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公司所辖范围内全线或部分线路因突发事件造成地铁长时间运营延误,须调用公交进行支援时,总调度所各专业调度员参照本方案进行现场处置。

一、风险分析

1、事件发生的区域、地点地铁运营线路区间及车站。

2 、事件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地铁运营过程中,因人员操作、设施设备、外部环境等因素造成运营时段部分线路或全线长时间运营延误长达30 分钟以上,而必须调用其它公交进行支援时采取的一种临时服务措施,其危害程度较大,容易造成以下影响:

(1)乘客出行受阻:运营长时间延误会导致乘客无法乘坐轨道交通按既有线路到达指定目的地,导致乘客出行时间延误,容易造成乘客投诉。

(2)运营组织不畅:运营长时间延误打乱原有的运营组织方式,采取小交路折返或部分区段“拉风箱”运行,会对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造成严重影响。

(3)社会负面影响: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点”的特点,且市民出行高度依赖轨道交通,社会媒体对轨道交通关注度较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响,损害轨道交通企业形象。

3、事件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重要行车设备故障、线路异常、供电系统故障、运营线路发生运营事件。

4、事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客运服务水平降低,大量乘客滞留车站造成踩踏事件。

二、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

1、现场应急处置机构

总调度所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包括:主任调度、行车调度、电力环控调度。

2、现场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主任调度:进行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指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拟定运营调整方案,并监督行车调度执行,经上级领导同意后启用公交接驳,与外单位加强

联系,跟进公交接驳启动及实施进度;监督抢险队及设备的投入情况。

行调:视事件性质向维修调度发布抢修令;根据主任调度指令调整列车运行;请示得到同意后执行公交接驳程序,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应急需求说明书》并传真至公交集团,同时向相关交通部门汇报;及时掌握现场处置情况向主任调度汇报。

电力环控调度:加强设备监控,根据抢修及停运要求进行电力环控系统操作;并按主任调度要求迅速、正确地进行供电系统的调度指挥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供电系统持续运行,确保相关设备能正常运行,协助抢险救灾工作。

三、应急处置

(1)发生突发事件导致需启动公交接驳预案时,向上级领导请示后,下达启动公交接驳预案。

(2)通知相关车站做好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准备。

(3)向公交集团申请公交接驳,传真《应急需求书》书面申请。

(4)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报备。

(5)通知各车站做好乘客引导及接驳车的接发工作,做好相关数据统计。

岗位职责及现场处置措施

主任调度

(1)发生突发事件需启动公交接驳时,电话向上级领导请示。

(2)按公司《运营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发布信息。

(3)分管运营副总经理批准同意启动“公交应急接驳”申请后,主任调度应及时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提出启动“与公交应急接驳”申请,详细说明地铁线路、车站名称、运行区段、增派公交车数量。

(4)向公交集团申请公交接驳,将《应急需求说明书》书面传真至公交集团。(5)向行调下达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命令。

(6)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报备:需公交接驳各车站的疏散地点、车站接车标志。(7)根据运营调整计划的实施,负责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提出增援、暂缓或停止实施“公交应急接驳”申请。

(8)公交应急接驳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公交接驳实施情况数据(派车单位、开

行辆数、运行区段等)交运营部结算。

行调

(1)接到大客流或者运营中断时,及时向主任调度汇报。

(2)根据主任调度指令,令车站做好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准备,车站应明确公交疏散点的位置(原则为单一出入口),同时对接车标志进行明确。

(3)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应急需求说明书》并传真至公交集团。

(4)行调随时掌握公交接驳申请的执行状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保持与交运局等有关单位的联系。

(5)根据主任调度拟定运营调整方案,指挥具备运行条件区段列车

运行。

电力环控调度

(1)协助主任调度工作,发布运营生产信息。

(2)需进行触轨停电作业时,与行调做好沟通,及时做好配合。

(3)做好供电及环控设备监控。

四、注意事项

1、公交接驳注意事项:

在申请增派公交车数量时,要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受突发事件影响程度。如:运营中断区间、车站客流滞留情况、高低峰时段、事件处理恢复大致情况等,要综合衡量所需求的应急公交车大致数量。

2、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受影响的区段达到公交接驳结束条件后,需征得分管运营副总经

理同意,向公交企业、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公司分管领导发布信息,取消应急公交接驳预案,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统计汇总。

3、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001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研究

