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常用的菌种保暖方法,列举4例

工业上常用的菌种保暖方法,列举4例

1.把菌种放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成熟,之后挑选健壮的菌丝,边缘保存,温度应在4至6℃,一般情况下可以保藏大概2至4个月的时间。或者放在保护剂中,在预冻之后将其保藏在低温的冰箱里,不过比较适合专业的菌种保藏。

2.只需普通冰箱保存,每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均可采用。但缺点是留存时间短,传代频繁,菌种易变异。

3.用穿刺接种法将细菌培养物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内,经37℃18至24h培养后,加一层无菌的液体石蜡,厚度约为1cm,置冰箱保存。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一般可保存3至6个月。当需传代移种时,将半固体菌种管倾斜使液体石蜡流至一边,再取菌移种于新的培养基。将沾有少量液体石蜡的接种环浸于95%酒精中片刻,再烧灼灭菌以免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时,液体石蜡四处溅散而引起污染。如保存副溶血性弧菌可加入氯化钠制成3.5%高盐半固体,在室温下可保存1个月。

4.过筛后的中性细砂烘干,装入小试管内约1厘米高,塞以棉塞,灭菌烘干备用。用无菌生理盐水洗下培养基上的细菌培养物,制成菌悬液。然后吸此菌悬液约0.5ml注入砂土管内,以砂土全部浸湿为度。塞好棉塞,放入干燥器内抽干。然后放在装有氯化钙(吸水剂)的干燥瓶内,置冰箱保存备用。需用时可取一接种环砂土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上培养即可。

常用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具有容易变异的特性,因此,在保藏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其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素而设计的。 一、保藏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传代培养保藏法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 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用。 3、载体保藏法 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滤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它们必须在生活的动物、昆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与冷冻干燥保藏法进行保藏。 5、冷冻保藏法 6、冷冻干燥保藏法 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真空干燥)。 有些方法如滤纸保藏法、液氮保藏法和冷冻干燥保藏法等均需使用保护剂来制备细胞悬液,以防止因冷冻或水分不断升华对细胞的损害。保护性溶质可通过氢和离子键对水和细胞所产生的亲和力来稳定细胞成分的构型。保护剂有牛乳、血清、糖类、甘油、二甲亚砜等。 二、器材: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 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灭菌脱脂牛乳,灭菌水,化学纯的液体石蜡,甘油,五氧化二磷,河沙,瘦黄土或红土,冰块、食盐,干冰,95%酒精,10%盐酸,无水氯化钙; 灭菌吸管,灭菌滴管,灭菌培养皿,管形安瓿管,泪滴形安瓿管(长颈球形底),40目与100目筛子,油纸,滤纸条(0.5×1.2cm),干燥器,真空泵,真空压力表,喷灯,L形五通管,冰箱,低温冰箱(-30℃),液氮冷冻保藏器。 三、操作步骤、各保藏法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下列各法可根据实验室具体条件与需要选做。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菌种保藏是重要的微生物基础工作。菌种保藏就是利用一切条件使菌种不死、不衰、不变,以便于研究与应用。 (一)常规保藏方法 1 目的 1.1 了解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 1.2 掌握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2 原理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其原理却大同小异,不外乎为优良菌株创造一个适合长期休眠的环境,即干燥、低温、缺乏氧气和养料等。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处于最低的状态,但又不至于死亡,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依据不同的菌种或不同的需求,应该选用不同的保藏方法。一般情况下,斜面保藏、半固体穿刺,石蜡油封存和砂土管保藏法较为常用,也比较容易制作。 3 材料 3.1菌株 待保藏的适龄菌株斜面 3.2培养基 肉汤蛋白胨斜面,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 3.3 试剂

