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市人民医院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

XX市人民医院

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度为了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优势,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进程,减少医疗费用,中医临床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需要建立会诊、转诊协作机制。通过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药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中医科与西医临床科室之间会诊、转诊制度。

1.科间会诊与转诊

在明确中医、西医治疗各自的优势病种、优势环节的基础上,中医、西医临床科室之间应主动向对方临床科室请求会诊或转诊。会诊医师由科室统一安排,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中医科会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与西医临床科室医师共同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参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等中医药服务,或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转科;紧急会诊应于10分钟内到位,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其余遵照我院会诊制度执行。

2. 全院会诊与转诊

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中医、西医临床科室经科室病例讨论,认为确需全院会诊的,向医务科申请全院会诊,中西医共同参与病例讨论,评估病情,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在对急危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进行病例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时,西医临床科室应针对中医药治疗有优势的病种或优势环节,主动邀请中医科室参与本科室急危

重症、疑难病等疾病讨论,听取中医

科的意见与建议,发挥中医药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上的治疗作用。中医科要主动参与医院全院会诊,安排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参加,确实有效的发挥中医优势,通过科间协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医临床科室。

3.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医务科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医护理_会诊制度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 中医护理会诊制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病人护理难点的重要措施。病人在临床护理及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过程中涉及其他专科专病护理及技术,需专科协助解决时,应及时组织会诊,以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有效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技术操作方面的难题。为规中医护理会诊工作,特制订制度如下。 一、会诊围 1.需要解决专科护理及中医专病护理问题 2.解决疑难病人的若干护理问题 3.解决中医临床护理技术问题。 二、会诊形式 科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间会诊。 三、会诊程序 1.科会诊:对本科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历,,由责任护士提出,经护士长同意,召开本病区或科系医护人员参加(亦可结合疑难病例讨论会进行)。 2.科间会诊在本专科领域对病人的护理有困难,需相关科室协助,可提出科间会诊。 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科室人员一般要在24小时完成;急诊在接到通知后15分钟赶到邀请科室,做好会诊记录。申请会诊科室必须认真填写中医护理会诊单,责任护士、护士长签字后,派人送往会诊科室。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的要求,派主管护师或指定护士根据会诊性质、病人情况在规定时间完成会诊。会诊时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应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护理对策,同时表示对被邀人员的尊重。会诊人员应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 会诊科室填写护理会诊单,护士长签字后由工勤送会诊单,交给被邀请会诊科室护士长。然后安排护理专家前往会诊,邀请科室安排人员陪同,说明会诊的目的,由责任护士汇报病历情况,提出会诊问题及要求,护理专家查看后提出会诊意见,将会诊结果记录护理病历中。 2、全院会诊:会诊科室填写护理会诊单,护士长签字后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安排有关护理专家进行会诊,护理部参加会诊并记录。由护士长提出,经护理部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护理会诊目的及邀请人员报护理部。护理部

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及程 序 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凡遇疑难、重症病例,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紧急情况除外)并明确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医务科审核后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诊并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医院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送达各邀请专家,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

诊疗工作,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目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目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预后分析,确定今后诊疗方案,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受邀请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应及时书写《花都区人民医院院内会诊记录》。 七、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30分钟到达现场)。 八、医务科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列入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由医务科主要负责行政协调,并负责监督管制度落实,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多学科联合诊治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科间会诊制度及流程

精品文档 科间会诊制度及流程 1.会诊的提出: (1)涉及其他学科的诊治问题,在本学科无法解决的病例,可提出科间会诊; (2)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内容应真实,便于会诊医师充分掌握患者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 (3)—般情况下提普通会诊,普通会诊的含义是: 1)其他科情况为次要矛盾,可择期诊疗; 2)患者病情较轻,生命体征平稳。 (4)急会诊的条件: 1)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疑似合并其他学科疾病; 2)患者已知合并他科疾病,现有加剧趋势,需紧急治疗; 3)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他科协助。 2.会诊前准备 (1)经治医师及时记录病程,详实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附于病历中; (2)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配合。 3.会诊到达时限 (1)普通会诊:当天完成,最晚不超过24小时; (2)急会诊:医院为每个科室配备1部会诊移动电话,由当班 会诊医师持有,自接到急会诊单或电话请求,会诊医师必须于10分

