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一、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硫酸---蒽酮比色法。

测定原理为: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一类多糖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使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单糖葡萄糖可以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类化合物,然后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即可比色进行定量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1 100ug/ml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

将分析纯葡萄糖在80℃下烘干,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g葡萄糖,转入50ml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接着将溶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然后再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洗,最后将润洗液转入上述100ml容量瓶,重复上述润洗操作三次(注意溶解液和三次润洗液的体积总和控制在80ml 以内,以免超过容量瓶量程),然后定容至容量瓶刻度线,塞上塞子,上下颠倒5次以,得到10mg/ml的葡萄糖溶液。用移液枪吸取1ml葡萄糖标准液转入100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所得溶液即为100u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1.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的配制

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试剂中,贮藏于棕色瓶中,置于黑暗中保存。

1.3标准曲线制作

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ug/ml葡萄糖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水ml 2 1.8 1.6 1.4 1.2 1.0 0.8

稀释液葡萄糖浓度(ug/ml)0

10 20 30 40 50 60

注:1 2为一个重复,以此类推。

取13支20ml试管并分别编号为0-12,按照上表加好相应体积的葡萄糖溶液与蒸馏水并混匀后,再依次向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加入浓硫酸时要缓慢以免反应过快液体飞溅,然后小心震荡,将试管放入沸水浴(100℃)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编号为0的试管为空白对照,于6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然后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OD 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并拟合出方程(R2=0.99)。本研究所有指标测量所用分光光度计均为岛津UV2600(SHIMADZU UV2600)。

2. 样品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测定

a.可溶性糖的提取: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0mg干燥待测样品粉末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80%乙醇5ml,然后于80℃水浴锅中提取30min 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放入离心机中(2000r,10min),然后吸取上清液至另一干净的10ml离心管中,并加蒸馏水容至10ml,此溶液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

b.淀粉的提取:向a中10ml离心管的残渣中加入1ml蒸馏水,摇匀后置于沸水中15min进行糊化,取出冷却至室温,再加入3ml 9.2mol/L高氯酸(约取78ml高氯酸,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搅拌均匀,提取15min后吸出提取液加蒸馏水定容至10ml,此溶液即为淀粉提取液。

c.显色反应:分别吸取上述a, b步骤中样品提取液0.5ml于20ml具塞玻璃试管中,再加入蒸馏水1.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0.5ml、浓硫酸5ml,塞上塞子后充分摇匀,将试管放入沸水浴1min。空白对照用2ml 蒸馏水和

0.5ml 蒽酮试剂反应液,再缓缓加入5ml浓硫酸,然后一起置于沸水浴1

min。取出自然冷却到室温,然后于62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

3. 样品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计算

可溶性糖含量(%)=

(步骤2a所测吸光值可用于计算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

淀粉含量(ug)=还原糖(ug)×0.9

(步骤2b所测吸光值可用于计算由淀粉还原而来的可溶性糖含量) 样品中淀粉含量百分比(%)=

二、总酚含量的测定

福林酚法测定植物叶片中总酚含量。

此方法的化学原理是:多酚与FoLin-CiocaLteu试剂发生特异性反应,反应产物对特定波长的有最大吸收,且吸光值与多酚的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先以标准酚类物质建立标准曲线,再测定待测样品吸光值,据此可求出待测样品中多酚的含量。测定步骤如下: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1 1mg/ml单宁酸标准液的配制

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1g单宁酸(Sigma公司,美国)放入烧杯中并加入约30ml纯水,充分搅拌使单宁酸溶解,然后把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再将烧杯用纯水润洗三次(润洗液体积总和注意不要高于50ml以免超出容量瓶量程),并把全部润洗液转入上述容量瓶中,定容,塞上塞子并上下颠倒五次摇匀,所得溶液即1mg/ml的单宁酸标准液,备用。

1.2 7.5%碳酸钠溶液的配制

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7.5g碳酸钠粉末放入烧杯中,并加入30ml左右的蒸馏水,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使其溶解,将溶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内,然后再用蒸馏水将烧杯润洗三次(注意控制三次润洗液体积总和在50ml以内,以免超出容量瓶量程),并将全部润洗液转入上述100ml容量瓶,充分震荡后定容,塞上塞子并上下颠倒五次使其均匀,备用。

1.3标准曲线制作

编号 1 2 3 4 5 6 7

单宁酸标准液(ml)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蒸馏水(ml) 2 1.99 1.98 1.97 1.96 1.95 1.94

0 5 10 15 20 25 30

稀释液单宁酸浓度

(ug/ml)

取7支具塞玻璃试管分别编号1-7,按照上表依次加入对应体积的单宁酸标准液和蒸馏水,摇匀后立即往每支试管中加入0.5ml福林酚试剂和1.5ml 7.5%碳酸钠溶液。塞上塞子摇匀后放置于80℃水浴锅中水浴十分钟,以编号为0的试管为空白对照,在7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并以单宁酸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单宁酸标准曲线,并拟合出方程(R2=0.99)。

