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菌株的特点

工业生产菌株的特点

工业生产菌株指的是在工业上用于生产特定产品的菌种。这些菌

株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够适应工业环境,高效产生目标产品。下面将

从菌株选育、生长条件、代谢途径、产物选择等方面详细介绍工业生

产菌株的特点。

一、菌株选育

工业生产菌株的选育是基于某种特定需求,如产生特定酶、抗生

素等。一般来说,选育工业生产菌株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物种的选择:选择具有高产能和高耐受性的菌种。常见的工业

生产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肺炎链球菌等。

2.遗传特性:菌株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确保其后代也能保持

高产特性。同时,菌株还需要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抗逆性。

3.蛋白质的分泌能力:工业生产往往需要菌株分泌特定的蛋白质,因此菌株应具有高蛋白质分泌能力。

二、生长条件

工业生产菌株在生长条件上有以下特点:

1.适应性广泛:工业生产菌株一般适应性广泛,能够在不同的培

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生长。

2.快速生长:为了提高产量和缩短生产周期,工业生产菌株的生

长速度一般要快。

3.耐受性强:工业生产菌株要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够承受高温、高盐、低pH等极端环境条件。

三、代谢途径

工业生产菌株的代谢途径与普通菌株有所差异:

1.产物选择:工业生产菌株在代谢途径上一般被改良,以产生特

定的化合物。比如,某些菌株被改造成能够产生大量抗生素或发酵产物。

2.催化效率:工业生产菌株的代谢途径往往经过改良,以提高产

物的催化效率和利用率。

四、产物选择

工业生产菌株在产物选择上注重以下几个特点:

1.高产能:工业生产菌株要能够高效产生目标产物,提高生产效率。

2.产物纯度高:工业生产菌株应能分泌高纯度的目标产物,减少后续分离和纯化的步骤。

3.产物稳定性:工业生产菌株产生的产物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方便后续存储和运输。

五、应用领域

工业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生物制药: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生产各类药物,如抗生素、酶制剂等。

2.生物燃料: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

3.食品工业: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发酵食品的制备,如酸奶、豆豉等。

4.环境修复: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生物除污、废水处理等环境修

复工作。

总之,工业生产菌株具有选育、生长条件、代谢途径、产物选择

等方面的特点,以达到高效、高产的生产要求。通过对菌株的改良和

优化,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物质量,推动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工业生产菌株的特点

工业生产菌株的特点 工业生产菌株指的是在工业上用于生产特定产品的菌种。这些菌 株具有一定的特点,能够适应工业环境,高效产生目标产品。下面将 从菌株选育、生长条件、代谢途径、产物选择等方面详细介绍工业生 产菌株的特点。 一、菌株选育 工业生产菌株的选育是基于某种特定需求,如产生特定酶、抗生 素等。一般来说,选育工业生产菌株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物种的选择:选择具有高产能和高耐受性的菌种。常见的工业 生产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肺炎链球菌等。 2.遗传特性:菌株应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确保其后代也能保持 高产特性。同时,菌株还需要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抗逆性。 3.蛋白质的分泌能力:工业生产往往需要菌株分泌特定的蛋白质,因此菌株应具有高蛋白质分泌能力。 二、生长条件

工业生产菌株在生长条件上有以下特点: 1.适应性广泛:工业生产菌株一般适应性广泛,能够在不同的培 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生长。 2.快速生长:为了提高产量和缩短生产周期,工业生产菌株的生 长速度一般要快。 3.耐受性强:工业生产菌株要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够承受高温、高盐、低pH等极端环境条件。 三、代谢途径 工业生产菌株的代谢途径与普通菌株有所差异: 1.产物选择:工业生产菌株在代谢途径上一般被改良,以产生特 定的化合物。比如,某些菌株被改造成能够产生大量抗生素或发酵产物。 2.催化效率:工业生产菌株的代谢途径往往经过改良,以提高产 物的催化效率和利用率。 四、产物选择

工业生产菌株在产物选择上注重以下几个特点: 1.高产能:工业生产菌株要能够高效产生目标产物,提高生产效率。 2.产物纯度高:工业生产菌株应能分泌高纯度的目标产物,减少后续分离和纯化的步骤。 3.产物稳定性:工业生产菌株产生的产物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方便后续存储和运输。 五、应用领域 工业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生物制药: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生产各类药物,如抗生素、酶制剂等。 2.生物燃料: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 3.食品工业:工业生产菌株可用于发酵食品的制备,如酸奶、豆豉等。