钟内到达现场。 精品文档 4.对会诊医师的要求 (1)必须为本院的主治医师或主治医师以上医师; (2)如会诊医师对患者的诊治不明确,应请上级医师前来会诊,解决问题。 (3)会诊医师白天只负责全院其他科室的会诊,不负责本科内 值班。本科值白班医师由专人负责(周六、周日除外) 。 5.会诊进行 (1)会诊医师到病房询问病史、查体,回到办公室翻阅病历,汇总信息,提出诊疗意见,在会诊单中详细记录; (2)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应陪同会诊医师,并做必要的病史补充。如主治医师或以上医师有特殊医疗工作不能陪同,需经治医师陪同会诊医师工作。 6.会诊后 经治医师及时记录会诊情况,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会诊意见,管床 医师执行会诊意见,特殊检查或治疗应征得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

护理会诊制度1

护理会诊制度 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疑难、危重病例或护理操作及护理新技术推广等问题时,邀请相关科室会诊,保障临床疑难重症及实施新手术、新疗法患者的护理质量。 一、护理会诊的申请 凡属复杂、疑难或跨科室和专业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操作技术,均可申请护理会诊。临床科室收治疑难病例时,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科护士长组织护理会诊。对特殊病例或典型病例,可由护理部负责组织全院性的护理会诊。 二、护理会诊种类: 1、科间会诊:由要求会诊科室的责任组长或专科护士提出,护士长同意后填写会诊申请单,送至被邀请科室。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完成(急会诊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 2、科内会诊:由责任护士提出,护士长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并进行总结。 3、院内会诊:由护士长提出申请,经护理部同意,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护理部主任或科护士长主持。 三、会诊人员 主持会诊人员原则上应具备专科护士或副主任护师以上资格,或由被邀请科室护士长指派人员参加。 四、会诊要求

1、参加会诊的人员应根据会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准备。由申请科室管床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组长、护士长或专科护士补充。参加人员对病情、护理问题、措施及成效等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会诊意见和建议。 2、原则上高级责任护士或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具备申请会诊和参与会诊资质。申请会诊需要填写“护理会诊单”。 3、进行会诊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并事先发给参加会诊的人员,预做发言准备。 4、会诊结束时由专科护士或临床科室护士长总结,对会诊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并组织临床实施,观察护理效果。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立项专门研究。 5、会诊结束后由主持会诊的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在“护理会诊单”上填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护理部 2016-12-01

急诊科基本规则制度

急诊科基本规章制度 第一章.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二章.急诊首诊负责制 第三章.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第四章.急诊会诊制度 第五章.急诊抢救制度 第六章.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第七章.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第八章.急诊交接班制度 第九章.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第十章.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第十一章.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第十二章.急诊收住院制度 第十三章.急救物品、药品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第十五章.医患沟通制度 第十六章.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七章.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制度

第一章急诊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是医院医疗前沿和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之一,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迅速、准确 无误的处理每一个急诊人。 二、各科急诊接诊实行24小时负责负责制,未设置日常急诊接诊室的其他科室有医疗任务时由急诊分诊台传呼应诊,随叫随到。 三、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由分诊台护士指定就诊科室,各科医师 不得拒诊。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和医务科行使决定权。 四、派往急诊科的医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临床经验,在急诊科工作至少固定二个月以上,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及实习护士不得派到急诊科单独值班。 五、不在急诊室做班的其他各科急诊医师及各科担任急诊二线班的 医师应在急诊科留有联系电话等。 六、凡遇有下列情况急救时急诊值班医师应向急诊科主任汇报,并向医务科、院总值班或医院领导报告: (一)接诊大批外伤、中毒或传染病患者; (二)重大抢救,需前往现场实施; (三)有涉及法律问题或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的伤病员;

