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第三反抗期

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第三反抗期
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第三反抗期

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第三反抗期(12-16岁)

当如水的时光,在孩子们嬉戏玩耍中悄悄流走时,青春期岁月悄悄来临了,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家长们蓦然间便感觉孩子们如那雨后的春笋一样,茁壮成长起来。

走过了懵懂无知活泼任性的第一个反抗期,又度过了自我感觉良好倔强坚持的第二个反抗期,家长在与孩子们磕磕碰碰的接触中,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寒暑。然而,成长总不会是风平浪静的,成长中也总会伴着无数的快乐和幸福,也会伴有寒冬、酷夏,甚至是惊涛骇浪。当家长们突然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又面临一个前所未所的压力时,心情又开始了五味杂陈。

案例一:小雪,女14岁,初中二年级,在爸爸和妈妈眼中,属于小公主型的宝贝,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而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后,那个曾经很温顺乖巧的小公主形像,一天天变了,变得让妈妈非常担心,又非常焦虑。女儿对学习索然无趣,也极少花心思去用在学习上,相反却在吃穿打扮上花尽心思。一谈到学习,小雪便会和妈妈大发脾气。一谈到做家务,小雪也会把责任完全抛给妈妈,只认可自己是孩子,做家务这些事,是全职在家妈妈应该干的事。最让妈妈无法接受的是,女儿小雪开始早恋了,这还怎么了得啊,真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寝食难安。

案例二:小兵,男13岁,学习成绩一般,脾气暴躁,喜欢网络游戏,爸爸和妈妈把家中电脑上了密码,加了锁后,小兵开始在家庭以外寻找一切可以玩网络游戏的机会,去同学家,去网吧等。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劝也劝了,求也求了,一切皆无济于事。看着学业一天天荒废的小兵,爸爸和妈妈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青春期,这个让无数家长头痛且无奈的人生成长阶段,就这样来临了。

火星撞地球——“第三反抗期”

之所以把“青春期”这个独特的人生成长阶段定义为“第三反抗期”,我是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把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区别开来。更不想把家庭教育问题与心理咨询问题完全混为一谈,因为就家庭教育而言,其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宽泛,也更灵活,也更艺术。

将“第三反抗期”的孩子比喻为“火星”,我想应该从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上来浓妆淡抹地形容一番。“火星”之火,有时只是微弱的火苗,而有时会燃起无名之烈火,再看家长这颗“地球”,不小心便会被闯入大气层的“火星”给碰撞一下腰部。那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诸如男孩儿,亦或是女孩儿,都有哪些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呢?

特点一:自我意识更强烈。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时的孩子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时如果家长们去人为干涉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往往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比如案例一中的小雪,当妈妈看到孩子在穿衣打扮方面有些消费过度时,便劝女儿,可是换来的却是一顿白眼和斥责:“同学都有名牌,为什么我不可以有?你就这么小气?”几句话让妈妈感觉气愤又无奈。

特点二:经常与家长“南辕北辙”。你说东来我偏要向西,这样的行为特点,往往让很多家长非常恼火,本来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这样做的事,现在想好心劝孩子不要这样做,可是孩子呢?偏就不听,偏就我行我素。比如还是案例中的小雪,平时妈妈想让女儿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女儿则一扬眉:“你做为全职太太,这点活还用得着我吗?再说我也不会用拖把啊。”再瞧小雪妈妈,几乎是欲哭无泪,事后一想,自己还真没有教育和引导过孩子做过家务。

特点三:行为标新立异。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常常是喜欢追求潮流的一代,这点往往让家长非常难于接受。比如在电脑和网络应用上,家长越是担心孩子们迷恋网络,耽误学习,越是想制止孩子们,可是到头才发现根本阻不住这个口子,就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尽管有的家长去追查孩子的网名,到头来却发现连个网名都无法输入查找之中,原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反侦察,发明了“火星文”,那种奇怪的符号简直让家长束手无策。比如有一个16岁的女孩儿,让妈妈感觉很不理解,女儿每天晚上睡前把白运动鞋子擦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是第二天早晨却胡乱用清水抹一把脸就跑了,家长甚至并不明白女儿头上乱糟糟和脚下白白的鞋子,是到底为什么。

特点四:请不要窥探我的隐私。很多家长常常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在琢磨什么,因为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沟通产生了问题,甚至是障碍,孩子有什么话也不给你说,这不是急死个人的事儿?于是很多家长便想着办法窥探孩子的隐私。比如有一位妈妈担心女儿有早恋的现象,便经常关注女儿的QQ空间,经常关注女儿的日记和抽屉。可是有一天,女儿突然怒气冲冲地告诉妈妈:“请您以后不要再私自翻我的抽屉了,好吗?拜托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我有自己的隐私空间了。”女儿的话让妈妈傻了眼。事后,妈妈终于弄明白,原来女儿设了机关,做了记号,只要自己动女儿的抽屉,就会被女儿察觉。

特点五:我在做我喜欢的事,别管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迷恋于网络游戏,或者热衷于读网络小说,没事折腾QQ空间,再去看孩子们的家长,不是赌气,就是指责,甚至还有干脆断网的现象发生,这样做,几乎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对于孩子们的个性化喜好,很多家长缺乏支持和理解的态度,仍然把全部目光都放在学习和成绩之上,如果看到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没有按自己要求去做,便会很不高兴,可是家长们没有想到的是,越反对,孩子越去做。

特点六:坏习惯已经让某些行为产生了惯性。在家庭教育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类问题,就是孩子学习兴趣不浓,成绩不理想。很多家长非常苦恼,道理说了千百遍,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孩子该稀里糊涂地玩儿还是玩儿,根本没有危机感。比如有一位家长,看到即将中考的儿子仍然在我行我素,看在眼中,急在心上,没有什么办法,有时一提醒孩子,儿子便会说:“你考试?还是我考试?我都不急,你急什么?要不你考算了。”一句话,差点没把家长给晕倒。事实上,家长完全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从小没有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懒散的坏习惯倒是越大越显现出来。

