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教案(3)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三章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正态分布,掌握二项分布,了解泊松分布,中心极限定律。

讲授难点:正态分布、二项分布

3。1 二项分布(重点)

3。1。1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满足二项分布的条件:

1、在一随机试验中,每次试验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2、两种结果是互不相容的.

3、每一种结果在每次试验中都有恒定的概率。

4、试验间应是独立的。

独立地将此试验重复n次,求在n此试验中,一种结果出现x次的概率是多少?例:从雌雄各半的100只动物中抽样,抽样共进行10次,问

其中包括3只雄性动物的概率是多少?包括3只及3只以下的概率是多少?即求P (X=3)和P(X≤3)

该例符合二项分布的条件。规定以下一组符号:

n=试验次数

x =在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

φ=事件A发生的概率(每次试验都是恒定的)

1-φ=事件发生的概率

p(x) = x的概率函数=P(X=x)

(累积分布函数) F(x) = P( X ≤x)

上例中:n=10 x=3 φ=0.5 求p(3) 和F(3)。在一次抽样中抽到的结果为:mmmfffffff,它的概率为

P(mmmfffffff)=φ3(1—φ)7

抽到3雄7雌的数目相当于从10个元素中抽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

对于任意n和x有以下通式:

上式称为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该式正是二项展开式的第x+1项,因而产生“二项分布”这一名称。因为φ+(1-φ)=1,所以

将x=0,1,2,3,代入二项分布概率函数,可以得出出现0,1,2,3只雄性动物的概率。

P(0)= 0.0009766 P(1)= 0。0097656

P(2)= 0。0439453 P(3)= 0.1171876

抽到3只和3只以下雄性动物的概率为:

F(3)=P(0)+P(1)+P(2)+P(3)

=0.1718751

3。1。2 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特征数

平均数: μ=nφ或μ=φ

方差:σ2=nφ(1-φ)或

3.1。3 二项分布应用实例

例1 以杂合基因型Wvwv的小鼠为父本,隐性纯合子小鼠wvwv为母本杂交(wv 波浪毛,Wv直毛),后代两种基因型的数目应各占一半。实验只选每窝8只的,多于8只和少于8只的都淘汰。结果列在下表中。

直毛后代数观测频数

(x) (f) fx fx2 p(x)Np(x)

0 0 0 0 0。003906 0。124992

1 1 1 1 0。031250 1.000000

2 2 4 8 0。109375 3。500000

3 4 12 36 0。218750 7。000000

4 12 48 192 0。273437 8.749984

5 6 30 150 0.218750 7。000000

6 5 30 180 0.109375 3。500000

7 2 14 98 0。031250 1.000000

8 0 0 0 0。003906 0。124992

总数 N=32 139 665 0。999999 31.99968

样本平均数、总体平均数;样本方差、总体方差如下:

例2 遗传学中单因子杂交RR×rr,F1代为Rr,F1自交,F2基因型比符合二项分布。在F2中P(R)=φ=1/2,P(r)=1-φ=1/2,n=2。展开二项式:

对于两对因子,n=4

在为人类或动物遗传学研究中,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在制定试验计划时,首先要以指定概率求出所需样本含量n.

例3 用棕色正常毛(bbRR)的家兔和黑色短毛(BBrr)兔杂交,F1代为黑色正常毛长的家兔(BbRr),F1代自交,F2代表型比为:9/16B_R_: 3/16B_rr: 3/16bbR_: 1/16bbrr。问最少需要多少F2代家兔,才能以99%的概率得到一个棕色短毛兔? 答: φn=(15/16)n= 0.01

n(lg15-lg16)= lg0。01

-0.02803n =-2。00000

n =71。4

3。2 泊松分布

3。2.1 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

在二项分布中,当某事件出现的概率特别小(φ→0),而样本含量又很大(n →∞)时,二项分布就变成泊松分布了。泊松分布是描述在一定空间、长度、面积、体积或一定时间间隔内,点子散布状况的理想化模型.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为:

3.2。2 服从泊松分布的随机变量的特征数

泊松分布的平均数:μ=μ

可见,泊松分布的平均数就是泊松分布概率函数中的μ。

泊松分布的方差:σ2=μ

概率函数中的μ不但是它的平均数,而且是它的方差。

3。2.3 泊松分布应用实例

例1 在麦田中,平均每10m2有一株杂草,问每100m2麦田中,有0株、1株、2株、…杂草的概率是多少?