2 样品总酚含量的测定

2.1 植物叶片中总酚的提取

将植物叶片放置于40℃烘箱中三天至恒重,然后置于-20℃冰箱中冷冻保存。测定总酚前再于40℃下烘干半天,然后在研钵中研磨成粉末。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8-10 mg样品粉末放于2ml Eppendorf管中,加入1.5 ml 80%的丙酮,然后将Eppendorf管平放在纸盒内,黑暗提取6小时后,3500r/min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转入另一个2ml Eppendorf管,保存于4℃冰箱。残余物再次加入1ml 80%丙酮,黑暗提取6小时,3500r/min离心10min后合并两次的上清液,即为提取液(该提取液包含总酚类及其他一些在750nm波长下能够显色的物质)。

2.2 PVPP空白的制作

取上述提取液1 ml于已经加入35mg PVPP(polyvinylpolypyrrolidone)(Sigma

公司,美国)的2ml Eppendorf管中作PVPP空白(PVPP 在酸性或者中性条件下才有效结合为酚类为不溶),在4℃冰箱中保存过夜。

2.3显色反应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 非PVPP提取液和PVPP空白液,再分别加入1.5ml蒸馏水,然后立刻加入0.5ml的Folin-Ciocalteau 试剂(鼎国,中国) 和1.5 ml 7.5%碳酸钠溶液,在80℃水浴锅中显色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为空白,用UV2600分光光度计(SHIMADZU, Japan)在750nm处测定显色液的吸光值。用非PVPP提取液的吸光度值减去PVPP空白吸光值既为样品中总酚含量的吸光值。然后将吸光值代入单宁酸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总酚的含量。

三、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取新鲜植株叶片3-5片,洗净擦干后去除主叶脉,剪碎,然后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1g新鲜叶片放入10mL离心管中,再加入10ml 80%丙酮放置于不透光的盒子里黑暗提取36-48h至色素全部被提出,叶片组织呈白色。然后低速离心1min,小心抽取上清液即为色素提取液,待测。

(2)测定吸光度:先将比色皿用蒸馏水润洗两次,然后倒入少量色素提取液润洗一次,再将适量色素提取液小心倒入比色皿中,倒入的提取液高度至少为比色皿高度的2/3,然后用擦镜纸将比色皿外壁及底部擦干净,放入UV2600分光光度计中。将分光光度计波长设置为645nm和663nm两个波长,用80%丙酮做空白对照进行调零,然后分别测定色素提取液在上述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

(3)叶绿素含量计算:将提取液在645nm和663nm波长处测得的吸光值带

入下列公式中,即可算得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mg/L)及相对含量(mg/g):叶绿素a = 12.7×A663 - 2.69× A645;

叶绿素b = 22.9×A645 - 4.68×A663

叶绿素含量(mg/g)= C×V / (A×1000)

其中:A663,A645分别为663nm及645nm处的吸光值;C为叶绿素浓度(mg/L);V 为提取液总体积(10ml);A 为取样鲜重(0.1g)。

(完整word版)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 科标检测拥有国际先进的检测仪器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可以依据多种检测标准,提供检测服务并出具资质检测报告。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新鲜或冷冻的植物材料 2.仪器及试剂高速组织捣碎机、电热恒温水浴锅、1000W调温电炉以及200mL、25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及50mL碱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试剂主要包括费林试剂及亚甲基蓝溶液等。 二、原理 本实验的主要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还原糖溶液滴定一定量的费林试剂时,将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用费林试剂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和方法。 三、方法步骤 (一)试剂配制 1.费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CuSO4 •5H2 O,分析纯)34.6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过滤,贮于棕色瓶内。 2.费林试剂乙:称取氢氧化钠50g和酒石酸钾钠(KNaC4 O6 H4 •4H2 O,分析纯)138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用石棉垫漏斗抽滤。 3.转化糖标准溶液:称取9.5g蔗糖(分析纯)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6mol/L HCl(分析纯)10mL,加水至100mL。在20~25℃下放置三天或在25℃保温24h,然后用水定容(此为酸化的1%转化糖液,可保存3~4个月)。测定时,取1%转化糖液25.00mL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一滴,

