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中图版)解析版

1.3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中图版)解析版
1.3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中图版)解析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

一、选择题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1~3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2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3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4.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答案】 4.A

【解析】许多金属矿藏多出现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

B.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答案】 5.C

【解析】大气层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重大飞跃;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7.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B.爬行类

C.被子植物D.三叶虫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第7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8.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8.B

【解析】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9~10题。

9.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D.6亿年前

10.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答案】9.B 10.C

【解析】第(1)题,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第(2)题,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生物系统

二、非选择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发威了。

1.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距今约多少年?

2.恐龙早已灭绝了,我们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期的爬行动物的?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有何影响?

【答案】

【解析】 1.恐龙这种物种主要出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2.52亿年~6600万年。

2.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人类获知了恐龙的基本信息以及其生活的古地理环境。

3.古生代裸子植物极度繁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是主要的成煤期,因此可以说该时代

的茂密的植物,为我们目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导学案) 6.4来自地球的力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重力大小”的过程;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比例、推理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3.激情参与,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重力的方向。 难点: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先静心阅读教材111页—115页,知道重力的三要素,掌握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要求。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用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预习案并熟记他们。 【预习案】 【知识准备】 1.物体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 是,符号为:,此外还有、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1Kg = g,1t = Kg 2.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材助读】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观察右侧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本111页第一自然段,回答下 列问题。 1.重力 是受到 的力,它是由于产生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我们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对 地球的吸引力能叫重力吗?为什么? 注意: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的大小 阅读课本P111-P113,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简称。 2.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3.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g或G=;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2:用线任意悬吊一物体,观察线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两组或多组同时把物体提到一定高度后松开手,观察比较物体下落路线。 该实验表明:重力的方向是。 活动3:提起用线吊着的重物,用线的中间靠近桌面。观察线与桌面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该实验表明:重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是的位置关系。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活动4:阅读教材P114回答: (1)重心是。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在。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熟透了的苹果 会自动落下 抛出的物体会 落回地面 水从高处 落下形成

上地球和地图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字母填到 相应的答案栏中。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1.我们常说的“人类的家园”是指 A.我们的家庭 B.我们的家乡 C.我们的祖国 D.整个地球 2.2.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 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 4. 4.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5. 5.本初子午线是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6.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西经30度,北纬30度 B.西经10度,北纬10度 C.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东经175度,北纬10度 7.7.关于图1-1中P点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的纬度是20°,经度是15° B.P点的纬度是20°N,经度是15°E C.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东半球 D.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P点位于南半球.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准确说法是

A. 顺时针方向 B. 逆时针方向 C. 自东向西 D. 自西向东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称为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1 10.下列各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A.东经30度,南纬50度 B.东经50度,南纬30度 C.西经80度,北纬20度 D.西经20度,北纬80度 1 11.当我们开始愉快的暑假时,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 12.我国大部分地区分布在五带中的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北温带 1 13.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 14.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A.东向 B.南向 C. 西向 D. 北向 1 15.在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通常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D.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1 1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D.褐色 17.绘制某所中学的平面地图,其图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尺是相对应的,规律是 A.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B.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 C.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 D。图幅大小与比例尺无关 18. 图1-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1 19.图1-3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练习题(经典)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节练习题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习题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第1课时重力及其大小 01知识管理 1.重力 产生原因:由于________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施力物体:__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____来表示. 说明: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 2.重力大小 测量: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简称________. 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比,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________,表示质量为________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 公式:________或________. 02基础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对于g=9.8 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A.质量是1 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 N B.1 kg=9.8 N C.在地球上,质量是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 N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河池中考)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 4.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10 N() A.一只小白兔B.两个鸡蛋 C.一张报纸D.一枚一元硬币 5.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 g,那么当g取10 N/kg时,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A.50 N B.5 N C.0.5 N D.0.05 N 6.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球的推力 B.重力 C.不受力 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7.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N ,砝码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8 (1)将上表空格处补充完整;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中档题 9.假如没有重力,以下现象中不可能的是() A .物体将会失去质量 B .水将不会向低处流 C .空气中将飘浮着许多杂物 D .无法进行精彩的篮球比赛 10.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3 kg ,要测量该苹果的重力,图中最适合的器材是() 11.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若甲重40 N ,g 取10 N/kg ,那么乙的质量为() A .6 N B .60 N C .6 kg D .60 kg 12.月球对其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 6,若一个身着装备的 航天员达到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约150 N ,则这位宇航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约为() A .150 kg B .15 kg C .900 kg D .90 kg 13.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体积为8×10-18 m 3 的PM2.5颗粒,其密度 为1.2 kg/m 3 ,所受的重力是________N .(g 取10 N/kg) 14.(湖州中考)如图是一只小狗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千克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牛,质量是________千克.(g 取10 N/kg) 15.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使用的实验器材除了钩码,还需要____________;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1.3地球的演化过程 同步练习(中图版)解析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演化 一、选择题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1~3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 D.蕨类植物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类。第2题,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第3题,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4.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答案】 4.A 【解析】许多金属矿藏多出现在前寒武纪的地层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大气中有了氧气,才有了生物的发展演化 B.蓝藻属于真核生物 C.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D.目前地球处于寒冷期 【答案】 5.C