解: 先求出每100m2麦田中,平均杂草数μ

μ= 100/10= 10株

将μ代入泊松分布的概率分布函数中,

p(x) = 10x/x!e10,

即可求出x= 0,1,2,…时所相应的概率。结果如下:

x ≤5 6 7 8 9 10

p(x) 0.0671 0。0631 0。0901 0.1126 0。1251 0。1251

11 12 13 14 ≥15

0.1137 0。0948 0.0729 0.0521 0。0835

例2 绘制遗传连锁图时,制图函数是通过泊松分布推演出的。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的出现是服从泊松分布的,将x=0代入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中,

得出两基因座之间无交换出现的概率.两基因座之间至少出现一次交换的概率P(x≥1) = 1-e—μ.从遗传学理论可知,在两基因座之间大于等于1的任何有限次交换其重组频率恒等于50%。因此重组率

解出两基因座之间的平均交换次数

μ= -ln(1-2RF )

两基因座之间平均交换一次,其图距为50m。u.,从而可以得出图距

MD=-50ln(1-2RF)

3.4 正态分布(重点)

3。4。1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

对于平均数是μ,标准差是σ的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

以符号N(μ,σ2)表示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2的正态分布。

随机变量X的值落在任意区间(a,b)内的概率

累积分布函数

3.4。2 标准正态分布

当μ=0,σ=1时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曲线如下图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

累积分布函数分布图如下: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曲线

标准正态分布有以下特性:

1、在u=0时φ(u)达到最大值。

2、当u不论向哪个方向远离0时,φ(u)的值都减小。

3、曲线两侧对称。

4、曲线在u=-1和u=1处有两个拐点。

5、曲线与横轴所夹面积等于1。

6、累积分布曲线围绕点(0,0。5)对称。

3。4。3 正态分布表的查法

为了简化计算,随机变量(U)的值(u)落在区间(a,b)内的概率,根据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已经把不同u值的Ф(u)值列成表(附表2),称为正态分布表.根据以下关系式可以扩展正态分布表的使用范围。

例1 查u=-0。82及u=1.15时的Ф(u)值。

解:Ф(-0。82)=0。20611

Ф(1.15)=0.87493

例2 随机变量U服从正态分布N(0,1),问随机变量的值落在0,1。21间的概率是多少?落在-1.96,1.96间的概率是多少?

解:

1) P(0

= Ф(1。21)-0。5

=0。88686-0.5000

=0.38686

2)

P(|U|

=1-2Ф(—u)

=1—Ф(-1.96)

=1—0。05000

=0.95000

对于服从N(μ,σ2)的随机变量X,首先要进行标准化变换,使之变为标准正态分布,再按上述方法查表.变换的方法是:

对于随机变量X

在对x进行标准化变换后,即可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相应的概率值。

例3 已知高粱品种“三尺三”的株高X服从正态分布N(156.2,4。822),求:1)X<161厘米的概率;2)X>164厘米的概率;3)X在156-162厘米间的概率。

解:

3.4。4 正态分布的单侧临界值

附表3给出了满足P (U > uα) =α时的uα值.即曲线右侧尾区一定面积(α)下,所对应的u值uα,uα称为α的上侧临界值。

对于左侧尾区,满足P (U 〈-uα) =α时的-uα值,称为α的下侧临界值.

将α平分到两个尾区,每一尾区的曲线下面积只有α/2,满足P (|U|〉uα/2) =α时的uα/2称为α的双侧临界值。

正态分布的单侧(上侧)和双侧临界值

3.6 中心极限定理

假设所研究的随机变量X可以被表示为许多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 i的和,如果X i的数量很大,而且每一个别的X i对于X所起的作用很小,则可以认为X服从或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推理:若已知总体平均数为μ,标准差为σ,那么,不论该总体是否正态分布,对于从该总体所抽取的含量为n的样本,当n充分大,其平均数渐近服从正态分布N(μ,σ2/n)。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 门学科,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在第七学期进行,是在学生已学习了《高等数学》 课程和《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生物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设本门课 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在简要叙述了生物统计学的概念、产生、发展和作用、生物学研究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 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基础上,着重介 绍了平均数和频率的假设检验、X 2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 分析、协方差分析、试验设计的原理和常用试验设 计及其统计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和多项式回 归分析,同时简要介绍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 分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时间序列分析等多 元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 设计的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一、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1教学环节 本门课程为生物学的专业基础课,在第七学 期进行。学生已学习了《高等数学》课程和《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生物学各 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开设本门课程。主要 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 授、辅导答疑、课外作业、习题讲解等。 2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和多媒体幻灯 片以及C A 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

教育技术.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 一门学科,是生物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生物体的研究和观察已不再局限于定性的描述,而是需要从大量调查和测定数据中,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释其数量上的变化,以正确制定试验计划,科学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作出符合科学实际的推断。《生物统计学》不仅提供如何正确地设计科学试验和收集数据的方法,而且也提供如何正确地整理、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 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收集、整理试验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掌握数据资料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常用方法. 4、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学试验设计方法并能对试验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5、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技术,包括现行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本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总体要求: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基本的生物统计方法;熟练掌握资料的统计分析;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基本的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正确进行试验设计。

