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

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从定义、类型和整合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利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它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设施等多种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类型

1、教育内容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此外,还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教育方法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资源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

自我教育等方式。其中,理论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进行;实践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典型教育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表彰先进等形式进行;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反思、总结等形式进行。

3、教育环境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资源主要包括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学术竞赛等形式进行;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制定企业价值观念、规章制度等形式进行;社区文化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网络文化可以通过引导舆论、建设网站等形式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方式

1、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包括合理分配教育内容资源,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资源,以及有效利用教育环境资源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2、强化协同效应

强化协同效应是指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社区等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3、提高利用效率

提高利用效率是指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度和收获感。

四、总结

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类型和整合方式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尝试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人们思想观念引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目标管理被广泛应用。本文将从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在思想政

治教育中的重要性、目标管理应该具备的特征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系统,它强调组织中每个人都参与制定和实现组织的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二、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1、明确教育目标:目标管理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清晰地知道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2、提高教育效果:通过目标管理,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调动师生积极性:目标管理能够调动师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目标管理应该具备的特征

1、科学性:目标管理应该具备科学性,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

2、系统性:目标管理应该具备系统性,要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使得各个目标之间相互、相互促进。

3、全面性:目标管理应该具备全面性,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实践教育等。

四、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

1、制定目标管理流程:首先需要制定目标管理流程,明确各级目标以及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责任。可以采用SWOT分析法、KPIs等方法来制定目标。

2、加强师生参与:加强师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过程中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来征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师生实现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可以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以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4、及时调整和优化:及时根据考核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1、案例一: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

某高校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该高校首先采用SWOT分析法确定了自身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KPIs。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师生参与、建立考核机制以及及时调整和优化等措施,使得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案例成功之处在于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并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机制。然而,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如加强与社会的,提高实践教育的比重等。

2、案例二: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

某中学通过明确教育目标和责任分工,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该校制定了各级目标和任务,并加强了对师生实现目标的监督和考核。该校注重提高师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收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目标管理流程。此案例成功之处在于注重全面性和科学性,并建立了合理的考核机制。然而,也可以进一步改进,如加强团队合作和氛围建设等。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科学

合理的目标管理体系、加强师生参与、建立考核机制以及及时调整和优化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也应该不断加强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科学化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概念、必要性、实现路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结语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指将科学理念和方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其更具规律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需要运用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日益多

元化。面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受教育者的思

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而更好地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可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概念界定和定义: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定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而为科学化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2、制定科学化的标准:要制定科学化的标准,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方面的标准,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

3、建立完备的指标体系:要建立完备的指标体系,全面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

4、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等进行论证: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对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教育者缺乏科学意识、受教育者思想观念多元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等。为了解决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育者的科学意识:通过培训、研修等方式,提高教育者的科学意识和素养,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2、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他们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丰富教育内容和方法: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进程。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当前社会形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研究和探索,明确其必要性和实现路径,积极应对挑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 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从定义、类型和整合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教育者利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和条件。它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设施等多种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类型 1、教育内容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价值观念。此外,还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教育方法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资源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

自我教育等方式。其中,理论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进行;实践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典型教育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表彰先进等形式进行;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反思、总结等形式进行。 3、教育环境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资源主要包括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学术竞赛等形式进行;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制定企业价值观念、规章制度等形式进行;社区文化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进行;网络文化可以通过引导舆论、建设网站等形式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方式 1、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这包括合理分配教育内容资源,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资源,以及有效利用教育环境资源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意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2、强化协同效应