(四)经费不足但需立即抢救、住院或手术的病人。 七、凡急诊科经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均应进行死亡病例讨论,着 重讨论对患者的诊断、抢救经过及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做 好详细记录。 八、各种抢救药品、器材、设备应当定人、定位、定量保管、配备 齐全,每日检查,使之处于齐备和功能完好的状态。急诊科的急救器材、设备和药品. 等一律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征得主管院长的签字同意。 九、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留置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在急诊观察室一般不得超过72小时,急诊的急危重病人待病情基本稳定后,一旦 诊断明确,应及时收入相关科室住院治疗,住院途中注意事项或可能发生的意外应由主管医师向病人或其家属交待清楚,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送病房。 十、各临床科室每天必须留出1~2个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急诊科医师及在急诊科值班的医师有权按规定签收急诊病人,任何科室不得拒收。当病情涉及多个学科,收治去向有争议时,由急诊科主任、副主任或副高以上咨询医师决定,必要时由医务科裁决。 十一、病情危重的病人在离开急诊科前,经管医生或当班护士要通知病房做好接收及抢救准备后再行转送。急诊科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派医师或护士携带氧气袋等抢救仪器将病情危重的病人护送至病房, 护送人员将病人送达病房后,必须与病房医护人员交待完病情后,方可离开。

多学科会诊总结

多学科会诊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15年度多学科联合门诊工作总结 2015年,我院“多学科联合门诊”接诊病人0例,按照“三甲评审标准”要求,未达标。我院“多学科联合门诊”自2014年设立以来,一直采取预约形式,由首诊医师申请或患者直接预约,门诊部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多学科联合门诊开展的制度和措施,并做了问卷调研。2015年有29个临床科室申请成立了MDT 团队,门诊部多次动员并培训MDT团队骨干,但收效甚微。分析原因如下: 1、临床医生对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多数人不了解,选择什么样的病例并不是很清楚。 2、多学科会诊省内无统一收费标准。 3、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患者不知道什么是多学科会诊,不了解什么样的疾病可以多学科会诊。 4、科主任不重视,部分科主任认为多学科会诊能让科室的住院病人减少。 5、门诊电子病历记录体系不完善,多次复诊的患者职能部门无法进行监督。 6、肿瘤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医院没有统一要求,要想完成肿瘤初诊患者的多学科规范诊疗,不是门诊部一个部门能协调的。 综上原因,2016年,门诊部将:(1)加强“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宣传力度,多角度,多途径进行对外和对内宣传,让人们了解多学科会诊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益处。(2)加快门诊病历信息化及完善门诊信息查询监督系统,方便职能部门筛查适合多学科会诊的疾病种。(3)到多学科联合会诊开展好的医院参观学习,借鉴经验。(4)修改原有的多学科会诊相关制度和流程,使其更易于实施。与财务科协商确定多学科会诊收费标准。(5)选取几个试点科室结合本科疾病特点,成立可实施的MDT团队,集中培训科室全体医生,并制作宣传牌,选取合适病例进行会诊。 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流程的优化、门诊病历信息化、门诊医疗质控信息化,使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逐渐开展起来,最终达到“三甲评审标准”。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挥着质量,特制定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 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 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 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 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 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工作流程 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 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 任签字,由科室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 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 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 式书写会诊意见。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 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 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 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 单,经治疗小组组长何科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