工业微生物基本类型及其基础知识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便于培养和容易发生变异等特点,并且在生产中不易受时间、季节、地区的限制,所以在工业生产上越来越广泛地被重视和应用。如前所述,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中心的,各种发酵生产都必须有相应的微生物。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发酵条件决定了其相应产物的生成。 工业上用的全部微生物都称为工业微生物。此外还要和杂菌污染打交道,杂菌污染会严重影响甚至完全破坏我们所需的工业发酵过程。此外,有些微生物既是工业生产茵,又可能是杂菌。例如,醋酸菌在生产醋时是生产菌,但会引起酒类的败坏。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和经常遇到的杂菌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发酵工程本身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正在进入发酵过程,病毒、藻类等其它微生物也正在逐步地变为工业生产菌。本章主要介绍与发酵工程有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一、细菌 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类微生物,属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较典型的核分裂或二分分裂繁殖。体形微小,通常在1000倍的光学显微镜成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工业生产常用的细菌有以下几种: 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为生孢孢的需氧菌。营养细胞杆状,大小一般为0.7~0.8×2~3μm。菌端半圆形。单个或呈短链。在细胞中央部位形成芽孢,芽孢为椭、圆形,大小约为0.6~0.7×1.0~1.5μm。芽孢萌发,沿赤道分裂,为中腰发芽。细胞侧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温度为30~39℃,但在50、56。℃时尚能生长。最适pH为6.7~7.2。属需菌菌。芽孢耐高温,一般在100℃3h才能杀死。有的芽孢抗高温能力更强,在100℃煮沸8h尚能发育生长,故需高温灭菌才行。它能在铵盐液体中发酵各种糖类生成酸。 由于芽孢能耐高温,所以分布较广,常存于枯草和土壤中。一般来说为腐败茵,如在酱油、酱类和白酒制曲时,如果水分含量大,温度较高,就容易造成枯草杆菌迅速繁殖。这不但消耗原料蛋白质和淀粉,而且生成刺眼鼻的氨味,造成曲子发钻和异臭,使制曲失败。经科研获得的枯草杆菌能产生大量的淀粉酶和蛋白曲,这些已分离到的优良菌种在工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ASl.393枯草芽泡杆菌用于生产中性蛋白酶却发酵生产酱油、食醋。及饴糖时就可采用BF7658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的α—淀粉酶。 2,大肠杆菌(Escherihia coli) 细胞杆状,长度为0.5×1.0~3.0μm,有的近似球状,有的则为长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运动或不运动,运动者周生鞭毛。许多小种产生荚膜或微荚膜,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重点整理

1)工业微生物:在发酵工艺中已经应用的或者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 2)用于工业生产的微生物微生物菌种的特征:1.遗传稳定2.多产3.纯种4.生长旺盛5.产生 产物时间短6.产物易分离7.抗性强8.能保持较长的良好经济性能9.菌株对诱变剂处理较敏感10.在规定的时间内,菌种必须产生预期数量的目的产物,并保持相对的稳定。 3)自然选育方法: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代谢控制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特点:自发性、诱 发性、独立性、稀有性、遗传性、可逆性、不对应性。 1.同义突变和无义突变2.错义突变3移码突变。突变的表现型: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营养缺陷型)、条件突变型(温度突变型)、抗性突变型、抗原突变型、产量突变型。突变修复:光修复、切补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DNA聚合酶的校正作用。表现延迟: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的新基因型,需要经过2个世代以上繁殖复制才能表现出来。(波动实验) 5)诱变剂:凡能诱发生物基因突变,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率的物理因子或化学 物质。种类: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生物诱变剂。 6)紫外线诱变:光谱范围40~390nm。有效波长200~300nm。最有效的波长253.7nm。 相对剂量15w 30cm 紫外线诱变机制:形成嘧啶二聚体。紫外线诱变的步骤和方法:1.出发菌株的选择2.将菌种培养到最佳生理状态(对数期)约16~24小时。 霉菌和放线菌培养到大部分孢子刚刚萌发3.制备菌悬液4.紫外线照射:紫外灯先预热20分钟稳定光波取单细胞悬液5~6ml于于灭菌培养皿中放在离灯30cm处5.后培养6稀释涂皿。 7)化学诱变剂:是一类能对DNA起作用改变起结构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种类: 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移码突变剂特点:作用专一性、具有毒性、90%以上是剧毒药品或者致癌物质。 8)碱基类似物:是一类和天然的嘧啶嘌呤等四种碱基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既能诱发正向 突变也能诱发回复突变。5-BV(5-溴尿嘧啶)2-AP(2-氨基嘌呤)诱变作用:取代核酸分子中碱基的位置。再通过DNA的复制,引起突变。也叫掺入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的诱变物理方法:1.单独处理:菌体前培养、离心去培养基、加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饥饿培养8~10小时、加入碱基类似物20~40mg/ml、取0.1~0.2ml涂平板适温培养 2.辐射线复合处理。 9)烷化剂:具有一个或多个活性烷基,他们易取代DNA分子中活泼的氢原子直接与一个 或多个碱基起烷化反应,从而改变DNA分子结构引起突变NTG(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EMS(甲基磺酸乙酯)NTG黄色结晶状遇光分解放出NO颜色由黄变绿不溶于水NTG的诱变处理方法:1.制备菌悬液:(前培养)需用PH=6.0的磷酸或Tris的缓冲液2.母液NTG制备:20mgNTG 2ml丙酮8ml缓冲液3.诱变处理:菌悬液和NTG合在一起适温保存4.终止反应:用冷的生理盐水稀释到50倍以上或低温下进行离心洗涤再适当稀释涂平皿得单菌落。5.把接触过NTG的器皿用Na2S2O3或NaoH 浸泡处理。EMS 粉末状或无色液体不稳定要低温干燥保存EMS诱变的处理方法:1.制备菌悬液ph=7.2磷酸缓冲液2.EMS浓度母液的配置(0.5mlEMS原液,加入到10ml,ph=7.2的磷酸缓冲液中)3.诱变处理4.中止。 10)菌种分离: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 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11)目标微生物的获得: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相关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2.由自然界 采集样品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微生物遗传育种 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 1、提高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 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如色素;提高有效产物组分 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 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 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 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 1、遗传稳定 2、易于培养:营养谱广、培养条件易达到 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 4、种子生长旺盛 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 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