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方法研究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达城市的每个角落,如何与地面常规公交网络相协调,规划建设一个服务范围更广、系统规模更大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从原则及技术路线、衔接判断标准、衔接方法和客流分析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常规公交;衔接;一体化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城市交通需求规模急剧扩大,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为缓解这种状况,大城市纷纷提出了要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 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达城市的每个角落,需要考虑如何与地面常规公交网络相协调,规划建设一个服务范围更广、系统规模更大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带来迅速增长的、多样化的客运交通需求。为实现上述目标,迫切需要对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进行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开展了相关探索研究。 2.相关研究理论及经验 2.1相关研究理论 当前国内城市多数面临机制、体制分割问题,轨道交通网与公交网之间常常存在过多的竞争因素,难以形成协调统一,因此网络衔接的一体化首先需要在主要的认识与理念上达成一致。 轨道交通线路通常贯穿城市的主要客流通道,形成城市客流交通主轴,将分散的交通流进行集散,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公共交通服务,且具有较高的运营效益,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支撑与引导作用。同时,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轨道交通线路具有固定结构,呈现刚性布局特征;地面公交线网呈现弹性布局特征,可调性较强。因此,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网络的一体化衔接要树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基于轨道交通进行地面公交网络衔接优化的理念,整体公共交通的衔接组织强调自上而下的疏散和自下而上的汇集。随着轨道交通骨干功能地位的建立,常规地面公交网络向扩展服务范围、弥补走廊客运能力不足和向轨道线路集散客流的功能转化。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 一体化空间设计 徐匆匆 (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中逐渐尝试创造一些城市中的新生事物来满足城市和城市居民的要求,例如轨道交通和城市综合体在我国部分大城市中不断涌现。然而在此摸索过程中,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或改建却往往与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相矛盾,这就阻碍了两者之间的互促发展,削弱了对城市发展和解决城市矛盾的突出作用。二者一体化的设计研究和实践刻不容缓。本文从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入手,对一体化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最终归纳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和周边城市综合体空间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模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城市综合体 一体化设计 空间 1. 国内背景 我国面临着大范围的城市建设。其中在城市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大型工程普遍开展,交通系统随之推进,与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城市综合体呼之欲出,迎来了实践的契机。旧城区面临改造与更新的需要,新的交通方式入驻其中,原有的城市综合体也需要改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或改建却往往与站点建设互相矛盾,这就阻碍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与其周边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空间的延续之间的互推作用。这种一体化结合的欠缺与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有一下几点: (1)轨道交通站点规模较小,功能较为单一,周围地下公共空间开发量小,尚未完全发挥它们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轨道交通站点周围步行合理区的步行系统不发达,与其他功能的建筑和城市空间连接点少,站点的吸引范围小。 (3)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和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各行其是。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更多地关注建筑设计和本身的空间设计;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则是以关注选线、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开发模式的研究,以及工程建设。二者的建设严重脱节,城市设计没有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对应有的建设同步性进行超前的控制和引导。 2.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空间一体化设计手法 本文中涉及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综合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是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范畴,一般来说应该从城市设计的4个重要要素─交通、功能、环境形象、空间入手 城市规划与交通网h t t p ://w w w .c i t y u p .o r g

上海轨道交通各站点站名

上海轨道交通各站点站名 上海地铁一号线 莘庄站外环路站莲花路站锦江乐园站上海南站站 漕宝路站上海体育馆站徐家汇站衡山路站常熟路站 陕西南路站黄陂南路站人民广场站新闸路站汉中路站 上海火车站站中山北路站延长路站上海马戏城站汶水路站 彭浦新村站共康路站通河新村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 上海地铁二号线 张江高科站龙阳路站世纪公园站上海科技馆站世纪大道站 东昌路站陆家嘴站南京东路站人民广场站南京西路站 静安寺站江苏路站中山公园站娄山关路站威宁路站 北新泾站淞虹路站 上海地铁三号线 上海南站站石龙路站龙漕路站漕溪路站宜山路站 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 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站站宝山路站东宝兴路站 虹口足球场站赤峰路站大柏树站江湾镇站殷高西路站 长江南路站淞发路站张华浜路站松滨路站水产路站 宝杨路站友谊路站铁力路站江杨北路站 上海地铁四号线 大木桥路站东安路站上海体育场站上海体育馆站宜山路站 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 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站站宝山路站海伦路站 临平路站大连路站杨树浦路站浦东大道站世纪大道站 浦电路站蓝村路站 上海地铁五号线 莘庄站春申路站银都路站颛桥站北桥站 剑川路站东川路站金平路站华宁路站文井路站 闵行开发区站 上海地铁六号线 港城路站外高桥保税区北站航津路站外高桥保税区南站洲海路站五洲大道站东靖路站巨峰路站五莲路站博兴路站

金桥路站云山路站德平路站北洋泾路站民生路站 源深体育中心站世纪大道站浦电路站蓝村路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站临沂新村站高科西路站东明路站高青路站华夏西路站 上南路站灵岩南路站 上海地铁八号线 市光路站嫩江路站翔殷路站黄兴公园站延吉中路站 黄兴路站江浦路站鞍山新村站四平路站曲阳路站 虹口足球场站西藏北路站中兴路站曲阜路站人民广场站 大世界站老西门站陆家浜路站西藏南路站耀华路站 上海地铁九号线 桂林路站漕河泾开发区站合川路站星中路站七宝站 中春路站九亭站泗泾站佘山站洞泾站 松江大学城站松江新城站 参考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2b15912882.html,/raiders/List_24.html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的协调发展与衔接

