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泉州籍华侨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论泉州籍华侨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作者:蔡镭

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24期

泉州位于福建省西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的侨乡。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人多地少,古代泉州人就有到海外经商、谋生的传统,明末清初,清朝统治者加强了海禁,其迁海政策导致大量福建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许多沿海居民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南洋谋生。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大量的泉州人移居海外。泉州的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抗战前夕,泉州籍的华侨有135万人,占同期福建籍华侨总数的60%。抗战爆发后,泉州籍华侨为抵御外侮竭尽所能、慷慨解囊,甚至直接回国奔赴抗战前线,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一、创立或加入抗战组织,创设宣传刊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泉州籍华侨以“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心”为口号,或创设或加入了许多抗战组织。“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全菲华侨救国代表大会,160多个华侨团体的3000名代表参会,会议上达成了多项决议,如加强揭露日军侵华真相、抵制日货、募捐等,会后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南安人曾廷泉被选举为联合会主席,救国联合会还创办了名为《旗帜》的刊物,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同年11月,菲律宾的华侨成立了“国难后援会”,由祖籍南安的中华总商会会长李清泉担任主席。祖籍南安的陈曲水和张幼庭,祖籍晋江的高作楫、郑士美等泉州籍华侨在菲律宾的怡朗,成立了华侨救国会。次年2月“华侨救济上海伤兵难民筹赈会”在新加坡成立,推举祖籍永春的李俊承为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战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物资紧张的局面。东南亚泉州籍华侨,积极筹建抗战组织,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在马来西亚的泉州永春籍华侨利用永春同乡会馆,首先成立了“救济祖国难民会”并为全面抗战募捐了第一笔款项汇到国内。当时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林森为永春同乡会馆题写了“爱国爱乡”的匾额,以表彰他们身在他乡心系祖国之义举。7月16日,在菲律宾的中华总商会联合其他爱国华人华侨团体,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祖籍南安的李清泉被推选为委员会主席。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新加坡华侨就成立了“马来西亚华侨筹贩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当时新加坡尚未从马来西亚独立),该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32人,其中祖籍泉州的有7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祖籍厦门同安,时为泉州管辖)被推为主席,该会以发动各地华侨协助祖国抗战大计为宗旨,以救治伤兵救济难民为己任,许多泉州籍的华侨积极响应并担任重要职务,如祖籍南安的副会长周献瑞,主要发起人祖籍永春的辜俊英,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女婿,祖籍南安的李光前等。“马来西亚华侨抗敌后援会”其前身为成立