组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突变型的种类: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一、物理诱变剂基本作用过程 物理过程:能量吸收和传递物理化学作用:分子激发 化学过程:DNA断裂、碱基异构、碱基化学共价交联、碱基脱氨基等 生物学过程:经过DNA修复、复制、细胞分裂、代谢,产生死亡、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倍性变化等,使细胞死亡或形成各种突变体 二、紫外线的诱变机制 1、造成NDA断裂、与蛋白质交联、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2、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是UV 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形成于单链相邻TT间、或双链间 3、单链上出现TT二聚体,复制可能在此停止,或超越这一点继续复制,使子代DNA形成缺口,碱基错误插入该缺口,造成突变 4、双链间出现TT二聚体造成复制无法进行 三、DNA中TT二聚体的修复方法 1、光复活:90%,可见光,在黑暗下TT与一种光激活酶结合成较稳定的复合物,但在可见光下这种酶吸收光能而解离,二聚体重新分解!!!紫外诱变时照射和分离均应在黑暗或红光下进行 1、切补修复:4种酶参与,识别、内切、外切、延伸、连接。紫外诱变照射后在冰

工业微生物菌种3篇

工业微生物菌种 第一篇: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分类与应用 工业微生物菌种是指能够利用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转化成特定化合物,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微生物菌株。依据其代谢能力和异质化位置,可分为原核菌和真核菌,其中原核菌包括细菌、古细菌;真核菌包括酵母菌、放线菌等。 在工业上,微生物菌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与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1. 食品工业:微生物菌种常用于食品生产中,如酵母菌用于发酵生面团糕点,用于制作面包、饮料和乳制品等。 2. 医药工业:微生物菌种还常用于生产药品,如链霉菌可以生产许多抗生素,烟酸噻唑可以生产类固醇药品,还有其他微生物菌株用于生产胰岛素、维生素等。 3. 化工工业:微生物菌株也可以生产某些有机化合物,如酪氨酸或芳香族氨基酸等。 4. 冶金工业:微生物菌株可以生产有色金属和稀土,提高金属矿物的回收率和分离纯度。 5. 废水处理:微生物菌株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总之,微生物菌株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发挥环保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篇:工业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改良 不同的工业微生物菌种在特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代谢能

力和异质化位置,因此为了实现特定的工业目的,需要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株进行改良。常用的微生物菌株改良方法包括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适应性进化等。 1. 自然选择:生境中的微生物菌株不断进行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这种方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微生物菌株改良,但改良效果较为有限。 2. 基因重组: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植入到微生物菌株中,使其获得特定的代谢能力。这种方式可针对单一化合物进行改良,但同时也会增加微生物菌株的复杂度和不稳定性。 3. 适应性进化:通过连续的培养和筛选,逐步培育出筛选出符合特定目的的微生物菌株,此方式是较为广泛和有效的微生物菌株改良方法。 总之,针对不同的工业目的,需要选取不同的微生物菌株进行改良,以得到更加适应工业要求的工业微生物菌株,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微生物菌株的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篇: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存与管理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存与管理十分重要,能够提高微生物菌株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充分发挥微生物菌种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1. 传统的保存方法: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菌株保存方法包括短期保存、长期保存、冷冻保存和干燥方式等。 2. 现代化的保存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微生物菌种保存方法越来越多,如微生物冷库,冻干粉保存等。这些保存方法更加先进、更加聚焦于微生物菌种保存的效果。 除此之外,针对微生物菌种管理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

