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xx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

国要在60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质疑

但时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他强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作出这一结论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也列举了一些疑点,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否是一场骗局的问题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著名物理学教授哈姆雷特为代表的人士肯定“骗局论”,他们认为阿波罗登月造假的依据有:

1.阿波罗登月照片纯属伪造

根据美国宇航局公布的资料计算,当时太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张插上月球的星条旗的照片显示,阳光入射角大约近30度。照片中出现的阴影夹角应该在“跨出第一步”后46小时才可能得到。

2.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在地球上摄制

通过录像分析,宇航员在月面的跳跃动作、高度与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征。

3.月面根本没有安装激光反射器

根据美国某天文台的数据可以计算得知,现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强

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强度的1/200。其实,这个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说,月球上根本没有什么激光反射器。

4.阿波罗计划进展速度可疑

美国直到1967年1月才研制出第一个“土星五号”,1月27日做首次发射试验,不幸失火导致三名宇航员被熏死。随后登月舱重新设计,硬件研制推迟18个月,怎么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对土星五号火箭和登月舱的质疑

现代航天飞机只能把20吨载荷送上低轨,而当年的土星五号却能轻而易举地把100吨以上载荷送上地球轨道,将几十吨物体推出地球重力圈,为什么后来却弃而不用,据说连图纸都没有保存下来?

6.温度对摄影器材的影响

月面白天可达到121°C,据图片看,相机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没有采用保温措施的。胶卷在66°C就会受热卷曲失效,怎么拍得了照片?

这些人士认为,对以上这一切美国政府一直没个交代,而知情者由于担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响,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胁迫,至今对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将来,诞生于美苏太空竞赛年代的“登月骗局”定会水落石出。

反驳

不过,也有许多人认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可能造假:

首先因为该计划当时是在全球实况转播的,近亿人亲眼看到。另外,宇航员还从月球带回了一些实物,如岩石。

其次,美国政府不会拿信誉开玩笑。如果是一次骗局,他们根本不需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实况转播,而只需事后发表一些照片即可。否则万一有个闪失,美国政府要承担很大后果,甚至会名誉扫地而一蹶不振。

第三,美国宇航局有成千上万的科技、工程人员,绝大多数人都会持科学的态度,不会视严肃的科学问题为儿戏。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

教后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

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 其中学习任务一要

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

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

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

一、月相的产生

[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

乙 丙 丁 甲 任务一学习软件

[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

问题思考:

1、蛾眉月(新)几时在夜空出现,

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

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

夹角?

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

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

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3、下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

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

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

角?

4、上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

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

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5、下凸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

看不见?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6、满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任务三]及[相关学习软件]

甲 乙

任务二:某中学生画了一幅“东升的月亮”请判断哪幅图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某编辑为了表扬某山村教师常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配了一幅插图题为“披星

戴月”。请问图中内容与报道内容是否符合?为什么?应该怎样改动?

任务三

任务二学习软件

教师:白天我们能否看见月亮?月亮在地平线下能否看见月亮?

教师:哪么请你仔细观察,月亮什么时间在夜空中出现,什么时间落到地平线下或进入白天,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利用屏幕投影几次查看学生即时的学习结果,发现第十组同学学习任务二有问题。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问题探讨、总结归纳:(5分钟)

学后记: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簿

月相变化观察记录:学号:班级: 月相农历目视月出 时间 实际月出 时间 与太阳出没比较与太阳位置比较月出位置 夜晚目视 呈现时段 目视效果图实际观测图时间(年月日) 新月初一清晨几乎同升同落接近重合彻夜不见 不可见 蛾眉月初二三日落后太阳升起 后的一个 多小时 跟在太阳后,迟 升后落 日在西月在东西方 太阳落山后 的一两个小 时西边亮 上弦月初七八日落后正午前后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南偏西近 正南 上半夜西天 西边亮一半 凸月十一二日落后午后两时 左右 迟升后落日在西月在东东南 日落至凌晨 两时左右 西边亮 满月十五六日落黄昏日落黄昏此起彼落地球居中彻夜可见 全亮 残月(凸月) 十八九 夜晚九时 前后 夜晚九时 前后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升起后至日 出前可见 东边大半亮 下弦月二二三午夜之后午夜之后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午夜之后至 日出前可见东边亮一半 蛾眉月二六七凌晨三四 点 凌晨三四 点 早升先落日在东月在西 凌晨三四点 至日出前可 见东边亮 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 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 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 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 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 一、月相的产生 [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 乙 丙 丁 甲 任务一:下列四幅图各是什么日期观测的? 西 东 东 西 东 西 任务一学习软件