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

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 综合素质、塑造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大 型思想政治教育事件带来的全面、系统的教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的多样性 在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了各类教育机构必备的一项基本任务。这种教 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变化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教育资源。 例如,高校里的思政课程通常是独立的,专门为了增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而设立。而 在中小学教育中,则通常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目中,而不是单独设立独立的课 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 之所以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真正共享给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学生间思想政治素 质的共同提高。在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可以通过课程,还 可以通过社团、班级活动等获得,如: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科技竞赛等。 在大型思想政治教育事件(如:红色文化教育、拼搏奋斗教育等)中,学生可以通过 自己的表演和参与,得到结构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学生 有不同的情况,比如学业压力太大,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或者缺乏好奇心等。因此,针对 不同的特点,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要。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提供需要教师改进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听课、阅读、游戏、交流、实践等方面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活思维 能力。 总之,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不同 的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协作和多元影响,并做好课程与教育资源的从量质变、从基础提高到高层次的升级更新。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与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开始关注高中思想政 治教学资源的质量和种类,以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计划 教学资源、教学媒体资源、教学实验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计划教学资源 计划教学资源是指为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随着课 程改革和质量评价的推进,教育部门和学校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在 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方面也建立了相应的机制。此外,各省市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针对思政课的配套文件,如《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等。这些规定 和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媒体资源是指能够帮助教师有效传递思政课知识和信息的各种媒体和技术手段, 包括教案、教材、音视频课件、多媒体教室、智能化设备等。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往往 借助多媒体化手段进行,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丰富的思政课 教学资料,如新闻视频、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 教学实验资源是指提供给学生进行思政课实践性学习的操作设备、实验器材、实践教 材等资源。从本质上讲,高中思政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更多的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观察、分析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和实验活动,是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如教师的教学经验、优秀学 生的课程评价、学生兴趣爱好等。这些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同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 教师更好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 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该积极地去获取和利用 各种教学资源,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和道德品质的青年 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分析 一、教材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首要资源当属教材资源。教育部颁布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这一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哲学思想、法 律常识等等,内容全面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 认知体系。教材的编写融入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趋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导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除了教育部颁布的官方教材,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教材,如考试试题、课外读物等, 也是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辅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 材内容,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 学资源包括了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音频等,这些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 加形象生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政治人物的事迹等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政治制度的运作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社会热 点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大量的数据和图片,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 会热点问题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三、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资源,也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连接互联网,教师可以获取大量的权威的政治资讯和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地了解国内 外政治动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政治知 识和信息,丰富自己的政治文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辅助,比如进行视频直播、网络讲座、网络讨论等,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通过网络 资源进行网络考试、网络作业等,更好地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 握政治知识。 融合利用教材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高中思想政治教 学的需求,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也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研究