工业微生物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包括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快,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4.易变异,适应性强5.种类多,分布广 微生物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启蒙时期-形态学期2.奠基时期-生理学期(微生物学之父法国化学家巴斯德通过雁颈瓶实验否定了微生物自生说,同时发明了加热灭菌技术。巴斯德发现了免疫作用-免疫学的基础。)3.分子时代-分子生物学期 微生物分类的工作步骤(三步):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测定一系列鉴定指标;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工业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工业微生物学从工业生产需要出发来研究微生物的生命及其代谢途径,以及人为控制微生物代谢的规律性。工业微生物学一方面通过遗传育种方法获得高产的发酵菌种,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培养条件使微生物最大限度地生产目标产物。工业发酵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此外,病毒尤其是微生物病毒是严重危害发酵工业生产的祸源之一,同时它们也是现代基因工程发酵菌构建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传统和现代的微生物分类方法传统分类方法:1.形态特征(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2.生理和生化特征(营养来源、代谢产物、与温度和氧气的关系)。3血清学反应。4.生态特性。5生活史(亲代个体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子一代个体的全部经历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6.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1,.核酸分析。2.DNA杂交试验。3细胞壁成分分析。 4.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的定义:是上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种的学名表示方法:第一个字为属名,字首大写,用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形态、生理等;第二的字为种名,字首小写,用来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如颜色、形状和用途等。

工业微生物复习资料

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群最低等生物。工业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噬菌体等五大类,其主要特性是(l种类多2)分布广(3)繁殖快4)代谢强(5)易变异 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是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本培养基。常用的六种菌种保藏方法是斜面冰箱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麸曲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甘油低温保藏法、冻干法。 革兰氏染色法一种重要的细菌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的步骤1先用结晶紫液初染;2再用碘液媒染(与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3接着用95%乙醇进行脱色;4最后再用番红(沙黄)液复染。经过这种染色方法可以将所有细菌基本上区分为两大类:革氏阳性细菌被染上紫色,革氏阴性细菌被染上红色 营养缺陷型是指在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等)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必须在培养基中外加这些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 溶源性细菌溶源性细菌受到温和噬菌体侵染而带有原噬菌体却又没有形态上可见到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菌 活性污泥是由污水中繁殖的好气性微生物群体组成的絮状污泥,具有很强的吸咐、凝聚和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拮抗:一种微生物可以产生不利于另一种微生物生存的代谢物质。这些代谢产物能改变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如改变氢离子浓度、渗透压、氧和二氧化碳张力等,造成不适合某些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特异性拮抗:是指微生物的某种或某类特殊代谢产物,多为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杀死或抑制别种微生物,叫特异性拮抗。 非特异性拮抗是指一种微生物的活动产物对多种微生物均具有拮抗作用的现象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腐生:以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生活方式。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着生从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线毛:生长在细菌体表面的一种纤细、中空,短直而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 芽胞:某些细菌在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夹膜是在胞壁表面的粘性物质,含水量高,具有稳定的外形,很厚,约达菌体的几倍,成分为多糖 致死时间:在一定温度下杀死99 · 99 %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致死温度:在一定时间内杀死99 , 99 %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所用的药剂为防腐剂。低浓度时抑菌,提高浓度或延长时间则有杀菌作用。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所用的药剂为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只对细菌的营养体有效,而对芽孢.孢子等则需提高浓度和适当延长消毒时间,才能达到目的。 灭菌:是指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一切微生物种类 无菌:是指没有活菌的意思。 除菌作用是指液体或空气经过过滤方法除去其中存在的微生物的作用

典型工业菌种的构建与应用

典型工业菌种的构建与应用 工业菌种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菌株,其具有高产量、高效率、高稳定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本文将重点介绍典型工业菌种的构建与应用。 一、工业菌种的构建 1. 选材:选择适合工业生产的微生物菌株。常见的工业菌种包括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放线菌等。选材时需考虑菌株的生长速度、代谢途径、产物生成能力等因素。 2. 培养基优化:通过培养基优化,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物产量。优化的关键是确定适宜的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等,以及调节pH 值、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条件。 3. 遗传改造:通过遗传改造手段,提高菌株的产物合成能力。常用的遗传改造手段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突变、基因组重组等。通过改造菌株的代谢途径和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合成。 4. 发酵工艺优化:通过发酵工艺的优化,提高菌株的产物产量和纯度。优化的关键是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溶氧量、营养物质的供应等。