面对“第三反抗期”的孩子心理和行为特点,家长们又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观念呢?如何解决亲子沟通中遇到的矛盾呢?我想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第一,放弃系在孩子身上的束缚,还其自由。在孩子成长的几个阶段中,特别是到了“第三反抗期”——12—1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到了独立放飞的阶段,如果这时家长们仍然紧紧束缚着孩子,必然要招致孩子的强烈抗争,上述几个特点分析中,都不难看出,孩子面对家长的管束,几乎都表现为一种张力。所以,对待“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与其如堵洪水一样,莫如用疏导的方式,给孩子们以自由,还他们飞翔的天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们体验到翱翔的快乐后,认真对待爸爸和妈妈的意见和建议了。

第二,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尊重孩子。在现代育人观念中,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在很多家庭中严重缺乏。这源于很多家长总把已经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仍当几岁的小孩子来看待。如果家长能够让孩子们多参与一些家庭事务的商量和决策,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同时让孩子多了解父母工作、生活和教育的艰辛,也会唤醒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之心,当感恩之情被激活后,孩子自然会多体谅父母,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比如做一些家务,比如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比如合理安排用电脑学习,或者安排游戏时间等。

第三,面对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要冷处理。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与孩子在沟通中火冒三丈,而孩子呢,也往往是针锋相对,毫不示弱。面对亲子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我想告诫家长们:您一定要冷静下来!当“火星”光顾“地球”时,眼前要做的事,必须要调整星球的姿态和轨道,完全没有必要正面相撞,对于两者俱伤的后果,为何不选择避让来解决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在亲子关系中仍是非常适用的,特别是针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家长的情绪会主导着孩子的情绪,家长退让了,孩子也就成了一只巴掌,拍不响了。

第四,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理性应对。很多家长缺乏对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的了解,平时也缺乏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资料,这就导致家长们对孩子读不懂,看不透,更不知道如何针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去沟通和交流了。事实上,“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正值生理发育的高峰期,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分泌,让男孩儿和女孩儿们身体内充满着躁动和不安,特别是感情的变化,注意力的转移,往往让孩子们更容易出现看待问题的偏激。而这时,家长必须要在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去理性做好亲子沟通,从说话的语气、尊重的方式、事情的选择等方面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

第五,家长要多了解时代接受新生事物,破解“代沟”。很多家长总爱陷入一种经验式的思考问题方式。动不动就拿自己当年的经历或者观点来管教孩子,这样做的家长恰是忽略了时代在进步,时代不同了,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家长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接受新生事物,不更新观念,在亲子沟通中必须要出现“代沟”。当孩子感觉家长不理解自己时,慢慢也就不愿意和父母去废话了。比如网络之于很多家长,由于家长不学习、不了解、不实践,对网络就有一种戒备之心,这恰会造成与孩子之间无法沟通,甚至无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合理应用网络这种先进的工具。

第六,树立良好的形像少去唠叨和指责,榜样示范。明智的家长,一般不会随便开口去指责孩子的,总会先冷静观察孩子的言行,弄明白孩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后果都有哪些等等,然后再运用技巧去和孩子做沟通。同时家长还要充分重视一点:那就是,一定要做好自身的榜样示范!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眼睛是雪亮的,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父母如何做事,如何说话。如果家长们在自己的形像上多下点功夫,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通过勤奋

培养自身好习惯,面对孩子时,正应了:桃李无言,下自成溪。孩子对父母自是多了几分敬重,自然也就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而做事了。

第七,家长要对孩子个性化的行为特点,正确引导。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处处体现着个性化行为,而我们很多家长总是看不惯孩子的个性化行为特点,动不动就指责和批评孩子,甚至强迫孩子去改正。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招致孩子的反抗。比如孩子想弄一个很奇怪的发型,穿一件很另类的衣服,面对孩子的个性化特点,家长首先就要从校规校纪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不是爸爸和妈妈不允许你这样做,而是学校有规定,我们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比如孩子在家里想打破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时家长就必须要考虑到运用家庭规则来约束孩子了,通过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家庭规则不是针对他个人而定的,是全家人都必须要遵守的。

第八,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心包容。“第三反抗期”虽然时间跨度从12岁一直到18岁左右,但是这只是一个特定的人生成长阶段,有很多问题在孩子度过“第三反抗期”后,随着步入大学和走向社会,通过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社会这所大学校的重新再教育和影响下,会逐步纠正身上曾经拥有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做法。如此说来,家长无需为眼前看到的孩子身上存的一些行为习惯而苦恼。不过,对孩子进行长期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对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坚决不能大意,这关系到孩子成长道路方向的问题。方向不偏,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对于枝枝杈杈,通过家长这个园艺师的修剪,相信会培育出一棵健康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的。

通过三篇文章,把亲子关系中三个特殊的阶段都一一给家长做了介绍,不管是技巧也好,方法也罢,我想家长肯定都会感觉到我的良苦用心,虽然我的写作能力有限,但是我想我尽力了。可以说,我写作过程,也是一次用心学习和实践总结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每天都在坚持,我希望家长们也一样,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你的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吧。

与孩子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体会)