【解析】大气层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中的重大飞跃;目前地球正处于温暖期。 2015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7.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B.爬行类 C.被子植物D.三叶虫 【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第7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8.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8.B

§6.4 来自地球的力(习题课)

第五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二) 知识要点: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定值。 约9.8 N/kg 。 用“g ” 表示,g = 9.8 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在地球上,.....1 kg ...质量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为.....9.8 N ....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 =mg 或g m 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寻找物体重心的两种方法是悬挂法和支撑法....... 。 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才在它的几何中心。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重力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支持面 B 、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 、粉笔在使用时,质量变小,重力变小 D 、在空中上升的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C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成反比 D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竖直上抛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 B 、在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 C 、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受重力不断增大 D 、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 B 、一切物体的重心都是该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C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D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5、下列物体所受重力最接近500 N 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 B 、一只鸡蛋 C 、一个铅球 D 、一只蚂蚁 6、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进行的是( ) A 、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 B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 、用刻度尺测长度 D 、用电子手表测时间 7、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专题练习(附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铁路工程师为修建某高速铁路进行地形测绘时,绘制了该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该路段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 B. 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 C. 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 D. 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40千米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鞍部、乙地位于陡崖;测绘时,沿②线上山比①线更省力,因为②线坡度更缓;铁路桥AB段的桥面海拔为900米;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千米,B和C两隧道口间的实际长度约为4千米,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 A. 3.6℃ B. 5.4℃ C. 6℃ D. 7.2℃(2)下列地点位于③处可视范围的是() A.②镇、乙村

B.甲村、A山山顶 C.⑤镇、B山山顶 D.甲村、④镇 (3)为了将①地的铁矿运到②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 B.N线 C.P线 D.Q线 【答案】(1)A (2)B (3)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海拔高度分别为800米-1000米,200米-400米;高差大约为600米左右,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图示区域B点与乙村的温差可能为3.6 ℃左右,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③处位于山谷处,甲村也位于山谷处,所以能看到;A山顶海拔高度比③处高,地势高,也能看到;②镇、⑤镇北B山遮挡,看不见;乙村在另一条山谷内,被山脊遮挡,看不见;B山山顶是可以看见的,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铁路修建要沿着等高线,所以P、Q向不合理;而M线要比N线距离长,所以M线不合理,故答案为:B。 【点评】(1)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3)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3.地球的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圆形 D. 椭圆形【答案】 B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B。 【点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 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

10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 三级主题: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会测量重力的大小。会用示意图描述重力。 (二)教材分析 《来自地球的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内容,教材安排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三个部分内容,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其中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是重点。 重力是三种常见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之一,本节课是“力”的延伸,力的三要素的巩固应用,也是后续学习浮沉条件、重力势能的基础,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的知识经验 生活中学生对重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定性地了解了质量越大的物体就越重;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同时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但感性认识往往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如认为重力方向垂直向下等),要使感性上升为理性,零散变为系统,需要本节课的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重力初步概念。 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它们的应用。 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会根据重力的公式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一些重力现象的分析,学会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⑵在“物重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在“物重与质量关系”的探究中,学会用图像法来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理道理;在探究中养成交流、合作、分享的习惯;体验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物重与质量的关系;会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力的大小是其“三要素”的核心。 难点及突破策略: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学生受生活经验影响,容易把“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混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来解决。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教师启发引导、多媒体的直观显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 一、选择题 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各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 B、除两极点外,各处自转线速度均相等 C、赤道处线速度约为南北纬60°纬线处的二倍 D、50°N的自转角速度比南回归线大 3.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A.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B.1太阳日——24小时 C.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D.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4.关于北京和香港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 5、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元旦 B、国庆节 C、劳动节 D、教师节 6、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 7.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A.365日9时6分10秒B. 1恒星年C.1回归年D.365日5时48分46 秒 8、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 D、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 9、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A.赤道以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10.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角速度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 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 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 二、综合题 11、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6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课后练习(解析版)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一、单选题 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与所受的重力成正比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D.降低物体的重心,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 2.重30N的物体可能是() A.一本物理课本 B.一只公鸡 C.一辆轿车 D.一支铅笔 3.今年春节期间,社交平台纷纷发起了“立扫帚”的挑战赛。如图所示是一把扫帚静止立在地面上的受力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扫帚所受重力的大小为10N B.扫帚所受重力的作用点为O点 C.扫帚所受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D.扫帚没有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4.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N的是() A.一枚大头针 B.两个鸡蛋 C.一头大象 D.一张书桌 5.足球运动员将球踢飞,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不计空气阻力)() A.地球 B.足球 C.运动员 D.守门员 6.下列物体有一个受到的重力约为2N,这个物体是() A.一颗图钉 B.一本书 C.一张桌子 D.一把椅子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D.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物体上

