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同步测试卷精品教育.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月有阴晴圆缺”,月相变化引发了人类的种种情感和联想。完成(1)~(2)题。

(1)中秋佳节赏月,上海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

A.早晨B.正午C.傍晚D.子夜

(2)上海地区的人们可观察到的月球升起和下落的状况是( )

A.全年东升西落 B.农历上半月东升西落,下半月西升东落

C.全年西升东落 D.春分日至秋分日东升西落,秋分日至春分日西升东落

2. 下图是丰子恺所作的一幅漫画,题为“杨柳岸晓风残月”。根据图中的

月相判断,哪一幅是原作( )

3. 阅读下图,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 在一个朔望月中,大潮出现的次数和日期分别是( )

A.一次,农历十五 B.一次,农历初一

C.两次,农历十五和初一 D.一次,农历十五或初一

5. 读图,判断下列有关引潮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看出,引潮力就是月球与地球间的引力

B.引潮力是一个天体对另一个天体不同部位的引力差异

C.引潮力不会使天体发生变形

D.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体积和质量有关,而与天体间的距离无关

6. 某旅游团希望在杭州西湖欣赏“雷峰(塔)夕照”的同时,也领略“月到

中天(月亮高度最大),水面风来”的情境。(注:月球公转周期约为30天,农历初一月球在天空中的视位置最靠近太阳)完成(1)~(2)题。

(1)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6时左右看到了“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

第 1 页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2)若该旅游团在某日18时40分左右看到“月到中天”,则该日是农历( )

A.初二 B.初五 C.初八 D.十一

7. 且说鲁智深生擒了方腊,与诸将在六和寺安歇。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鲁智深与武松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到江上潮声如雷。鲁智深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这一小故事发生的时间大概是在( )

A.农历初一 B.农历十五 C.农历初七、初八 D.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8. 关于阴历月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期与月相对应 B.日期与会合运动对应

C.阴历月平均等于朔望月 D.就是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9.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①月、地、日运动而形成的三者位置的变化②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③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潮力造成月相的变化④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 月相的周期是( )

A.29.530 6日 B.27.32日 C.30日D.31日

11.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该宇宙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2)日食的月相一定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引潮力就是万有引力中的引力

B.在所有天体中,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最大

C.在所有天体中,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最大

D.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仅是太阳对地球引潮力的5/11

13. 海洋潮汐是一种周期性的全球海水涨落现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海水水位涨至最高时,是在( )

A.朔月前夕 B.望月前夕 C.朔、望或稍后 D.上弦、下弦或稍后

(2)引起潮汐现象的动力是( )

A.地转偏向力 B.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

C.天体之间的引潮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4. 地球上的潮汐变形( )

A.使海水自西向东运动 B.是一种此起彼伏、移动性的变形

C.只能使海水运动,不能使地球变形 D.地球各处变形方向是一样的

15. 下面诗句描写的月相是( )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A.蛾眉月 B.满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二、非选择题

16. 北京某中学生画了一幅画,名字叫“东升的月亮”,判断哪幅正确,并说明理由。

17. 完成下列有关潮汐的问题。

(1)海边白天海水涨落叫“潮”,晚上海水涨落叫“汐”,潮汐现象与太阳、月球引潮力有关。实际上太阳引潮力比月球引潮力要小,其原因是( )

A.太阳质量大 B.月球质量小

C.日地距离远大于月地距离 D.日地距离和月地距离相近

(2)一天中可以观察到同一点海水涨落两次的原因是( )

第 3 页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

(3)读下面“钱塘潮位置示意图”,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怒潮大作,苏东坡赞叹这个世界闻名大潮为“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请分析钱塘秋潮壮观的原因。

①天文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理因素:A.杭州湾的位置及形状:________;B.主要盛行风向,以

________为主;C.钱塘江流向为________,与潮头顶撞,加上秋季水势较________,加剧潮涌。

(4)人类利用潮汐能发电,按能源的特点,潮汐能属于( )

