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安全告知卡

气体安全告知卡

气体安全告知卡

Highpurityoxygen

高纯氧

O2

本品助燃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一氧化二氮(笑气)危险告知卡

Nitrousoxide

一氧化二氮

N2O

本品助燃,具有麻醉性健康危害:

作为吸入麻醉剂在医药上应用了很久,但目前已少用。吸入本品和空气的混合物,当其中氧浓度很低时可引起窒息;吸入80%本品和氧气的混合物引起深麻醉,苏醒后一般无后遗作用。?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

氦气危险告知卡

Helium

氦气

He

本品不燃健康危害:

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可使氧分压降低而有窒息危险。当空气中氦浓度增高时,患者先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出现疲倦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致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个人防护装备:

八氟环丁烷危险告知卡

Octafluorocyclobutane

八氟环丁烷

C4F8

本品不燃健康危害:

目前,未见职业中毒的报道,但热解时能放出高毒的氟化氢。?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接触液体会造成冷烧伤,立即用大量的室温水(如自来水)冲洗冲洗,使受伤皮肤缓慢恢复至身体温度,不要使用热水。如皮肤与手套、衣服粘连,不可强行脱去,并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个人防护装备:

六氟乙烷危险告知卡

Hexafluoroethane

六氟乙烷

C2F6

本品不燃健康危害:

本品可引起快速窒息,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眩晕。?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接触液体会造成冷烧伤,立即用大量的室温水(如自来水)冲洗,使受伤皮肤缓慢恢复至身体温度,不要使用热水。如皮肤与手套、衣服粘连,不可强行脱去。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用水冲洗受伤部位,如果产生冻疮须就医诊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切断气源并将泄露的钢瓶隔离。若从容器内及泄压阀或其他阀门泄漏,请与供应商联系。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灭火方法: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个人防护装备:

氮气危险告知卡

Nitrogen

氮气

N2

本品不燃健康危害:

本品可引起快速窒息,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眩晕。?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尤其是密闭区域。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

在安全前提下,阻止泄漏或将气瓶移至室外。如果气瓶或瓶阀漏气,联系原厂家。不要试图处理残气或未使用的产品。盖上堵头,拧上瓶帽,贴上适当的标签将气瓶返回原厂家。

灭火方法:

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

个人防护装备:

液氮危险告知卡

Nitrogen

液氮

N2

本品不燃,会造成冻伤健康危害:

本品为极冷液体和气体,且带压,直接接触液体会造成冻伤,会造成快速窒息。?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并就医,冲洗时要保持眼睛打开。

皮肤接触:一旦发生冻伤,应立即进行医疗处理,一旦条件许可,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到温水中,温度不要超过40℃,不要摩擦被冻伤的部位,否则会造成组织的伤害,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

灭火方法:

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如有必要,在灭火时要使用自给式呼吸器。

个人防护装备:氩气危险告知卡

Argon

氩气

Ar

本品不燃健康危害:

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有窒息危险。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个人防护装备:

氢气危险告知卡

Hydrogen?

氢气

H2

本品极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急救措施:

吸入: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应急处理: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

消除所有点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防人员必须戴好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护护服,在安全距离以外灭火。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

处。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

硅烷危险告知卡

Silanetetrahydride?

硅烷

SiH4

本品易燃,有毒,接触到空气自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

吸入硅烷气体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恶心、多汗;严重者面色苍白、脉搏微弱、昏迷。?

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水、干粉、二氧化碳。

个人防护装备:

硼烷危险告知卡

Diborane?

硼烷

B2H6

本品易燃,高毒,接触到空气自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

强烈刺激呼吸道,影响包括刺激呼吸道和肺,引起胸腔疼痛,呼吸困难,疲劳,头痛,头晕,呕吐,腹泻,昏昏欲睡,头昏眼花,蹒跚,痉挛和瘫痪。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引起肝、肾损害,支气管炎,中枢神经

系统症状较轻。?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30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二氧化碳。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

锗烷危险告知卡

Germane?

锗烷

GeH4

本品易燃,高毒,接触到空气自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

强烈刺激眼睛,引起结膜红肿和肿大。

吸入可能致命。强烈刺激上呼吸道,导致咳嗽,窒息,胸闷。耽搁治疗可能引起肺水肿,大量溶血,紫绀,肾功能衰竭,肝脏受损。

慢性影响:可能会损伤肾脏,肝,血细胞和呼吸系统。?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30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二氧化碳或水雾灭火器。

个人防护装备:

磷烷危险告知卡

Diborane?

磷烷

PH3

本品易燃,高毒,接触到空气自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

吸入致命,强烈刺激呼吸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的症状包括:刺激呼吸系统和肺,胸腔疼痛,呼吸困难,头疼,头晕,呕吐,腹泻,痉挛和虚脱。?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个人防护装备:

砷烷危险告知卡

Arsenichydride?