党史教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 践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对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 了新要求。思政课堂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党史教育,使学生了 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辛与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启迪智慧、凝 聚力量,砥砺品格是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党史教育资源 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 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出台《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 的通知》强调:“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作为落实党 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以党史教 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因此,探究新时期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深度融合,已然成为高校开展党史教育 和思政课建设的题中要义。本文进一步明确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深度融合的价值 意蕴,深度剖析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并从理论、主体、技术、实践四个维度入手,探索建立高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堂深度融合的最优路径。在 新发展阶段,在推进思政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程,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资政育人功能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探索。 一、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有利于形成“党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1921年到2021年,百年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弱民贫中诞生,在救国救民中发展壮大,在独立摸索中改革开放,在强国富民中迈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错误的、非科学的历史观和思潮甚嚣尘上,不仅阻碍了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基本脉络和伟大贡献,而且导致部分学生把握党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生偏差,甚至让学生走入误区。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此,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的应有之意。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因此,要加强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正本清源,用党史故事、英雄人物等历史史实透析和反击一切错误、非科学的历史观和思潮,讲清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引导学生知史悟史,从根本上筑起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堤坝,提高防范历史虚无主义侵袭的免疫力。 (2)启迪心智砥砺品格,引导学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素养,党史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融入,能够极大地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教师借助党的发展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历史脉络,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初衷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地认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信念,认同中国文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共产党积淀下应对发展中各种困难的经验,学生能够借助党史精神和红色文化来启迪心智,砥砺品格,做到读史明智,有效地甄别外界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完善课程体系,实现高效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时间资源的内容 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有,它不但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就是说,时间是人得以存有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 来说,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都必定有自始至终的时间投入,时间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需资源。除了展开每一项思想政治教育 活动都需要的一般意义上的时间以外,本文所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时 间资源,主要是指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发生时。节日是指传统的 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节日是人民为了适合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 造的一种民俗文化,大多起源于历法节气、原始崇拜、禁忌迷信、祭祀、宗教、信仰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很多元素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萌芽,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形成,唐宋时代经济社会的高度繁荣促动了节 日文化的发展,民俗节日从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良辰佳节,包括流传至今的 元旦节、腊八节、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寒露、冬至等传统节日。近现代出现的节日,大多 与环境和人相关,是从日常生活衍生出来的,如妇女节、青年节、儿 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建军节、国庆节、植树节等。纪念日是指与某些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相关的,值得纪念 的日子。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以前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历史方 向的重大事情,或者诞生了很多影响几代人价值取向的重要人物,与 这些事件和人物相关的日子都是值得纪念的,都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例如反映了旧中国贫穷落后就要挨打的鸦片战争纪念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反映中国人民反抗封建主义压迫的辛 亥革命纪念日,反映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反映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遵义会议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反映维护祖国统一的香港、澳门回归纪 念日;还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茅盾、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理论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陈华洲博士撰写的专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是一部具有鲜明实践性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该书从资源视角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的路向探寻,以回应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诉求和实践回应,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什么”和“如何开发”。全书正是循着这一宗旨,一是从理论层面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本系统,力图展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要素和运行规律;二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现状,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成、配置和利用等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路径和方式,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理论视野上,全书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核心。一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论。作者首先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态、功能、结构等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系统的基本维度,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研究方法,同时运用资源开发理论、管理学、社会学等现代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视角、方法和成果。二是系统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行规律。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之中,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行的有序重组规律、互补增值规律和连锁感应规律的运行机制。由此,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外显向内隐的探寻,又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视角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规律的研究。 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发展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基于此,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向实践层面推进,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方式和实践模式,凸显出全书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旨归。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的生成。作者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自制和外取,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资源开发、精神资源开发、财物资源开发、时间资源开发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的生成路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新运用,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行领域拓展和效率化。 在作者看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科学开发的重要依托,它通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维度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与之相关联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前者旨在通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效率的最大化;后者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用的孤立化转变为综合化,实现不同领域和不同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用的共享。作者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问题诊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集中供给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去亲身体验、感受政治理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饷现代教育之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一、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简明扼要,高度概括,较为抽象的。编写者通过在课本中加入辅文、插图、设问小栏目、资料卡、图表、名人语录等部分,来丰富课本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逐步养成“会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自学、预习、分析、思考、解答,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的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案例等要让学生有时间自己去阅读、思考、归纳、整理,课本中已写得很明确的内容,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教师通过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要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充分应用课本中的“议一议”、“查一查”、“想一想”以及课后的“试一试”等小栏目,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嘴,,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会学、乐学,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高二哲学常识“整体与部分关系”内容的教学中,以课后“试一试”小栏目提供的文本资源为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一个植树的活动方案。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 (2)活动方案要以书面的形式呈现。 (3)召开方案说明会,派一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说明设计的意图及哲学原理依据。(4)评出最优方案,给予加分,计入平时成绩。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兴奋的、快乐的体验中,非常投入。不同组的方案内容各异,各有特色,但都能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重视时间上的合理安排,男女同学的优化配置,体现整体的效应、功能。不论从内容,还是版面设计上以及说明会上的阐述都可谓“最优”。图文并茂,除文字说明外,还配上小树,人物,工具的简笔画,还附有“注意安全”、“节约用水”等人性化的提示语。活动中,学生开动了脑筋,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展现学生的绘画的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起来,你会发现学生中常有暗香浮动,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闪动。 因此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资源,引导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生活素材是构建学生与文本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应设计一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行的教材,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依托,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把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活化课标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共3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共3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 择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然而,在资源配置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仍然经历着诸多困境。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并探讨从多方面入手的路径选择。 一、现实困境 1.资源不足 在目前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却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人数、教学场地等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在教师引进上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对于新进讲师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很难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在教学场地方面,高校存在宿舍楼、临时教室等多种场地,课程难以保障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以口述为主,缺乏感性认识。学

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的知识。而在一些高校内,教材的编写也存在问题,不够科学化、系统、完整,难以达到课程的效果。 3.课程内容陈旧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多地依靠实际能力,但在很多高校里,思政课的教学重心主要在学科陈旧部分,难以与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相适应。部分思政课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无法真正对思政课的实践作出深入研究,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不相符。 二、路径选择 1.增加资源投入 针对高校思政课的资源不足问题,学校应该在加大人才引进和教学场地的建设上下功夫,配备足够数量的优秀师资队伍,提高教学场地的质量,保障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 需要针对高校思政课的单一教学方法增加探索,探寻更适合当前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设计课堂案例等,使课程更加生动具体,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更新课程内容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问题-最新年文档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问题 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离开了资源就好像机器失去了动力,将变得毫无意义。同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离不开资源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依次予以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首先要对其内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有充分的认识,这是对其作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历来都是争论不一,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主要有“因素说”和“要素说”两种观点。“因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各种因素。而“要素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各种要素。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还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这个可以为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定义作为一个理论参考。资源具有从授性的特点,它是

为一定统治阶级服务的,为其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便利的条件。其中,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的资源,我们可以说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外乎它是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服务和便利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综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 资源可谓种类繁多,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分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人才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凡是自然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而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的那部分自然资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资源。比如一个国家的领地资源,多样的气候资源,植被与生物资源以及河流,湖泊,海洋还有各种矿产资源。 人文资源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一样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利用,几乎所有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有关科学的研究工作者、教育宣传工作者都在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利用这一资源。在综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人文资源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的总和。而这些资源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服务,我们可以叫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资源。这些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包括语言文字、文化传统、历史

