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解读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解读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解读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

——无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探索和实践

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无锡曾经创造了诸多历史辉煌,当前进入发展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以转变发展观念为前提、创新发展方式为路径、发展创新型经济为抓手,引领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激发全社会努力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动力和活力,发展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2005年底,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建设基本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419.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 财政总收入 909.16亿元, 比上年增长 28.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05元,比上年增长 13.0%;农民人均纯收入 11280元,比上年增长 12.5%,无锡市基本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可以说,创新,是引领无锡市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1 坚持以更新思维观念、转变发展理念为导向,致力探索创新发展方式新思路

以科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并非一路坦途,其间冲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 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定位和方向等都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可以说,这是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升华而发展理念更加切合时势, 随着对市情判断的不断深入而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路径更加清晰, 随着转型升级的成就不断凸现而认识更加一致、行动更加自觉的过程。

——跳出思维惯性,转变发展理念。

近年来,无锡不断反思以往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审视发展阶段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方式的追求所在,努力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从关注地区生产总值 (GDP到倾心国民总收人 (GNP。全市上下在反复解读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真实财富差异以及带来的不同发展效果,明确既要加速引进外资又要加快壮大本土企业, 更加注重“走出去”, 使发展能更多地增进市民福祉。二是从工业强市到产业强市。无锡市明确要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强调既要做强工

业更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努力实现产业强市。三是从人

才辈出到人才荟萃。近年来, 无锡市致力将思路从输出人才向集聚人才调整, 要求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科技创业人才, 努力将无锡打造成海内外优秀人才心驰神往的城市。四是从区域分割到城乡一体。从过去走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调整到突出中心城市的创新带动作用, 形成“1212”城市体系, 把农村加快融入区域城市化

进程中。

——超越自我认知,创新发展思路。

从 2005年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开始, 无锡就不断

超越自我认知,在目标方向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定位。在 2006年初制定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中, 确立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 率先进人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2007年又大力推进提高人口、企业素质行动,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推动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跨越; 2008年出台《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意见》,要求以芝加哥、里昂、鲁尔、台北、新加坡等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明确学习追赶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2009年初,又正式确定把无锡建成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和服务外包产业高地,从而使无锡市转型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

——突破路径依赖,提升发展标杆。

近几年,无锡一直在引导全市上下进一步认识资源环境超负荷运转的严峻形

势、过度依靠外来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支撑已难以为继、过度依赖工业主导的发

展已难以为继、过度依靠政策优惠和土地资源等的创业方式已难以为继。在明确了创新发展是无锡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以后, 无锡的发展目标更加鲜明, 就是抓住

科技创新创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国际服务外包两大关键, 以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三大”转变为抓手, 把无锡建

成国际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设计中心、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 通过联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高层次人才和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实现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发展的

转变, 推动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和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建设步伐。

2 坚持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无锡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全省苏南工作会议精神, 切实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全力推动以产业转型带动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动城市转型,拓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道路

在推动城市形态转型上, 无锡市从 2004年底开始, 就提出了“集聚一体、一体两翼、区域城市化”发展新道路。一改以往小城镇建设发展道路,打破城乡分割、

市县分割、无锡与江阴分割、江阴与锡山分割的城市区域传统分布格局。通过区域布局调整, 实现全区域城市化,形成三级城市体系,即:无锡市中心城市,江阴、宜兴两个副中心城市, 10个左右小城市 (又叫城市组团 , 以及若干个农村新型社区。避免了市县分割、区与区分割现象的产生。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 因而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山水名城, 共建美好家园” 的城市建设目标,彰显山水自然风光,彰显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在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上,强调统筹全市城乡规划体系,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龙头, 全市一盘棋,打

破“市、县级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的结构布局,确定了“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先后修编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及城乡统筹的交通规划、生态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 同时编制了农村村镇布局规划和农村新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了镇村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促进了城乡一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推动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上, 着力建设与生态湖滨城市相适应的现代都市型农业、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现代商贸中心、国内外旅游胜地,通过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 扎实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 加快推动规模园区建设、特色品牌打造、综合功能开发,实现了农业发展不断优化升级。 2008年,全市财政资金投入农业 2.45亿