10%HCl无水氯化钙、石蜡油、五氧化二磷。 3.4 器具 用于菌种保藏的小试管(10*100毫米)数支、5毫升无菌吸管、l 毫升无菌吸管等、灭菌锅、真空泵、干燥器、冰箱无菌水、筛子(40目、120目)、标签、接种针、接种环、棉花、牛角匙等等。 4 流程 斜面保藏→半固体穿刺保藏→石蜡油封存→砂土管保藏 5 步骤 5.1斜面保藏 5.1.1流程 标记试管→接种→培养→保藏 5.1.2步骤 5.1.2.1贴标签 取无菌的肉汤蛋白胨斜面数支。在斜面的正上方距离试管口2-3厘米处贴上标签。在标签纸上写明接种的细菌菌名、培养基名称和接种日期。 5.1.2.2斜面接种 将待保藏的细菌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在斜面上作划线接种。 5.1.2.3培养 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 5.1.2.4保藏 斜面长好后,直接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这种方法一船可保藏三个

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保存方法 a.常用有以下方法: 1 半固体保存法:将菌落穿刺接种在半固体中,4度存放,一般可以管3-6月 2 低温冻存法:接种菌落的肉汤加20%灭菌甘油,置-20或-70度,可存放一年以上。 3 真空冻干法:试最理想的保存方法,但需要特殊仪器 b.基因工程菌: 1:30%的灭菌甘油与培养好的菌悬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分装到1.5ML的离心管中,每关1ML,存于--20度,但仅保存半年就不太好了,最好保存到——70度的低温冰箱中。 也可用10%的灭菌甘油从斜面上洗下保存。 2:菌悬液中加甘露醇和人血白蛋白 c.目前菌种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代培养保存法:一般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保存法,用 斜面,穿刺或其他方法培养的传代菌种,一般要保存在5度,但因类而异,如霍乱,淋球,脑膜炎,厌氧菌,钩体等要保存于37度为宜.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这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可以适 当地延长保存时间,主要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需氧性细菌等的保存.3.载体保存法1)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形成孢子回孢囊的微生物的保存,特别适用于真菌和放线菌不改变性状的长期保存.(2)砂土保存法:常用于梭状芽孢杆菌和一部分霉菌的保存,可保存数年.(3)硅胶保存法:本法对保存链孢霉菌较有效,对酵母菌的保存也较有效(4)磁珠保存法:用本法保存根瘤菌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2年半(5)滤纸保存法:适用于对干燥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如油芽 孢细菌和葡萄球菌.另外噬菌体,放线菌和丝状菌也可用本法.4.悬液保存法1)蒸溜水保存法:霉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大部分,使其悬浮于蒸馏水中,可在室温下保存数年,青枯病假单孢杆菌也可用本法.(2)糖液保存法:过去用于保存酵母菌,但现在已不常用.(3)其他悬液保存法:如乳链球菌可用PBS保存,放线菌可用0.125%稀琼脂液保存.5.寄主保存法:一些微生物如一部分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原虫和少量丝状菌目前只能使活着的动物,昆虫,植物体和寄生 微生物等感染并传代,否则不能保存.6.冷冻保存法1)低温冰箱保存法:多说微生物在-20度保存效果良好,(2)干冰保存法:-70度保存,(3)液氮保存法:保存温度克达到-196度,本法可说是使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存法.7.冷冻干燥保存法:使微生物在冷冻状态下,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份,使细胞的生理活动事实上停止,从而长期维持生活状态,本法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另外病毒,噬菌体,立克次氏体,霉菌和酵母菌再多数情况下用本法保存.8.冷冻 干燥以外的干燥保存法1)常压干燥保存法,(2)菌片封袋干燥保存法,(3)Stamp干燥保存法,(4)Sordelli干燥保存法,(5):L-干燥保存法(真空干燥保存法) d.我们实验室保存菌种的方法是: 1 将菌落穿刺接种在半固体中,如加有琼脂的肉汤培养基,4度存放,保存时间较短一般3 -4月 2 接种菌落的肉汤0.9ml加100%灭菌甘油0.1ml,置-20度冰箱中可以保存一年左右,- 70度冰箱或液氮中可放置N年,细胞的保存我们放了近十年,仍然复苏的很好 3 基因工程菌的保存: 1:为防止基因工程菌质粒丢失或不稳定,保存菌种加入甘油的量应该不大于10%,一般 0.9ml的菌液加0.1ml80%高压灭菌甘油-70度冰箱保存 e.菌种的保藏: 菌种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重要生物资源,菌种保藏(preservation)是一项重要的微生物学基础工作。菌种保藏机构的任务是在广泛收集实验室和生产菌种、菌株(包括病毒株甚至动、植物细胞株和质粒等)的基础上,将它们妥善保藏,使之达到不死、不衰、不乱以及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为此,在国际上一些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中都设有相应的菌种保藏机构。例如: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 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 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 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 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 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 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 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17、分批发酵中微生物处于限制性的条件下生长,其生长周期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18、根据搅拌的方式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19、下流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以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提取、精制及成品加工四个阶段。 20、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 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21、微生物发酵产酶步骤为先选择合适的产酶菌株、后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方式进 行发酵、微生物发酵产酶、酶的分离纯化、制成酶制剂。 1、微生物发酵的最适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2、从微生物中发现的抗生素,有约90%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3、在微生物杀虫剂中,引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他用来毒杀鳞翅目和双翅目的 害虫。(√) 4、分批发酵又称为半连续发酵。(×) 5、青霉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6、培养基的连续灭菌称为空消(×) 7、在微生物杀虫剂中,引用最广泛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他用来毒杀鳞翅目和双翅目的 害虫。(√) 8、在分批发酵中,最好的收获期是指数生长期。(×)

