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005级生物科学(1)班赵银锁(40508010)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可溶性糖测定的蒽酮比色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代谢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了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低浓度时,625nm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相关。该实验方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对于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三(实验用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研钵恒温水浴锅烧杯刻度试管大试管活性炭移液管漏斗酒精(80%)

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葡萄糖100mg,配制成500mL溶液,即得每

mL含糖为200μ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称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稀硫酸溶液由760mL

浓硫酸(比重1.84)稀释成1000mL而成。

四(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

称取0.5g的新鲜植物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

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次,合并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 2.显色及比色

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

3.绘制标准曲线

1

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5、

10、20、40、60、80μg。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

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程。

试剂(ml) 管号

1 2 3 4 5 6

葡萄糖标准液 0 0.05 0.1 0.2 0.3 0.4

80%酒精 1.0 0.95 0.9 0.8 0.7 0.6

蒽酮-硫酸试剂 5 5 5 5 5 5

葡萄糖浓度(ul/ml) 0 10 20 40 60 80 4.计算样品中含糖量,

设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 L);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 m L);W为植物组织鲜重

(g)。

则得计算式如:可溶性糖含量,,( C×V)/(W×106) ×100%

五(注意事项

1.蒽酮试剂含有浓硫酸,使用时应该小心;

2.离心时要平衡;

3.在蒽酮反应前稀释样品10-20倍。

六(实验结果既及分析

表一测得不同浓度的糖溶液的吸光度值

浓度吸光值

0 0

10 0.21

20 0.387

40 0.91

60 1.369

80 1.72

测得吸光值为0.663,由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可得方Y=0.0221X-0.0086,则该样品中葡萄糖

含量为30.39ug/ml,植物组织中的含糖量=(100×30.39)/(0.5×1000000)

×100%=0.608%。本次实验中测定了青菜中的标准葡萄糖含量,由测定结果可以看出,青菜中糖含量还是比较

低的。本次实验的标准曲线十分近似与一条直线,因此实验结果还是真实可靠的,能够反映

2

出青菜中的含糖量。

图一 A625,糖溶液浓度的标注准曲线

3

(完整word版)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 科标检测拥有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可以依据多种检测标准,提供检测服务并出具资质检测报告。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新鲜或冷冻的植物材料 2.仪器及试剂高速组织捣碎机、电热恒温水浴锅、1000W调温电炉以及200mL、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及50mL碱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试剂主要包括费林试剂及亚甲基蓝溶液等。 二、原理 本实验的主要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还原糖溶液滴定一定量的费林试剂时,将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用费林试剂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和方法。 三、方法步骤 (一)试剂配制 1.费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CuSO4 •5H2 O,分析纯)34.6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过滤,贮于棕色瓶内。 2.费林试剂乙:称取氢氧化钠50g和酒石酸钾钠(KNaC4 O6 H4 •4H2 O,分析纯)138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用石棉垫漏斗抽滤。 3.转化糖标准溶液:称取9.5g蔗糖(分析纯)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6mol/L HCl(分析纯)10mL,加水至100mL。在20~25℃下放置三天或在25℃保温24h,然后用水定容(此为酸化的1%转化糖液,可保存3~4个月)。测定时,取1%转化糖液25.00mL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一滴,

(整理)可溶性糖测定.

引言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植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植物的品质育种、储藏、加工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溶性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块和种子中,是人体热量的最最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文重点介绍蒽酮比色法、铜还原碘量法、费林试剂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及连续流动法这几种实验如何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1 蒽酮比色法 1.1 原理 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在625 nm波长下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由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 1.2 仪器与材料 1.2.1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电子天平,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漏斗。1.2.2实验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1.84)。 1.2.3实验材料 植物叶片。 1.3 实验方法 1.3.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 管号 0 1、2 3、4 5、6 7、8 9、10 100μg/ml蔗糖液 0 0.2 0.4 0.6 0.8 1.0 (ml) 水(ml) 2.0 1.8 1.6 1.4 1.2 1.0 蔗糖量(μg) 0 20 40 60 80 100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1.3.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或干材料。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005级生物科学(1)班赵银锁(40508010)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可溶性糖测定的蒽酮比色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代谢活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了解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含量。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低浓度时,625nm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相关。该实验方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对于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三(实验用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研钵恒温水浴锅烧杯刻度试管大试管活性炭移液管漏斗酒精(80%) 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葡萄糖100mg,配制成500mL溶液,即得每 mL含糖为200μ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称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稀硫酸溶液由760mL 浓硫酸(比重1.84)稀释成1000mL而成。 四(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 称取0.5g的新鲜植物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