2013年9月16日,在“最堵月”里“最堵周”的早高峰,北京地铁4号线因信号故障双向停运四小时,导致大量旅客滞留和大面积交通拥堵。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事故,在2012年11月23日的早高峰,该线就发生过同样的状况。除了要求地铁公司加强运营的可靠性外,我们应该反思:在轨道交通出现应急事件时,相应的应急预案是否有所改进,在疏解客流方面我们是否做得比上次更好,更快地疏散了客流?难道在同一交通走廊内,在地面道路上就不能马上开辟一条路权绝对优先的快速公交专用道、并加大公交运力对此予以缓解吗? 其实,应急联动只是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协调衔接的一方面,在全国各大城市大规模建设轨道交通的状况下,我们更需要进一步思考两者的协调发展、基础设施网络和运营组织的衔接等问题。目前,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值得改善的地方。 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两张网”的状况比较明显,具体体现在:功能定位和分工不明确,线网布局不合理,在部分路段两者存在明显竞争;建设重点投资项目不合理,普遍重视轨道而忽视常规公交;轨道与换乘设施、配套公交建成时间不统一,尤其在城市外围的城乡结合部,往往轨道建成运营后较长一段时间,地面常规公交跟不上,导致大量黑出租、摩的出现;换乘衔接不密切,公交站点离轨道交通站点较远,换乘距离过长。 在运营组织方面,问题有:运营时间衔接不够,经常出现晚班地铁无公交衔接的状况;应急联动不够,一方出现紧急情况,另一方反应缓慢、措施力度不够,即北京地铁四号线这次情况;在票制票价方面,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联程不优惠,没有体现鼓励换乘。 造成目前这些问题的原因看似是规划不统一,两者在规划层面上缺乏系统整合与协调,各自独立编制专项规划,而根源则是行业管理体制不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市政、交通、轨道、公安交警不同的主管部门,责任主体和建设资金来源等都不同,缺乏一个统筹决策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尚未建立有效机制。 要系统解决以上问题,促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协调发展,构建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公交体系,需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以“一张网”的理念统一规划线网,统筹协调发展。“一张网”的理念可有效解决分工定位、协调发展问题。地铁轨道、常规公交共同构成一张完整的公共交通网络,只是根据不同的运量选择不同的形式。运量大的选择轨道交通,中等的选择BRT、有轨电车、划分公交专用道,客运量更少的选择普通公交及社区巴士。 在进行统一规划后,应根据整个公共交通网络的薄弱环节确定建设发展重点,不能仅仅突出加强轨道交通等骨干线路,发展常规公交,加大覆盖面、促进干支的协调与配合也同样重要;同时应注重同步建设,以有效解决轨道交通通达、而接驳公交没有跟上的问题。在具体操作层面,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统一、协调安排建设资金和实施计划,统一工程验收。 二是加强标准制定与修编,统一设计,缩短换乘距离。为缩短两者换乘距离,一方面加强

