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

一、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

中医学经过历代医家几千年的不懈努力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较为突出的要数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和香港奕世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究成功的纯中医六逆重生疗法疗法,对现代医学临床治疗肾衰竭、尿毒症产生颠覆性影响,解救了不计其数的肾衰竭病人,让更多的病人免除了透析、换肾的痛苦。

慢性肾衰古中医文献没有专门论述,但从文字描述的症状、表现特征及发生过程来看,可贵类以现代医学的“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呃逆”的范畴。历代医家对肾衰竭的论述:《黄帝内经》:“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张景岳:“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本破难堪,必致危殆。”…….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内在因素:肾虚为本,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久治不愈,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衰败失调,涉及脾、肝、心、肺四脏,久治不愈所致,是发病的先决条件;

2、外来因素:指外邪侵袭、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情志失节、失治误治,是疾病发展恶化的诱发因素;肾元亏虚则阴阳气俱虚,卫外功能下降,易招外邪;无论劳心劳力皆可伤及五脏,令其虚损加剧;情志失节则周身气机失调,气血运行逆乱而损伤脏腑。

二、病机:

总论:慢性肾衰竭虚实错杂、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指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衰败失调;标实指本虚前提下水湿、痰浊、淤血等毒邪蕴蓄。脾肾衰败,五脏失调,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是其证候特点;结局往往是阳衰阴竭,阴阳不相维系而离决。辩证首当明辨虚实,本病无论处于何阶段,具为正虚,所以应辨别阳虚、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之各异;正虚多夹实邪,当辨外感、痰热、水湿、湿浊、湿热、淤血、风动之偏盛。

(一)正虚为本

正虚指气、血、阴、阳不足,其中气血双亏临床普遍存在。阳虚表现为脾肾两虚,阴虚表现为肝肾亏虚,但阴阳互根,故互相影响,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表现为阴阳俱虚。

(二)邪实为标

1、湿浊内盛:正气不足,肾之亏虚、气不化精、湿浊内生、湿浊上逆、湿浊泛滥而发生临床诸症。脾肾阳虚则浊从寒化为寒湿瘀阻,肝肾阴虚则浊从热化成湿热浊毒。湿浊内蕴,郁久化热,湿热互结。湿热之邪始终贯穿本病。慢性肾衰竭湿热形成或因外感水湿,或因饮食不节,脾胃湿热内生,或因正虚复感外邪与内湿相合,郁而化热,或温补太过气化之机不行,水湿无以宣行,内蕴成湿热。在慢性肾衰竭病理中,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内蕴之湿蕴久,渐以热化,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湿相合,湿热逗留三焦,损伤脾肾气阴,升降开合失常,精微不攝而出,水浊反而潴留,湿浊不得泄,充斥中焦,清浊相干,导致SCR\BUN升高。

2、淤血内阻

气虚运血无力,或者阴血亏虚,血行涩滞、湿浊内盛,气机郁滞、气滞血瘀均可导致肾经於阻,浊毒难下。慢性肾衰竭血瘀的形成,有三个原因:1)水病及血致於:慢性肾病过程中,脾肾脏腑失调,水道不利,水肿形成;水湿潴留阻滞气机,营血涩滞,淤血形成。2)浊毒致於:慢性肾衰竭病人脏腑虚损,水液代谢障碍,体内浊毒无法循常道排出体外,浊毒的积累,损伤脉络气血,影响脏腑功能,郁久化热,致以淤血形成。3)正虚致於:慢性肾衰竭迁延日久,脏腑衰败,气血耗损,阴阳失调,气虚不能营血,或阳虚失于温煦鼓动,营血涩滞而成淤血,或久病阴虚内热,热灼阴血成淤。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病理过程中,血粘度升高,血脂升高,血流缓慢,继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液中浊毒丛生,至于组织缺氧,微血管栓塞,循环障碍,肾功能逐步下降,恶性循环形成。

3、浊毒内停:

慢性肾衰竭的形成,主要和脾、肝、肾三脏亏虚密切相关,脾肾虚则精血不生,气无所化,清浊不分,水湿内停,浊毒难排;肝肾虚则精血亏,气机失调,清气难升,浊毒不降,因此浊毒内停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二、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衰竭病机复杂,虚实错杂,本虚标实,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病在各个时期均有正虚,必须辨别阴、阳、气、气阴两虚之不同。正虚多夹实邪,辨别难度较高。

(一)虚证

1脾肾气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滋养\促进,肾虚日久,已损及脾,致使脾肾之气俱虚,本证多见于肾功能代偿期或氮质血期,机体新陈代谢轻度异常,浊毒相对较少,无严重代谢失衡。

症状::面色无华,少气泛力,纳差腹胀,大便偏稀,口粘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腰膝酸痛,手足不温,夜尿频多,舌淡有齿痕,脉象沉弱。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2脾肾阳虚:久病脾肾气虚,气损及阳致温阳失职,本证一般于慢性肾衰氮质血症后的各期,气血生化乏力,贫血加重,阳虚致脏腑功能衰退,代谢残留物大量潴留。

症状:面色苍白或硄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或水肿,口粘口淡不渴,腰膝酸痛或冷痛,夜尿频多清长,舌淡嫩胖,脉象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

方药:真武汤

3肝肾阴虚:肝藏血,肾藏精,。气虚不摄,阳虚不固,精微物质下泄,阴液亏损,阴虚不能濡养。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故有肝肾阴虚之症。

症状:面色萎黄,口苦口干喜饮或凉饮,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痛,手足心热,头晕耳鸣,舌淡红形瘦,无苔或薄黄,脉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

4脾肾气阴两虚证:神疲气短,食少腹胀,便溏久泻,小便不利,腰酸腰痛,耳鸣,体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

5气血两虚:久病气虚,气不生血,导致气血两虚。或者长期尿蛋白,气血化生无源,也形成气血两虚。

症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小便不利,舌淡脉弱。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6阴阳两虚:肾为人身阴阳之根本,内寄元阴元阳,且阴阳互根,阴虚日久损及阳气,阳虚日久损及阴液,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往往出现阴阳两虚证。