论泉州籍华侨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论泉州籍华侨对抗日战争之贡献 作者:蔡镭 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24期 泉州位于福建省西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的侨乡。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加上人多地少,古代泉州人就有到海外经商、谋生的传统,明末清初,清朝统治者加强了海禁,其迁海政策导致大量福建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许多沿海居民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南洋谋生。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大量的泉州人移居海外。泉州的华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抗战前夕,泉州籍的华侨有135万人,占同期福建籍华侨总数的60%。抗战爆发后,泉州籍华侨为抵御外侮竭尽所能、慷慨解囊,甚至直接回国奔赴抗战前线,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一、创立或加入抗战组织,创设宣传刊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泉州籍华侨以“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心”为口号,或创设或加入了许多抗战组织。“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全菲华侨救国代表大会,160多个华侨团体的3000名代表参会,会议上达成了多项决议,如加强揭露日军侵华真相、抵制日货、募捐等,会后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南安人曾廷泉被选举为联合会主席,救国联合会还创办了名为《旗帜》的刊物,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同年11月,菲律宾的华侨成立了“国难后援会”,由祖籍南安的中华总商会会长李清泉担任主席。祖籍南安的陈曲水和张幼庭,祖籍晋江的高作楫、郑士美等泉州籍华侨在菲律宾的怡朗,成立了华侨救国会。次年2月“华侨救济上海伤兵难民筹赈会”在新加坡成立,推举祖籍永春的李俊承为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抗战面临着经济困难和物资紧张的局面。东南亚泉州籍华侨,积极筹建抗战组织,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在马来西亚的泉州永春籍华侨利用永春同乡会馆,首先成立了“救济祖国难民会”并为全面抗战募捐了第一笔款项汇到国内。当时担任福建省政府主席的林森为永春同乡会馆题写了“爱国爱乡”的匾额,以表彰他们身在他乡心系祖国之义举。7月16日,在菲律宾的中华总商会联合其他爱国华人华侨团体,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祖籍南安的李清泉被推选为委员会主席。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新加坡华侨就成立了“马来西亚华侨筹贩祖国伤兵难民委员会”(当时新加坡尚未从马来西亚独立),该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32人,其中祖籍泉州的有7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祖籍厦门同安,时为泉州管辖)被推为主席,该会以发动各地华侨协助祖国抗战大计为宗旨,以救治伤兵救济难民为己任,许多泉州籍的华侨积极响应并担任重要职务,如祖籍南安的副会长周献瑞,主要发起人祖籍永春的辜俊英,爱国华侨陈嘉庚的女婿,祖籍南安的李光前等。“马来西亚华侨抗敌后援会”其前身为成立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论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海外华侨深明大义,维护民族尊严,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标签:华侨;抗日战争;贡献 一、奋起救亡,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自从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广大爱国华侨就自发组织起来,号召侨胞奋起救亡,支持国内的局部抗战和风起云涌的救亡运动。他们大声疾呼,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挽救民族危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海外华侨无不义愤填膺,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急电请宁粤息争,一致对外御敌”。江桥抗战爆发后,香港潮州八邑商会会长陈子昭立刻筹集财务慰劳东北孤军抗战的马占山将军,爱国华侨抗战的声音传到了中国北疆齐齐哈尔。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广大华侨全力声援上海国民党十九路军,迅速发起了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岭东华侨互助社”号召侨众“对日抗争”,“并实行经济绝交”。呼吁“岭东侨众,枕戈待命,誓为前驱”;在上海养病的新加坡富商林一顺,接连向新加坡发出十多份电报,呼吁侨胞奋起救国,火速汇款支援十九路军。 1935年,华北事变后,广大华侨群情激愤,仅新加坡就有近千名华侨举行了反日反内战大游行,他们捣毁了日本驻新加坡商会;卧床不起的林一顺,仍数次致电国民政府,敦请抗战图存;新加坡潮人社团致电汪精卫:“对日亲善关系重大,万望慎重,毋损国体,以慰侨望。”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一切关心祖国的侨胞们,团结起来,积极支持抗日事业”。1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 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主张,海外华侨给予了热烈响应。1936年2月的华侨反帝大同盟执委会和1936年5月的纪念五卅惨案11周年纪念会上,要求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力量抗日。同时建议美东、美西华侨组织组成抗日联合阵线;在抗日的旗帜下,各地的华侨团体走向联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芝加哥华侨救国后援会、墨西哥华侨抗日后援总会、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等相继成立,成为宣传和支持抗战的重要力量。 在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的同时,广大爱国华侨对国民党政府违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予以坚决的谴责。“一二·九”运动发生后,