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次,合并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 2.显色及比色 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 3.绘制标准曲线 1 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5、 10、20、40、60、80μg。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 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程。 试剂(ml) 管号 1 2 3 4 5 6 葡萄糖标准液 0 0.05 0.1 0.2 0.3 0.4 80%酒精 1.0 0.95 0.9 0.8 0.7 0.6 蒽酮-硫酸试剂 5 5 5 5 5 5 葡萄糖浓度(ul/ml) 0 10 20 40 60 80 4.计算样品中含糖量, 设V为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 L);C为提取液的含糖量(μg/ m L);W为植物组织鲜重 (g)。 则得计算式如:可溶性糖含量,,( C×V)/(W×106) ×100%

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显色法、比色法、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 显色法: 显色法是通过特定的试剂与可溶性糖发生反应,产生有色产物来测定糖含量的方法。常用的试剂有硝酸铜和菲林试剂。 步骤: 1)将待测样品与硝酸铜溶液混合,加热沸腾,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2)离心沉淀,取上清液用氨水中和。 3)将中和后的溶液与菲林试剂混合,加热沸腾,产生显色反应。 4)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溶液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可溶性糖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2. 比色法: 比色法是通过将待测样品与特定试剂反应,产生有色产物,并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从而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常用的试剂有邻苯二酚、菲林试剂和磷酸重铈。 步骤: 1)将待测样品与试剂混合,使其发生特定反应生成有色产物。 2)根据反应产物的颜色强度,与标准溶液的颜色强度进行比较,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3.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通过利用可溶性糖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测定电流、电势或电导率的变化来确定糖浓度的方法。常用的电化学方法有极谱法和电导法。 步骤: 1)将待测样品与电解质溶液混合,形成电解质溶液。 2)将电解质溶液置于电极中,测量电流、电势或电导率的变化。 3)根据电流、电势或电导率的变化,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浓度。 4. 色谱法: 色谱法是通过使用色谱柱将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分离,并通过检测分离后的峰面积或浓度来测定糖含量的方法。常用的色谱技术有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步骤: 1)将待测样品溶解,注入色谱柱。 2)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使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分离。 3)通过检测分离后的峰面积或浓度,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总结: 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显色法、比色法、电化学法和色谱法等等。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实验条件来确定。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可溶性糖测量方法

实验 12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 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可溶性糖测定