红色文化与思政小论文范文

红色文化与思政小论文范文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扬弃、转化创新之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形态,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从文化发生学上看,“红色”本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颜色符号,自然的“红色”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联系时,“红色”的自然属性逐渐地变为属人的存在,对象化地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形式,并被赋予了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性的时代诉求。在政治文化生活领域,随着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巩固和拓展,“红色”的“人化”或“人类化”,也就是它的文化属性愈加鲜明。从象征喜庆、胜利的祥瑞之色逐渐引申为“共产主义的”、“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革命信仰”等一系列政治文化内涵。“红色”在其政治文化上的意识形态标识性已然成为共识,“红色文化”的阶级性烙印浑然天成。与之相应,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既是红色文化的内在诉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使然,两者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然而,无论是从红色文化的本源,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视角来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都有失偏颇,立论根基单薄而有失厚重,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加学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帮助教育者更为具体、深刻地把握两者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内的红色文化价值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的视角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教育资源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为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完成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能够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的各种要素都属于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机制]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是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使用资源、分享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宏观调控机制、微观管理机制和具体运行机制的共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从“独占”到“共享”的嬗变,导致资源本身的变化,促进了新资源的生成。这正是资源共享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享机制;教育资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共享就是指同一资源被不同的利用者所使用的状况。资源共享如同轻核聚变,能产生聚变的能量,从而放大原有资源的功能,起到价值增值的效果。因而广受教育者的青睐。尤其是网络平台的出现,资源共享由设想成为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是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使用资源、分享资源价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过程。然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看,很多学校重开发,轻共享,导致很多资源处于分散、封闭、重复建设、条块分割和各自为政的状况。要改变这一现状,高校要建立相应的资源共享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独占的、非均衡状态向共享的、均衡状态转化,形成集中、开放、互利的资源共享格局,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根据机制构成的要素条件,我们认为,宏观调控机制、微观管理机制和具体运行机制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建立资源共享宏观调控机制 在我国,绝大多数教育资源为国家所有,教育经费基本上是国家提供,宏观调控在资源共享中起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教育部要对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地负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这是教育主管部门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依据。宏观调控机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发挥作用。 (一)政策引导 (二)制度调节 制度是资源共享时应该共同遵守的具体程序和行动规则。“制度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3〕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行为导向,即以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行为主体提供―套行为模式,使其行为按一定的准则进行。通常包括程序和规则、共同体、应遵循的理念及活动等要素。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方面的制度仅散见于高校内部范围,省级、国家级的顶层共享制度的设计缺失,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难以协调,校外资源的共享难度很大。一项针对2012年筹建的“沈北大学联盟”学校教师的调查显示,67.5%的教师认为教育资源共享制度建设不足,这也是导致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4〕因此,要解决资源共享问题,顶层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三)监督考核

思想政治教育简答论述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个体性功能:1.生存 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社会性功能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1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2.为思政活动提供动力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用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意义: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2)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3)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四有新人是根本任务:1.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3.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四有新人精神素质培养的几个方面:崇高的理想,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制纪律观念,重视教育和提高文化知识素养 思政教育环境:对思政教育活动及思政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世界观教育2人生观教育3政治观教育4道德观教育5法制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达到思政教育目标,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特点:1实践性2科学性3创造性4灵活性5情感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作用:感召;促进;约束。 思政教育环境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 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情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大众传播媒介。微观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同辈群体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1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2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原则1党性2客观3全面性4历史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1)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思政教育者素质要求: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知识、能力、创新、心理、身体素质等。 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家庭环境的影响特点:普遍性和长久性,渗透性,针对性,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二、学校环境的影响特点:全面性,阶级性,渗透性,导向性三、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四、社区环境的影响五、同辈群体的影响特点:自由性,渗透性,独特性 思想品德的含义:思想品德是人们在一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品德结构含义:指人的思想品德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思政教育过程含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思想教育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思政教育过程的特征:明确的计划性和鲜明的正面性.突出的复杂性和广泛的社会性.积极的引导性和明显的长期性,过程的基本要素: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