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南洋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 9 4 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众、时间之长、力量之强、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他们同祖国人民风雨同舟,前赴后继,“爱国精神,见重环宇”,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 一、声讨不抵抗政策 19 3 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后又在上海燃起 侵华战火,爆发了淞沪之战。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旅居世界各地的侨胞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纷纷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支援东北义勇军和十九路军抗战,声讨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国民党当局“息内争、御外侮”,挽救民族危急,从而揭开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一二九"运动后,海外侨胞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高涨,形成一 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浪潮。广大侨胞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宣言和通电,誓作北平学生的坚强后盾,愿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承担救亡的重任,“亡国之危机一时未除,救国之运动 一日不止。”这既是对国民党当局不抵抗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又是对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强有力的声援。 二、无私捐款支援前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的华侨救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特别是一些大规模的救国团体,如:“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旅美华侨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等相继成立。抗战期间共有华侨团体约3 5 0 0多个。它们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打破宗亲、地域的界线,走向联合,将千百万华侨组织起来,汇成一股抗日的洪流。 抗战期间,为祖国抗战捐款的华侨有400多万人,约占当时全世界华侨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亚洲、南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华侨的家家户户。广大侨胞抱着“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止,则后方之急需一日不能停”的决心,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慷慨捐款,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抗战八年,华侨捐赠了大量款物,仅就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资料显示,华侨捐款约达13亿多元。这使当时生产落后、财源枯竭、外贸逆差严重的中国,获得了重大的财政援助。同时,海外侨胞抗战期间汇回国内的数十亿侨汇,对支持祖国抗战也起了很大作用。 此外,广大华侨还通过向国内无偿捐献大批战需物资如飞机、坦克、汽车、衣物、药品等方式,支援祖国抗战。这些物资援助,大大增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物质力量。从财力、物力上援助祖国抗战,是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方式,是祖国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三、回国参战血洒疆场 抗战爆发后,旅居海外的大批华侨告别舒适温暖的家庭,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有的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同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献出了鲜血和生命,其中有不少华侨青年冲破重重封锁,投奔延安,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成长为坚强的共产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战士,涌现出像八路军女英雄李林(印尼归侨)、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菲律宾归侨)等一批华侨英烈,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 的光辉模范”;有的搏击在祖国的碧空,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创办的航空学校培训的一大批飞行员先后回到祖国加入空军,使中国的 空军力量得到加强,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占3/4,他们被誉为保卫祖国领空的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远离家乡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远离家乡的爱国情怀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抗争的历史见证。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华侨为了祖国的解放,放弃了自己的舒适生活,远离家乡,投身到抗日战场,展现出了无比的爱国情怀。 一、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华侨作为海外侨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处异乡,却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抗日战争中,华侨成为了祖国重要的后方支援力量。他们积极募捐筹款,为国家购买战争物资,同时通过宣传和组织,鼓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抗战事业。 华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许多华侨自觉投身到国家的抗日事业中,担任起了各种职责。他们组建抗日义勇军,积极参与战斗,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华侨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他们的英勇行为鼓舞了国内军民的士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华侨的爱国情怀与牺牲精神 华侨远离家乡,融入到异国的生活中,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华侨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到抗日战斗中。他们不顾生死,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为了国家的解放,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华侨群体中,有许多英勇的先锋人物。他们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阔的视野。这些先锋人物回国投身抗战,不仅给 予了中国军民宝贵的经验指导,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的牺牲精神与爱国情怀鼓舞了万千人民,成为了抗日战争的 模范。 三、华侨的爱国情怀的传承与发展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爱国情怀凝聚了全体华侨的力量和智慧,为中国 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份爱国情怀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 束而消失,而是得以传承和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后,华侨们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们继续为 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秉持着一颗爱国之心,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文 化交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华侨们跨越国界,在海 内外的各个领域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侨爱国情怀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体现在个人行为上,也表现在整 个群体的精神风貌中。华侨团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与祖国的联系,弘扬爱国情怀。同时,华侨们在外国社会中 也积极宣传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增进中外友谊,推动了国际交流 与合作。 总结: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远离家乡的爱国情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篇章,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

