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系列(DOC)

社会科学研究系列(DOC)
社会科学研究系列(DOC)

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

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

皖社科字〔2006〕4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专业研究队伍,更好地发挥社科理论工作者在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和安徽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特点,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本评审标准条件所称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非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凡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转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社会科学事业,敬业爱岗,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积极承担工作任务。

第八条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研究员

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二)副研究员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2.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三)助理研究员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研究实习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2.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研究实习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四)研究实习员

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

第十条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条件

(一)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五章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研究员条件

申报研究员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十条和第九条第(一)款外,还须符合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1.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对本学科的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或在重要理论问题上有所突破,撰写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专著,推动了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发展,或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2.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方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具有指导和主持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2.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前2名完成人;

3.参与完成一项国家级课题,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认可(以结项证书为据);

4.主持完成一项省(部)级课题,经省(部)级有关部

门鉴定认可(以结项证书为据)。

(三)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总量平均每年不少于3万字。兼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研究人员,成果总量不少于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独撰论文不少于2/3,下同),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研究员学术水平;

2.有1篇以上对策研究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9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研究员学术水平;

3.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10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10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2部(每部10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10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

篇,

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研究员学术水平;

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前2名完成人,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研究员学术水平。

第十二条研究员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研究员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和第十一条第(一)、(二)款外,任期内公开发表科研成果总量不少

于30万字,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研究员学术水平,同时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

2.有1篇以上对策研究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9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3.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10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10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2部(每部10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10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4.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前2名完成人,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第十三条副研究员条件

申报副研究员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十条和第九条第(二)款外,还须符合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1.在本学科某一领域有深入的、创见性的研究,发表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或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或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2.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设计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指导和主持本学科一定领域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2.主持或参与完成一项省(部)级课题,经省(部)级有关部门鉴定认可(以结项证书为据);

3.主持完成两项市(厅)级课题,经市(厅)级有关部门鉴定认可(以结项证书为据)。

(三)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总量平均每年不少于2万字。兼任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研究人员,成果总量不少于规定标准的三分之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笫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研究员学术水平;

2.有1篇以上对策研究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7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研究员学术水平;

3.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8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8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笫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2部(每部8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8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笫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代表作经同行专

鉴定达到副研究员学术水平;

4.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7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研究员学术水平。

第十四条副研究员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副研究员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和第十三条第(一)、(二)款外,任期内公开发表科研成果总量不少于20万字,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副研究员学术水平,同时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6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

2.有1篇以上对策研究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同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5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3.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8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8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4篇;公开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2部(每部8万字以上),如系合著,本人撰写的部分不少于8万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8篇以上,

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4.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以上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或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6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第十五条助理研究员条件

申报助理研究员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十条和第九条第(三)款外,还须符合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对本学科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资料,能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或研究报告。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参与完成一项省(部)级课题,经省(部)级有关部门鉴定认可(以结项证书为据);

2.主持完成一项或参与完成两项市(厅)级课题,经市(厅)级有关部门鉴定认可(以结项证书为据)。

(三)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以来,在高、中级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每年按计划完成科研任务,至少整理或写出1篇以上研究报告、专业学术资料或论文,其中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助理研究员学术水平。

第十六条助理研究员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助理研究员资格,除符合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和第十五条第(一)、(二)款外,任期内按计划完成科研任

务,每年至少整理或写出1篇以上研究报告、专业学术资料或论文,同时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任期内发表科研成果总量不少于5万字,代表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助理研究员学术水平。

(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独撰的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以上,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

第十七条研究实习员条件

申报研究实习员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十条和第九条第(四)款外,还须符合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业绩条件

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承担研究所(室)交办的工作。

(二)论文著作条件

在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撰写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1篇以上。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标准条件中的工作业绩和论文著作,从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开始计算。

第十九条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有关规定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一)助理研究员: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

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二)研究实习员: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1年见习期满。

第二十条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由省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评委评审。

第二十一条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变动需转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岗1年后参加同一级别的转岗评审。原岗位无外语、计算机要求,须进行外语和计算机考试。不经转岗评审,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转评同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后,在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相同或相近专业者,其转岗前后任职时间合并计算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二条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被聘任相

应专业技术职务,并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三条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被采纳的研究成果可计入成果总量。

第二十四条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者,不得申报;任期内,年度考核未确定等次或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者,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申报中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者,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且在此后2年内不得申报。

第二十五条本标准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所称“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

