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

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

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

(phyicaldi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tic)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Bor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

用Logitic一词来称呼物流,替代原来的PD。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根据

军事上的需要,首先在军火供应领域采用LogiticManagement(后勤管理)概念,并对战时的军火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

一定的经验。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

生了诸如BuineLogitic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

泛应用。

1946年,为了将物流培训活动纳入正轨,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输送物

流协会(AS T”L)。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

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物流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了各个国家

民族性情和经济模式的差异。比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

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

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1)美国物流发展——追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物流的概念源于(美国),美国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先进,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应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支援任务,被概括为“后勤供应”。战后,这种组织管理手段被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开拓了企业生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美国的物流包装,也十分强

调适用性,尤其对作战物资的包装,着重从强化包装质量入手,改进包装

方法,方便物资的储存与运输。

纵观美国物流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①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1949年):在这一时期物流

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

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被看做流通的附属机能,关于“实物分配”这一概念也是在研究流通问题时提出。如1915年,阿奇.萧(ArchW.Shaw)在《市场分销中的若干问题》(SomeProbleminMarketDitribution,哈佛大

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PhyicalDitribution的概念。20世

纪2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克拉克(FredE.Clark)在研究市场营销问

题时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泛指一切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实物配送活动。美

国当时还着重于实体配送(销售物流)的研究,而对供应物流的研究相对

较少,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制造业内部的实体配送管理被认为是一

个分离的组织功能或领域;第二,实体配送只是作为运输部门的附加职能;第三,最初建立实体配送部门的目标也仅仅是降低实体配送成本。

②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物流实践推广阶段(1950—1978年):这

一期间有很多有关物

流的论文、著作、杂志开始出现,有关物流管理研讨的会议也开始频

繁召开,这些都推动了物流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物流实践活动的推广。如

在1954年美国第2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发表了题为

“市场营销的另一半”的演讲时指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都应该提

高认识,研究市场营销中的物流,真正从战略的高度来管理、发展物流。1956年,霍华德.T.莱维斯、吉姆斯.W.克里顿和杰克.D.斯蒂勒三人撰写

的《航空货运在物流中的作用》一书中首次引入总成本的分析概念,提出

应当从物流费用总体的角度评价运输手段的优劣,深化了物流活动分析的内容。1962年美国著名专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1963年,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组织——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ticManagement,CLM),协会的目的是通过年会、地区会议、学术会议和出版物,

为跨行业的企业提供交流、培训渠道。

③物流理论的成熟与现代化阶段(1979—1985年):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

物流方面的法规,如《航空规制缓和法》,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理论上随着MRP、MRPⅡ、DRP、DRPⅡ以及JIT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和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使人们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的全过程看待物流,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手段。特别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CouncilofPhyicalDitributionManagement”改为NationalCouncilofLogiticManagement”,标志着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

④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深化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这一时期,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物流

与生产、营销紧密相连,成为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支柱之一。实践上物流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不断加快,如EDI和专家系统的运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奠定了物流纵深发展的技术基础;POS系统、条码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使用,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率。《美国运输部1997—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的出台,为美国物流的现代化树立

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在1997-2002这5年里,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环境的

挑战,跨越国界的安全威胁和通信与信息革命等环境要素的变化,通过规

划的实施,美国已重建一个全世界最安全、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运输系统,为美国人民提供更多灵活选择的机会。

(2)日本物流发展

日本物流发展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规模、效率及整体现

代化程度令人赞叹,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日本物流的发

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物流概念的引进阶段(1956—1964年):1956年10月至11月,

为改善生产经营管

理,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出一个由12名专家组成的“流通技术专门

考察团”赴美考察,引

入“PD”这一概念,即PhyicalDitribution,1963年,被称为物流

之父的著名学者平原直先生将其译为“物的流通”简称“物流”,并被产

业界普遍接受。同时日本学者又创造性地提出物流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是一种综合活动。

②物流实践阶段(1965—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这个时期制订了国民

收入倍增计划,重视工业发展,对物流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引入

“物流”概念,大力加强物流设施建设,修建铁路新干线、高速公路和集

装箱码头,实现汽车大型化,火车高速化,仓库自动化,物流系统化,降

低物流成本。企业内部也广泛采用如铲车、自动仓库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

仓储设备,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同时物流联网系统、配送系统等物流软

件的开发、推广使用,又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4—198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包括日