【名人故事】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2000字

【名人故事】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2000字 南洋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组织了许多华侨游击队,为 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日寇进行顽强的斗争,保卫着中 国的领土和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南洋,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当时,日本侵略者在南洋各地肆无忌惮地进行残暴统治,许多华侨和当地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一支由华侨组成的游击队应运而生,他们的指挥官是叶文彬。 叶文彬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南洋华侨家庭,自幼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凌,这让他对日本 侵略者恨之入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叶文彬得知了中国军队在南洋筹备抗日的消息。他毅然决定加入抗日游击队,为祖国尽一份力。 叶文彬在南洋华侨中募集了一支精干的游击队,队员们有的是年轻的学生,有的是勇 猛的青年。他们经过严格的训练,熟练掌握了枪械和战术知识。游击队成立之后,他们秘 密地接收了中国抗日游击队的指示,开始了在南洋抗日斗争的征程。 游击队的第一次任务是袭击一处日军据点,夺取日军的武器和弹药。在夜幕降临之时,游击队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日军据点周围,准备实施袭击。当他们得知日军据点的守军并不 多时,他们下定决心冲上前去,将日军据点攻占。在一次惨烈的激战中,游击队勇敢地进攻,歼敌近百人,夺取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并迅速撤离了现场。这一次打击,震慑了日军,也赢得了当地居民的敬佩和支持。 游击队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进行游击战,他们在南洋各地四处活动,给日军制造了不 少的麻烦。有一次,游击队接到了护送一批重要物资的任务。在深夜里,他们开始了行动,一路上遭遇了日军的埋伏。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日军,游击队毫不畏惧,奋勇抵抗,最终成 功地将物资送达了目的地。在接下来的几次任务中,游击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敢和机智,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抗战的残酷岁月里,游击队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有一次,游击队的行动被日 军击溃,队员们不得不四处躲藏,经过艰苦的逃避,才得以保住性命。叶文彬深知要想取 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有更为坚强和有力的支援,于是他开始秘密地联络当地的义和团和 抗日组织,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在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终于得到了当地的抗日组织的 全力支持,游击队得到了更多的火力和弹药的支持,士气大振。 在南洋华侨游击队的英勇抗战中,叶文彬和他的队员们表现出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 强的战斗精神,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尊严,英勇奋战,终于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 出了重要贡献。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约800万人。散居于世界的五大洲的华侨,以居住于东南亚的华侨数量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大。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爱国心。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华、祖国面临危亡时,他们一致奋起,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海外抗日救国主力军之一。 华侨抗日斗争历史可以上溯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他们以抵制日货等形式,声援祖国的抗日行动。1925年5月的“五卅”惨案、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日本每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制造惨案,华侨总是奋力抗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拥有爱国光荣传统的华侨,在集合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中,很快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的核心力量——新加坡闽侨许春草在厦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公开的抗日群众组织——厦门抗日救国会,紧接着又组织了闽南22县抗日团体联合会,在华侨最重要祖籍地闽南掀起了抗日救国风暴。由华侨李清泉领导的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立即通电国内当局及有关部门,呼吁“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请求海外侨胞为支援祖国抗日筹集捐输,抵制日货。9月23日,马尼拉各侨团联合召开大会,共同成立了救国会,当即募集了20万元捐助东北抗日军将士。同年11月26日,在李清泉、杨启泰、王泉笙、桂华山等一批闽侨领袖领导下,全菲163个侨团云集马尼拉,举行更大规模的华侨救国大会,发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民责任宣言,通电南京政府要求以武力收复失地,同时成立了全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制订了抵制日货大纲等。缅甸闽侨于“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召开职员大会,与会华侨一致决议“为‘九一八’案电请国民政府切实筹备抵抗案”和“发表宣言唤起侨胞努力共谋对待案”。华侨领衔成立“缅甸华侨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华侨登高疾呼,领衔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成为当地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凡是有华侨的地方,都成立了华侨抗日救国团体。从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华侨领导、创办和参与创办的华侨抗日团体达700多个。 遍数海外华侨抗日救国团体,影响、规模和贡献最大的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陈嘉庚的精心筹划下,1938年10月10日,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越南、沙捞越、缅甸、泰国等地的华侨代表168人,代表45个城市华侨救国团体,参加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南侨总会,陈嘉庚任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16位常务委员中有11位为华侨。这是南洋华侨第一次不分地域帮派,不分政治倾向,不分阶层的抗日救国运动大团结的组织。到1940年,南侨总会领导下的基层救国组织已达702个。 打破地域界线,领导创立海外客家人最大的抗日领导机构——南洋客属总会,团结全球客家华侨从财力、人力、物力多方面支援祖国抗击外国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在 这场战争中,不仅有中国军队和人民的英勇抗击,还有来自海外的华侨和华人志愿军的积极参与。他们不顾千山万水,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华侨是指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却从 未削弱。抗日战争期间,华侨纷纷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在海外筹款,购买军火,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同时,他们还积极宣传抗战真相,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为抗日战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除了华侨,还有许多海外华人自愿组成了华人志愿军,回到祖国参加抗战。这 些华人志愿军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在海外生活多年,但对中国的热爱从未改变。他们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祖国的战场,为保家卫国而战。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冲锋陷阵,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的参与,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也彰显了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他们不分彼此,不分国界,心系祖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他们的行动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日战争中,形成了抗战全民动员的强大力量。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华人志愿军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他们要适应 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战斗条件,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残酷压迫和歧视。然而,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坚定地站在了中国人民的一边,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侨和海外华人志愿军的贡献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他们 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被载入了抗日战争的史册。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典范。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支援

抗日战争中的华侨与海外支援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 时期。在这场战争中,华侨和海外华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首先,华侨和海外华人积极参与了募捐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发起了 多次募捐活动,以筹集战争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华侨和海外华人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捐款捐物。他们不仅捐出了自己的积蓄,还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外的华侨社团和海外华人,争取他们的支持。这些募捐活动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其次,华侨和海外华人积极参与了抗日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 意识到宣传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宣传队伍,向国内外传递抗战的正义性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华侨和海外华人作为中国的形象大使,也积极参与了抗日宣传工作。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报纸、广播、电影等,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中国政府的抗日立场。他们的努力为中国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也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树立了正面的形象。 此外,华侨和海外华人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组织各类抗日团体, 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些华侨社团还组织了义勇军,派遣华侨青年回国参军,与中国军队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还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和物资,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援助。 最后,华侨和海外华人还积极参与了抗战胜利后的国家建设。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庞大的重建任务和社会稳定的挑战。华侨和海外华人回国后,积极参与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们投资兴办企业,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中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回国和投身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爱国爱乡篇