生物统计学教案(3)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三章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正态分布,掌握二项分布,了解泊松分布,中心极限定律。 讲授难点:正态分布、二项分布 3。1 二项分布(重点) 3。1。1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满足二项分布的条件: 1、在一随机试验中,每次试验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 2、两种结果是互不相容的. 3、每一种结果在每次试验中都有恒定的概率。 4、试验间应是独立的。 独立地将此试验重复n次,求在n此试验中,一种结果出现x次的概率是多少?例:从雌雄各半的100只动物中抽样,抽样共进行10次,问 其中包括3只雄性动物的概率是多少?包括3只及3只以下的概率是多少?即求P (X=3)和P(X≤3) 该例符合二项分布的条件。规定以下一组符号: n=试验次数 x =在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 φ=事件A发生的概率(每次试验都是恒定的) 1-φ=事件发生的概率 p(x) = x的概率函数=P(X=x) (累积分布函数) F(x) = P( X ≤x) 上例中:n=10 x=3 φ=0.5 求p(3) 和F(3)。在一次抽样中抽到的结果为:mmmfffffff,它的概率为

P(mmmfffffff)=φ3(1—φ)7 抽到3雄7雌的数目相当于从10个元素中抽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 对于任意n和x有以下通式: 上式称为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该式正是二项展开式的第x+1项,因而产生“二项分布”这一名称。因为φ+(1-φ)=1,所以 将x=0,1,2,3,代入二项分布概率函数,可以得出出现0,1,2,3只雄性动物的概率。 P(0)= 0.0009766 P(1)= 0。0097656 P(2)= 0。0439453 P(3)= 0.1171876 抽到3只和3只以下雄性动物的概率为: F(3)=P(0)+P(1)+P(2)+P(3) =0.1718751 3。1。2 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特征数 平均数: μ=nφ或μ=φ 方差:σ2=nφ(1-φ)或 3.1。3 二项分布应用实例 例1 以杂合基因型Wvwv的小鼠为父本,隐性纯合子小鼠wvwv为母本杂交(wv 波浪毛,Wv直毛),后代两种基因型的数目应各占一半。实验只选每窝8只的,多于8只和少于8只的都淘汰。结果列在下表中。 直毛后代数观测频数 (x) (f) fx fx2 p(x)Np(x) 0 0 0 0 0。003906 0。124992 1 1 1 1 0。031250 1.000000 2 2 4 8 0。109375 3。500000 3 4 12 36 0。218750 7。000000 4 12 48 192 0。273437 8.749984 5 6 30 150 0.218750 7。000000

《生物统计学与田间试验设计》教案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代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科学实验中各种现象和实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它涉及生物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等;是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实验的任务、要求,掌握生物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能熟练制定实验方案,进行生物科学实验的设计,并能根据生物统计学原理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模型,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生物统计学以数学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涉及到数列、排列、组合、矩阵、微积分等知识,但本课程并不将这些知识作为重点进行过多的讨论,而主要偏重于统计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验资料所提供信息的能力。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统计学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深刻理解统计学术语的含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论(重点) 识记:常用统计学术语 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应用:理解几组常用统计学术语及各组概念的含义,并根据概念回答一些基本问题。(二)概论(次重点) 识记:生物统计学的内容 理解:生物统计学的作用 (三)概论(一般) 识记:生物统计学的发展简况及发展趋势 理解:近代描述统计学、现代推断统计学 第二章实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实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首要环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实验资料的类型,掌握实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方法,重点掌握资料的分组方法、特征数的计算(平均数、变异数等)方法,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SPSS17.0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实验指导-实验三、参数估计 实验四、t检验