二、工业菌种的应用 1. 生物制药:工业菌种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工程菌株表达重组蛋白,生产用于治疗疾病的生物药物。通过优化菌株的表达系统和发酵工艺,可以大幅提高重组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2. 生物燃料:工业菌种在生物燃料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利用酿酒酵母等菌株发酵废弃物,产生乙醇燃料。通过优化发酵工艺和菌株的代谢途径,可以提高乙醇的产量和纯度。 3. 化学品生产:工业菌种可以用于生产各种化学品。例如,利用大肠杆菌等菌株合成氨基酸、有机酸、酶等化学品。通过遗传改造和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提高目标化学品的产量和质量。 4. 环境修复:工业菌种在环境修复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例如,利用放线菌等菌株降解有机污染物,恢复受污染环境的生态系统。通过优化菌株的降解能力和适应性,可以提高环境修复的效率和效果。 总结: 典型工业菌种的构建与应用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材、培养基优化、遗传改造和发酵工艺优化等手段,可以构建高效的工业菌种。这些菌种在生物制药、生物燃料、化学品生产和环境修复等

工业用霉菌分类

工业用霉菌分类 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的真菌统称为霉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大量存在于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等处。霉菌喜偏酸性环境。大多数为好氧性微生物。多腐生,少数寄生。工业上常用的霉菌有藻状菌纲的根霉、毛霉、犁头霉;子囊菌纲的红曲霉;半知茵类的曲霉、青霉等。 1,根霉(Rhizopus)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生长极迅速。幼龄菌落为白色,棉絮状。中期为灰黑色。老熟后菌丝丛中密布黑色小点,即孢子囊。菌丝无 横隔,为单细胞真菌。 在培养基上生长时,由营养菌丝体产生弧形生长的匍匐菌丝,向四周蔓延。匍匐菌丝接触培养基处,分化成一丛假根。从假根着生处向上生出直立的孢子囊柄,其顶端膨大形成圆形的囊,称为孢子襄。裹内生有许多孢子。成熟后的孢子囊壁破裂,释放出孢子。 根霉在生命活动中分泌的淀粉酶,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因此,根霉可作为常用的糖化菌种。我国民间酿制甜酒用的小曲主要含有根霉。由于根霉能分泌丰富的淀粉酶,而且又含有酒化酶,所以在生产中可边糖化边发酵。又因为根酶生长要求的温度较高,因而适于在高温季节使用。 根霉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常用的菌种有米根霉、华根霉、河内根霉和甘薯根霉。 (1)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米根霉的最适温度37℃,41℃时还能生长。米根霉的淀粉酶活力极强,多作糖化菌使用。也具有酒精发酵能力及蛋白质分解能力。大量存在于酒药与酒曲中。此菌由于耐高温,特别为在夏季生产豆腐乳提供了方便条件,解决了豆腐乳旧法生产只能在冬季进行的困难。 (2)华根霉(Rhizopus chinentis) 华根霉的最适温度为30℃。当发酵温度达45℃时,一般还能生长。此种菌淀粉液化力强,有溶胶性。能产生酒精、芳香脂类等物质。在酒药与酒曲中大量存在。它是酿酒所必需的主要霉菌,也是酸性蛋白酶和豆腐乳生产中的主要菌种。 2,毛霉(Mucor) 毛霉分布亦较广,在基质表面生成灰色、白色或黄褐色的棉絮状菌落。菌丝不分枝,不具横隔膜,为多核单细胞真菌。菌丝发育成熟时,顶端产生圆形、柱形或犁头形囊轴,围绕囊轴形成圆形孢子囊。孢子囊梗有不分枝、总状分枝和假轴状分枝三种类型。 毛霉多见于阴湿低温处,是制曲时常见的杂菌和可利用的菌,其中常见的有鲁氏毛霉(Mucor rouxia nus),它最初是在我国小曲中分离出来的。此菌能产生蛋白酶和淀粉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可用来制作豆腐乳,也用于酒精的生产;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我国著名的四川豆鼓即用此菌制成;高大毛霉(Mucor mucedo),此菌分布较广,在牲畜粪便上或白酒厂阴湿的堆积发酵物上常可见到。它能产生脂肪酸、琥珀酸,对甾族化合物也有转化作用。