可溶性糖测定 1、费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CuSO4·5H2O,分析纯)34.6 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过滤,贮于棕色瓶内。 2、费林试剂乙称取氢氧化钠50g和酒石酸钾钠(KNaC4O6H4·4H2O,分析纯)173g 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用石棉垫漏斗抽滤。 3、亚甲基蓝溶液称取1g亚甲基蓝(分析纯)溶于100ml水中。 4、酚酞指示剂称取酚酞(C20H14O4)1g,溶于95%酒精90ml,再加蒸馏水10ml装入滴瓶内。 5、20—30%NaOH 用粗天平称取NaOH20—3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6、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000g葡萄糖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浓HCl(分析纯)0.5ml,加水至1000ml。即为2mg\ml转化糖标准溶液,可保存3—4个月。 7、费林试剂的标定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ml混合液于100ml三角瓶中,置500W电炉上加热,使其在2min左右沸腾,准确煮沸2min,此时不离开电炉,立即加入0.5%亚甲基蓝指示剂6滴,并继续以每4—5s的滴速滴加标准糖液,直至溶液蓝色褪尽为终点。用准确滴定标准糖液的毫升数乘以标准糖液浓度(2mg\ml),即得10ml费林试剂所相当的糖的毫克数。 8、样品预处理取待测枣样品适量,去核,切块,60℃恒温箱烘干,磨碎。称取20g 样品加入160ml水,充分混合为匀浆,双层纱布过滤至烧杯中。 9、还原糖测定用吸管取45ml待测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定溶,摇匀。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ml加入100ml三角瓶中,加蒸馏水5ml,加热至沸,加2—3滴1%亚甲基蓝指示剂,用待测液滴定至蓝色泡沫全部褪去,呈现红色,记录待测液消耗毫升数。 待测液单糖含量(%)=滴定标准糖液的毫升数×4÷待测液滴定的毫升数 10、可溶性总糖测定吸取待测液45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20—30ml,再加浓HCl 3ml,在80±2℃水浴加热10min,放入冷水槽中冷却后,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20—30%NaOH溶液中和,用稀酸和稀碱调节至微红色,用水定溶。 取费林试剂甲、乙各5ml,置100ml三角瓶中,加蒸馏水5ml,加热至沸,加2—3滴1%亚甲基蓝指示剂,用待测液滴定至蓝色泡沫全部褪去,呈红色,记录待测液消耗毫升数。 待测液可溶性总糖含量(%)=滴定标准糖液的毫升数×4÷待测液滴定的毫升数 非还原糖(%,以蔗糖计)=(可溶性总糖-还原糖)×0.95 待测液总糖含量=还原糖+非还原糖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食品、饮料、果汁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是指在水中能够溶解的糖类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的甜味程度,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 目前常用的可溶性糖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是比色法。这种方法基于可溶性糖分子与特定试剂的反应,生成具有一定颜色的复合物。比色法最常用的试剂是菲龙试剂、安利试剂和硝酸铜试剂等。测定步骤一般包括样品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和比色测定。样品的准备通常是将食品或饮料样品经过适当处理后,将溶液通过滤纸滤除杂质。试剂的配制则是根据给定的比例将试剂与溶剂混合。比色测定时,则是将样品溶液和试剂溶液混合,并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其吸光度。根据比色复合物的吸光度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即可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其次是光度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可溶性糖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的。光度法需要使用专用的光度计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测定步骤与比色法类似,首先是样品的准备和试剂的配制,然后将试剂与样品溶液混合,并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光度计中进行测量。光度计会根据样品溶液对光的吸收情况,输出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与可溶性糖浓度的相关关系,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

含量。 最后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这种方法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通过样品中可溶性糖与色谱柱中的填料分离,进而进行测定的。测定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设置。样品的制备一般涉及样品的提取和净化等过程。提取过程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将可溶性糖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净化过程则是通过固相萃取等手段去除杂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设置则是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并设置适当的流动相条件和检测波长。测定时,样品溶液会经过自动进样器注入色谱柱,可溶性糖在柱中与填料相互作用而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吸收峰面积或浓度,最终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综上所述,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色法、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较为常用的几种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和设备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都需要样品的准备和试剂的配制,对测定条件进行控制,最后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准确测定食品、饮料等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可溶性总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一、目的 掌握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强酸可使糖类脱水成糖醛,生成的糖醛或羟甲基糖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糖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20nm处有最大吸收。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这一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μ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做为微量测糖之用。一般样品少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方法比较合适。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三角瓶;大管;试管架;漏斗;容量瓶;试管;水浴锅 2、试剂 葡萄糖标准液;浓硫酸; 蒽酮试剂:0.2g蒽酮溶于100mL浓硫酸中当日配制使用。 3、材料 小麦 四、操作步骤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大试管,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4.0ml,加完后一起浸于沸水浴中,准确煮沸10分钟取出,用流水冷却,室温放置10分钟,在620nm波长下比色。以标准葡萄糖含量作横坐标,以吸光值作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2、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 将小麦剪碎至2mm以下,准确称取1克,放入50三角瓶中,加沸水25ml,在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在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吸取提取液2ml置另一5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定容不,摇匀测定。 3、测定 吸取1ml已稀释的提取液于大试管中,加入4.0ml蒽酮试剂,以一操作同标准曲线制作。比色波长620nm,记录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葡萄糖的含量(μg)。 查表所得糖含量×稀释倍数 五、结果处理 植物样品含糖量(%)=查表所得糖含量(μg)×稀释倍数/样品重(g)×106×100