症状:浮肿,眩晕耳鸣、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便溏便秘,夜尿清长或尿少色黄,五心烦热,心悸失眠,盗汗,舌淡胖少津,有齿痕,脉细无力或数。

治法:滋阴温阳

方药:济生肾气丸

(二)、实证

1、外感风寒:头痛,全身关节疼痛,咳嗽,气喘,痰白无汗,鼻塞

流清涕,恶寒重或发热,脉浮数。

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葱鼓汤加减

2、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头痛,全身关节疼痛,汗出,口微渴,恶

寒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剂:银翘散加减

3、痰热壅肺:咳嗽气喘,痰黄稠或白粘,烦躁不宁,发热口渴,失

眠多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

方剂:加味杏仁滑石汤

4、痰热蒙窍:呼吸气粗,喉中痰鸣,神志不清,烦躁不宁,咳嗽气

喘,咳痰黄稠,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醒神

方剂:菖蒲郁金汤加减

5、水湿内停: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小便不利,头身困重,

胸胁痞满不适,或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玄滑。

治法:行气利水化浊

方剂:导水茯苓汤加减

6、湿浊中阻:腹胀腹泻、呕恶呕吐频作、纳呆、肢体困重、关节肌

肉酸痛,食欲不振,便溏不爽、口渴不多饮、口有尿味、口粘不欲

饮。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泄浊和中

方剂:藿朴夏苓汤或藿香正气散加减

7、中焦湿热:身热口渴,头身沉重胀痛,胸闷腹胀,呕吐频作,口

有尿味,口干、口苦、口粘喜凉饮,小便灼热或涩痛不利,便溏不

爽,舌红苔黄厚腻。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苏叶黄连汤、黄连温胆汤

8、膀胱湿热:身热口渴,头身沉重胀痛,口有尿味、口干、口苦,口粘喜凉饮,小便灼热涩痛不利,便溏不爽,舌红苔黄厚腻。

治法:清利湿热

方剂:八正散加减

9、瘀血阻络:面色晦暗、唇暗,腰痛固定或刺痛,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小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玄。

治法:活血散瘀

方剂:桂枝茯苓丸

10、水於互结:全身中度以上水肿或胸腹水,面色晦暗、唇暗,小便不利,头身困重,腹胀闷或痞满不适,呕吐清水,舌质紫暗,瘀斑。

治法:活血利水

方剂:桂枝茯苓丸合五皮饮加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

一、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理解: 中医学经过历代医家几千年的不懈努力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治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较为突出的要数广东省药物研究所和香港奕世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研究成功的纯中医六逆重生疗法疗法,对现代医学临床治疗肾衰竭、尿毒症产生颠覆性影响,解救了不计其数的肾衰竭病人,让更多的病人免除了透析、换肾的痛苦。 慢性肾衰古中医文献没有专门论述,但从文字描述的症状、表现特征及发生过程来看,可贵类以现代医学的“水肿”、“癃闭”、“关格”、“溺毒”、“虚劳”、“呃逆”的范畴。历代医家对肾衰竭的论述:《黄帝内经》:“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张景岳:“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本破难堪,必致危殆。”…….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内在因素:肾虚为本,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久治不愈,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衰败失调,涉及脾、肝、心、肺四脏,久治不愈所致,是发病的先决条件; 2、外来因素:指外邪侵袭、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情志失节、失治误治,是疾病发展恶化的诱发因素;肾元亏虚则阴阳气俱虚,卫外功能下降,易招外邪;无论劳心劳力皆可伤及五脏,令其虚损加剧;情志失节则周身气机失调,气血运行逆乱而损伤脏腑。 二、病机: 总论:慢性肾衰竭虚实错杂、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指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衰败失调;标实指本虚前提下水湿、痰浊、淤血等毒邪蕴蓄。脾肾衰败,五脏失调,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是其证候特点;结局往往是阳衰阴竭,阴阳不相维系而离决。辩证首当明辨虚实,本病无论处于何阶段,具为正虚,所以应辨别阳虚、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之各异;正虚多夹实邪,当辨外感、痰热、水湿、湿浊、湿热、淤血、风动之偏盛。 (一)正虚为本 正虚指气、血、阴、阳不足,其中气血双亏临床普遍存在。阳虚表现为脾肾两虚,阴虚表现为肝肾亏虚,但阴阳互根,故互相影响,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最终表现为阴阳俱虚。 (二)邪实为标 1、湿浊内盛:正气不足,肾之亏虚、气不化精、湿浊内生、湿浊上逆、湿浊泛滥而发生临床诸症。脾肾阳虚则浊从寒化为寒湿瘀阻,肝肾阴虚则浊从热化成湿热浊毒。湿浊内蕴,郁久化热,湿热互结。湿热之邪始终贯穿本病。慢性肾衰竭湿热形成或因外感水湿,或因饮食不节,脾胃湿热内生,或因正虚复感外邪与内湿相合,郁而化热,或温补太过气化之机不行,水湿无以宣行,内蕴成湿热。在慢性肾衰竭病理中,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内蕴之湿蕴久,渐以热化,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湿相合,湿热逗留三焦,损伤脾肾气阴,升降开合失常,精微不攝而出,水浊反而潴留,湿浊不得泄,充斥中焦,清浊相干,导致SCR\BUN升高。 2、淤血内阻