爱国爱乡是指福建人民对祖国、对家乡具有深厚的感情并乐于为之奉献的崇高情怀。 爱国就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流露,更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国家利益不仅高于自己的个人利益,也高于家庭、家族和团队的利益。 爱国与爱乡是相互促进的。从本质上说,爱乡,是爱国情操的延伸,爱国,是爱乡情操的升华。福建人民向来就有热爱祖国、服务乡梓的精神。近代以来,福建人下南洋经商打工是非常有名的,同样出名的还有他们为家乡公益事业服务的精神。许多福建人赚钱后,都要将大笔资金投入家乡建设。陈嘉庚先生感慨于家乡教育的落后,捐出自己的财产创立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等教育机构;抗战前后,他以身作则,呼吁南洋华侨为国家筹措经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实,在华侨中,在闽商中,像陈嘉庚这样为国家利益,为家乡建设不惜血本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人为此破产也在所不惜。 在国家需要之时,也有不少闽人献出自己的一切。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中,许多福建人是积极参与者。其中,林旭、林觉民等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闽西一带,有姓名可查的、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达十几万人。抗战初期集结到皖南前线的新四军中,福建子弟兵占一半以上,共计五千余人,大多为革命牺牲于战场。 福建人民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福建人爱乡也爱国。福建省背山面海,历来是中国对外交通的门户。面对海外殖民者的入侵,他们总是勇于抗争。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公认的两位民族英雄郑成功和林则徐,都是在福建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郑成功愤于荷兰殖民者侵占祖国的领土,毅然率师远征台湾,在战胜缺粮、瘟疫等困难后,将武器先进的荷兰军队击败,迫使他们退出台湾。林则徐在官僚们明哲保身的时代,毅然举起禁烟的大旗,以公而忘私的精神挑起禁烟的重担,尽管为之付出个人遭受流放的代价,仍然不计得失地为国家服务。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两位福建子弟兵倒下,特别是在惨烈的湘江战役中,担任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四千多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其中绝大部分是福建子弟兵。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李林为代表的一代福建华侨青年走上抗日战场,他们或是奋斗在滇缅公路漫长的运输线,或是直接在前线奋战。女杰李林驰骋于华北原野,在前线的枪林弹雨中壮烈牺牲,为祖国的独立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支援祖国的抗战,海外三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抗日活动与支援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华侨抗日活动与支援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艰苦卓越的 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华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形式的抗日 活动和支援,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华侨的组 织与动员、物资援助、舆论宣传以及参战等方面,探讨中国抗日战争 中华侨的抗日活动与支援。 一、华侨的组织与动员 华侨社团自从一战之后开始迅速发展,组织庞大、实力雄厚,成为 了广大华侨互相联系和协商的枢纽。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华侨组织迅 速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抗战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和力量。各地 华侨社团成立了抗日团体,加强内部组织建设,组织并动员了大量的 华侨参加抗战。华侨组织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网络,还积极联系 国外华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 二、物资援助 华侨群体有着丰富的经商资源,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物 资援助作用。许多华侨商人纷纷捐献资金、物资,用于支持国家抗战。华侨商人组织自己的商会,设立各类抗日基金,资助抗战前线,购买 战争所需的军火、医药等物资。此外,华侨还通过各种渠道将大量的 物资运输到前线,并提供后方物资储备。物资援助的举措不仅帮助了 抗战事业,也表达了华侨对祖国的深深关怀和支持。 三、舆论宣传