细菌菌落特征

G bbbbbbbb细菌菌落特征:一般呈现较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一般有臭味或酸败味等。 放:干燥、不透明,小而紧密,呈放射状;菌落初期表面光滑或呈致密的丝绒状,当产生孢子之后,其菌落表面呈粉状、颗粒状;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或者整个菌落被挑起而不致破碎;菌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带有泥腥味。 酵母状菌落:这是酵母菌所形成的与细菌菌落相似的菌落。园形或卵园形,较湿润、较粘稠、表面较光滑,易挑取,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边缘和中心颜色一致等。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较不透明,颜色多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多带酒香味。 丝状菌落:与放线菌的菌落相似。干燥,不透明,表面常呈绒毛状、棉絮状,边缘呈丝状,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央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但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往往有霉味。 毛霉与根霉的比较 相同点:(1)同属于藻菌纲毛霉目。菌丝体白色,菌丝无隔,单细胞。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接合孢子。(2)分布广泛。(3)均可引起食物腐败。 不同点:(1)毛霉无假根,孢囊梗直接从菌丝长出,单生或分枝;根霉具有假根和匍匐菌丝,由假根向上长出直立不分枝的丛生孢囊梗。(2)毛霉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常用于制做豆腐乳等;根霉分解淀粉能力强,常用于酿酒业。 青霉与曲霉的比较 相同点:(1)均为半知菌类。菌丝有隔,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没有有性繁殖或未发现有性繁殖。(2)在自然界分布广泛。(3)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4)发酵与酿造工业中的重要菌种。 不同点:(1)曲霉分生孢子梗不分枝;青霉分生孢子梗分枝呈帚状。(2)曲霉菌丝有足细胞;青霉菌丝无足细胞。(3)曲霉孢子梗顶端有顶囊;青霉无顶囊结构 细菌酒精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供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易于用基因工程改造菌种;厌氧发酵,设备简单。 缺点:生长pH较高(细菌约pH 5,酵母菌为pH 3),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的耐受力较酵母菌为低(细菌约耐7%乙醇,酵母菌耐8-10%乙醇);底物范围窄(葡萄糖、果糖)。 干热灭菌法 原理:干热可使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 湿热灭菌法 通常指用100℃以上的加压蒸气进行灭菌。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的效力高。原因:菌体在有水的情况下,蛋白质容易凝固;热蒸汽比热空气穿透力强;蒸汽潜热大,当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故可迅速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①常压法 巴氏消毒法:采用60~85℃的低温处理15s~30min的消毒方法。可以除去液态风味食品(牛奶、酒等)或调料(酱油等)中的无芽孢病原微生物,同时保持其营养和风味不变。 此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低温维持法(LTH),例如用于牛奶消毒只要在63℃下维持30min;另一类是高温瞬时法(HTST),此法用于牛奶消毒只要在72℃下保持15s 间歇灭菌法:又称分段灭菌法或丁达尔灭菌法。利用常压蒸汽反复几次进行灭菌。主要应用于一些不宜高压灭菌的培养基,如糖类、明胶、牛奶等。方法是在常压下加热到80~100℃,维持15~60min,以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冷却后,于37℃培养一天,诱使其中残存的芽孢发芽。次日再用同法灭菌,如此反复三次,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 加压法 常规加压蒸汽灭菌法:是一种利用密闭的蒸汽锅加热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原理:在密闭系统中,蒸汽压力增高,温度也随着增高,从而提高了杀菌效力。但必须使密闭系统中充满纯蒸汽,如果蒸汽中混有空气,则锅内温度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蒸汽的温度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第二章工业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第一节概述 一、工业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小、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代谢能力强、易变异改造 二、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 ❖ 1.生产力: 能在廉价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代谢产物的产量高,其它代谢产物少❖ 2.操作性: 发酵条件易控制,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产品易分离 ❖ 3.稳定性: 抗杂菌和抗噬菌体能力强,遗传性状稳定,菌种不易变异退化 ❖ 4.安全性: 是非病源菌,不产有害生物活性物质或毒素 三、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 1.细菌 ▪单细胞原核—→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大肠杆菌—→乳酸、醋酸、酶制剂❖ 2.酵母菌 ▪单细胞真核—→啤酒酵母—→酿酒、酶制剂 ❖ 3.霉菌 ▪丝状真菌—→青霉、曲霉—→抗生素、有机酸 ❖ 4.放线菌 ▪原核生物—→链霉菌—→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 ❖ 5.担子菌 ▪菇类—→多糖—→抗癌 四、菌种来源 ❖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 ❖育种 ▪从自然界中筛选 ▪诱变 ▪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第二节自然选育 一、定义 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自发突变:就是指某些微生物在没有人工参与下所发生的那些突变。 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 互变异构效应 二、菌种自然选育方法 单菌落分离法 菌种琼脂板分离挑取单菌落