SPSS在生物统计学中的应用 ——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三:参数估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理解参数估计的概念 2.熟悉区间估计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参数估计的定义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是根据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估计总体分布中的未知参数的方法。 它是统计推断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部分。●点估计(point estimation):又称定值估计,就是用实际样本指标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当 总体的性质不清楚时,我们须利用某一量数(样本统计量)作为估计数,以帮助了解总体的性质,如:样本平均数乃是总体平均数μ的估计数,当我们只用一个特定的值,亦即数线上的一个点,作为估计值以估计总体参数时,就叫做点估计。 ?点估计的数学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最小二乘估计法”、“顺 序统计量法”等。 ?点估计的精确程度用置信区间表示。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是从点估计值和抽样标准误出发,按给定的概率值建立包含待估计参数的 区间。其中这个给定的概率值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平(confidence level),这个建立起来的包含待估计函数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 越大,置信水平越高。划定置信区间的两个数值分别称为置信下限(lower confidence limit,lcl)和置信上限(upper confidence limit,ucl) 2.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统计分析的目的就是由样本推断总体,参数估计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之一。 3. 参数估计的方法 参数估计的结果,常用点估计值(样本均值)+置信区间(置信下限、置信上限)来表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单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打开数据文件“描述性统计(100名女大学生的血清蛋白含量).sav” 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探索】”,打开图3.1探索(Explore)对话框。 ?从源变量清单中将“血清蛋白含量”变量移入因变量列表(Dependent List)框中。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学设计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2.能够运用常见的生物统计方法和技术分析实验数据; 3.能够设计和实施生物统计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4.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培养学生从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和提出结论等方面进行科学思维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生物统计学基础概念 本部分主要介绍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统计学的定义、统计量、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 2. 生物统计方法和技术 本部分主要介绍生物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等。 3. 生物统计实验设计 本部分主要介绍生物统计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实验因素确定、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方案的评估等。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本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描述统计、推 断统计和图形分析等。同时,还将介绍常用的统计软件和其使用方法。 5. 实验报告撰写 本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 结果分析和结论提出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述、练习实践和实验设计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注重实验设计和 实验报告写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同时,课程中还将使用多种案例分析和应用实例,让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和工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三部分。具体 分数占比如下: 1.平时成绩:20% 2.期末考试:50% 3.实验报告评分:3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评估,学生应该能够获得系统化的生物统计学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3.2 2“生物统计学”课程信息教案 新人教A版选修选修2-3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3.2 2“生物统计学”课程信息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选 修2-3 1.课程名称 (1) 2.课程性质 (1) 3.课程学时 (1) 4.课程学分 (1) 5.课程简介..........................................................................................(1)6.教学大纲 (1) 7.教学日历 (7) 8.讲授提纲 (14) 9.思考题 (35) 10.参考文献及阅读书目 (35) 11.教师简介 (35) 课程名称: 生物统计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简介: 生物统计学是生态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在生物科学的很多领域以及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门重要的方法论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学会如何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和野外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如何进行科学地分析。掌握统计推断检验

等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性做出种种合理的估计和判断。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统计方法的基本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科学领域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在生物科学的很多领域以及农业科学和医学科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门重要的方法论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学会如何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和野外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如何进行科学地分析。让学生掌握统计推断检验等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性做出种种合理的估计和判断。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统计方法的基本能力,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侧重于公式的数学推导过程,而着重于对基本概念、方法原理的正确理解。以教材为中心,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并学习有关的统计学软件,利用计算机来大大提高效率。 教学以讲授为主,突出重点、难点,多运用启发式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并培养学生尽快适应概率统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有关概念的引入要侧重客观背景的阐述。各种统计推断方法的讲授要侧重统计思想的论述。通过运用多媒体中丰富的图片资料、各种实验的模拟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完课程的全部内容后,引入一些研究实例,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试验设计或确立调查方案,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介绍统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如果条件允许,可在计算机房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在每节的内容学习完后,留2-3个作业题。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使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作业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总学时:72学时 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 Biostatistics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讲课:48 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普通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态学 教材:杜荣骞主编,生物统计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开课单位:应用气象学院生态系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生物统计学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论是传统学科还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时时刻刻都在和数字打交道,为了揭示生物体内的规律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统计分析。同时,生物统计在实验生态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揭示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本身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概率和概率分布、常见的概率分布律、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参数估计、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内容编排,由浅入深,注重对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4学时) (1)了解统计数据的不齐性,总体、样本与抽样的定义 (2)了解连续型和离散型数据,频数(率)表和频数(率)图的编绘及研究频数分布的意义 (3)掌握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变异系数 (4)熟悉运用Excel和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 重点:频数分布图的制作 难点:利用EXCEL进行频数分布图制作 第2章概率和概率分布(4学时) (1)了解事件及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定义及概率的一般运算 (2)掌握随机变量,离散型与连续型概率分布,概率分布与频率分布的关系 (3)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及其运算 重点: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定义 难点: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计算 第3章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6学时)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是生物学、农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实践,特别是结合田间试验,对试验的设计、试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推断等方法研究的一门学科。本课程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既是进一步学习。没有良好的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基础,对农业科学研究和调查结果的分析都很不利,因此,本课程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全面提高:(1)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较全面的和系统的了解;(2)掌握统计推断、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和原理科学地田间设计试验。 2.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学试验设计的能力和对试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会用手中的实验数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逐步培养起科学的统计思维,提高对自然与社会中具有不确定性事物的认识能力。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与常用术语。 3、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了解生物统计学的作用以及学习方法。【讲授内容】 1、生物统计学的概念 2、生物统计学的发展 3、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4、生物统计学的功用

