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及其线路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及其线路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的方法及其线路优化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1、公交线网优化

1、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优先项目提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骨干线网优化方案,同时对天府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规划。 成都市常规公交目前已初步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快、干、支、微”四级线网体系。 城市公交骨架线路是在公交网络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线路,它衔接区域内公交客流需求较大的枢纽点,主要满足直达客流的需要,以实现乘客快速、便捷的转移。公交骨架线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效率。 成都市公交线网概念骨架图 按照城市任何两个公交服务区之间均应提供快速公交服务的理念,构筑抽象的理想快线网络。通过网络拟合,筛选可行网络,考虑对策略发展区快线支持,补充得到近期快线实施网络。以实施网络为基础,对现有线网进行改造,得到近期快线方案,如下图。

成都市近期公交快线网络规划图 线网优化实例图 随着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

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因此,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连通作为公交快线布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兼顾天府新区内部各核心组团(天府新城、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连通性,规划布局多条公交干线。 天府新区新增/调整快线布局

天府新区公交干线布局 2、交通集成模型数据库 交通模型数据库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多个预测模型和各项交通指标数据库,使得成都在机动化快速发展中的交通模式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数据库建设一览表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停靠站点相对于城市道路及用地来说,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点,但由于其在公交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性,使其广泛的分布在城市各处,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置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论文通过较为全面的交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总结公交运行、停靠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路段和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点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了路段及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及公交停靠对其他交通流延误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模型,在比较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公交停靠站布局、设置和设计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公交停靠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公交车辆到达分布、加减速时间分布、公交停靠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找出了各种特征分布所遵循的规律。在公交停靠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选取了最常见的三幅路和四幅路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五种类型的公交站点。通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各种类型公交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各类影响模型的回归参数和拟合效果。在公交停靠站点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根据公交车辆停靠对不同类

城市轨道交通复习试题汇总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体的复杂系统。那么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是由哪些基础设备和子系统所构成的 答: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个分别完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包括线路、车辆、车站三大基础设备和电气、运行和信号等控制系统。 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城市轨道列车运行的道路设施,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 基本组成部分。那么轨道交通线路按其在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进行分类答:可划分为①正线(用于运营线路,即乘客搭乘的线路)、②辅助线(用于辅助正线运营的线路,如渡线、临时停车线、折返线等)和车场线(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库的线路,如检修线、出入库线、试车线、洗车线等)。 3.钢轨是轨道的主要组成部件。它的功用在于引导机车车辆的车轮前进,承受 车轮的巨大压力,并传递到轨枕上。那么钢轨自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轨道断面形状主要为工字形,由轨头、轨腰、轨底三部分组成。 4.城市轨道交通的轨枕置于钢轨之下,是轨道重要的组成部分。轨枕的需要量 较大,因此,原材料应资源丰富,价格适中。那么轨枕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按制造材料如何分类 / 答:轨枕是轨道的基础部件,其功能是支撑钢轨,保持轨距和方向,并将钢轨对它的各向压力传递到道床上。按制造材料可分为木枕、混凝土枕及钢枕3种。 5. 为保证行车安全,凡接近轨道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对在轨道上运行的机车车辆的断面尺寸,也有一定规定。为此,制订了限界。那么限界一般分为哪几种根据不同限界的要求,车辆受电弓限界属于哪种限界类型 答: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②受电弓限界或受流器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则属于设备限界 的内容。 6. 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电源要求安全可靠,通常由城市电网供给。目前,国内各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电方式有哪些其特点 答:集中式:城市电网向轨道专用主变电所供电,主变电所再向牵引变电所供电;分散式:城市电网分别向轨道沿线各牵引变电所供电; 混合式:两种供电方式相结合。 7. 地铁区间隧道目前有多种设计方案,每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在设计中需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线路埋深和周边环境加以选择。试说明主要有哪几种区间隧道结构 答:①明挖法隧道结构形式(方法简单、施工风险小、工程进度快、浅埋时造价费用低,但对城市地面交通及居民生活有影响、对环境有破坏) ②暗挖法隧道结构形式(即矿山法,适应城市地下复杂环境、对地面交通干扰少,但容易引起地下水流失而地面沉降,容易引起坍塌) ③盾构法隧道结构形式(施工进度快、无噪音、对地面交通影响少、质量容易控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研究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截止2016年12月,我国内地30个城市已开通运营12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开始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由于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可达性较低,而良好的轨道交通接驳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发挥轨道交通作用、提高轨道交通吸引力。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在我国喷井式发展,这给城市轨道交通站 点接驳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特性。主要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行为,总结了九种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的接驳特性,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为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性、接驳交通方式特性以及轨道交通站点特性四类进行了探讨。 其次,运用RP调查法制定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调查方案。在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出行信息两个部分。根据调查方案对南京市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得到的各接驳方式占比及服务距离,接驳距离、接驳花费分布情况,出行者个人属性信息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巢式Logit(Nested Logit,NL)模型。将步行、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常规公交、网约车、出租车、私家车七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划分为绿色接驳方式和非绿色接驳方式两个子集进 行模型构建。结合南京市实地调查进行实例研究,用STATA软件进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模型验证。 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绿色接驳方式选择特性进行分析。接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城市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研究