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 员完成会诊。 4、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 疗小组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技相关 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 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 所有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书写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五、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会真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的大会诊将要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方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大余县中医院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方案 一、目的 中医医院在护理服务中要突出中西医并重的护理服务模式。应用适宜的中医技术与知识,减轻或缓解住院病人的病痛是中医医院护理服务水平与能力的特色与优势。加强中医护理的质量检查与评价是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 二、中医护理质量的评价依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2006版《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2、卫生部2010年7月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实行)》 3、《大余县中医院中医护理质量管理手册》。 4、《大余县中医院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5、《大余县中医院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实施方案》、《赣州市各科中医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表》、《赣州市中医院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相关知识汇编》。 6、《大余县中医院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7、《大余县中医院中医护理质量评价表》。 三、中医护理质量的评价内容及方法 (一)护理质量控制 1、护理质量控制及信息反馈制度。 2、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评价方法。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xxx人民医院 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试行) 肿瘤就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常常需要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不同的治疗有不同的预后与生存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提高生存率。为此卫生部肿瘤规范化治疗要求临床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应作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加以推广。2014年江苏省出台了肿瘤治疗用药与肿瘤辅助用药规范化管理的苏卫医2014[30]号文件,为了使肿瘤诊治更加科学与规范,提高患者治愈率与生存质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特制定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度。并成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由与肿瘤诊治相关的科室如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介入微创科、消化科、呼吸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等多科专家组成,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及肿瘤患者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与机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序贯诊疗方案与最优化的治疗流程。 一、成立肿瘤多学科协作(MDT)专业委员会 名誉主任委员:院长 主任委员: 业务副院长 副主任委员: 肿瘤治疗相关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秘书长: 医务科长 副秘书长:肿瘤中心护士长、肿瘤外科副主任 秘书:专科护师2名

委员(专家组成员):肿瘤多学科核心团队及支持团队成员(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首席专家:肿瘤科主任(肿瘤综合治疗知识较全面的资深肿瘤专家) 二、职责 主任委员负责行政、业务及工作流程执行情况督查,牵头组织大查房,主持多学科会诊;定期召集小组会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院部提出需医院协调的建议;副主委兼任委员会协调员,协助主委工作,定期参加小组会议,并对本组患者MDT会诊负责(个别专家)会诊时间的协调沟通,根据需要参加多学科会诊,对患者本专业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负责。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自查本科室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首席专家对患者的综合序贯诊治方案有最终决定权,并负责。秘书长负责协调联络会诊人员、患者流程追踪,协助主委制定培训计划,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并分工负责协助本专业副主委工作,秘书(两人排班)负责肿瘤中心深部热疗、毫米波免疫治疗等并接受第一手资料(接听会诊申请电话)会议记录与档案的保存及追踪随访。委员根据主委、秘书长联络要求及时参加肿瘤多学科会诊。 三、工作流程(附流程图) 1、门诊:各门急诊医师发现肿瘤患者时,首诊医师完成病历,引导病人到肿瘤综合门诊(肿瘤内、外科在一个诊疗片区)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初步诊疗方案并确定收治病区。如需手术治疗,则收住外科系列相关病区。如需放疗、化疗,则收住放疗科、肿瘤内科病区。如需内镜检查可先收入呼吸科、消化科或肿瘤科、外科等首诊科病区,

多学科会诊制度及流程

急诊综合病区多学科会诊制度 一、需多学科会诊人员: 1.凡患者病情涉及多个学科 2.需要多专业协同诊治的病例; 3.入院3天诊断未明的疑难病例; 4.危重病例; 5.恶性肿瘤患者; 6.有医疗纠纷倾向的病例; 7.某些特殊患者。 二、会诊申请: 1.急诊综合病区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病情超出本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须申请科间会诊,并提前开展科室内会诊、讨论。 2.急诊综合病区必须将各种资料准备齐全,时间允许时将科内讨论结果书面报医教科。 3.会诊经科室主任同意提出。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时间、地点和拟邀请人员(原则上应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或科主任)上报医教科(上班时间)或医疗总值班(下班时间),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三、会诊要求: 1.会诊时由医教科或医疗总值班主持召开,管床医师要详细汇报病情、可能诊断,提出会诊目的,做好会诊记录。会诊中,会诊医师要详细诊查,提出明确会诊意见。医教科