植物可溶性糖测定

植物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测定:蒽酮比色法糖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低浓度时,625nm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相关。该实验方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对于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 实验用品 721型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研钵,恒温水浴锅,烧杯,刻度试管,大试管,移液管,漏斗,玻璃棒,试管架,吸耳球,滤纸 试剂:活性炭,酒精(80%) 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已在80℃烘箱中烘至恒重葡萄糖100mg,配制成500mL溶液,即得每mL含糖为200μg的标准溶液。 蒽酮试剂:称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稀硫酸溶液由760mL 浓硫酸(比重)稀释成1000mL而成。 实验步骤 1.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0.5g的新鲜植物叶片,于研钵中加80%酒精4ml,仔细研磨成匀浆,倒入离心管内,置于80℃水浴中不断搅拌30min,离心10分钟(5000转/min),收集上清液于10ml的刻度试管中,其残渣加2ml80%酒精重复提1次,合并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0.5g活性炭,80℃水浴脱色30min,定容至10ml,过滤后取滤液(稀释10倍或20倍后)测定。 2.显色及比色:吸取上述糖提取液1mL,放入一干洁的试管中,加蒽酮试剂5mL混合之,于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然后于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波长为625nm,测得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滤液中得糖含量(或经直线回归公式计算),然后再行计算样品中含糖百分数。 3.绘制标准曲线:取标准葡萄糖溶液将其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浓度分别为每mL含糖0、30、60、90、120、150、180μg。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得其吸光度,然后绘制A625-糖浓度曲线,或进行直线回归求得直线方程。 试剂(ml) 管号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背景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三、实验原理 总糖是指样品中的还原单糖及在本法测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单糖的蔗糖、麦芽糖和可部分水解为葡萄糖的淀粉。蒽酮比色法是测定样品中总糖量的一个灵敏、快速、简便的方法。 其原理是糖类在较高温度下被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或糖醛衍生物后与蒽酮(C14HoO)缩合成蓝色化合物。溶液含博量在每mL 150 pg以内,与蔥酮反应生成的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蒽酮不仅能与单糖也能与双糖、糊精、淀粉等直接起作用,样品不必经过水解。 四、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苹果 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试管漏斗容量瓶试管架研钵刀片 3.试剂:蒽酮试剂(称取100 mg蒽酮溶于100 mL 98%硫酸溶液(A.R)中)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精确称取100 mg干燥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样品溶液(可自选待测物制成样品溶液。eg:称取0.1g苹果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 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四、实验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七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编号后,按下表操作。 编号1234567 00.100.200.300.400.600.80 葡萄糖标准液 (100ug/ml) H2O 1.00.900.800.700.600.400.20蒽酮试剂10101010101010 每管加人葡萄糖标准液和水后立即混匀,迅速置于冰浴中,传各管都加人蒽酮试剂后,同时置于沸水浴中,准确加热7分钟,立即取出置冰浴中迅速冷却。待各管溶液达室温后用1 cm厚度的比色皿,以第1管为空白,迅速测其余各管光吸收值。然后以第2管一7管溶液含糖量ug数数为横坐标,吸光度 (A620nm)为纵坐标,画出含糖量与A值的相关标准曲线。 测定样品的含糖量,取4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编号1234样品溶液0 1.0 1.0 1.0 H2O 1.0000蒽酮试剂10101010 其他操作与制作标准曲线相同。 五.结果计算 将2管~4管测出的A620nm平均值,根据A620m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含糖ug数,再换算成100g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 1、加浓H2SO4时应缓慢加入,以免产生大量热量而爆沸,灼伤皮肤,如出现上述情况应迅速用自来水冲洗。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一、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硫酸---蒽酮比色法。 测定原理为: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一类多糖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使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单糖葡萄糖可以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类化合物,然后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即可比色进行定量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1 100ug/ml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 将分析纯葡萄糖在80℃下烘干,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g葡萄糖,转入50ml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接着将溶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然后再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洗,最后将润洗液转入上述100ml容量瓶,重复上述润洗操作三次(注意溶解液和三次润洗液的体积总和控制在80ml 以内,以免超过容量瓶量程),然后定容至容量瓶刻度线,塞上塞子,上下颠倒5次以,得到10mg/ml的葡萄糖溶液。用移液枪吸取1ml葡萄糖标准液转入100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所得溶液即为100u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1.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的配制 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试剂中,贮藏于棕色瓶中,置于黑暗中保存。