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 32.9亿元,全市高效农业面积达到 97.5万亩,占全市耕地的 46.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比例达到 66.3%,工业开发园区和集中区产出占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 81.5%,全市农村合作组织总数发展到 1067家,参加农户比例超过50%,“一村一品、一村一企”特色村比例达到 45.6%,在全国省辖市中率先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上,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生态优化、生活服务“三大功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无缝对接,农村城市化水平已达到 67.51%。目前,全市实现了所有乡镇的车辆 15分钟内驶上快速干道、 30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农村有线电视行政村入户率已达到 87.4%,农村自来水普及受益率超过 97.9%, 75%的乡镇道路建成林荫道, 89%的乡镇建成省级及以上环境优美乡镇, 71.3%的村建成省级及以上卫生村, 太湖水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推动城乡就业保障一体化上, 无锡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率的新概念, 率先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意见, 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 构建了市、市 (县区、镇、村四级信息联网的就业管理服务网络,落实农民自主创业奖励、异地务农补贴、小额创业贷款等拓宽农民就业门路的政策。 2008年,无锡市培训本地农村劳动力 7.9万人, 农村青壮年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 79.8%,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 96%,充分就业率达到 90.3%,农村养老保障综合覆盖率达到 9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 99.8%, 农村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率达到 100%。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上,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 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使农村国民教育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目前, 无锡市农村九年制教育全面普及, 高中入学率达到 98%, 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均达到 100%,建成为农服务社 300多家,其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120多家。

——推动产业升级,构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倾力打造“三谷”,以 IC 、光伏等全球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推进产业爆发式增长。无数事实表明,只有抓住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科学技术,培育出新的产业,才能走在世界前列。近几年,无锡市紧紧抓住 IC 、太阳能、液晶、生物医药等能够引发

新一轮增长的产业, 力争在新一代技术和产业上与国际同步, 通过加快产业的更替速度来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经过几年努力,以无锡新区为主体的,由世界一流的海力士一恒亿半导体为核心的 IC 产业

集群、拥有全球领先技术以尚德太阳能为核心的光伏产业集群, 都已形成较大规模, 实现了无锡太湖“硅谷”梦想的惊人一跃; 直接从第五代起步由夏普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构成的“液晶谷”, 由中药、生物医药等构成的“药谷”,也已分别在无锡新区、马山和惠山科技园加速形成。

精心构筑“三大”基地,以攀升价值链高端环节力促服务外包扬帆起航。在全球化分工时代, 世界先进城市已大多转变为以研发设计金融贸易等为主而处在价值链环节高端的城市。为此,无锡市精心构划动漫、信息外包和流程外包“三大”基地建设,加大了以 Ipark(创新创意产业园、 Tpark(太湖国际科技园、 Dpark(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 Bpark(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园、 Opark(服务外包产业园等“Park”系列园区载体建设,并在 2007年推出力度空前的“123”计划 (到 2010年,集聚 100家从业人员 2000人以上、年出口 3000万美元以上的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现在, IBM 、微软、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等纷纷入驻无锡市,尤其是清华紫光将软件总部、 NEC 将系统集成中心移驻无锡市,益德集团设立呼叫中心, 软通动力将无锡定位为全球交付总部,引发了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 为无锡市未来从整体上向价值链高端环节不断攀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深人推进“7+l”政产学研合作联盟,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为打通利用国内外顶尖大学和科研院所一流科研成果的渠道,鼓励和支持其在无锡建立科研分支机构、创办科技企业,促进其最新科研成果在无锡市转化并产业化。从 2006年开始,无锡市与清华、北大、南大、东南、复旦、同济、上海交大 7所高校以及中科院牵手,继而又积极与无锡产业特色相符的国内其他著名高校院所合作,形成以“7+l”为重点的政产学研合作联盟。通过大幅提高政产学研和国际科技合作资金, 推动各县 (区和开发区加快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基地, 支持企业购买或并

购高校院所的专利技术甚至创新团队, 明显提高了无锡市集成重大技术创新源的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无锡市已与相关高校院所共签订合作项目超过1700个, 研发投入超过 45亿元, 总投入超过 130亿元, 一大批科研成果正在无锡市孵化、成长。

3 坚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创新需要开拓,需要跳出传统路径依赖,开辟蹊径,走出一条跨越过去、超越自我的新的发展道路。在创新的路径选择上, 无锡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 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化。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科技创新创业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无锡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创业这一关键,把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作为第一驱动力,把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主要措施, 把政产学研结合作为主要途径, 促进一大批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迅速成长,一大批科技创业型企业快速崛起。

打造一流的人才高地。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决定性因素。无锡市引导各级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引进一批善于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家、处在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前沿的学科或技术带头人和拥有科研成果、研发能力较强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为使留学归国人员成为推动无锡市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重要力量, 2006年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实施“530”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推介无锡市旨在未来 5年引进 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反响热烈,效果显著。目前,全市已有“530”企业 281家,大都从事世界前沿产、承接全球领先科技。在该计划取得空前成功的基础上,无锡市随即又推出了“后530”和“泛530”计划,引发了海内外科学家、先进技术、前沿理念等不断向无锡流动。远景风电等一批世界一流技术的“530”项目已呈裂变式发展状态,“530”系列计划已成为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名片。广泛开展科技招商和招才引智活动,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举办“留学人员创业恳谈会”、“百名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创新无锡论坛,,等活动,共吸引近 300位海外留学人员和 3000多名国内中高层人才参

