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25种疾病

一、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3)操作:

1)清脾土: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300次;

2)补脾土:先用“清脾土”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3)分推腹阴阳100次;

4)推三关200次;

5)退六腑600次;

6)推四横纹:四横纹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7)揉外劳官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100次。

十七、小儿遗尿

1.毫针刺并艾条温和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肾俞、膀胱俞

2.推拿治疗:

(1)取穴:肾经、上马、三关、外劳宫、肾俞、八髎、龟尾、百会、丹田、三阴交

(2)操作:

1)患儿正坐位:补肾经200次,揉二人上马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

2)患儿俯卧位:以掌擦两肾俞200次,擦八髎200次,拇指揉龟尾100次,按揉百会、三阴交各100次;

3)患儿仰卧位:以掌心按丹田1min,再逆时针方向掌揉200次。

十八、肩周炎

1.诊断

(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见肌肉萎缩。

(4)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1)取穴:条口透承山、肩髃、肩髎、肩前、曲池、外关、合谷;

2)操作方法:取俯卧或坐位,取对侧条口向承山方向透刺1.5~2.0寸,行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出现强烈针感,并嘱患者抬举活动患肩,行针3~5min,常获良效。

取俯卧或坐位,使肩关节充分外展,肩髃、肩髎分别向极泉方向透刺1.5~2.0寸,肩前直刺0.8~1.2寸,三穴均达明显的针感;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力求针感向肩部传导。诸穴均取患侧,每日治疗一次。

(2)刮痧治疗:颈部(哑门、风池、大椎)、肩背部(肩井、天宗)、胸部(中府、云门、缺盆)、上肢部(肩贞、外关、曲池、合谷)、下肢部(足三里、条口)

(3)推拿治疗

十九、颈椎病

1.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变;

(2)颈肩背疼痛,伴上肢放射痛或麻木,颈后伸时加重;

(3)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或一侧肩胛骨内上角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4)上肢肌力减弱,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放射异常;

(5)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压顶试验阳性;

(6)颈X片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7)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所致以上肢疼痛或麻木为主的疾患;

(8)症状、体征与X光片的异常所见在椎节上一致。

符合以上(1)(2)(5)(6)+(8)标准或(2)(6)(8)+其余一项者可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取穴:病变颈椎夹脊穴2~3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中渚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坐位,颈部夹脊穴直刺0.8~1.2寸。肩髃、曲池直

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中渚直刺0.3~0.5寸,诸穴尽量使针感向远心端放射。留针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二十、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根性坐骨神经痛

1.诊断

(1)疼痛好发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

(2)有局限性压痛点;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4)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

(5)脊柱姿态的改变;

(6)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7)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其中(1)~(3)项必备,并具备(4)~(7)项的任意1项即可诊断。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取穴:依次取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上一椎至下一椎的夹脊穴

依据下肢疼痛感觉的不同部位配穴,若少阳经出现疼痛,取环跳、风市、阳陵泉、丘墟、足临泣;

太阳经出现疼痛,取秩边、承扶、委中、承山、飞扬、昆仑。

操作方法: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夹脊穴直刺1.5~2.0寸, 边刺边问患者感觉, 以患者针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秩边或环跳直刺3.0~4.0寸,以患者针感下肢有放射麻木感或胀感为度;承扶直刺2.0~3.0寸,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飞扬直刺1.0~1.5寸,昆仑直刺0.5~1.0寸,诸穴均力求较强针刺得气感,诸穴均取患侧,留针20~30min,中间行针1~2次,每日治疗一次。

(2)刮痧治疗:腰骶部(命门,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患肢(环跳、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悬钟、昆仑等)(3)推拿治疗

二十一、腰肌劳损

1.诊断

(1)持续性腰部隐痛,易感疲乏,即使卧床休息,亦有腰部疲乏感;

(2)经常反复急性发作;

(3)查体见腰肌轻度痉挛,但活动受限不明显,局部有压痛。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取穴:主穴:阿是穴、委中、昆仑

配穴: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眼

操作方法:阿是穴合谷刺(一针多向透刺),用中强刺激;委中穴可直刺1.0~1.5寸,使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昆仑穴直刺,可透太溪或稍偏向外刺,深0.5~1.0寸,使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小趾扩散。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腰眼针感为局部酸胀或向臀部放射。留针20~30min。

(2)刮痧治疗:腰部(疼痛部位、患侧肾俞、大肠俞、关元俞)