5、生物统计学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前景 6、生物统计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7、生物统计学的常用术语 第一章数据整理和描述性统计 【目的要求】 1、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与描述性统计。 2、熟悉数据资料的分类。 3、了解数据整理在统计分析中的重要性。 【讲授内容】 1、数据资料的分类 2、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 3、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 4、数据的分组 5、频次分布表与频次分布图 6、特征数计算 第二章概率及概率分布 【目的要求】 1、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 2、熟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的规律。 3、了解概率相关知识。 【讲授内容】 1、随机事件及概率 2、随机变量及分布 3、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章统计推断 【目的要求】 1、掌握总体、样本、抽样、统计量等基本概念;掌握显著性检验、统计推断的通用方法与步骤;掌握t检验与卡方检验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2、熟悉统计推断原理、抽样分布、t检验与卡方检验的原理; 3. 了解差异显著性检验的作用和必要性。 【讲授内容】 1、总体、样本和样本统计量 2、抽样分布 3、统计推断原理 4、t检验——单样本t检验 5、t检验——成组数据平均数的t检验 6、t检验——配对数据平均数t检验 7、t检验——百分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8、卡方检验——拟合优度检验 9、卡方检验——独立性检验

生物统计学教案设计

合用 授课日历(学期授课计划)周次起讫时间课次日 / 月节次学时内容纲领(章、节) 1 第 1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 1 周8月 22日至 8月23日3~ 4 2 第一节整体与样本 8月26日第二节数据种类及频数分布 第三节样本的几特色数 2 第 2章概率和概率分布 第 1 周8月 22日至 8月26日3~ 4 2 第一节概率的基本看法 8月26日第二节概率分布 第三节整体特色数 3 第 3章几种常有的概率分布律 第 2 周8月 29日至 8月30日3~ 4 2 第一节二项分布 9月2日第二节波松分布 第三节别的几种失散型概率分布 4 第 3章几种常有的概率分布律 第 3 周9月5日至 9月6日3~ 4 2 第四节正态分布 9月9日第五节别的几种连续型概率分布 第六节中心极限制理 9月5日至 5 第 4章抽样分布 第 3 周9月9日3~ 4 2 第一节从一个正态整体中抽取的样9月9日 本统计量的分布 9月 13日至6 第 4章抽样分布 第 4 周9月14日3~ 4 2 第二节从两个正态整体中抽取的样9月16日 本统计量的分布 第 5 周9月 19日至7 9月20日3~ 4 2 第 5 章统计推断 9月23日第一节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 第 5 周9月 19日至8 9月23日3~ 4 2 第 5 章统计推断 9月23日第二节两个样本的差异显然性检验 第 6 周9月 26日至9 9月27日3~ 4 2 第 6章参数估计9月30日第一节点估计 第 7 周10月10日至10 10月11日3~ 4 2 第 6章参数估计 10月14日第二节区间估计10月10日至 11 第 7章拟合优度检验 第 7 周10月14日3~ 4 2 第一节拟合优度检验的一般原理10月14日 第二节拟合优度检验 第 8 周10月17日至12 10月18日3~ 4 2 第 7章拟合优度检验10月21日第三节独立性检验10月24日至 13 第 8章单因素方差解析 第 9 周10月25日3~ 4 2 第一节方差解析的基根源理10月28日 第二节固定效应模型 第 9 周10月24日至14 10月28日3~ 4 2 第 8章单因素方差解析10月28日第三节随机效应模型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课程编号:H09026 英文名称:Biostatistics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48 学分: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生物学等课程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本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交叉学科。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什么生物统计学。 2.能力培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来看待生物学问题。 3.教学方法:举例讲授。 ……………………… 【重点】 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及统计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难点】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应用的场合。 第二单元: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1.1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几个常用的统计术语、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1.2 数据整理和显示: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显示 1.3 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偏态和峭度的

生物统计学(第3版)杜荣骞 - 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 - - 统计

生物统计学(第3版)杜荣骞 - 课后习题答案 - 第一章 - - 统计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1.1 算术平均数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 y?答:算数平均数由下式计算:或是说是样本数据的代表。 yi1nin,含义为将全部观测值相加再被观测值的个数 除,所得之商称为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数平均数的目的,是用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集中点, 1.2 既然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变异程度的,有了方差为什么 还要计算标准差?答: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的原始单位一致,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地离散程度。 1.3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变异程度的量,变异系数也是描述数据变异 程度的量,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变异系数可以说是用平均数标准化了的标准差。在比较两个平均数不同的样本时所得结果更可靠。 1.4 完好地描述一组数据需要哪几个特征数?答:平均数、标准 差、偏斜度和峭度。 1.5 下表是我国青年男子体重(kg)。由于测量精度的要求,从表 面上看像是离散型数据,不要忘记,体重是通过度量得到的,属于连续型数据。根据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编制频数分布表。

66 70 60 67 64 69 64 66 68 66 64 58 65 62 68 65 67 61 63 64 64 66 61 70 63 66 66 66 65 60 68 67 67 64 64 65 66 62 65 69 62 66 65 62 65 64 62 65 66 66 69 66 61 62 67 61 66 64 63 67 61 64 62 68 67 68 62 64 65 65 66 62 65 68 67 57 65 62 57 67 66 64 65 67 66 69 65 68 66 68 66 66 68 68 64 65 72 65 63 67