发酵工程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菌种保藏:运用物理、生物手段让菌种处于完全休眠状态,使在长时间储存后仍能保持菌种原有生物特性和生命力的菌种储存的措施。 富集培养: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人为地提供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特定种(类)微生物旺盛生长,使其在数量上占优势,更利于分离出该特定微生物,并引向纯培养. 菌种退化: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 前体:是被加入培养基的化合物,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的一类小分子物质.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包括广义生长因子和狭义生长因子。 产物合成促进剂: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链霉素生产加巴比妥,赖氨酸生产加红霉素等。 斜面培养基:固体培养基(solid culture medium )的一种形式;制作时应趁热定量分装于试管内,并凝固成斜面的称为斜面培养基,用于菌种扩大转管及菌种保藏。 种子培养基:供孢子发芽、生长和大量繁殖菌丝体,并使菌体长得粗壮,成为活力强的“种子”的培养基,所以种子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空消:指清除空间内不好的或不需要的杂质,使之达到无害化的洁净程度。 实消:就是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一起进行灭菌的操作过程,也称实罐灭菌。 连消:即连续灭菌,即培养基的连续灭菌,是灭菌的一种方式。就是将配制好的并经预热的培养基用泵连续输入由直接蒸汽加热的加热塔,使其在短时间内达到灭菌温度。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2、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 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再将需保存的微生物进行大量接种,培养至菌丝能用肉眼确认的程度为止,移入干燥器中经短时间干燥或风干后密封,冷藏或室温保存。 ②砂土保存法:取清洁的砂,过60目筛去掉大砂粒,并用磁铁吸去砂中铁屑,再用naoh溶液、10%hcl溶液和水交替清洗数次,干燥后,置于试管或安瓶管中保持2~3cm深,再经干热灭菌后,加入1ml菌种培养液,经充分混匀后,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完全干燥后熔封保存。也可用二份洗净的砂(经hcl预处理)和一份贫瘠、过筛的黄土搀和后灭菌,再进行菌种保藏。 ③硅胶保存法:以6~16目的无色硅胶代替砂子,干热灭菌后,加入菌液。加菌液时,由于硅胶的吸附热常使温度升高,因而需设法加以冷却。 ④磁珠保存法:将菌液浸入素烧磁珠(或多孔玻璃珠)后再进行干燥保存的一种方法。在螺旋口试管中装入1/2管高的硅胶(或无水caso4),上铺玻璃棉,再放上10~20粒磁珠,经干热灭菌后,接入菌悬液,最后冷藏、室温保藏或减压干燥后密封保藏。本法对酵母菌很有效,特别适用于根瘤菌,可保存长达两年半时间。 ⑤麸皮保存法:在麸皮内加入60%的水,经灭菌后接种培养,最后干燥保藏。 ⑥纸片(滤纸)保存法:将灭菌纸片浸入培养液或菌悬液中,常压或减压干燥后,置于装有干燥剂的容器内进行保存。 4、悬液保存法:即使微生物混悬于适当溶液中进行保存的方法。常用的有, ①蒸馏水保存法:适用于霉菌、酵母菌及绝大部分放线菌,将其菌体悬浮于蒸馏水中即可在室温下保存数年。本法应注意避免水分的蒸发。 ②糖液保存法:适用于酵母菌,如将其菌体悬浮于10%的蔗糖溶液中,然后于冷暗处保存,可长达10年。除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的目的、原理及方法详解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的目的、原理及方法详解 1、菌种保藏的目的 微生物在使用和传代过程中容易发生污染、变异甚至死亡,因而常常造成菌种的衰退,并有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和活力的稳定,确保菌种不死亡、不变异、不被污染,以达到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等诸方面的需要。 2、菌种保藏的原理 无论采用何种保藏方法,首先应该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来进行保藏,最好保藏它们的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孢等。其次,应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使微生物长期处于代谢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这些人工造成的环境主要是干燥、低温和缺氧,另外,避光、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也能有效提高保藏效果。 3、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孢的细菌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无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月左右。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