①清洁无污染的能源②可再生能源③海洋能源④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请对钱塘潮的利弊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行星的物理、化学特征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质量

(地球为1)

0.056 0.815 1.000 0.107 317.94 95.18 14.63 17.22

体积

(地球为1)

0.056 0.856 1.000 0.150 1 316 745 65.2 57.1

密度

(g/cm 3 )

5.46 5.26 5.52 3.96 1.33 0.70 1.24 1.66

表面温度

(K)

600 750 300 230 128 105 70 57

卫星0 0 1 2 >16 >23 >15 >8

环物质无无无无有有有有

主要化学

组成

重物质①(岩石) 气物质②冰物质③

大气状况无浓密

CO 2

大气

较浓

密氮、

氧大气

稀薄

CO 2

大气

轻物质

十分浓密的氢、氦大气

注:①重物质指镁、铁、铝等金属的硅酸盐和氧化物,以及铁、镍等金属矿物。②气物质主要指氢和氦。③冰物质主要指氧、碳、氮等的氢化物,如水、甲烷和氨等,在极低温下呈固态。

(1)分别按表中各栏说明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的不同物理、化学特征。

(2)请你根据表,从其他角度对八颗行星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主要依据。

19. 读下图,实线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虚线为地球运动的轨道,点线为月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轨道,完成下列问题。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大约是农历每月的________,月相称为________。

(2)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月地连线与太阳光线成________角关系,月相称为________,月球的亮面朝向观测者的________(左或右)边。

(3)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大约在农历每月的________或________,月相称为________,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20. 读“月相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横线上写出月相名称。

(2)它们反映的农历日期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3)晴朗的夜晚能见到的时间: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

(4)据此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出现在上半夜的________天空,下半月出现在下半夜的________天空。无论是上半月还是下半月,月亮的圆弧面总是向着太阳,上半月向__________,下半月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C (2)A

2、A

3、C

4、C

5、B

6、(1)B(2)C

7、B

8、D

9、D

10、A11、(1)D (2)A12、C 13、 (1)C(2)C14、B 15、A

二、非选择题

16、右图正确。从望到朔的月亮是夜晚从东面地平线升起,位于东天,月亮的亮面朝东。

17、 (1)C (2)B

(3)①日、地、月大致为一条直线,两种引力相互叠加,引力最大,形成大潮②杭州湾为喇叭形海湾东南风自西向东大

(4)D

(5)利:现已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弊:海水入侵,淹没农田和房屋

18、 (1)类地行星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为:质量、半径(或体积)较小,表面温度较高,平均密度较大,主要由岩石、重物质组成,有固态表面(卫星数量少或者没有,无光环)。巨行星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为:质量、半径(或体积)特别大,平均密度较小,表面温度较低,主要由气体物质组成,有以氢、氦为主要成分的且非常浓密的大气(卫星数量多,有光环)。远日行星的物理、化学特征表现为:质量、半径和平均密度居中,表面温度很低,主要由冰物质组成,有以氢、氦为主要成分的浓密大气(卫星数较多,有光环)。

(2)这是一个启发探究思考的问题,只要对行星的分类有理有据,均可给予一定程度的肯定。除教材中介绍的一种分类外,天文学中还依据行星的物理、化学特征,把八颗行星划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依据小行星带的位置将行星划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还有依据地球的位置,把地球轨道以内和以外的行星,分别称为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和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

19、 (1)初一朔(新月) (2)直上弦月右

(3)十五十六望(满月) 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日、月之间

20、 (1)A下弦月B新月C上弦月D满月

(2)二十二、二十三初一初七、初八十五、十六

(3)下半夜不可见上半夜通宵可见

(4)西边东边西东

第 1 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1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认知与技能 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环境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 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习方法:网络环境下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 学习媒体:网络教室,每3人一台电脑(异质分组)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 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 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观 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 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 一、月相的产生 [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 乙 丙 丁 甲 任务一:下列四幅图各是什么日期观测的? 西 东 东 西 东 西 任务一学习软件