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GB 5009.9-85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第一法酶水解法 1 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 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 试剂 2.1 0.5%淀粉酶溶液: 称取淀粉酶0.5g,加100mL水溶解,加入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 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 2.2 碘溶液:称取 3.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加入1.3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2.3 乙醚。 2.4 85%乙醇。 其余试剂同GB 5009.8—85《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第2章。 3 操作方法 3.1 样品处理 称取2~5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再用 约100mL 85%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250mL烧杯内,并用50mL 水洗滤纸及 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 20mL淀粉酶溶液,在55~60℃保温1h,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显现 蓝色,若显蓝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 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取50mL滤 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6N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h,冷后加2滴甲 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 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3.2 测定 按GB 5009.7-85《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4.2操作。同时量取50mL水及与样品 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4 计算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淀粉的方法有酶水解法、酸水解法、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酶-直接法) 一、酶水解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适用范围 GB5009.9-85,适用于所有含淀粉的食物。 3.仪器 (1)回流冷凝器 (2)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乙醚 (3)碘溶液:称取3.6 g碘化钾溶于20 ml水中,加入1.3 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 ml。 (4) 85 %乙醇。 (5)其余试剂同《蔗糖测定方法》 5.操作方法 5.1 样品处理 称取2~5 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 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注:如果脂肪含量少,此步骤可免),再用约100 ml85 %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注:此步骤目的是去除可溶性糖),将残留物移入250 ml烧杯内,并用50ml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 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 ℃以下,加20ml淀粉酶溶液,再55~60 ℃保温1h,并时时搅拌(注:温度过高,淀粉酶的活性破坏)。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现兰色,若显兰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兰色为止。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注:此时淀粉已水解成双糖,过滤可去除残渣和纤维素)弃去初滤液,取50 ml滤液,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 ml 6 mol/L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 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淀粉在沸水浴条件下糊化是淀粉水解的第一步反应,然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短链淀粉、糊精、麦芽糖等低聚合的糖,所以在淀粉酶解后需用酸进一步水解得到葡萄糖。) 5.2 测定 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操作。同时量取50 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6.计算 X1= (A1-A2) ×0.9 ×100 (1) m1× V1 × V3 ×1000 V2 100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一、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硫酸---蒽酮比色法。 测定原理为: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一类多糖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使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单糖葡萄糖可以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类化合物,然后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即可比色进行定量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1 100ug/ml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 将分析纯葡萄糖在80℃下烘干,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g葡萄糖,转入50ml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接着将溶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然后再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洗,最后将润洗液转入上述100ml容量瓶,重复上述润洗操作三次(注意溶解液和三次润洗液的体积总和控制在80ml 以内,以免超过容量瓶量程),然后定容至容量瓶刻度线,塞上塞子,上下颠倒5次以,得到10mg/ml的葡萄糖溶液。用移液枪吸取1ml葡萄糖标准液转入100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所得溶液即为100u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1.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的配制 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试剂中,贮藏于棕色瓶中,置于黑暗中保存。

1.3标准曲线制作 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ug/ml葡萄糖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水ml 2 1.8 1.6 1.4 1.2 1.0 0.8 稀释液葡萄糖浓度(ug/ml)0 10 20 30 40 50 60 注:1 2为一个重复,以此类推。 取13支20ml试管并分别编号为0-12,按照上表加好相应体积的葡萄糖溶液与蒸馏水并混匀后,再依次向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加入浓硫酸时要缓慢以免反应过快液体飞溅,然后小心震荡,将试管放入沸水浴(100℃)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编号为0的试管为空白对照,于6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然后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OD 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并拟合出方程(R2=0.99)。本研究所有指标测量所用分光光度计均为岛津UV2600(SHIMADZU UV2600)。 2. 样品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测定 a.可溶性糖的提取: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0mg干燥待测样品粉末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80%乙醇5ml,然后于80℃水浴锅中提取30min 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放入离心机中(2000r,10min),然后吸取上清液至另一干净的10ml离心管中,并加蒸馏水容至10ml,此溶液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测定是食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测定食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可溶性糖是指在食品中可溶于水并能发挥甜味的一类糖类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 常用的可溶性糖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可溶性糖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糖进行分离和检测。首先,将食品样品加热转化为液体状态,然后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分离完成后,通过检测器检测出糖的吸收峰,根据峰的面积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酶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酶催化反应将可溶性糖转化为可以检测的产物。常用的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蔗糖酶和果糖酶等。首先,将食品样品与适当的缓冲液混合,加入酶催化剂后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通过比色法或荧光法等检测方法测定反应产物的含量,从而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峰来鉴定和定量可溶性糖的含量。首先,将食品样品制备成薄片或粉末,并放置在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定。红外光谱仪会发射红外光,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谱进行测定。通过与标准样品的比较,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以上是常用的可溶性糖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性质、仪器设备的可用性和实验室的经验等因素。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方法可能会测得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比较不同样品或不同研究结果时需要谨慎处理。另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储存条件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可溶性糖测定是食品分析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提供不同角度对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无论是高效液相色谱法、酶法还是红外光谱法,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叶绿素和可溶性糖试验方法步骤

