlike simile or metaphor which usually uses comparison on one point of resemblance, analogy draws a parallel between two unlike things that have several common qualities or points of resemblance. 4) Personification: (拟人)It gives human form of feelings to animals, or life and personal attributes(赋予) to inanimate(无生命的) objects, or to ideas and abstractions(抽象). For example, the wind whistled through the tre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