(医疗总值班)原则上应该参加,指定参加会诊人员中学术资历最高者作总结归纳,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2.临床科室按照要求填写多学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医教科定期对多学科会诊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汇总、反馈。 四、会诊绩效考核 1.对需申请会诊的病例而未申请会诊的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2.申请科室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完善与诊治有关的各项检查、病历打印、病情汇报、科内讨论等。急诊综合病区科主任、责任组组长、管床医师至少两人参加,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3.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正常的会诊邀请,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科内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违者扣除当月绩效考核5分/人次。 4.多学科会诊要求至少提前一天将病人病情摘要、详细辅助检查、入院诊断、治疗情况、邀请会诊科室、各科室会诊目的、会诊时间、会诊地点详细写明,将电子版发至医教科科长内网邮箱及会诊科室主任邮箱,通知医教科时需将以上资料纸质版送达医教科。会诊效果评价反馈表,会诊后3天内交至医教科,同时汇报会诊后疗效,违反规定扣除当月绩效考核3分/人次。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2018年8月10日

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2007 年12 月 修订目 1.急诊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2.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3.急诊接诊、转(院)运与入 院护送制度 4.急诊抢救制度 5.急诊程序与注意事项 6.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7.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8.危重病交接班制度 9.急诊会诊制度 10.急诊收住制度 11.急诊科三级查房制度 12.急诊病例讨论制度13.抢救室和观察病区医师职责 14.急诊诊区规章制度 录 15.急诊清创(手术)室规章 制度 16.创伤外科规章制度 17.急诊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制度 18.紧急外派抢救制度 19.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汇 报制度 20.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21.急诊科院内急救预案 22.急救中心紧急特发事件处 理预案 23.传染病报告及处理预案 24.急诊轮转工作须知 一、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1.急诊科工作人员(包括轮转急诊工作人员及急诊药房、检验、挂 号收费等人员)应熟悉各自岗位制度有关条文,充分理解急诊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急诊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不得以不符合医院规定的理由推诿病人。 2.工作人员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实行首问负责制,全 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做到态度和蔼,有问必答,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 3.据医院规定,急诊科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急诊工作人员应严 格遵守卫生部和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人员守则,自觉学习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等有关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4.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本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不得做 与急诊医疗工作无关的事情,随时准备应诊、抢救病人。 5.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在急诊科护士呼叫后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急 诊科应诊急诊病人。 6.值班人员不得提前下班或迟到上班,准时交接班,一般情况不 得私自调班或代班。如确实需调班,应经科主任的同意后,由排班医师改动排班表,然后上报医务科、人事科,责任到人,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7.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次急诊应诊和抢救等医疗工作,值班人员严 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种常用的抢救常规、技 术和抢救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抢救操作程 序。

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版

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2018年修订) 为提高我院多学科联合诊疗水平,进一步规范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加强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的管理,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方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下列情况可申请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 1.临床确诊困难(一般入院后超过3天不能确诊)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危重患者; 2.门诊患者中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学科共同参与诊治; 3.为恶性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佳优化治疗流程,并解决晚期和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治疗问题; 4.拟邀请院外专家会诊或院内多科室会诊(超过3个专业)的病例; 5.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 6.已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投诉或可能出现纠纷的病例。 二、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展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开展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

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三、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医师应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专科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行科主任或医疗组长负责制,必须保证随时能找到会诊人员。 四、院内多学科联合诊疗时,除急、危重症患者以外,至少提前一天科室填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或确认后送交医务科。同时要求提出会诊的病例必须已进行全科讨论,并拿出讨论意见。 1.会诊前:经治医师完成各种病程记录,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资料齐全,并附于病历中。 医务科收到申请后,组织邀请各相关科室专家医师参加会诊。被邀请专家不得推诿或拒绝(如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自行联络本科室其他专家医师代为参加,并向医务科通知确认)。 为保证会诊意见,必要时被邀请专家在会诊前查看病人,了解其目前状况。 2.会诊时:医务科工作人员到达科室协调会诊,被邀请专家准时参加会诊,不得迟到。由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主持会议;管床医师汇报病历,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补充;被邀请的专家医师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史,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后回到会诊室,提出专科诊治意见,管床医师详细记录,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归纳整体治疗方案。

