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开发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勘探开发一体化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资源勘查工程是以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为基础的交叉学科,涉及矿产资源勘查、勘探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专业。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更加突出。

当前,我国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技能不够、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日益显现,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适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需求,推动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发展。

本文拟通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字数:233】

1.2 研究意义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是国家资源勘查开发的重要支撑力量,他

们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水平和水平。随着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提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也

发生了变化,研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助于更好地

满足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需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可以为高校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

量和教育水平,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推动资源勘查工程

专业的健康发展。研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促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研

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

进行深入研究,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实地调研法则是通过走访相关院校、企业和机构,深入了解资源

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从而揭示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而

专家访谈法则是通过与资源勘查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和人才

培养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以上三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全面深入地探讨勘探开发一体化背

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

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

2.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分析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勘

探开发一体化背景下的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资源勘查工程

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勘探开发一体化要求

勘查工程人才不仅要具备传统的勘查技术和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综合化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勘查环境和任

务需求。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还包括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熟

练掌握和应用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的勘查技术和方

法不断涌现,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勘查

工程专业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还包括对行业标准和规范的严

格执行能力。资源勘查工程是一个涉及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的行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严格遵守相

关标准和规范,保障勘查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同

时考虑行业发展需求、技术需求以及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只有不

断深化对行业需求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和

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2.2 勘探开发一体化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和发展,对资源勘查工程专

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勘探开发一体化要求资源勘查

工程专业人才具备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地质

勘查和开发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和能力。这就意味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拓宽自身知识面,提

高跨学科综合能力,以适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需求。

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施,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

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模式下,资源

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协调多方资源协同作

战的能力,这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勘探开发一体化也给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带来了更广阔的就业

机会和发展空间。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模式下,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参与各类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3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

果的关键。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要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践操作,具

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

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

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践操作的环节可以是实地勘查、实验室

操作或者模拟项目等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和技能的提升。

培养模式也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

才除了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

新能力等软性技能。在培养过程中可以设置项目实践、团队合作、专

业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应该关注学科交叉和国际化。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发展,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培养模式应该与时俱进,引入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知识,让学生在

培养过程中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

础。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

要结合理论与实践、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国际化和学科

交叉。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4 实践案例分析

一开始,我们选择了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这个案例是一个

大型矿业集团在进行资源勘查工程时遇到的人才培养问题。该集团在

资源勘查工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人才队伍的老龄化和不断

变化的市场需求,他们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

长的挑战。

他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需求分析。他们发现,现有的人才队伍中缺乏新型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导致了资源勘查工程的效率和准确性不高。集团决定进行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在实践中,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他们与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们与相关企业合作,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和实践。

通过这些改革,集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们的人才队伍变得更加年轻化和专业化,资源勘查工程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得到了提升。这个案例表明,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2.5 培养模式优化建议

1. 更新课程设置:根据当前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需要,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更新和调整。增加与新技术、新方法相关的课程,如无人机遥感技术、地质信息系统等,以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强化: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和挑战。

3. 促进跨学科合作:资源勘查工程涉及地质学、工程学、环境科

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和能力至关重要。建立跨

学科合作的课程和项目,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解决资源勘查工程中

的复杂问题。

4. 强化实践案例教学:通过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

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具备成为优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基础。

5. 继续教育与知识更新: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更

新和升级,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为在职专业人士提供继续教育

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竞争力。

3. 结论

3.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 知识结构全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

全面发展,使其具备扎实的地质工程基础知识、熟练的勘查技能以及

综合的解决问题能力。

2. 实践能力强: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地勘探、实验室

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意识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置合理: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

程设置科学合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5. 联合培养机制: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

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全面的知识结构、强

大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联合培养机制,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和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将面临

着更多复杂多样的工作任务和项目需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需不断优化和更新,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全球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资源勘查工

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未来,资源勘

查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背景和视野,能够融入国际化的工

作环境和团队,与国际同行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资源勘查难题。未来

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

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和全球化眼光。

3.3 研究结论总结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总结: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优化是必然的趋势。随着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必须不断优化和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实践案例分析表明,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不断更新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改进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

