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的观念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太极与阴阳的观念均来自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太极一词的含义为最初的本始,一切事物的本源。《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哲学发展至宋明趋于成熟,对中华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观念亦是《易经》最基本的思想。《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均为对立而统一的阴阳相互作用的显现。阴阳变化的观点对武术的影响十分深远。

“太极”和有关太极的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太极拳上。清代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写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其思想直接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至于以太极作为拳种的名称,则遵从古人所主张的“取象与天”的思想。

太极本指原始的浑沌之气,它无形无嗅,但有动静。因为太极是无形之体,不能作由此至彼的移动,所以这种无形体的太极之动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物体位移,而是一种内在的动。这种内动便分出阳,动极而静便又分出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之动的存在,有一种神秘色彩而发人思索。也正因如此,前人在论述武术的拳理时并未很明

确地对武术中太极义蕴做出解释。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说“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这些解释总是给人以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感觉。但这种太极的内动在有关的拳谱中,特别是太极拳理论中仍有论述。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转变虚实须留意,气遍全身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以后武禹襄解释敷、盖、对、吞四字秘诀时说:“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言气,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李亦说:“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杨氏传抄太极拳谱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到。”可见这种不是位移的内动,主要体现为心、意、气的活动。《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的《无极歌》、《太极歌》也都是用这种太极内动来阐释太极拳理。这种内动推而至外,从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也可体现出太极浑沌之气的内动特征。如武禹襄所说的“视动犹静,视静犹动”,“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气宜鼓荡,神宜内敛”,都体现了一种对不见于形的内动的理解和追求。

在《易传》中关于太极的论述并不多,主要论述的是阴阳变化的思想。如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刚

柔相推而生变化”等许多哲学命题。在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中常用这种阴阳变化之理作为演练和技击的基本思想。

明代程宗猷在《耕余剩技》中说:“枪法亦不过二手持以阴阳,一仰一覆运用而已。”清代吴殳的《手臂录》中说:“练封闭时,两手阴阳互转,则机活而法圆。”这种以阴阳变化来描述武术动作的例子在古籍中很多,这是将阴阳变化的理论运用于武术的最简单的例子。

《易经》并未提及阴阳而只谈刚柔,到《易传》中才由刚柔而及阴阳,阴阳和刚柔本是同一个概念,而阴阳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就武术而言,刚柔是武术力法中一个极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任何一个拳种都强调刚柔相济。明代俞大猷在《剑经》中说“刚在他人前,柔在他人后。”刚力属阳,主攻,须发力在前;柔力属阴,主防,须随对方的力而用。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清代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些拳理都反映了《易传》中“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分阴分阳,选用刚柔”的思想。刚柔相摩相易,才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在练任何拳种时都要知刚知柔,用刚用柔,不能死守刚或死守柔。因法而用,才能算是知法而懂劲。

其它诸如攻守、进退、动静、快慢、起伏、奇正的变化和运用等也都反映了阴阳变化的思想。这种变化的思想构成了武术技法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在论及武术时常提到一个“神”字。如吴殳著《手臂录》道:“两腕封闭,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为枪之元神也”;“神化,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曰:“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窥者谓之神”;“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此处的“神”字表现的是事理的玄妙、神奇,它是对阴阳变化的表述。《易传》说“阴阳不测之谓神”。习武者想要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而克敌制胜,就必须深切地了解在双方对抗时的阴阳变化之理,习演精熟,因敌之势随机而用,以求达到“神”的境界。

五行

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首见于《尚书·洪范》。中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上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五行相生相克则意味着事物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排斥,这些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的因素。

“五行”说在许多武术拳种的理论中都有所涉及。如清代杨氏传抄太

极拳谱,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较为详细地论及五脏、五官和七情六欲的关系,并说“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在《苌氏武技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并由此而论及练功的方法。

“五行”说在武术中最集中地表现在形意拳的五行拳中。五行拳是形意拳的五个基本拳法,为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形意拳的拳论说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进而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说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而劈克崩,崩克横,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并用“五行”说论及形意拳有踩、扑、裹、束、决五劲。应该说从武术技击方法的攻防来看,不同方法之间确实存在相互攻防、相互变化和相互化解的关系。以“五行”说来解释各种方法之间的这种关系有其合理的因素,也便于习者记忆。但若说五行拳各取形于五种事物,故而分属五性,并因此而合于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似亦有失牵强。

太极阴阳与太极图

太极阴阳与太极图 太字原为大字。古人为了表示比大更大的意思,便在大字底下加一点,成为太字。含义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比如,时间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极字的原意是房屋中间顶端的顺房之木,在温县叫脊檩,含义是最高、最巅、最上。这是太极的字面意思。 太极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哲学概念。要弄清楚太极的涵义,必须知道什么是无极。因为太极本于无极。古人认为,未有天地之时,宇宙混沌有鸡蛋。这就是无极。无极之境充满真气,是静止不动的。太极乘气动而生阳,动极便静,静而生阴。于是,就产生了万象万物。《易经》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又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变化,就是说,太极一动,阴阳就产生了,阴阳一合,日月就分出来了,清气上升而为天,浊气下降而为地,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等自然现象都产生了。太极的哲学概念就是自然界无所不包的宇宙法则法理。所以,我认为,阴阳转化就是太极。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皇帝内经》上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万事万物都分阴阳,人有男女,兽有牝牡,鸟有雌雄。阴阳无处不在,天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都是阴阳之数。自然界阴阳平衡,则风调雨顺;阴阳失调,便有旱、涝、风、雹灾害。人也一样,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阴阳失调,则疾病缠身,萎靡不振。有病了,经过锻炼,打太极拳,打针吃药,饮食调理等等,阴阳又平衡了,病好了。一刮东风,天阴下雨,西风一来,又云散日出,天晴了。这就是阴阳具有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