加。目前全市人才总数已突破百万, 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力、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

科技人才达 5万多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超过了 3000人。

出台一流的创新创业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科技创新创业

方面的主导作用非但不能弱化, 而且应当加强。无锡市一方面紧密结合实际, 着力推动国家“六十条意见”和省政府“五十条意见”在无锡的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抓紧本市已经出台的各项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和配套办法的贯彻落实。牢固树立科技投入即公共战略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通过投资、信贷、税收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激励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无锡市把政府公共投资的重点放在支持应用研发上, 激励政策向科技人才聚焦, 成果转化资金集中用于科技项目的产业化。建立创新创业投资风险机制,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多元经济结构。

所有制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无锡市在建设国家创新型

城市中, 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不同资本相互融合。积极实施“金摇篮工程”、“小巨人工程”,创建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 23家企业人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

位列全省第二。目前, 全市累计共有上市公司 45家, 其中境外上市 23家, 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位于前列。加快“走出去”步伐, 无锡市在柬埔寨创办的太湖国际经济合作区成为全国首批境外工业园之一无锡市的境外投资项目列全省首位。

不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 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高新技术

企业、基础设施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集聚,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全市实行企业化运营的国有资产总额达 1193.9 亿元,国有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基础设施产业和公共服务业领域集聚率达 88.8l%。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以改善产

权结构、健全治理结构为重点,推进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对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如

路灯管理处、市政设施管理处、环境卫生管理处、排水管理处等 4 家事业单位和园林局下属风景景区等,’实施“管十(养分离”改革,整体转为有偿性公益类事业

性质的作业公司或运营维护公司。——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科学奋进态势。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为此,无锡市积极以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为重点,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 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 99.87%。围绕建设全国一流强市的目标,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六项重点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区域教育现代化、民办教育规范化。实施职教资源整合,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把无锡建成接轨国际的技师大市。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明显,大型民族舞剧《阿炳》先后荣获文华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舞剧《红河谷》荣获 2004~2005 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10 大精品剧目、2007 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节庆活动、群众文化繁荣活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截至 2008 年底,全市申报获准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达到 15 个,梁祝传说、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制技艺等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社会民间组织。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发展行业协会、民间商会和社会非营利组织,强调独立公正、规范运作,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联系政府、治理社会、服务企业方面的作用。适时成立行业协会与中介机构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颁布了促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在人员、场所、经费上实现了“三脱钩”,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会自律自主、走向市场、承担职责、发挥作用。目前,全市民间组织的总数已经达到 3536 个,其中社会团体 1350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 953 个、社区民间组织 1215 个,分布在教育、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体育、文化、科技、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成为调节社会关系、改善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坚持以创新文化、城市精神为引领, 4 坚持以创新文化、城市精神为引领,营造激发城市创新的活力环境政府服务、民间活力和文化氛围是衡量区域发展环境的最关键因素。全市上下深深地意识到在地缘相连、人文相亲、文化相通、条件相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只有塑造更为宽松、更加规范、更具魅力的独特环境,才能有效汇集国际国内优质创新资源,为经济发展加快转型、率先冲上新的高度提供强大推动力。——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在现阶段发展条件下推进创新,政府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根据所有制经济结构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无锡市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公共服务政府作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促进政府职能从强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行政管理方式。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政府七项重点改革工作,深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缩小行政审批范围,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强化政府职能定位。结合产权制度改革,以政企分开为前提,突出政府职能定位,加快从微观领域、直接管理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强化干部的目标导向,制定了《关于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使工作着力点更多地集中在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收入和收入分配、教育和医疗卫生、住房和交通、环境和安全等人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围绕有为必为的责任政府建设,更加突出政府引导、调节、服务的作用,注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发展环境。重点推进园区建设和“三创”载体建设,积极构建自主创新、科技创业的市场服务体系,深化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市场化高效配置。目前,无锡所辖各市(县、区都设立了创投公司,创投基金突破 6 亿元,促进和带动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进一步培植创新文化氛围。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软实力。文化创新既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无锡市着力营造“四尊四创”风尚,激励探索、宽容失败,使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凝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同时,加快先进文化建设步伐。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治环境。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无锡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城市精神。立足无

锡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着眼时代特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尚德务实、和谐奋进”为内容的无锡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尚德工程”,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继承和弘扬吴文化、工商文化等文化精髓,放大无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传统,为新时期创新发展提供不竭活力。摘自《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网版权内容,》,中国城市发展网版权内容摘自《2009 年中国城市创新报告》,中国城市发展网版权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影响