小议中医治疗尿毒症的好处

小议中医治疗尿毒症的好处 尿毒症是肾功能不全发展到较重程度的一个阶段,它可由多种原因、多个病种引起,如急、慢性肾炎、尿路梗阻、糖尿病性肾病、药源性肾损害、肝炎相关性肾病等。当肾功能由氮质血症期(肌酐177以上、小于442)进入肾功能衰竭期(肌酐大于442、小于707),如果继续得不到有效治疗,肌酐进一步增高,则将进入到尿毒症期。此时肾小球的功能已有80%-90%被损害,肾脏处于极为脆弱的境地。鉴于西药的毒副作用,不宜再对这一期的肾病进行治疗,所以中药是最好、也是唯一可行的疗法。 回顾笔者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肯定地说尿毒症是可以治愈的,只是疗程相对要长些,而且病愈后的生活调摄也特别重要。本文仅就慢性肾炎及慢性肾炎所引发尿毒症的治疗作一阐述,希望医界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 一、化浊祛瘀是治愈慢性肾炎尿毒症的重要一环 慢性肾炎、尿毒症是慢性病中较为典型的、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发展的一组病症。因病势缠绵,气血失其条达,再加上旷日持久的激素治疗、甚至是反复的误治,致使气血瘀阻、湿毒内结,邪实的一面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面色晦暗、唇舌衬紫、舌苔秽浊厚腻,甚至于口气腥臊逼人、全身皮肤瘙痒。小便不利,但其色多澄清,或虽黄而气味很淡(湿毒羁留不出)。脉象多为沉涩,或沉弱中寓有滑象。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角度分析,此证非但不能补益,即是平补平泻也嫌不妥。当此时也,必以化瘀去浊为先,裨使脉络瘀阻得除,气血畅通,湿毒痰浊得以排出,方可挽大厦于将倾。笔者体会,有此证而用此药者,大多在三个月之内肌酐即可降至700以下。 化浊去瘀法以血府逐瘀汤合温胆汤加西红花为主方(肾功一号),据证化裁,不可拘执。如果没有气血瘀阻、湿毒内结征象者,则此法绝不可用。据笔者经验,在尿毒症的不同阶段出现血瘀湿阻者约占八成。换句话说,化浊祛瘀法虽是治愈慢性肾炎尿毒症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每个尿毒症患者都适于使用这一治法。 二、调补心脾是治愈慢性肾炎尿毒症的重要保障 慢性肾炎患者在尿检上大多有尿蛋白、尿潜血、管型等,即便是到了尿毒症阶段这种情况也较为普遍。尿毒症患者血常规则常见贫血。而在临床表现上则多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 ≥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GFR 30~59ml/min·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GFR 15~29ml/min·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王亿平教授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总结

王亿平教授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证经验总结 王亿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安徽省第一、第二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肾脏病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0余年,认为慢性肾衰中医病机以“正虚、水湿(湿热)、瘀血”立论,提出“扶正祛瘀化湿”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根本大法。临证处方屡获奇效,深受患者喜爱和同道的尊敬。笔者拜师门下,甚觉荣欣,聆师教诲,获益良多,现将恩师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一、精求古训,探寻病机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患导致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肾脏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直至终末期肾病。古代中医虽没有慢性肾衰病名的记载,但查阅中医古医籍“水肿”、“血尿”、“虚劳”、“癃闭”“关格”等病证中关于慢性肾衰的记载较为丰富,为探寻慢性肾衰的中医病机提供宝贵资料。 1.正虚—脾肾亏虚为本虚 慢性肾衰患者临床常见腰酸膝软、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水肿、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等证。吾师认为本病中医病机根本责之于脾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藏先天之精气以助机体之生长化收藏;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以培育和充养先天之肾精,脾肾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正如章虚谷《医门棒喝》云:“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若脾肾亏虚,脾失运化,肾失封藏,则见受纳不能、运化失健、水湿停留、精微不固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诸病源候论》有云“劳伤肾虚,不能藏于精,故小便而精微出也”;《灵枢·口问》亦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2.水湿—湿热浊毒为邪实 《医方考》云“下焦之病,责于湿热”。水湿(湿热)之邪在慢性肾衰病程中广泛存在,临床见恶心呕吐,口苦、口干不欲饮,肢体困重,纳呆,腹胀,舌苔黄腻,脉濡等。肾虚不能通调水道,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湿泛滥,外溢肌肤可发生水肿,内至脏腑,则致胸腹腔积液。如《诸病源候论》云:“水病无不由脾肾虚所为,脾肾虚则水湿妄行,盈溢肌肤而令身体肿满”。水湿之邪不去,蕴郁积聚,即可化热,而为湿热。正所谓“积湿成热”。吾师强调,慢性肾衰常以浊毒内蕴之标证较为突出,是导致慢性肾脏病不断进展的根本原因,湿热的病理过程反映了慢性肾脏病的迁延波动特点[1]。 3. 瘀血—正虚邪实久为瘀 现代研究发现瘀血是慢性肾脏病的致病因素、病理产物和临床表现之一,是慢性肾脏病持续发展和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2]。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中提到:“久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中必有瘀凝”;朱丹溪谓:“湿热熏蒸而为瘀”。可见慢性肾衰病情迁延不愈,湿热积聚,蓄久成瘀;湿热是关键因素,瘀血是最终结果。临床上患者常出现面色黧黑或晦黯,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涩等。 二、辨证论治经验 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虚,水湿(湿热)、瘀毒为标实,本虚与标实又相互影响,脾肾亏虚,湿浊内生,有湿就有血瘀,有湿就有湿热,血瘀与湿热证的长期顽固地存在,又会进一步加重正气的耗损,使肾功能不断恶化。 吾师临证必详询病史,推究病机,根据病机特点,将“健脾益肾、化瘀泄浊”为治疗慢性肾衰的基本治则,标本同治,每获良效。 1. 健脾益肾固本虚 慢性肾衰病程漫长,脾肾亏虚为病之本,可见诸多虚损之候。吾师在治疗上重视调补脾肾二脏。选择健脾补肾药物时但求平和温润之品,补而不壅,温而不燥,正所谓“痼疾当缓不宜急”。健脾常用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薏苡仁、茯苓、泽泻等;补肾常用杜仲、川断、怀牛膝、狗脊、桑寄生