城市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研究 摘要:不合理的公交站点选址不但不能适应不同道路形式下的交通需求,而且公交车辆的无序停靠会对道路交通流产生极大干扰。我国以往在公交站点优化设计工作中,往往缺乏对不同道路形式下站址选择的分析。因此,公交站址的选择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常常由于站址不能适应交通流量要求而出现公交站点被迫迁址或改建的情况。 关键词:公交站点,选址,优化 Abstract:Unreasonable bus stop siting form not only unable to meet different road traffic demand, and buses stop in disorder have great interference to the traffic.In the past, bus stop design work, often the lack of different road form of site selection analysis.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the bus stop site has many unreasonable , often can not meet the traf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ite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bus stop forced relocation or alteration. Key Words:bus stop,location,Optimization 公交站点选址的优化考虑因素 公交站点的合理设置,需要对客流的流向和客流量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通常,在公交线路确定后,根据宏观布局的站间距限制等情况来确定公交中途站点的设置,并通过使用,发现问题逐步予以调整。 公交站点的选址优化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系统的工作,考虑因素众多,本文把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判断因素和制约因素。 表1公交站点选址、选型优化考虑因素一览表 根据判断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判定不同情况下,公交站点应该设置的合适位置。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对于公交站点的设置和改造而言,最优方案往往并不能得到实现,此时,如果不能改变或消除制约因素,就只能在考虑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再寻求次优方案。 路段及交叉口公交站点的选择比较 一般来说,乘客总希望自己的总出行时间最短,与公交站址直接相关的乘客出行时间是从出发点到上车站点及从下车站点到目的地所需花费的时间。因此,为了保证公交乘客的车外步行时间最小,公交停靠站应该设置在商业、居住等人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第12卷第32期2012年11月1671—1815(2012)32-8622-06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2No.32Nov.2012 2012Sci.Tech.Engrg. 珠海市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徐小红 刘 炜 * 江铭杰 (上饶师范学院图书馆,上饶33400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数学学院,珠海519087) 摘要依据珠海市公交线网的拓扑特点及公交乘客O-D 量(起点、终点的客流量),提出了以直达乘客运输量最大为目标函 数的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运用数学规划中求解指派问题和最短路问题的算法,对公交线网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公交线网规划方案。此外,还运用了线路客流分布均匀性检验方法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关键词 公交线网优化 指派问题 最短路问题 中图法分类号 O224; 文献标志码 A 2012年6月27日收到,7月20日修改 * 通信作者简介:刘炜,男(1977—),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应用 数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与算法。E-mail :li-uwei1949@https://www.360docs.net/doc/188763124.html, 。 城市的公交线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与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它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构建一个运行顺畅的城市公交线网,是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公交线网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公交乘客O-D 量为依据,以方便居民出行为目的,并兼顾公交企业效益。