科技创新对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影响 摘要:科研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内涵有不同的要求,科技创新能满足客户潜在要求,激发客户内在需求,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文章从科研选题、方法选用、经济性评价和社会性评价等多个方面解析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 关键词: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协调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对原有的成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一种企业行为。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可以控制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从国家层面提出“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理念,从顶层设计上明确技术创新的地位和作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市场竞争从国内走向国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一个国际型的企业除了有完善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系,还应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已成为一个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1企业科研创新的路径 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并从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作了详尽阐述。企业的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1调整企业产业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传统生产型企业由于产能受限,加之企业职工数量庞大,人均效能低下,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轻装上阵,很多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生产型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产业机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人员组成,做到减员增效,提高生产效率。 1.2重视科研机构和高校研究结构成果在企业中的运用 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依靠技术研发部门,技术研发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且提供研发成果。但是毕竟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最大化,科技研发部门根据市场需要可能会不断引进创新需要的人才,原有的人才由于不能适应新技术革新的需要而闲置,周而复始导致企业研发部门膨胀。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解读

无锡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提升转型发展优势 ——无锡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探索和实践 创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无锡曾经创造了诸多历史辉煌,当前进入发展关键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以转变发展观念为前提、创新发展方式为路径、发展创新型经济为抓手,引领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激发全社会努力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动力和活力,发展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2005年底,无锡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建设基本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419.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 财政总收入 909.16亿元, 比上年增长 28.6%;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05元,比上年增长 13.0%;农民人均纯收入 11280元,比上年增长 12.5%,无锡市基本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可以说,创新,是引领无锡市科学发展的永恒动力。 1 坚持以更新思维观念、转变发展理念为导向,致力探索创新发展方式新思路 以科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并非一路坦途,其间冲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 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定位和方向等都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可以说,这是随着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升华而发展理念更加切合时势, 随着对市情判断的不断深入而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路径更加清晰, 随着转型升级的成就不断凸现而认识更加一致、行动更加自觉的过程。 ——跳出思维惯性,转变发展理念。 近年来,无锡不断反思以往发展方式的局限性,审视发展阶段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方式的追求所在,努力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从关注地区生产总值 (GDP到倾心国民总收人 (GNP。全市上下在反复解读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真实财富差异以及带来的不同发展效果,明确既要加速引进外资又要加快壮大本土企业, 更加注重“走出去”, 使发展能更多地增进市民福祉。二是从工业强市到产业强市。无锡市明确要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强调既要做强工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 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1332579.html,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发展难题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20年第15期 科学导报讯记者王家隆日前,据记者获悉,山西省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创新资源,发布了重点产业集群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专项指南,旨在聚焦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真刀真枪解决制约产业发展难题。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专项指南涉及半导体、炭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能源、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产业、煤机智能制造和通用航空领域。每个项目都是制约山西产业发展重大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 半导体领域,山西省将开展第三代半导体表面/亚表面微缺陷快速检测设备研制、高纯石墨高温纯化技术研究、高纯半绝缘SiC单晶衬底材料高速高质量生长工艺与规模化制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炭基新材料领域,集中攻克国产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工程化制备技术开发,逐步掌握 T800S级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产业化、国产M60J石墨纤维工程化技术开发、大容量超级电容器关键电极材料与器件规模化制备的关键技术。 特种金属材料领域,解决镁合金大型复杂截面型材成形技术及装备、高性能铝/镁合金结构件铸锻复合成形开发与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开展高端镍基合金焊材关键工艺技术开发、刮板运输机用长寿命新型耐磨及耐蚀钢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软磁复合材料研发。 能源领域,努力实现焦化清洁生产智能监测、控制一体化系统研制与产业化。 轨道交通领域,掌握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用轮轴系统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开展牵引电机用轴承及绝缘材料研究应用、轨道交通轻量化基础材料及工艺体系研究、车轴径锻生产线装备的研制。 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开展工控系统可信安全环境构建关键技术、基于PCIE3.0的高性能服务器交换芯片、基于龙芯2K1000构架的国产计算机图形处理芯片关键技术、数据安全协同应用产品体系攻关研究。 大数据产业领域,开展智能搬运机器人(AGV)车载控制和调度系统研发、能源互联网一体化智能数据管理與决策支持平台、智慧矿山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等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政策解读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自2020年7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一、《若干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坚定不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根据省委李希书记在省委深改委第六次会议上对顺德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佛山市顺德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全力建设科技顺德”和区委十三届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对“设立‘科技顺德’建设专项资金”的工作部署,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扩产并购、引进人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让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新,构建活力充沛、对标全球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顺德由制造大区迈向创新大区,制定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二、《若干政策》的亮点 通过实施《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创新要素向产业汇聚,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以科技创新推动顺德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该政