口,置于4℃冰箱中保藏,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这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 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 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斜面顶端lcm,使培养物与空气隔绝,加胶塞并用固体石蜡封口后,垂直放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藏。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烘箱内灭菌lh;或121℃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由于液体石蜡阻隔了空气,使菌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而且又防止了水分挥发,使培养物不会干裂,因而能使保藏期达1~2年,或更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它适于保藏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好氧性细菌等,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保藏效果较好,可保存几年,甚至长达10年。但对很多厌氧性细菌的保藏效果较差,尤其不适用于某些能分解烃类的菌种。 (3)砂土管保藏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长期保藏菌种的方法,适用于产孢子的放线菌、霉菌及形成芽孢的细菌,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菌如奈氏球菌、弧菌和假单胞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菌种保藏方法

甘油冷冻保藏法 本方法适合于中、长期菌种保藏,保藏时间一般为2-4年左右。 (1)用火焰灭菌的接种环取斜面菌种在平皿上划线分离单菌落。 (2)平皿倒置于30℃或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48小时,至单菌落的大小为3mm左右。 (3)挑取一个单菌落,接种于一个装50mL的300mL三角瓶中30℃或37℃振荡培养10-15小时,至菌密度OD600为1.0-1.5。 (4)用火焰灭菌的接种环取少量种子液,涂片后,作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形态,及是否有杂菌。 (5)按30%甘油:种子液为1:1(V/V)的量加入无菌甘油,混合后分装至事先灭菌的菌种保存管(1-2mL/管),-70℃或液氮保存。 1. 20%甘油保存菌种是指甘油:菌液=20:80,800ul菌液加200u灭菌l甘油后的甘油后,充分混匀后,-70度保藏.(注意甘油要慢慢吸) 2. 将一般细菌的菌种纯化后接种于普通肉汤管,4~6h增菌后,加入适量甘油一生理盐水保存液,-20℃冰箱保存;链球菌属和奈瑟氏菌属的菌株纯化后接种于血清肉汤管,在5%~10%CO2中经8~10h增菌后,加入适量保存液,80℃低温冰箱保存;真菌菌种纯化后直接取菌洗入肉汤,不做培养,加入保存液后,-20℃冰箱保存。结果在连续3年实验期内,各菌种保存效果良好,且其形态结构、染色特性、生化反应等与标准株相符。结论使用甘油生理盐水保存法来保存菌种,各菌种保存时间长,方法简便,特别是使链球菌、奈瑟氏菌和弧菌等需特殊保存方法保存的菌株在一般实验室得以保存。 3. 常用的是终浓度10-30% 的甘油。