会诊制度要求及规范

会诊制度要求及规范 会诊制度要求及规范 一.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会诊医师须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三.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做出病情小结,提出会诊目的,经本科上级医师同意后送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12h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四.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院内10分钟到)。紧急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急诊会诊仅限于重危抢救或需紧急处置时提出,不得随意扩大急诊会诊范围。 五.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六.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向,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主管医师报告病历,主管医师做好讨论记录,并认真执行确定的诊疗方案。 七.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八.计算机远程会诊遇本院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病人及其家属要求会诊的,由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备案后,与有关医院联系会诊。计算机远程会诊需将病历摘要录入计算机发送至会诊中心。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和做好会诊记录工作。必要时,分管院长和医务科参加。 九.会诊要求会诊应邀医师要及时认真书写会诊意见,提出诊治措施。应邀医师在执行会诊时,若遇特殊情况,应先提出紧急处置意见,必要时向本科上级医师汇报 。遇危重病人,应邀医师应随访会诊意见实施结果。 危重疑难病人经治医师申请,填写会诊申请单急会诊普通会诊或经科主任同意科主任同意会诊医师10分钟内前往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院外会诊报医务科,安排会诊参与会诊,或参与抢救,填写会诊意见,或转科转院外出会诊医务科指派会诊医师,持派出会诊通知单指定医院病人会诊完成会诊,填写会诊意见及会诊回执将会诊回执交回医务科保存医院会诊流程图

医院会诊制度、实施办法及流程

(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三)科会诊原则上应每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疗服务部同意或由医疗服务部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疗服务部,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疗服务部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疗服务部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

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疗服务部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于3~5分钟到达会诊科室,不在岗被邀会诊医师须在10分钟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疑难、危重患者多学科联合会诊制度 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疑难、危重、恶性肿瘤患者的诊疗,特制定本制度。 1.重症医学科建设符合要求,为积极收治危重患者创造条件。 2.各科抢救室设备、药品配置达到要求,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 3.疑难危重、恶性肿瘤患者诊疗活动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负责,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患者入、出科符合标准。实行“危重程度评分”,定期评价收住患者的适宜性及临床诊疗质量,并有效落实改进措施。 4.各科室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完善各病种危重病人多学科综合诊疗体系,即疑难危重、恶性肿瘤病例多学科综合会诊讨论。 5.发现疑难危重、首次入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科内组织病例讨论,仍未能决定诊疗方案,提请院级会诊,进行多学科综合诊疗,明确最佳治疗方案。 6.多学科会诊参加人员组成包括:疑难危重患者诊疗过程中涉及的本科及其它专科人员、恶性肿瘤患者诊疗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专业人员(特别是选择治疗方案时涉及的专科)。会诊人员资质要求至少是主治医师以上专业医师、主管护师及以上专业护师。 7.对多学科会诊中涉及的疑难问题,如病人转科归属、需要但本院暂缺的特殊药品、特殊检查、检验,由医务科及相关职能科协调解决,必要时汇报主管院领导给予解决。 8.对疑难危重、恶性肿瘤患者的非预期并发症有预防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9.科主任、护士长与质控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保障患者的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急诊抢救会诊制度 (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因病情涉及及其他专科范围,急诊各值班医师对诊断及处理均有困难时,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应首先请本科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会诊,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于3~5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不在岗被邀会诊医师须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如会诊后诊断仍不能确定病情,急诊科应暂时承担主要诊治责任,不得相互推诿。并及时汇报医务处,必要时由主管部门组织全院范围内会诊及抢救。 (五)如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六)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应在安排好本科室工作后前去参加会诊;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急诊会诊时,应及时委派相应专科资质的医师及时参加。 (七)会诊结束后,认真填写会诊记录本