[轨道,站点,交通]基于TOD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

基于 TOD 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 1. 引言 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居民出行方便、快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交通系统,支持并促进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TOD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规划模式,为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一个根本解决的途径。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快速、节能、环保、高效等特点,被认为是TOD 城市发展模式的最理想交通方式。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站点衔接规划,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站点的通达性,扩大轨道交通线路的服务范围,改善不同方式间的衔接换乘条件,减少居民出行的时间消耗,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先发展,提高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的运输效益,合理控制换乘设施的用地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基于 TOD 理念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特征 将TOD 理念应用到轨道站点与地面一体化衔接当中,其宏观层面表现在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进行调控。轨道站点周边用地类型和开发强度对轨道客流量,站点集散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也进而影响换乘衔接设施的规模,因此,站点用地规划对于实现轨道TOD 功能影响重大。在TOD 规划中为了保障各种设施能够满足社区内部居民和就业的出行需求,各种用地构成有一定的建议值。本文结合节点导向型和场所导向型两种轨道站点分类原则,将站点总体分为五类:综合枢纽站、交通接驳站、中心节点站、主城一般站、外围一般站。以轨道交通分类站点用地开发的一般性特点为数据源进行分析,确定五类站点用地开发的一般性特征。在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对站点进行用地 TOD导向性评价分析。 3. 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评价指标体系 将TOD 理念应用到轨道站点与地面一体化衔接当中,其微观层面表现在对站点周边各类换乘衔接设施进行有序优先引导,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引导形成高效、以人为本的交通出行方式。合理的衔接规划,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站点的通达性,扩大轨道交通线路的服务范围轨道。TOD 站点进行多种交通方式换乘衔接规划,应体现导向性,将稀缺的城市道路资源向效率更高的非机动化交通和公共交通转移;充分考虑对小汽车的限制,来配合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方式的衔接规划。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站点衔接规划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结合张小亮在 TOD 轨道交通线路交通衔接规划中的研究,本文提出多目标评价体系。 4. 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衔接规划流程 基于TOD 理念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设计分为站点用地分析、换乘客流预测、换乘衔接方案、方案评价四个部分。 4.1 轨道交通站点用地分析 以站点为中心,站点直接影响范围(500m)为边界区域,调查区域内的道路交通情况,用地规划情况,对站点进行分类。通过分析规划年区域内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模式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23T15:34:03.0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沈建萍 [导读] 摘要:轨道交通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站点能够改善沿线区域的区位条件,提升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加周边企业和商家的收益,提高土地和不动产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摘要:轨道交通建设属于公益性事业,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站点能够改善沿线区域的区位条件,提升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加周边企业和商家的收益,提高土地和不动产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模式和目标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模式 一、前言 “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Station-Integrated Development,简称 SID) 就是轨道交通站点在保证客流集散、中转换乘等交通功能的同时,融合商业、办公、酒店、公寓和文化娱乐等多种物业进行高强度的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开发与建设。 以此为目标,广州在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更积极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和借鉴香港相关建设经验,进行了“交通枢纽、顶尖功能、景观地标”三位一体的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规划实践,期望解决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粗放、功能培育滞后、钟摆式交通明显等问题。 二、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发的模式 当前,城市轨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协调轨道站点与其周边空间的发展关系,是轨道站点及其周边土地开发与管理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相关成功案例,对轨道站点及其周边地块的空间开发模式进行归类总结,以指导国内轨道站点周边土地的开发。目前,国内轨道站点开发模式主要包括网络型、线延型、极核型和拓展型四种相对成熟的类型。各类型开发模式示意图详见表1。 网络开发模式常见于城市中心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特点是以站点为核心构筑地上地下一体化的步行网络,以串联周边地块的商业等公共活动空间;线延式开发模式常见于城市中心区的近郊区,相邻站点减的客流和用地功能存在较大互补性,依托站点轴向延伸,常在城市道路下方修建地下商业街,且人流活动导向性强;极核式开发模式常见于中心城区外围或城市边缘区,特点是辐射站点周边有限地块,为临近地区提供交通和综合服务;拓展式发展模式主要位于城市外围,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且周边地区交通可达性不高,是周边地区联系城市重要功能中心的主要接口。 三、广州市内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的成功案例 本文的关注焦点为城市内轨道站点综合开发,本文按照站点发展成熟度分别选择体育西路站、客村站和琶洲站为代表介绍广州市地铁站点开发经验。 体育西路站位于天河区体育西路和天河南一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地下,邻近地铁APM线的体育中心南站、天河南站。于1999年地铁1号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研究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截止2016年12月,我国内地30个城市已开通运营12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开始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由于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可达性较低,而良好的轨道交通接驳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发挥轨道交通作用、提高轨道交通吸引力。2016年开始,共享单车在我国喷井式发展,这给城市轨道交通站 点接驳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行为特性。主要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行为,总结了九种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的接驳特性,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为出行者个人属性、出行特性、接驳交通方式特性以及轨道交通站点特性四类进行了探讨。 其次,运用RP调查法制定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调查方案。在对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设计,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出行信息两个部分。根据调查方案对南京市进行实地调查,对调查得到的各接驳方式占比及服务距离,接驳距离、接驳花费分布情况,出行者个人属性信息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后,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选择巢式Logit(Nested Logit,NL)模型。将步行、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常规公交、网约车、出租车、私家车七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方式划分为绿色接驳方式和非绿色接驳方式两个子集进 行模型构建。结合南京市实地调查进行实例研究,用STATA软件进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模型验证。 根据模型回归结果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绿色接驳方式选择特性进行分析。接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因此,不可避免的给城市带来了拥堵、噪音、尾气等污染。而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方便快捷、乘坐舒适、安全准时、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因此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成为了各个国家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首选措施。木文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优化为课题,旨在为轨道交通站点选取及线路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使得选择的方案能够在最短的路径上服务更多的区域、节省更多的费用成本,真正符合“以人为本、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 木理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优化;站间距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使用车辆固定在轨道上运行且主要用于城市客运交通的系统。主要以电力为牵引动力,路权形式为基本隔离。城市轨道交通按照其技术特性、运量以及服务区域可分为地铁、轻轨以及市域快线。 1.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1站点分布对相关因素的影响 1.1.1对吸引客流影响 根据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乘客出行调查反馈的抽样问询调查表可以看出:从出发点到地铁站的乘客中,步行到站乘客占60.71%,骑自行车到站的乘客占20.41%,乘公交到站乘客占16.31%,乘坐出租车到站乘客占2.57%,乘客下车后到达目的地情况与之类似。 1.1.2对乘客出行时间影响 乘坐轨道交通完成一次出行的总时间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乘客从出发地到达轨道交通站厅时间以及乘客到站下车后达到目的地的时间;车站候车时间;乘车时间; (1)站点分布对候车时间影响。对乘客而言,在站候车时间主要与其到达车站的时刻有关,若到达时刚好有一列车发出,则候车时间最长,为一个发车间隔时间。由于乘客到达具有一定随机性,因此平均候车时间一般为发车间隔的一半。对轨道交通来说,其发车间隔一般都很短,一般都是3—8分钟不等。因此站点分布对候车时间影响不大。 (2)站点分布对乘车时间的影响。若采用大站间距,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列车性能提高列车旅行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减少了站点密度,还能避免因列车频繁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的客运一体化