由于纯甘油十分粘稠,很难定量,一般配成终浓度50% 的水溶液,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即可。使用时按50% 甘油:菌液= 1:1 混合均匀,然后迅速冻结。 A. 先把甘油稀释成50%,然后灭菌 这样20%的终浓度用400微的菌体加600微的50%甘油混合不就可以啦 纯的甘油太粘稠啦,用枪不好吸的 B 终浓度15%。甘油配成80%的浓度,到时候加800微升菌体,200微升甘油就好。 冷冻干燥保藏法 (1)准备安瓿管用于冷冻干燥菌种保藏的安瓿管宜采用中性玻璃制造,形状可用长颈球形底的,亦称泪滴型安瓿管,大小要求外径6-7.5mm,长105mm,球部直径9-11mm,壁厚0.6-1.2mm。也可用没有球部的管状安瓿管。塞好棉 塞,1.05kg/c m2,121.3℃灭菌30分钟,备用。 (2)准备菌种,用冷冻干燥法保藏的菌种,其保藏期可达数年至十数年,为了在许多年后不出差错,故所用菌种要特别注意其纯度,即不能有杂菌污染,然后在最适培养基中用最适温度培养,使培养出良好的培养物。细菌和酵母的菌龄要求超过对数生长期,若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进行保藏,其存活率反而降低。一般,细菌要求24—48小时的培养物;酵母需培养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则宜保存孢子;放线菌与丝状真菌则培养7-10天。 (3)制备菌悬液与分装以细菌斜面为例,用脱脂牛乳2ml左右加入斜面试管中,制成浓菌液,每支安瓿管分装0.2ml。

选育菌种的方法

选育菌种的方法 一、引言 菌种的选育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促进农业、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选育菌种的方法,包括传统的筛选方法和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筛选方法。 二、传统的筛选方法 1. 随机筛选法 随机筛选法是最常用的菌种选育方法之一。其步骤包括:从自然环境中收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等,将样品制成适宜的培养基,然后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特征,筛选出具有特殊性状或功能的菌株。 2. 生理选育法 生理选育法是根据菌株的生理特性进行选育的方法。通过调节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筛选出适应特殊环境的菌株。例如,有些菌株能够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生长,有些菌株能够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生长,这些菌株可以被应用于相关领域。 3. 抗性筛选法 抗性筛选法是利用抗生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质来筛选菌株的方法。通过将菌株培养在含有抗生素或抑制性物质的培养基上,只有具有抗性的菌株才能够生长并形成菌落。这种方法可以筛选出具有抗生素

抗性、耐酸碱或耐高温的菌株。 三、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筛选方法 1. PCR筛选法 PCR筛选法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来筛选菌株的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然后通过电泳分析扩增产物,筛选出具有特定基因的菌株。 2. 基因克隆筛选法 基因克隆筛选法是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然后转化到宿主菌中,通过观察宿主菌的表型变化来筛选菌株。例如,将具有抗性基因的载体转化到宿主菌中,只有转化成功的菌株才能够生长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 3. 荧光筛选法 荧光筛选法是利用荧光蛋白标记目标基因,通过观察菌株产生的荧光信号来筛选菌株。例如,将荧光蛋白基因与目标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转化到宿主菌中,通过观察菌株产生的荧光信号来筛选具有目标基因的菌株。 四、总结 菌种的选育是微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传统的筛选方法包括随机筛选法、生理选育法和抗性筛选法,它们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生长特性和抗性等来筛选菌株。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筛选方法包