太极图

太极图 一、太极图 中国古代概括阴阳易理和反映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图式。世传太极图出自陈抟之手,陈氏传有三种图式:一为先天太极图,一为龙图,一为无极图。宋朱熹:“先天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参同契》所言是也。”(《语类》卷一百)后世所绘太极图很多,大致可分二类:一类为数层图组合的图式,如无极图、太极先天之图、周氏太极图等,形式基本相同,最上一圈以单圆表示术极,二圈分黑白三层,标有阳动阴静字样,表示阴阳交错,运动变化;中分金木火水土五行,表示阴静阳动产生世界基本构成特质;下面再有二圈,分别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或“万物化生”字样,以示产生万物,此图概括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宇宙演变过程。另一类为以阴阳鱼图为主的图式,如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来氏太极图等,其图外圆象征太极,内以S曲线分黑白环弧形,白中有一黑点,黑中有一白点。白为阳黑为阴,象征阴阳互根;环弧形如两鱼交游状,以示阴阳变化循环不已。可见二类图式,形式有异,内涵类同。今流行太极图为阴阳鱼图式,此图各部分原有固定位置且赋以特定含义,但现代所绘太极图无严格方位标准,多着重提示阴阳变化循环之义。对于太极图起源及内涵,历来有不同认识。今人多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加以阐述,如有人认为,太极图是对波粒二象性的准确概括,太极图圆形是粒子性,中间S曲线是波动性,太极图是波粒二象性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太极图为宇宙天体球在水平面内的平面投影,其中两个小点为定南北向之用,S形贡线是日、月、五大行星等天体周运轨道在水平面内投影的图示。此类探讨,目前尚有较多争议。 二、太极图源说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1)北宋周敦颐所作。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濂溪先生墓志铭》)朱熹持此观点(《周子太极通书后序》)。(2)传自陈抟。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宋史?朱震传》)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陆九渊集?与朱元晦书》)(3)来自佛徒寿涯。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记太极图说后》)这个“浮屠”,就是寿涯。(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无极图,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太极图辨》)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5)源于《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窃其图入《品》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太极图说遗议》)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禅源全集》,而总出于《参同契》,是真脏实据。”(《复冯山公论太极图说》)《真元品》即《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王卡《道藏提要》、李申《太极图渊源辨》)所据不一,尚有争议。关于阴阳鱼互纠太极图渊源,也有几说。(1)得之于蜀之隐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说:“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谢仲直易三图序》)后为谢仲直所获。此三图传自彭翁,彭翁传自武夷君。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最早记载阴阳鱼太极图,赵氏认为:“又天地自然之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六书本义》)清朝渭引宋濂说:“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言出于青城山隐者。”(《易图明辨》)(2)源于《周易参同契》。朱熹: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的观念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太极与阴阳的观念均来自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太极一词的含义为最初的本始,一切事物的本源。《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哲学发展至宋明趋于成熟,对中华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观念亦是《易经》最基本的思想。《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均为对立而统一的阴阳相互作用的显现。阴阳变化的观点对武术的影响十分深远。 “太极”和有关太极的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太极拳上。清代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写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其思想直接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至于以太极作为拳种的名称,则遵从古人所主张的“取象与天”的思想。 太极本指原始的浑沌之气,它无形无嗅,但有动静。因为太极是无形之体,不能作由此至彼的移动,所以这种无形体的太极之动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物体位移,而是一种内在的动。这种内动便分出阳,动极而静便又分出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之动的存在,有一种神秘色彩而发人思索。也正因如此,前人在论述武术的拳理时并未很明

确地对武术中太极义蕴做出解释。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说“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这些解释总是给人以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感觉。但这种太极的内动在有关的拳谱中,特别是太极拳理论中仍有论述。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转变虚实须留意,气遍全身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以后武禹襄解释敷、盖、对、吞四字秘诀时说:“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言气,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李亦说:“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杨氏传抄太极拳谱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到。”可见这种不是位移的内动,主要体现为心、意、气的活动。《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的《无极歌》、《太极歌》也都是用这种太极内动来阐释太极拳理。这种内动推而至外,从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也可体现出太极浑沌之气的内动特征。如武禹襄所说的“视动犹静,视静犹动”,“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气宜鼓荡,神宜内敛”,都体现了一种对不见于形的内动的理解和追求。 在《易传》中关于太极的论述并不多,主要论述的是阴阳变化的思想。如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刚