201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代码:081403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相近专业: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 一、专业简介 宿州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在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质工程和测绘工程四个本科专业的基础上于2010年申报的新专业,2011年获批并于当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6人,硕士、博士生导师5人;校内实验室有矿物实验室、岩石实验室、古生物标本实验室、地质构造模型实验室、显微镜室、GIS实验室、地质实物资料库等专业基础型实验室,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煤结构实验室、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等专业研究型实验室,校外有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勘探队、第三勘探队、物测队、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和巢湖等实习实训基地十余个,拥有近千件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40多件构造模型、20多台偏光显微镜、GPS、绘图仪、经纬仪、水准仪以及地震仪、电磁法勘探仪、X荧光光谱仪等地质勘查专业生产性实训设备。该专业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方向 矿产资源勘查(方向一)和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方向二) 三、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矿产资源勘查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获得相关的工程训练,能适应21世纪国内外资源勘查工作的需要,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中从事金属、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资源勘查评价、开发、科学研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要求

012-长江大学-16-张占松-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成果科类:工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形成了“知识规格满足行业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为实现人才培养对行业快速发展的适应性,为拓宽学生就业面奠定必要的知识储备,实现“知识规格满足行业需求”。理论教学注重教对学的促进作用,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共进;实践教学突出实践项目的工程导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即强 化实践提升能力,增强人才素质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实现“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发展”。 (2)创新课程体系,创立特色课程群 基于“一专多能,两个方向”的培养理念,构建了以开放融通为特点的“一轴两线、立体 交织”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基础课程为核心、与地震勘探技术和地球物理测 井技术课程紧密结合的知识框架,用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定制实现两类人才的分类培养。组建以 课程责任教授负责的系列核心课程群,近三年,建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 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3)构建了突出“5+5”全程梯度式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环节将实践 教学视为有机整体加以筹划,突出校内和校外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的全过程递进的实 践教学体系;油田企业石油测井和石油物探两个工程实训平台增强了实践培养的工程导向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油气资源领域的人才需求,本项目于2013年立项,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实施了3年,着力培养学生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优化、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学生的思想作风和身体素质的锤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显现出良好的成效。教学成果也逐渐趋于成熟,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12篇。教师队伍中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长江大学教学名师1人、长江大学突出教学成果奖1人、教学质量优秀奖5人次。随着新的培养模式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成果在省内外石油高校的推广和应用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取得以下成果:: (1)创新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新的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用人单位能力需求的矛盾、毕业生素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矛盾。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后劲,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手快,能很快进入工作情境。 (2)解决在油气资源国家安全和能源发展战略需求背景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市场对专业人才迅速提升国际化能力的要求相适应的问题,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 (3)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校企协作机制,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探索形成了校内和校外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的全过程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了实践基地与人才培养环境不足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环境和教学条件。。 (4)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优化“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强化开放式、国际化办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教学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问题。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近三年,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校内外产生积极反响。