策制定思路是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着力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活力”,通过梯度培育、精准施策,对企业创新全过程进行奖励。此次政策亮点有:一是覆盖面广:覆盖中小型企业、骨干企业、大型企业等不同规模企业,针对企业成长周期每个环节都涉及相关政策;二是针对性强,将从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全球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创新资源集聚五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三是扶持力度大,单个项目最高补助达到1000万元。 三、《若干政策》的主要内容 《若干政策》共十条内容,从重奖科学技术奖项目、鼓励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国际科技合作、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鼓励科技企业上市、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大力引进科技和金融人才、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十个方面着手,重在培育科技型企业主体、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缓解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三大板块主动发力,使得我区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大幅提升,综合科技实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实现我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政策提出的十条措施,绝大部分为新增的扶持政策,为极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政策的有效性,扶持方式以事后一次性(连续)资金补贴和贷款贴息为主,以创新企业

企业创新引领发展演讲稿

企业创新引领发展演讲稿_1400字 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迎来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下一个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环顾当今世界,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技术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居主导地位。经济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今天在一些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达60%——80%。亚洲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讲,是亚洲一些国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拿不出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像有人所说,从大的历史尺度来看,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东西方在科技领域的一次大交锋,结果是亚洲的败退。 世界潮流,不可阻挡。有远见的国家都感到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发达国家对此反应尤为迅速,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等知识经济的支柱技术和产业。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紧紧抓住科技革命为追赶发达国家带来的新机遇。印度近些年来加强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脑软件产业,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韩国制定了“科技创新法”并成立了由总统任委员长的国家科技委员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用五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用上百年所走过的历程,实现了工业化。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治命运后,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历史证明,技术跨越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并超过先进国家

的根本道路。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中心从英国到德国、再到美国,以及后来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无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 新中国的历史更证明,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地研制了“两弹一星”。这一举世公认的创新极大地带动了我国科技进步,仅从1960年到1966年科研机构就试制了近4000种新材料,辐射出4800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带动了1300多个企业,促进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一个创新,开发一个产品;通过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通过一个市场,推动一个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他们把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上的创新转化为一种先进的汉字排版自动系统,这一产品刺激了市场需求,实现了广泛的商业化,占据了国内外80%以上的中文报业市场。 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领域我们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要落后二三十年。如果我们亦步亦趋地跟在发达国家后面发展,那么我们将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状况。我们能否顺应世界潮流,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系着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地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国内外本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国内外本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概况

1.国内外本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 大型医院每天服务患者多达数千,每天消耗的医疗器械、物品更是成千上万。不同的患者的医疗服务流程各有差异,且需多个诊疗部门协同作业。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医疗物品和器械等流动错综复杂,对现有的医疗管理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由于医疗服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工具支持,依靠人工管理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医疗服务成本昂贵和质量偏低等问题。 1.1 医疗管理信息技术依然面临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 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处理使得医疗服务流程变得更加复杂,且增加了医疗服务成本; 1.1.2 医院内物品和人员流动的动态性,使得手工处理信息工作负荷庞大,容易出错、难以保证医疗信息和实际医疗服务的一致性; 1.1.3 无法实现对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和物品的跟踪、状态监控,无法支持医疗资源的优化调度。 1.2 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专家纷纷开展了医疗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开始应用于医院所为人员和医疗物品管理,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美国、英国、瑞士和日本等医院与各研究院校合作,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和医疗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并已在医院内实施应用。国内,目前也有科研院校开始研发相应的管理系统,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由于,我国医疗体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异显著,因此,国外企业开发的医疗资源管理系统难以适用于我国医院的管理。而且,即使国外的发达国家也没有涉及医疗手术管理系统的开发。 2. 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2.1 研究目的

本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和对策

环洲微电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和对策 本人已到宜兴市环洲微电子有限公司上班一月有余,通过学习和各方面的了解,了解到我们公司是2000年由原宜兴市宜城东阳电子器件厂改制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法人代表左亚兵,是拥有18年电子企业管理、微电子产品生产研发经验的优秀企业家。白手起家,将1993年创业时才几个人的小厂,发展为今天拥有员工近300人、年产值近3000万元、公司资产23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2005年又分别成立宜兴市东晶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环洲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分公司。目前拥有厂房300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晶体管零件、电子元件的设计制造、销售。电子产品、电话机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国家允许的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公司一贯恪守:“优质高效,物美价廉,顾客至上,遵信守约”的宗旨。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在2000年已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公司具有设计、开发、制造、封装的能力,并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设计、开发、制造特殊的新产品。主要产品有:用于保护通信设备的STPA/SA系列固体放电管、3DD系列晶体管、2SD系列高反压晶体管、各种规格音箱专用对