都市快轨交通?第19卷第1期2006年 2月 快轨论坛 URBAN RAP I D RA I L TRAN S I T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 公交的客运一体化 谢玉洁 韩宝明 许惠花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摘 要 探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线路布局、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客运一体化的换乘布局、无缝换乘和票制协调。提出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应注重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客运一体化”———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以常规公共交通为辅,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紧密衔接。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面常规公共交通 客运一体化 交通枢纽 换乘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中,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之间的不协调极为突出。由于两者路线过多重合,一方面浪费公交资源,另一方面两者在重合地段竞争,城市轨道交通因其票价和灵活性上的相对劣势,很难提高其使用率,无法发挥其大运量的特点,因此无法缓解地面交通拥挤的巨大压力。部分地区因两者的换乘间距不够理想,导致客流换乘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客流出行。两者的不协调已成为城市交通中的肿瘤,极大地妨碍了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发展。 1 客运一体化的提出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等,与地面常规公交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用地省、载客量大、运送速度快、准点率高、舒适度高、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降低噪声、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收稿日期:20050222 修回日期:20051223 作者简介:谢玉洁,女,交通运输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ja d e _xi e @1261c om 韩宝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能好等。 城市轨道交通因此成为现代大运量交通的发展趋势,并逐渐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处于骨干地位。在一些国际大城市内如巴黎、东京,一般承担60%以上的公交周转量;在当前国内,所承担的公交比例还较小,虽未形成相应网络,但据已有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交通预测,远期规划的公交分担比例将达到 50%以上。 但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较小,建设周期较长,且投资大,实施困难,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小,因此其客运地位的实现需要地面常规公交的紧密配合,地面常规公交的地位也将从传统的主导变为补充和辅助,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馈入口”和“分配口”。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系统都拥有庞大的客运量和强大的客运能力,两者间有机衔接对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营起着决定作用。为了充分发挥交通资源的综合效应,形成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化配置,笔者在此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的客运一体化”,即城市轨道交通推动整个城市交通的拓展,地面常规公交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为核心进行平面扩张,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分别实现方向上和最终出行目标上的可达性;保持轨道和道路快速平衡发展的同时,重视换乘、停车和管理设施的建设;各种交通方式彼此协调,紧密衔接,安全运行;交通各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共享信息资源,实现高效管理。 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有机地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一体化”,应协调好两者间的路线布局、换乘布局,避免资源浪费;遵照“以人为本”原则,完善两者间的换乘枢纽,努力做到“无缝换乘”;制定完善的公交票价制度等。 2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此表由学生根据《任务书》完成,交指导老师审核, 通过后开始论文写作) 设计(论文)题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研究 系部:轨道交通工程系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移动电话: QQ号码: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6年10 月16 日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执行。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标准格式(可从教务 网上下载)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凡签名处均应本人签名,不得打印或盖章。 3.任务书内有关“系部”、“专业”、“班级”等名称的填写,应 写规范的中文全称,不能写数字代码。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与学 生证书上的相同),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 4.“文献摘要”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相 应的栏目内。文献摘要所涉及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文后“主要参考文献”的填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2005《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5.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2005《数 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 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4月2日”或“2004-04-02”。 8.表格内文字输入格式为:5号宋体,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A4页面,双面打印,并请注意保持表格的整体美观。 9.本《开题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学生,一份指导教师留存,毕 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交所在系部存档。 轨道交通工程系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