糖尿病奇方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

糖尿病奇方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 看到一偏方,说的很神奇,转在这里,也许有用的朋友可一试:糖尿病奇方药效:轻者一剂见效,一月康复,重者两剂见效,永不复发。配方:莲子一两,芡实一两,石榴皮一两,大黑枣5个,猪瘦肉2两(吃素者请试着不加肉,药效暂不知)。注意:本方不加黑枣无效!(有人试过) 用法:加水用泥锅煎一小时,煎2次 (第一次煎好了倒出来,再加水煎一次) 。水的分量要满过药为准,一天一剂。 这是重病患者(瘫痪)的用量。轻者用量减半。2天一剂也可。 药方来源: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紫竹林精舍,由一出家师来访时留下。此方在精舍附近治好几十个人,无一复发,效果神奇。本居士亲自买药治好了一个瘫痪在床病人,一个月下地走路,两个月康复,真的很神奇吗? 治疗尿毒症的特效秘方 尿毒症即肾功能衰竭,由各种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晚期,使肾实质受到严重损害所致的临床综合症,病因主要由球肾炎、慢性肾孟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前列腺肥大,恶性高血压,遗传性肾炎等肾脏病持续进展而引成。临床表现面色苍白,萎黄或灰黑色,眼睑浮肿,血压升高,心律紊乱,皮肤干燥,瘙痒,皮疹,口带尿臭,倦怠眩晕,嗜睡,腿多综合症;晚期出现腹泻,严重贫血,胃肠道穿孔,出血模样震颤,并发心包炎,胸膜炎,大呼吸,病理性骨折等症。本病发病率

高,复发率,死亡率也较高,中西医治疗,缓解病情,延长生命,现无特效根治良方。透析疗法技能高,费用高,普通患者极难承受。本师临床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取得疗效令人极为满意,今献出如下: 处方:大黄65克,生牡蛎35克(先煎),蒲公英30克。 用法:水煎取液,每用200——250毫升灌肠,保留30分钟,灌肠2次,连续用药直至痊愈。疗效:灌肠5——7天,有效率达100%。注意:灌肠时病人侧卧,并垫高臀部30分钟排出。 处方:滑石5克,菌陈3克,黄芩3克,菖蒲2克,牛膝2克,大黄2克,木通2克,川贝2克,射干1.5克,连翘1.5克,薄荷2克,豆蔻1.5克,白药1克,共为一剂。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10克,日服3次,连服30天为一疗程,直至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服药30——100天,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96%以上。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 ≥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GFR30~59ml/min·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GFR 15~29ml/min·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尿毒症的中医治疗

尿毒症的中医治疗 尿毒症饮食注意事项保守疗法: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可以采用保守疗法以延缓病情进展。(1)饮食治疗。低蛋白饮食,避免含氮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蓄积,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低磷饮食,可使残存肾单位内钙的沉积减轻。供给足够热量,以减少蛋白质分解,有利于减轻氮质血症,"一般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40%,脂肪应占30%~40%. (2)治疗高血压,有效控制高血压,可延缓病情的恶化速度,常用药物如下: a.利尿剂;b.钙离子拮抗剂;c.β受体阻断剂;d.a受体阻断剂;e.ACEI、ARB等(3)应用钙离子拈抗剂,如心痛定等。(4)口服氧化淀粉,尿毒清,肾衰宁,海昆肾喜胶囊等吸附剂,使血尿素氮下降。(5)口服钙剂和维生素口治疗肾性骨病。(6)增加铁剂和叶酸的摄入有利改善肾性贫血,必要时可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编辑本段尿毒症中医治疗价值尿毒症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外,还有中医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对尿毒症的治疗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整体调理提高体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二、保护残余肾功能三、促进毒素的充分排泄四、减轻西药及透析治疗的副作用中医治疗尿毒症有自己的优势,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虽然尿毒症现在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只要能够缓解病情的发展,患者就不要放弃。

中医降浊还原法治疗尿毒症[2] ●肾的"原"、"浊"辩证肾左右各一,命门附焉,内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脏,其经脉络膀胱,与膀胱互为表里。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为生命活动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肾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肾主骨,生髓,以使骨坚齿固,脑充发荣,精力充沛。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亦至为密切,肾主纳气,气根于肾而归于肺,故有助于肺之吸气和肃降;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水火既济,则阴阳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噀,而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肝肾同居下焦,肝木需赖肾水之濡养,肾经充足,则肝亦得滋养。膀胱主蓄津液,化气行水,但膀胱之气化,则需肾气之蒸腾。此为中医所谈肾之原。●降浊还原疗法的机理阎光昌主任认为:湿、热(寒)、毒、淤的阻滞和脏腑功能虚损导致肾浊,邪毒的阻滞以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为主要表现,虚损以脾虚肾损为主。脾虚肾损是本,蛋白尿、潜血、血肌酐、尿素氮是标。邪聚正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邪盛是导致肾衰加重的直接原因,故因以祛邪为基本治疗法则,从免疫学角度上讲是促进滞留于肾小球上的免疫复合物的排出,增强肾脏的封藏功能,达到自然修复,排出毒素(肌酐、尿素氮)的同时,尿中蛋白、潜血,管型等逐步消失。它们之间又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降浊解毒、健脾益肾是整个病程的治疗原则。降浊还原疗法是从肾病、尿毒症的病因病机出发,采用标本兼顾、辩证综合施治的思路,改进了中医药届采用活血化瘀、养阴益气等单一疗法。纠正了西医届治标不治