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

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 一、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用案例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将统计学概念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通过 具体的案例分析各种数据收集、描述、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2.互动式学习法:生物统计学课程涉及许多公式和概念,有些极其抽象,学生在学习 这些内容时会显得乏味而疏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取互动式学习法,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讨论中学习和理解统计原理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生物统计学课程需要学生熟悉各种数据的收集、记录、描述、分 析和解释的方法。小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协作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 1.实践操作 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老师应该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体验到各种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这些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统计学原理和方 法。 2.生物数据处理 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老师应该注重生物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由于生物统计学涉及到 各种生物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会 通过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处理和分析生物数据。 3.实际应用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应用。应 该注重教授生物实验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DNA测序,蛋白质分析等,同时也应该加 强与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等实践领域的联系。 三、教学手段 1.使用虚拟实验平台 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老师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图像化的 学习体验。虚拟实验平台可以让学生更加方便、有效地了解各个生物统计学概念和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案」 生物统计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生物实 验数据。试验设计是生物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和实验相关的 一系列决策,包括确定实验的目的、确定实验的因素和水平、随机分配实 验单位、以及确定实验的重复次数等等。本教案将介绍生物统计附试验设 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掌握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了解一些经典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方法;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生物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0字左右) -介绍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总体和样本、统计量和参数、零假设和备择假设等; -介绍生物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经典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方法(400字左右) -简介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阻止设计等经典的试验设计方法,包括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

-分析和解读生物实验数据的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3.实际案例分析(400字左右) -挑选一些生物学研究中常见的案例,例如药物疗效评价、生长速度比较等; -指导学生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数据处理、方差分析和统计推断等。 4.教学方法(100字左右) -以案例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过程; -利用互动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 -分配教材或电子资料供学生预习; -上课前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解答疑问; -讲解生物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经典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方法(40分钟) -介绍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阻止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示例实验:设计一个完全随机设计的生物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生物统计学概念及统计工作的流程教案

生物统计学概念及统计工作的流程教案 教案:生物统计学概念与统计工作流程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统计工作的流程; 3. 能够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学重点 1.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统计工作的流程; 3. 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对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生物统计学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一、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 概念 生物统计学是把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物科学中的一门科学。它不仅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作用是基于对生物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量化结论,并对生物学现象做出解释和预测。 2. 数据类型 生物学数据类型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两种。定量数据可进行数字化处理,如体重,身高等;定性数据是指不可量化数字的(如眼色,毛色等)。 3. 生物统计学中的数据描述方法 生物统计中常用的描述方法有:平均数(arithmetic 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二、统计工作的流程 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有以下步骤: 1. 问题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确定所需收集的数据。

2.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进行数据清洗,即去除异常值,缺失数据的处理。 3. 统计分析 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然后进行推断统计学分析,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等;最后需要进行数据可视化。 4. 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需要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解释,并提出建议。 三、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方法在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1. 方差分析; 2. 二项分布; 3. 相关分析; 4. 多元回归分析; 5. 生存分析等。 五、教学方法 讲授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工作的流程,对每个步骤进行解释和演示。通过实例讲解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六、教学资源 统计软件,实验数据。 七、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小测验、抽查、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八、教学反思 通过不断完善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统计学。同时,老师要不断自我学习,掌握新的数据分析方法,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正态分布教案