华侨媒体在抗战期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利用海外华人报刊、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大量的舆论宣传。华侨媒体通过报道战争动态、宣传抗战事迹,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抗战的声音。他们发表各种评论文章,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表达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和赞赏。华侨媒体的宣传工作有效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支持,有力促使了国际舆论对日本侵略行为的谴责。 四、参战与支援 除了上述的组织动员和物资援助,华侨还积极参加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并为战争做出了直接的贡献。当时许多华侨远赴海外,加入到中国远征军和八路军等正规军队中,与中国军民一起奋战,为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面临着严酷的战斗环境,面对着强敌的猛烈攻势,但他们毫不退缩,奋勇杀敌,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素质和英勇精神。 总结起来,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华侨通过组织与动员、物资援助、舆论宣传和参战等多种形式的抗战活动,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华侨的责任担当和对祖国的热爱。华侨抗日活动的壮举将永远被铭记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也为今后的世代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应当常怀感激之情,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第四节华侨的贡献

华侨的贡献 梅州的华侨,在华侨历史发展中,继承和发扬了爱国、爱乡、热心公益等优良传统,为祖国、家乡,为侨居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大华侨在侨居国遵规守法,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民团结友爱,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甚至和当地人民一起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不怕流血牺牲,并对侨居国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侨居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梅州华侨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对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鼎力支持。不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们都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支持和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得到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和拥护。1905年7月底,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年冬,孙中山派他的老战友、梅州籍华侨谢逸桥、温靖侯、姚雨平返国,在潮州、嘉应州一带开展革命活动。1906年春,谢逸桥等回到梅县松口,与嘉应属各县有声望的人士如五华县的张谷山、李济民,兴宁县的肖惠长,平远县的林鲁传,蕉岭县的丘逢甲等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各县建立同盟会,会员达几千人。还在松口创办了以培养军事人才为目的的“体育会”。1911年3月29日广州黄花岗起义时,梅州各县参加起义的同盟会员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体育会结业的师生。蕉岭归侨林修明、梅县归侨郭典三等在起义中壮烈牺牲。武昌起义后,梅县归侨温种远、李思堂等同盟会员组织300余人的武装,于11月10 日光复梅州。在辛亥革命中,不少梅州旅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裔慷慨捐资。平远县旅马来亚侨领姚德胜捐巨款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特颁发一等“嘉禾勋章”以资奖励。梅县旅印尼侨领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及张映堂、梁密庵,马来亚侨领谢梦池等,均献巨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梁密庵在广州起义急需用款时,毅然将其父所存巨款捐献出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持给梁颁发“旌义状”嘉奖。大埔县旅印尼侨领张振勋捐资30万两白银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梅州籍华侨不仅在经济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少人还弃商从戎,回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的甚至献出生命。梅县华侨谢良牧,平远县归侨姚雨平,参加了1907年的饶平黄岗起义。兴宁籍华侨罗立志等10多人还在武昌起义以后,于1916年4月组织广东华侨敢死队参加光复汕头的战斗。辛亥革命期间,献出生命的归侨、侨眷有旅新加坡华侨温生才,马来亚华侨陈敬岳、林修明、钟明光、陈文褒,印尼华侨罗福星、陈文友、郭典三,以及梅县侨眷周增、饶辅廷等。二、参加和援助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梅州华侨和祖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一如既往,在经济上、人力上慷慨无私地支持祖国抗战,直到胜利。在侨居地大造舆论和抵制日货。梅州籍华侨在各侨居地华文报纸撰文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号召侨胞从各方面支持祖国抗战,并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在经济上的损失,纷纷参加抵制日货运动。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梅县旅印尼雅加达侨领、中华总商会会长丘元荣,派员回国与上海工商界联系,选送国货至雅加达展览,号召华侨使用和出售国货。旅印尼侨领张鹏高,召集旅雅加达华侨开会,作出不运输日货,不与日本银行及保险业往来,不为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商店服务,不搭乘日轮,华侨报纸不刊登日方广告,不输送日本军用品等抵制日本的决议。抗战爆发后,东南亚各地纷纷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华侨救国总会”、“华侨援助抗战委员会”、“华侨救灾总会”等爱国抗日团体。梅州籍华侨加入抗日救亡团体,积极进行抗日宣

华侨爱国的感人故事

华侨爱国的感人故事 摘要: 一、引言:华侨爱国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二、华侨爱国故事的感人实例 1.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侨援助 2.华侨教育家陈嘉庚的贡献 3.当代华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贡献 三、华侨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四、总结:传承和弘扬华侨爱国主义精神 正文: 华侨,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却始终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华侨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华侨们纷纷伸出援手,为祖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他们发起募捐,筹集资金购买战争物资,甚至亲自回国参战。这些感人事迹展示了华侨的爱国之心,也极大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陈嘉庚,这位杰出的华侨教育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提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陈嘉庚不仅在国内创办了一系列学校,还为我国在海外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事迹体现了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不懈努力。