(二)所称“市(厅)级课题”是指:承担省辖市和省直厅(局)课题。

(三)所称“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是指: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发的政府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类(社科类)奖。

(四)所称“省级以上刊物”是指:由国家期刊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省级以上单位主办并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ISSN (国际统一刊号)的学术期刊;著作须有ISBN(标准书号)。在学术刊物“增刊、特刊、专刊、专辑”等发表的论文以及收入论文集的论文只计入成果总量。

(五)所称“国家级、国家级重点刊物”是指: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国家级、国家级重点期刊目录》。

第二十六条本标准条件由省人事厅、省社会科学院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标准条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社会科

学研究系列“考评标准”同时废止。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纲 张丽梅 指定教材: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美]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2。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四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20 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10 分) 第1章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与过程 一、社会研究及其特点 社会研究则是指以一种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1. 方法论 主要探讨社会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学科方法论与基本假设;社会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 2. 研究方式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中间层次。它是贯穿于社会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方式,表明社会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3. 具体方法与技术 处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体系的最低层次,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1)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2)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数理分析和模型法;理论分析法(功能分析,阶级分析,历史分析,结构分析),比较法,类型构造法 3)具体技术:包括问卷与观察表格的制作技术,调查指标的设计方法,观测仪器,实验设备,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资料审核与整理的方法技术等。 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关联性。不同的方法论观点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不同的方法论倾向及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研究者对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通常也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 田野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参 与式观察,以及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 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田野研究的资料收集方式 ?访谈 ?观察 ?田野研究的基本步骤 ?进入问题 ?资料收集 ?分析资料 作为资料收集方法的访谈 ●访谈的定义 通常采访被简单的定义为有目的的谈话。具体地说,这种目的为获取信息。不幸的是,怎样去采访并没有一致的观点。 采访可以被描述为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能或科学,它也能理解为一种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回答者可以受到内在的奖赏。 ●访谈的种类 ?标准化访谈 ?非标准化访谈 ?半标准化访谈 (1)标准化访谈 ?标准化访谈使用一种正式化的结构问卷。采访者需要让被访者回答问卷上的每一个 问题。 ?调查者假设调查工具中列出的问题是十分广泛的以致能探出受访者关于研究课题 的所有相关信息。 ?总的来说,标准化访谈室使用一系列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信息,信息包括受访 者对于研究相关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态度。 (2)非标准化的访谈 ?与标准化对于问卷的严格要求相反,非标准化访谈不需要使用已设计好的问卷 ?采访者在访谈之前不预先知道所有需要问的问题 所以,采访者不能预先列出要问的问题,他们同样假设不是所有受访者都能对语言相近的问题有同样的理解。 ?在非标准化的访谈中,采访者必须根据必须根据特定的情况和调查的目标形成问题,做 出合适的探索 ?为了增加田野观察非标准化访谈有时被用在田野研究的过程中 (3)半标准化访谈 ?半标准化访谈室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和假设,重点就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访 谈,半标准化放眼的关键是课题的选择和题目的拟定 ?这类问题一般以一种系统而连续的方式询问被访问者,但访问者可以自由的离题,那是 指访谈者允许探索一些非预备问题的答案

社会科学研究系列(DOC)

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 资格评审标准条件(试行) 皖社科字〔2006〕4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科学专业研究队伍,更好地发挥社科理论工作者在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和安徽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特点,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本评审标准条件所称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非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凡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转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社会科学事业,敬业爱岗,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创新精神;身体健康,积极承担工作任务。 第八条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学历资历条件 (一)研究员 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二)副研究员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2.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助理研究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三)助理研究员

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看待五位一体

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视角下的五位一体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时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我们对于研究社会科学,应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各部分的普遍联系,才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和学习它。 社会系统研究必须把每一个系统同它的环境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使自己有开阔的研究视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系统的认识划分为由五个子系统即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位一体符合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以使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位一体符合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取决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为例【内容摘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两种相对立的范式。尽管他们之间在哲学层面和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区别,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研究过程和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所以,在社会工作研究和工作中,只有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并用才是科学的做法。 【关键词】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工作方法论 社会工作是是助人自助的专业行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工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案例,需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在解决问题之前,对于社工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的分析案主,帮助案主挖掘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即隐藏在某些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在寻找问题根源,最求真理的过程中,社工的认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地建立一打破一重新建立的循环中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真理。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工往往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失败,走入“绝境”。因此,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就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其中的两种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这两种方法谈谈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运用。 一、概念的界定 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1。定性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出现,让大部分学者认识到“思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定性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定性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2。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依靠研究者的经验、敏感以及有关的技术,有效地洞察被研究者的行为和动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硬性。定性研究希望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去看待问1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165537558.html,/view/446672.htm#5 2梁丽萍,《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歧义与整合》,《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桂职办[2009] 12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员 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评定标准:社会科学研究员必须精通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能力,在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开发研究上有创新或突破,是本学科某一领域的学术骨干;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内容、重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根据理论发展或实际应用的需要,参加过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或社会科学某一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水平,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有培养科研人才或指导中级以上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的能力;外语按规定考试合格;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条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服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任现职以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在规定的资历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等次为不合格者,延迟1年申报;