(3)推拿治疗

二十二、膝关节骨关节炎

1.诊断

(1)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

(2)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

(3)晨僵<30min;

(4)年龄≥38岁;

(5)膝检查有骨性肥大;

(6)X线示关节边缘骨赘。

满足(1)(2)(3)(4)或(1)(2)(5)或(1)(4)(5)或(1)(6)者,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2.治疗方法

(1)取穴:梁丘、血海、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鹤顶、阿是穴

(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患膝关节腘窝处置一软物使膝关节屈曲,梁丘、血海穴直刺1.0~1.5寸,阳陵泉可向阴陵泉透刺,并使针感向下放射;鹤顶直刺0.8~1.2寸。

内、外膝眼及阿是穴行温针灸,内、外膝眼向中心斜刺0.8~1.2寸,使针感向下扩散,阿是穴毫针刺入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

2min,然后将2cm左右长的艾条置于上述穴位针柄上点燃,至燃尽后取下,更换另一段艾条,每次每穴灸3壮。诸穴均取患侧,每日治疗一次。

二十三、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

1.诊断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发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病因,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语言蹇涩、失语加廉泉、通里、哑门;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迎香。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肩髃向臂臑方向透刺1.5~2.0寸,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环跳直刺3.0~4.0寸,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解溪、昆仑直刺1.0~1.5寸。

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哑门向喉结方向刺0.5~1.0寸,通里直刺0.5~0.8寸。

也可用“醒脑开窍法”。

(2)推拿治疗

二十四、面瘫

1.诊断

(1)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

(2)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3)突然口角歪斜,或有漱口漏水,或有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但无昏迷、偏瘫等表现。

(4)查体: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

2.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1)取穴:阳白、四白、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太冲

(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风池向对侧眼球针刺0.8~1.2寸,阳白透鱼腰平刺0.5~0.8寸,四白向下斜刺0.5~0.8寸,下关直刺0.8~1.2寸,地仓与颊车穴相互透刺1.0~1.5寸,合谷直刺0.5~1.0寸,行均匀捻转手法,促使针感向上传导,太冲直刺0.5~0.8寸。

(3)翳风穴艾条温和灸30min/次,每日1~2次。

二十五、三叉神经痛

1.诊断

(1)疼痛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

(2)疼痛剧烈难忍,为单纯性面痛;

(3)在面部或口腔内有一个引发点,称为“扳机点”。说话、咀嚼、刷牙、漱口、洗脸均可诱发。

2.治疗方法

(1)取穴:

1)额部痛:头维、阳白、太阳

2)上颌痛:四白、颧髎、下关、地仓、迎香

3)下颌痛:夹承浆、颊车、下关、翳风

以上各不同部位均取:内庭、合谷

(2)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头维向上平刺0.5~0.8寸,太阳直刺0.5~0.8寸,阳白透鱼腰平刺0.5~0.8寸,有麻电感传至眼及前额为佳,四白向下斜刺0.5~0.8寸,下关直刺0.8~1.2寸,有麻电感传至上唇及上齿部为佳,地仓与颊车穴相互透刺1.0~1.5寸,夹承浆向前下方平刺0.5~0.8寸,有麻电感传至下唇及下齿部为佳,合谷直刺0.5~1.0寸,行均匀捻转手法,促使针感向上传导,内庭直刺0.5~0.8寸。

二、针灸技术

一、毫针刺法

1.毫针的结构

毫针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 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针刺前准备

(1)选择针具

1)选择硬度、弹性和韧度较好的不锈钢针具

2)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

(2)选择体位

体位选择以患者舒适并能持久,便于医者取穴和操作为原则;有条件情况下尽量采取卧位。

临床上针刺的常用体位主要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3)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用具等。

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

医者手指消毒

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

针刺部位消毒

在患者需要针刺的腧穴皮肤上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腧穴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3.进针手法

持针操作的手---刺手;辅助进针的手---押手

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

(1)常用单手进针法:一般用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状如持毛笔。

4.针刺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在临证操作时除了遵循每个腧穴的常规针刺深度外,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等方面决定。

二、行针与得气

1.行针:行针,又称“运针”,是指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

(1)手法:行针的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

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是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即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

辅助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

2.得气

得气,又称“气至”,“针感”,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针刺感应。《黄帝内经》“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三、留针和出针

1.留针:指进针或得气后,将针留置穴位内一定的时间。在留针过程中,还可间歇行针,以促使得气或加强针感及保持针刺的持续作用。留针与否及留针时间的长短应视病情而定。

2.出针:又称起针、退针,是指将毫针拔出所刺腧穴的操作方法。出针的方法,是以干棉球轻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的捻转并顺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静留片刻,然后拔离。