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解 郝振铎

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解郝振铎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则分之,静之则合。(未动之先无极也,动分阴阳太极也。我身亦然,动之则分阴阳,静之则浑然合于太极也)。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自己运动必要均匀,不可有过、有不及。与人交手,必要不丢不顶,彼屈则我伸,以粘随之;彼伸则我屈,以捋就之。)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人以拳来击,我以拳御之,两力相等,亦两俱损伤,不敌更无福矣。人刚我柔,使人刚无所施,其力便走失,人刚不可御,以柔走之,故谓之走。人之力有过、不及,力失其中则背。我之势得中,因顺其来势以应之则顺。我顺人背则彼欲走脱而不能,故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我不自动,随彼之动而动,我之缓急亦随彼之缓急而缓急,不自主张,其理则一也)。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初学仅知形式,不知劲之所由生也,非用功之久,不能贯通,所以学贵有恒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虚领顶劲,则精神提得起;气沉丹田,则重心稳固;不偏不倚,则立身中正;忽隐忽现,则虚实无定,变化不测也)。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与人交手相粘,左边重是彼实也,则我左边即变为虚,右重亦然。杳者,虚无之意,盖化彼实力使之落空也)。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彼仰则我随之上,则觉我弥高。彼俯我随之下,则觉我弥深,此言粘随也。彼进则我退,则觉我愈长,而不及。彼退我进,则觉我愈进,而不可逃。此言以虚应实,以实应虚,不丢不顶)。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动中求静的功夫,练至纯熟,则精神常静,不为外诱,不为尘蔽,其感觉自然灵敏,稍触即知。故羽虽轻不能加,蝇虽小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技进至此,是故所向无敌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其他各门拳术,派别甚多,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以力以快胜人,皆先天自然之能事,非学力之功。太极拳则随其力,随其快,以顺应之,自立于不败之地,而能胜人,及由于学力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用力仅四两,而可拨千斤者。盖力之击发,必全趋于其所向之终点。迎其方向而御之,则千斤之重不差毫厘。避其正面撞击,顺势而斜引之,则其重点随所引而改方向,四两之力应付有裕矣,是显然非力大能胜力小也。人至耄耋之年,经络僵硬,举动自然迟钝,精于斯技击者,一人可以御众人,则快何能为也)。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立如秤准者,重心得中也。体非限定立,必云之中心,特重重心也。而身偏至左,则重心移至左;身偏至右,则重心移至右。前后亦然。贵维持重心之中心也。譬如权物之衡,其绊维偏于一端,任其重心之移远移近。问物之轻重,必取准于绊维。盖此件即重心之中点也。活似车轮者,以腰为轴,随腰园转如车轮也)。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双重有两方面,一、从平时练习而言,体

太极图知识与使用

太极图共有15种,分大、小两类。其中包括:双色太极图、三色太极图和正气图。 大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有问题的风水和有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适用于住宅和床上。小太极图用于化解不吉祥的姓名适用于戴在身上。还用于化解因不合理的婚配造成的夫妻矛盾。促使其恩爱和睦。 双色太极图包括有: 1、黑白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 。 2、黑绿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 3、绿红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 4、红黄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 5、黄白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 三色太极图包括有: 6、白黑中绿太极图:意思是金生水、水生木。 7、黑绿中红太极图:意思是水生木、木生火。

8、绿红中黄太极图:意思是木生火、火生土。 9、红黄中白太极图:意思是火生土、土生金。 10、黄白中黑太极图:意思是土生金、金生水 正气图包括有: 11、正土太极图,也称为黄色卍字符。 12、正金太极图,也称为白色卍字符。 13、正水太极图,也称为黑色卍字符。 14、正木太极图,也称为绿色卍字符。 15、正火太极图,也称为红色卍字符 太极图使用知识说明 宇宙的原始状态是混沌为一,大爆炸以后一分为二,上为天为阳,下为地为阴,始分阴阳。既“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鱼太极图”。“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静转化,周而复始”这是万事万物阴阳“对立统一”之规律的最高概括。“一阴一阳谓之道”。我国的宗教(道教)先师把“阴阳

太极图”作为其标志,太极图中的鱼眼,是为阴中之阳和阳中之阴。在他们的道观里、道袍上、所使用的法器上、都绘有这个图案。他们认为阴阳乃宇宙之根本,宇宙的万物皆离不开阴阳。社会发展至今更能证明这一点。而今凡是与阴阳有关的如“道教、气功、武术、中医”等书籍封面上常能见到“阴阳太极图”的图案。可见我们先师的智慧和英明。 关于太极图的使用:我所使用的太极图为“五色太极图”。长期的运用验证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谓五色就是红、黄、白、黑、绿五色。其中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绿色代表木。其作用主要用于风水、姓名及夫妻矛盾的化解。 如用于化解夫妻矛盾: 凡是三元命婚配良好的夫妻,夫妻关系大都良好。如果发生矛盾,大多是风水有问题而引起的。可针对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用大太极图进行化解。对于三元命婚配不合理的夫妻,夫妻关系大多不好,偶有恩爱和睦的,会有一方身体很差。这种婚配的住房风水几乎没有正确的,对此可以使用太极图进行化解,化解方案如下: 六煞水婚配:包括:坎与乾、震与艮、巽与兑、离与坤。 1、坎与乾:除了在夫妻床垫下压一枚大“红绿中黄三色太极图”外,还要在坎命人枕头内放一个小“红绿中黄三色小太极图”;在乾命

太极图的依据和给我们的启示

太极图的依据和给我们的启示 太极图,被誉为是“中华第一图”,我国的国粹之一。说它是国粹,是“中华第一图”,一点也不为过。它以最简练精美的图案表达出了最深刻的内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以阴阳为依据的太极图的意义 太极图的依据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代表自然万物运动基本规律的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开始了阴阳学说的发展。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先人们通过观察总结,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了阴阳学说,将它们的关系精妙地用太极图表现出来。阴阳理论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宗教、哲学、历法、天文、地理、数术、中医、建筑、占卜等这些传统文化无不以此为基础。从古到今,阴阳学说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依据阴阳理论所画出的太极图,简练而又深刻地表现出了阴阳的根本内容和意义。一、解释阴阳的对立制约 太极图中阴阳两鱼一白一黑相对而立,体现了阴阳属性的对立相反及其相互约束、相互抑制、互为胜负的关系。白色多的位置黑色就少,反之亦然,就像白天阳气旺,故光明制约了黑暗;夜晚阴气盛,因此黑暗制约了光明。对立制约是阴阳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阴阳的相对制约,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制约太过或者约束不力,都将导致阴阳的这种平衡被打破。 二、解释阴阳的互根互用 太极图以一圆统阴阳两鱼于内,两鱼相互依靠,体现了阴阳的统一性,即互根性,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两鱼的相互依靠,又体现了阴阳双方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失常,则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三、解释阴阳的交感和互藏 太极图中阳鱼伸出的箭头融入阴鱼之中,阴鱼伸出的箭头也同样融入阳鱼之中,这既体现了相互的交合感应,也使太极图形成了阴阳二气运动的动态。而阴阳互藏则在白鱼中的黑眼与黑鱼中的白眼体现,说明即使在阳最盛的时候阴亦存在,反之亦然。阴阳互藏是双方相互依存、消长、交合与转化的内在依据,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宋·周敦颐《太极图说》里讲到:“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正是阴阳二气的交感互藏,为宇宙万物的产生提供了根本条件。 四、解释阴阳的消长 太极图中当白鱼逐渐膨大的的时候黑鱼则逐渐缩小,反过来也一样。正像一年四季的阴阳消长,从冬至后到春季再到夏季,阳气渐长而阴气渐消,从夏至后到秋季再入冬季,则阴气渐长而阳气日消,一年四季阴阳不断地消长变化,维持了季节气候的动态平衡。阴阳消长,指的是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五、解释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太极图中当其