细菌:转种到新鲜肉汤培养基中培养 放线菌、霉菌:石英砂震荡打散孢子,棉花或滤纸过滤 三、特点 1.简单易行,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定产量和提高产量 2.效率低,一般与诱变交替使用。 菌种衰退原因的分析 1、目前生产用菌种的特点 ▪多为人工诱变而来。 ▪代谢调控系统失控。 ▪生活力比野生菌株弱。 ▪容易发生变异。 2、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1)异核现象--导致菌种这一微生物群体发生变异 相邻菌丝细胞吻合异核体孢子遗传特性和生长速度不同菌种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2)自发突变 3)回复突变或产生分离子--形成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回复突变:突变基因再次发生突变又恢复原来的基因,这类突变称为回复突变。 3、菌种生理状态的改变 ❖主要是因为培养条件不适当。 1)一个菌种不是纯一的群体。 2)培养基营养成分的影响 3)某些培养条件下,某些基因所处的状态不同,使得菌种的生理状态不同。 第三节诱变育种 一、定义及特点 ❖诱变育种: ▪通过诱变剂处理提高菌种的突变频率,扩大变异幅度,从中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变异菌株的方法。 ❖特点: ▪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简便,但缺乏定向性。 二、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 1.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和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的遗传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或DNA片断的缺失、易位、逆位、重复等。 ▪点突变是指DNA分子结构中的某一部位发生变化。 2.常用的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 化学诱变剂:氮芥、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 5-氟尿嘧啶、亚硝酸、亚硝基胍等。 3.突变诱发的过程 1)前突变 前突变:诱变剂所造成的DNA分子的某一位置的结构改变称为前突变。

工业化微生物菌株的研究和应用

工业化微生物菌株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深入研究,微生物菌 株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工业化微生物菌株的研 究和应用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的领域。 工业化微生物菌株是指用于生产化工产品、食品、药物、环境 保护等领域的微生物。它们完全依赖于微生物技术,可广泛应用 于各种行业,从而促进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过去 的几十年中,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业化微生物菌株, 如酿酒酵母、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 工业化微生物菌株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在生产化工原料方面,工业化微生物菌株可用于生产酶、醇、有机酸、氨基酸、生物质等产品。其次,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它 们除了用于酸奶、面包、啤酒、芝士等传统食品的生产外,还可 用于生产低热量食品、高氨基酸食品、抗氧化剂等新型食品。此外,工业化微生物菌株还可应用于制药业,如生产抗生素、激素、免疫调节剂、酶制剂等。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它们可用于污 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

工业化微生物菌株的应用需要深入研究。其中关键之一是如何筛选和培养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菌株。在筛选阶段,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因素,如生长速度、耐受性、菌群纯度等。在培养阶段,需要掌握适当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营养水平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菌株改造,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更是成为推动微生物菌株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工业化微生物菌株的研究和应用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广阔前景的领域。虽然它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但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微生物菌株将发挥出更多的应用潜力,提升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

耐盐菌株特性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耐盐菌株特性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耐盐菌株特性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成为当今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对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并且存在高成本和废弃物处理困难等问题。生物处理方法因其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耐盐菌株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资源,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旨在探讨耐盐菌株的特性以及其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二、耐盐菌株的特性 1. 适应高盐环境 耐盐菌株是指能够生长和繁殖在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它们具有非常高的耐受盐度能力,可以在氯化钠等高盐浓度下正常生活。耐盐菌株一般分为中盐菌(耐受盐度在3%~10%之间)和 高盐菌(耐受盐度在10%以上)两类。耐盐菌株的细胞膜结构 和代谢途径具有独特的特点,使其能够在高盐环境下适应生活。 2. 耐异类环境适应能力 耐盐菌株不仅在高盐环境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对其他异类环境的适应能力。例如,它们可以在高温、低温、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存活和繁殖。这些特性使得耐盐菌株在不同的废水处理工艺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强大的废水降解能力 耐盐菌株具有强大的废水降解能力,可以有效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其降解机制主要包括生理代谢、酶促反应和共同代谢等。与一般微生物相比,耐盐菌株不仅在高盐环境中更有

优势,而且其代谢产物对环境影响更小,有利于废水的治理和再利用。 三、耐盐菌株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1. 深度处理高盐有机废水 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对于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周期较长。而耐盐菌株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需求,对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更为显著。通过耐盐菌株的降解作用,可以将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快速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废水处理。 2. 减少废水处理成本 耐盐菌株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处理成本。由于耐盐菌株适应高盐环境下生活的特点,可以降低处理过程中对盐类添加的需求,从而节约成本。此外,耐盐菌株的生长周期较短,对功能菌株的培养和增殖也更加简单,进一步减少了处理成本。 3. 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 耐盐菌株在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也可以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作为耐盐菌株的能源来源,并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质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气体等。这些代谢产物可以进一步用于能源生产、化学品合成等领域,从而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环境负担。 四、耐盐菌株在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挑战与展望 1. 耐盐菌株的筛选和培养 目前,耐盐菌株的筛选和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耐盐菌株对培养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在高盐浓度条件下进行筛选和培养。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适用于耐盐菌株的筛选和培养方法,提高耐盐菌株的利用效率。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解析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工业微生物?作为工业微生物应具备哪些特征? 答:工业微生物: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经过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 产的微生物。 具备特征:(1)菌种要纯 (2)遗传稳定且对诱变剂敏感 (3)成长快,易繁殖 (4)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 (5)生产目的产物的时间短且产量高 (6)目的产物易分离提纯 2.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什么? 答: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 3.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有哪些? 答:常用技术:(1)自然选育【选择育种】 (2)诱变育种 (3)代谢控制育种 (4)杂交育种 (5)基因工程育种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基础 1.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哪些? 答:有碱基突变,染色体畸变 2.叙述紫外线诱变的原理? 答: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诱变作用,主要引起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体遗传性变异。 3.基因修复的种类有哪些? 答:种类:(1)光复活修复