尿毒症少尿无尿的辨证治疗

尿毒症少尿无尿的辨证治疗 1998年第30卷第4期 3_l一尿毒症少尿无尿的辨证治疗冬 吕渭湘 -js., R6,j. 提要尿毒症出现少尿无尿,BUN持续上升,常危及病人生命.笔者多年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利尿;滋补肾阴,生精去瘀利尿;调和肺脾,升清降浊利 尿;清热解毒,通腑泄浊利尿等法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主题词昼圭型中药疗法墨旦/中药疗法兰兰 笔者临床中,对尿毒症出现少尿无尿, BUN持续上升,按中医辨证施治,收到较满 意疗效,现就其证治机理探析如下. 1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利尿 此法应用于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而少尿无 尿症.症见面色咣白,倦怠乏力,腰痛,高度 浮肿,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尿少,唇舌淡 白,苔薄白,脉沉细或涩.治以温补脾肾,益 气活血化瘀利尿.常用药物:熟附子,黄芪各 30g,淫羊藿,干姜,益母草,丹参,白术各 15g,桂枝,茯苓各20g,红花9g. 例l:周某,女,32岁,1994年l1月初 诊.患慢性肾炎2年,-反复浮肿,尿少半年, 多方诊治不愈.自觉头晕,疲倦乏力,腰痛, 腹胀纳呆,尿少,面目及四肢高度浮肿,面色 咣白,舌淡,苔白,脉沉细.PRO(+++

+),ERY(++)LEU(+),BUN26retool/ L.诊断:慢肾尿毒症.治以温阳益气,活血 化瘀利尿.处方:熟附子,黄芪各30g,干姜 12g,淫羊藿,白术,丹参,桂枝各15g,茯 苓,益母草各20g,红花10g,炙甘草6g. 每日1剂,上方略作加减,连续服70剂,小 便如常,浮肿消退,诸症消失,尿常规,BUN 均正常,病已治愈.追踪半年无复发. 2滋补肾阴,生精去瘀利尿 此法适用于肾阴虚衰,精亏血瘀而少尿无 尿之症.此类患者常因失治而阳病及阴,或为误治,攻伐太过而损阴精,大量蛋白质,红细胞流失,肾精亏损,正如<素问)云:"无阳 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肾阳得不到,}耐碲 阴精滋养,气化无能.肾水不足,阴津干涸, 故少尿无尿.水道失调,溢于身驱及四肢而水肿.更因虚热内扰,热伤精血而成瘀.临床表现为:面目及四肢浮肿,尿少黄浊,大便干结,颧红,手心热,口干喜热饮,舌嫩红或无苔,脉虚细而数.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最为棘手.余常用滋补肾阴,生精去瘀利尿之法,每可获效.处方:冬虫夏草(另炖)10g,龟板 (先煎)40g,生地黄30g,山茱萸,旱莲草, 女贞子各20g,牡丹皮,茯苓,白芍,益母 草,淫羊藿,巴戟天各15g,三七(先煎)l2 g,红花9g.全方有滋阴补肾生精,活血去瘀作用.方中选加淫羊藿,巴戟天等少量补阳药,有"阳中求阴"之意,肾精得到补养,膀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发表时间:2017-08-02T13:29:08.8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作者:李翰 [导读] 探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 (成都金沙医院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5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其中医药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96.55%>75.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提升其临床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内服汤药;膳食干预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343-02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近年所收治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其西医西药及中医药治疗,以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5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29例对照组及29例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5±4.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0.5)年;其中肾功能Ⅰ期患者7例,Ⅱ期患者10例,Ⅲ期患者6例,Ⅳ期患者6例。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6.6±4.9)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4±0.4)年;其中肾功能Ⅰ期患者8例,Ⅱ期患者12例,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2例。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以膳食干预,为其选择高热量低蛋白类食物,减少豆类及花生等植物蛋白较多的食物摄入,尽量以动物蛋白摄入为主。为防止患者因蛋白摄入限制而发生营养不均衡的现象,可给予患者以马铃薯等食物进行营养元素补充。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需在其膳食干预的基础上补充适量维生素以及叶酸,对于血红蛋白低于90g/L的贫血患者,可为其注射50U/kg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生产厂家: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808),3次/周,并依据患者血红蛋白情况对注射剂量进行调整,并口服补铁药物;对于酸中毒患者,可以给予其2片大黄苏打片(生产厂家:南宁康诺生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41010),3次/d;对于高血压患者,可以为其提供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批号:湖北省益康制药厂;生产批号:20140922)口服治疗,25mg/次,2次/d。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膳食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内服汤药治疗,药方组成:大黄15g、丹参15g、黄芪18g、茯苓10g、当归10g、赤芍10g、白术10g、党参12g。以400ml水煎熬至200ml汁,早晚分服,连续用药两个月。 1.3 疗效判定 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贫血情况有所改善,血红蛋白有所上升,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有明显下降,即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减轻,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有所改善但幅度不甚明显,即为有效; 经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未有改变,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未有改变或者升高,即为无效。 (有效+显效)/29×100%=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96.55%>75.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3.讨论 有研究指出[1],借助于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提升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本次研究特选择我院今年所收治患者为对象,并给予其不同治疗选择,以观察中医药在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由本次研究可知,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96.55%>75.8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中药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补气健脾以固本,脾气健运则湿浊自化;当归养血,川芎、丹参、赤芍活血祛瘀,大黄排毒泻浊[2]。全方合用,共奏扶正祛邪、排毒化浊之功,扶正而不滞邪,祛邪而不伤正[3]。现代研究表明[4],通过大黄的泻下的作用,可使一部分氮质从肠道清除出去,从而保证患者体内无过多的废物和有毒物质。大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与川芎、丹参、赤芍等同用,可改善患者的高黏、高凝状态;大黄中含有许多人体必需氨基酸,能纠正肾衰时的脂质紊乱;大黄具有保护残存肾单位,改善肾功能和微循环,因而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上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极高的有效性,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肾实质损害引起的临床综合症[1]。其临床症状复杂,死亡率较高,透析和肾脏移植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费用昂贵,尚未普及。CRF的非透析疗法为国内外医学专家所重视,目前尚缺少积极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CRF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是脾肾亏虚为本,湿浊毒瘀为标,中医药通过补益脾肾或清利活血排毒等治疗CRF取得了较好疗效,其疗效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同行的重视,因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延长生存期、减少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2]。近年来临床报道使用中医药治疗CRF较多。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CRF的治疗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扶正药物 近年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可加快CRF患者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脂代谢紊乱可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至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3]。通过百令胶囊联合海昆肾喜胶囊联合应用治疗CRF,结果出现血TC、TG明显下降,脂质代谢紊乱得到纠正,BUN、Scr明显下降,贫血明显改善,同时提高血浆白蛋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延缓了CRF的进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一a(TNF—a)是常见的炎症标志物,有很多报道显示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变中有明显增高,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同时也参与DN的病理生理过程[5]。陈劲松等[6]通过对补肾益气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RP和TNF一0t的影响的研究发现补肾益气汤可以明显减少UAER,同时对于CRP及TNF—a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能延缓DN的进展。 CRF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共同构成影响CRF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中均独立和(或)共同发挥作用。营养不良与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炎症因素在此起重要作用,既可直接引发蛋白质营养不良,又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构成“营养不良一炎症一动脉粥样硬化综合症(MIAsyndrome)”的病理生理学基础[7]。以冬虫夏草为主要成分的金水宝胶囊能够改善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相关指标。治疗后治疗组hs—CRP、SGA、和BUN、Scr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lb 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BUN、Scr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s —CRP、SGA、Alb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hs—CRP、Alb、SGA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炎症状态标志物hs—CRP、营养评估指标和肾功能的变化,从而为改善CRF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的治疗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8]。 另有研究显示,益气化湿胶囊可减轻腺嘌呤引起的肾衰大鼠红细胞脆性,降低骨髓甲状旁腺素含量、血浆中分子物质总量和血清SCr、BUN含量,对肾衰大鼠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升高趋势。表明益气化湿胶囊对腺嘌呤引起的肾衰大鼠造血功能改变具有调控作用,可改善血虚动物的能量代谢,保护造血细胞,促进EPO的生成,改善造血系统功能[9]。 AQ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基因家族,它是生物膜水转运的分子基础。维持机体水代谢平衡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研究表明:在肾脏至少存在7种水通道蛋白J,因此研究水通道蛋白在肾脏中表达的变化对于揭示各种疾病导致水代谢平衡紊乱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肾脏中AQP1分布于肾脏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细段的管