管、节能灯电子镇流器用的1300系列晶体管、单,双向可控硅系列,、达林顿系列晶体管、肖特基二极管系列和传声器用的驻极体(咪头)。 2008公司通过UL认证,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慧聪网”评选的“全国半导体十大知名品牌”。目前,公司生产的“环洲”牌产品,用户已遍及国内各省市,并有40%以上的产品畅销于中东,美洲和东南亚各国。本公司已开发产品型号40余种,具备年产1.3亿只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规模。 根据公司安排,让我负责整合外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内部创新潜力,着力推进公司科技创新工作,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争取两年产值翻番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观察和了解,现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及对策报告如下: 一、公司创新工作现状 我国正由经济高速发展到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为了摆脱在低端市场的微利窘境,都在想办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我公司尤其是左总已经意识到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认识上非常重视技术创新,懂得企业的要务是创新,正积极完善制度,引进人才,计划展开创新竞赛活动等一系列促进创新工作举措,并且今年已初见成效,9月份公司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大锅饭旧体制的长期影响和各种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员工创新意识淡薄,创新投入不足,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划

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规 划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建设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的目的和意义 1、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发展需要。目前沈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沈阳建设国家创新性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性城市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目前先进制造在内的技术创新无一不是在IT技术的支撑下得到发展的。正因如此,IT技术和产业以其极强的行业渗透性和技术扩展性,而被深圳等国内科技创新发达城市列为首选的主导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以IT和先进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两大趋势,一是从发达国家向次发达国家转移,二是从国内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沈阳IT 先进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浑南,由于浑南发展空间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因此,抓住国际国内IT和先进制造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利用沈北高校集中和空间资源优势,为沈阳的IT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使沈阳IT和先进制造产业形成南北呼应发展的新局面,推动“十一五”期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3、蒲河新城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IT和先进制造产业,对构建具有蒲河新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蒲河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体系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空间产出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改善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三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四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通过3-5年建设,将沈阳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化水平的IT产业园区、IT企业和人才孵化园区和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产业园区。引进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际知名IT和先进制造企业30-50家;国内知名IT 和先进制造企业150-200家;引进、扶持和培育中小科技企业300-500家;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园区实现产值达到300-500亿元。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且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一、创新为何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创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全新概括。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下好科技创新的先手棋,是在深刻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1.创新是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变革的大势所趋 2013年9月30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调研学习时特别指出,从全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总书记讲的这个大势,就是全球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一方面,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昭示着科技革命加速到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治理结构都将发生深刻改变。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直接冲击全球经济体系。当前,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重大创新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是能源革命加快推进。以石油、煤炭为基础的化石能源正在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所代替,分布式、智能化、绿色环保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方向。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众多领域发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产业变革,商业、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新业态出现爆发式增长。三是新材料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互动融合,改变制造业的传统形态,智能制造正成为制造业新的强大生长点。四是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能源、制造、农业、环境、医疗健康等领域,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 2.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形势所迫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热点追踪】 1.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2.2013年1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 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 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 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 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 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 书。 3.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 式交付海军。“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顺利进 行了歼一l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歼一15飞机是我国自 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 主知识产权,可遂行(军事术语:成功实行)制空、制海 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 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5.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

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送上太空。在进行了多次空间实验之后,“神九”飞船于29日上午返回地面,我国首次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胜利结束。“神九”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 【知识链接】 角度一建设创新型国家 1.当今世界,科技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2.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3.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的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4.要提高科技创薪能力,首要的是要提高教育创新能力。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5.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角度二保护知识产权 1.国家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 神最有效的鼓励。 2.我们的社会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课标依据】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中考预测】 1.歼一15在“辽宁舰”着舰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② 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④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2.为什么我们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 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③中国制造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需要不断提升。