正态分布教案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计算机年级2008级 执教者王黎玲学号指导老师袁智强老师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选修2-3第二章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对高尔顿这位伟大的统计学家的介绍,引出高尔顿钉板实验。 教师活动:今天上新课之前我们要先来做一个实验——高尔顿顶板实验,那么实验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有谁认识 高尔顿呢? 学生预案:高尔顿? 教师活动:看来同学们对高尔顿不是很熟悉。那么同学们认识达尔文吗? 学生预案:知道。 教师活动:达尔文他出版的《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着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而高尔顿是英国着名的人类学家、生物统计学家,他是生物统计学派的奠基 人,也是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表弟,正是因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才触动了高尔顿对生物 统计学的研究,而等等我们要进行的高尔顿钉板实验,就是高尔顿在收集统计数据时进行的的实验。 教师活动:那么高尔顿钉板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呢?首先在一块木板上钉着若干排相互平行但相互错开的圆柱形小 木块,小木块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作为通道,前面当有一块玻璃,让一个小球从高尔顿钉板上方的通 道口落下,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层层小木块碰撞,最后掉入高尔顿钉板下方的某一个球槽内。 教师活动:那么小球下落后,我们就要观察每个球槽内小球的个数,因此在这之前要把球槽进行编号,以方便我 们观察,然后多次重复这个实验,就可以发现掉入各个球槽内的小球的个数,小球堆积的高度越来越 高。为了更好的研究实验结果呈现的现象,我们将结果化成频率直方图,请同学们也仔细观察频率直 方图,总之整个实验过程分三个步骤,小球下落——观察小球个数——观察频率直方图。现在我们开 始做实验。 ?老师演示:打开实验flash ,进行演示。最后将实验300次、600次、1500次、3000次得频率直方图同时显示, 让学生更好的观察。 300次 600次 1500次 3000次 我们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这个频率直方图的形状越来越像是一条曲线,它的形状像我们寺庙里面的钟,我们也把它叫钟型曲线。 这条曲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它具有“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特征,正态曲线可用下面函数的图象来表示或近似表示: 这个函数是: 式中的实数μ、)0(>σ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x μσϕ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有些同学有疑问了,这个函数解析式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以同学现在的知识还无法推导出来,等同学到了大学进一步学习概率论等统计数学时,就可以通过大数定律正确的推导出来,但是现在我们不做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查阅书籍,现在同学们只要牢牢记住这个函数式就行了。 【环节二:动手练习,巩固概念】及时用习题巩固概念,有利于学生对正态函数的掌握。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下这道题。1.下列函数是正态函数的是( ). 【环节二:复习引入,巧设疑云,轻松渗透】温故而知新 教师活动: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当样本容量无限增大时,频率分布直方图就无限接近于一条总体密度曲 线,总体密度曲线较科学地反映了总体分布。 在总体分布研究中,正态分布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一种分布,正态密度曲线也是一种总体密度曲线。 总体密度曲线: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各组的频率就越接近于总体在相应各组取值的概 率.设想样本容量无限增大,分组的组距无限缩小,那么频率分布直方图就会无限接近于一条光滑曲 线,这条曲线叫做总体密度曲线. 它反映了总体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根据这条曲线,可求出总体在区间()b a ,内取值的概率等于 总体密度曲线与直线b x a x ==,和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生物统计学教案

生物统计学教案(1)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时间:2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样本特征数平均数、样本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了解众数、中位数、变异系数。 讲授难点:样本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 总体与样本 1.1.1 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1、变异性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 2、自然界如果没有变异,也就不需要统计学了。 3、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很大的群体,不可能研究全部对象,只能通过研究其中的一部分,来推断全部对象,于是引出以下概念。 1.1.2 总体与样本 总体:研究的全部对象。 个体:总体中的每个成员。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 样本含量: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1.1.3 抽样 抽样:从总体中获得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同的一种抽样方法。 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一个个体,记下其特征后,放回原总体中,再做第二次抽样。 非放回式抽样:从总体中抽出个体后,不再放回,即做第二次抽样。 抽样的目的: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便通过样本推断总体。 应注意的问题:①样本必须有代表性。②样本含量与可实施性之间的平衡。 1.2 数据类型及频数(率)分布

1.2.1 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连续型数据:与某种标准比较所得到的数据。又称为度量数据。 离散型数据:由记录不同类别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又称为计数数据。 1.2.2 频数(率)分布表和频数(率)分布图的编绘 例1.1 调查每天出生的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公斤的人数, 共调查120天,结果如下: 表 1-1 每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Kg的人数的 频数(率)分布表 频数(率)分布:把频数(率)按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便得到离散型数据的频数(率)分布。 频数(率)分布还可以用图形表示,见图1-1。 图1-1 每10名新生儿中体重超过3Kg的人数的频数分布图 下面介绍连续型数据的频数(率)分布表和分布图的编绘方法。

生物统计学教案(5)

生物统计学教案(5)