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 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的发育外,最重要的就是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了好的性格和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就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如果还能养成阅读和倾听的好习惯,那么孩子的理解能力就会很强,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而养成这些好习惯就是我们大人的责任。 一、注重陪伴和引导。陪伴,不单是生活在一起,更是要在心灵上、精神上走近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多观察孩子细微的变化,洞悉孩子内心的想法,了解孩子,知道自己的孩子明白什么、不明白什么,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注意引导我的女儿,讲故事的时候我会随时解释她不明白的词语,我也没有硬性要求她必须要记住,只是自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时间长了,我就发现这样做对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孩子学起来也没有压力。同时,我注意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学习方法,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会让孩子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并引导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东西。 二、关注过程而不是只要结果。结果是过程的体现,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要让孩子乐学、爱学、轻松地

学,享受学习的乐趣,千万不能让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这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抵触情绪。在和孩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陪孩子做三件事。 一是讲故事。我女儿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开始听故事,而且必须是人工版的讲述,买的MP3根本不听,因为我给她讲故事,一边很有感情地讲,一边还给她解释不明白的词语,有时还发表一些感想,所以她喜欢听。我们一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前必讲1—2个故事,这样就逐渐养成了认真倾听地好习惯,现在我注重引导她进行阅读,教给她理解一个故事、一篇文章内涵的方法,每次讲完故事都要给孩子说一说这个故事哪里最有意思、这个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有时也让她自己说说,随时抓住学习的机会,不提什么硬性要求,只是随意地谈谈、说说,这样做其实累的是大人,孩子则是轻松地接受,也许一天两天不会有显著地效果,但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总有一天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很多知识,她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二是做游戏。孩子每天在学校要上6—7节课,每节课40分钟,这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大家都得规规矩矩地坐着,要守纪律受约束。那么回到家,我就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学习形式,寓教于乐,把学与玩结合起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我女儿识字量还可以,这不是我用生字卡片一个个教的,我们家也没有贴过生字卡片、拼音挂图,我觉得她识字的途径很多,有在幼儿园、学校老师教的,有通过讲故事、看故事书学到的、还有在街上看大小商店的招牌、商品

孩子叛逆期特点以及家长应对指南大全之欧阳歌谷创作

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如果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和矛盾,找到恰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性应对,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欧阳歌谷(2021.02.01)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 第一“反抗”期反抗 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 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 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而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特别是很多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家长,哪能任凭宝宝们不“听话”呢。这还了得,这不坏了我们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我是你爹你娘,不听话还了得!在劝说无效下,结果是非打既骂,企图逼孩子就范,可是已经有了表达能力的宝宝们,此时已经不再情愿受爸爸或者妈妈“摆布”了。 当一方要求:你必须听我的。另一方却是我要说我的,我要做我的。呵呵,再看,亲子矛盾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吧? 原因之二: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游戏心理 家长们常常会忽略24岁的孩子们有一种游戏心理。当大人们经常制止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很好玩儿。 比如大人说:那个加电的插座很危险,千万别动,当心电着你,可是有的宝宝偏就在家长的提醒下非要关注一下,要么用手去捅一捅,要么用小棍什么的去动一动。还比如,当大人强调:快点吃饭,别磨磨蹭蹭的了,再看宝宝,就在那给你拖拉啊,磨蹭呀。有时气得大人恨不得给两巴掌。可是又怕孩子吃不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有时大人干脆就在孩子身后追着喂饭,弄的一顿饭吃的鸡飞狗跳墙。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们可以环顾四周去观察,在此不多举例了。 原因之三:孩子的“单向思维”不容忽视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幼儿园教案)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干,比如:睡好觉大家都出来了,而他偏偏还要呆在午睡室;看书的时间到了他偏偏还要说“我还没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这样。观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听话的例子,但像小王这样的表现确实很特别,他的父母也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 案例分析: 分析小王的行为是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每一位孩子在2—-3岁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只是有的幼儿表现的明显,有的幼儿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出现一些逆反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当大人说这样可以的,他偏偏认为这样不可以。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当孩子出现反抗期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 1、要学会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是不成熟的。我们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 我们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适当加以控制。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机会,以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发展,比如:有时孩子们在看书时,时间到了,有的幼儿说“我还没看好,”硬要再看一会儿。此时老师也可以给他再多看一会儿。看的时间长了有的幼儿也会模仿,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应用方式方法,给他限定一下时间,比如:当老师数到十时就收起好吗?这样给孩子一个下的台阶,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当孩子硬要自己穿衣服时,我们可以在旁帮助他们一起穿而不要过多的限制。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让孩子去做吧。 3、该说“不“时就说“不”。 对于有的有危险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做,那一定要坚决说“不”比如:模仿成年人摆弄电器开关,玩弄打火

家长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和孩子共同成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三(7)班的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你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家长会,有你们做我们的坚强后盾,老师们的工作会更有激情,孩子们的学习会更加努力!我是三(7)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哪位家长不想望子成龙,哪位家长不想望女成凤?哪位老师不想学生出息?既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好他们,让我携起手来,同心协力,把这些孩子教育好。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在开会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麻烦各位家长把自己的手机调为振动或者静音,不要再教室走来走去,也不要再教室抽烟,这是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我们更要以身作则。平时我也是这么要求孩子们的,希望各位家长多多配合我的工作。 今天我选择了“和孩子共同成长”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孩子有多大,我们为人父母的时间就有多长。我们成为了父母。在此次之前,没有受过任何的的培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我们家长,从做妈妈(爸爸)的角度来说,我们和孩子是同岁的,我们也只是孩子而已,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首先我先向大各位家长说说此次会议的流程。 一、是回顾成绩。 二、是介绍本班的基本情况。 三、本班的存在问题以及有哪些改变。 四、讲讲我是如何管理班级的。 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给家长的建议。