因此,在规划与设计公交线网时,必须考虑如下目标: (1)线路走向必须与主要客流方向相一致,以满足乘客乘车需要; (2)尽可能组织直接运输,使全服务区乘客总换乘次数最少; (3)尽可能按最短距离布设路线,使乘客总乘行距离最短; (4)使线路上的客流分布均匀,以充分发挥运载公交的运能。 可见,公交线网规划实质上是一个优化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公交线网优化方法进行研究 [1—5] 。通常是将公交线网优化归纳为一个非 线性规划或二次规划问题。但由于维数太大,求解往往不可能,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解。本文运用数学规划中的“指派问题”求解思想对珠海市公交线网 进行优化。 1拟设线路起讫点的优化配对 要确定公交路线,必须先确定拟设的线路起点 与终点。通常,在确定线路起讫点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公交客流量。在公交客流发生量或吸引量比较集中的场所,需设置起讫点站,流量特别大的交通区,可设置多个起讫点站。 (2)实际需要。对某些特殊地点,如车站、码头、风景区、居民点等,即使其流量不是很大,但为了方便居民也需设置站点。 由于公交线路通常为双向线路,若某点为某线路的起点站,则它必为另一方向线路的终点站,故起点站、 终点站的个数应为偶数,以便形成双向线路,而双向线路的条数为起点站或终点站个数的一半。 观察表1(数据来源于珠海市巴士公交公司技术部),发现A 、C 、D 、E 有较大的吸引量,而F 、I 、G 为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一些居民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所在分区;并且在城市的边缘,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必须将它们设置为拟设线路起讫点。又A 、C 、D 三个区域的人流量较多,所以应设置为2个起点、终点。又因为公交线路通常是双向的,所以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起点和终点都设置成同一点。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8763124.html,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中的调线调坡技术 作者:芮英奇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1期 摘要:调线调坡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线设计中的含义是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桥梁隧道等建筑 物进行三维结构上的测量,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断面儿,进行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满足建筑上的各项要求。这个环节上的操作,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意义非常重大。对调线调坡进行调整时,应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做出必要的线路改动,也可以在征得设计师的同意下对线路设计进行改动,满足界限上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限界检查;调线调坡 城市轨道交通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由于施工与测量上的误差使得结构产生变形。如果此时还按照原路线进行施工的话,就会出现界限上的问题。此时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线路平纵面进行调整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调线调坡技术施工。调线调坡技术是在已经完成的截断面上进行二次施工让线路更加的平整,调线调坡施工完成以后,道路上行驶的列车会更加的平稳,所以调线调坡施工工程在道路的建设中意义重大。 1.调线调坡资料准备 调线调坡设计是以已施工完成的隧道或高架桥梁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对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区段线路进行调整。所需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 调线调坡测量资料,包括结构顶、底板的水准测量及横断面的测量,以及线路中线的放样等。其中中线放样、水准测量应按照有关规范满足闭合差的要求;横断面测量是调线调坡的 重要数据之一,该测量较难检查,须严格执行。 与调线调坡相关的原设计资料,主要包括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图,限界图,轨道设计图,地铁车站、区间设计图等。最后是隧道或桥梁的工后变形、沉降资料的准备。 2.调线调坡设计 2.1设计原则 调线调坡设计应以实测线路平面、高程及限界资料为基础,同时参照误差标准,对线路平面及高程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必须满足设备限界、建筑限界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地铁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调线调坡的设计标准原则上应与原设计标准一致,如按原设计标准会导致较大的土建工程返工、从而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增加时,应召集各个相关专