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 绪论 (1) 1.1月相的几个基本概念 (1) 1.2月相变化规律与成因的研究意义 (1) 2 月相的变化规律及成因分析 (2) 2.1月相的变化规律 (2) 2.2月相的成因分析 (4) 2.3月相与月食 (5) 3月相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7) 3.1 月相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 3.2 月相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 摘要: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给人类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它的阴晴圆缺,也就是人们所谓的月相变化。月相是月球视面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的统称,其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很大的联系,本文主要就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月球;月相;变化规律;成因分析 Analyzing on the law of phase of the moon and its cause Abstract:The moon is the earth's natural satellite,is the nearest planet from earth in the universe.The human most direct impression is that it is short of a round of the moon,namely so-called phases of the moon change.The shape of the moon change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phase of the moon,the change of human production and life also has a lot of contact.In this paper,phases of the moon change law and the causes analysis is the key.Key words:moon;Phase of the moon;change law;cause analysis 1 绪论 1.1月相的几个基本概念 月相(phase of the moon):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phase change):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 1.2研究月相变化规律与成因的意义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是人们夜间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研究月相势在必行。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如中国传统的夏历及伊斯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都是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农历的日期是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来确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月相,那么只要看见天空中某种形状的月相,就可以知道对应的农历日期了。此外从朔到上弦、上弦到望、望到下弦、下弦到朔,这种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七日的现象,也是一种天然的计时单位,星期就由此演变而来。

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 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 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xx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

月相变化练习(含答案)

i e a 月相变化习题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案例探究 [案例1]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回答:(1)月球公转到图中 点时,农历十五,此时可能发生 (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 点时为上弦月,月面朝 。 (3)月球位于D 点、B 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 ,此时海上出现 潮。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此题涉及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成因,此外还涉及到了潮汐现象的成

高中地理_旅游地理教案_湘教版选修3全部教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 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 [教学难点]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著名旅行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概述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的概念 【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思考】星期天到剧院看戏、家在湖南的张明到广东东莞打工是不是旅游? 【点拨】星期天到剧院看戏没有离开常住地,因此不属于旅游;家在湖南的张明到广东东莞打工,离开常住地的目的是务工,而旅游活动是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的,因此也不属于旅游。 【板书】2.旅游活动三要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页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指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的,旅游

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1 绪论 (1) 1.1月相的几个基本概念…………………………………………………………… 1 1.2月相变化规律与成因的研究意义………………………………………………12月相的变化规律及成因分析…………………………………………………………… 2 2.1月相的变化规律 (2) 2.2月相的成因分析 (4) 2.3月相与月食.................................................................................53月相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7) 3.1月相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 3.2月相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 摘要: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给人类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它的阴晴圆缺,也就是人们所谓的月相变化。月相是月球视面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的统称,其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很大的联系,本文主要就月相变化的规律和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月球;月相;变化规律;成因分析 Analyzing on the lawof phase of the moon and its cause Abstract:Themoonisthe earth's natural satellite,isthenear estplanet fromearth intheuniverse.Thehuman most direct impressionisthat it is shortof a round ofthe moon,namely so-called phases of the moon change.The shape of themoon change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phase of the moon,the change ofhuma nproduction and lifealsohasalotof contact.In this paper, p hases ofthe moon change law and thecauses analysis isthekey. Key words:moon;Phase of the moon;changelaw;cause analysis 1 绪论 1.1月相的几个基本概念 月相(phaseof the moon):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变化(phase change):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 1.2研究月相变化规律与成因的意义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是人们夜间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研究月相势在必行。 月相变化的周期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如中国传统的夏历及伊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说课讲解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海洋地理》全册教案