易经八卦及太极图

卦图真的是转动的,而且是永恒转动永不停息的,是在宇宙诞生时就已产生的 我发现了八卦图确实原本就在转动的,不是因被我们拔转后才动的。不管这张后天八卦图如何转动,其中之八卦宫位是永恒不变的,是处于一种恒动中之真静,其所示之大方向也是不变的,她的五行属性也是不变的,她归纳了宇宙间的万物万象。我们都知道,后天八卦图中显示的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而巽东南的,这是其基础而且是固定不变的。 八卦图的转动有四种形式,现分述于下: 一.阴阳太极图的转动即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形式。 我们学易之人都不会不熟悉这张阴阳鱼的太极图的,它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那两个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中的一点真阳(白点)和一点真阴(黑点)。也就是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互为依存。从此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阴阳是此消彼长互相转化的,阳极则转阴,阴极则转阳,如此阴阳不停地旋转互化永无停息。这张阴阳太极图中的相对于后天八卦图中的坎位的阴阳交界点,即八主图中的十二地支中的子水位就是阴极,为一阳生的转接处,由此而阳气始生阴气渐消,随着顺时针的向右旋转,也即后天八卦图中的地支子水位顺时针的旋转由子到丑,经寅卯辰巳到午离卦位,阳气由子位之一阳始生慢慢地转化成了离卦地支午火位的阳气的极盛时期。物极则反,此时阳气盛极而一阴暗生,阴阳又开始了阴始渐长而阳始渐消的时候了。随着阴气渐长而阳气渐消的过程,阴气向右旋转到了坎宫子位阴盛极转衰,而一阳暗生,又形成了阴阳互转,阴阳如此反复变动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就形成了阴阳太极的永恒转动,也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内在的真正的一种永恒转动的形式的体现了。这动转动形式是先天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亘古不变永恒存在的。 二.时间的永恒流动也是八卦图转动的一种真实体现。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从亘古的不知何时开始而永不停息地流动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无止息,它都将永远流动下去,我们也无法知道它将流转到何时。

解析太极拳阴阳

解析太极拳阴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解析太极拳阴阳》的内容,具体内容:太极拳的研究相对于发展来说,还是薄弱环节。不正视这样的现实,太极拳理论体系就难以有大的、新的建树。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供您阅读!发展好比是飞快的火车头,高速奔驰,速度越... 太极拳的研究相对于发展来说,还是薄弱环节。不正视这样的现实,太极拳理论体系就难以有大的、新的建树。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供您阅读! 发展好比是飞快的火车头,高速奔驰,速度越快对车轨的要求越高。研究就是塑造车身、铺轨的工作,跟不上,最终会影响车的速度。 太极拳研究的薄弱性具体反映在: 1.研究的手段还不够宽,特别是与现代前沿科技和社会前沿思维的联系不够紧密。 2.研究成果的突破性不大。如对于太极拳健身的研究,几十年来没有特别大的进展,系统性还没有建立起来。 3.缺乏大批多学科、一流科研人员的长期、有效地进入,并开展一以贯之的持续性攻关。 4在科研上缺乏稳定资金的支持。 5.在研究系统性上缺乏明确的系统规划。 尽管如此,太极拳的研究还是呈现了许多可喜之处,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如近几年来,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太极拳健身的研究已越来越

引起重视,许多针对性课题正在开展;对太极拳文化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层次也越来越高;对太极拳产业化的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太极拳源流的研究更加趋于理性。各种太极拳活动都增加了学术研讨、报告的内容,各太极拳流派的深入性研究工作也逐步展开。太极拳研究在当前来说,主要应开展三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研究:对于太极拳最基本的技术、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千百万人的实践紧密相关的问题尤其应该放在重中之重。包括太极拳的要领、练法、原则等。 应用研先:关于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健身原理,太极拳的社会化,太极拳产业、活动、推广等。 结构性研究:太极拳的内涵、太极拳文化、古典太极拳沦,太极拳的重大理论问题、太极拳源流、太极拳的多学科交叉等。 太极学学术的研究应该无禁区,但也有章法可循,根于传统但不能囿于传统。无禁区是指学术思维,有章法是指研究逻辑、程序,根于传统是指技术的标准,不囿于传统是指研究方法。 前人是无法超越的,但我们可以永远向前。 前人是可以超越的,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 太极拳要发展,太极拳的研究要不断继续,不断深入。 古典、经典拳论的光辉—直在照耀着,也必将还照耀后人的练拳之路。现在的,将来也是古典,也许会成为经典。 太极拳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人数越来越多,也体现在研究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在各地,都有一批勤于练拳、勤于研拳的人,他们文武兼修,