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

企业的传统盈利方式面临挑战,人们开始关注物流对企业盈利的贡献,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上。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日本积极推进

物流合理化,旨在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快速化,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

动成本。日本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得到蓬勃发展,一些新的物流服务项目,如市内送货、路线配送、集中配送等物流业务被物流公司开发出来。

④物流纵深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多品种、少批

量成为日本生产经营的主流,减少库存成本的观念越来越强,物流也

相应地从集货物流向多频率、少量化、进货短的方向发展,外贸的快速增

长也使物流面向国际化。这一时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JIT物流,

使物流服务呈现多样化,但也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上升。因此,90年代日

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

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日本物流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指出今后日

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是:信息化的

推进;物流技术的开发;物流人才的培育;新物流服务的开展;国际

化的对应;包装机械化、在库管理数码化的推进;整体系统化的加强;社

会资本的充实;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共同化、协作化的推进。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物流的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流(1949~1977年)。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发展时期,国家长期对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生产、计划分配和计划供应。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流通部门自成系统,按计划储存和运输;交通、铁路、航空等专业运输部门也各自拥有储运企业。由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完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和运行,部门经济和条块分割造成的物流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因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流通结构不合理和物流效率低下的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当时还没有现代物流概念。 (2)第二阶段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1978~1992年)。这一阶段伊始,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随之不断深化。1979-1984年,按照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改革长期以来全面统一管理的旧体制,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重点调整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了商品统购统销制度,打破了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固有局面,发展了计划购销、市场购销等多种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格局。1984~1987年,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框架,全面改革了流通领域的企业体制、批发体制、价格制度、经营制度,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了流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87?1992年,根据国家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大力发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对生产资料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大幅度减少。物资流通企业大踏步走向市场,物流的重要性开始在物资、商业、外贸、交通、铁路、货代等各个领域引起关注;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货运枢纽等物流基砷设施建设投人加大。

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物流行业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物流行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早期。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开始进行简单的物品交换和运输活动。随着社会分工的加深,商业活动的增多,物流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二、手工物流时代 在农耕社会,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物流活动主要通过人力和畜力来完成。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运输工具,如担架、推车等,进行物品的搬运和运输。这一时期的物流活动主要局限在地方范围内。 三、工业革命与机械化物流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化物流开始崭露头角。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的建设,加速了物流的发展。铁路的开通使得物品可以更快地运输到远处的地方,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如起重机、输送带等,使得物流操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四、电子化物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进入了电子化时代。电子化物流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管理和操作上。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技术、GPS定位等手段,物流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物流企业提

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五、智能化物流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物流成为物流行业的新趋势。智能化物流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管理上。例如,自动化仓储系统、无人机配送、智能调度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物流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需求预测和路径优化,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六、绿色物流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物流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物流主要体现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排放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物流企业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如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推行绿色包装和回收利用等措施,降低物流活动对资源的消耗。 七、全球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也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全球化物流要求物流企业具备全球资源整合和全球业务拓展的能力。物流企业通过建立全球物流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货物运输和供应链管理。同时,全球化物流也面临着跨国贸易壁垒、物流成本控制等挑战,需要物流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竞争力。

物流发展史概况

物流发展史概况 物流是指在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为了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货物流通的活动。物流发展史概况可以追溯至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但本文将主要关注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下面将以时间为顺序,概述物流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阶段一:人工物流时代 在农耕社会开始出现之前,人们的物流是以人工搬运为主,这时主要的物流工具为人力和家畜。农耕社会的出现,使物流的规模和复杂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开始使用劳动工具如手推车、牛车等,以提高物流效率。 阶段二:工业革命时代 工业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物流的面貌。1800年代,蒸汽 机的发明使得交通运输的速度和能力大幅提升,铁路、航运和邮政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时期物流管理的基础也逐渐形成,企业开始关注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减少库存等问题。同时,物流也开始出现专业化和分工。 阶段三:信息技术时代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物流管理迎来了 革命性的变革。计算机的应用使得物流信息化成为可能,物流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实时掌握货物的位置、数量和状态等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的可视性和管理效率。此外,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物流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阶段四:全球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全球物流网络的建设与完善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任务。此时,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也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企业开始强调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性和效率。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对物流产生了巨大影响,快递物流成为人们重要的购物选择。 阶段五:智能物流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正逐渐进入智能时代。智能物流系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优化路线,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配送速度和准确性。物流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物流发展史经历了从人工物流到机械物流再到信息物流的演进,现在正向全球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物流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物流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变革和突破。阶段五:智能物流时代 智能物流是指在物流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来实现物流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优化。智能物流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供更快捷、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物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