试验方法与步骤: 一、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将叶片(所有处理都取同一部位)剪碎混匀,每处理称取约0.2g叶片(3次重复)放于研钵,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及3ml左右80%的丙酮,研成匀浆,再加10ml 80%的丙酮,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分钟左右,过滤入25ml试管(事先用报纸包裹遮光),用80%的丙酮多次冲洗研钵、研棒、残渣及滤纸,直至无绿色。80%的丙酮定容。80%的丙酮然为空白,取样液于比色杯中在波长663nm、646nm、470nm下测定吸光度。以Lichtenthaler法计算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 C a=12.21A663-2.81A646 C b=20.13A646-5.03A663 C=(1000A470-3.27C a-104C b)/229= mg/L 求得色素的浓度后,再按下式计算组织中单位鲜重或干重的各色素的含量: 叶绿体色素的含量=(色素的浓度×提取液体积×稀释倍数)/样品鲜重或干重= mg/g 二、酶的粗提取液 A:0.2M NaH2PO431.21g NaH2PO4.2H20 定容至1000ml B:0.2M Na2HPO471.64g Na2HPO4.12H20 定容至1000ml 0.05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8):21.25mlA 加228.75mlB,用水定容至1000ml 选取长势相同的植株,每组处理取叶片0.5g,3次重复,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先加入1ml 0.05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8)及少量石英砂(为了离心时平衡最好提前称取0.2g石英砂20份),冰浴中研磨成匀浆,转移至离心管中,再用4ml上述缓冲液多次冲洗研钵及钵棒,合并入离心管,总体积为5ml ,摇匀后冷藏静置4小时以上,3000r/min离心15min(0~4℃),上清液即为酶的粗提取液,4℃保存。 (1).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 a.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的配制:0.1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0%乙醇中,加入85%的磷酸100ml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过滤于棕色瓶中保存(最多保存一个月)。

实验五_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实验五_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可溶性总糖的测定方法; 2. 复习化学计量法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3. 培养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总糖指的是能够在水中溶解的所有糖类的总和,一般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在工业和农业中,可溶性总糖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因此,测定可溶性总糖 的含量也显得非常必要。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重铬酸盐法、酚硫酸法和硫酸亚铁法等。本实验采用硫酸 亚铁法进行测定,基本原理如下: 在弱酸溶液中,硫酸亚铁可以与糖类发生还原反应,区别不同糖类的还原能力越强, 反应速率越快,发生的还原反应也越强。本实验中,使用葡萄糖标准液作为比较,计算样 品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前期准备 a.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硫酸亚铁标准液(0.05mol/L)、葡萄糖标准液(100mg/L)和蒸馏水; b. 将样品称重并加入干燥器中,加热干燥至恒定质量。 2. 样品制备 a. 将称好的样品粉末加入容量瓶中,加入约100ml的蒸馏水。注意:样品过多会导致实验误差的增大,因此加入的样品应正确控制; b. 将试管清洗干净,并使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蒸馏水将等量的硫酸亚铁标准液加 入试管中; c. 将试管放入加热水浴中,预热30-60秒后取出; d. 加入1ml样品溶液,并立即倒入试管中,密封试管盖,摇晃均匀,再放入加热水浴中加热约30分钟。

3. 反应终止 a. 将反应物冷却至室温; b. 加入10ml饱和酸化锌溶液,摇匀,用蒸馏水冲洗实验瓶内壁,以便更好地收集浸出液。 a. 取出试管,将反应液加入移液瓶中,加入5-6滴淀粉指示剂; b. 取一只滴定管,将其充分洗净,并加入硫酸氢钾(1mol/L),加入10滴以上; c. 开始滴定,当液体从紫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记录所消耗的滴定剂的滴数。 5. 比较样品 a. 重复以上实验步骤,使用葡萄糖标准液代替样品。注意:样品和标准液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条件要保持一致; b. 比较两次实验结果,计算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反应剂的挥发,加热时不宜过猛,以免烧坏试管; 2. 取样品时应使用干净的称量纸和称量量,以免杂质污染导致实验误差增大; 3. 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害; 4. 测定结束后,实验器材要及时清洗并归位。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可溶性总糖(mg/L)=(Bs-B0)×1×1000/Vm×Df 其中:Bs为样品的滴定值,B0为葡萄糖标准液的滴定值,1为葡萄糖标液的浓度,V 为样品溶液的体积(ml),Df为稀释倍数,本实验可取Df=1。若使用了稀释,应注意修改Df的值。 六、实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硫酸亚铁法进行可溶性总糖的测定。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对不同糖类的反应能力不同,因此不同糖类的检测需要加以区分。总体来说,硫酸亚铁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淀粉含量的测定

淀粉含量的测定 一、引言 淀粉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储能物质,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测定淀粉含量对于食品工业、生物学和农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理论基础 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可以通过酶解成单糖。因此,测定淀粉含量的方法通常是通过酶解淀粉,然后测定产生的葡萄糖或者其他反应产物来计算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三、常用方法 1. 碘液法 碘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碘化钾与淀粉形成蓝色复合物,通过比色法来测定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操作步骤: (1)取适量样品加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碘液; (3)加入适量稀盐酸溶液; (4)加入适量水,并摇匀; (5)使用比色计在波长为620nm处读取吸光度值。