尿毒症中药治疗

尿毒症中药治疗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疾病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病因还有症状表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分辨出患有什么类型的疾病。疾病都是需要依靠中药进行治疗,其实尿毒症也是不例如的。中药治疗的方式是许多疾病都会去选择的,也是患有疾病的患者所信任的,唯一的就是清楚方法。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疾病都是需要知道治疗的方法,不管是使用什么样形式的治疗。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只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都是可以去尝试的。因为只有治疗疾病才会康复。那么尿毒症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取川椒、红花、苍术、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细辛、艾叶各30克。将上述药物入锅加2升清水用大火煎煮20分钟,然后将药汁和药渣一起倒入浴缸中,再向浴缸中加入150升38~39摄氏度的热水。尿毒症患者可将全身浸泡在此药液中1个小时,在药浴期间要不断地向浴缸中加入热水,使水温始终保持在38~39摄氏度。可每日泡此药浴1次。

方中的川椒具有芳香解毒的功效,红花具有通经散瘀的功效,苍术具有燥湿消肿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羌活具有解毒解表的功效,独活具有祛风胜湿的功效,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利水消肿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效,细辛具有解表通窍的功效,艾叶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发汗排毒、化浊护肾、利水消肿的功效。笔者使用此药浴方治疗了122例尿毒症患者,结果全部有效。多数患者都反映,在使用此药浴方治疗后,感觉病情明显减轻,全身轻松,而且尿量增加,水肿消退,免疫功能也有所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弱或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尿毒症患者在进行此药浴时,可适当地调低水温,以免发生昏厥。对于家中没有浴缸或无条件进行药浴的患者,可使用此方进行泡脚,也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上面介绍了尿毒症使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和作用。原来患有尿毒症是可以用中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只要是可以治疗尿毒症的方法其实都是可以尝试的。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快的治疗尿毒

慢性肾衰病人的中医护理

慢性肾衰病人的中医护理 陈岩(宁夏固原师专医疗系756000) 陈玉珍(宁夏固原市医院756000) [摘要] 慢性肾衰病人的中医护理和中医治疗一样,在临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是笔者的一些经验总结。 [关键词] 慢性肾衰中医护理 慢性肾衰病人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中医护理对取得疗效也有重要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对慢性肾衰病人的护理和观察,总结出下列主要经验: 一饮食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应忌用豆制品,最好用麦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主食,菜谱以素为主。根据病人肾功能损害的适度来调节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的摄入量不超过50g。对有合并水肿的病人,应根据“咸伤肾”、“淡伤湿”的原则,饮食宜淡不宜咸。对合并感染的病人,应忌服辛辣鱼虾、老母鸡等助热发物。 二精神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病情重,病程长,致使病人常有悲观失望情绪,这时应多接触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脏腑气血功能得以恢复。另外慢性肾衰的病人相当一部分是年轻患者,应劝其清心寡欲,避免房事以免更伤肾气,使病情加重。 三起居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辩证多属正虚浊阻,正虚则卫外减弱,浊阻则气血不和,营血失调,易受外邪侵袭,而使病情加重,故病房要通风,冷暖要适宜,要有充分阳光,并做到每日用食醋熏蒸消毒。 四皮肤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浊邪弥漫,亦易袭犯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皮肤瘙痒,病人往往因搔痒而抓破皮肤,故应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损伤感染。可用地肤子水煎液擦洗,并嘱其常洗澡,或用温水擦浴,水温以40℃左右为宜,使其机体微微出汗,对排出浊邪有一定好处。 五口腔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由于脾阳不振,湿浊内生,胃气上逆,浊邪上泛,而出现口有尿味和舌苔厚腻,影响食欲。秽浊之气,抑制精神,故口腔护理极为重要,饭前饭后应漱口,睡前醒后应刷牙。尿味明显时可用双花和七叶一枝花泡水含漱,口腔糜烂时,可用冰硼散涂抹患处。 六灌肠操作:中药灌肠是使药物在结肠内发挥作用,排除体内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要想灌肠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灌肠方药的辩证使用外,灌肠的方法也至关重要。灌肠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插管深度、药温和药量。在灌肠前嘱病人排尿排便,以降低腹压及清洁肠道。操作时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垫高臀部约10㎝,选择细肛管,插入深度约15㎝,用50ml针管抽吸药液后缓慢推入,如有阻力,可移动肛管。如病人有便意,可让病人做深呼吸以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同时也可稍停留一会再注入药液。注入药量一般为200ml左右,但要因人而异,以达到肠内能保留2小时为目的,若保留的时间短,可减少灌肠药量,药液温度在40℃左右。注入完药液应反折肛管拔出,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并嘱患者平卧10分钟后,再采取左侧卧位10分钟,以利药物保留在肠内。