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是将地质科技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勘查、统计和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的高效推进。在实践中,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实践,思考其对地质科技创新和资源勘查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实践 近年来,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实践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能够利用多种手段,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水平,使勘查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和准确。另一方面,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也能够促进地质科技创新和进步,推进地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优化自然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二、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对地质科技创新的影响 地质科技创新对于地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至关重要,而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则是实现地质科技创新的基础。具体来说,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能够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地质科技创新产生影响。 首先,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能够促进勘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科学家和勘查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勘查数据,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率。 其次,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可以促进勘查工作的多样化和综合化。它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勘查工作相互折衷,实现高效合作,促进勘查工作的快速完成。从而可以有效综合利用不同技术手段的优势,创新地质科技,发现新的矿产资源。 再次,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能够加强地质科技人员与高新技术单位和企业的合作,扩大科技创新应用的技术辐射面和社会效益。通过联合开展勘查研究,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最后,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可以推进地质科技的交流和人才培养。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科学家和勘查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断增加,共同推动地质科技的发展。同时,通过与各方面的资源紧密匹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同样也促进了地质科技的发展。 三、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地质科研和勘查的联系和互动性将越来越紧密。随着地质科技创新手段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的延伸,地质科研与勘查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地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地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近年来,大力推进综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此研究地质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实际的实践研究来完善地质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首先,要完善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明确研究的方向。通常,地质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重要方面,即理论、技术和管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在这三个方面都提高。理论方面,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牢记基础理论,熟悉地质环境的学术思维,结合实践形成良好的理论系统;技术方面,要注重培养地质工程师的实践技能,掌握地质勘查技术,丰富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管理方面,学生要懂得管理并能够科学地制定和执行规划;另外,应加强地质工程师和企业家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打造一个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环境。 其次,在实施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研究时,有必要注意的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措施。在学校实施课程教学时,要注重把学生素质提升作为培养的核心,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培养学生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之中的能力;在实习实践活动方面,要精心组织实习教学,重视实习教学内容的准确度和实践性,并加强对实习学习过程的管理,确保存在安全保障条件;在考核方面,要科学合理的组织期末考试,安排明确的考核内容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最后,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必须依靠学校、实习单位和企业的有效合作,以期实现共同发展。学校要提供科学全面的理论教学课程,加强实习教学,以经验和实践知识来指导学生,提供实习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渠道;实习单位要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及时给学生指导和管理,加深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掌握,提高实习效果;企业要积极投入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实习项目,给予实习奖励,将企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通过实习传授到学校,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劳动力素质,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完善地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要求学校、实习单位和企业积极合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单位要强调实践研究的实际性和有效性,企业要支持实践教学,在知识的转化,地质工程的发展,奠定学生就业的基础。从而,真正实现地质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及其服务 于社会发展的宗旨。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树立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文献,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外文摘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81801),设以下6个研究方向。 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以中大比例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为研究重点,在系统研究矿产形成条件、控矿因素及成矿信息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提出矿床预测准则,进行矿床和矿体定位(量)预测。 2.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 加强综合勘查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深入研究控矿条件、成矿规律,建立矿床地质模型;探索各种勘查技术方法的最佳优化组合及应用效果,研究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探索矿体数学特征和规律,建立矿产综合勘查模型。 3.资源与勘查经济 研究矿产勘查与矿床经济评价及矿业权评估的理论方法,建立矿产勘查经济评价、咨询与决策方法体系,开展矿产勘查经济分析、矿床经济评价和矿业权评估。 4.石油与天然气勘查 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及现代分析测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常规和非常规储层和油气藏描述,研究油藏中油气水的成因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与成储和成藏作用相关的地质过程,开展储层沉积学和盆地火山岩、烃源岩和含油气性研究,预测储层和油气分布规律。 5.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与预测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盆地分析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及计算机技术,研究含油气盆地充填和层序地层学特征,开展非常规和常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进行区块评价、油藏描述、远景预测。 6.油气田开发地质 综合利用油藏的精细沉积微相、开发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生产测井处理和解释的成果,结合生产测试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实现油气田开发末期的精细地质研究,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开发井网的调整部署。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地质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煤及煤层气和固体矿产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能源(煤及煤层气)与资源(固体矿产)勘查的室内外工作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知识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掌握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 3.具备地质(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勘探等)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资源勘查、设计、评价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和钻探等勘探资料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能力;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煤田和油气地质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能力;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进行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地质勘查、设计、评价和管理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职业素质要求 1.具有较高的地质行业职业综合素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够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 2.具有从事地质及相关行业的综合素质,可参与注册岩土工程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珠宝鉴定师GIC证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NGTC 证书(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CGC(国家人事部、国家质量监督检

高职院校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为例 摘要:为了掌握四川及周边地区地质勘查行业对地勘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要 求和数量的需求,同时了解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 职业发展情况,实现技术技能培训和行业需求匹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 业升级,开展地勘行业人才需求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文章分析了重庆地区地勘 行业的用人需求,阐述企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就业状况等,从而为专业建设和人 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勘行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一、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高端技术人才。近年来,为了提高我 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规模,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这些教育改革计划的核心就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力。 二、地质勘查行业和教育现状 近年来,中国地质勘查投入已进入下沉的运行模式。地勘行业经历了20世 纪80年代低迷期以及进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期后,人才结构需求也出现了较大的 变化。地质行业在高速发展时期,地质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跟不上行业需求,为了对应大量工作需求,出现了非专业人士弥补缺口的现象,所以地勘队伍也出 现了较大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需求。2014年以来,全球矿业趋冷,地勘单 位不得不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发展。要办好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高职教育, 必须遵循两条规律:一是教育规律,二是经济规律。为此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