2. 酶解-比色法 酶解-比色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使用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过氧化物,最终 通过比色法来测定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操作步骤: (1)取适量样品加入试管中; (2)加入适量淀粉酶,并在恒温水浴中孵育一段时间; (3)加入适量葡萄糖氧化酶,并在恒温水浴中孵育一段时间; (4)加入适量琼脂糖和Na2CO3溶液,并摇匀; (5)使用比色计在波长为505nm处读取吸光度值。 四、注意事项 1. 样品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避免出现偏差;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污染和伤害; 3. 仪器的校准和标准曲线的制备也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五、总结 测定淀粉含量是一项常规实验,在食品工业、生物学和农业等领域都 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碘液法和酶解-比色法两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同时也提醒了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 方法,并保证操作规范和准确性。

食品中的多糖含量测定与分析

食品中的多糖含量测定与分析 多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一种,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运转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各类食品中,如谷类、蔬菜、水果等。可以说,多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能量,还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健康等诸多益处。因此,了解食品中的多糖含量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准确地测定和分析食品中的多糖含量呢?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 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谈谈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主 要有糖色谱法和显色反应法。 糖色谱法是一种基于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将样品中的糖类分离,然后 采用色谱仪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并且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糖类成分。然而,糖色谱法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步骤,因此并不适用于一般实验室。 相比而言,显色反应法则简单易行,适用于常规实验室。该方法通过特定的试 剂与糖类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测定糖类的含量。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酚-硫酸显 色法和硫酸-酸性酚显色法。它们都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但准确性相 对较低,容易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因此,在使用显色反应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时,需要执行合适的对照试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来讨论多糖含量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多糖含量的分析是通过测定 其在食品中的重量百分比来实现的。但由于多糖结构的差异,不同种类的多糖在测定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淀粉为例,常用的测定方法是碘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碘滴定法通过将碘溶 液加入样品中,使得淀粉与碘发生反应,从而测定淀粉的含量。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且结果准确可靠。而红外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段的吸光度变化,进而分析淀粉含量。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用设备和技术支持。 与淀粉不同,果胶等可溶性多糖的分析相对更为复杂。由于其溶解性较强且结 构复杂,传统方法无法准确测定其含量。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其中,HPLC基于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 分配差异,通过检测成分在固定相上的滞留时间或峰面积来测定样品中的多糖含量。而GPC则是通过溶液中物质在结构分子量差异的影响下,在一系列网状凝胶多孔 材料中的渗透速度来测定多糖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尽管测定和分析多糖含量的方法在不同多糖类型上存在差异,但无论是糖色谱法、显色反应法还是碘滴定法、HPLC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来评估食品 中的多糖含量。这些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食品质量监测和食品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们保障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食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是我们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科学合理 饮食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依据科学数据进行饮食合理搭配,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食品科学研究与食品质量监测工作,以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X1= (A1-A2)× ×100 (1) m1× V1 × V3 ×1000 V2 100 X 2= (A 3 -A 4 )× ×100 (1) m 2 × 50 ×V 2 ×1000 250 100 式中: X2--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A3--测定用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mg; A4--试剂空白中还原糖的含量,mg; m2--称取样品质量,g; V2--测定用样品处理液的体积,ml。 500--样品液总体积,ml;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注:酸水解能分解部分半纤维素,形成具有还原力的单糖,如木糖、阿拉伯糖等,可影响分析结果。为了比较正确地测定食物中淀粉含量,建议采用淀粉酶糖化淀粉,除去不可溶性的残渣后,再用酸水解使之成为葡萄糖,然后测定其含量,最后换算成淀粉。 三、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酶-直接法) 1.原理 样品先在37℃下经α-淀粉酶水解,使可消化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用80%乙醇提取,未水解的抗性淀粉部分经沸水浴凝胶化后,在淀粉葡萄糖苷酶转化成葡萄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葡萄糖含量,再换算成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2.适用范围 参考Englyst和Champ的方法。适用于所有含淀粉食物的测定。 3.仪器 (1)恒温水浴箱