二、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谎报成绩或剽窃他人成果,一般延迟2年申报,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推迟申报年限在5年以上; 三、因工作失误造成较大事故或经济损失并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者,一般延迟3年申报,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推迟申报年限在5年以上。 第三条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一)获得博士学位,取得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资格3年以上。 (二)获得硕士学位、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或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副高专业技术资格5年以上。 第四条外语条件 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 一、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 二、免试条件按自治区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继续教育条件 完成本部门、本行业及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担过国家或自治区级规划研究课题,或承担过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或承担过社会科学某一领域的重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验收; 二、主持过一次或参加过两次省(部)级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发言);主持过一次或参加过一次以上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或在会议上发言); 三、指导过中级研究人员的工作(如完成课题等)或研究生的学习。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作业及答案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此题回答正确 1. A. 概念 2. B. 命题 3. C. 指标 4. D. 关系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意向特征 2. B. 行为特征 3. C. 状态特征 4. D. 年龄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访问对象的重点 2.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3. C. 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 D. 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正相关 2. B. 负相关 3. C. 直线相关 4. D. 曲线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此题回答正确 1. A. 比较测量 2. B. 复本测量 3. C. 三角测量 4. D. 准则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此题回答正确 1. A. 信度审核 2. B. 效度审核 3. C. 资料校正 4. D. 资料分类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 B. 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3. C. 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4. D. 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此题回答正确 1. A. 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 B. 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 C. 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 D. 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此题回答正确 1. A. 自愿原则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问题

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问题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它所包含的各门学科都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并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因此,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科学分类问题科学分类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而变化的,科学分类有很多种方法。中国传统的科学分类,是按“经、史、子、集”来分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四部之学”。“五·四”前后对上述传统的科学分类作了现代的划分,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文学归文学,哲学归哲学,史学归史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长时期科学分类模糊,所以人们只知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分类也就出现了很多种方法。一种是两分法: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毛泽东同志讲:“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哲学就从社会科学里分出来了,这是三分法。后来又有一种分法,把数学又从自然科学里分出来,这是四分法。因为哲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一个理论上的抽象,而数学是客观世界数量的抽象。所以,学数学的人整个思维方式是另外一种方式,他的职业训练是建立在抽象的思维基础上,和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近20年来,又把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里分出来, 这就出现了人文科学。到后来有人又把人体科学、信息科学

从自然科学里分出来,所以科学分类有多种分法。这是整个科学的分类情况。(二)关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人文科学是从社会科学里分出来的,那么,人文科学与社会科 学有什么区别?一般简单地从理念上讲,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不是个体的人,而是社会的人组成的社会。一般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 还有行为科学、管理科学都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人文科学则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现在也有人主张把哲学不独立作为一门学科,而是放在人文科 学里。有一本杂志叫《文史哲》,办了几十年,是很有影响的 杂志,那就是哲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杂志。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都是以人为中心,但比较起来,人文科学更贴近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文学是人的幻想,历史是人的记忆,哲学是人的思维成果。可以说,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人文科 学是研究人本身的科学。学术界长期以来把“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概念混合使用,没有深刻认识到人文科学对转变 人类思维方式的意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分,在于它们对“人”的研究有各自的涵义。自然科学探讨的是客观世界、自然生命及人与自然的联系,社会科学探讨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对人的文化生命的研究,则形成了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基本任务有三:一是探讨人的本质;二是建立价值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题答案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假设是由什么构成的?() 1. A. 命题 2.概念?? 3.关系 4.指标 2、研究对象外显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是指() 1.状态特征 2.行为特征?? 3.年龄特征 4.意向特征 3、重点访谈法所指的重点是() 1. B. 访问对象的代表性 2.访问对象的重点 3.访问所侧重的内容?? 4.访问内容在总体中的比重 4、社会调查研究中,当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因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 等的变动,这种相关关系是() 1.曲线相关 2.正相关?? 3.直线相关 4.负相关 5、使用两种以上的测量手段度量同一客体,以便相互验证,这种方式也称为() 1.比较测量 2.三角测量?? 3.准则测量 4.复本测量 6、文字资料可靠性审核是指()