物流的发展历史

物流的发展历史 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的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二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上升,但货物的流通效率比较低,于是,在1956年,组团去美国学先进。从美国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那里,印证了美国30年来国民经济之所以顺利发展的原因就是,既重视生产效率又重视流通效率。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寻求加快经济发展路径成为那一代人的努力目标。国家也派出去了很多考察团学先进,一批为我国物流概念引进、“拓荒”的可敬学者,如吴清一、吴润涛、王之泰、丁俊发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开启了认识、认知现代物流的窗口。 B2B模式下的传统物流

物流其实是伴随着商流的发展逐渐进行演化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的头两三年,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对企业之前,也就是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消费者买东西基本上是要到实体店(超市或者批发市场)。因为那时的物流跟消费者本身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对物流还没概念。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大范围的物流活动了。 我们以一瓶洗发水为例,沿着整个供应链给大家简单地解读下其中的物流活动: 原料及包材。一瓶洗发水,其包装材料包括:瓶坯、泵头(瓶子最上面摁压的那个部分),洗发水原材料、水、香波等,这些原材料从材料供应商的工厂运送至洗发水的生产工厂,就属于物流活动中的运输环节。 生产及加工。工厂安排人将原材料及包装材料在工厂的仓库做临时的存储,建立起安全库存。然后,按照生产计划,备货,往车间的生产线上供应。线尾生产出来的货物会码放在托盘上,由叉车司机转移到工厂的成品仓库内存储。 发往各区域分销中心仓库。工厂的计划人员制定调拨计划,将货物运输至各区域分销中心的仓库。请注意,分销中心的仓库通常不会只存放一个品种的产品,基本上会存储该公司旗下的全部品类,因为这样才能确保经销商订单一次性得到满足。所以,分销中心仓库通常会收到很多家工厂的到货。

物流行业发展史

物流行业发展史 一、起源阶段 物流行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初期。在古代,人们通过人力、畜力和船只来进行物资的运输。例如,古代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一个重要的运输通道,将南方的丰产区与北方的商业中心相连,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繁荣。 二、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使得物流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蒸汽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铁路、轮船和汽车逐渐成为主要的物流运输工具。同时,工业生产的规模和复杂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导致了物流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三、现代物流管理的兴起 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逐渐崭露头角。泰勒科学管理学的理念被引入物流管理中,通过对物流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优化,提高了物流效率和运作质量。同时,货物标准化和包装技术的进步也为物流行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物流信息的传递

和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订单的在线跟踪和管理,提高物流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度。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物流网络和运输路线,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运输效率。 五、绿色物流的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物流成为了物流行业的新趋势。绿色物流强调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在物流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例如,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推广电动车辆和使用环保包装材料等措施都是绿色物流的重要实践。绿色物流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可以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六、物流科技的创新 当前,物流科技的创新正在推动物流行业迈向新的高度。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得物流操作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例如,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快递、配送和仓储等环节的自动化,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为物流行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 物流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人力运输到现代物流管理,再到信息技术和绿色物流的应用,不断推动着物流行业向前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物流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多的机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业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实践主要源于20世纪。以下是物流发展史的几个重要阶段: 1.20世纪初:现代物流的起源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物流活动开始受到关注。这个时期的物流主要是指货物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运输和仓储。物流的概念和实践开始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兴起。 2.20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引入 20世纪50年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引入改变了物流的发展方向。营销专家开始将物流视为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物流不再仅仅是货物的运输和仓储,而是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过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 3.20世纪6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化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将物流活动扩展到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活动,包括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现代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集装箱、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EDI)等。 4.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三方物流开始兴起。随着企业分工的细化,一些企业开始将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市场。这个时期的物流活动更加注重效率和成本效益,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更新。 5.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成为推动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活动越来越注重跨国界、跨地区的协作和信息共享。全球供应链网络逐渐形成,物流服务开始向全球化、网络化方向发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