上海潮汐表

上海潮汐表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上海潮汐表 农历涨潮落潮涨潮落潮 初九、二十四 07:12 13:24 19:36 01:48 初十、二十五 08:00 14:12 20:24 02:36 初十一、二十六 08:48 15:00 21:12 03:24 初十二、二十七 09:36 15:48 22:00 04:12 初十三、二十八 10:24 16:36 22:48 05:00 初十四、二十九 11:12 17:24 23:36 05:48 初十五、三十 12:00 18:12 00:24 06:36 初一、十六 00:48 07:00 13:12 19:24 初二、十七 01:36 07:48 14:00 20:12 初三、十八 02:24 08:36 14:48 21:00 初四、十九 03:12 09:24 15:36 21:48 初五、二十 04:00 10:12 16:24 22:36 初六、二十一 04:48 11:00 17:12 23:24 初七、二十二 05:36 11:48 18:00 00:12 初八、二十三 06:24 12:36 18:48 01:00 以上数据会有些许误差,但基本准确,红色为最大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大),紫色为小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小) 潮汐时间计算解析:

1.地球各点地方时与太阳的关系: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古时候,各地都把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刻定为12 点,因此各地的地方是不同的。如右图,在此光照图上我们可以确定此图中任一点的地方时。 2.潮汐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不均造成的。引潮力是在地球朝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和背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同时发生的。朝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顺潮,背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对潮。据科学推测是: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引力最大,潮涨落的最大,形成大潮,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引力最小,潮涨落的最小,形成小潮,这时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 2.17 倍,可见,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最常见到的是两涨两落)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为方便起见,本文只从理论上探讨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以及一日内潮汐涨落(高潮和低潮)时间。 3.从上可以看出,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地方时当地与由太阳的相互位置所决定,而一个地方海水的涨落(潮汐)主要由此地与月球的相互位置决定。潮汐高潮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在月亮的上、下中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1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xx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

高中地理月相知识疑难讲解

高中地理月相知识疑难讲解 解析: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故月球也称月亮。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了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利用月相图观测天空月相的方法主要是: (1)在地理教材中的月相图上,地球周围的8 个半白半黑的小圆,代表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地球公转时在其轨道上所处的8 个位置。从宇宙空间看月球,它始终被太阳光照亮同一侧半球,向太阳半球为白昼,背太阳半球为黑夜,并无圆缺亏盈变化。 (2)月相图上外圈的8 个月球图相,是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过程中,从地球上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而产生的圆缺盈亏变化的月相。 (3)图上虚箭头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4)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 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月相变化周期符合农历日期,农历小月29 日,大月30 日。观测月相变化应按农历日期进行。月相变化周期从农历每月初一观测新月(朔)开始计算,根据月球从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地球公转方向进行,图上平均每隔约3.7 日出现一个月相。在农历一个月内,共出现了8 个月相。这8 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大致时间是:新月(朔)农历初一,蛾眉月(新月)初四前后,上弦月初八前后、凸月(前半月)十二日前后,满月(望)十五日,凸月(后半月)十八日前后,下弦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蛾眉月(残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前后,新月下月初一,完成月相变化一周。(5)月相在天空中出现是有规律的。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月亮自东向西的视运动。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即由亏到盈、由缺到圆),位于太阳的东边,在日落以前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出现在天空,故有“日未落、月已出”的说法。新生的蛾眉月,常在太阳升起后不久就升起,黄昏后已出现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向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上的天空。弦时,月亮在正午升起,18 点左右出现在南方天空,弓弧向西。满月时,太阳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盈到亏(由圆到缺)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位于太阳的西边,在日出以后月亮才从地平线上落下,故有“日已出,月未落”的说法。下弦时,月亮在半夜0 点左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弓弧朝东。蛾眉月(残月)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天空,月牙弓弧向东,但不久即消失在东方天空中。月亮每天升起的时刻,平均每天要比前一天推迟50 分钟左右时间。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当今日地球上的某观测点对向月球时,经过一天地球自转了一周(360°)时,某观测者再对向昨天月球的位置时,月球在绕地球的轨道上已向前运动了12.2°多。因此地球还必须再自转12.2°多才能再对准月球,所以平均每天推迟50 分钟左右时间。又因月球轨道和地平(线圈)交角的不断变化,实际每天月亮迟升的时间也不完全一样。如北京地区有时月亮比前一天迟升22 分钟,有时比前一天迟升80 分钟。但是总的来说,月亮的升起是一天比一天晚。夜晚看到月亮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月亮圆缺的情况推测出来,月亮愈圆,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长;月牙愈窄,夜晚看到月亮时间愈短。如新月(朔)整夜不见,上弦月上半夜能看到,满月整夜可见,下弦月下半夜能看到。