多科联合会诊制度流程图样本

重症、疑难患者多科联合会诊管理制度及程序 一、为提高住院疑难、重症患者诊断质量和临床疗效,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综合诊疗方案, 改进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及控制患者平均住院费用, 凡遇疑难、重症病例, 或本专业范围以外的涉及多专科情况突出时, 应及时申请多科联合会诊, 共同讨论制定诊疗方案。 二、对疑难、危重患者, 特别是涉及多专科的重症患者, 建立由医务科总协调, 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 由专科经治医师提出申请, 经科主任( 或科主任指定的负责人) 同意后提前一天向医务科提交《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 紧急情况除外) 并明确会议主持人( 主持人须由副高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担任) 。医务科审核后通知相关科室专家参加会诊并将会诊专家名单反馈给申请科室。申请科室须提前将医务科核定后的《**医院院内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表》送达各邀请专家, 以便受邀专家了解病情。 三、紧急情况下多学科联合会诊: 如涉及多专科急诊手术术前会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会诊, 医务科接到临床科室提交书面申请或紧急电话要求后即开始组织会诊, 各受邀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按急会诊管理规定及时派专家到现场参加会诊、讨论和联合抢救工作。 四、各临床和医技科室必须积极有序地配合多学科联合诊疗工作, 临床科室要设专人负责安排每天专家会诊排班, 病理科、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 也要设置会诊联络人, 以保证在接到会诊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安排人员参加多学科联合诊疗工

作。 五、多科会诊讨论内容包括: 患者当前的诊断、治疗方案是否准确、适宜, 需要进一步做的相关检查, 当前患者最需解决的问题, 并发症的处理, 预后分析, 确定今后诊疗方案, 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六、组织会诊科室须提前做好会诊准备; 受邀请会诊专家需按时到达会诊地点, 认真负责完成会诊工作。会诊后, 应及时书写《花都区人民医院院内会诊记录》。 七、受邀科室严格按照邀请科室确定的时间、地点准时参加, 对于紧急情况下发出的多学科联合会诊, 按照急会诊时限要求( 30分钟到达现场) 。 八、医务科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列入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 由医务科主要负责行政协调, 并负责监督管制度落实, 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持续改进多学科联合诊治质量, 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多学科联合会诊工作流程

紧急会诊制度

急诊会诊制度 为使急诊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6版)》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务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电话通知相应专科医师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记录。 二、紧急情况下,急诊科医护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需派在本院有执业资格的值班医师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患者和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急诊科应及时请多科急会诊,协助救治,并填写会诊申请单,受邀会诊的医师应认真填写会诊记录。 三、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患者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本上注明"已请××科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按会诊邀请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患者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会诊科室应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及时到达急诊科。 四、会诊时,急诊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五、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接诊或会诊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

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入院。 六、应邀参加急诊会诊的医师遇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急诊会诊时,应及时通知二线相应专科资质的医师参加。 妇幼保健院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制度 一、对需急诊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坚持先抢救、后缴费的原则。 二、实行“三先三后”,即“先抢救后分科、挂号,先就诊后缴费办手续,先治疗后检查”。相应的检查、手续由医院医务科或总值班签字后执行。 三、在患者的初步抢救完成后,由患者家属补交费用、药品和办理相关手续,以便进行进一步治疗。 四、对于无家属陪伴或无法确定身份人员,在抢救同时报告科主任及医院医务科(夜间、节假日为医院总值班),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办理欠费手续。 五、对于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完成初步抢救后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根据医院相关制度协商解决,期间保证患者的基本治疗。 注:执行先抢救后付费制度的患者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 脏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复合伤等患者的急诊处理; 2、无家属陪同且须急诊处理的患者;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规定审批稿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 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医院多学科联合诊疗管理办法 为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宗旨,提高医务人员对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促进各学科融合,协调多学科(亚专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多学科联合诊疗”来自三个及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进行定期定时的临床讨论会,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即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reatment)团队,以下简称MDT 团队。 MDT是医疗业务协作组织不属于二级业务科室,不具备独立人事权,不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元,原则上不新增工作场地和人员编制。团队的运行实行负责人负责制。 第二条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进行多学科联合诊疗:1、门诊或住院病人所患疾病病情涉及多学科、多系统、多器官需要多个专科协同诊疗或综合解决者;2、门诊病人就诊3个专科或者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者;3、恶性肿瘤患者;4、其他需要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患者。 第三条申请或成立MDT团队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团队负责人应为本院内本专业领域的权威,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其他相关学科参与MDT的成员原则上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本专业工作5年以