1.3标准曲线制作 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ug/ml葡萄糖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水ml 2 1.8 1.6 1.4 1.2 1.0 0.8 稀释液葡萄糖浓度(ug/ml)0 10 20 30 40 50 60 注:1 2为一个重复,以此类推。 取13支20ml试管并分别编号为0-12,按照上表加好相应体积的葡萄糖溶液与蒸馏水并混匀后,再依次向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加入浓硫酸时要缓慢以免反应过快液体飞溅,然后小心震荡,将试管放入沸水浴(100℃)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编号为0的试管为空白对照,于6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然后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OD 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并拟合出方程(R2=0.99)。本研究所有指标测量所用分光光度计均为岛津UV2600(SHIMADZU UV2600)。 2. 样品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测定 a.可溶性糖的提取: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0mg干燥待测样品粉末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80%乙醇5ml,然后于80℃水浴锅中提取30min 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放入离心机中(2000r,10min),然后吸取上清液至另一干净的10ml离心管中,并加蒸馏水容至10ml,此溶液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

实验一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实验十二胰岛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血糖是指血液中糖,由于正常人血液中糖主要是葡萄糖,所以一般认为,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4.4~6.7mmol/L(80~ 120mg/100ml)。 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全身各组织都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以氧化供能,特别是脑、肾、红细胞、视网膜等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存,必须不断由血液供应葡萄糖。当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妨碍脑等组织的能量代射,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所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恒定是由于机体内存在一整套高效率的调节机制,精细地控制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使之达到动态平衡。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神经系统的调节最终通过细胞水平的调节来达到目的。 下丘脑一方面通过内脏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另

一方面也作用于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肝。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肝细胞的磷酸化酶活化,使糖原分解加速;糖异生关键酶的活性增加,糖异生作用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下丘脑还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使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还可直接作用于肝,使肝细胞内糖原合成酶活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此外还抑制糖异生途径,促进糖的氧化和转化,总体上使血糖的去路增加,来源减少,最终达到使血糖浓度降低的目的。 激素 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 :胰岛素 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甲状腺素 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激素发挥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应激时发挥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都可影响血糖水平,但在生理性调节中仅居次要地位。 胰岛素 使肌肉和脂肪组织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增加,利于血糖进入这些组织进行代谢。 诱导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合成,加速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通过使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激活糖原合成酶和丙酮酸脱氢酶系,抑制磷酸化酶和糖异生关键酶等,使糖原合成增加,糖的氧化利用、糖转变为脂肪的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增快;使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减少或受抑制,使血糖来源减少,最终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高血糖素 主要通过提高靶细胞内cAMP含量达到调节血糖浓度的目的。细胞内的cAMP 可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后者通过酶蛋白的共价修饰改变细胞内酶的活性,即激活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关键酶,抑制糖原合成和糖氧化的关键酶,使血糖升高。 肾上腺素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方法 (一) 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吸收峰为630 nm,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设计 1 材料 12种源砂生槐叶片,2种处理,4个重复,共96个样。 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20 ml刻度试管,5 ml和1 ml刻度吸管,5 ml和1 ml的移液枪,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3 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 g,溶于50 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周,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100 ug/L蔗糖溶液: 1%蔗糖标准液:精确称取蔗糖1.000 g,加入少量水溶解,移入100 ml容量瓶,加0.5 ml浓硫酸,定容至刻度线。 100 ug/L蔗糖溶液的配制:用移液枪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 ml,加入到100 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 (3)浓硫酸(比重1.84)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准确保温1 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 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试剂管号

01,23,45,67,89,10 100µg.1-1蔗糖 00.20.40.60.81 /ml 水/ml2 1.8 1.6 1.4 1.21 蔗糖量/µg020********* 2.取样 取不同种源砂生槐幼苗,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随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将叶片切下,用锡箔纸包住,放入液氮中冷冻。取完后将样品放入-80℃冰箱中保存。 3.可溶性糖的提取 将样品从冰箱中取出,称取0.20-0.30 g,记录重量,使用镊子将样品夹入刻度试管中,加入10 mL 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 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 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4.显色测定 吸取样品提取液0.5 ml于20 ml刻度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1.5 ml,然后加入0.5 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 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准确保温1 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切勿忘掉对照)。在630 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测定样品的光密度。 5.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计算公式: C ×V总× D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测定是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测定食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溶性糖是指在食品中可溶于水并能发挥甜味的一类糖类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 常用的可溶性糖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可溶性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糖进行分离和检测。首先,将食品样品加热转化为液体状态,然后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出糖的吸收峰,根据峰的面积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酶催化反应将可溶性糖转化为可以检测的产物。常用的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蔗糖酶和果糖酶等。首先,将食品样品与适当的缓冲液混合,加入酶催化剂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等检测方法测定反应产物的含量,从而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峰来鉴定和定量可溶性糖的含量。首先,将食品样品制备成薄片或粉末,并放置在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定。红外光谱仪会发射红外光,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谱进行测定。通过与标准样品的比较,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以上是常用的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性质、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实验室的经验等因素。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可能会测得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比较不同样品或不同研究结果时需要谨慎处理。另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储存条件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可溶性糖测定是食品分析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提供不同角度对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无论是高效液相色谱法、酶法还是红外光谱法,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硫酸苯酚法测可溶性总糖含量