我们班现共有学生53人。班级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在一种关爱、宽容的环境中,在一种教学相长的氛围里,老师的悉心教育,家长的正确引导,使我们班基本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的班、喜欢自己的老师。 学生在成绩进步的同时,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他们自我组织参加的各种活动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公开课等各种活动都积极参与,学生为班级争光、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很强,在活动中,他们所表现的精神令人感动,所取得优异成绩令人振奋。既让同学们得到了锻炼,也展示了他们的才能,为他们增加了自信。相信为他们走向下一个成功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品德上都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的班级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1、良好习惯还没有养成。 2、.部分同学不重视听,读,背诵的作业,导致常常要重新听写,重新默写,语文成绩总上不去。 3、对作业或错题订正应付了事,一知半解的就填上算数;问同学只问答案,不问个“为什么”。 ?4、部分同学平时课堂效率不高,上课不主动发言,导致学习“事倍功半”。?5、数学方面没有认真预习,做题粗心大意。

小孩子的叛逆期处理方法

小孩子的叛逆期处理方法 幼儿在某个阶段会表现出很强的违拗意识,这是人的第一个叛逆期. 在7-8岁的时候出现第二个叛逆期. 在13-18的时候出现第三个叛逆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青春期. 通常认为的叛逆期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小孩很不好管,是最最懵懂的时期,在很多事情中,他们都是,似懂非懂,可偏偏喜欢装的什么都懂似的,因为他们老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尤其是大人(老师跟家长),大人么觉得这样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 觉得凭什么他们说怎样我们就怎样) 他们就是有这种心灵 ..... 所以称之为叛逆!!! 这个阶段的家长要(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家长应辩证看待小孩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小孩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小孩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小孩。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小孩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小孩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小孩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小孩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小孩”,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爸爸妈妈交流的大门。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小孩,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小孩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小孩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小孩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小孩的一生。小孩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小孩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小孩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小孩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小孩说过,虽然是为了小孩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小孩到底在想什么。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小孩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小孩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

《让我们用爱的能量与孩子共同成长》演讲稿

让我们用爱的能量与孩子共同成长 演讲者:刘璐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小时候,我最敬佩、最崇拜的人是老师。在我眼中,老师是知识的使者,爱的化身。记得那是上小学时的一次美术课,我的手指不小心被剪子戳伤了,当时疼得我眼泪直淌。朱老师看见了急忙找来酒精为我消毒,小心地给我包上纱布,轻轻地摸着我的头说:“还疼吗?下次小心。”望着老师那心疼的眼神,一种幸福感涌上我的心头。那时,我就在想,将来,我也要做一个好老师,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就这样,我怀着儿时美好的愿望走上了幼儿教师的岗位。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才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爱心是熊熊的火焰,点燃起孩子美好的梦

想;爱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着孩子光辉的前程! 俗话得好“爱可以打动一切。”是呀,幼儿教育事业是心灵与心灵交流的事业。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最纯的,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饱含爱心的微笑、甚至是充满爱意的责备,都将使孩子向你敞开内心的世界。 岁月匆匆,转眼,我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七个年头。七年来,数不清多少次,被不肯离开父母的孩子“拳打脚踢”;数不清多少次,被哭泣的孩子吐脏了衣服;数不清多少次,为孩子擦屎洗尿换上干净的衣裤;数不清多少次为熟睡的孩子拭去额角的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这些繁琐的小事中悄悄地溜走。一路走来,留下了多少酸甜苦辣的故事,而让我最欣慰的是——我用爱心铺就的道路越来越长,我用爱心哺育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多。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你也许会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那就是爱!”幼儿教育是爱的教育,幼儿教师的职业是奉献的职业。我们幼儿教师用自己的爱诠释着对师德师风的理解。 亲爱的同仁们: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的爱心、诚心、耐心去

让孩子叛逆期不叛逆

让孩子叛逆期不叛逆 其实,在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你不要认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太难管教,或认为他们的叛逆行为是完全错误的,而是应该站在孩子角度,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并适时地把握,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 孩子很希望能够经常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而不是天天听到父母唠唠叨叨地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因此平时你要注意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孩子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你不要三心二意,只顾想自己的事,而要集中注意力听;如果此时你有十分紧急的事要做,不妨先跟孩子打个招呼,以便孩子谅解。 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孩子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白己的看法,不要光知道唠叨说教而不考虑孩子的意见。 与孩子交谈时,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育语气说话,尊重孩子会使孩子尊重自己,教训则常常带来反感和对立,产生相反的效果,让孩子更逆反。 要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并以大朋友的身份指导、帮助他们自身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

家里的事也要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要以他的意见做出决定,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感”和责任感,从而使家庭更加协调。 多陪孩子参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并没有错。 二、注意自己的行为影响 父母自身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方面,你应注意以下几点: 自己要做出好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你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你自己要抽烟,就无法说服孩子不抽烟。孩子一般都是根据别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言词来学习和评价别人的,当然也包括评价自己的父母在内。 对孩子要做的事不要件件都指手画脚,许多事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但这并不代表你就不用关心他们了,即使孩子自己去完成,你也要常常给予他们一定的关心和建议。对孩子做的需要干预的事要采取适应的形式,不要采取激烈的形式,否则容易产生或加深与孩子间的隔阂。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要认为小孩子就没有隐私,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常常拆孩子的信件,看孩子的日记等,都会引起孩子的情绪对立,你要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尊重你。

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

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一) 孩子让我认真思考。我们要求孩子这样那样,按照我们理想的模板不断修理孩子,甚至逼着孩子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孩子仰仗我们吃饭,所以孩子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稍稍不合我们的心思,我们就会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看谁谁家的孩子英语学得多么多么好,看看你,笨死了。"假如孩子可以选择,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你看看谁谁的家长,多有魅力、多么能干。""我也要你像谁谁的爸爸一样是个博士,要你像谁谁的妈妈一样是个总经理。" 孩子固然需要引导,但不可太过功利,尊重孩子的个性,顺其自然而不是拔苗助长。哪个孩子生来不像天使?哪个孩子生下来不是好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不要总是责怪孩子,首先看看我们自己是"淮南"还是"淮北". 我们为孩子提供衣食,孩子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付出了辛苦,孩子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尊重孩子,就像孩子没有选择比我们更好的父母一样;接受孩子,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而不是自己原地不动,却一味地去苛求责备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多么昂贵的玩具、多么漂亮的衣服,