选修2《海洋地理》 第一章海洋概述 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与洋的概念、区分。 2、了解四大洋概况。 3、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能够辨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学,分别列表进行海和洋、四大洋、海/海峡/海湾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世界海与洋。 教学重点难点: 1、四大洋概况 2、理解海、海峡、海湾的概念,分辨海的不同类型、海和海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方法: 图表比较法、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海洋的时代”

(投影)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结合教材P2内容,了解海和洋的区别(填表) 1.海与洋对比 (学生自学结合世界地形图,了解四大洋概况)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承转)认识了四大洋,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离我们更近的海、海峡、海湾。 (学生自学,认识概念) 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两面临近陆地,但不深入陆地,其余面以开阔的水域或若干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连。有个别海不邻近陆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马尾藻海。 (2)海的分类:按所在位置划分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内海,或称地中海,如地中海、红海、黑海、波罗的海、渤海等。 边缘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伦支海等。 岛间海,如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等。 (投影)世界不同海区,辨析不同类型的海(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举例: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最大海—珊瑚海) 4.海峡和海湾 (1)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A.分类:海峡有天然海峡和人工海峡两种。 B.天然海峡的成因有多种,如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层陷落、冰川重压等。C.世界主要海峡(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海峡连通海域 曼德海峡红海--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 巽他海峡印度洋--太平洋 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北海 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2)海湾(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 A.海湾多由沿海陆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没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 B.有一些海湾名为湾,实为海,如墨西哥湾、比斯开湾、孟加拉湾等。 C.有一些海湾名为海,实为湾,如马尔马拉海、亚速海等。 课堂练习:练习册相应内容,熟练掌握主要海峡、运河、海湾、海洋的经纬度位置及重要意义。