上海潮汐表

上海潮汐表 农历涨潮落潮涨潮落潮 初九、二十四07:12 13:24 19:36 01:48 初十、二十五08:00 14:12 20:24 02:36 初十一、二十六08:48 15:00 21:12 03:24 初十二、二十七09:36 15:48 22:00 04:12 初十三、二十八10:24 16:36 22:48 05:00 初十四、二十九11:12 17:24 23:36 05:48 初十五、三十12:00 18:12 00:24 06:36 初一、十六00:48 07:00 13:12 19:24 初二、十七01:36 07:48 14:00 20:12 初三、十八02:24 08:36 14:48 21:00 初四、十九03:12 09:24 15:36 21:48 初五、二十04:00 10:12 16:24 22:36 初六、二十一04:48 11:00 17:12 23:24 初七、二十二05:36 11:48 18:00 00:12 初八、二十三06:24 12:36 18:48 01:00 以上数据会有些许误差,但基本准确,红色为最大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大),紫色为小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小) 潮汐时间计算解析:

1.地球各点地方时与太阳的关系: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古时候,各地都把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刻定为12 点,因此各地的地方是不同的。如右图,在此光照图上我们可以确定此图中任一点的地方时。 2.潮汐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不均造成的。引潮力是在地球朝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和背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同时发生的。朝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顺潮,背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对潮。据科学推测是: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引力最大,潮涨落的最大,形成大潮,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引力最小,潮涨落的最小,形成小潮,这时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 2.17 倍,可见,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最常见到的是两涨两落)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为方便起见,本文只从理论上探讨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以及一日内潮汐涨落(高潮和低潮)时间。 3.从上可以看出,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地方时当地与由太阳的相互位置所决定,而一个地方海水的涨落(潮汐)主要由此地与月球的相互位置决定。潮汐高潮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在月亮的上、下中天

船舶下水潮位位高度及浮船坞吃水计算(1)

1、浮船坞基本参数 a)船长Loa: 89.8 m b)船宽B: 34 m c)浮船坞路轨顶距外底板距离H: 5.036 m d)最大下沉深度H: 12.1 m e)浮船坞设计吃水: 4.2 m f)浮船坞日常吃水: 1.25 m g)浮船坞总体平面及剖面图参见附页《浮船坞总布置图》 2、浮船坞承载最大载重吨船舶下水时,相关数据计算: 备注:最大载重吨船舶下水(以承载4000t船舶下水为例): 1)本区域0潮位时珠基高度为:-1.11m,此时码头岸边距0潮位高度为4.77m; 2)浮船坞承载4000t船舶下水时,浮船坞吃水为: (4000×1.5)/(89.9×34)+1.25≈3.21m 3)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水面距码头距离: h= 5.036-3.21 =1.826m 4)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 4.77-1.826=2.944m(潮汐表读数) 5)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的珠基高度为: -1.11+2.944=1.834m 6)具体参见下图 最大载重吨(4000t)船舶下水时 相关数据计算模拟图