《城市公交站点布局优化与设计方法研究-以某公交站点规划为例》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公交站点作为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 论文在分析了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基本特性以及城市公交站点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公交中途停靠站点的布局优化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公交站点站距优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确定了不同等级公交线路在不同情况下的平均站距取值。建立以乘客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平均站距模型和基于公交车辆配置的站距优化模型,根据公交线路沿线的客流分布、道路条件等情况的不同,求出线路上每个站点之间的最优站间距。 在站点的选址、选型研究中,论文通过对路段公交停靠站与交叉口公交停靠站优缺点的比较分析,给出了公交站点的选址原则。同时分析了直线式和港湾式站点对于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情况,为站点形式的确定提供依据。 论文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站点通行能力计算以及排队论分析等方法,对公交站点的合理站位数加以确定,并结合公交站点调查数据,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和分析;基于公交车辆的外型尺寸和在站点的停靠特性,在站位优化设计基础上,给出公交停靠站尤其是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各部分的设计尺寸。 论文分析了城市公交站点布局优化和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根据城市特点和公交发展实际情况,对站距、站点的选型和选址、站点通行能力及站位数等公交站点规划和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为城市公交站点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公交站点,站点间距,站位数,站址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

ICS03.220.20 R 8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236—2015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 Rail transit interchange facilities design guideline 2015-09-23发布2016-04-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总体设计要求 (2) 3.1 一般规定 (2) 3.2 设施组成 (3) 3.3 设施规模预测 (3) 3.4 交通组织 (3) 3.5 技术路线 (4) 4 行人接驳设施 (4) 4.1 一般规定 (4) 4.2 站前广场 (4) 4.3 行人过街设施 (6) 5 非机动车接驳设施 (6) 5.1 一般规定 (6) 5.2 非机动车停车场 (6) 6 公交接驳设施 (8) 6.1 一般规定 (8) 6.2 公交车停靠站 (8) 6.3 公交场站 (9) 7 出租汽车接驳设施 (10) 7.1 一般规定 (10) 7.2 出租汽车停靠站 (10) 7.3 出租汽车调度站 (11) 8 小汽车接驳设施 (12) 8.1 一般规定 (12) 8.2 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方案设计编制要求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非机动车接驳设施需求预测方法 (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非机动车车辆停放形式及停车场设计标准 (1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型式 (20) 附录E(资料性附录)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 (21) 参考文献 (23)

上海市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天津市公共汽车线网优化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2019年9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新辟线路 (6) 5 公交线路调整 (8) 6 公交线路撤销 (10) 7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程序 (11) 8 附则 (14)

1 总则 1.0.1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车线网(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特制订《天津市公共汽车线网优化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2 公交线网优化应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构建快、干、普、支四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安全、便捷、经济的公交服务。 1.0.3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车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撤销。

2 术语 2.0.1 公交线路 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规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公共汽车线路。 2.0.2 公交快线 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跨组团客流提供快速运输服务,具有线路长、站点少、速度快、直达性强的特点。 2.0.3 公交干线 主要为城市相邻组团或组团内主要客流走廊提供稳定、可靠的中速运输服务,具有客流量大、直达性强等特点。 2.0.4 公交普线 主要服务于区内出行或相邻区域短程连接服务,辅助承担跨区出行,具有站点间距均匀、站点覆盖广的特点。 2.0.5 公交支线 服务于居住社区、商务区等局部区域,通过与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以及周边的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商场等公共活动区域相连接,填补公交线网空白或服务不便区域,满足居住社区、商务区乘客换乘或生活、通勤出行需求,主要承担短距离出行。

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要点

JIANGSU UNIVERSITY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仙林大学城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专业名称:工业工程 班级学号:2011级 学生姓名:杨雅琼 指导教师:周富林