二、多选题 8.下列实验不能在太空舱中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是() A.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D.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9.小杰骑自行车沿斜面向下匀速直线骑行。其车把上挂了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骑行过程中悬绳保持竖直。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和杯中水整体的重心一定在悬绳正下方 B.杯子所受重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下 C.杯子对水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 D.杯中水面一定水平 10.有关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受力物体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C.一个力的发生必定涉及到两个物体 D.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1.在没有空气,引力只有地球1/6的月球上能够发生的现象是() A.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B.用吸管从玻璃杯中不断吸起饮料 C.人可以跳的比在地球上更高 D.用图示的托盘秤称量物体,其示数跟在地球上用此托盘秤称量同一物体的示数相比变小 三、填空题 1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2kg,它所受重力是______N.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块岩石重60N,拿回地球上,岩石的质量是______kg.(g取10N/kg) 13.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利用______来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原理。 14.有一个半径为R、材质均匀厚度为d的大圆盘上再黏上一个半径为1/2R,材质均匀厚度为d的小圆盘,如图所示,此时整体重心离大圆盘圆心的距离是______。

【精品】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关键字】精品 3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3.1 地球的起源和圈层分异 地球起源问题自18世纪中叶以来同样存在多种学说。目前较流行的看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开始分化出原始地球,温度较 低,轻重元素浑然一体,并无分层结构。原始地球一旦形成,有利于继续吸积太阳星云物质使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同时因重力分异和放射性元素蜕变而增加温度。当原始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融状态时,比重大的亲铁元素加速向地心下沉,成为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更轻的液态和气态成分,通过火山喷发溢出地表形成原始的水圈和大气圈。从此,行星地球开始了不同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频繁发生物质-能量交换的演化历史。 正是由于地球形成以来经历过复杂的改造和变动,原始地球刚形成时的物质记录已经破坏殆尽。我们是怎样推测它已经有46亿年寿命的?这 需要从地球自身的最老物质记录、太阳系内原始物质年龄和相邻月球演化史几方面来探讨。 3.2 地球的年龄 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石英岩,一种由石英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后来遭受过温度、压力条件变化)出露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根据其中所含矿物(锆石)的形成年龄测定,证明已有41~42亿年历史。根据地质学研 究,这种岩石和矿物只能来自地壳的硅铝质部分(见第四章1),而且必须经过地表水流的搬运、筛选和沉积。所以我们可以据此作出推论,地球的圈层分异在距今42亿年前已经完成。 地质学领域较精确的测定年龄方法,主要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蜕)变原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不稳定,必然衰变为它种原子(如238U衰变 为206Pb等),而且衰变速率不受外界温压条件变化影响(如238U经过 45亿年后其一半原子数衰变为206Pb,故称为半衰期)。我们只需在岩石中测出蜕变前后元素的含量,就可以获得母体岩石形成的年龄。 不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其测年的精度也存在重要区别(表2-2)。因此,要根据研究对象实际情况选择测试物质,采用合适的方法。例如,时代很新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考古发掘中,西汉初期(约200BC)的棺木保存完好,可以用14C法测得木材的绝对年龄数值与古墓 内的文史资料相当符合。至于地球漫长演化史中保存的物质记录(岩石和矿物),只能采用238U-206Pb、87Rb-87Sr等方法,精度误差允许达到几个百万年。实际操作中包含复杂的技术因素,如测试手段的误差,测年方法使用条件的偏离,野外采样不当(标本已受风化影响,不够新鲜),

地理地球和地图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在我国华北地区某学校内,有一块直立在平地上的宜传牌。根据当地正午时它的影子方向,判断该宣传牌正面(下图)的朝向是() A. 正南 B. 东南 C. 西北 D. 正北 【答案】 C 【解析】【分析】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除热带范围内有直射外,其他地区太阳都是斜射,我国华北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影子朝向正北,由此可确定该宣传牌正面朝向西北方。 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一直到夏至日移动到最北界限,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一直经过秋分日再到冬至日,移动到南回归线时,直射点便到达了最南界线,即冬至日。此日后,直射点又开始北移。 2.为提高《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教学效果,邵阳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区域(如图)开展识别地形部位的实地教学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生对图中虚线A处山体部位的识别正确的是() A. 鞍部 B. 山峰 C. 山谷 D. 山脊(2)学生对该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登甲山峰,东坡比西坡省力 B. 验证到甲山峰与③地间的高差约为350米