3、浮船坞承载最小载重吨船舶下水时,相关数据计算: 备注:最小载重吨船舶下水(以承载307t船舶下水为例): 1)0潮位时珠基高度为:-1.11m,此时码头岸边距0潮位高度为4.77m; 2)浮船坞承载307t船舶下水时,浮船坞吃水为: (307×1.5)/(89.9×34)+1.25≈1.4m 3)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水面距码头距离: h= 5.036-1.4 =3.636m 4)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 4.77-3.636=1.134m(潮汐表读数) 5)船舶上浮船坞设计潮位的珠基高度为: -1.11+1.134=0.024m 6)具体参见下图 最小载重吨(307t)船舶下水时 相关数据计算模拟图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英版《潮汐表》使用方法详解

英版《潮汐表》使用方法详解 《潮汐表》是船舶必备航海图书之一,是关系到船舶航行。特别是进出港安全的重要图书资料。目前,比较谨慎的船东或是船舶管理公司均为船舶配备了中英版《潮汐表》。其中,中版《潮汐表》为1~3册,覆盖了中国沿岸各港;英版《潮汐表》为vol l~4,覆盖了全世界沿海各港。并建议各轮,当航至中国沿海,使用中版《潮汐表》;于国外港口时,则使用英版《潮汐表》。这是考虑到中英版《潮汐表》对不同区域潮汐数据预报的精确度不同而作出的。不难理解,对于本国各港历年潮汐、潮流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规律总结,以及基于此对潮汐、潮流的预报,自然是由本国主管机构主导,占有资源优势,更具可信度。例如,中版《潮汐表》中第一部分就列出了许多港口的每日逐时潮高预报,在历年的应用中,被证实准确度较高;英版《潮汐表》vol1(United Kingdom and Ireland)中,partI a也列出了本国部分港口(Plymouth,Poole,Southampton etc.)每日逐时的潮高。 中版《潮汐表》4—6册刊载了国外部分港口的潮汐资料,与英版《潮汐表》相比,其资料来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弱。对于附港而言,此点尤甚(主港的预报精度大致与英版潮汐表相当)。作为英版《潮汐表》的编制和出版机构——英国水道测量局(the United Kingdo m Hydrographic Office。简称UKHO),在获取潮汐预报资源方面.历史上与大多数表列诸港所属国家的主管当局保持着及时有效的交流和联系。同时,各港口当局和相关测量工程公司发现提供的数据有任何的不准确时,被要求及时通知英国水道测量局,并邀请他们对提高潮汐表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提出建议。尤其是在下列方面,各港口当局和测量公司应当尽快告知英国水道测量局:①partI中的预报数据,partⅡ中的潮时潮高差,partⅢ中的调和常数在印刷上的错误;②观测与预报出现明显差异时;③有记录的意外高低潮详情;④设立新的自动潮汐测量仪时的详情;⑤新设立的潮汐测量仪的记录、数据分析。这些措施保证了英版《潮汐表》能够提供全球大部分港口比较准确的潮汐预报。 对于英版《潮汐表》出版后一些重要的改正。可在表列年份年初出版的《英版航海通告年度摘要》中查取,即英版潮汐表的补遗和勘误(admiralty tide tables-addenda and corrig enda)。 在实际应用中,多数驾驶员对中版《潮汐表》的使用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而对于英版《潮汐表》则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疏,尤其是查取某一港口任意时的潮高或是任意潮高所对应的潮时时。 现对使用英版《潮汐表》进行潮汐推算介绍如下: 1.主港潮汐

2016高中地理专题:月相.doc

专题二、月相 一、月球 1 、概况:万籁俱寂(基本无大气,所以声音无法传播);漆黑的白天(没有光的散射); 昼夜温差大(昼夜交替周期长(自转周期为27.32 天);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 2 、月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环形山密布。环形山成因:一、可能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一 般观点)二、也有可能是早期火山爆发形成的。 3 、公转轨道形状:椭圆。 4 、周期(自转、公转):1、恒星月: 27.32日(真正周期)2、朔望月: 29.53 天(圆缺周期) 5 、特殊情况: 同步自转——由于月球自转、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相同的 半个月球(月球正面)。 例 1、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 几乎没有大气的作用 B. 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 月表 物质比热小 例 2、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 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 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例 3、月面表面有许多大小大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A .天体撞击 B .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例 4、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D.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D.火山喷发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器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沉寂 B.有既保温又隔热的宇航服,月面上巨大的昼夜温差并不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 C.穿着沉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举步维艰 D.月面上没有风,空气中的沙尘含量很小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自身不发光;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 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 4、朔望月: 29.53 天,是圆缺周期。(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蛾眉 月、新月) 阴历来自于朔望月,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农历(24 节气)。 注意:月相的观测时段:月球的东升西落(注意是左东右西) 月相日期与太阳比较月出月落夜晚见月情形新月 蛾眉月(上峨眉)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蛾眉月(残月、下娥眉)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doc杨景波

