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发展时期,国家长期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流通部门自成系统,按计划储存和运输;交通、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由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运行,部门经济和条块分割造成的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因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流通结构不合理和物流效率低下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当时还没有现代物流概念。

(2)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这一阶段伊始,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随之不断深化。1979-1984年,按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长期以来全面统一管理的旧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重点调整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了商品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固有局面,发展了计划购销、市场购销等多种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1984~1987年,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框架,全面改革了流通领域的企业体制、批发体制、价格制度、经营制度,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流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87?1992年,根据国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对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减少。物资流通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在物资、商业、外贸、交通、铁路、货代等各个领域引起关注;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砷设施建设投人加大。

在这一阶段物流概念开始进入中国。1979年5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赴日本专门考察物流、参加国际物流会议,带回了物流概念。19料年8月,成立了中国物流研究会。1989年4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在北京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物流手册》、《物流管理人门》、《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首批物流专业书籍出版发行。1991年7月,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与中国物流研究会合并,成立了中国物资流通学会。1992年5月,该学会在江苏召开首届年会和物流研讨会,物流理念和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开始在全国传播。这一阶段是中国物流引进、启蒙和宣传普及时期。

(3)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物流(1993~1998年)。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从此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经济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为了加强对流通的管理,同年,组建了国内贸易部,把生产资料流通与生活资料流通统为一体,依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了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力度,使我国的流通体制朝着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这个阶段里,我国掀起了经济建设热潮,生产规模和产量的迅猛扩大,导致生产与消费严重失衡,库存商品的积压浪费创下了空前纪录。流通问题,特别是物流发展滞后的矛盾再度显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迫切期待物流水平的提高。

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推动了物流事业的发展。在物流学术领域,1995年,中国物资流通协会成立并于1997年举办《亚太国际物流会议》。此间,《现代综合物流管理》、《规代物

流学》、《物流学》、《军事物流概念》等新一批重要物流书籍出版发行。这一阶段是中国物流发展成长时期。

(4)第四阶段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物流(1999年至今)。新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网络经济。2〇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电子商务,让人们转而聚焦物流这个“瓶颈”,意识到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物流。新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二是信息经济。互联网信息平台、EDI(电子数据交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条形码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中的广泛运用,使物流现代化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三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流通、全球化消费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大发展。加人WTO以后,把我国的经济活动推向了国际化竞争的舞台,使我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迫使它们不得不重视物流这一“第三利润源泉”。

200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我国物流领域第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行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之后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正式实施。《中国物流年鉴》、《中国物流发展蓝皮书》出版发行。各种物流峰会、论坛、研讨会和物流机械展览会接连不断。各省、市、自治区纷纷制定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一阶段是中国物流大发展的年代,中国物流正在和世界经济接轨,和国际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发展时期,国家长期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流通部门自成系统,按计划储存和运输;交通、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由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运行,部门经济和条块分割造成的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因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流通结构不合理和物流效率低下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当时还没有现代物流概念。 (2)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这一阶段伊始,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随之不断深化。1979-1984年,按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长期以来全面统一管理的旧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重点调整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了商品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固有局面,发展了计划购销、市场购销等多种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1984~1987年,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框架,全面改革了流通领域的企业体制、批发体制、价格制度、经营制度,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流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87?1992年,根据国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对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减少。物资流通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在物资、商业、外贸、交通、铁路、货代等各个领域引起关注;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砷设施建设投人加大。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物流活动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生产共生共长, 源远流长。可以说, 永不停息的物流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保障, 是经济社会的动脉系统, 是社会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物流学是却是一个新兴学科,因为它只有60多年的历史。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 使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认识到了除资源和人力之外可以到来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称为第三利润源。 一、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近些年, 中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 国务院更是在 2009年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并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由此,物流业也称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如今,物流这个朝阳的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 物流一词还未出世之前, 中国的物流活动是一直存在的, 只是没有物流的概念, 更没有系统管理物流活动的思想和机制, 各要素都是以单个活动分别进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体制。由国家来组织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多数产品的生产, 特别关注的是增加产品的数量,以保证人民的基本需求。 20世纪 70年代末,流通企业开始组建储运公司,从商品经营机构分离出来。这个时期我们称为储运时代。 此后,一直到 1979年我国才开始使用物流一词。 1979年 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 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述语, 并介绍了日本物流的发展情况。中国也开始对物流进行理论研究, 而且是以探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活动为主, 对其他领域的物流涉及却很少。这段摸着