仙林大学城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 摘要 城市交通拥挤和由此带来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已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和发展一种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又经济合理,且能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线路网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至于在公交线路网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某些公交路线过长或过短,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位置选择不合理,公交线路选择不合理等。使得公交出现一些公交盲点,还有公交的服务水平普遍不够高。 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除此而外,公交的服务水平也是制约公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公交服务水平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rces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resulting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affects the city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life. In this situat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city transport mode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ity bus line network and did not receive adequate attention, so that the bus line network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some bus line too long or too short, near the intersection of bus stop location choice is not reasonable, unreasonable choice of bus lines. The transit bus appeared some blind spots, and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re generally not high enough The bus as a subsystem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bear the passenger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and comfort are greatly affects th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bus stop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efficiency, and the impact of road traffic qualit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In addi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is also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Keywords: bus lines, bus station public transit ,service level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公司所辖范围内全线或部分线路因突发事件造成地铁长时间运营延误,须调用公交进行支援时,总调度所各专业调度员参照本方案进行现场处置。 一、风险分析 1、事件发生的区域、地点地铁运营线路区间及车站。 2 、事件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地铁运营过程中,因人员操作、设施设备、外部环境等因素造成运营时段部分线路或全线长时间运营延误长达30 分钟以上,而必须调用其它公交进行支援时采取的一种临时服务措施,其危害程度较大,容易造成以下影响: (1)乘客出行受阻:运营长时间延误会导致乘客无法乘坐轨道交通按既有线路到达指定目的地,导致乘客出行时间延误,容易造成乘客投诉。 (2)运营组织不畅:运营长时间延误打乱原有的运营组织方式,采取小交路折返或部分区段“拉风箱”运行,会对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造成严重影响。 (3)社会负面影响: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点”的特点,且市民出行高度依赖轨道交通,社会媒体对轨道交通关注度较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响,损害轨道交通企业形象。 3、事件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重要行车设备故障、线路异常、供电系统故障、运营线路发生运营事件。 4、事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客运服务水平降低,大量乘客滞留车站造成踩踏事件。 二、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 1、现场应急处置机构 总调度所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包括:主任调度、行车调度、电力环控调度。 2、现场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主任调度:进行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指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拟定运营调整方案,并监督行车调度执行,经上级领导同意后启用公交接驳,与外单位加强

联系,跟进公交接驳启动及实施进度;监督抢险队及设备的投入情况。 行调:视事件性质向维修调度发布抢修令;根据主任调度指令调整列车运行;请示得到同意后执行公交接驳程序,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应急需求说明书》并传真至公交集团,同时向相关交通部门汇报;及时掌握现场处置情况向主任调度汇报。 电力环控调度:加强设备监控,根据抢修及停运要求进行电力环控系统操作;并按主任调度要求迅速、正确地进行供电系统的调度指挥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供电系统持续运行,确保相关设备能正常运行,协助抢险救灾工作。 三、应急处置 (1)发生突发事件导致需启动公交接驳预案时,向上级领导请示后,下达启动公交接驳预案。 (2)通知相关车站做好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准备。 (3)向公交集团申请公交接驳,传真《应急需求书》书面申请。 (4)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报备。 (5)通知各车站做好乘客引导及接驳车的接发工作,做好相关数据统计。 岗位职责及现场处置措施 主任调度 (1)发生突发事件需启动公交接驳时,电话向上级领导请示。 (2)按公司《运营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发布信息。 (3)分管运营副总经理批准同意启动“公交应急接驳”申请后,主任调度应及时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提出启动“与公交应急接驳”申请,详细说明地铁线路、车站名称、运行区段、增派公交车数量。 (4)向公交集团申请公交接驳,将《应急需求说明书》书面传真至公交集团。(5)向行调下达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命令。 (6)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报备:需公交接驳各车站的疏散地点、车站接车标志。(7)根据运营调整计划的实施,负责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提出增援、暂缓或停止实施“公交应急接驳”申请。 (8)公交应急接驳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公交接驳实施情况数据(派车单位、开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此表由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交指导老师审核, 通过后开始论文写作) 设计(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系部:轨道交通工程系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移动电话: QQ号码: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6年10 月16 日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执行。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标准格式(可从教务 网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凡签名处均应本人签名,不得打印或盖章。 3.任务书内有关“系部”、“专业”、“班级”等名称的填写,应 写规范的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与学 生证书上的相同),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4.“文献摘要”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相 应的栏目内。文献摘要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后“主要参考文献”的填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2005《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 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日”或“2004-04-02”。 8.表格内文字输入格式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A4页面,双面打印,并请注意保持表格的整体美观。 9.本《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生,一份指导教师留存,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交所在系部存档。 轨道交通工程系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停靠站点相对于城市道路及用地来说,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点,但由于其在公交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性,使其广泛的分布在城市各处,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置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论文通过较为全面的交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总结公交运行、停靠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路段和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点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了路段及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及公交停靠对其他交通流延误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模型,在比较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公交停靠站布局、设置和设计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公交停靠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公交车辆到达分布、加减速时间分布、公交停靠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找出了各种特征分布所遵循的规律。在公交停靠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选取了最常见的三幅路和四幅路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五种类型的公交站点。通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各种类型公交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各类影响模型的回归参数和拟合效果。在公交停靠站点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根据公交车辆停靠对不同类型信号交叉口交通延误影响情况的不同,将信号交叉口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影响模型分为四类,分别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影响模型中,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信号交叉口车辆的作用与影响机理,给出了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引起交叉口车辆延误及通行能力变化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有公交停靠站的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车辆延误计算公式。由于受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影响,交叉口上游站点的公交车辆实际停靠延误不再只是其进站时的加减速延误及在站停靠时间,根据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公交停靠站车辆停靠特征的分析,也分别研究和得到了四类影响模型中公交站点车辆实际停靠延误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