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创新带领群众致富

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创新带领群众致富 在胶东半岛,有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杨荣明,一提起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杨荣明从1995年带领13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到2006年资产总额数千万元,拥有职工65人。自2007年公司队伍开始扩大,以园林绿化为主导产业,迅速向旅游业、商业、种养业等行业进军,现如今杨荣明董事长拥有山东福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园林绿化工程及景观设计)、威海福地传奇水上乐园有限公司(水上旅游项目、字画根雕展示)、威海市北良工贸有限公司、威海福地文化艺术馆(字画展示、艺术交流)等10家公司和分支机构,公司现有职工1000多人,苗圃基地2万多亩,资产总额达数亿元。2013年他被评为威海市十佳民主党派成员,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威海市道德模范,获得第五届山东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2016年被山东省政府评为现代服务业及社会民生产业领域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杨荣明董事长的成功之路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新科技的引进推广 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杨荣明董事长相遇,那时他仅仅拥有63人的威海市北良工贸有限公司,资产总额数千万元,自那以后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园林绿化新技术,在我和有关专家的劝说下,他采纳了我们合理化建议,开始干大事创大业,聘用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強化内部管理,在短短的11年的时间里将他的园林绿化公司做大做强,大胆地引进新技术,同时把我的一些技术成果在他的山东福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得到了推广应用: 1.名优品种的引进。通过购进优质脱毒砧木嫁接无病毒绿化品种,采取土壤消毒、设隔离区等措施进行无病毒绿化苗木的繁殖;同时对原有的劣质树种进行高接换头,嫁接上优良品种,这样不仅提高了整个园区绿化苗木的档次,而且增强了苗木的抗病性,缩短了苗木的培育周期。 2.壁蜂授粉技术推广。从1991年开始文登市米山镇就采取角额壁蜂代替人工对苹果园进行授粉,我对此进行潜心研究,将自己的成果撰写成论文进行宣传发动,经过长达20多年的推广,现如今所有果园都应用了该技术;近几年我又将该技术应用于大棚果蔬种植、药材种植等产业,收效也异常显著。自2008年开始我们利用角额壁蜂对绿化带、广场、公园、苗圃等处的冬红果、北美海棠、碧桃、紫叶李等结果类树种进行授粉,达到了春季赏花,夏秋季观果的绿化效果,即使大雪纷飞的冬季,冬红果、北美海棠、枸骨等树种依然红果挂满枝头,成为冬季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保肥保墒技术应用。山东省威海南海新区淡水资源异常匮乏,对于部分需水量大、土层储水能力差的地方,采用了大树树盘伏草伏膜、穴贮肥水、喷灌滴灌等措施加以保墒保肥,在干旱季节便于肥水一起施用,一举两得。 4.病虫害防治。我们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措施对园林绿化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此举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即使部分大树需要化学药剂防治,也采取植物打吊瓶的方式加以解决,不仅省工省事,节省药液的使用量,而且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二、潜心研究绿化树种栽植技术

简述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因素

简述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体质不断深化完善,科技创新在我国的地位与影响日 益突出,尽管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是,却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尤其近年来,人口疯狂增长,资源严重匮乏,环境越来越恶劣等诸多的问题。今 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获得巨 大进步,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核心。从14世纪 以来,人类就开始逐步摆脱封建社会的思想束缚,摆脱对旧生产方式物质的束缚,而且进入了一个发展不断加速的大变革,摆脱这些束缚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发展。伴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化,科学创新和科技资源是相互制约的,科技资源是科 技创新的基础,科技资源直接制约了科技创新任务是否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多大的 成效,本文将对制约科技创新发展因素进行简述。 关键词:科技创新;制约 前言 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现代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 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 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如果运用不恰当,将会带来科技 退化,环境污染泛滥成灾。 一、科技创新的背景 科技创新,英文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指原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简称,也是创造和应用新知识与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 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又分为一下几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管理。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 现产业现代化的决定》,文中着重提出技术创新发展,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 新工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 于一世纪发明的汽转球,这就是蒸汽机的雏形,后来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 汽机的毛病所在,从一七六年到一七九零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明,比如行星式齿轮,平 行运动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三倍多,最终发 明了蒸汽机。 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持 续性的发展不仅又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还要解决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严重遭 到破坏等问题。加快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科技创新人才的短缺 在对于科技创新能力提出高要求的同时,求职者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 由于我国长期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着重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 导致从小就制约了学生创新元素的能力,导致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求职者缺乏冒险创新精神,无法适应发展迅速、关系复杂的社会。 科技创新元素的培养取决于宽松,有利的环境,才会慢慢养成创新意识,才会有创新的 能力,认识到创新才会进步。 科技创新涉及政府单位、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中介服务机构、社会 公众等多个主体,具体包括人力资源、企业资金、科技基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等多个要素,它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这种现象是一种开放 的复杂巨系统。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全国科学代表大会的三 会召开前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 战略目标,从2020年、2030年到2050年,中国逐步要实现科技创新强国的梦想,要成为世

科技创新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国家科技中心

2012年新疆创新工程师(TRIZ理论) 培训班结业总结 2012年11月6日至11月21日,2012年新疆创新工程师(TRIZ 理论)培训班圆满结束,在十五天的时间里,学员们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不同程度的掌握了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重点内容,领悟到TRIZ理论在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培训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班基本情况 1.总体情况 本期创新工程师(TRIZ理论)培训班为期15天,来自我区创新型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部门的总工、技术骨干,共计31人参加了本次培训,其中企业27人、科研院所2人、其他单位2人。通过集中培训,学员们完成了规定的培训内容,共解决了技术难题30个,产生出516个难题解决方法,专利意向84项。 2. 课程安排情况 本期培训班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着重培养学员运用创新方法(TRIZ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课内容包括:TRIZ理论概述、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功能分析方法、因果与资源分析方法、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概念、如何以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来描述工程问题、创新原理、矛盾矩阵、分离法则、矛盾的转化以及应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场分析方法、专利申请及规避等。课程中结合大量实例来介绍创新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Pro/I对自身的技术难题进行实际演