进入近现代,华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贡献更是不可忽视。他们发挥着自己的专业特长,推动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等,他们的成就不仅为华侨群体赢得了荣誉,更为祖国的科技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华侨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他们身处异国他乡,却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忠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华侨爱国主义故事感人至深,体现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的爱国故事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的爱国故事 41 年12 月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在祖国的号召下,南洋华侨很快行动起来,成为当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验证”成了大屠杀 偷袭珍珠港得逞后,日军兵临新加坡城下。此时,新加坡华侨以林江石为领导人,组 织成立了1300 多人的星洲华侨义勇军投入战斗。 1942年2月6日,义勇军先后7次打退敌人进攻。9日,义勇军将附近英军遗弃的两个油库的汽油倒入海中燃起大火,烧毁30 多艘日 军登陆艇。据当时日本媒体报道,骄横的日军在受到义勇军打击后,怎么也不相信他们面对的仅仅华侨游击队。但是,因为驻守新加坡的英军向日军全面投降,加之义勇军势单力孤,新加坡华侨游击队被迫解散。英军一位中尉以前感慨地说:“义勇军组织得太晚了,否则,相信一定能够阻止敌人的前进。” 2月16日,气势汹汹的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侨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侨“听候良民登记”。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侨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侨成功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侨,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很多华侨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后来,日寇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实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抗日华侨蒙难。 英雄业绩传遍美国” 日本侵略者的这种屠杀政策更激发了南洋华侨的抗日热情。1941 年12 月底,抗日华侨许敬诚率领300 多名华侨青年从菲律宾马尼拉一路转战到阿拉悦山

泉州侨批馆观后感作文

泉州侨批馆观后感作文 泉州侨批馆是著名泉州籍旅菲华侨陈光纯先生的故居,于1921年兴建,为三层红砖古洋楼,是泉州近代早期番仔楼的典型代表。一进馆,就能看到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好侨批的重要批示。大厅里还简要介绍了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相关背景。往里走,我来到“家国情怀”展厅,一封封满怀着泉州籍华侨的乡愁和思念、承载着他们爱国爱乡、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的侨批档案映入眼帘。泉州籍华侨虽然身在海外,却心系家人,稍有积蓄就寄钱回家,每一封侨批都是维持和改善家眷生活的重要保障,充满了浓厚的思亲孝悌之情。 同时,泉州籍华侨热心引导家人从事经贸事业,积极返乡投资产业,有力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国家安定与个人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除了家长里短,侨批档案中还有不少与国家命运联系的内容。泉州籍华侨支持解放事业、关注新中国发展,这些爱国主义精神在侨批中随处可见。来到“诚信守诺”展厅,我看得到那些闪耀着泉州籍华侨高尚操守以及经营有信、践诺有信道德信条的侨批档案。父母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美德教给孩子的例子在侨批档案中比比皆是。在最后,我来到侨批馆中的文创产品展览区,在这里可以看见陈列着好几本侨批档案编研成品。出版档案编研成果是侨批档案在构建海外华人身份认同上的开发利用方式之一。 在泉州侨批馆,我看到了侨批档案中海外华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同、对家乡与族人的族群认同以及国家认同共同构建起了完整牢固的身份认同体系,为探寻侨批档案与海外华人身份认同提供大量实例,也促使我去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我要离开的时候,一大群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来到了侨批馆,希望孩子们通过侨批档案能够感受到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及艰苦创业、诚信守诺精神。

【精选】陈国辉与华侨

陈国辉与华侨 黄荣周 陈国辉遗像 民国时期的闽南就是著名的侨乡。据《泉州华侨志》记载,至1911年,海外泉籍华侨总数估计超过80万人;1940年泉属各县华侨总数达1013640人,其中南安县224325人,占泉籍华侨总数22.13%。作为民国时期闽南风云人物陈国辉,官拜国民党陆军中将、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旅长,据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晋江、同安、惠安、仙游等8县地盘,在辖区内大兴建设,公路网