1. F. 效度审核 2.资料校正 3.资料分类 4.信度审核?? 7、不属于思维加工的主要任务的是() 1.揭示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做出理性判断或结论 3.确保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 4.提出对实际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8、访问调查法的优点不包括() 1.随机应变的能力强 2.收集的资料客观公正?? 3.适用调查对象范围广 4.能深入探究各类社会问题 9、下列选项不符合实验调查原则的是() 1.自愿原则 2.知情原则 3.全面原则?? 4.法律原则 10、关于典型调查的表述错误的是() 1.典型调查要求调查者正确选择典型 2.典型调查有利于直接获取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3.典型调查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典型的选择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 11、有关分析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1.分析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互相依赖、互为前提 3.分析法一般包括分解和思考两个重要步骤?? 4.分析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及其运用 学生姓名:苏丹 学号:2014002019 班级:MSW2014(2) 学部:MSW教育发展中心 学年学期:2014-2015-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方法的使命,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把握客体。认识的方法,只有体现认识对象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是科学的。实践的方法,也只有合乎实践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时,才是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其批判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克服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依据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而变革创新,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中主要方法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中主要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总体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四个主要方法的基本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最根本的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书本上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客观实际和思想实际的问题,同时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理论根源于实际,没有实际,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是实际的反映,正确与否需要和实际相比照;理论反作用于实际。实际联系理论是实践的必然要求。理论无实际则空,实际无理论则盲。 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的认识方式。在认识活动的思维进程中,只有理论而无实际,或只有实际而无理论,都是不科学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理论和实际同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这四对矛盾或范畴构成了认识论结构的四个层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前提,它规定着认识论展开的基本方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中心线索;认识和实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分析1

浅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摘要:在现代社会调查中,为了获得更准确、真实、可靠的调查资料,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其产生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的进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理论概念与概念的量化问题,这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理论概念问题 理论是系统化了的认识,是某个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系。它是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理论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认识社会的最基本的方法。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概念。有些人说社会科学研究没反正,这主要就是因为对许多理论概念使用不精当。 很多社会科学研究辩论来辩论过去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包括理论研究也有这种情况,根本问题就是概念不明确。科学研究的概念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概念必须清晰性。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很多东西,包括很多术语,很不清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类似的问题太多,一些文章里,领导讲话中,甚至权威讲话中也存在很多模糊概念。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作为科学来研究,就必须使概念具备清晰性。 2、概念必须有针对性。概念要针对具体的对象,不能泛指,更不能模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更应该如此。 3、概念的实证性。对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说,概念还要求客观性和实证性。现在的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社会科学概念模糊。科学研究需要精当,需要清晰的结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进步,就是有了量的描述,只有通过量的描述,才能使社会科学概念具备实证性。

社科系列职称评审相关问题说明

附件3 社科系列职称评审相关问题说明 (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一、《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人员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中的论文著作条件要求: (一)副研究员需下列情况之一: 1.专著1部(主要作者)+专著1部(主要作者)+本专业核心刊物论文1篇(第一作者); 2.专著1部(主要作者)+本专业核心刊物论文3篇(第一作者); 3.专著1部(主要作者)+作为主要撰写者为地市厅局及以上级别的党政部门或大、中型企业撰写研究报告2篇被采用并获得良好效益。 (二)助理研究员需下列情况之一: 1.专著1部(主要作者); 2.本专业公开学术刊物论文2篇(独著)或地市厅局级及以上学术会议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需提供宣读证书、论文汇编材料); 3.作为主要撰写者为地市厅局级以上党政部门或大、中型企业撰写研究报告2篇被采用。