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探明宇宙的秘密一直是人类永不放弃的梦想。作为中学生,我们亦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广阔无际的太空中,无疑,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相变化具有的周期性、规律性,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计量时间的尺度之一。 为了揭开月相变化的神秘面纱,加深对高中地理教材中“月相”这一课堂教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小组成员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目的是探究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性规律,深刻理解月相产生机理、了解月相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实地观测法,查找资料法,计算机模拟实验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在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观察得出来的记录材料中,我们经过讨论总结,得出以下初步结论:月相的变化以一个月为周期,具有规律性,其出现的地点与时间的不同也表明月相的产生与太阳、地球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带着这个初步的结论,我们通过查阅参考书,网上搜索等途径,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月相的资料,使得我们的成果更具权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经过总结,整理,将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如下: 众所周知,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能照亮的一面,有时面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面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如下图: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以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渐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精品教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高三地理选修三《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优质教案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 2.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难点: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以及课件 教学方法:电化投影、设问导疑、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资源价值 (一)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探究活动: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 说明:山水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的“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充分体现。在山水风景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仅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以及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使自然美因时因季而不同。 2.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 探究并讨论:说明下列风景名胜区分别具有什么科学价值? ①夏威夷的火山②东非的大裂谷③瑞典的峡湾风光④我国的泰山、庐山⑤桂林山水、路南石林⑥黄山⑦长江三峡 (提示: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泰山、庐山的形成与断层有关,瑞典的峡湾风光是冰川侵蚀地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为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对研究地质地貌有重要作用。另外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教案资料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重点知识复习】 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变化的形状 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2)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1)三者成一直线时:地球——月球——太阳(新月农历初一朔)月球——地球——太阳(满月十五十六望)(2)三者成垂直时:月球地球——太阳(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地球——太阳月球 4、①月相变化的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月相的形成变化图(重点,必须会画)(P105页图):上半月为正“D”形,下半月为反“D”形。 ②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③月相变化的周期新月→满月→新月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④农历节日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除夕:农历腊月三十 ⑤古诗中的月相 A、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农历二十四~月末)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C、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新月) D、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蛾眉月) E、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F、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满月) G、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H、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残月。前二句看似写景,实际写壮志未酬、彻夜难眠;后二句抒发豪情壮志。) 所写月相名不符实的。例:“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钱起·江行无题)----诗中“晓渡”指清晨江渡,“残月”一般理解为月末的娥眉月(即农历农历二十四~月末的月相,黎明时出现于东方低空),但这里的“残月”应是月相上凸月或下凸月,用“残”字只是写“劫后荒凉”,而非写缺月。 5、潮起潮落是由于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大潮一般发生在朔(初一)或望(十五、六);小潮一般发生在上弦月(初七、初八—)或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最新(高中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整套教案 旅游地理 授课日期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高二(3)班章节或课题第一章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 1、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 2、认识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目标与要求 3、加深对旅游资源的理解,能对所选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 重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重点与难点难点:旅游资源的内涵。 授课课时 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后记: 第 1 页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去哪儿旅游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例如,200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除传统的观光旅游外,都市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等开始走俏,西部旅游持续升温。 思考最近的一个长假你去哪儿了,说一说你所去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学习新课】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一般不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设施; (2)能够被旅游者开发利用; (3)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观赏性等各种特性,其中多样性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特性。 1、在内容上:自然、人文;景观、文化;古代、现代;实物、体察。 2、在地域上:各有特色。 3、在季节上:季节不同,景观不同。 4、在组成上:多要素组合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5、在价值上:艺术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 5、旅游资源的价值 (1)美学价值: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2)科学价值: 自然科学考察与研究 (3)历史文化价值: 社会、历史、文化、建筑方面的考古与研究 (4)经济价值: 合理开发利用经济效益所在地区的重要产业部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阮翔 一、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相认识到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认识到月相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小学生对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太阳、月球、地球三者转动产生的位置关系变化,有一定难度,其实这在初、高中学习时也是最突出的难点。 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认识显然不足以深刻全面的。因此课前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就显的很重要了,事实上通过实际观察,往往能验证所学,加深理解,形成较稳固的认识。本课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却提高了对观察的要求。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天气不好,可能还完成不了,需要更长时间),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在天空的位置等。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 二、学情简析 月相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流传于世,孩子们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月相的变化是学生从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但又是不太会深入关注其规律的熟悉事物。本课教学的目标不着重于认识月相的成因,而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知道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就是月相。并能根据观察,通过逻辑推理,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产生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月相变化规律,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比较抽象,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因此模拟月相变化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课的课外探究活动任务艰巨,虽然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一定的方法技巧,会规划安排和执行观察任务,能表达观察成果。但是一个长达一个多月的观察任务,况且中途还会因为天气等原因被中断,将是对他们观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验。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第一节《旅游景 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旅游资源自然美及人工美的类型。 ●课标解读 1.了解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欣赏方法。 2.了解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类型。 3.了解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的审美内涵。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中国、世界的旅游景点不计其数,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旅游,应该怎样去欣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景观,是不是欣赏角度和方法都是一样的?导入新课——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实例说明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类型。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表现形式。(重点) 2.了解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1.作为一名游客,要对某一景点进行欣赏,若从自然景观美角度观赏,应从哪几方面欣赏? 【提示】 应从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自然景观美方面欣赏。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2.人工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提示】 古典园林美、古建筑和古遗迹美、民俗风情美、书画艺术美、雕塑艺术美等。 据教材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华山之险反映了自然美中的什么美?

【提示】形象美。 2.峨眉之秀图中构成“秀”的成分有哪些? 【提示】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3.晴天游西湖和雨天游西湖感受的自然审美特征有何不同? 【提示】晴天游西湖主要感受湖光山色的形象美、色彩美和水流船动、风吹林动的动态美。而雨天游西湖则主要感受朦胧美。 1.形象美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是景观的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其中也包含在审美观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形象美包罗万象,不论是地貌景观、水景、天文气象景观,还是动植物景观,无不以形象美为第一要素。 2.色彩美 色彩在构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季节变换,昼夜更替,阴晴雨雪,自然风物相映生辉,呈现出丰富奇幻的色彩。 3.动态美 自然景观的动态美主要由流水、飞瀑、飘雾和浮云等因素构成。 4.朦胧美 朦胧美是指因为照明强度较弱、距离较远、能见度较低或被其他事物半遮半掩所造成的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形象而产生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