组织了调研小组,深入成都地区多家企业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并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1.调研分析 1.1调研方法 调研面向重庆地区地勘类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地勘类技能 型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要求招聘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摸清毕业生的实 习情况、薪金水平等。根据调研结果优化地勘类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 会需求确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准确定位学院地勘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 培养规格,然后制定具有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次调研采用了我系研究会设计的《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 主要是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情况、对岗位人员基本素质要求以及校企合作意向。此 次调研发放问卷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问卷调查法、访谈调研法等多种调查 方式并行。 1.2调研统计分析 1.2.1企业需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在此次调研中,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整理 发现,企业更看重的、优先考虑的是人才的专业对口、资格证书,重视学生的专 业课成绩和实践实习成绩,同时看重学生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希望学生有工作 经验、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对学生的责任心、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要求较高,最不看重的是拥有较好的外表气质。调查结果说明要注重学 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 也从侧面印证类重庆市高职院校普遍坚持的双证书制度有其合理性。在成功成才 之外还要成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人际交往、沟通协作能力, 1.2.2毕业生状况

资源勘查工程 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的勘查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 培养要求 (1)熟悉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勘查技术等理论知识,掌握资源勘查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地球物理方法、地质勘查方法、地球化学研究方法、遥感与GIS技术; (3)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现场管理能力; (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体系 1. 专业课程设置 (1)地质学基础课程:地质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资源勘查专业核心课程:地球物理勘查、测量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矿床勘查理论与方法、遥感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查等; (3)实践教学环节:地质勘查实习、资源勘查工程设计、地质勘查综合实验等。 2. 实践教学环节 (1)地质勘查实习:学生在勘查单位参与实际的地质勘查实习活动,熟悉勘查工作现场和操作流程; (2)资源勘查工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勘查项目论证等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地质勘查综合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勘查实验、数据处理、勘查报告撰写等实践性活动。 三、培养优势 1. 师资优势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全面的教师队伍,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床学、资源勘查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 的知识和实践指导。 2. 实践基础 学校地处资源丰富的地区,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条件。学校与多家地质勘查单位 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实地勘查、项目实习等机会。 3. 教学资源 学校拥有完备的地球物理勘查、地质勘查、地球化学勘查等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 的实验条件。同时,学校还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期刊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 习和科研环境。 四、培养模式 1. 课堂教学 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引导学生通过 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教学 通过地质勘查实习、资源勘查工程设计、地质勘查综合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 真实的勘查工作环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3. 课程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和勘查项目论证等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成果 本专业毕业生在资源勘查单位、矿产开发公司、地质研究机构等单位就业,很受欢迎。他 们掌握扎实的地质勘查和资源勘查技术,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用人 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地质勘查、资源勘查等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定的 科研成果,为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做出了贡献。 总之,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地学工程,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起着重要作用。本专业将继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备良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培养方案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081402 二、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三、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地震勘探、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勘查目的进行数据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地质解释及信息服务,毕业后5年左右能在工程建设、环境评价、防灾减灾以及资源和能源勘探等领域从事相关勘查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与研究、信息服务、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勘查工程技术人才。 六、培养要求(毕业要求): (一)、知识要求 1-1. 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一定的国防知识与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 1-2. 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地质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读写能力。 1-3. 系统掌握地震法、电与电磁法、重力法、磁法、测井等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的原理、方法与技术,并基本掌握工程测量、环境与工程勘察、应用地球化学勘查等有关技术方法。 1-4. 了解勘查地球物理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及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正确分析和评价勘查地球物理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二)、能力要求 2-1. 具有正确使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矿产资源勘查、能源勘探、环境与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调查的野外施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技术报告编写的能力,并具有在新的应用领域中开展工作的初步能力。 2-2. 具有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基本能力,具有常用地球物理勘探数据的处理与解释能力;具备应用地球物理、地质等资料进行综合解释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2-3. 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资料,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2-4. 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信息服务、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三)、素质要求 3-1.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及较系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管理、监理等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岩土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系统掌握水文地质和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扎实的制图、材料、 地质与测量等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的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 3. 具有运用工程地质学、地下水科学或岩土工程理论和近代科技手段,解决各类建设工程中的有关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做出评价、治理、工程设计、规划的初步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及岩土工程的理论前沿及技术发展动态。 6.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 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所属学科类 1. 学科门类: 工学(08) 2. 专业类: 地质类(0814) 四、核心课程 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矿物学及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土力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物探、工程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岩土工程勘察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面向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工程建设等,为我国大中型地质资源骨干企业输送高级工程人才和后备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资源勘查工程开发与设计实践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优秀人才。 按照本标准培养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生,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3~5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师职称技术资格。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资源勘查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保护等资源勘查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2、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管理科学基础。 2)掌握资源勘查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基础,包括制图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近代科技手段,进行资源地质勘查工作及解决与各类建设工程有关的资源勘查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及其成矿条件规律的综合分析和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选择、设计、施工、数据处理及其成果解释和应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解决设计工程中有关地质问题的能力;具有对环境地质作出评价及环境治理工程设计、规划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技术文献,并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6)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7)熟悉地质资源、环境等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8)思维活跃,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与时俱进地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3、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基础化学、物理化学等。 主干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矿物学、晶体光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 特色课程:矿床学、矿相学、勘查学、勘查地球物理。 特色实践环节:地质企业岗位体验﹑企业生产实践。