石头过河的时期, 对以后的中国物流的崛起打下了基础。到 1989年 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在中国日益普遍。 90年代中期,现代物流才在中国真正的崛起。 1994年广州宝供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本土第一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诞生, 拉开了现代物流组织的序幕。另外, 香港和记黄埔开始投资建设和经营珠三角地区的港口。与此同时, 一些政府开始制定本地物流规划, 出台发展物流的政策措施,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引进和开发物流技术等。 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中国物流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它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 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 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 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并在这年,中国加入 WTO ,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量的外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而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研究数据和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 这些都为中国的物流发展引进的大量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 帮助我们引进了资金和人才。 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写进我们的五年计划,专门有一节叫“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么一段文字明确了中国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把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放到第一位。而 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政府各类“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1.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体制2.物流引入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3.发展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4.全面发展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港口的定义:具有一定的设备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停泊,避风,进行货物或旅客转载作业的场所。作为海上运输和陆上运输的连接点,天然港口,人工港口,现代港口。港口有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组成,一般设有航道,锚地,码头,泊位,仓库货场,后方运输设备,修理设备和必要的管理服务结构。@港口组成:1.陆域:用于旅客上下船,货物装卸,货物堆存和转载之间,要求有适当的长度和纵深并有仓库,货场,铁路,公路,装卸设备和各种必要的附属设施2.水域:是供船舶航行,运转,停泊,装卸,要求有适当的深度和面积,水面稳静。包括船舶进出港航道,港池和港口锚地。@港口分类:1.按用途分类:商业港,军港,渔港,工业港,避风港,旅游港2.按位置分类:内河港,湖港,海岸港,河口港3. 按装卸货物的品种:综合性港口,专业性港口4.按集装箱运输中的作用分类:干线港,支线港,地区性港。@干线港(中枢港 Hub):1世界性大型枢纽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班轮挂靠2一次装卸较大数量的集装箱,周围中小港口的集装箱通过支线运输方式向这些港口运输或疏散。“特点”:1国际集装箱航线,航路多,设备先进,泊位多,装卸效率高,竞争优势巨大2吞吐货物有相当大比例不是本港经济腹地生产和消费,转运性质。@支线港:1相对干线港,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干线班轮挂靠少,主要是近洋航线和支线航线挂靠作业。吞吐货物通常是本港经济腹地所产生和消费,转运量少。2港口与干线港之间有定期的支线航班运输。@地区性港:1主要指国内或更小区域的船舶运输服务港口。一般规模较小,经济影响性和辐射面有限,吞吐量也较小2集中周边地区的集装箱量,以频繁的,少量的喂给方式向集装箱干线港或支线港提供箱源。@集装箱:货箱,货柜。@集装箱的单位:1.个,只2.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计算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船装载能力的单位。@货物吞吐量:一年间经由水运输出,输入港区并经过装卸作业的货物总量或集装箱数量。货物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能力的最重要标志,反映港口规模和它在物资交流中的重要程度。@港口通过能力:1指一年间在既定的设备条件下,按合理的操作过程,设计最佳的装卸工艺和生产组织所允许通过的货运量2港口通过能力是港口所有泊位通过能力的总和,主要由泊位,库场,铁路装卸线,道路等部分组成。@港口物流的概念:1.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工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2.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了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港口物流的特点:1.与腹地经济紧密相关:腹地的经济情况,规模,人口密度,腹地的交通运输体系2.受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检疫,海上救助,海事法庭,港口经济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外交政策3.港口物流面临的激烈竞争: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 一、中国物流历史概述 中国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商周时期,商人就开始使用马车和船只进行商品运输。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古代,中国的物流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例如人力搬运和马车运输。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近代物流业的兴起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工业的兴起,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建设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大量的商品需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物流业成为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此时期,物流业主要以货运公司、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为主体,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三、物流业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物流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了物流业的改革力度。这一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市场化改革:中国物流市场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物流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信息化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业开始推行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物流企业的重要任务,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 3. 多元化服务:物流企业开始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还包括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这些服务的提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 4. 环保可持续发展:物流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行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减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四、现代物流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物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首先,物流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技术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物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物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物流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人力搬运和马车运输,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国内外贸易逐渐扩大,物流需求逐渐增长,物流行业开始崭露头角。然而,那个时期的物流水平较低,主要以人力、畜力和小型车辆为主,缺乏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物流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国际 物流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并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业发展迅猛。2002年,我国启动了全 国物流与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建设和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相继启动,提升了物流的配送效率和服务品质。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物流服务水 平大大提升。队伍并进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物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相继涌现,物流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