中国物流历史及发展之路 一、中国物流历史概述 中国物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商周时期,商人就开始使用马车和船只进行商品运输。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流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古代,中国的物流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例如人力搬运和马车运输。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改进,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近代物流业的兴起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工业的兴起,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建设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大量的商品需要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物流业成为了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此时期,物流业主要以货运公司、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为主体,为国内外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三、物流业的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物流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大了物流业的改革力度。这一阶段,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市场化改革:中国物流市场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物流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提高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信息化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物流业开始推行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物流企业的重要任务,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 3. 多元化服务:物流企业开始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还包括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等。这些服务的提供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 4. 环保可持续发展:物流业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推行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减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四、现代物流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物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多样化,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物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物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首先,物流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技术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提升物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物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物流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的人力搬运和马车运输,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历程 反映.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 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 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 Logistics 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 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 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1)美国物流发展——追求高度自动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状况最恰当不过。其“器"便是物流机械。 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应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 企业生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 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项目的建设,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美国的物流包装,也十分强调适用性,尤其对作战物资的包装,着重从强化包装质量入手,改进包装方法,方便物资的储存与运输。 纵观美国物流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物流活动可以追溯到商 代和周代时期,当时的物流主要是以人力和畜力进行的。货物由人们 肩挑背扛、马驮车载,运输效率较低。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物流的规模和效率也逐渐提高。 在封建社会时期,物流逐渐由个体运输向专业物流组织转变。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的进步,物流业开始有了相对规模的发展。 这期间最具代表性的物流工具是运河。在大运河的带动下,大量商品、食品和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得以运输,物流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近代,物流业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最具代 表性的里程碑是铁路和汽车的发展。铁路的出现使得远距离货物运输 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也加快了物流的速度。汽车的出现使得末 端配送更加灵活。同时,海运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也为中国物流业带来 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起步于改革开放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物流业迎来了蓬勃的 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物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和完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 使得物流环节更加高效和透明。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的 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电子商务 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运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仓储和配送网络的建设也得到 了加强。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方面,物流 成本较高、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与阶段

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与阶段 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物流活动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发展。国际物流活动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及历程。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问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波索克斯认为,进入8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陷入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因此,必须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并且要改善服务,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这一阶段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历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才越来越扩展。越来越活跃。尤其在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国际间贸易从数量来讲已达到了非常巨大的数字,交易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新情况下,原有为满足运送必要货物的运输观念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系统物流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到国际领域。 历程二:六十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的大数量物流,在物流技术上出现了大型物流工具,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史

中国物流技术发展史 一、古代物流技术 在古代,物流技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配送等方面。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物流技术相对简单,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创新。 1.交通运输技术:古代的交通运输技术以陆路运输为主,如马车、驴车等。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水路运输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2.仓储技术:古代的仓储技术主要表现为仓库的建设和保管方法。仓库多为地下或半地下,以保持湿度和温度,防止物品受潮和霉变。同时,还发明了一些简单的仓储设备,如木制货架、竹编箩筐等。 3.物流配送技术:古代的物流配送技术主要表现为以人力搬运为主的分拣、装卸、配送等方面。由于当时交通不便,物流配送范围有限,但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 二、近代物流技术 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流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物流技术主要体现在物资储备、运输、装卸搬运等方面。 1.物资储备技术:近代中国开始引入西方先进的物资储备技术,如钢筋混凝土仓库的建设、货架的设计等。此外,还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如物料库存管理、库存分析等。 2.运输技术:近代中国的运输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铁路、公路、

水路等运输方式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还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运输设备,如蒸汽机车、汽车、轮船等。 3.装卸搬运技术:近代中国的装卸搬运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开始引入一些现代化的装卸搬运设备,如叉车、吊车等。 三、现代物流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物流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现代物流技术主要体现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 1.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这些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市场需求和供应链情况,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自动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中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化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等。这些自动化设备可以大幅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人工操作失误。 3.智能化技术:现代物流技术还涉及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如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这些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货物追踪等功能,提高物流过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四、绿色物流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物流技术成为了当前及未来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绿色物流技术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环保包装、循环利用等方面。