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资源的开发与 应用 摘要:从本质上来讲,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涵盖了众多元素,是党校这方 面教育者在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承载了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旨在实现教育 效果的相关元素的总称。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赖于发现并运用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关于其本质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 育的载体,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供保障。 关键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资源;开发;应用 前言 根据无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与作用,研究党校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不难发现其无形特点比较显著。总的来说,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感性、 精神文化的渗透性、制度文化的约束性与活动文化的实践性,推动校园文化无形 中让师生收到熏陶,加强学员的具体感受体会。 1无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 同于思想政治课程这种形式的显性资源,党校隐性思想政治资源对学员产生 间接作用,一般以一种不显著的形式融入在校园的每一处。就该定义而言,无形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具备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范围的广泛性,无形思想政治教育 资源融入在学员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校园环境、研究成果、规范制度、校园舆论、社会活动等,潜藏在校园的方方面面,时时存在,处处存在,启发并感化党校学员,充分保证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充足性;二是作用形式的内无形,无形思 想政治资源基本借助学员自身的感悟体会,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构建积极的、 和谐的校园环境,将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传播给学员,促使学 员从内在感化心灵、陶冶情操。

2无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作用 一直以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研究者的一 大难题。无形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与特点,奠定了其一方面是党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一,充分了解无 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其与显性教育资源有效结合与运用。在该前提下,有效分配并统一党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资源的信息传达,保证思想政治教 育的顺利进行。第二,无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在教育开展时,教育方式的链接与相互作用,能减少学员间的落差感,其教 育效果明显且深远。无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范围较广与内无形,可以减少显性 教育形式的单一、乏味,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3.1开发与应用党校思想政治教 育制度层面无形资源。首先,要坚持民主化原则。对制度的建设进行民主化 制定,将人文化因素考虑进去,制定的每种制度都具有针对性教育的功效,从学 员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阶段特征出发,征求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他们的理解 和支持,真正成为学员内在成长和终身学习教育的助推剂,而不是一种无形的 “外在束缚”。因此,以民主化原则为基准,从顶层设计层面进行各项制度的制 定和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员参与进来并提出他们的想法,进行讨论和实践,最终达成共识并落实落地,由此学校制定的制度才能更加 民主化、实际化,符合学员的诉求和成长,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制度。其次,要 坚持事物发展原则。制定相关的具体制度要结合党校发展阶段和学员的成长规律,引导大学员做好各方面的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行和他律素养,在内外制 度约束和相互竞争中协调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管理 育人过程中,针对一些违规违纪的学员行为,要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制度进行教育,提高学员的认知能力,从而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改正和规范。要构建公平化、公正化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各项制度的规范化流程和制定程序,保证校园正 常的教育教学员活和秩序,确保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能遵守和遵循,使每一位大学 员都认识到一旦侵害它,将遭到严厉的处罚,进而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实践,

红色资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红色资源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一、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重要收藏价值 (一)爱国主义教育功用。红色资源,作为新时期一种爱国主义 教育的新,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教育性都具有极大的渲染功效。在 革命年代那个大染缸中,每个人都深获战争之苦,可是精神之富有, 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是后来的我们无法比之的。在大环境相对来说 安定的今天,以及外部的种种威胁,恐怖势力、文化渗透等,爱国主 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加强向心力的基础工程。尤其是对于 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道德情感幼儿教育功能。红色资源,能很好的对人通过道 德情感情感教育。道德情感是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诱因。领悟道德情 感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形成 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 与应有的道德弱化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已经形成和增强健康的、 正当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袖手旁观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施予人 格的追求,而且相当需要个人在实践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 (三)对于校园文化的引领功能。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公民道 德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地方高校的文化又代表了当地 的精神文化。结合榆林本地的文化特色“红色文化”与“边塞文化”,将其作为学院校园文化的引领核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稀缺性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工具功能的公办。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 生的道德教育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既具独创性,也可肩负着本地的 文化名片。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贯彻。 二、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将传统理论课与学习班实践课相结合。幼儿园的思想品德课,初高中的政治课,大学的思政课,就像祥林嫂一样,将延安精神,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复习资料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智育: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有稳定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考试评价。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 1.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2.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3.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侧重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改革 广西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二期课改):广西中学新课程改革分2步走:(2005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2012年秋学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广西是最后一批开展新课改的省份,至此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名称没变“思想政治”; 2.转变课程功能:“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主要考虑国家需 要和社会需要,很少考虑学生需要”转变“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 3.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 文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更新课程内容:初中:随着课程名称的改变,删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品德 教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和选修模块。 5.变革教学方式:合作探究、中学生体验公安机关的工作、高中生开展人生价值观辩论赛 6.重建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转变:“单纯重视知识评价”----“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评 价方式转变:“单纯的纸质测试”转变“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转变:“一元”转变“多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 论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