高中生物常用的菌种的筛选方法

高中生物常用的菌种的筛选方法(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如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在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 (2)随机分离方法 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此常采用随机分离方法分离。 A、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抑菌圈法。实验必须用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传统上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 B、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方法:生化诱导法、SOS生色检测法、DNA修复能力突变株。原理是利用DNA的损伤,微生物发生突变。B1、生化诱导法:将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物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B2、SOS生色检测法:利用当DNA 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基因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 C、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以氨基酸产生菌为例,介绍筛选方法。首先将待试菌接入加了抗真菌的化合物(如亚胺环己酮)的分离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采用影印法,将菌落复印到能支持氨基酸产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用紫外线杀司长好的菌落,再往此平板上面铺一层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悬液,培养16小时后,被杀死的氨基酸产生菌的菌落周围应有一检测菌的生长圈。 (3)目的微生物分离 A、根据形态筛选突变株 B、根据平板菌落生化反应筛选变株透明圈法、呈色圈法、抑菌圈法、浑浊圈法等。

实验室菌种保存方法

实验室菌种保存方法 1.冷冻保存:这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之一、将培养基中的菌种经过适 当处理(例如,添加保护剂)后,以低温(通常为-80°C)冷冻保存。冷 冻保存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存活时间,并保持其遗传特性不变。 2.干燥保存:将菌种培养在特定培养基上,然后经过适当处理(例如,使用干燥剂)后,将菌落保持在干燥状态下保存。干燥保存可以提高菌种 的耐久性,适用于许多细菌和真菌。 3.液氮冷冻保存:将培养基中的菌种转移到液氮中进行保存。液氮冷 冻保存是一种非常安全和可靠的保存方法,可以保持菌种的完整性和活力,但液氮的使用需要特殊的仪器和技术。 4.明胶冻保存:将微生物培养在含有明胶的培养基上,形成含有菌种 的明胶片。这些明胶片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很方便地传递和存储。 5.长期培养保存:将菌种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例如,富含碳源 或氮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长期培养保存。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长期保持菌 种的实验室,但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菌种的生长状态。 6.冷冻干燥保存:将菌种培养在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上,然后经过特 殊处理(例如,低温干燥)使其形成冷冻干燥物。这种保存方法可以在不 需要特殊的冷藏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并可长期保持菌种的活力和遗传特性。 在进行实验室菌种保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菌种保存方法:不同的菌种具有不同的保存要求,因此 需要根据菌种的性质和保存的目的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2.使用无菌技术进行保存:保存菌种的培养基、试管和仪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以防止外界的污染。 4.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存菌种:保存菌种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菌种的生长状态和保存条件的稳定。如发现菌种有异常生长或保存条件不合适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实验室菌种保存是确保菌种长期保存和使用的重要环节。通过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使用无菌技术进行保存,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保持菌种的完整性和活力,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可靠的菌种资源。

