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储罐风险点告知卡

氢气储罐风险点告知卡

氢危害安全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危害安全告知卡:氢 极易燃气体 理化特性无色、无臭的气体。很难液化。液态氢无色透明。极易扩散和渗透。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分子量2.02,熔点-259.2℃,沸点-252.8℃,气体密度0.0899g/L,相对密度(水=1)0.07(-25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7,临界压力1.30MPa,临界温度-240℃,饱和蒸气压13.33kPa(-257.9℃),爆炸极限4%~75%(体积比),自燃温度500℃,最小点火能0.019mJ,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 【活性反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健康危害】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氢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制氢和充灌人员工作时,不可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及带钉的鞋作业,以免产生静电和撞击起火。 (2)当氢气作焊接、切割、燃料和保护气等使用时,每台(组)用氢设备的支管上应设阻火器。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氢气瓶时,其数量不得超过5瓶,并且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或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3)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不准在室内排放氢气。吹洗置换,应立即切断气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4)使用氢气瓶时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留有0.5MPa的剩余压力。

气体充装站风险点告知牌

安全风险告知牌 场所/环节/部位液氧储罐/液氧槽车 卸车作业 主要风险 罐体及法兰、阀门、接口等腐蚀、破损,液氧泄漏。液位计、压力表、安全阀、放空 管等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静电接地装置失效,超压安全装置失灵。液氧贮罐的使用 压力超过设计的工作压力或液氧充装量过大阀门及附件材料粘油脂。槽车与低温液体 储罐的连接管松脱,导致液氧泄漏;卸液完毕后,未按操作规程将接口处的残液排尽, 导致残液流出。 主要危险物质液氧,助燃、低温 风险等级C 主要管控 措施1.罐区设置防护隔离栏,静电接地、人体静电消除等装置。设置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检测装置及安全阀、放空管等安全设施。2.定期进行检维护,储罐、压力表、安全阀等定期检测。3.严禁超量,有液氧卸车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时,现场监控。严格控制明火等危险源;运输车辆实行登记、查验管理制度。 责任人 易发生 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窒息、低温伤害 应急措施1.根据事故发生地点,事态发展迅速决定自救还是求救。 2.设警戒区,紧急疏散无关人员撤离至上风处,严格限制出入。 3.现场急救遇紧急状况,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4.泄漏时,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向,切断火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火灾发生时,向罐体喷水保持冷却,切断气源,使用消防水或灭火剂灭火。 5.冻伤发生时,使用大量水冲洗。吸入时,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警示标识报警求助110 火警电话119 医疗救护120

安全风险告知牌 场所/环节/部位液氧气化器 主要风险气化器、阀门、接口等腐蚀、破损,液氧泄漏。压力表、安全阀、放空管等安全附件不全或失效,静电接地装置失效,超压安全装置失灵。汽化器结霜严重,汽化效率变低,造成带液进入管道。 主要危险物质液氧,助燃、低温 风险等级C 主要管控 措施设置温度、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设施;入口管线装设调节阀,与出口压力形成连锁。按规定进行静电进行接地,法兰进行跨接。定期进行检维护,压力表、安全阀等定期检测。定期进行除霜,确保运行良好。 责任人 易发生 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窒息、低温伤害 应急措施2.根据事故发生地点,事态发展迅速决定自救还是求救。 2.设警戒区,紧急疏散无关人员撤离至上风处,严格限制出入。 3.现场急救遇紧急状况,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4.泄漏时,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向,切断火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火灾发生时,向罐体喷水保持冷却,切断气源,使用消防水或灭火剂灭火。 5.冻伤发生时,使用大量水冲洗。吸入时,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警示标识报警求助110 火警电话119 医疗救护120