245-轨道站点用地调整及交通接驳实施策略和措施研究

轨道站点用地调整及交通接驳实施策略和措施研究 张协铭 杨宇星 李桂波 齐远 【摘要】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根据TOD发展模式引导,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具体实践。针对国内大部分城市开展此类项目一般着眼于微观层面,交通接驳设施仅从用地落实角度进行规划布局的局限性,本文结合深圳与南宁的轨道交通衔接规划设计项目实践,提出了基于TOD理念的轨道交通接驳规划设计层次体系,系统性地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轨道沿线的用地进行调整,并对交通网络及设施布局进行整合规划设计,望能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站点;用地调整;交通接驳;实施策略和措施 0、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时期,资料显示,至2015年我国25个城市将拥有共2500多公里的地铁线路,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前期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调整与交通接驳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前需重点开展的两方面工作,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开展此类项目都着眼于微观层面,局限于站点周边小范围具体的土地利用调整措施和接驳设施的简单落地,缺乏对整个城市发展格局的思考,这通常使得项目成果与城市规划缺乏有层次的衔接,难以发挥轨道交通的最大化效益。本文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调整和交通接驳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做到目标成果与城市整体规划的有效结合。 1、站点用地调整和交通接驳总体思路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性地对轨道沿线土地利用进行优化与调整,对交通网络及设施进行整合规划与一体化设计,实现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建立以轨道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 用地规划调整方面:宏观层面明确轨道沿线城市人口岗位聚集目标;中观层面结合轨道站点优化调整轨道走廊沿线的用地功能布局,建立以轨道为核心的城市布局形态;微观层面提高轨道站点500米范围用地开发强度与功能混合比例,围绕轨道站点形成高密度、混合的紧凑型建设模式[1]。 交通接驳方面:宏观层面明确站点的功能分类及分段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公交、小汽车衔接分析,梳理轨道两侧干线道路功能,落实公交、小汽车接驳场站;中观层面对路网进行功能划分,识别小汽车、公交、自行车及步行等优先通道,针对不同功能的道路开展片区交通网络整合;微观层面,在上层次路网整合的基础上紧密围绕轨道站点进行交通设施布局,开展人性化、一体化的交通接驳设施详细设计[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