太极图赋

黑白二气,阴阳正负能量交媾幻化众生万象。封闭,开放,出入吞吐,毁灭与新生之临界点。旋转黑白二子无常铁面无私轮回转盘,阴阳位置互换,生灭现象错位,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问迷茫茫太极阴阳黑白二气能量媾合世界,何者为圣?何者为神? 阴阳互撞,阴入阳性,阳化阴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洞牵引,白洞随喜。阴阳二气,实乃情识或升华或堕落之素材。无量无边情识器世界,各式各样毁灭与新生之机械运作,阴阳男女欲念交合,随之有爱恨情仇戏剧周而复始上演。卦相照应,节气照应,星宿照应,人事兴衰照应,无穷无尽芸芸众生小我私欲繁华与寥落照应,层层时空错落有致吸引、排斥。散之成气,聚之成形;抟之成体,化之留魂。形质与情识一体,于此,大大小小宇宙器世界,即幻化社会阶级争斗与仇杀魔性纠缠不休。 太极如飞碟,黑洞如阴户。飞转不已无量无数太极飞碟者,黑洞涡流口中之美食也。宇宙色身,即一只能量超群幽深无底之阴户,毁灭一切,然后生成一切,是生成之慈母,亦是毁灭之女神。 超越光速,乘坐太极飞碟穿过时空夹缝,能否肏进宇宙虫洞隧道,或回溯往前之时光,或前追未来之情形,往前能照见生生世世情识流变镜像,往后能洞察未来爱恨情仇之状态。时空本就一面虚幻镜像,众星罗列,光华或强或弱,照见者皆不来不去,无所过去、现在、未来之假相也。 昔时圣者、神者与灵者,及其人生得意之帝王将相者,皆无极而生、太极而合,随之皆散之成烟成气,或幻化为冷寂之草上霜,或幻化为寺庙缭绕之香烟,或幻化为大海潮水之泡沫。生者何其形,灭者何其相;胜者何有得,败者何有失。 阴阳黑白鱼眼,冷涩神情打量人世变迁,旋转凝合,裂变牵引,大者变小,小者变大,涌动,冲撞,交媾,生成,毁灭;小大之争,恰似庄周与惠施论辩知否鱼戏水中之乐。黑白二眼,或湿润时“生如夏花之灿烂”,或枯寂时“死如秋叶之静美”。生气在,即饱满情识受活;生气失,即情识漂流无助堕落。曾经是明媚鲜艳国色天香人人爱,只可叹今日荒山野岭一杯黄土掩朽骨。骷髅两穴空洞,一阴一阳之黑白二气尚存,却也迷茫了前世今生情识皈依长长路,何时是归程? 黑洞之眼,宇宙毁灭女神之阴户,糅和于无声,生成于无形,太极阴阳黑白二气能量激流,于此消歇,层层时空尺度亦于此粉碎。空幻黑洞,吸纳太极于阴户,或呵护之,或摧折之,尽皆化为无形无质之空相。宇宙之核心者,黑洞之阴户巨无霸万物齐一之公平意志也。 花开花谢,日升月落,春夏秋冬交替,现而今只多些天上飞行之器,地上奔跑之车,海上航行之船,也只多些眼、耳、鼻、舌、身、意随时受用之信息迷乱心智。风动,云流,月行,是物象之实有,抑或是观者意识之幻化,谁能知之? 爱因斯坦曰:宇宙即一大能量场。另有不知名之先知曰:宇宙即一会思想之大脑。能量场之运动模式,即太极阴阳黑白二气交媾、冲撞、吞吐之现象;思想之大脑之思想脉搏,即太极融入黑洞阴户之毁灭与新生临界之极乐快感。 凝视眼前玻璃杯中微黄之茶汤,浮上去者清轻之质,沉下去者浊重之体。倘一摇晃,尘滓便起,茶汤即为昏浊之体相。太极阴阳二气之交媾、冲撞、吞吐,亦复如是。芸芸众生心念激荡之时,人世社会互相残害之力赿猛,五欲六尘之愚痴亦越重,悲哉! 2011年9月6日

太极图中的奥秘

太极图中的奥秘 太极图中的奥秘 下图为太极图。阴阳未分判,一个整体的状态叫太极,古人也叫他为气;现代科学叫他为混沌。数学家叫他模糊数学,即模糊枝叶,得其大体。将动未动为太极,太极一动就分阴分阳。阴阳相当计算机中的0和1,圆周运动的上下两部分;但他是模拟的是连续的,不是数字的跳跃的。如弹簧动能与势能的转换,水波的波谷与波顶,白天黑夜的转换等。阴与阳是一回事,一个整体的两面,一个整体的两种变相。太极的本质就是圆周运动。 太极图应该是动的,他时刻处于阴与阳转化的动态平衡中。所谓的阴极生阳,阴走到顶点就向阳转化;阳极生阴,阳走到顶点就会向阴转化。除非动态平衡被打破了。阴阳是一回事,就象是物质和能量,一个东西,两种变相,两种状态。 太极图外面的圆圈,代表圆满,整体观,全息观。 整体观即从整体全局把握认识事物,而不是局部割裂机械的考虑问题。一个系统中各部分是有机互动的,相互制约和促进。

全息观,如全息照片,从一个零碎的局部可以恢复整张照片。即局部中包含了整体的信息与状况。如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中都含有整个人体的基因。尝一滴以知海,人体是个小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小人体。所以古人观察太阳系日月及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行状况,就可以基本确定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以及大地上万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对人心理情绪健康精神的影响。所谓的六十甲子,五运六气,鼓动天地者。 阴阳图中间的s形波动线把图一分为二,分为两阶段,两部分。象征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是一分为而二,或者是由二合一。其他的复杂的变化规律都可以分解成一阴一阳的规律。周易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 此图阴阳两部分又叫着阴阳鱼,因为此图黑白两部分好像是两条游动的鱼,把阴阳两部分形象的比着两条鱼。说明此图是动的,他描述的是一个系统内的动态的转化与平衡过程。两个小白点和小黑点是鱼眼,黑白两部分是鱼身。我们设定白为阳,黑为阴。此图黑鱼白眼为阳,白鱼黑眼为阴。鱼身为体,鱼眼为用;阴中一点真阳,阳中一点真阴。阴阳图的阴阳划分归属当以鱼眼阴阳而定。 阳以阴为活动背景,即阴是阳的母亲;阴以阳为活动背景,即阳是阴的母亲。阴阳处于相互转化中,黄帝内经:阴阳表