他们需要的只是家长能够抽空陪伴他们,并且能够平等地和他们说说话,耐心而不训斥地听他们讲述他们自己看到的世界。教育孩子需要的是爱心,教育的技巧是必需的,但所有的技巧都要以发自内心的爱为基础。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我惊喜地发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原来还可以这样快乐,这样幸福,这样生动有趣。 更让我欣慰的是儿子从上学至今,一直品学兼优,年年都被评为学习标兵或三好学生,受到了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至今,我从未陪读过…… 在忙碌的日子里,在繁杂的公务中,我忙中偷闲倚窗望,关于孩子的那些童言稚语、天真趣事,总会温柔地浮现。 我与孩子共成长征文(二)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家小女已经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翻看着近几年来的养女日志,回首着有女陪伴的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甚是欣慰,因为这些年我一直和孩子同成长,共进步!

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第三反抗期

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第三反抗期(12-16岁) 当如水的时光,在孩子们嬉戏玩耍中悄悄流走时,青春期岁月悄悄来临了,就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家长们蓦然间便感觉孩子们如那雨后的春笋一样,茁壮成长起来。 走过了懵懂无知活泼任性的第一个反抗期,又度过了自我感觉良好倔强坚持的第二个反抗期,家长在与孩子们磕磕碰碰的接触中,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寒暑。然而,成长总不会是风平浪静的,成长中也总会伴着无数的快乐和幸福,也会伴有寒冬、酷夏,甚至是惊涛骇浪。当家长们突然意识到孩子的教育又面临一个前所未所的压力时,心情又开始了五味杂陈。 案例一:小雪,女14岁,初中二年级,在爸爸和妈妈眼中,属于小公主型的宝贝,成长的过程中享受着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呵护。而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后,那个曾经很温顺乖巧的小公主形像,一天天变了,变得让妈妈非常担心,又非常焦虑。女儿对学习索然无趣,也极少花心思去用在学习上,相反却在吃穿打扮上花尽心思。一谈到学习,小雪便会和妈妈大发脾气。一谈到做家务,小雪也会把责任完全抛给妈妈,只认可自己是孩子,做家务这些事,是全职在家妈妈应该干的事。最让妈妈无法接受的是,女儿小雪开始早恋了,这还怎么了得啊,真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寝食难安。 案例二:小兵,男13岁,学习成绩一般,脾气暴躁,喜欢网络游戏,爸爸和妈妈把家中电脑上了密码,加了锁后,小兵开始在家庭以外寻找一切可以玩网络游戏的机会,去同学家,去网吧等。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劝也劝了,求也求了,一切皆无济于事。看着学业一天天荒废的小兵,爸爸和妈妈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青春期,这个让无数家长头痛且无奈的人生成长阶段,就这样来临了。 火星撞地球——“第三反抗期” 之所以把“青春期”这个独特的人生成长阶段定义为“第三反抗期”,我是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把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区别开来。更不想把家庭教育问题与心理咨询问题完全混为一谈,因为就家庭教育而言,其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宽泛,也更灵活,也更艺术。 将“第三反抗期”的孩子比喻为“火星”,我想应该从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上来浓妆淡抹地形容一番。“火星”之火,有时只是微弱的火苗,而有时会燃起无名之烈火,再看家长这颗“地球”,不小心便会被闯入大气层的“火星”给碰撞一下腰部。那么,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诸如男孩儿,亦或是女孩儿,都有哪些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呢? 特点一:自我意识更强烈。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这时的孩子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形成,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和家长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时如果家长们去人为干涉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往往会发生亲子矛盾和冲突。比如案例一中的小雪,当妈妈看到孩子在穿衣打扮方面有些消费过度时,便劝女儿,可是换来的却是一顿白眼和斥责:“同学都有名牌,为什么我不可以有?你就这么小气?”几句话让妈妈感觉气愤又无奈。 特点二:经常与家长“南辕北辙”。你说东来我偏要向西,这样的行为特点,往往让很多家长非常恼火,本来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这样做的事,现在想好心劝孩子不要这样做,可是孩子呢?偏就不听,偏就我行我素。比如还是案例中的小雪,平时妈妈想让女儿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女儿则一扬眉:“你做为全职太太,这点活还用得着我吗?再说我也不会用拖把啊。”再瞧小雪妈妈,几乎是欲哭无泪,事后一想,自己还真没有教育和引导过孩子做过家务。 特点三:行为标新立异。第三反抗期的孩子们,常常是喜欢追求潮流的一代,这点往往让家长非常难于接受。比如在电脑和网络应用上,家长越是担心孩子们迷恋网络,耽误学习,越是想制止孩子们,可是到头才发现根本阻不住这个口子,就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尽管有的家长去追查孩子的网名,到头来却发现连个网名都无法输入查找之中,原来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反侦察,发明了“火星文”,那种奇怪的符号简直让家长束手无策。比如有一个16岁的女孩儿,让妈妈感觉很不理解,女儿每天晚上睡前把白运动鞋子擦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可是第二天早晨却胡乱用清水抹一把脸就跑了,家长甚至并不明白女儿头上乱糟糟和脚下白白的鞋子,是到底为什么。