(2)切除修复 (3)重组修复 (4)SOS修复 4.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答:方式:(1)有性杂交(2)准性生殖(3)原生质体融合 第三章出发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1.什么是富集培养? 答:富集培养:指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 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中的优势 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2.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菌落纯”?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细胞纯(菌株纯)”? 答:菌落纯:稀释分离法、划线法、组织法 细胞纯:单细胞或单孢子的分离法 3.分离好氧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1)稀释涂布法 (2)划线分离法 (3)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 4.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有哪些?分别用来筛选哪些菌?各自原理如何? 答:(1)透明圈法原理: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 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 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可以放映该菌 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筛选:水解酶产生菌 (2)显色圈法原理:在底物平板中加入特定的指示剂或显色剂, 根据颜色变化,将目的微生物快速分离出来。

实验室常用菌株及特性

一、实验室常见菌株简介 Xl1-Blue菌株 基因型:endA1 gyrA96(nalR) thi-1 recA1 relA1 lac glnV44 F‘[Tn10 proAB+ lacIq Δ(lacZ)M15] hsdR17(rK- mK+)。 特点:具有卡那抗性、四环素抗性和氯霉素抗性。 用途:分子克隆和质粒提取。 BL21(DE3)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lacI lacUV5-T7 gene 1 ind1 sam7 nin5])。 特点:该菌株用于以T7 RNA聚合酶为表达系统的高效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宿主。T7噬菌体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受控于λ噬菌体DE3区的lacUV5启动子,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于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BL21(DE3)ply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pLysS(cmR)。 特点:该菌株带有pLysS,具有氯霉素抗性。此质粒还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T7溶菌酶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IPTG诱导的表达。适合于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DH5α菌株 基因型:F- endA1 glnV44 thi-1 recA1 relA1 gyrA96 deoR nupG Φ80dlacZΔM15 Δ(lacZYA-argF)U169, hsdR17(rK-, λ– 特点: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其Φ80dlacZΔM15基因的表达产物与pUC 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recA1和endA1的突变有利于克隆DNA的稳定和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JM109菌株 基因型:endA1 glnV44 thi-1 relA1 gyrA96 recA1 mcrB+ Δ(lac-proAB) e14- [F‘ traD36 proAB+ lacIq lacZΔM15]hsdR17(rK-mK+)。 特点:部分抗性缺陷,适合重复基因表达, 可用于M13克隆序列测定和蓝白斑筛选。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DH10B菌株 基因型: F- mcrA Δ(mrr-hsdRMS-mcrBC) Φ80dlacZΔM15 ΔlacX74 endA1 recA1 deoR Δ(ara,leu)7697 araD139 galU galK nupG rpsL λ- The most widely used E. coli strain for BAC cloning is DH10B 。 host for pUC and other α-complementation vectors; pBR322

工业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 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业菌种:在大规模培养条件下,批量商业性获得微生物细胞或其代谢产物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菌株;或利用微生物特定代谢过程,规模化加工或转化特定底物或环境物料的微生物菌株。 孢子囊: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壁后就形成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 孢子囊孢子:酵母菌进行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 菌丝体:单一丝网状细胞称为菌丝,菌丝集合在一起构成一定的宏观结构称为菌丝体。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而需要量又不大,但微生物自身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 主动运输: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膜上特殊载体蛋白逆养料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缺陷型:指微生物等不能在无机盐类和碳源组成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殖,必须补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次级代谢: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影印培养法:实质上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把长有许多菌落(可多达数百个)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木圆柱(直径略小于培养皿)上,然后可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待培养后,对各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 简答题: 1. 放线菌的形态: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 m;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染色阳性(少数阴性);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按形态和功能可分为营养、气生和孢子丝三种。1)营养菌丝 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m,长度差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2)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直径较粗(1-1.4µm),有的产色素。 3)孢子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