【股票入门知识】弘历太极阴阳理论在股市的运用

【股票入门知识】弘历太极阴阳理论在股市的运用 【核心提示】股票市场,大家都知道,在我国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也不过是二十来年的历史,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研究也不过是同等的年数,何来百年投资之道之说,这就要从美国的华尔街开始说起,在华尔街有个到现在都被人称道的证券风云人物—查尔斯道,即使对其本人所知甚少,但大家一定听过道氏理论,所以说是百年的投资正道,一点都不为过。 在道氏理论中存在两种理论,即趋势理论和物极必反理论。而我们现在要解说的则是物极必反理论。通过市场当中物极必反的原则引出阴阳理论在股市的运用,从而引导我们弘历太极的讲解。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均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体的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 股市有句行话是这样说的行情是在绝望中诞生,犹豫中上涨,欢乐中死亡的。它无非是告诉我们,股市行情就像世间万物一般,都是在达到一个顶端之后继而会消陨殆忘,而在消极之后往往会产生另一波的行情。物极必反,历史不断重演就是这个道理。

图1 如图1所示,在盛世赢家软件(可百度免费下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弘历太极这项指标可以为我们指出,在红圈标出的地方都为一个转折点。第一个红圈里的蓝色k线为极阴信号,即表明蓝色K线出现以后可能会带来一波上涨行情;而在有一波上涨行情之后出现的黄色k线则为极阳信号,即一旦这种信号出现,后期很有可能有一波下降行情。这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而这些完全可以成为我们股票买卖点的决策依据。 图2 而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弘历太极指标中有这样两根k线,一根代表极阴,

中医学的精气、阴阳与太极、八卦

中医学的精气、阴阳与太极、八卦 书》:“人之生死由乎气。”生死过程归根到底也 就是气的聚散过程。生命起始于气的聚合,终止于 气之离散。一旦气绝,生机便息。《类经附翼·医 易》:“医而明此,乃知阴阳气血,皆有所钟。”总之, “太极元气学说”深刻认识了气与形的关系,从而成 为中医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指 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2卦爻与中医理论 《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如上所述,当外界给予太极以 能量,则出现两仪而成天地。然如《素问·生气通天 论》所言:“天运当以日光明。”即天体的运动也当有 太阳光的照射,即处于两仪状态的物质也还会受到 太阳辐射能的影响,致使其运动幅度加大。故而还 可从阳仪、阴仪这两种运动状态中,进一步分辨出其 上升或降落的程度上有较强部分与较弱部分的不 同,也即在阳仪中有的能上升到极点,有的仅上升到 中途;阴仪中下降的情形也如此,有的能下降到最低 点,有的仅下降到中途。于是就出现了四种情形(两 仪生四象):只能上升到中途的是因其所获得的外能 较少,故名之曰“少阳”;能上升到极点的是因其所获 得的外能最多,故名之曰“老阳”;只能下降到中途的 是因其所耗失的能量较少,故名之曰“少阴”;能下降 到最低点的是因其所耗失的能量最多,故名之曰“老阴”。倘若外界所给予的能量再加大,运动幅度再随 之相应加大,同样的道理,少阳可分为“小阳”、“中 阳”;老阳可分为“太阳”、“纯阳”;少阴可分为“小阴”、“中阴”;老阴可分为“太阴”、“纯阴”。这样就出 现了不同的八种情况,也即其物质处于八种不同的 阶段。易学将阶段称着“卦”,八个阶段即称“八卦”, 即小阳、中阳、太阳、纯阳、小阴、中阴、太阴、纯阴。(四象生八卦)为了简明扼要、趋于直观地表述其物 质在八个阶段中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易学象征 性地将其分别命名为: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同时还采用了“爻”这样一个极为简单的符号,用一 长横“-”代表阳,称作“阳爻”或“刚爻”;用两短横 “--”代表阴,称作“阴爻”或“柔爻”。并以这两个奇 数和偶数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宇宙万物一切变化 现象的刚柔动静的性质与作用。正如《说卦传》所 谓:“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 刚柔而生爻。”《系辞上传》:“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八卦推演交互重叠而成六十四卦,基本就能满足其 阐明宇宙观和方法论的需要,即可象征天下万物。

阴阳、太极和太极点

阴阳、太极和太极点 阴阳 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与阳,阴是磁铁的阴极、是负电荷,阳是磁铁的阳极、是正电荷。同性相排拆、异性相吸引,这是物理学中的自然现象。 有物必有气、有形也必有气,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任何物体都有生命和气,因此有物必有气、有形也必有气,形与气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对阴阳,形好气吉、形差气凶。这就是形气法的风水理论之源。 气分阴阳,气分阴气和阳气,阳气主发散、主上升,主攻击、主出击,阴气主吸收、主下降,主包容、主包涵、主奉献,其两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物质。 阴阳平衡。中国传统风水,研究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风水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砂和水,其实这也是阴和阳的问题,因为砂是阳、水是阴,但从动静来看砂又为阴、水又为阳。人与居住周边砂水的和谐,就是风水的和谐,也是阴阳的平衡。阴阳划分。一般是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阴、后为阳,高为阳、低为阴,矛为阳、盾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实为阳、虚为