教育随笔: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随笔:与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随笔:与孩子共同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区域游戏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发展水平,利用游戏特征创设游戏环境与材料,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展开个别化、自主化的活动组织形式,它是一种相对开放性的、低结构化的活动。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保护幼儿行使游戏权利的具体表现。回顾本学期我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游戏。 一、关注需要‐‐创设游戏环境 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游戏水平,学期初通过观察,并且在与孩子们交流的基础上,我们保留了美工区&ldqu;小小巧手坊&rdqu;,建构区&ldqu;建构乐园&rdqu;益智区&ldqu;学学做做&rdqu;。将原有的语言区分成了图书区&ldqu;小熊图书馆&rdqu;和表演区&ldqu;爱心剧场&rdqu;。角色区&ldqu;宝宝超市&rdqu;暂且保留,根据现有的材料创设了&ldqu;亮靓宝贝&rdqu;饰品区,根据孩子探索的需要开设了科探区&ldqu;开心吧&rdqu;。但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结合主题活动以及幼儿的游戏需求,我们又陆续调整创设了角色区&ldqu;开心小屋&rdqu;、&ldqu;亮靓理发店&rdqu;、&ldqu;贝贝医院

&rdqu;等 二、材料推动‐‐实现隐性指导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单纯的越多越好,而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在投放的时候也要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投放,每一个阶段所投放的材料都有不同,程度应该从简到难。这样,孩子在玩的时候既感觉到挑战,又保持一定的兴趣和创造性,这样的材料对幼儿说是有一定的发展的。 1、根据需要投放 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每个区需要投放的材料是不同的,老师应根据各个区需要的材料投放。设置的方式、需要些什么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根据他们的需要投放。游戏于生活,创设每一个角色区时,我们会先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做一次生活体验,如上一次银行看父母存钱、取钱;进一次理发店,请家长为孩子讲解理发店里的各种用具及用途,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投放材料前,我让孩子们讨论:&ldqu;区域内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样使用这些材料?&rdqu;再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投放相应的材料。投放材料后,留给幼儿探索材料的时间,关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最后及时调整、再次投放游戏材料。

幼儿园小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小二班家长会计划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欢迎你们加入曲江毓华幼儿园小二班,这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温馨和睦的班级,相信我们在今后的相处中也会成为很好的朋友,在此我代表班里的三位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家长会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一、介绍本班概况: 本学期我们小二班一共25名幼儿,男孩16名,女孩9名。从开学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周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还是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例如挑食特别严重,没有良好的常规习惯等等。所以从这学期开始我们要严抓幼儿常规,尽量让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并且锻炼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我们也会在班上多给幼儿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介绍班级教师: 本学期我们小二班是由我卫老师和戈老师还有王老师负责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我05年毕业于西安市艺师学校,至今工作10个年头,工作经验十分非富,并且得到家长的一致肯定;戈老师毕业于山西运城幼儿师范,后来我园工作,在工作期间多次受到园里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王老师也是幼儿师范毕业,她对幼儿特别有耐心,做事非常的认真,相信我们一定会把这个班带好,使我们班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当我刚刚接手小二班时,就觉得我们一定会在这个大集体中工作得很开心,因为这个班级里孩子们都十分的聪明可爱,并且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也十分配合与认可,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好。 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 四、本学期课程介绍: 幼儿园的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依据《幼儿园指南》来制定的,每堂课安排为15分钟,课堂里,动静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共划分为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简单介绍一下各领域的教育目标 1)健康: A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B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与孩子共成长

我与孩子共成长时间过得真快,儿子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到现在成长为一名活泼可爱,礼貌懂事的大班小朋友了。我呢,也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妈妈,成长为一个经验渐渐丰富的妈妈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儿子的教育,我们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开展教育。我发现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好品性的养成与成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出来的孩子,是阳光的、积极的、善良的。同时,父母的品德修养以及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品格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为人母,我有很多的不适应,情绪的波动很大。我曾经因为儿子的顽皮,对儿子高声呵斥过,但收到的效果是相反的,你对他大声,他不仅没有安静,反而也大声的顶回头,气得我差点要晕倒。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儿科医生的话提醒了我:“小孩发脾气的时候,大人千万别跟着发脾气,会起反作用。而是应该抱抱他,平心静气的问他发脾气的原因。久而久之,小孩就不会那么容易发脾气,还会自觉矫正自己的日常行为。”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绪,其实就是孩子的榜样,我们首先要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调整好,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于是,我试着在他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轻声地和他说话,安抚他,收到的效果很明显,他不仅安静下来,还说出了为什么闹情绪的原因。

爱玩,爱美是孩子的天性,看到什么就喜欢什么,有时我都感觉有点难控制。于是,每次出门之前就给他定规矩,培养他讲信用的好习惯。比如说,一会去逛街只能买什么,不能买什么;比如说,坐电动火车,只能坐一圈,时间到,就提醒他走,不守信用的话,就取消他回家看动画片的时间。这一招很奏效的,我觉得挺好的,可以令他知道,自己承诺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当然,我们做大人的,要做好表率,一旦向小孩承诺了事情,就一定要说到做到,不然会出现信用危机,会招致孩子的不信任。 孩子从小就是我们自己带的,因为我们想给他足够的父爱母爱,不想错过他成长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还记得儿子刚上幼儿园那会,什么都不会做,很依赖,不愿意自己吃饭,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总之就是等着大人来帮忙。也许是我平时对他太溺爱了,什么事情都包办,不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造成了他不够独立的性格,只要我在,他都不愿意自己吃饭。我心里可着急了,幼儿园的孩子多,要是天气冷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或出汗需要换衣服了,难不成脱光光的,站在那里等老师来换?如果那会刚巧老师忙不来,要给其他小朋友先换,然后才轮到他,岂不是很容易感冒生病?幸好,他上了雅培幼儿园,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很快问题就解决了。现在的他,学会独立了,每次吃饭都坐得端端正正地自己吃,每次洗澡完了都嚷嚷着自己穿衣服。原来要我拿着书包送到教室的,现在他却说:“妈妈,老师说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可以自己背书包了,我可以自己上教室了,不用你跟着上了。”看着儿子的转变,像个小大人似的,我心里很开心。