地质工程专业(煤田油气勘查工程方向)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煤田油气勘查工程方向)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学院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地质工程专业(煤田、油气勘查工程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广,具备深厚的基础地质、能源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和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数理化、计算机、外语基础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素质,在能源地质勘查与评价、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地学信息处理等方面,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地质学基础、能源地质、矿井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法律和国防知识。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从事地质工作,具备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能源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煤、油气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1. 主干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 2. 主要课程 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石学,古生

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矿产勘查与评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钻掘工程学*,瓦斯地质学*,遗迹学理论与应用(*为特色课程)。 3. 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 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类别修读学分要求占总学分 比例备注 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程模块必修69.5 39.2% 选修课程模块选修8 4.5% 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24.5 13.8% 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程模块必修30.5 17.2% 选修课程模块选修12 6.7% 小计144.5 81.4% 实践教学平台集中实践环节必修33 18.6% 独立设置的 实验课程模块必修 2 《物理实验》2学分已计入通识教育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工学地质类0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学地质类081402) 专业简介: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在建校之初的矿场地球物理(测井)专业和勘查地球物理(物探)逐渐 发展而成的,是最早的石油主干专业之一。1994年测井和物探两个专业合并为应用地球物理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本科专业目录安排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6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是黑龙江省针对油田地下信息采集、处理、解释与评价的唯一、特色、品牌 专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专业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在复杂岩性测井综合评价、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油气水多相流检测、水淹层导电机理与精细评价、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层序地层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优势特色。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院所科技专家、学者,石油石化行业技术、管理骨干和地方党政领导、企业家,为我国石油人才培养、石油工业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物理、工程科学基础、地球物理勘探、地 球物理测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知识整合、工程设计、信息服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组织 管理能力,具备合格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大庆精神,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团队 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油田及相关领域企事业单位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 术勘查领域的工程设计、设备研发、信息服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方向: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基础地质学等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石油 地质学、地球物理测井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进行地球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地质应用的基 本能力;具备勘查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培养能在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 例 郭佳;周辉;张弛;赵梦祎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的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现行培养计划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该培养方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存在着物探和测井专业方向分化时间不够合理、选课自由度小、所用教材需要更新或更换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培养方案的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提出要采用更加灵活和更具有个性的培养方案、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以及改变考核标准、增加实践环节与扩展实习内容等改进建议。【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2 【总页数】5页(P26-30)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培养方案;改进建议 【作者】郭佳;周辉;张弛;赵梦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 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包含物探和测井两个培养方向,其历史可以回溯到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时设立的矿场地球物理专业(主要培养测井专业本科生)。其后,又于1959年成立物探教研室(主要培养物探专业本科生)。此后,这两个专业历经多次的合并和分离,专业的名称也几经变更。直至今天形成了分设物探、测井系,二者共同负责“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格局。 从物探、测井专业在我校发展史上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二者时而合并,时而分离。目前,我校在本科生招生时,以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专业招生,而暂不明确未来的专业方向。在学生学完基础课和一些专业基础课后,才确定最终的专业方向。虽然物探和测井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这两个专业又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招生和培养方案表现出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现有体系交叉方向课时较多,导致各自方向课程学时数偏少,课堂理论教学深度及广度不足,专业知识体系架构不牢。目前,物探专业和测井专业学生在没有选择专业方向之前都执行一套相同的培养计划,此种做法的弊端在于对将来选择物探专业的学生来说,物探专业课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而对测井专业的学生而言,物探课程上得太多。(2)对于基础课的要求,物探专业和测井专业也有所不同。以“数学物理方程”这门课程为例,其学时为40学时,对物探专业来说,40学 时太少,而对测井专业,40学时就可基本满足要求。目前课程体系下,不易满足 两个专业对一些课程课时上的不同需求。(3)修改培养计划困难。目前物探和测井专业的培养计划是合并在一起的,只是在专业课部分测井和物探方向有不同的选修课。有时需要修订物探或测井方向的培养计划,而测井或物探方向不需要修改时,考虑到两个专业课程的平衡关系,这样的修订通常难于实现。(4)测井专业方向的生源质量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测井专业的学生的生源质量相对物探