菌种分离4种常用方法介绍

菌种分离4种常用方法介绍 1、纯种分离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纯种分离的目的是将目的菌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获得纯培养如果样品没有经增殖培养而直接进行分离,那么要得到具有某一特性的纯种,就更该细致、谨慎的操作。 2、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有4种: 倾注平板分离法、涂布平板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1)倾注平板分离法:培养后,在培养基内部及表面形成单菌落。 倾注平板法:将无自生理盐水稀释后的样品加入无茵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内部及表面形成单自落。 (2)涂布平板分离法:培养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 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 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 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一般多用于菌种的纯化; 优点: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 缺点:不能计数; 控制每个平板中微生物的菌落数在一定的范围可获得理想的分离效果,对于细菌和酵母,以每平板10~200菌落为佳,对于丝状菌,则应控制每平板菌落数30~50或更少。 如果分离菌丝呈蔓延性生长的丝状菌如根霉、毛霉等,则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0.1%左右的去氧胆酸钠(去氧胆酸钠在低PH下灭菌过程中易形成絮状沉淀,可以通过分别灭菌、倾注平板前混合的方法避免)或山梨糖(在察氏培养基中加山梨糖0.1%,蔗糖0.01%),这样可防止菌丝蔓延,便于挑取。 3、平板划线分离法:能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 经培养后会得到呈分散状态的单菌落纯培养。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 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划线的方法很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名称解释 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发酵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3、菌浓度的测定是衡量产生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一般前期菌浓增长很快,中期菌浓基本恒定。补料会引起菌浓的波动,这也是衡量补料量适合与否的一个参数。 4、搅拌热: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 5、分批培养: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6、接种量: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7、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 8、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9、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10、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1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初级代谢产物。 12、倒种:一部分种子来源于种子罐,一部分来源于发酵罐。 P 147 13、维持消耗(m)指维持细胞最低活性所需消耗的能量,一般来讲,单位重量的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用于维持消耗所需的基质的量是一个常数。 14、产物促进剂是指那些非细胞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15、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在此过程中只有料液的加入没有料液的取出,所以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体积比发酵开始时有所增加。在工厂的实际生产中采用这种方法很多。 16、发酵热: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什么叫净热量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机械搅拌产生热量,而罐壁散热、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这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发酵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发酵热大,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17、染菌率总染菌率指一年发酵染菌的批(次)数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的百分率。染菌批次数应包括染菌后培养基经重新灭菌,又再次染菌的批次数在内 18、连续培养: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放出等量的发酵液,使发酵罐内的体积维持恒定。达到稳态后,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产物浓度,限制性基质浓度都是恒定的。 19、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20、回复突变由突变型回到野生型的基因突变 21、种子见种子扩大培养 22、培养基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 23、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集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发酵培养(过程)方法主要有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四种。 2、微生物生长一般可以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3、发酵过程工艺控制的只要化学参数溶解氧、PH、核酸量等 . 4、发酵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得到最大的比生产率和最大的得率。 5、菌种分离的一般过程采样、富集、分离、目的菌的筛选。 6、富集培养目的就是让目的菌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7、根据工业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培养法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种。 8、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只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菌种的保藏

第八章菌种的保藏 第一节菌种的衰退和复壮 在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选育一株理想的菌株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而欲使菌种始终保持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性,便于长期使用,还需要做很多日常的工作。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使菌种永远不变是不可能的,菌种衰退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只有掌握了菌种衰退的某些规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菌种的衰退或使已衰退的菌种得以复壮。 一、菌种的衰退 (一)菌种衰退的现象 菌种衰退(degeneration)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物种原有的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菌种衰退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菌落和细胞形态改变。每一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都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如果典型的形态特征逐渐减少,就表现为衰退。例如,泾阳链霉菌“5406”的菌落原来为凸形变成了扇形、帽形或小山形;孢子丝由原来螺旋形变成波曲形或直形,孢子从椭圆形变成圆柱形等。 2.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例如,“5406”的菌苔变薄,生长缓慢(半个月以上才长出菌落),不产生丰富的桔红色的孢子层,有时甚至只长些黄绿色的基内菌丝。 3.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的下降,即出现负突变。例如,黑曲霉糖化力、放线菌抗生素发酵单位的下降以及各种发酵代谢产物量的减少等,在生产上是十分不利的。 4. 致病菌对宿主侵染能力下降。如白僵菌对宿主致病能力的降低等。 5. 对外界不良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或噬菌体侵染等)抵抗能力的下降等。如抗噬菌体菌株变为敏感菌株等。