(2)温箱 (3)分光光度计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 L乙酸缓冲液(pH ):称取 g 乙酸钠(CH3COONa·3H2O)溶于水中,加入冰乙酸,并调节pH ,用水定容至1 L。 (2)酶溶液:分别称取4gα-淀粉酶溶液(α-amylase,Sigma公司)、1g淀粉葡萄糖苷酶溶液(amyloglucosidase,Sigma 公司)和转换酶(invertase,Sigma公司)溶液于研钵中,用 L乙酸缓冲液研磨制成匀浆,并调节体积为100ml。30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 (3)淀粉葡萄糖苷酶溶液:称取2 g 淀粉葡萄糖苷酶(amyloglucosidase, Sigma 公司),加100 mol/L 乙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3000 rpm离心5 min,取上清液。 (4) 80%乙醇:800ml 乙醇加水至1L。 (5) 4mol/L氢氧化钾溶液:称取224g氢氧化钾,用水溶解并加至1L。 (6) 2 mol/L乙酸溶液:量取冰乙酸118ml,加水至1L,混匀。 (7)其它试剂同《葡萄糖测定方法》。 5.操作步骤 样品处理:测定RS1时,直接称取样品~1g;测定RS2时,选用生的样品,先研磨打碎后再称取样 品~1g,。测定RS3时,则先将样品加水煮沸至少15min,使之凝胶化,然后取出放入4℃冰箱冷藏过夜,再混匀后称取样品~1g (需折合水分)。加入10 ml酶溶液,轻轻混匀。37℃ 温箱或水浴中酶 解16 h。加入40 ml 无水乙醇,使乙醇含量终浓度为80%,充分摇匀。静置30min,3000 rpm 离心 15min,上清液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用80%乙醇反复洗涤沉淀2 ~3次。合并上清液并用乙酸缓冲液定容,供测定可消化淀粉用。 水解抗性淀粉:将经反复洗涤的沉淀置于100℃干燥,然后用15ml水将沉淀转移至锥形瓶中,沸水浴 中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1倍体积的4 mol/L 氢氧化钾溶液,使氢氧化钾终浓度为2mol/L, 室温下混合30min。(注:在样品凝胶化后,2mol/L氢氧化钾的作用是进一步破坏淀粉结构,如果氢 氧化钾的浓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结构破坏,操作中需注意。)加入约30ml2 mol/L 乙酸溶液,调节pH为,再加入淀粉葡萄糖苷酶溶液5 ml,65℃~70℃水浴90min。冷却后将水解液转移至100ml容量 瓶中,用乙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过滤。 测定:吸取上清液()和抗性淀粉水解液(),按照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葡萄糖含量(从测定步 骤开始)。同时做葡萄糖标准曲线。6.计算根据葡萄糖标准曲线得出上清液中和抗性淀粉水解液中葡 萄糖浓度,再根据稀释定容体积和称样量分别计算出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X= (As-Ab)×V×F ×?××?m 式中: X--样品中可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含量,g/100g; As-- 由标准回归方程求出的样品测定管中葡萄糖含量,mg;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2.2锥形瓶: 250mL 。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 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 1 试剂和材料 34.639g CuSO 溶于水,加入0.5mL 浓H 2SO 4,稀释到 500mL ; 173g 酒石酸钾钠,加50g NaOH ,稀释到500mL ; 1.2 氢氧化钠溶 液: c(NaOH)=1mol/L ; 1.3硫酸铁溶液:50g/L (称取50g 硫酸铁,加入200mL 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 1000mL ); 1.4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c (1/5KMnO 4)=0.1mol/L ; 1.5 乙醇溶液: 85% v/v ; 1.6 HCL :1+1 和 1+3; 1.7 NaOH 溶液:40%; 1.8 乙酸铅溶液: 20%;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 250mL 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 〜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1.1 酒石酸铜甲液: 酒石酸铜乙液: 1.9 硫酸钠: 10%。 2 仪器设备 2.1 粉碎磨: 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 0.45mm (40目)筛。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醚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并转移至250mL 锥形瓶中。 加lOOmL水、30mL(1+1)HCI,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 溶液(400g 儿)调至黄色,再用(1+1 )的HCI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pH 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 值约为7,然后加20mL 的乙酸铅溶液 (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 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 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 酒石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C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 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0,以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 试剂 1.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 • 5H2O)及0.050g亚甲蓝,加适量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1.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 再加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1.3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1g(精确至0.0001克)经过98C〜100C干燥2h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浓盐酸,并以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1.0 毫克葡萄糖. 2 样品处理同方法 3测定

(实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与淀粉测定的依据 在高氮水平下,植物前期疯长耗费土壤中库存水,导致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减少,从而产量降低。(McDonald,1989) 在高氮水平下,前期分蘖增加,灌浆期小的分蘖竞争营养的能力较弱,导致产量降低。但是灌浆期水分胁迫可以使前期积累的干物质转移效率增加。(Biddinger et al,1977)高氮水平比低氮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是干物质转移效率一般比低氮水平下高。灌浆期,干旱胁迫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产量的主要来源靠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干物质的表观转移效率不能准确代表开花前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率。(van Herwaarden et al,1998) 解决的问题 2006年灌浆实验中,为什么N0处理下千粒重比N2处理下高。 2007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旱稻297在高氮下干物质转移效率比在低氮下高,但是其他两个品种在高氮下转移效率反而比在低氮下低,原因何在? 2007年在W3下,高氮处理为什么比N0下产量低? 对于旱稻297来说,2007年干物质转移效率比2006年增加,为什么产量还降低了?只是表面现象吗? 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一、目的 通过对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初步掌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和仪器使用技术。 二、原理 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在强酸条件下,蒽酮与可溶性糖(包 括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作用生成蓝绿色糖醛衍生物,该蓝绿色颜色深浅与含糖量成正比,可在625nm下进行比色测定。 三、仪器用具和试剂 仪器用具: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离心机等。 试剂:蒽酮:100mg蒽酮溶于50ml浓H2S04(化学纯)中,当天配制当天使用。 蔗糖标准液(1mg/ml已配制好):精确称取0.1000g蔗糖(分析纯),在小烧杯中加 水溶解,定容至100ml,加2-3滴浓H2S04,该溶液可长期保存。 四、测定方法 1.样品处理方法: 取干粉末样品0.05~0.1g左右, 放入塑料小试管中,加7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分钟,取出冷却,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重复提取2次,收集上清,用蒸馏水定容致