服从N (0,1)分布,可以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样本抽自平均数为μ的总体的概率,即 P (U >u ), P (U <-u ), 以及P (|U |>u )的概率。如果得到的值很小,则 x 抽自平均数 为μ0的总体的事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会发生的,但实际上它发生了,说明假设的条件不正确,从而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 显著性检验:根据小概率原理建立起来的检验方法。 显著性水平:拒绝零假设时的概率值,记为α。通常采用α=0.05和α=0.01两个水平,当P < 0.05时称为差异显著,P < 0.01时称为差异极显著。 3、临界值 例 从上述动物群体中抽出含量n =10的样本,计算出 x =10.23g ,并已知 该批动物的总体平均数μ绝不会小于10.00g ,规定的显著水平α=0.05。根据以上条件进行统计推断。 H 0: μ=10.00 H A : μ>10.00 根据备择假设,为了得到x 落在上侧尾区的概率P (U > u ),将x 标准化,求 出u 值。 P (U >1.82)=0.03438,P < 0.05,拒绝H 0,接受 H A 。 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直接求出概率值,而是建立在α水平上H 0的拒绝域。从 正态分布上侧临界值表中查出P (U > u α)= α时的u α值,U > u α的区域称为在α水平上的H 0拒绝域,而U < u α的区域称为接受域。接受域的端点一般称为临界值。本例的u =1.82,从附表3可以查出u 0.05=1.645, u > u α,落在拒绝域内,拒绝H 0而接受H A 。 4、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上尾单侧检验:上例中的H A :μ>μ0,相应的拒绝域为U > u α。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上尾单侧检验。 下尾单侧检验:对应于H A :μ<μ0时的检验称为下尾单侧检验。 n x n x u 40 .000.100 -= -= σ μ82 .110 40 .000 .1023.100 =-= -= n x u σ μ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概论 名词: 生物统计: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应用到生物学中以分析和解释其数量资料的科学 试验设计:试验工作未进行之前应用生物统计原理,来制定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选择动物,分组和对比以及相应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总体与样本 ⏹数据具有不齐性。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 ⏹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包含有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叫无限总体; ⏹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individual); ⏹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sample);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叫样本容量或大小,常记为n。 ⏹通常把n≤30的样本叫小样本,n >30的样本叫大样本。 随机抽取(random sampling) 的样本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组成 样本。 变数与变异数列、变量: ⏹变数:研究中对样本个体的观察值。 ⏹变量:相同性质的事物间表现差异性的某种特征。如:身高、体重。 ⏹变异数列:将变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列。 参数与统计量 ⏹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叫参数(parameter); ⏹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叫统计量(staistic)。 准确性与精确性 ⏹准确性(accuracy)也叫准确度,指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若x与μ相差的 绝对值|x-μ|小,则观测值x的准确性高;反之则低。 ⏹精确性(precision)也叫精确度,指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若观测值彼此接 近,即任意二个观测值xi、xj相差的绝对值|xi -xj |小,则观测值精确性高;反之 则低。 ⏹调查或试验的准确性、精确性合称为正确性。由于真值μ常常不知道,所以准确性 不易度量,但利用统计方法可度量精确性。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也叫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是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带有偶然性质,在试验中,即使十分小心也难以消除。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统计上的试验误差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愈小,试验的精确性愈高。 系统误差也叫片面误差(lopsided error),是试验处理之外的其他条件明显不一致所带来的偏差。是由于试验动物的初始条件相差较大,饲料种类、品质、数量、饲养条件未控制相同,测量的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以及观测、记载、抄录、计算中的错误所引起。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系统误差是一种有原因的偏差,因而在试验过程中要防止这种偏差的出现。随机误差是偶然性的。整个试验过程中涉及的随机波动因素愈多,试验的环节愈多,时间愈长,随机误差发生的可能性及波动程度愈大。随机误差不可避免,但可减少,这主要依赖控制试验过程,尤

生物统计学教案: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及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

生物统计学教案 第九章 两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 教学时间:5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板书讲授 教学目的:重点掌握固定模型、随机模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掌握混合模型 的方差分析,了解多因素的方差分析方法。。 讲授难点:固定模型、随机模型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 9.1 两因素方差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9.1.1 模型类型 交叉分组设计:A 因素的a 个水平和B 因素的b 个水平交叉配合,共构成ab 个组合,每一组合重复n 次,全部实验共有abn 次。 固定模型:A 、B 两因素均为固定因素。 随机模型:A 、B 两因素均为随机因素。 混合模型:A 、B 两因素中,一个是固定因素,一个是随机因素。 9.1.2 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主效应:由于因素水平的改变所造成的因素效应的改变。 A 1 A 2 A 1 A 2 B 1 18 24 B 1 18 28 B 2 38 44 B 2 30 22 先看左边的表。A 因素的主效应应为A 2水平的平均效应减A 1水平的平均效应,B 的主效应类似。 当A 1B 1+A 2B 2=A 1B 2+A 2B 1时,A 、B 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这里A 1B 1+A 2B 2=62,A 1B 2+A 2B 1=62,因此A 、B 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若一个因素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所产生的效应不同,则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20 2 241824438226 2361824424221211222121112212=+-+=+-+==+-+=+-+=B A B A B A B A B B A B A B A B A A

现在看右边的表。 A(在B 1 水平上)=A2B1-A1B1=28-18=10 A(在B 2 水平上)=A2B2-A1B2=22-30=-8 显然A的效应依B的水平不同而不同,故A、B间存在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大小为 AB=(A 1B 1 +A2B2)-(A1B2+A2B1) 9.1.3 两因素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的一般格式 假设A因素有a水平,B因素有b水平,则每一次重复包含ab次实验,实验重复n次,总的实验次数为abn次。以x ilk表示A因素第i水平,B因素第j水平和第k次重复的观测值。一般格式见下表。 因素 B j=1,2,…,b B 1B 2 …B b总计 A 1x 111 x 121 x 1b1 x 112 x 122 x 1b2 x 11n x 12n x 1b n x 1. . 因 素A2x211x221x2b1 A x 212x 222 x 2b2 x 21n x 22n x 2bn x 2. . A a x a11 x a21 x ab1 x a12 x a22 x ab2 x a1n x a2n x abn x a. . 总计x.1. x.2.x.b.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