值得指出的是,有时培养条件的改变或杂菌污染等原因会造成菌种衰退的假象,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判断菌种是否退化,这样才能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 (二)菌种衰退的原因 菌种衰退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演变过程。开始时,在群体细胞中仅有个别细胞发生自发突变(一般均为负变),不会使群体菌株性能发生改变。经过连续传代,群体中的负变个体达到一定数量,发展成为优势群体,从而使整个群体表现为严重的衰退。经分析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基因突变 (1)有关基因发生负突变导致菌种衰退 菌种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如果控制产量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表现为产量下降;如果控制孢子生成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则产生孢子的能力下降。菌种在移种传代过程中会发生自发突变。虽然自发突变的几率很低(一般为10-6~10-9),尤其是对于某一特定基因来说,突变频率更低。但是由于微生物具有极高的代谢繁殖能力,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衰退细胞的数目就会不断增加,在数量上逐渐占优势,最终成为一株衰退了的菌株。 (2)表型延迟造成菌种衰退 表型延迟现象也会造成菌种衰退。如,在诱变育种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某菌株初筛时产量较高,进行复筛时产量却下降了。 (3)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 质粒脱落导致菌种衰退的情况在抗生素生产中较多,不少抗生素的合成是受质粒控制的。当菌株细胞由于自发突变或外界条件影响(如高温),致使控制产量的质粒脱落或者核内DNA和质粒复制不一致,即DNA复制速度超过质粒,经多次传代后,某些细胞中就不具有对产量起决定作用的质粒,这类细胞数量不断提高达到优势,则菌种表现为衰退。 2. 连续传代 连续传代是加速菌种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发生自发突变(尤其是负突变)的几率越高;另一方面,传代次数越多,群体中个别的衰退型细胞数量增加并占据优势越快,致使群体表型出现衰退。 3. 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不适宜的培养和保藏条件是加速菌种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不良的培养条件如营养成分、温度、湿度、pH值、通气量等和保藏条件如营养、含水量、温度、氧气等,不仅会诱发衰退型细胞的出现,还会促进衰退细胞迅速繁殖,在数量上大大超过正常细胞,造成菌种衰退。 (三)菌种衰退的防止 根据菌种衰退原因的分析,可以制定出一些防治衰退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控制传代次数 意即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将必要的传代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自发突变的机率。一套良好的菌种保藏方法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次数。 2. 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创造一个适合原种的良好培养条件,可以防止菌种衰退。如培养营养缺陷型菌株时应保证适当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生长因子;培养一些抗性菌时应添加一定浓度的药物于培养基中,使回复的敏感型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而生产菌能正常生长;控制好碳源、氮源等培养基成分和pH、温度等培养条件,使之有利于正常菌株生长,限制退化菌株的数量,防止衰退。例如,利用菟丝子的种子汁培养“鲁保一号”真菌可防止其退化;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的培养基中,加入糖蜜、天冬酰胺,谷氨酰胺、5-核苷酸或甘露醇等丰富营养物时,也有防止菌种衰退的效果;此外,将培养栖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icola)3.942的温度从28~30℃提高到33~34℃,可防止其产孢子能力的衰退。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 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2、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 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3、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 1、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菌种制备、种子培养、发酵和提取精制等下游处理几个过程。 2、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的物质颗粒大小的不同,过滤可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3、微生物的育种方法主要有三类:诱变法,细胞融合法,基因工程法。 4、发酵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组成。 5、青霉素发酵生产中,发酵后的处理包括:过滤、提炼,脱色,结晶。 6、利用专门的灭菌设备进行连续灭菌称为连消,用高压蒸汽进行空罐灭菌称为空消。 7、可用于生产酶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 常用的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有酸化、加热、加絮凝剂。 8、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两种。 9、依据培养基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其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三种。 10、现代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 11、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12、发酵类型有微生物菌体的发酵、微生物酶的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微生物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13、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14、当前发酵工业所用的菌种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调控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 15、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补料分批发酵。 16、分批发酵全过程包括空罐灭菌、加入灭过菌的培养基、接种、发酵过程、放罐和洗罐,所需的时间总和为一个发酵周期。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名称解释 1、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2、发酵生长因子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3、菌浓度的测定是衡量产生菌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一般前期菌浓增长很快,中期菌浓基本恒定。补料会引起菌浓的波动,这也是衡量补料量适合与否的一个参数。 4、搅拌热: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 5、分批培养: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6、接种量:接种量=移入种子的体积/接种后培养液的体积 7、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重量的细胞所消耗的氧气,mmol O2?g菌-1?h-1 8、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过程,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9、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10、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