覆盖辖区各县。同时,修建街道,建造桥梁,兴办学校,开创工业,设立医院、图书馆,聘文人修撰民国版《南安县志》,并开辟许多公共花园,使闽南各地一时蔚然欣荣,陈国辉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他接受华侨、归侨的支持,尤其是他争取侨资的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试就陈国辉与华侨的几个问题抛砖引玉,求教于行家。 一、接受新加坡归侨、革命党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吴瑞玉的言传身教,推崇、坚守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1898年,陈国辉出生于南安县东北部山乡九都西头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生逢乱世,在童年里,他的母亲朱唇娟对他要求特别严格,告诉陈国辉立身处世要正直公平,她常用古人的义举方正来教诲、约束陈国辉。后来,陈国辉推崇、坚守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与新加坡归侨、革命党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吴瑞玉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吴瑞玉(1886~1916年),诗山吾丰村古宅人,同盟会员、革命党人。民国4年(1915年)冬,吴瑞玉响应孙中山号召,从新加坡返回中国,与泉州革命党人策划反袁运动。吴瑞玉前往南安八都山与民军陈宗仪联系,并协助整理部众,继再招兵购械,进行扩充实力,组建福建护国军第一路军。陈国辉获悉情况后,向母亲朱唇娟告别,投奔吴瑞玉。吴瑞玉视陈国辉年少机警,手脚勤快,为人义气,年少机警,而自己正乏侍从,遂把陈国辉收为随身勤务兵。陈国辉随吴左右,忠心耿耿。吴瑞玉为“福建护国军”第一支队教练官。陈国辉跟随吴瑞玉参加反袁的革命运动。因吴瑞玉所部兵士,有原为起义军苏亿余众,部分是受革命思想影响下的青年,所以有较强的战斗力,每次与北洋军战斗均取得胜利。1916年4月的一天,福建护国军第一支队支队长钱凤鸣、教练官吴瑞玉以及苏炳楷、于万龙等人潜入泉州城内,在汤文河家秘密设立机关,广泛联络民军,约期攻取泉州城,不幸内情被阎广威探悉,阎率兵围捕,钱、汤、于、苏被捕,数日后,钱、汤惨遭杀害。后吴瑞玉以福建下游护国军第一路司令名义率部反击,为死难同胞复仇,在南安境内连挫北洋军阀,乘胜进兵泉州,驻扎晋江河市霞井乡(今属洛江区)。农历三月廿九日(即5月12日),阎广威探悉吴瑞玉将大举攻城,急速纠集各部,星夜劫营,吴瑞玉率部奋起应战,他在白刃中身先士卒,奋力杀敌,受伤血染战袍,弹尽援绝被俘,从容就义,

福建抗日历史资料

福建抗日历史资料 福建抗日历史知识 在中华民族危亡时刻,数百万的海外闽籍侨胞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空前的爱国热情同祖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在南洋,陈嘉庚等爱国侨领联络各界人士,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地积极组织南侨总会等华侨救国救乡的联合组织,发动侨众以财力物力人力援助祖国抗敌御侮。据南侨总会统计,自抗战开始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左右时间,华侨的捐款平均每月达国币1350万元,每年1.6亿元,等于负担了当时抗战军费的1/3,其中80%是贫苦华侨的血汗所得。闽籍华侨捐赠的数额尤巨,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300多万福建华侨捐款将近1亿元,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上千辆。此外,还有不少华侨青年毅然放弃学业,辞去工作,告别亲人,跋山涉水,回到祖国后又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许多人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他们英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华侨英雄和烈士,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率领抗日铁骑驰骋雁北而英勇牺牲,被中共中央妇委称为“女员的光辉模范”的闽籍抗日女英雄李林,有三次回国参战,最后战死疆场的闽籍华侨沈尔七。 在集美中学校园内,屹立着华侨英烈、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 战死疆场的闽籍华侨沈尔七 许多台湾同胞跨越海峡来到福建,与福建军民一道抗日,其中以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军和少年团尤为突出,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南洋华侨筹款抗日图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几天,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董林庆年(安溪县人)、李振殿(海澄县人)等致电南国民党政府,请团结息争,一致对外。同时联函国际联盟,请制裁日本侵略者。陈嘉庚(同安县人)亦以福建会馆主席名义致函总商会,建议召开全坡大会,讨论对付日本办法。闽西永定县华侨胡文虎先捐25000元支援国内难民,又通过他创办的《星洲日报》代收华侨捐款100余万元,先后汇回国内支援抗战。 “九·一八”和上海“一·二八”事变后,菲律宾华侨建立两个全国性的抗日救国团体——“菲律宾华侨救国会”、“菲律宾华侨国难后援会”,其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