阴,满为阳、空为阴......。 因此,中国传统风水的研究,是起始于阴阳。阴阳平衡、正负相吸,藏风聚气,就是风水格局的最高境界。由此可知,学习风水必须先过形峦关,只有掌握了形峦,才能学习理气,才能学好风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级的风水师! 北京中轴线图 易经理论中的太极点指什么,就是天地交接点,这就是太极的作用点,阴阳的作用点,天与地的交化点、交泰点,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文化,实质上是指天地交化,不指社会人文。天地无时不交,无处不交,其作用无善无恶。而对于人,对于物,对于特定接收者,却具有生杀功用。能够认出这层太极点,能够分辨这些点,用其善,恶其恶,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得道。 太极点和老子讲的“道生一”有关,这个“一”在阴阳方面表现为2,在八卦方面表现为8,在重卦方面表现为64,在天干方面表现为10,在地支方面表现为12,在干支方面表现为60等。“一”为体,其用无穷。以现代数学可以表述为(A+B)的N次方,A+B=1。太极点可以理解成一个完整的全息点。它既是局部又是整体的信息反映。我们研究易经,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八卦图解 太极阴阳论 《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 太极图: 八卦产生图解: 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八卦卦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个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

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 八卦基本意义 卦象:天 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 天气:晴天、乾旱 身体:头、脑、骨髓 方位:西北 数字:一 五行:金 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 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

卦象:泽 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 身体:口、齿、舌 方位:西 数字:二 五行:金 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 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 卦象:火 人物:中女、文人、军人 天气:阳光普照、闪电 身体:眼睛、心脏 方位:南 数字:三 五行:火 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 卦象:雷 人物:长男 天气:行雷、地震 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 方位:东 数字:四 五行:木 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周敦颐《太极图》及《太极图说》 先谢过御剑兄的《太極圖說--朱熹解附;並附朱熹辯及注後記》,让我有幸得此文章,今研习之,已有所得,感激之至,因周敦颐的《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两种可合为一、可分为二的著作,图离开了说,就不能明其意,说离开图,则无以立其象。我在网上搜索,幸而得之,今附于此. 第一节 周敦颐作《图》及《图说》考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宋真宗天禧元年至宋神宗熙宁六年 (公元1017—1073年)间人。生于道州营道县之营乐里。原名惇实,后避英宗旧讳改敦颐。他是一位顺应三教合流思潮的儒家学者。他以儒家的社会伦理哲学为主体,吸取佛教的“禅定”思想及道教陈抟《无极图》的宇宙观,开创了道(理)学体系。他把儒家的《周易》思想与阴阳五行说、道教的内丹理论相结合,论证宇宙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并制作了描绘宇宙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宇宙生成图式,还著作了阐发《太极图》的《太极图说》。 元脱脱撰《宋史〃列传〃道学》载: 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瞭若指掌。《宋史〃周敦颐传》也说他: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按《太极图说》为《太极图》之阐发,《太极图》为《太极图说》之图象。朱熹说:“先生之精,因图以示,先生之蕴,因图以发”。虽然,《宋史》肯定周敦颐曾作《太极图》及《太极图说》⑴,但从宋代至清代,对《图》及《图说》是否出自周敦颐,均有争议。如宋时朱熹与陆九渊反复辨难,朱熹作肯定,陆九渊则疑其非周之作;迨至清代,黄宗炎作肯定,而朱彝尊则疑其出之于程颢(明道)。同时,认为出自周敦颐者,又有分岐,宋代朱震等认为周敦颐乃受之于穆修,而朱熹等则认为是周敦颐所自作。自宋以来,仍属悬案。 关于周敦颐哲学著作的最早记载,为周敦颐至友潘兴嗣所撰《濂溪先生墓志铭》: 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南宋初朱震在《汉上易解》中也述及此事,《宋史〃朱震传》中说: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 朱震在宋高宗四年(公元1134年)为高宗讲《易》时,在《进周易表》中亦曾谓抟以《太极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修传周敦颐。 朱熹是坚持周敦颐作《图》及《图说》者,他不同意朱震“修传周敦颐”的说法,只勉强承认穆修对周敦颐有所影响,而《图》仍系周敦颐所自作。他在《再定太极通书后序》⑵中说:张忠定公 (张咏)尝从希夷学,而其论公事之有阴阳,颇与图说意合。窃疑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之于心,而天地万物之理,巨细幽明,高下精粗,无所不贯,于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耳。在《周子太极通书后序》⑶中说: 五峰胡公仁仲作《通书序》,……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决非种穆所及,……是以尝窃疑之。及得志文⑷考之,然后知其果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 因此,朱熹在《濂溪先生事状》⑸中肯定周敦颐作《图》及《图说》。他不仅肯定周敦颐作《太极图》;而且认为《太极图》应列为《通书》之首篇;更认为周敦颐道学之奥妙均具于《太极图》中。《周子太极通书后序》⑹: 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尝不因其说。……潘清逸志先生之墓志,叙所著作,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然则此图当为书首不疑也。 及至明末,王夫之 (船山)认为只有第二圈之“取坎填离”图是陈抟所传,其余则皆为周敦颐所自作。《思问录外篇》: 《太极》第二图,东有坎、西有离,颇与玄家毕月鸟、房曰兔,龙吞虎髓、虎吸龙精之说相类,所谓互藏其宅也。世传周子得之于陈图南,愚意陈所传者此一图,而上下四图,则周子以其心得者益之,非陈所及也。 明末清初的黄宗炎,在《易学辨惑〃太极图说辨》⑺中说,周敦颐“得图于方士,得偈于释心证,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 太极拳的阴阳理论和虚实原理太极拳的虚实,恰恰是久久困扰每一个太极拳爱好者,难以解决的疑惑,不得其解! 导致这个困惑的根源,正是“太极”大师与洋洋万言的文人墨客。他们用周易、易经中“太极”理念的、阴阳学说,囫囵吞枣、是是,非是、含糊不清的、之乎者也的演绎、剖解太极拳的虚实。结果,说不清、道不明地、忽悠了多多少少的太极拳爱好者,使得太极拳爱好者,自始至终无法理解什么才是太极拳的虚实,更谈不上要领会、演绎、掌握太极拳的虚实了。 其实,周易、易经中“太极”理念的、阴阳学说,仅仅是天地万物的一个自然法则,所谓的阴阳学说,就是把天地万物中,任何一个事物归纳为:一个事物都是有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相依相敷、互为互补的两个方面组成。 所以,“太极”大师与文人墨客。唐而皇至地认为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就是阴阳转换,也就是:阴(虚)盛、阳(实)衰;上阴(虚)下阳(实);左阳(实)右阴(虚)。还颇有行家风度地、用这种公式来传授太极拳的教学;公开地发表权威性的理论性太极拳书籍;广泛地公开讲座,来传播他们这种太极拳经典成果。 讲到底,他们还没有搞清楚“太极”中的阴阳,是一个整体,它包含着同一体的阴、阳两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不离不弃,它是一种概念、一个范畴。