上)也可参与,参与科室之间有较强的专业互补性,其合作预期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二)团队有明确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对诊疗相关病种有明确界定,制定相关疾病的诊疗常规、治疗方案及工作流程。 (三)团队成员自愿参加,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定时、定址进行会议,提出诊疗意见。 第四条 MDT团队的申报和审批遵循以下流程: (一)团队负责人填写并提交《XXX疾病MDT团队申请表》;(二)医务处初审; (三)院内公示; (四)医务处组织专家评审; (五)院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各类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在院内只设置一个; (六)在医院网站上发布公告。 第五条 MDT团队分为AB两个等级: (一)MDT团队A级:MDT团队已形成一定规模,有明确的团队负责人,有固定的省级专家组成员,制定有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及流程,现阶段已经开展针对某一器官会系统疾病的院内多学科诊疗活动。 (二)MDT团队B级:MDT团队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固定组织,无相应的省级专家组成员,未制定相应疾病的规范化诊疗常规

护理会诊制度

护理会诊制度 1.科间会诊 1.1 申请程序:本专科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主管护士填写申请单,送达会诊科室。夜间值班护士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向本科室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决定是否请会诊。 1.2 会诊程序及会诊人员资格:平诊会诊由主管护士以上的护理人员执行;夜间值班护士接到急诊会诊,向科室护士长汇报,由护士长安排人员会诊。 1.3 会诊时间:平诊会诊24 小时内完成;急诊会诊15 分钟内到达。 1.4 会诊形式:申请会诊的科室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提出会诊问题,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查看病人,提出会诊意见,最后由主持人综合会诊意见,指导落实护理措施。1.5 主管护士将会诊情况记录在护理会诊记录单上归入病历的护理记录单后面,同时在科室护理会诊记录本上记录。 2.院内会诊 2.1 申请程序及会诊人员资格:多元性的疑难护理问题,科室向护理部递交护理会诊单,由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或主管以上的护理专家进行多科联合会诊。 2.2 会诊时间:在24 小时内完成。 2.3 会诊形式:护理会诊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或科护士长主持,由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提出会诊问题,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查看病人,提出会诊意见,最后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科护士长)综合会诊意见或建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2.4 科室主管护士将会诊情况记录在护理会诊记录单上归入病历的护理记录单后面,同时在科室护理会诊记录本上记录;护理部人员主持会诊人员在护理会诊记录本上做好记录,以积累对疑难护理问题的护理经验。 3.护理院外会诊制度 3.1 申请程序:院外疑难杂症需会诊的,可联系我院对外关系处,由对外关系处通知护理部,也可根据需求直接与护理部联系。 3.2 会诊人员资格:多元性的疑难护理问题,由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或相关护理专项小组的护理专家进行会诊。 3.3 会诊时间:由提出会诊的医院与我院协商后安排合适时间, 3.4 会诊形式:电话会诊、网络会诊、现场会诊 3.5 院外会诊由申请医院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或科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报告病情,提出会诊问题,参加会诊的护理专家查看病人,提出会诊意见,最后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科护士长)综合会诊意见或建议,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6 记录:申请会诊方需向我院提供会诊邀请函。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为了更好的落实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查房、讨论制度。 1.护士长必须做到对疑难危重病人每日5 次查房和跟随医生查房,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落实情况。 2.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护士长安排护理查房讨论,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保证疑难危重病人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指导低年资护士对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积累护理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