C. 观察到乙河自南向北流 D. 量得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0千米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A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是山脊,D符合题意。(2)从图中可知,登甲山峰,东坡(缓坡)比西坡省力;验证到甲山峰与③地间的高差约为400米;观察到乙河自北向南流;量得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千米;A符合题意。 【点评】(1)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即由地势高的地区流向地势低的地区。 3.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与之相关的谚语有很多,如“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人们常依据节气来安排生产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冬至时地球位于上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2)该谚语主要流传于我国的() A. 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当地球运行至①处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所以A错误;当地球运行至②处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所以B错误;当地球运行至③处时为北半球冬至,所以C正确;当地球运行至④处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所以D错误。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运动公转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一、选择题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B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 解析: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C 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 6月4日时 1月4日时 7月4日时 2月4日时 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应该为1月初,OP为昏线,

15°E的地方时是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 答案:B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 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③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中的经度,可以算出②处的经度为105°E,并处于南半球,①为15°E,并位于北极圈上,所以推断出①在②的西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答案:B 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5~6题。 5.)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解析: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表中数据昼短夜长,故为冬季。北半球冬季,白昼越短,纬度越高,故纬度从高到低为②①③④。 答案:B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 A、平面 B、正圆 C、不规则的球体 D、圆柱体 2、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E和160°W之间 C、20°W以西到160°E D、20°W以东到160°E 3、纬线指示() A 东西方向 B 南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4、地球仪上的0°纬线也叫() A.赤道B.本初子午线C.南回归线D.北回归线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中的“地”所在的纬线是() A 赤道 B极点 C回归线 D极圈 6、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请判断出④的地理位置() A. 60°N、60°E B. 60°S、60°E C. 60°N、60°W D. 60°60°W 2)图中①地位于③地的()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7、下列地点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西半球”的是() A、30°W, 40°N B、15°W, 40°N C、30°W ,29 °N D、170°W, 40°S 8、下图中,湖北鄂州(°N,°E)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 为() A.30°S,30°W B.30°N,30°E C.30°N,30°W D.30°S,30°E 10、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 ①中国地图②世界地图③江苏省地图④淮安市地图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11、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你知道吗在这里,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如果你去观看升旗仪式,下列几个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 A、元旦 B、“三·八”妇女节 C、“六·一”儿童节 D、国庆节 12、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半球出现极昼现象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的运动 同步练习-湘教版

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0分钟) 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下题。 *1. 上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题。 2. 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 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下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 若图中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 上图五地中() A. 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 B. 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 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 D. 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5~7题。 *5. 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 66.5°N、66°N、40°N、40°S B. 66.5°S、66°S、40°S、40°N C. 66.5°N、66°N、0°、40°S D. 66.5°S、66°S、0°、40°N **6. 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短变化可知() A. 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 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 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7. 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 与P b 的关系应符合() A. 0

l 8. 在5月份,开普敦() A.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B. 昼长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C.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短 D. 昼短于夜且昼逐渐变长 9. 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 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 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 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 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10.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A到图D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同步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本初子午线是指( ) A.赤道 B.0°经线 C.180°经线 D.20°W经线 2、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E,160°W B.20°W,160°E C.0°经线和0°纬线 D.0°经线和180°经线 3、经度的起始线是0°经线,0°经线又称(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4、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5、某人从赤道出发向正北、再向正西、转向正南,又转向东各走了1100千米,最后到达( ) A.回到原地 B.原地的西面 C.原地的东面 D.原地的南面 6、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南北方向的分界线 7、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8、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户都朝向北方的房子,你认为应该建在(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北回归线

9、下列有关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日食、月食现象 B.风雨阴晴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10、下列自然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B.昼夜更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11、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 A.温度 B .活动积温 C. 热量总和 D. 有无阳光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12、绘制图幅一样大的四幅地图,所选比例尺最小的应是;( ) A.学校平面图 B.漳州市地图 C.中国政区图 D.世界政区图 13、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与日同升,下列日期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14、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5、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 ) 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 C.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D.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 16、福州的小琳要到泉州开元寺游玩,她应该查找(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地形图C.福建省地图 D.泉州市区旅游交通图 17、“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看地图的方法,适应的情况是( ) A.所有地图B.所有经纬网的地图C.带有指向标的地图 D.不带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18、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要素的是( ) A.图例 B.方向 C.分层设色 D.比例尺 19、下列图例表示国界线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