生物质中三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

生物质中三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题目:生物质中三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生物质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经典分析方法和原理。 2.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这三种主要化学成分在生物质热裂解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三部分。它们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其中,纤维素组成微细纤维,构成纤维细胞壁的网状骨架,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填充在纤维和微细纤维之间的“粘合剂”和“填充剂”。 1.纤维素 生物制粉末在加热的情况下用醋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细胞间的物质被溶解,纤维素也分解成单个的纤维,木质素、半纤维素和其它的物质也被除去。淀粉、多缩戊糖和其它物质受到了水解。用水洗涤除去杂质以后,纤维素在硫酸存在下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C6H10O5 + 4K2Cr2O7 + 16H2SO4 = 6CO2 + 4Cr2(SO4)3 + 4K2SO4 + 21H2O 过剩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再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同量的但是未与纤维素反应的重铬酸钾,根据差值可以求得纤维素的含量。 2.半纤维素 用沸腾的80%硝酸钙溶液使淀粉溶解,同时将干扰测定半纤维素的溶于水的其它碳水化合物除掉。将沉淀用蒸馏水冲洗以后,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大大缩短半纤维素的水解时间,水解得到的糖溶液,稀释到一定体积,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其中的总糖量用铜碘法测定。 铜碘法原理:半纤维素水解后生成的糖在碱性环境和加热的情况下将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一价铜以Cu2O的形式沉淀出来。用碘量法测定Cu2O的量,从而计算出半纤维素的含量。 测定还原性糖的铜碱试剂中含有KIO3和KI,它们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干扰糖和铜离子的反应。加入酸以后,会发生反应释放出碘: KIO3 + 5KI +3H2SO4 = 3I2 + 3K2SO4 +3H2O 加入草酸以后,碘与氧化亚铜发生反应: Cu2O + I2 + H2C2O4 = CuC2O4 + CuI2 + H2O 过剩的碘用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 3.木质素

淀粉测定方法

淀粉的测定方法(1) 测定食物中淀粉的方法有酶水解法、酸水解法、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酶—直接法) 一、酶水解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适用范围 GB5009。9-85,适用于所有含淀粉的食物。 3.仪器 (1) 回流冷凝器 (2)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 乙醚 (2) 0.5 % 淀粉酶溶液:称取淀粉酶(Sigma公司, E。C3。2。1.1)0。5 g,加100 ml水溶解,加入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注:配成溶液的淀粉酶破坏很快,最好邻用现配。) (3)碘溶液:称取3.6 g碘化钾溶于20 ml水中,加入1。3 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 ml。 (4) 85 %乙醇。 (5)其余试剂同《蔗糖测定方法》 5.操作方法 5.1 样品处理 称取2~5 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 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注:如果脂肪含量少,此步骤可免),再用约100 ml 85 %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注:此步骤目的是去除可溶性糖),将残留物移入250 ml烧杯内,并用50 ml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 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 ℃以下,加20 ml淀粉酶溶液,再5 5~60 ℃保温1 h,并时时搅拌(注:温度过高,淀粉酶的活性破坏)。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现兰色,若显兰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 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兰色为止。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 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注:此时淀粉已水解成双糖,过滤可去除残渣和纤维素)弃去初滤液,取50 ml滤液,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 ml 6 mol/L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 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 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淀粉在沸水浴条件下糊化是淀粉水解的第一步反应,然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短链淀粉、糊精、麦芽糖等低聚合的糖,所以在淀粉酶解后需用酸进一步水解得到葡萄糖。) 5.2 测定 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操作。同时量取50 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剂空白试验。 6.计算 X1= (A1—A2) ×0.9 ×100 (1) m1× V1 × V3 ×1000 V2100 式中: X1——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A1--测定用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Mg; A2--试剂空白中还原糖的含量,mg; 0。9-—还原糖(以葡萄糖计)换算成淀粉的换算系数; m1—-称取样品质量,g; V1—-水解用样品溶液体积,ml; V2—-样品定容总体积,ml; V3——测定用样品处理液的体积,ml。 二、酸水解法 1.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折算成淀粉。 2.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含淀粉的食物 3.仪器