业。物流业已经从过去的简单运输、仓储为主的领域,发展成为综合性、多元化、高效率的现代服务业。物流企业不仅提供货物运输、仓储管理等服务,还结合信息化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增值服务,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急件、时效等需求。 未来,我国物流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加强物流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物流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力和运输能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物流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等。 可以说,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物流业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物流活动可以追溯到商 代和周代时期,当时的物流主要是以人力和畜力进行的。货物由人们 肩挑背扛、马驮车载,运输效率较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物流的规模和效率也逐渐提高。 在封建社会时期,物流逐渐由个体运输向专业物流组织转变。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物流业开始有了相对规模的发展。 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物流工具是运河。在大运河的带动下,大量商品、食品和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得以运输,物流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近代,物流业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最具代 表性的里程碑是铁路和汽车的发展。铁路的出现使得远距离货物运输 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也加快了物流的速度。汽车的出现使得末 端配送更加灵活。同时,海运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也为中国物流业带来 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物流业迎来了蓬勃的 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和完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 使得物流环节更加高效和透明。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的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电子商务 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仓储和配送网络的建设也得到 了加强。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方面,物流 成本较高、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物流发展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物流发展 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物流业的雏形—古代国家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主要起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礼记-中庸》中记载“书同文,车同轨”道路制定统一的标准,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物资在各地的周转和运输。 中国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发展道路从丝绸之路开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 2. 中国近代物流发展史 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政府束缚下产生并艰

难发展的。物流的发展是随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二十世纪前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受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军阀轮番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体制依然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本国经济畸形发展。国家贫困,民生凋敝,国民经济相较西方十分落后,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导致了我国此间的物流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一条吴淞铁路,架设电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史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我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发展历程 中国物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物流业的重要一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物流业的起步阶段,在当时中国物流业 主要依赖于邮政系统。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国内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物流需求开始快速增加。当时的物流业主要承担着货物的存储、分拣和运输等基本功能。然而,由于交通运输、仓储设施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物流效率较低,质量也不稳定。 1990年代,中国物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开始 重视物流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国内外企业开始纷纷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同时,中国物流企业也积极采取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事件进一步 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中国物流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中国物流企业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跨境物流服务。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也促使中国物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物流效率和品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国物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商平台的兴起推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物流需求和更严格的物流要求。中国物流企业开始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物流

效率和可持续性。 今天的中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货物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交流等多个环节。中国物流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物流网络和仓储设施,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物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促进了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选择。 然而,中国物流业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同时,物流业者面临着运营成本高企、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激烈等压力。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物流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加大对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采用,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物流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企业的努力都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中国物流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为世界物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 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

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理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 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 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 流公司等。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例如,中外运集团等。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这些企业依靠灵活 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 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 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 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