ICS03.220.20 R 8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236—2015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 Rail transit interchange facilities design guideline 2015-09-23发布2016-04-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总体设计要求 (2) 3.1 一般规定 (2) 3.2 设施组成 (3) 3.3 设施规模预测 (3) 3.4 交通组织 (3) 3.5 技术路线 (4) 4 行人接驳设施 (4) 4.1 一般规定 (4) 4.2 站前广场 (4) 4.3 行人过街设施 (6) 5 非机动车接驳设施 (6) 5.1 一般规定 (6) 5.2 非机动车停车场 (6) 6 公交接驳设施 (8) 6.1 一般规定 (8) 6.2 公交车停靠站 (8) 6.3 公交场站 (9) 7 出租汽车接驳设施 (10) 7.1 一般规定 (10) 7.2 出租汽车停靠站 (10) 7.3 出租汽车调度站 (11) 8 小汽车接驳设施 (12) 8.1 一般规定 (12) 8.2 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 (1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轨道交通接驳设施方案设计编制要求 (15) 附录B(资料性附录)非机动车接驳设施需求预测方法 (17) 附录C(资料性附录)非机动车车辆停放形式及停车场设计标准 (19) 附录D(资料性附录)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型式 (20) 附录E(资料性附录)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 (21) 参考文献 (23)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12-17 14:01:00 ] 作者:甘勇华编辑:studa0714 摘要:本文以广州轨道交通一~三号线交通衔接规划为例,从轨道交通客流吸引范围特性、站点交通功能等级划分以及站点交通衔接规划等方面,系统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小汽车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关键词:广州; 轨道交通; 交通方式; 交通衔接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交通骨干,其单独存在发展是不经济和不有效的,它应该与常规公交、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航空客运、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密切配合.另外,一体化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是城市客运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基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其沿线的交通资源配置优化和整合,达到客运交通资源最优化.目前,广州市已建成轨道交通一、二、三号线和大学城专线,轨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其换乘方便与否对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为此,广州市以促进客运交通一体化建设为目标,设计轨道交通衔接规划,充分发挥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城市立体快捷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的系统效能.由于广州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公路和航空客运的交通衔接基本上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工程规划设计中考虑,本文则以轨道交通一、二、三号线为例,探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小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的交通衔接. 1 客流吸引范围特性 1.1 客流吸引范围 城市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而产生了不同交通需求的出行方式链——市民出行过程中若干交通方式的组合,这也要求交通运行联运化和交通设施整合化,均衡交通流量分布,充分发挥交通资源的整体优势.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是基于轨道交通为主体,其他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密切配合的出行方式链的研究,并对与之相对应的交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不同出行方式对应的出行距离不同,对于轨道交通站点,不同衔接方式的服务范围也不一致.从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衔接方式对应轨道交通吸引范围大致形成了以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为主体的三层衔接服务圈.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 摘要:目前国内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建设以及规划的城市,越来越重视站 点的一体化衔接。本文从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涵探讨出发,解析交通一体化衔接 如何与城市适应,介绍规划的目的和内容,对交通一体化衔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 内容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衔接,一体化规划 1.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涵 交通一体化衔接指各种交通方式在服务设施、运行组织、管理手段上的有效 连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换乘条件,使市区内部交通之间、城市交 通与对外交通之间成为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 轨道交通衔接的内涵就是要实现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平滑对接, 使换乘时间尽可能少、换乘距离尽可能短、换乘费用尽可能优惠,这种衔接既包 括空间上的衔接,也包括时间上、信息上的衔接。各项衔接的具体内容如下:空间衔接:①设施的衔接,包括公交场站、公交停靠站、自行车(含电动自 行车)停车场、出租车(网约车、个人小汽车)临时停靠站、“P+R”停车场、行人过街设施、步行道(无障碍通道)等的设置;②交通网络的衔接,包括路网的调整、道路局部渠化、公交线路的调整等。 时间衔接:主要指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在运营时间安排上的衔接,避免因两 种交通方式运营时间上的差异造成的换乘不便。 信息衔接:指在轨道交通车站内、公交站、道路上以及网络上提供衔接信息,以指示、诱导乘客的换乘行为,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时间、 服务范围(线路)、服务价格及相关设施的位置等,让乘客清楚、方便地换乘。2.交通衔接与城市适应性 交通衔接立足于优化轨道交通车站的衔接换乘,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快捷、 高效的公共交通设施。在各个车站的交通衔接设施规模和布局中,充分考虑城市 居民出行特征、客流需求预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车站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充分结合所处区位、周边用地性质、建筑规模等, 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开发程度,交通设施类型和规模不同。 通过P+R(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增强城市各组团联系,实现外围组团与 中心区快速连接,实现城市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衔接对外交通枢纽,为实现交 通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衔接从轨道线网和公交线网的协调发展角度,提出常规公交线网调整的 原则。 交通衔接考虑票制票价、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票制票价与城市现有常规公交、出租车等票制票价协调,信息服务与街道标识、交通指路标识、城市景观等一体。 3.交通一体化衔接的目的 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体系的建立应以实现人的移动为最终优化目标,以 较少的资源(包括土地)和能源消耗、较低限度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利用交通 效益较好的交通工具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舒适和高可达性,至少应达到以下目的: (1)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的公共交通客运供需体系,使该体系供需平衡、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轨道交通公交接驳 公司所辖范围内全线或部分线路因突发事件造成地铁长时间运营延误,须调用公交进行支援时,总调度所各专业调度员参照本方案进行现场处置。 一、风险分析 1、事件发生的区域、地点地铁运营线路区间及车站。 2 、事件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地铁运营过程中,因人员操作、设施设备、外部环境等因素造成运营时段部分线路或全线长时间运营延误长达30 分钟以上,而必须调用其它公交进行支援时采取的一种临时服务措施,其危害程度较大,容易造成以下影响: (1)乘客出行受阻:运营长时间延误会导致乘客无法乘坐轨道交通按既有线路到达指定目的地,导致乘客出行时间延误,容易造成乘客投诉。 (2)运营组织不畅:运营长时间延误打乱原有的运营组织方式,采取小交路折返或部分区段“拉风箱”运行,会对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造成严重影响。 (3)社会负面影响: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点”的特点,且市民出行高度依赖轨道交通,社会媒体对轨道交通关注度较高,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响,损害轨道交通企业形象。 3、事件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重要行车设备故障、线路异常、供电系统故障、运营线路发生运营事件。 4、事件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客运服务水平降低,大量乘客滞留车站造成踩踏事件。 二、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 1、现场应急处置机构 总调度所现场应急处置机构包括:主任调度、行车调度、电力环控调度。 2、现场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主任调度:进行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指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拟定运营调整方案,并监督行车调度执行,经上级领导同意后启用公交接驳,与外单位加强