从中医视角解读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什么是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最后结局,此时肾脏结构被破坏(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肾脏排泄功能(排泄代谢废物及水分)及内分泌功能(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25二羟维生素D3等)严重受损,从而导致体内尿毒症毒素潴留,机体内环境平衡紊乱和多器官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我国如何对慢性肾功能损害进行分期? 1992年,我国肾病学界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将慢性肾功能损害分为如下4期: 1.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80~50毫升/分,SCr133~177微摩尔/升(1.5~ 2.0毫升/分升)。 2.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50~20毫升/分,SCr186~442微摩尔/升(2.1~5.0毫升/分升)。 3. 慢性肾衰竭期:GFR20~10毫升/分,SCr451~707微摩尔/升(5.1~8.0毫升/分升)。 4. 终末肾衰竭期(或称尿毒症期):GFR<10毫升/分,SCr>707微摩尔/升(>8.0毫升/分升)。 国内不少医疗单位仍在沿用这一肾功能损害分期标准。 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的特点是什么?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体内尿毒症毒素蓄积及机体内环境失衡,会造成多器官系统损害,因此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某一方面症状突出时,患者常会到与此症状相关科室就诊,若该科医师不给患者做尿常规及肾功能化验,就可能误、漏诊。例如,肾性高血压患者常去心血管内科就诊;肾性贫血患者常去血液内科就诊;胃肠道症状重者常去消化内科就诊等。 慢性肾衰竭常有哪些消化道表现?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最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尿味等。另外,重者还常出现消化道粘膜糜烂、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轻者仅大便潜血,重者消化道大出血,威胁生命。 慢性肾衰竭常有哪些心血管系统表现?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常出现高血压,被称为肾性高血压。进入终末肾衰竭期后,其发生率常高达90%以上。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相比,肾实质性高血压更易转变成恶性高血压(机率约高一倍),更易发生眼底病变及心、脑血管并发症。而且,肾实质性高血压还能加重肾损害。所以,对其必须非常重视。 另外,慢性肾衰竭患者还很容易出现心脏损害,包括尿毒症心包炎及心肌病。尿毒症心肌病是由综合因素引起,包括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贫血、高血压、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心肌钙化等,出现尿毒症心肌病时患者感觉心悸、气短及胸闷,重时出现心律紊乱、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 慢性肾衰竭常有哪些内分泌系统表现? 肾脏除为排泄器官外,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它既是许多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的降解及排泄场所,又是某些内分泌激素(如促红

尿毒症中医治疗七点

尿毒症中医治疗七点: 人们一提到尿毒症,就会联想到血液透析及肾移植。但其价格昂贵,大多数病人难以承受,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广泛推广。而中医治疗尿毒症已有几千年历史,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下面介绍七种中医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推陈出新,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 二、穴位敷贴 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沙锅里熬至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并刺激穴位,经经络直接作用于肾腧,从而达到温肾、活络、利尿、清浊之功效。本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发生胃肠道反应。 三、中药灌肠 此方法有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口服药物的补充,尤其对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更为适宜。一般选用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同时增加肠的蠕动,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有利于减轻健存肾单位的负荷,从而控制血肌酐、尿素氮等毒性物质的升高。 四、脐疗 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下腹膜血管丰富。敷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脐与诸经相通,能使经气循环并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以循环直趋病所,从而驱除病邪,促进机体康复。本法是将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制成丸剂,敷于脐部,使药物经脐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的治疗作用。 五、药浴 一般多选用易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丹参、红花、川芎、防风、细辛等,它借助药浴水的温热效应,将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体表,由于体表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毒物随汗液排泄增多,故可使已经受损伤的肾脏有机会自行恢复,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目前研究表明,麻黄能改善肾血流量,红花能改善循环功能,而起到利尿作用。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出,水肿消退,尿素氮、肌酐得以排出体外,不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还能迅速改善高血钾症状带来的危险,起到皮肤透析的作用。 六、药带 用大黄、丹参、黄芪、生附子、川芎等中药加工后,装入腰带样的布袋中,缠于腰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发病部位,可使经络通畅,降邪去毒,泻肺利水,保护肾气,活血养血,化湿解毒,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酐。本疗法一般日夜缠缚,如影响睡眠,可在睡时取下。此疗法流传许久,具有操作简便、无副反应等优点。

告诉大家一个治尿毒症的方子!