杨景波压缩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杨景波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图5—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2016高中地理专题月相

专题二、月相 一、月球 1、概况:万籁俱寂(基本无大气,所以声音无法传播);漆黑的白天(没有光的散射);昼夜温差大(昼夜交替周期长(自转周期为天);缺少大气和水的调节与保护) 2、月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环形山密布。环形山成因:一、可能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一般观点)二、也有可能是早期火山爆发形成的。 3、公转轨道形状:椭圆。 4、周期(自转、公转):1、恒星月:日(真正周期)2、朔望月:天(圆缺周期) 5、特殊情况: 同步自转——由于月球自转、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永远是相同的半个月球(月球正面)。 例1、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几乎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例2、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例3、月面表面有许多大小大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A.天体撞击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火山喷发 例4、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器的降落声打破了月球的沉寂 B.有既保温又隔热的宇航服,月面上巨大的昼夜温差并不影响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C.穿着沉重宇航服的宇航员,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举步维艰 D.月面上没有风,空气中的沙尘含量很小 二、月相: 1、定义: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 2、圆缺变化原因:月球自身不发光;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半月的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向西;下半月的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向东。 4、朔望月:天,是圆缺周期。(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阴历来自于朔望月,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农历(24节气)。

上海潮汐表

上海潮汐表(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上海潮汐表 农历涨潮落潮涨潮落潮 初九、二十四 07:12 13:24 19:36 01:48 初十、二十五 08:00 14:12 20:24 02:36 初十一、二十六 08:48 15:00 21:12 03:24 初十二、二十七 09:36 15:48 22:00 04:12 初十三、二十八 10:24 16:36 22:48 05:00 初十四、二十九 11:12 17:24 23:36 05:48 初十五、三十 12:00 18:12 00:24 06:36 初一、十六 00:48 07:00 13:12 19:24 初二、十七 01:36 07:48 14:00 20:12 初三、十八 02:24 08:36 14:48 21:00 初四、十九 03:12 09:24 15:36 21:48 初五、二十 04:00 10:12 16:24 22:36 初六、二十一 04:48 11:00 17:12 23:24 初七、二十二 05:36 11:48 18:00 00:12 初八、二十三 06:24 12:36 18:48 01:00 以上数据会有些许误差,但基本准确,红色为最大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大),紫色为小潮时间(鱼进来机率最小) 潮汐时间计算解析:

1.地球各点地方时与太阳的关系: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一般来说,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古时候,各地都把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刻定为12 点,因此各地的地方是不同的。如右图,在此光照图上我们可以确定此图中任一点的地方时。 2.潮汐与太阳和月球的关系: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不均造成的。引潮力是在地球朝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和背向月球(或太阳)的一面同时发生的。朝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顺潮,背向月球和太阳一面形成的潮汐称对潮。据科学推测是: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引力最大,潮涨落的最大,形成大潮,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引力最小,潮涨落的最小,形成小潮,这时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 2.17 倍,可见,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最常见到的是两涨两落)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为方便起见,本文只从理论上探讨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以及一日内潮汐涨落(高潮和低潮)时间。 3.从上可以看出,地球上各个地方的地方时当地与由太阳的相互位置所决定,而一个地方海水的涨落(潮汐)主要由此地与月球的相互位置决定。潮汐高潮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在月亮的上、下中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 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