储气罐岗位风险告知卡

储气罐岗位风险告知卡 一、设备运行风险 储气罐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设备故障,这些故障可能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健康安全产生影响。以下是设备运行风险点: 1.储气罐的压缩机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影响气体供应。 2.储气罐的阀门、管道等部件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气体泄漏、压力不稳定等 问题。 3.储气罐的仪表仪器出现故障,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气体品质。 二、气体泄漏风险 储气罐中的气体如果发生泄漏,不仅会对环境产生危害,还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以下是可能产生气体泄漏风险点: 1.储气罐及其管道阀门密封不良或连接不牢固,导致气体泄漏。 2.储气罐的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保护装置失灵或过期未检,不能及时发现 气体泄漏情况。 三、储气罐破裂风险 储气罐在高压工作条件下可能会出现破裂,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以下是可能引发储气罐破裂风险点: 1.储气罐材料质量不过关或受到腐蚀,导致设备强度降低。 2.高压气体在储气罐内压力失衡,导致设备破裂。 四、机械伤害风险 储气罐设备的维护、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机械伤害事故。以下是可能产生机械伤害风险点: 1.在设备维护过程中未遵循相关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机械伤害。 2.设备维护时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或工具,导致机械伤害。 五、高处坠落风险 储气罐设备通常安装在较高位置,因此工作人员可能需要攀爬设备以完成相关操作,从而产生高处坠落风险。以下是可能引发高处坠落风险点:

1.工作人员未正确使用安全带或未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可能导致高处坠落。 2.设备平台、栏杆等设备部件老化、腐蚀或维护不当,可能导致高处坠落。 六、触电风险 储气罐设备中的电机、电器等部件可能会出现漏电现象,从而产生触电风险。以下是可能引发触电风险点: 1.电机、电器等部件出现故障或电线老化破损,可能导致触电。 2. 在进行相关作业时未切断电源或未遵循相关用电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触电。 七、火灾爆炸风险储气罐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是可能引发火灾爆炸风险点: 1. 设备超压运行、气体泄漏或压缩机故障等情况下可能导致火灾爆炸。 2. 在检修或维护过程中使用不当的工具、防护用品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液化气站三卡(安全承诺卡、风险告知卡、应急处置卡)

液化气站三卡(安全承诺卡、风险告知卡、 应急处置卡) 液化气站“三卡”管理 一、液化气站岗位安全承诺卡 岗位:_________ 作为一名岗位员工,我承诺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严格 按照岗位操作规程操作,有效防控风险。我已接受公司的安全 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岗位风险告知和职业病告知等三级 教育培训,并参加了应急演练。如有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情况, 我自愿接受公司的相关处理。 承诺人: 承诺日期:年月日 二、液化气站岗位风险告知卡

1、液化气压缩机(烃泵)风险告知卡 风险点名称:压缩机 风险点编号:01 风险等级:三级 安全标志:1.岗位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艺、设备操作和作业区的安全巡检。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2.压缩机最高运行压力不得超过设计压力。 3.安全阀、压力表定期校验,并按规定维护保养。 4.烃房设备设施防雷防静电装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检测维护。

5.站区禁止一切火源,禁止存放其他易燃物品。 主要事故类型:火灾爆炸 主要危险因素:液化气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概述:岗位员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并严禁火源和易燃物品的存在,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责任部门:液化气站 责任人:XXX 联系XXX 应急处理措施:

1.现场发现事故人员立即按公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流程向站长报告事故。 2.立即疏散站区内外人员,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 3.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并拨打120、119求援。 液化气站日期:2021年6月 2、气瓶充装风险告知卡 风险点名称:气瓶充装 风险点编号:02 风险等级:三级 安全标志: 主要危险因素:

液化气(可燃气体)充装装置安全风险告知牌

安全风险告知牌 设备名称液化气(可燃气体) 储罐 引发事故类别爆炸、中毒、冻伤及其他事故 涉及岗位储存、充装作业,检 维修作业 主要危害因素 1、未按规定安装,稳定性差、密封不良、防护不当、支撑不当、标 志设置缺陷,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安装不符合要求; 2、罐体、管道、阀门因疲劳、损坏等发生泄漏,遇明火、静电火花、 高温热源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因设备故障或错误操作造成泄露。液化气体迅速气化,可造成低 温冻伤;局部浓度过高,造成急性中毒。 4、储罐的超压安全装置失灵、贮罐腐蚀,储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计 的工作压力或充装量过大,引发储罐爆炸。 5、卸液时,槽车与低温液体储罐的连接管松脱,导致泄漏,引发事 故。 风险等级3 责任人及 联系方式 安全防范及应急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严格按规定安装,设置温度、压力监控、安全阀等。设置安全泄压系统及联锁保护系统。罐区设置可燃气体报警、防火堤、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 2、管理措施: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按规定涂色标识,设着警示标识、危害因素告知牌。 3、培训教育措施: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4、应急处置措施: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活动。发生事故,立即报告。迅速抢救受伤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

安全风险告知牌 设备名称管道引发事故类别爆炸、中毒、冻伤及其他事故 涉及岗位充装作业、检维修作 业 主要危害因素 1、未按规定安装,稳定性差、密封不良、防护不当、支撑不当,没有 有效的除静电装置; 2、设备因振动、压力波造成的疲劳,材料性能变差,介质腐蚀而老 化、破损,维护、保养不周,造成设备故障。 3、因设备故障或错误操作造成液化气体迅速气化,可造成低温冻伤; 局部浓度过高,造成急性中毒。 4、检修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管道中的空气进行置换,引发燃爆事 故。 风险等级3 责任人及 联系方式 安全防范及应急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严格按规定安装,设置温度、压力监控、安全阀及联锁报警等装置。设置安全放空管道,引至室外。 2、2、管理措施: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培训教育措施: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4、应急处置措施:定期开展应急培训、演练活动。发生事故,立即报告。迅速抢救受伤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

液氨储存区风险点告知卡

液氨储存区风险点告知卡 一、液氨的介绍 液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农业、医药 等领域。在储存和使用液氨时,需要注意相关的安全事项,以避免发 生安全事故。 二、液氨储存区的安全风险 在液氨储存区,存在着多个潜在的安全风险点。 1. 液氨泄漏 液氨泄漏是液氨储存区最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当液氨存放时间较长、管道老化或操作不当时,泄漏可能会发生。液氨泄漏会产生强烈 的刺激味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另外,液氨泄漏还会导致 火灾、爆炸等事故。 2. 液氨蒸汽 液氨蒸汽是液氨储存区的另一个风险点。在储存过程中,液氨会逐 渐蒸发,形成一定量的液氨蒸汽。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液氨蒸汽的释放,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电器设备 液氨储存区中通常会存在大量的电器设备,这些设备如果损坏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引发火灾或者爆炸。因此,在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有效管理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4. 易燃品和爆炸品 液氨储存区中存放的易燃品和爆炸品,例如油漆、溶剂和火药等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物品不仅容易导致火灾和爆炸,而且容易和液氨发生反应,并引发其他的安全事故。 5. 防护设备和安全措施 液氨储存区需要配备防护设备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应该在储存区的入口和出口处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及时响应紧急情况;安装补集装箱、爆破装置和水泵等安全设施,以降低风险等。 三、液氨储存区安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液氨储存区的风险点,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管理要求,以确保液氨储存区的安全。以下是液氨储存区的安全管理要点: 1. 建立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 液氨储存区应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制定明确的安全制度将更好的保障生产现场的安全。