(三)上述“专著”不含“编”、“编著”类著作,论文集、文章汇编、资料手册、普通教材、普通工具书也不计入。 (四)上述“主要作者”指下列情况之一: 1.独立撰写人; 2.第一作者; 3.负责撰写全书50%以上内容的第二作者(需第一作者证明)。 (五)上述“本专业”是指与所申报的专业一致或相近的专业。专业学术期刊的学科归类或综合类期刊的学科栏目需与申报人所申报的专业类别一致或相近,如果在所申报专业类别不一致或不相近的专业刊物或综合性刊物专栏上发表的论文不能计算为论文著作条件中有效论文篇数。如申报经济专业,发表在经济、管理专业期刊以及综合类期刊中的经济管理专栏上的论文计入有效篇数。 (六)上述核心刊物原则上是指下列情况之一: 1.收录在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目录》(CSSC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的学术刊物; 2.发表在SSCI、A&HCI、SCI收录源期刊和被EI、ISTP、ISSHP收录的学术期刊。 (七)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上的理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一、实证主义:源于孔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律性的观点。 二、经典实证主义阶段:孔德,涂尔干。 1、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诸学科是一致的,社会科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 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 2、认为社会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 3、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对象)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 4、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 三、孔德: 1、人类进步法则,三种理论状态:神学的或虚构的;形而上学或抽象的;科学的或实证的。 分别对应:军事社会;宗教社会;工业社会。 2、将“实证”定义为:现实的而非幻想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地而非可疑的,确切 的而非含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 3、“科学层次理论”。 4、社会物理学: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的发展的或进步。社会静力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关 系和秩序问题。 5、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但在研究方法或程序上是一致的,它们的研究目标也是相同,那 就是发现普遍性的规律。 四、涂尔干: 1、《社会学方法的规则》纲领性著作;《自杀论》里程碑意义,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离 2、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把社会事实当做事物。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社会学完全独立与哲学;社会学的方法是客观性的;把社 会事实看做社会性事物,社会学所独有的性质。 五、工具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40~60年代:拉扎斯菲尔德的哥伦比亚学派(定量研究);芝加哥学派实地调查。着眼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事物或制度,力求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改进,通过研究语言的数学化和形式化,发展实证主义社会学。 1、坚持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前提,即认为知识只能靠系统的经验研究获得,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是一致的;承认社会世界也存在着规律,这种规律是因果规律或统计规律。 2、坚持归纳主义的原则。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经验归纳。 3、坚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原则。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4、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避免个人思想和偏好的介入。 六、批判实证主义:柯林斯、许茨:现象学创始人,理解的方法。 后实证主义:华莱士、乔纳森.特纳、亚历山大(科学连续统、新功能主义者)科学连续统:,科学可以被看做这样一个学术过程。它产生于两种不同的环境脉络之中:一是经验观察到的世界,另一是非经验的形而上学的世界。实证主义方法论危机:自身发展不足;社会危机(西方福利社会)和学术危机(针对功能主义的新理论) 1、社会科学研究趋于综合化,理论观点取向多元化。 2、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对社会科学各学科自身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3、对“客观性”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实证主义知识观强调客观主义,认为知 识是积累性的,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一、非实证主义:现象学与理解方法、批判理论、构建主义 二、现象学:狄尔泰(理解:一是你中发现我;二是凡人创造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强调

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神话传说、信仰、人权取代神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识方式) 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作用:1.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4.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功能定位: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5 客观性原则:人类社会。主体性原则:人自身的内在要求。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性原则: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 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先进性;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 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心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法、“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基本原则 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以人为本的) 第二,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论既有同于其它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方面,又有别于其它方法的方面,社会科学方法论既要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又要有适合于自身特殊性的原则。探讨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原则,必须搞清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方法论原则是哲学世界观对具体研究方法发挥指导作用的中介环节,是方法论的基础,主线与标志,它制约、支配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研究方法、手段、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制约研究态度、步骤和研究成果。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在研讨、阐述科学认识方法时,侧重于对方法论作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