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 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 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 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科学态度目标 1. 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高中地理-月相和潮汐变化 最新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2.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重点难点】 1.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 教师:(锁住屏幕)月相变化与我们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美国著名总统林肯在年轻时担任律师期间曾利用月相变化规律,为当事人进行了成功的辩护,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月相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内容。 (边演示学习软件边介绍)我们今天学习主要有三个任务,其中学习任务一要注意在空格中填写农历日期,不认识有关月 相的请参照下面的相关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二时要注意运 用学习软件,首先点击月相,观察日地与月地连线的关系,再 观察月亮出没时间现太阳的关系。如满月时,日地与月地连线 成1800夹角,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从西方落下(6时); 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月亮从东方升起(18时)。满月可见时

间是18时到第二天6时。学习任务三请你先判断图中月相是否 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把你认为正确的月相拖到图中适当位置。 下面请你们开始学习。 自主探究、共同讨论:(30分钟) 一、月相的产生

[任务一]及[相关学习软件] [任务二]及[相关学习软件] 问题思考: 1、蛾眉月(新)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月地的连线成多少度夹角? 2、上弦月几时在夜空出现,几时落 山?在天空什么方位出现?日地与 任务一学习软件

高二地理教案:月相和潮汐变化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 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 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情况 (课前准备)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为什么会产生月相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 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出月落时间、 夜晚见月情形、农历时间(表格形式) 潮汐现象 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 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Flash 演示大潮与小潮 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 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 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 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 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2006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 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据美 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 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 现年69岁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 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 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

高中地理学习计划

高中地理学习计划 地理已经成为人人必选的学科,选科人数多,下面是关于 高中地理学习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学习计划 1.态度重视 不要再认为地理可有可无,随便学学,高二再说,“态度 决定一切”! 2.要明确高一地理上学期学习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最难的一块,很多高一学生上来就被 打倒了,完全听不懂。自然地理学习方法侧重自然原理和规律 的理解应用,如月相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 规律、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板块运动规律、大气保温作用原理、三圈环流形成原理、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季风形成原理、 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天气系统气流运动规律、水循环原理、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理等。同学们可以发现,自然地理 具有理科思维但不是计算学科,理解和应用极其重要! 3.学会阅读地图 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等级考重点考察对象, 所以需要学会阅读地图! 4.掌握自然地理题目的做题方法 比如自然原理规律的应用、区域地图与原理规律的结合、

一些判读方法的掌握、做题综合思维的建立等。 5.暑期要做好衔接学习 自然地理难度大,牵涉到空间思维、立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牵涉到区域认知的建立,所以暑期一定要先进行自然地理的部 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原理规律,初步学会区 域认知,为开学正式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为成为地理学霸抢先 行动! 高中地理学习计划 高中地理在整个高中文科教学过程中的难度相对而言是最 大的。总结历年的高考成绩,甚至可以看出,如果当年的地理 试题偏难的话,那么文科生的整体成绩是偏低的,而自然地理 的比重相对较高的话,更能够影响文综的整体成绩。而这部分 会集中体现在与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有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中,如光照图的解析、地方时的计算、气候类型的判断。这部分自 然地理内容相对来说考查学生的是空间想象与逻辑推理的能力,相对于后面的人文地理、区域经济等内容,有些偏理科的性质,是令大部分文科学生最为头疼之处。 自然地理的学习除了掌握教科书中的内容外,重要的是对 一些基本结论的识记与运用。如涉及到光照图中昼夜半球的中 央经线、地球上新旧一天的分界线等这些特殊的要素,应该重 点识记,这是图形结合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其余如经济地理、 区域地理整治等,需要学生在记忆基本内容的前提上,对题干

新人教版选修1: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前言 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3.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 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情况 (课前准备) 探究月相(Flash动画演示) 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

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出月落时间、 夜晚见月情形、农历时间(表格形式) 潮汐现象 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 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月相 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 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 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

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 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自行完成表格填写。(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与公转周期的不同 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 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 ①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③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 ⑤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完成大潮、小潮的对比表格 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美国登月阴谋论”材料 2006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