液化气站双控风险告知卡

液化石油气风险告知卡 风险等级较大风险 警示标志 风险特性 1.极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热源或明火等激发能源有 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 火源会着火回燃 2.急性中毒: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 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3.皮肤接触可冻伤,慢性中毒 4.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 及植物性功能紊乱等 5.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可污染水体 伤害 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主要 管控措施1.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置防火堤,防止液体流散 2.储罐设置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检测装置及安全阀、放空管等安全设施 3.定期进行检维修,储罐、压力表、安全阀等定期检测 4.严禁超量,有液化石油气卸车安全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实时登记,查验管理制度 5.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防爆电气,入口设置人体静电释放仪,站内严禁烟火6.作业时,现场监护 安全责任人 联系方式应急措施 1.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进行隔离,严 格限制出入,应切断火源、电源 2.应急处置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3.合力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4.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大量废水 5.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冻伤发生时,使用大量水冲洗。吸入时,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采取人工 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风险告知卡 风险等级重大风险 警示标志 风险特性 1.未按规定充装,稳定性差、密封不良、防护不当、支撑不当、标志设置 缺陷,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安装不符合要求 2.罐体、管道、阀门因疲劳、损坏等发生泄漏,遇明火、静电火花、高温 热源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因设备故障或误操作造成泄漏。液化气体迅速气化,可造成低温冻伤; 局部浓度过高,造成急性中毒 4.储罐的超压安全装置失灵、贮罐腐蚀,储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计的工作 压力或充装量过大,引发储罐爆炸 5.卸液时,槽车与低温液体储罐的连接管松脱,导致泄漏,引发事故 伤害类型容器爆炸、冻伤、中 毒窒息、车辆伤害 主要 管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安装,设置温度、压力监控、安全阀等。设置安全泄压系统。 罐区设置可燃气体报警、防火堤、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 2.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4.按规定涂色标识,设警示标志及危害告知牌 安全责任人 联系方式应急措施 1.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迅速采取堵漏措施,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切断火源、电源 2.应急处置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切断泄漏源前不得中断稳定燃烧以防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合力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4.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大量废水 5.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冻伤发生时,使用大量水冲洗。吸入时,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采取人工 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化工厂岗位风险告知卡

胺醚合成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岗位胺醚合成岗位风险等级较大风险 主要风 险点 合成釜、管道等事故后果火灾、爆炸、中毒 管控措施1、胺醚合成DCS自动控制 2、泵和储罐液位建立联锁 3、苯胺、氯醚进料流量计与泵联锁 4、合成釜温度和蒸汽或导热油阀门联锁 5、巡查合成釜物料情况,无超高或超低 6、合成釜冷凝器循环水正常 7、合成釜蒸汽/导热油管道保温完好 8、合成釜压力表、温度计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 9、易燃物料管道设备接地、法兰静电跨接完好 10、腐蚀性物料法兰护套完好 11、车间门口人体静电消除器完好 12、现场安装有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完好 13、作业人员劳保穿戴符合要求 14、日常巡查 15、配备合格的应急设施; 应急处置1、发生泄漏、火灾、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立即抢救受伤人员。 2、穿戴正压式呼吸器和重型防化服将中毒、受伤人员转移至新鲜空气处; 3、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热源、电源、防止事故扩大,进行隔离; 4、从药品箱服用专用应急药品,公司安排车辆将中毒、受伤人员送往临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5、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响应等级,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警示标 志 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车间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

岗位精馏岗位风险等级较大风险 主要风 险点 精馏塔、管道等事故后果火灾、爆炸、中毒 管控措施1、精馏DCS自动控制 2、泵和储罐液位建立联锁 3、精馏塔进料量与泵联锁 4、精馏塔温度和导热油阀门联锁 5、精馏塔塔顶温度和塔顶采出阀门开度联锁 6、精馏塔塔顶冷凝器循环水正常 7、精馏塔真空系统无泄漏,真空度符合要求 8、精馏塔真空泵无异音、震动幅度符合要求 9、精馏系统无泄漏、无异味 10、精馏塔导热油系统保温完好 11、精馏塔真空表、温度计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 12、车间门口人体静电消除器完好 13、现场安装有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完好 14、作业人员劳保穿戴符合要求 15、日常巡查 16、配备合格的应急设施; 应急处 置1、发生泄漏、火灾、中毒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立即抢救受伤人员。 2、穿戴正压式呼吸器和重型防化服将中毒、受伤人员转移至新鲜空气处; 3、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热源、电源、防止事故扩大,进行隔离; 4、从药品箱服用专用应急药品,公司安排车辆将中毒、受伤人员送往临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5、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确定应急响应等级,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警示标 志 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车间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