家长应对2岁反抗期的有效策略

亲子班引领家长应对2岁反抗期的有效策略 内容提要: 2岁反抗期是“人生第一反抗期”,反抗、叛逆、排斥是2岁孩子行为突出的特点。亲子班老师通过与家长0距离的接触和观察,发现和分析家长在与反抗期的孩子交往和互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与研究产生的原因,利用多种途径引领家长,帮助家长认识并了解2岁反抗期“正常”及心理原因、应对的方法、与孩子互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智慧的策略,做到既能科学的解读和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又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达到有效的互动的目的,帮助孩子理性地把握发展方向,提高家长把握孩子年龄特点的能力和应对2岁反抗期的教育技能,增强家长的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的能力,达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目的。通过实践引发出了家长综合运用的许多智慧的、有效的应对办法,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于亲子班的孩子正处于这一年龄段,也是亲子班老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亲子班2岁反抗期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各种形式的亲子园陆续出现,家长们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促使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亲子园。尽管家长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家长自身的素质在普遍提高,由于独生子女导致家长缺乏实际的教养经验,父母忙于工作,无暇更多的时间带孩子,大多数孩子由保姆或隔辈老人来带,传统的带孩子的经验占主导,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面对孩子们的行为变化,没有科学的理念作依托,缺乏有效的教养技能,导致家长存在着许多的困惑问题,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孩子的发展受到制约,孩子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解惑答疑、寻找应对策略的引领工作,责无旁贷地成为亲子班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亲子班孩子的年龄都是在2岁左右——2岁半,正是孩子们逐渐凸显反抗、逆反行为的时期。面对孩子发生巨变的行为表现,家长们感到很茫然,既不理解孩子行为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所至,更不知该如何应对。由于家长的种种困惑存在着普遍性,我们亲子班有责任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家长认识并了解2岁反抗期的年龄特点、“正常”表现、应对的方法、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策略,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更需要家长智慧的、科学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反抗期”。这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三岁以后孩子有了“我”的意识,他们的自我渴望得到表达。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岁左右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分水岭,也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这一阶段是决定人格 力量强弱的基石。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引导好,孩子会表现出对 自己所做的行为分辨不清对错,并用破坏性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感受。3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反抗期,孩子会拆玩具、摔东西,很希望展现自我,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告诉周围的人他也拥有独 立自主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撕纸、拆玩具、摔东西都是常用的方式,证明孩子拥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和愿望。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这时的孩子喜欢摆弄各种 物品和工具,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正是在这样的动手探索过程中,智慧得以发展。如果不去分析孩子的动机和心理特点,就采取断 然阻止或粗暴批评的行为,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浇灭 孩子智慧的火花,对孩子成长不利。 父母应用科学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孩子的这种行为。首先应该给予 称赞而不是批评,更不是训斥,如果是能摔的玩具,父母应该让 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然后帮助孩子把玩具重新组装好,让孩子 知道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如果是贵重的东西,父母应该 心平气和地先褒扬孩子,然后给他一个能摔的玩具让他尝试,逐 渐让他认识到什么东西是不允许摔的,这样既及时制止了对物品 的损坏,又调动了孩子的探索欲望与积极性。即使是孩子发怒摔 东西,父母也不要打骂孩子,因为一次训斥就会挫伤孩子探索未 知世界的热情。三岁的孩子也渴望得到表扬赞许。父母可以抓住 这个特点,多关注孩子平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点,不断强化孩子所 表现出来值得欣赏、值得重复的行为表现,孩子就会累积到足够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做好七步

孩子叛逆期家长应做好七步 中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特别是孩子青春期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 今天,老师通过以下七大原则想告诉各位家长,孩子进入青春期并不可怕。坚持这七大原则,你会发现和孩子相处真的很简单。 第一条原则:父母以身作则 这是老生常谈,但是还要谈。子女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如果父母亲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亲的话也就没有权威。 中国父母对子女最普通的要求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如果你在城市家庭做调查,绝大部分好学上进学生,都出在家庭的父母本身热爱学习。 这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天天读书。学习可以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爱好,热爱戏剧、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历史、热爱科技等等,父母和父母的朋友圈子都有爱好、有文化品位和追求,子女就比较能够发展起上进心。 第二个原则是: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

在处理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子女,不信任学校和教师;另一个是完全信任学校,信任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子女。 现在的孩子即是小皇帝,也是小奴隶。在学校里压力很大,学业压力、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压力,不可能个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 到初中以后,少男少女还有体相烦恼压力,体相烦恼,对自己的长相很在乎,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还有生理和身体迅速发育带来的种种困惑与烦恼,等等。 第三个原则:忌唠叨,会倾听,与子女平等交流 父母和子女之间总会有所谓代沟的。 在初中到高中阶段,是子女容易产生叛逆的一个阶段、逆反的一个阶段。 子女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