硫酸苯酚法测可溶性总糖含量 一、测定原理 可溶性糖主要有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可溶性单糖和寡聚糖。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或轻甲基糠醛能与苯酚所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lO^lOO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因此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硫酸苯酚法可以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且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产生的颜色稳定时间160min以上。 二、实验试剂 1.90%苯酚溶液:称取90g苯酚,加蒸憎水定容至100ml o 2.9%苯酚溶液:取3ml 90%苯酚溶液,加蒸馅水至30ml,现配先用。 3.浓硫酸(比重) 4.1%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 °C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 g ,加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浓硫酸,用蒸馅水定容至刻度。 5.100Pg/L蔗糖标准液:精确吸取1 %蔗糖标准液l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馅水定容。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50ml比色管7支,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 ml刻度试管6支,从0〜5分别编号,按表1加入溶液和水,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l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以5〜20 s时间加入5ml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室温下放置30 min ,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 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样品〜0. 3 g,放入1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 ml蒸馅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 (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 ml容屋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 定容至刻度。 3.测定吸取样品液于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馅水ml,同制作标准曲线的步骤,按顺序分别加入苯酚.浓硫酸溶液,显色并测定光密度。由标准线性方程求出糖的量,计算测试样品中糖

果蔬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技能培训指导

图1-3 手持糖量计 D.盖板P.折光棱镜 1.进光窗2.望远镜 3.旋钮 4.眼罩视度圈5.校正螺丝 技能项目名称 果蔬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果蔬中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主要是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因为糖是果蔬组织中重要的能量贮藏物质,也是果蔬甜味的主要来源,果蔬呼吸作用的主要底物,所以果蔬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与其品质、成熟度和贮藏性密切相关。 由于果蔬采后的一切生命活动中需要的能量和中间物质主要来源于果蔬组织中糖类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因此,测定可溶性糖含量在果蔬品质评价和贮藏保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法(包括旋光法、折光法、相对密度法);物理化学法(点位法、极谱法、光度法、色谱法);化学方法(斐林氏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铁氰化钾法、蒽酮比色法、咔唑比色法等)。 为测定其它碳水化合物,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酸解使该碳水化合物水解为可溶性的且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再进行测定。由此可见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测定技术,是研究其它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性质的重要实验方 法。下 面介绍几种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 方法一 折光仪测定法 手持糖量计是生产上常用来测定果蔬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 仪器,由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故可用以代表果蔬中的含糖量。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速度快,适于野外作业。 (一)材料及仪器 待测果蔬 手持糖量计、不锈钢小刀、镜头纸、压汁器 (二)实验步骤 仪器校正 掀开照明棱镜盖板D ,用柔软的绒布或镜头纸仔细将折光仪棱镜P 擦拭干净,注意不能划伤镜面,取蒸馏水或清水1~2滴于折光棱镜P 上,合上盖板D ,使进光窗对准光源,调节校正 螺丝将视场分界线校正为零。 测定 檫净折光棱镜,取果汁或菜汁液数滴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同时进光窗对准光源,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场内分划线清晰可见,视场中所见明暗分界线相应的读数,即为果蔬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分数,用以代表果实中的含糖量。 实验注意事项 手持折光计的测定范围常为0%~90%,其刻度标准温度为20℃,若测量时在非标准温度下,则需进行温度校正。测定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0℃,或者接近20℃左右范围内观测,其准确性较好。 方法二 苯酚-硫酸法 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糖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波长485nm 处具有最大吸收峰。在10~100mg 范同内,该橙红色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故可通过比色法测定此波长下吸光度值来计算出糖含量。苯酚-硫酸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试剂便宜,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可稳定160min 以上。 材料、仪器及试剂 (-)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