四、针刺注意事项

1.患者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针刺;

2.妇女怀孕不易针刺腹部、腰骶部腧穴;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肩井等穴不宜针刺;

3.有自发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针刺;

4.胸、胁、背部腧穴;眼睛周围腧穴及项部腧穴针刺应注意角度、方向及深度等。

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六、灸法

灸法种类很多,常用灸法有多种,我们仅介绍常用的:

1.艾条灸:又称艾卷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常见艾条灸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 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或小儿等,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2.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可发挥针与灸的双重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即需要针刺留针又需施灸的病证。在针刺得气后,留针时在针柄上放置一段长1.5~2cm的艾条施灸,或在针柄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待燃尽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应用本法时应注意在穴位皮肤上,放置一纸板,以防灰烬落下烫伤皮肤。

七、三棱针刺法

三棱针,古称“锋针”,是一种柄粗而圆,针尖锋利的针具。常用来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达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刺血络”、“刺络”,现在称为放血疗法。

三棱针刺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点刺法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方法。

点刺法操作方法:

1.在预定的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液积聚针刺部位;

2.消毒医者双手和点刺部位;

3.右手持针,针尖露出3~5mm,对准已消毒的部位,迅速刺入随即出针;

4.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干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注意:临床可用采血针代替三棱针行点刺放血治疗。

八、拔罐法

火罐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玻璃罐。拔罐方法很多,临床常用闪火法(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

闪火法:用镊子夹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再抽出,并

迅速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种方法比较安全,是常用的拔罐方法。但需注意的是点燃的乙醇棉球,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刺络(血)拔罐:此法是在应拔罐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采血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上,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

针灸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

项痹病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病名:颈椎病(ICD-10编码:M47.221)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型,颈椎退行性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成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实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片正位显示气构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反弓,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及压顶实验阳性,颈椎X片示椎体增生,构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型:枕颈部疼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

应压痛点,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阶段改变。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成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胀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彭出,压迫脊髓。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不足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驱痛,血压增高,四肢发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X线摄片,上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 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可根据类型、病情轻重、病期长短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 1.枕颌带牵引治疗: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通畅气血,缓解症状。牵引重量和时间长短可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 2.手法治疗:按摩、整脊。 3.药物治疗: (1)风寒痹阻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等。

针灸推拿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一:颈椎病 颈椎(jing zhui)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招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 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髎,肩贞,曲池,合谷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预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https://www.360docs.net/doc/1619326226.html, 【按语】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ri wei yi liao cheng _liao)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zhen dui shen jing gen xing jing)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足。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 中医优势病种中医(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一: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 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一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治疗】 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则。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椎动脉型加脑空,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醪,肩贞,曲池,合谷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 2〉TDP照射:局部,30min qd〈 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颈椎病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 “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治疗】 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解除肩关节粘连为治则。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肩醪,肩贞,曲池,合谷及痛点明显阿是穴等。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2> TDP照射:患部,30min qd〈3〉拔罐:适量,5min qd 〈4〉中频脉冲电治疗:肩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 肩周炎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用滚法或拿揉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旋外和旋内活动,以缓

针灸推拿25种疾病

一、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针灸的种类及功能主治

针灸的种类及功能主治 引言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 的疗效。本文将介绍针灸的一些常见种类及其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与作用机制。 经络针灸 经络针灸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的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 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要经络针灸种类有: - 彩色经络针灸:采用不同颜色的针灸簇来进行刺激, 以达到调节经络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头痛、失眠等症状。 - 气血通经针灸:通过刺 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的流通,并调整阴阳平衡。适用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的症状。 - 深部经络针灸:刺激深部经络穴位,以治疗深层组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耳廓上的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耳针疗法刺激 穴位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达到调整人体功能的目的。 常见耳针疗法种类有: - 耳穴埋针:将药物制剂埋入特定耳穴中,通过药物的 渗透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适用于戒烟、减肥等疗法。 - 耳针按压:通过对 耳廓上特定穴位的按压刺激,调节人体功能,缓解疼痛和疾病症状。适用于头痛、失眠等症状。 灸法 灸法是一种利用燃烧的艾绒或艾叶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疗法。通过灸热 的作用,激发穴位的生物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见灸法种类有: - 艾灸:使用燃烧的艾绒或艾叶对穴位进行热刺激。适用于 风寒湿痹、疲劳、肩颈痛等症状。 - 电灸:结合电刺激与灸热刺激的方法。适用于 神经痛、骨科疾病等症状。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一种通过对皮肤表面刮擦,刺激经络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刮 痧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皮肤,调节气血循环,达到通经活络,祛病强身的效果。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1、针灸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分类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针灸治疗颈椎、腰椎、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针刺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2、推拿又称“按摩” 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推拿方法推法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

