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

如何区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

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在入托、入学、高考、参军、例行体检时的偶然查体中被发现。这些人和正常的健康人一样,没有显显的不适,没有体征,没有症状,化验结果显示他们的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可表现为”大三阳“、”小三阳“或第一、五项为阳性。这些人群可有明确的家庭倾向,也可能是单一、偶发的。这些人群的数量极其庞大,由于没有条件进行缜密的普查,究竟有多少人在此行列中,目前是个未知数,不能简单将其划归乙肝病人的范围。

乙肝病人有其严格的诊断标准。乙肝病人按专业学会颁布的诊断标准,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型,先决条件是有症状、肝功能异常,也就是说乙肝病人必须同时具备有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病毒指标(乙肝病毒表现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阳性,方可确诊为乙肝病人。总之,病毒携带者不属于病人的行列。确诊一名乙肝携带者应具备三个条件:1.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无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及体征(如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2.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半年以上,且肝功能正常(指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等);3.肝活检组织学正常或大致正常。

临床中一些医务工作者混淆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毒病人,将乙肝病毒携带者视为乙肝病人。这样做的结果害处很大。

如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归为乙肝病人范畴,那将意味着我国10%的人口都患有国家规定的第二类传染病。许多的工作岗位将不能接受其工作,许多学校拒绝其入校,按照有关规定,他们需要造册备案,跟踪随访,按时用药,其身心将受到极大的伤害。把病毒携带者视为病人加以治疗,少则使用一些无关痛痒的”保肝药“,多则使用诸如干扰素之类的抗病毒药,实际上,这些治疗起不到什么积极效果。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列为乙肝病人,可使这些人四处求医问药,客观上列为乙肝病人,可使这些人四处求医问药,客观上迎合许多江湖游医的需求,致使这些人以此为契机,大发不义之财,造成国家和病毒携带者经济上的双重损失。

所以,我们应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检查,根据他们的实际病情区别对待。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会发生转归,大致情形有下列几种。

自然转阴:

随着时间推移,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年龄幼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随机体免疫状态改善,部分携带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可自然转阴。有资料表明,凡是母婴垂直传播的携带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阴转率较低,一般低于2%,18岁以后的青壮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转率在1。5%到3。4%,同时有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者,即乙肝”大三阳“更难转阴。

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乙肝病毒携带者绝大多数以此种形式度过一生。许多患者终身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身体却没有明显不适,其中一半左右肝脏有轻微病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就是相对稳定的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一种低反应状态,这种情况在我国十分普遍。

发生慢性肝炎:

有一部分人在携带乙肝病毒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临床显性肝炎。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与乙肝病毒E抗原持续阳性者易发展成慢性肝炎。

发性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据不完全统计,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概率为1%到3%,少数人可发展为非活动性肝炎的概率为1%到3%,少数人可发展为慢非活动性肝硬化。已发生肝硬化的患者中10%到16%有发生肝癌的可能。。研究表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比非携带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率大。演变为肝癌的关键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序列是否已经整合到该携带者的肝细胞核中,乙肝病毒基因片段是指发生了变异。

肝炎的症状一般有:厌油、食欲不振、下降、乏力、懒动、低烧。轻度肝炎表现为容易出汗、嗜睡、口喝、看书眼睛容易疲劳等。平时保持乐观的绪,不喝酒,不要太疲劳,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豆类。根据医生知道服用类似贺维力等核苷酸药物进行抗病毒。定期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

(一)HBV是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14]。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Ⅲ)。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产) 期,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Ⅰ),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18]。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Ⅰ)。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 传播[19] 。

(二) 切断传播途经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防护(Standard Precaution)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注:日前从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举办的乙肝新闻报道培训班上获悉,我国高校学生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仅在30%左右,大学生的乙肝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乙肝的预防与治疗

乙肝难以根治,治疗上目前没有特效药。所以乙肝应该从多方面综合治疗:

1、要有克敌制胜的坚强意志,“怒则伤肝”,要保持愉快心情;

2、病毒活动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等到病情稳定,转氨酶不升高时才能适当活动;

3、乙肝用药如用兵,多则有害,少则无效,针对自己的病情,在专家指导下选择服用抗病毒药、调整免疫药、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

4、保持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

乙肝难治,但是不难防。如果我们大家把好预防这一关,乙肝就并不可怕,乙肝的预防包括:

1、广泛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

2、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3、了解和掌握乙肝病的一些防治知识,养成并坚持良好、科学的生活规律;

4、合理调配营养与食疗,忌烟酒,少食油腻之物,避免便秘;

5、注意起居和个人卫生,根据气温增减衣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

6、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