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修订依据 (一)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需求 2007年8月,资源工程系组织地质专业教师、专职学管人员等赴福建、陕西、新疆三省,与毕业生所在地勘局及下属单位人事部门、技术管理部门、项目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收集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意见。比较共性的需求是希望学生能较快适应目前地勘单位的工作,学生专业要精,基本技能(如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地质编录等)应熟练,具备一定的野外独立工作能力,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地质数据采集软、硬件,初步掌握基本的行业工作规范。目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某些环节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作适当调整。为此,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地形图基础替换测量技术,增加了“区域地质调查方法”课程,在“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矿产勘查规范的教学内容,并增加了一周“编录技能训练”。 (二)教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为人才培养方案准备了物质基础 1.2007年新购置偏光显微镜20台,自采及购置岩石、矿物、古生物标本1700余块,进一步完善了矿物、岩石及地层古生物等实验室。 2.新建立了崇阳野外实训基地,该基地地质现象典型,岩石类型齐全,经05级学生在此基地进行“地质填图实习”检验,效果较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校内实训项目及实训时间,适当增加校外实训时间,使原方案中的实训时间由36周调至45周,加强了实训环节。 (三)学院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规范 1.学院制订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规范要求,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加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要基本达到1:1,并对实训教学最低周数做了严格要求,原方案需进行必要调整。 2.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规范要求强化主干,确保核心课程教学效果,打造强势核心;同时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训环节稳扎稳打,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始终强调实训教学的实际效果,达到学生在进入生

3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 二O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专业培养简介 一、学院及专业概况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是以核资源勘查工程、核地球化学为主要特色的学院。目前有地质系与城乡规划系2个教学系,本科专业有“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拥有“地质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为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放射性普查与勘探”,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核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也是东华理工大学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1985年开始招硕士研究生。该专业伴随我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先后被列入国家管理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该专业是国防科工委“十五”重点专业、核工业集团公司的重点专业、江西省“九五”期间的重点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赣教高字[2002]45号)。“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是培养铀资源勘查、铀矿溶浸开采、核废料地质处置、铀资源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具有核特色的专业。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铀资源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体系,建立了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设施。本专业的《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铀资源地质学》、《宝石学》五门课程为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以该专业为支撑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是“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近年来该专业教师2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学科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近年来学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国际原子能机构铀资源勘查培训中心,主办IAEA铀矿地质高级研讨班3次,承担由IAEA选派的巴基斯坦、埃及、伊朗、利比亚等国来华学员的专业培训。近三年,先后派出60人次出国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乌兹别克科学院、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冰岛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同时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及合作研究40余人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