打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适应症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此外,妇女经期,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

国家中管局推荐46个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

2008年8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该通知制定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标与要求》,确定了《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制定了《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 46个基层常见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25个常见病介绍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针灸推拿可行性分析

针灸推拿可行性分析 针灸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达到调节身体功能、促进自愈能力的目的。针灸推拿在中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认可和接受。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针灸推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针灸推拿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针灸推拿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病症,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神经痛、失眠等等。此外,针灸推拿还可以用于调节身体功能、促进健康。它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一种保健手段,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因此,从治疗和保健的角度看,针灸推拿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其次,针灸推拿相对安全且无副作用。针灸推拿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它没有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在正规的针灸推拿机构或由专业的针灸推拿师操作下,针灸推拿是相对安全的。当然,针灸推拿也存在风险,比如感染、出血、针刺伤等,但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操作和卫生措施来降低。总的来说,针灸推拿的安全性是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针灸推拿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的费用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多次使用。一次针灸推拿治疗的费用可能只有传统治疗的几分之一,尤其对于一些长期治疗或需要多次治疗的疾病来说,针灸推拿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针灸推拿并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药

品,只需一些简单的治疗工具,因此具有较低的投资成本。 最后,针灸推拿还具有较好的普及条件和发展前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针灸推拿已经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为针灸推拿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条件,包括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认可,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针灸推拿行业等。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关注加强,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和需求也在增加,针灸推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相对安全且无副作用,经济有效,普及条件好等优势,在治疗和保健领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推拿仍然需要有专业的从业人员操作,并在正规的机构中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针灸推拿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信度。

针灸推拿的临床案例分享

针灸推拿的临床案例分享 针灸推拿的临床案例分享 1. 简介 针灸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通过运用针和推拿 手法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这篇文章中,我 将分享几个临床案例,展示针灸推拿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2. 案例一:头痛 李先生是一位上班族,最近几个月他一直受到严重的头痛困扰。他试 过各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是,他决定尝试针灸推拿治疗。在 第一次治疗之后,他感觉头痛减轻了很多。接下来的几次治疗后,他 的头痛完全消失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他的头痛问题再也没 有复发。 3. 案例二:腰痛 张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她长期承受着剧烈的腰痛。她去过很多医院,但效果都不明显。她选择了针灸推拿治疗。在第一次治疗之后,她感 觉腰痛明显减轻了。多次治疗后,她的腰痛完全消失了。现在,她每 年定期接受针灸推拿治疗以维持腰部健康。

4. 案例三:失眠 王先生是一位上班族,他一直遭受着失眠的困扰。他试过各种方法来 改善睡眠质量,但都没有取得长期效果。在建议下,他尝试了针灸推 拿治疗。经过几次治疗后,他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了。现在,他每周 定期接受针灸推拿治疗以保持良好的睡眠。 5. 案例四:消化问题 刘女士一直受到胃部不适的困扰,她经常感到胃痛、胀气和消化不良。她尝试过各种药物和饮食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她选择了针灸推拿治疗。在几次治疗后,她的消化问题有所改善,胃痛和胀气情况减轻了 很多。她还学会了一些自我推拿的技巧,以便在需要时自行缓解症状。 6. 观点和理解 根据上述案例,我发现针灸推拿在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中具有显著 的效果。它可以调整身体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睡 眠质量等。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推拿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 选择。它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整,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和回顾:针灸推拿在各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 疗效。通过针灸和推拿手法,可以调整身体的功能,缓解疼痛,改善 睡眠质量等。尽管每个案例的具体症状和治疗过程有所不同,但针灸 推拿作为一种综合疗法,能够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整,提 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引言