亲子共读-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亲子共读-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每日为工作劳碌,回到家只想看看电视,玩会电脑,渐渐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每天惦念的不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就是电脑里面的游戏。随着孩子的年纪越来越大,出现了情绪暴躁、睡眠不好、做事情不专注等等情况。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电视和电脑对她的伤害有多大,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和阅读家教方面的书籍,我们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适合我们家庭的读书方法。 一是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家里专门购买了一个书柜用来放置书籍,孩子知道是专门为她买的书柜后非常高兴,书柜的建设并不难,难的是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要“言传身教”,一开始,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我们忙别的事情,也不开电视和电脑,到她写完作业,我们就拿起杂志或者报纸专心致志的看,起初孩子总想看电视和电脑,我们就让她看一会,既不强制她看书,也不理她,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看见爸妈那么专心的看书看报,就会认为书里面有更好玩的东西。渐渐的她就会凑到爸妈跟前,要求一起读书,就这样我们把孩子引到了读书的这条道路上。 二是不仅让孩子好读书,还要让孩子读好书。现在书籍市场良莠不齐,经常有不好的书籍鱼目混珠,作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看书,首先就要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体验大自然的美妙,探索科学的新奇,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慢慢的孩子的知识面变得开阔起来,思路也活跃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

孩子自己来思考,就这样经常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观点和看法,哪怕她的想法有失偏颇,也不粗暴的否定,毕竟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会尽量解释,有时候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如果争执不下,我们还会一起查找其他书籍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一直兴趣盎然,我们也随着增长了一些没有关注的知识,一起享受到了亲子阅读带来的乐趣。 有很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我以前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经常是我买给孩子的玩具或者书籍,都不是她想要的,甚至经常不知道与她说些什么,怎么能让她高兴。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可以通过书中主人翁待人接物的态度来教育孩子,我还了解了孩子很多的想法和需要,和孩子的心灵更加的贴近,让我们一家人的情感更加亲密。 以上是我们在培养孩子读书方面的一点看法和做法,我们深知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家长的考验,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的再学习,再成长,为了让孩子长大成才,我会持之以恒的陪伴孩子走在“亲子阅读”这条路上,让孩子通过阅读有益的书籍,学会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热情、开朗的态度度过人生中的每一天。

儿童反抗期的情绪正向疏导

【青田大咖微课】主题:儿童反抗期的情绪正向疏导 课程导读:不反抗的孩子如何发展?如何引导孩子能量发挥?培养孩子有个性有力量,快乐成长做真实的自己! 课程讲师:姚碧玉(资深一线教育专家、红黄蓝教育机构亲子导师、亲子团体咨询师) 课程内容: 孩子的反抗期让人头疼,头脑中浮现出说“不"的孩子形象.孩子1.5岁-2岁开始到三岁多之间经常说“不”,把“不”字挂在嘴边.比如,孩子经常说,我不要穿鞋、不要穿这件衣服、我不要吃这块蛋糕,简直就成了“我不要”宝宝。孩子从喝水到吃饭,到穿哪一件衣服,做哪一张椅子,甚至是看哪一本书,“不要”就成了他唯一的标准答案。可是我们会发现宝宝说“不”的次数并没有减少,妈妈的耐心却被磨得越来越少,如果不能顺着他的意,要么拗着和大人作对,要么孩子呱呱大叫,赖地下啊大哭啊怎样都有,想到这些,妈妈真的是有点精疲力尽的感觉。那么以前那个快乐的、随和的、讨人喜欢的可爱的小宝贝都哪里去了,妈妈怎么都想不通,我们家孩子小时候不是挺乖的吗,怎么现在总是和大人对着干呢?首先了解下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的心理是怎样的呢? 【宝宝心语】 自从离开妈妈的怀抱,宝贝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噢!当我要做的事情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时候,可以说“不要"的。他们喜欢的东西,我不喜欢的时候,我也可以说“不要”的,我就是我,我可以做自己的决定,自己决定我可以做什么,我喜欢什么。 孩子又想,可是为什么每次我说“不要”的时候,大家好像都很不开心呢,妈妈不再对我温柔了,而是皱着眉头说宝宝你要听话.爸爸也会瞪大眼睛大声说,不可以什么都说“不要",有时候我的小屁股会挨揍。爷爷奶奶老说我最乖,给我糖吃,抱我出去玩,可是根本就没有在听我在说什么。 宝宝又想,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就想一直坚持,“我不要我不要”,我想当乖宝宝,但是为什么乖宝宝就是要听大人的话呢,我也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但是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呀,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也会走路也会讲话,我可以自己做喜欢的事情,我想做自己,最棒的自己,所以爸爸妈妈你不要告诉我要怎么做,我不要。 孩子就是这种心态,他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所以孩子的心理其实是这样想的。 【案例心理分析】 通过孩子的这种心理可以了解到,在孩子2岁左右,爸爸妈妈会发现让孩子往东他偏要往西,最贴切的表达就是说“我不要"。孩子在这个阶段,表现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图和要求去做事,在大人看来不可理解,但是如果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又会大哭大闹. 对于这样的行为,很多家长就会理解为胡闹或任性,其实这标志着孩子已经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称为“第一执拗期”,又叫做否定年龄段. 这就是孩子“第一执拗期”,否定年龄段,也叫做反抗年龄段,执拗是孩子从一个完全依赖别人、没有自我意识到能够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必经过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而且会持续六七个月或更长时间,孩子为什么在这个阶段表现的性格急躁乱发脾气呢,那么拗呢,为什么呢? 因为3周岁前孩子的思维是“直线型"的,而且“不可逆转”,他做事时在头脑里形成预先的设想,如果这些设想被人打破了,他就会发火生气。比如当孩子看动画片不能被打断;吃饭时必须是平常喜欢的碗,否则他不吃;上楼梯时不能大人先上,必须他自己先上,如果大人上了,大人要退回来;当孩子听到门铃声必须孩子自己来开门,如果大人开了,孩子就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重新再开一次。甚至孩子在吃糖时,要自己去剥糖纸,如果大人把糖纸给撕开了,孩子就会愤怒的扔掉,要求再来一颗;吃饼干时,当大人说要上火了,不能吃那么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