科学方法论 学号: 09042315 姓名:杨晖晖 课程老师:胡文龙

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论(杨晖晖(09042315))摘要: 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八种本科生应掌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本科生; 研究; 方法 本科生就得搞研究,搞研究是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本科生要搞研究必须研究和掌握科学的有效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题方法。 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选好研究题目, 这是科研工作的实际起点和开端。题目要新,选题可以是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也可以是老问题的新阐释。选题可以是纯学术性质的, 也可以是纯现实的, 但是,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 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选题是最好的。这些课题首先是现实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然后反映在理论学术界成为争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因此,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本科生首先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然后, 要搞清楚学界在解答现实问题上的分歧意见, 找出各家值得肯定的合理的观点和应该否定的不合理的观点。判断各家观点合理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 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最后, 所发现的学术理论界存在的问题, 正是应该选取的课题和立意的出发点。只有这样选题, 才会选出本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立意才会有新意,研究结果才可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当然,一个人究竟选择什么研究课题好,除了明白这些基本道理外,个人的爱好、兴趣、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等因素,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是调查者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而对于某个领域的文献及其内容进行寻找和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可以迅速发现问题, 迅速进入研究前沿, 节省研究资金和研究劳力, 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 文献既有内容和形式,又有载体。文献的内容是指文献所记载的人类的知识、理论等, 是读者可以通过文献对于作者加以理解的东西。文献的内容, 可以是知识 (客观事实, 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 解决的问题) , 也可以是价值标准 ( 对于人类应如何看待事物的认识, 解决‘善’的问题),还可以是审美情趣(对于美的鉴赏倾向,解决‘美’的问题)。文献中的这些知识、理论等需要一定的“形式”,如一个思想家的理论可以以文字记载也可以以声音记载。这些“形式”,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读者对于作者进行理解的媒介。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评审标准。 第二条专业划分 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学、文学、语言学、体育学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评审标准适用于在社科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中从事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资格名称 社会科学研究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称分别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第二章申报资格 第五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六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必须是本专业被聘在岗人员,且任现职内综合考核结果达到合格。 第七条学历、学位与资历要求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硕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 (二)具有研究生班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4年,任助级职务4年; (三)具有学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5年,任助级职务4年。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副高级任职资格: (一)具有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2年; (二)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5年。 三、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正高级任职资格: 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取得副高级任职资格5年。 第八条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一、外语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外语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二、计算机要求 除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外,计算机成绩必须达到规定标准。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年不允许申报: 一、弄虚作假,或窃取他人学术成果的; 二、经有关部门鉴定,发生责任事故的; 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 四、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其他情形不能申报的。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十条中级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二)基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熟悉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资料,能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写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或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 三、工作业绩与学术成果 (一)工作业绩应具备下列条件: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名词:1、社会现象:是指“一种与已经形成的个体现象相脱离的社会现象”,“他们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 7、“形式”演绎:演绎过程的结论不是由前提内容得出来的,而是由前提的形式及其组合得出来的,其推理的基础是事物的种类关系。 10、简化论:是指在研究人类社会行动或现象时,采用有限的概念或变量加以解释,只是反映分析单位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或者只从一个方面分析这种特征。 15、表面效度:又称为内容效度和逻辑效度,是指测量内容的适合性和符合性。 17、非个人文献研究:是一种以质为本的研究方法,此研究以发现不同文化中的历史模式为目的,通常要从大量详细描述所研究的议题中发现模式,即韦伯所称的“理想类型”,其本质是指由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所组成的概念模型。 21、实地研究法:是指不带有理论假设而直接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去收集基本信息或原始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第一手资料中得出基本结论的方法。 解答:4、理论的基本特征: (1)、理论必须是抽象的(2)、理论必须是主题化的。(3)、理论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4)、理论必须是理解性的(5)、理论必须是概括性的(6)、理论必须是独立的(7)、理论必须是实质上有效的。 6、操作定义的重要性在于: (1)、使抽象概念与经验现象联系起来,从而使经验研究成为可能。(2)、有助于对现象进行精确、客观的描述和比较。(3)、有助于对研究进行客观的检验。 10、进行信度审查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如与经验、常识相违背,就要对资料进行核实 (2)、采用两个以上的人分别记录,对记录相互印证。 (3)、根据资料的内在逻辑进行核查,如果发现资料前后矛盾或违背事物发展的逻辑,就要找出问题所在,重新进行调查 (4)、利用资料间的比较进行审查,如果资料是用多种方法收集的,可将对同一事件的记录进行比较以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 11、对于无结构观察,在记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记录使用的工具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展。 (2)、记录的时机以同步记录(或称为现场记录)最为理想,以避免事后追记的不完整。 (3)、记录的原则是“能记就记”,把所有知道的细节完完全全的记录下来。 (4)、记录的内容应包括观察到的事实和对观察的解释,也就是“知道”的和“认为”的社会过程。 论述:2、结构洞理论的优势 A、B 、C假如处于资源竞争的状态,AC结构洞存在,为B提供了两大优势。 A 第一个优势是AC之间的信息一定通过B来传递,这种状态给了B信息优势。 第二个优势是控制优势,即B可以决定在怎样的情况下将A的信息传递给C, 又在怎样的情况下将C的信息传递给A。 B C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