针灸、推拿、康复科住院医师培训内容目标及培训内容要求

针灸、推拿、康复科住院医师培训内容目标及培训内容要求 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临床常见疾病包括(痹证、痿证、腰痛、漏肩风、落枕、哮喘、呃逆、呕吐、便秘、泄泻、胸痹、不寐、癃闭、震颤麻痹、中风、面瘫、面痛、头痛、眩晕、扭伤、月经不调、经闭、绝经前后诸证、不孕、小儿遗尿、小儿痿证、蛇丹、眼睑下垂、近视、针眼、青盲、耳鸣耳聋、鼻渊、鼻鼽)。中医住院医师需熟悉和掌握常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针推、康复科主要的技能操作和检查方法。 (一)培训目标 通过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使受训医师系统掌握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训练辨证思维能力,熟悉针推、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对少见或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危急重症的处理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打好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临床工作基础。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3月,受训者主要在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轮转学习。

(三)内容和要求 针灸科 1.培训目标 通过针灸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受培训医师在完成本专科培训计划以后,能够系统地掌握针灸科常见疾病及部分疑难疾病相关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达到独立从事诊治针灸科常见疾病临床医疗服务的能力。 1.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为不少于1个月。受训者主要在门诊学习。 2.培训内容和要求 (1)培训内容 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本理论;刺法灸法学的基础知识;针灸科专科检查的基本方法;采用正确的专业术语书写针灸科门诊病历;针灸科常用的技能操作:进针手法、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电针疗法、耳针疗法;针灸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以及针刺意外的处理方法;针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痹证、痿证、漏肩风、落枕、腰痛、中风、面瘫等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 熟悉:常用针刺补泻手法;头针疗法、水针疗法在临床上的运用;针灸科“冬病夏治”特色诊疗技术的操作;不寐、哮喘、月经不调、便秘、泄泻、近视、鼻渊等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针灸治疗原则。 了解:特殊针法在临床上的运用:芒针、微针、穴位埋线,火针,锋钩针及三棱针等;针灸学术发展中的主要学术流派以及经典著作,近、现代著名医家的学术观点;本基地的针灸适宜技术。 书写:门诊病案15份。 (2)培训要求 ①学习病种要求 ②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应掌握的技术操作及操作例数:

针灸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标准 (1)中医部分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 (2)西医部分 4) (6)X线摄片 生。CT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120.5mg、醋酸泼尼松龙2ml (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电针仪两极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同时以电脑牵引治疗仪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

(1kg=9.8牛顿)。 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3疗程内统计疗效。 (4)电针+TDP:双侧大肠俞或关元俞、肾俞、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5 3 4 原则进行治疗。 5、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标准[1]制定如下: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o以上,能恢复原来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痹症(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1、诊断标准 中医部分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中医适宜技术25项 1、针灸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分类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针灸治疗颈椎、腰椎、肩周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针刺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2、推拿又称“按摩” 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推拿方法推法按法摩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

打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适应症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肌肉萎缩、偏头痛,前头后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股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背神经痛,四肢关节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关节疼痛)。颜面神经麻痹,颜面肌肉痉挛,腓肠肌痉挛。因风湿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肿痛和关节强直等症。其他如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考虑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此外,妇女经期,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

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简介(内外妇儿)

适合针灸治疗的疾病简介(内外妇儿)

针灸疗法是起源于我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即使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针灸因其特有的疗效而仍然屹立于医学之林。而且越来越广泛的被世界所接受。其对一些疾病的显著而迅捷的疗效仍是现代医学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也因其对人体的“绿色”作用,而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喜爱。当然,针灸只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方法,有其适宜的疾病。许多疾病是不适合针灸治疗的,或者说针灸是没有疗效的,有的疾病针灸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发挥其特定的作用。所以只有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选择针灸疗法,发挥针灸治病的优势。下面对针灸适宜的常见疾病作一简要的介绍。淄博市第一医院中医科高峰 一、运动系统疾病 1、落枕是否首选疗法:★★★★★疗效:★★★★★ 落枕是指患者颈项部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主要由项部肌肉感受寒邪或长时间过分牵拉

而发生痉挛所致。多见于成年人,中、老年患者落枕往往是颈椎病变的反映,且易反复发作。针灸治疗落枕疗效快而显著。注意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高低适中,避免受寒及长时间颈部劳累。 2、颈椎病是否首选疗法:★★★★★疗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证候群。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现在由于伏案工作的增加,所以发病年龄逐渐提前,30岁左右即出现症状的也不少见。针灸治疗颈椎病有不错疗效,对于缓解颈项痛、肩背痛、上肢痛、头晕头痛等,效果尤为明显。可单用针灸,若配合推拿、外敷则疗效更佳。长期伏案或低头工作者.要注意颈部保健。工作1、2小时后要活动颈部,或自我按摩局部,放松颈部肌肉。落枕会加重颈椎病病情,故平时应注意正确睡眠姿势,并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