【转】告诉大家一个治尿毒症的方子!(切记不能吃,只能外敷) 作者: 浩然正气时间: 2014/1/25 11:05 我知道一个方子,是治尿毒症的。我一直想着这么好的事应该要告诉大家,能帮一下是一下,但是我不敢保证一定有效啊,是听我妈说起的。我一个堂姐当年就是得了这个病,非常严重,后来是全好了,现在正常人一个,小孩都七八岁了。身体也很好,没有换肾,也没有透吸。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我一个亲堂姐得了这个病,非常严重,由于当时我在上学,封闭式的,这些都是后来我听我妈说的。她在一家大医院住着,最严重的时候,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是肚子胀得特别难受,难受得在床上爬来爬去,打滚。。原谅我的文笔。和她住一间病房的病友都是尿毒症,好像还有一个是富二代,最后那几个都挂了,就她一个人活了下来。我们都是苦哈哈的农民出身,也没有那么多钱,后头老火了,连棺材都要买了。。。 不晓得这时候她妈妈从哪里弄来一个偏方,说反正已经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当时就按方子上的药,最主要的是蜂糖火葱,冲烂(我记得是这样,我也是临时想起这回事,还不准确,要是真有人需要,我再打电话问问),晚上睡前敷在肚脐上,第二天再取。。当时是悄悄地进行的,医生不让乱弄病人。。。第二天就发现敷的药上全是黑的,特别尿臭,说是臭得满病房都是那种臭蛋的味道。。。我妈的意思是说把肾上的毒吸出来了,,这样多弄了几回,后来她的情况就渐渐好了,,最后就出院了,就正常人了。。。我听到的是这样。。。。 蜂糖,蜂糖是原生的蜂糖,火葱也是要原生的那种火葱,就是要头头是红皮皮的那种。,,,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去年夏天的时候有个熟人也是得了尿毒症,向我妈打听这个方子,我妈从我姐家找到这个方子给这个熟人了。。上个月我还和她一桌吃了酒席的。。。。。她也没怎么忌口啊。。。下午抽个空来看,原来这么多人需要。我今天打电话给我妈确认了,就是蜂糖火葱。原谅我是重庆人,说话有点本土。蜂糖就是农家的纯蜂蜜,蜂蜜别用那种加过糖的假的,要用纯的蜂蜜,火葱就是小葱的一种,那种一年四季都有的葱白细细长长的小葱我们叫香葱,火葱是葱白有个指头那么大的小头,外边包着一层红皮,就像红色洋葱头的那种薄薄的红皮!过会我上个图大家就清楚了。 用法:火葱的葱头部分,捣碎,再加适量的纯蜂蜜调合一下。浓度就是浓稠浓稠的会结成一坨为适,捣碎调合后的量可多可少,大概一勺的样子。就在患者睡前敷在肚脐上,,,,敷紧,不要让患者睡觉挣落,第二天醒了取下来,这个方子的意思就是把你肾上排不出的毒用这个药,通过肚脐排出来.... 第二天取下的时候会黑会臭就是起效果了.......可以连续使用. 这个法子卤主没有亲身试过(我没得过尿毒症),但绝不是拿来欺骗大家的.我虽然不敢保证绝对有效,但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的家庭来说,是可以试一试的...这个是外用药,也不用吃,没有副作用...还有一句要提醒的是, 这个千万千万不能 口服,蜂密火葱是剧毒,一定不要入口,切记切记. 刚才我又打电话问了,姐没在家,姐的爸就是我大伯接的电话,再次确认了是这个方子,他一再强调有毒不要进嘴,有毒有剧毒。。。。。。。用了后会号出特别臭的味儿出来。。。。。。这个没什么禁忌,正常病人的饮食就是了我听我妈说,姐姐当时肚子胀得特别

杜淑云:中医治疗尿毒症的8个问题

中医药治疗尿毒症的体会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严重阶段,它以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的潴留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常见指标为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l/min,血尿素氮大于21.4mmol/L,血肌酐大于442μmol/L。临床症状表现相当复杂,面色暗滞,口气秽浊,浮肿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闭阻,皮肤发痒,出血神昏等。中医一般将其归入“关格”范围,本病治疗中往往因阴阳错杂,虚实混淆,处理相当棘手。东城中医肾病专家杜淑云就临床心得,谈谈中医药治疗尿毒症体会。 一、从中医辨证认识分析神疲乏力症状 精神萎靡不振和疲乏无力是尿毒症的神经系统表现。一般多认为久病属虚,况尿毒症是肾脏功能的严重衰竭,于是一味温壮滋补以冀取效。 40 年来杜淑云主任个人体会,在临床上滥用温补,病人反而出现神疲乏力加重。甚可见心烦急躁,多梦溲赤,牙龈出血,舌绛瘦红,脉弦细滑数。其根源多在于忽视了中医的脉、舌、色、症的四诊合参。应当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 神疲乏力,周身沉重,但切脉浮中取濡软,沉按则弦细滑数。弦细为血脉,弦者为郁,细为阴伤,数为热象,滑主痰湿阻滞,合而言之,乃湿阻气分,血分郁热之征。有些患者之脉浮中取虚弱乏力,但沉取滑数。 单从虚弱乏力分析,似属气分不足,但滑数之脉,为痰湿蕴郁于里,如此看来,此虚弱

之脉是热闭之象,当为湿阻气分。观其舌质偏红,苔滑润腻,此属阳气虚弱,湿阻气机,热郁于内。若专投温补,岂不是助阳增其郁热,滋腻徒加湿阻乎?所以细心地分析脉象,才能进一步认识热郁湿阻的病机,才能准确地掌握病机所在。 二、从皮肤奇痒表现分析 阴伤脱水,皮肤失去光泽,干燥,脱屑。尿素从汗腺排出后,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它刺激皮肤引起尿毒症性皮炎,患者自觉奇痒难忍而搔抓,皮肤破后多继发感染。舌苔多滑润腻,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起刺。 舌苔多主气机功能方面疾病,舌质主疾病的本质。苔滑腻,湿阻气分无疑;质红绛,血分有热可定。脉滑数,按之弦急,滑为痰,数则主热,按之弦急,为肝郁且热之象,心烦急躁,为郁热扰心。妇人月事色深,量多提前,全是热迫血分而妄行。合而言之,乃热郁血分,湿阻气分,治疗必须二者兼顾。 三、贫血的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状。其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头晕目眩。一般认为贫血要补,这是常人最易想到的,一是食补,用高脂肪、高蛋白之类;二是药补,骤进温补滋腻之品,参、附、芪、茸之类。惟补是求。 但结果往往是尿素氮、肌酐急剧上升,血红蛋白反而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