联系,跟进公交接驳启动及实施进度;监督抢险队及设备的投入情况。 行调:视事件性质向维修调度发布抢修令;根据主任调度指令调整列车运行;请示得到同意后执行公交接驳程序,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填写《应急需求说明书》并传真至公交集团,同时向相关交通部门汇报;及时掌握现场处置情况向主任调度汇报。 电力环控调度:加强设备监控,根据抢修及停运要求进行电力环控系统操作;并按主任调度要求迅速、正确地进行供电系统的调度指挥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供电系统持续运行,确保相关设备能正常运行,协助抢险救灾工作。 三、应急处置 (1)发生突发事件导致需启动公交接驳预案时,向上级领导请示后,下达启动公交接驳预案。 (2)通知相关车站做好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准备。 (3)向公交集团申请公交接驳,传真《应急需求书》书面申请。 (4)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报备。 (5)通知各车站做好乘客引导及接驳车的接发工作,做好相关数据统计。 岗位职责及现场处置措施 主任调度 (1)发生突发事件需启动公交接驳时,电话向上级领导请示。 (2)按公司《运营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发布信息。 (3)分管运营副总经理批准同意启动“公交应急接驳”申请后,主任调度应及时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提出启动“与公交应急接驳”申请,详细说明地铁线路、车站名称、运行区段、增派公交车数量。 (4)向公交集团申请公交接驳,将《应急需求说明书》书面传真至公交集团。(5)向行调下达启动“公交接驳预案”命令。 (6)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报备:需公交接驳各车站的疏散地点、车站接车标志。(7)根据运营调整计划的实施,负责向市交运局总值班室提出增援、暂缓或停止实施“公交应急接驳”申请。 (8)公交应急接驳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公交接驳实施情况数据(派车单位、开

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衔接规划研究

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衔接规划研究Shanghai Rail Transit sta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underground space: A Planning Study of Convergence 上海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为契机,进入到一个集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已基本构建了一个纵贯中心城区、联系各重点地区的地下空间总体网络构架。在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地区地下空间衔接方面,规划、建设和运营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 The rail transport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an opportunity for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Currently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ccesses to a new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It has basically built network of underground space that connects to each of the key areas. Lessons learnt from this rapid development in underground space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future development. 本次交流将介绍《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实践与展望系列课题》组成之一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衔接规划研究》。研究调查与分析已建成并开通运营的11条轨道交通线路、282座车站,全面地对上海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区的地下空间连通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及评估,并对今后上海轨交站点及周边地区地下空间的连通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The experience sharing conference will introduce the "underground rail station and surrounding convergence space planning study", one of the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Prospects planning issues". This