而太极拳的虚实,是实实在在的、两个完全分割的实体,虚就是虚,实就是实,根本不存在相互依赖、彼此影响的同一体的概念。况且,太极拳的虚与实,不仅仅是一种形态,而是,有多种物体、形式、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由此看来,“太极”就是一种哲理,根本无法一目了然地、阐明太极拳运行中虚实转换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去演绎、指导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运行的教学工作,也就不可能来替代太极拳,更谈不上取而代之了! 所以,从今往后就再也不要讲太极功夫就是太极拳功夫,把打太极拳时髦地称为打太极,这是对传统太极拳的玷污,是是非不分的、一派胡言,是中国武术界的歪风邪气! 太极拳虚实的介绍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人伸懒腰,打个哈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人体整体的“虚”(松)。此时此刻,人体整个身体好似脱胎换骨、浑身上下一身轻松,顿时,如同脱虚一般的舒服。这就是“虚”! 2.人猛地一个冷战,浑身上下汗毛都竖起来,顷刻,脱虚一般的空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虚”! 3.当一个人怒发冲冠、火冒三丈的时候,浑身上下、血气方刚,似如金刚一般,这就是无可否认的“实”! 4.当一个人双手托住下塌的房梁时,浑身上下铁板一块、势不可挡,这就是周身一体的“实”。 从中不难看出,太极拳运行时,它产生的虚、实,必须有人体的意念、气息、人体的四肢、躯干、肌腱、韧带、骨骼、肌肉等一系列的、部位的、松弛、扩张、舒展;收缩、松沉、下塌、摺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一) ——兼与郭或先生商榷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既然流行得如此久远、如此广泛,自然它的起源和流变问题就成了人们的兴趣焦点。在考察它源流之前,应弄清楚“太极图”的名称和图形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名称,却指不同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习惯上所称的“周敦颐太极图”)、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实际上后几种图形被称作“太极图”的时间大大早于前者);一是同一图形,却有不同的名称,如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当然两类太极图的图形各自都稍有差异)。本文仅对阴阳鱼太极图(下文简称“太极图”)作一考察,有关五层太极图的考证将另撰文。 现代有不少人认为太极图起源于原始时代,甚至有人认为是太古洪荒之时外星人馈赠地球人的礼物,或本次人类文明以前上一次甚至两三次文明毁灭时遗留下来的唯一信物。太极图又是根据什么演变而来的呢?陈立夫先生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干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陈先生将双龙相互缠绕之图直接称为“双龙太极图”。双龙缠绕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此外有人认为太极图来源于“”、“”符号(青海民和县和乐都柳湾、辽宁翁牛特旗石棚山、广东曲江石峡中层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都刻有这种符号),双鱼纹样图形(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双凤纹样图形(新石器时代骨刻与陶绘、河姆渡文化中有这种纹饰),近前有人声称太极图来源于河南洛油伏羲台下黄河与洛书相汇后形成的“涡漩”(见《郑州日报》1993年3月8日第八版)。 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太极图的来源?如果单就这种图形纹样而言,显然无法直接推衍出太极图。因为类似的图案在其他民族就没有演变出太极图,如古代巴比伦有双蛇缠绕交尾图案,古希腊、古印度、高加索、小亚细亚等地的遗物(银饰、铜壶、花瓶等)上有:“”纹饰,但这些民族都没有太极图。至于“涡漩”一说,实属荒唐,“涡漩”无处不在,如果从中能看出太极图,那太极图岂不是遍布世界各地了吗? 不过,从这些图形隐含的思想观念看,又不能说与太极图毫无关系。这些图形都是双双交合而成,或双龙、双蛇,或双鱼、双凤,连“”也是由两个相同的符号交叉而成,这是原始社会生殖崇拜的产物。双双图纹,或表示男女(伏羲、女娲),或表示雌雄(双鱼、双蛇、双龙、双鸟);两两交叉,反映原始生民对男女、雌雄交合的直观认识。由两性生殖器、男女、雌雄、日月等人体现象、生物现象、自然现象,逐渐体悟出“阴阳”概念,以及阴阳同体、阴阳相对与相交(对待与统一)、阴阳交互作用、阴阳相互转化等等思想理念,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阴阳文化。《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纠合正是阴阳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 可见,原始时代的这些图纹只不过是太极图的思想渊源,而从中并不可能直接演变为太极图,太极图到底源自何图?最早的太极图为何时何人所作?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人的论述。 在宋人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认为“先天图”(应当包括“阴阳鱼图”或就是“阴阳鱼图”)是从五代宋初陈抟那里传下来的。最有名的是朱震的论述:“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