砷烷

AsH3

本品易燃,高毒,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

剧毒气体,吸入砷烷气可立即致死。由于中毒症状可滞后发生,所以对于怀疑吸入砷烷的情况下,应保持医疗观察48h。

中毒症状包括剧烈的头痛、恶心、黄疸症、少尿和无尿,尿可变成暗色和带血,皮肤可变成黄色或金属金,眼睛可能由蓝变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个人防护装备:

职业危害告知卡(有害气体、毒气)

职业危害告知卡(有害气体、毒气) 1. 告知目的: 本卡用于向职业健康安全相关人员提供有关有害气体和毒气的 相关信息,以提醒员工在相关工作任务中应注意的危险和防护措施,从而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2. 有害气体和毒气的定义: 有害气体和毒气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能够对员工健康产 生危害的气体或气体混合物。这些气体可能会对呼吸系统、皮肤、 眼睛等造成损害,并导致中毒、窒息等严重后果。 3. 常见的有害气体和毒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有害气体和毒气,员工需特别注意: - 二氧化碳(CO2) - 一氧化碳(CO) - 二氧化硫(SO2) - 二氧化氮(NO2) - 氨气(NH3) - 氯气(Cl2)

- 氰化氢(HCN) - 硫化氢(H2S) - 氢气(H2) - 甲醛(HCHO) 4. 危险性评估: 对于每种有害气体和毒气,将进行详细的危险性评估,以便确定必要的防护措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气体特性:包括气味、颜色、密度等。 - 暴露限值:确定了可以曝露在该气体下的最大安全浓度。 - 健康影响:描述了长期或短期接触该气体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5. 防护措施: 员工在接触有害气体和毒气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提前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和毒气,并研究识别它们的方法; - 遵循安全操作程序,确保在合适的位置进行气体检测;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和手套; - 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避免与有害气体和毒气直接接触;

- 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对有害气体和毒气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6. 紧急处理: 如果发生有害气体泄漏或中毒事故,员工应迅速采取以下紧急 处理措施: - 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远离可能的危险区域; - 寻求医疗帮助,并告知医生所暴露的有害气体和毒气; -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适当的急救,如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 - 根据情况向相关管理人员报告事故,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 7. 进一步咨询: 如需了解更多有关有害气体和毒气的信息,员工可以向职业健 康安全部门咨询或参考相关文档和资料。 请将该卡保留在工作场所,并随时提醒员工注意职业危害,保 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液化气站双控风险告知卡

液化石油气风险告知卡 风险等级较大风险 警示标志 风险特性 1.极易燃,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热源或明火等激发能源有 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 火源会着火回燃 2.急性中毒: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 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3.皮肤接触可冻伤,慢性中毒 4.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 及植物性功能紊乱等 5.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可污染水体 伤害 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主要 管控措施1.液化石油气储罐区设置防火堤,防止液体流散 2.储罐设置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检测装置及安全阀、放空管等安全设施 3.定期进行检维修,储罐、压力表、安全阀等定期检测 4.严禁超量,有液化石油气卸车安全操作规程,运输车辆实时登记,查验管理制度 5.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防爆电气,入口设置人体静电释放仪,站内严禁烟火6.作业时,现场监护 安全责任人 联系方式应急措施 1.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并进行隔离,严 格限制出入,应切断火源、电源 2.应急处置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3.合力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4.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大量废水 5.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冻伤发生时,使用大量水冲洗。吸入时,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采取人工 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风险告知卡 风险等级重大风险 警示标志 风险特性 1.未按规定充装,稳定性差、密封不良、防护不当、支撑不当、标志设置 缺陷,安全装置未安装或安装不符合要求 2.罐体、管道、阀门因疲劳、损坏等发生泄漏,遇明火、静电火花、高温 热源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因设备故障或误操作造成泄漏。液化气体迅速气化,可造成低温冻伤; 局部浓度过高,造成急性中毒 4.储罐的超压安全装置失灵、贮罐腐蚀,储罐的使用压力超过设计的工作 压力或充装量过大,引发储罐爆炸 5.卸液时,槽车与低温液体储罐的连接管松脱,导致泄漏,引发事故 伤害类型容器爆炸、冻伤、中 毒窒息、车辆伤害 主要 管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安装,设置温度、压力监控、安全阀等。设置安全泄压系统。 罐区设置可燃气体报警、防火堤、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 2.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3.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4.按规定涂色标识,设警示标志及危害告知牌 安全责任人 联系方式应急措施 1.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迅速采取堵漏措施,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 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切断火源、电源 2.应急处置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切断泄漏源前不得中断稳定燃烧以防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合力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4.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大量废水 5.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6.冻伤发生时,使用大量水冲洗。吸入时,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采取人工 呼吸等急救措施,及时就医

工业气体安全周知卡

工业气体安全周知卡 背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各种气体。然而,如果不注意气体的安全使用和存储,就会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为了强化工业气体的安全意识和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制作一份工业气体安全周知卡,以便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信息。 功能 1.提醒在操作气体的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用品,例如:安全 眼镜、口罩、手套等。 2.明确不同气体的特点和危害性,以便员工识别和辨别出不 同气体。 3.强化气体存储和使用的安全措施,区分不同气体的存储方 式,存储电池、氧气瓶和危险品等的注意事项。 4.提供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方法。例如:气体泄漏或者氧气带 火等状况的处置方法。 5.提供公司联系电话,以便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向公司申 报。 样式 安全周知卡的样式应简单明了,有助于员工快速阅读和理解。以下是一份简明的工业气体安全周知卡的样式:

•防护用品 –在操作任何工业气体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安全眼镜、口罩、耳塞、手套等; •气体特点 –气体种类:氧气、氮气、燃料气、二氧化碳等; –气体特点:易燃、易爆、有毒等; •存储和使用方法 –氧气瓶:储存时需固定放置,避免倒塌; –电子电池:储存时需避免潮湿和高温环境; –危险品:储存时需放置在贴有警示标识的专门储存柜内; •应急处置方法 –气体泄漏:应立即关闭泄露源,通风换气处理污染空气; –氧气带火:应尽快用水扑灭火源; •公司电话 –如遇紧急情况,请立即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 最后 工业气体安全周知卡将在公司范围内发放,并追加签名确认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卡片上提及的事项。这份安全周知卡旨在加强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操作水平,让工作环境更加安全、更加稳定。

乙炔危害安全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危害安全告知卡:乙炔极易燃气体;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 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经压缩或加热可造成爆炸;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氯仿、苯。分子量26.04,熔点-80.8℃,沸点-83.8℃,气体密度1.17g/L,相对密度(水=1)0.6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1,临界压力6.19MPa,临界温度35.2℃,饱和蒸气压4460kPa(20℃),爆炸极限2.1%~80%(体积比),自燃温度305℃,最小点火能0.02mJ。 主要用途:主要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之一。亦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原料,也用于氧炔焊割。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易燃烧爆炸。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范围非常宽,遇明火、高热和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 【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麻醉恢复快,无后作用,高浓度吸入引起单纯窒息。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应具有防火、防爆、防静电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知识和操作能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全面通风,防止乙炔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在发生或合成、使用、储存乙炔的场所,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与应急通风联锁,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操作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衣物和钉鞋。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在有乙炔存在或使用乙炔作业的人员,应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不能接触铜、银和汞。要避免使用含铜66%以上的黄铜、含铜银的焊接材料和含汞的压力表。 (2)进入有乙炔存在或泄漏密闭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检测乙炔浓度,强制机械通风10分钟以上,直至乙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20%,作业过程中有人监护,每隔30分钟监测一次,可燃气体含量不得高于爆炸下限的20%。 (3)凡可能与易燃、易爆物相通的设备,管道等部位的动火均应加堵盲板与系统彻底隔离、切断,必要时应拆掉一段连接管道。 (4)电石库禁止带水入内。 (5)使用乙炔气瓶,应注意: ——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对已卧放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15分钟,再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轻装轻卸气瓶,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

天然气安全周知卡

天然气安全周知卡 1. 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天然气的安全使用知识,以帮助大家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天然气是一种常用的能源,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事项。 2. 天然气的安全性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必须妥善使用以确保安全。以下是天然气安全的一些重要事项: - 避免将灯、火源或电器靠近燃气管道或阀门。 - 定期检查天然气管道和接头,确保其不漏气。 - 在使用煤气炉具或壁炉时,确保房间通风良好,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 在天然气泄漏情况下,立即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

3. 天然气泄漏的措施 天然气泄漏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应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 如果嗅到天然气的异味,立即打开窗户通风。 - 不要使用明火、开关电器或打开手机,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 不要触碰或操作任何电气开关或管道。 - 尽快离开可能泄漏气体的区域,并告知其他人远离该区域。 - 与相关部门或气体供应商联系并报告泄漏情况。 4. 急救措施 如果发生天然气事故或意外,应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 - 如果有人受伤,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 将受伤人员移至通风处,并保持他们处于舒适的位置。 - 避免接触任何燃气,以免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 对于烧伤或创伤,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并尽快就医。

5. 总结 天然气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安全事项,如注意灯火、火源和电器的使用,定期检查管道和阀门,及时处理 气体泄漏情况,并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通过正确的使用和保养, 我们可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注意:本文档旨在提供概述性的安全知识,并不涉及具体法 律条文。请在实际使用中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并跟随相关安全指南。

二氧化硫危害安全告知卡

危险化学品危害安全告知卡:二氧化硫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理化特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溶于丙酮、乙醇、甲酸等有机溶剂。分子量64.06,熔点-75.5℃,沸点-10℃,气体密度3.049g/L,相对密度(水=1)1.4(-1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5,临界压力7.87MPa,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 330kPa(20℃)。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不燃。 【健康危害】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液体二氧化硫可引起皮肤及眼灼伤,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浅层细胞坏死。严重者角膜形成瘢痕。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5;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设置二氧化硫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建议操作人员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输入输出管线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远离易燃、可燃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或饮水。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等患者不宜接触二氧化硫。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生产企业设置必要紧急排放系统及事故通风设施。设置碱池,进行废气处理。 (2)根据职工人数及巡检需要配置便携式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报警仪。进入密闭受限空间或二氧化硫有可能泄漏的空间之前应先进行检测,并进行强制通风,其浓度达到安全要求后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并派专人监护。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不宜超过30℃。 (2)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