轨道交通站点周围布局

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布局模式探讨 轨道交通作为大都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伴随着轨道交通的延伸,轨道交通站点的价值日益突显,而如何通过站点的规划布局,提升轨道交通的价值,这是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新课题。下面,我们结合国外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就轨道交通站点的空间布局模式做相应的探讨。 国外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布局模式: 一、经典(TOD)模式——同心圆模式 TOD模式概念图 这种站点模式的特点是采取同心圆模式,即站点,公共商业区,游憩广场等构成站点核心区,站点的核心区外围才是居住区。 由于这种模式下站点与周边居住区的联系方式以步行为主,按步行舒适度极限半径600米(2000英尺)考虑,围绕站点的适宜用地范围为π r2 =3.14*600*600=113万平方米左右,考虑到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用地面积,则总的可用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左右,按照容积率1计算,则总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左右。这也是国内很多房地产大盘的规模。 如果更人性化一些,适当继续缩小步行范围,按按照400米半径考虑,则总建筑面积大约为50万平方米,这也是目前很多大多数郊区楼盘的规模尺度。 这种模式有其独到的优点:1、交通便利,社区居民步行最远600米即可到 达站点,通过轨道交通再到城市的各个功能区,非常便利;2、能够有效纾解城 市中心区居住人口,缓解中心城区居住压力。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其缺点:1、仅有交通的便利,社区游憩空间与站点太近,社区私密感缺乏,社区归属感较差;2、站点辐射范围太小,站点的交通优 势仅仅体现在本社区与城市中心的联系方便,由于公共功能空间小,不能有效纾解城市中心功能,因此该模式仍是强化市中心的模式,这样的社区仍然是卧城的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同心圆式轨道交通站点更适合于如下的社区模式: 1、所在城市主要以纾解居住人口到郊区为主; 2、该轨道线为城市的放射型轨道线,用以连接城市功能区与城市郊区居住 区为主; 3、强调交通便利的优势,适用于以步行到站点为主的社区;

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168 总447期 2017年第33期(11月 下) 0 引言 为有效解决过去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遗留问题,必须要在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利用以车站为核心的城市再生,促进集约型城市的内在品质,重组城市结构。以车站为中心的城市规划是确保集约化城市建设的有效策略。从城市规划的层面来看,构建多元化的街区模型,更好地适应现代新型城市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依旧还存在规划不科学和城市自身发展情况联系不紧密的现状,一些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土地利用率偏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资源的浪费。为处理好这些问题,必须要促进站点附近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对地下空间实施有效规划与智能管理,在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规划要求进行。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交通发展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增强城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更加准时、便捷地运输旅客,其运载量更大、耗能更低的优势不但可以降低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同时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与公共交通的持续发展目标相适应,是更加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按照我国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的要求,2016年到2018年着重促进103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新建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投资1.6万亿元。到2016年,国内已经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里程超过3300公里。目前,国内已经有40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得以批准,规划里程约为7300公里[1]。 2 站城一体化模式解析 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模式是推动现代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借助于在轨道交通沿线或站点附近规划住宅、办公、商业、公共设备来吸引客流,引导开发,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在轨道交通车站附近大力推进 绿色交通发展,让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自行车以及步行等出行方式实现科学衔接,有助于降低大气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依靠不断提升站点附近的土地利用效率,设置公园和其他文娱设施来营造出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的良好环境。依靠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和附近位置规划商场、宾馆以及超市等商业设施,进一步满足地区经济活动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收益的基础上给轨道交通提供需求。借助于在车站附近和沿线位置实施一体化开发,促进车站和附近地区的经济价值增加,让土地利用效率和容积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拉动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以确保城市整体的持续健康发展。 3 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发展——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 长圳站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产业布局的核心位置——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属于深圳地铁6号线沿线产业发展走廊的中心。长圳站属于光明新城的南部入口,其紧靠光明高铁站,具有非常良好的区位优势,地铁6号线和13号线在此换乘。根据地铁站点综合开发而形成的公共功能与建筑空间集聚效应,长圳站成为光明新区城市门户的重要一环,属于多元化的城市综合体。3.1 核心商业区 以深圳地铁6号线和13号线轨道站点为中心对附近商业区进行规划设计,集中设计公共服务类功能,为光明高新区带来更全面配套的商业服务,一般形式是商业、酒店和服务式公寓。以地铁6号线长圳站综合体带动地区商业发展。尽快创设出更加高质量的开放式的绿化休闲空间,促进商业区整体形象的提升。借助于创设高品位的工作环境来广泛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带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3.2 文娱休闲区 以鹅颈河滨水空间为主线,在附近规划文娱休闲区,集中设置了商业、休闲空间。另外,根据整体规划来设计住宅和学校等。借助于开放式广场,有效地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间隔,强化了现代人的精神思想交流,融洽了 收稿日期:2017-05-17 作者简介:李凤阳(1989—),女,天津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 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李凤阳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以深圳地铁6号线为例,从核心商业区、文娱休闲区、居住社区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理念的发展应用,并对这一模式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包括站城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完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发展思考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