物流的发展史

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开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physical 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物流概念的演变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效劳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 Borsodi〕在"流通时 火运输、补给、调配等进展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历。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 Logistics 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 本注重物流本钱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开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开展。〔1〕美国物流开展——追求高度自动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美国物流业的 领先地位,其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先进,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同军队为了卓有成效地调运军用物资,运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统筹安排

人力运力,解决了一系列物流供给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圆满完成了物资的调运和支援任务, 产的崭新局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美国物流业的初创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初萌生的"物流〞现象。现在,美国的物流已很广泛,涉及对需求的预测,存货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以及厂址、仓库地点的选择,物资的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和储存运输等。撬动美国物流的杠杆之一是物流机械。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本钱,美国不断加大车辆载重量,一级长途营运企业汽车平均载重量从1950年的5t逐年增加到现在的30t至40t。在液罐车上更是推陈出新,有可运送温度低达-185℃至-235℃压缩气体的保温液罐车,运送温度高达205℃沥青的液罐车及运送熔融合金的带熔液罐车。现在美国物流管理领域,已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虽然十分重视开展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并非盲目追求全自动化,而是根据任务大小及其他制约条件,全面论证后再确定自动化工程的建立,如全军大型仓库34座,仅有16个仓库实现了全自动化管理,其余各库均是采用半自动化作业模式。美国的物流包装,也十分强调适用性,尤其对作战物资的包装,着重从强化包装质量入手,改良包装方法,方便物资的储存与运输。纵观美国物流开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①物流观念的启蒙与产生阶段〔1901—1949 年〕:在这一时期物流已开场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被看做流通的附属机能,关于"实物分配〞这一概念也是在研究流通问题时提出。如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分销中的假设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 哈佛大学出版社,1915年出版)一书中提出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营销专家克拉克〔〕在研究市场营销问题时再次使用了这个概念,泛指一切与产品销售有关的实物配送活动。美国当时还着重于实体配送〔销售物流〕的研究,而对供给物流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制造业内部的实体配送管理被认为是一个别离的组织功能或领域;第二,实体配送只是作为运输部

物流历史故事

物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物流历史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1. 古代罗马的军事物流:罗马帝国在其辉煌时期拥有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为了快速调动军队和供应军需品,罗马开发了一套高效的军事物流系统。他们建造了一条横跨帝国的优秀道路网络,修建了桥梁、码头和港口,以便运输军队和物资。这些物流系统使得罗马军队能够在各个战场迅速行军,并在长时间的征战中保持士气和供应。 2. 丝绸之路的贸易物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交通线路,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被运送到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这一庞大的贸易物流网络促进了文化交流、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科技、医药和思想的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工业革命时期的铁路物流:19世纪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铁路运输的兴起。铁路的出现大大缩短了商品和人员的运输

时间,促进了贸易和产业的扩张。铁路物流连接了城市与乡村,使得商品更容易流通,助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4. 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物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仓储、配送和跟踪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商品交付服务。同时,智能物流设备和大数据分析也提高了物流效率和可视化管理。这种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并对商业、零售和消费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物流历史故事展示了人类逐步完善物流体系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物流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物流发展史

我国物流发展历史 1.中国古代物流发展 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早,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出现了物流业的雏形—古代国家仓储制度。中国古代人民已经开始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大环境的影响下,仓储主要起着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的功能。《礼记-中庸》中记载“书同文,车同轨”道路制定统一的标准,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物资在各地的周转和运输。 中国古代重要的国际物流发展道路从丝绸之路开始。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并进行贸易活动。以中国的手工业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使各国为中国的精美、完好的手工业品所吸引,从而愿意来中国称臣纳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织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亚非各国享有盛誉。亚非的很多国家早就想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 2. 中国近代物流发展史 中国近代物流业是在传统观念、经营理念、政府束缚下产生并艰

难发展的。物流的发展是随着本国的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二十世纪前期,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上,受满清政府,帝国主义势力与封建军阀轮番统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小农经济体制依然占统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本国经济畸形发展。国家贫困,民生凋敝,国民经济相较西方十分落后,其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状况导致了我国此间的物流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但与此同时,洋务运动的开展,为我国近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修建了我国最早的一条吴淞铁路,架设电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史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我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 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

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理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 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