试验分析方法

试验分析方法 伊灵燕 一、取样时期:齐口花时采样。 二、测定指标(每处理茎/叶各称:12个0.5g;4个1g;8个2g。叶绿素另取): (一)形态指标 1、株高:用直尺测量 2、茎粗(最粗处):用游标卡尺测量 3、节间长:株高/节数 4、叶长、叶宽、叶柄长:用直尺测量 5、植株鲜、干重:分为整株、根、地上部、菜薹重和叶重(包括叶片和叶柄) 6、比叶重:用打孔器,每个重复打20个圆片,烘干,称干重 (二)叶片色素:参照张宪政(1986)的方法, (三)品质指标:分为叶片和菜薹 1、硝酸盐:比色法(李和生,2000)。 2、抗坏血酸(VC)含量:比色法,李合生(2000) 3、可溶性糖:蒽酮比色法(李和生,2000)。 4、可溶性蛋白: 考马斯量兰比色法(李和生,2000)。 5、游离氨基酸:茚三酮显色法,李合生(2002) 6、类黄酮、可溶性酚:比色法 7、纤维素(薹干样0.2g): 四、指标测定方法: 1. 叶绿素 参照张宪政(1986)的方法,菜心叶片鲜样0.5g浸泡在25ml丙酮/无水乙醇(1:1,V:V)溶液中,至叶片发白。测定OD645、OD663和OD440。 叶绿素a浓度(mg/L)=12.7×OD663-2.69×OD645 叶绿素b浓度(mg/L)=22.9×OD645-4.86×OD663 总叶绿素浓度(mg/L)=8.02×OD663+20.20×OD645 类胡萝卜素浓度(mg/L)=4.7× OD440-0.27×总叶绿素浓度

叶绿体色素的含量(mg/g)=(色素浓度×提取液体积)/样品鲜重 2. 硝酸盐比色法李和生(2000) (1)500μg/ml硝态氮(NO3-)标准液:精确称取烘干至恒重KNO3 0.7221 g (0.8145g)溶于去离子水中,定容至200ml(100ml)。 (2)5%水杨酸-硫酸溶液:称取5g水杨酸溶于100ml浓硫酸中,搅拌溶解后,贮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中保存1周有效。 (3)8%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250ml去离子水.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吸取500μg/ml硝态氮(NO3-)标准液1、2、4、6、8、10、12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使之成10、20、40、60、80、100、120μg/ml硝态氮的系列标准溶液。 (2)吸取上述系列标准溶液0.1ml,分别放入刻度试管中,以0.1ml去离子水代替标准溶液作空白。再分别加入0.4ml 5%水杨酸-浓硫酸溶液,摇匀,在室温下放置20min,再加入8%NaOH溶液9.5ml,摇匀冷却至室温。显色液总体积为10ml。以空白做参比,在4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硝态氮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回归方程。 2 样品中硝酸盐的测定(1)样品液的制备:取一定量的植物材料剪碎混匀,精确称取材料2g,重复3次,分别放入3只刻度试管中,各加入10mL无离子水,封口,置入沸水浴中提取30min取出,用自来水冷却,将提取液过滤到25mL容量瓶中,并反复冲洗残渣,最后定容至刻度。 (2)样品液的测定:吸取样品液0.1mL分别于3支试管中,然后加入5%水杨酸-硫酸溶液0.4mL,混匀后置室温下20min,再慢慢加入9.5mL 8%NaOH溶液,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以空白作参比,在41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硝态氮浓度,计算样品中的硝态氮含量。 式中:x为由回归方程计算出的硝态氮浓度,μg/ml;V1为样品定容体积,ml;W为样品重量,g;V2为测定取用的样品提取液体积,ml。 2. Vc含量的测定比色法,李合生(2000)

(整理)可溶性糖测定.

引言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和双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植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植物的品质育种、储藏、加工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溶性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块和种子中,是人体热量的最最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文重点介绍蒽酮比色法、铜还原碘量法、费林试剂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及连续流动法这几种实验如何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1 蒽酮比色法 1.1原理 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绿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关。在625nm波长下的OD值与糖含量成正比。由于蒽酮试剂与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 1.2仪器与材料 1.2.1实验仪器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电子天平,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1支、1ml2支,漏斗。 1.2.2实验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1.84)。 1.2.3实验材料 植物叶片。 1.3实验方法 1.3.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 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按表1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1.3.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或干材料。

植物生理指标检测方法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 ):准确称取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10 倍(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1.0 g 蒽酮,溶于80% 浓硫酸(将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2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1 、0.5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0.5 ~1.0 g (或干样粉末5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6 支大试管,从0 ~5 分别编号,按表24-1 加入各试剂。 表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含葡萄糖量(μg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1.0 mL 加蒽酮试剂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密度。重复3 次。 四、结果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