练,在实战中不断体会与理解如何实现有效创新。经过15天180课时的学习,学员们基本达到运用TRIZ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培训形式 培训班采取全封闭式教学模式,使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有奖提问的授课方式,同时结合分组讨论、课后练习、晚自习辅导等形式,教学效果显著。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携带本单位、本企业在技术研发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参加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将技术难题与TRIZ理论、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软件结合起来,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技术难题得到逐步的分解和深入的分析,得出备选解决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出最佳解决方案。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员们学习和应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热情。 二、培训班特点 1. 准备工作充分,是培训成功的关键 本次培训班旨在为新疆企业、科研院所培养创新工程师,使其熟练掌握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的科学思维、创新方法和发明工具,形成创新型思维模式,掌握创新技能,迅速解决研发中的问题和矛盾,以此提高新疆企业、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效率。为达到上述目标,在培训筹备初期,在课程设置上,科技厅与培训中心、亿维讯公司三方面,就如何提高新疆企事业单位运用技术创新方法,学习TRIZ理论,进行多次沟通,在培训课程设计、技术难题征集、培训时间、培训步骤、培训教材、师资配备等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分析与安排布置,形成了适合新疆实际的培训实施方案。同时,培训中心面向各企业、科研院所发放了培训通知,并对报名的学员进行了

后危机时期无锡的转型发展

后危机时期无锡的转型发展陈耀兴当前,无锡正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可以说这是无锡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决定无锡城市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重大问题,也是加快建设创新型领军城市的必然选择。一、无锡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危机和机遇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应该看到,我国当前面临的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生产过剩在宏观上表现为是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足,但从某一区域来讲,则是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结果。事实上,传统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 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发展方式,已经使经济的持续增长难以为继。 如我们无锡,现有约218万亩耕地,按户籍人口458万计算约0.48亩,按常住约0.35亩,远低于世界平均5.5亩,也低于0.8亩的国际警戒线。如果按1997年到2004年每增加1亿元GDP 要消耗233亩土地来计算,“十一五”我们GDP 翻一番就需要67万亩耕地,这样200多万亩的土地很快就要用完。现在无锡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3人,工业企业15家,经济产出1.18亿,是处于“环境容量的高压区”。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重复发达国家过去制造的东西,即使我们GDP 成为了世界第一,也不是最强大。简单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从世界来看,两千年前,印度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占世界GDP 的三分之一左右;两百年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占世界GDP 的三分之一左右;大约50年前,美国经济总量占到世界经济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有人估计,到204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有希望占到世界的20%到25%之间。经济总量最大,是否就一定最强呢?100年前,钢铁生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和经济实力的指标,但今天已经不是了。所以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已经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了。30年前,汽车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但今天也已经不是了。真正代表国家和地区实力的是产业和技术,是能够对其他产业发生连锁反应的技术,所以说到底,还是要靠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 从经济的周期看,危机总是短期的,而发展才是长期的,危机阶段国家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也是短期的,不断的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则是持久的。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目前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如果说以前的产业革命,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所带来的,那么,这次产业革命,则是由于能源和环境约束所“强制”实行的,一定意义上讲,它具有明显的“倒逼性”。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后危机时期去抢抓新周期的发展机遇。就无锡来说,至少要用好三个机遇:一是利用国家相对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一机遇,办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事;二是利用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这一机遇,即利用世界分工体系,来确定无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方向;三是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城市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

科技创新引领xx跨越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XX跨越发展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把加快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出重点县市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培植新兴产业,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占比和增幅实现新突破。 一、我市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5年的327.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03.3亿元,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5%,比2005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占比增幅年均增长2.6个百分点。 (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市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95家。XX、XX等14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产值均超过10亿元,2010年实现产值529.7亿元,同比增长34.9%,总量

占到全市的33%,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9%,拉动高新产值增长10.9个百分点。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XX、XX等企业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开发新产品2500项,高新技术产品占70%。取得重要科技成果9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78项;其中,XX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五年间申请国内专利1.5万件,获国内授权专利1.2万件。 (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全市大多数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科研开发机构;16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80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63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院士工作站1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家。组建成立了XX,“省科学院煤矿安全实验室”、“XX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心”等机构落户XX。2010年XX分别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快。我市重点发展XX、XX、XX、XX、XX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我市XX、XX、XX、XX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XX项目列入2010年国家电子信息专项,XX、XX、XX、XX等4个项目顺利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验收。

继往开来,引领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

继往开来,引领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作者:庞贝杨进平 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8年第08期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问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还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 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陕四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如何把握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2018年5月18日,陕煤集团召开科技表彰大会。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尚建选在报告中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他认为:无论是矛盾的有效化解、发展阶段的顺利转变,还是三大变革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和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建设,都要靠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 技融双驱促陕煤蜕变转型 表彰激励,是为了感谢和牢记曾经对创新的努力进取,更是为了鼓舞和激励未来对创新的矢志不移。 近年来,陕煤集团按照“以煤为基、能材并进、技融双驱、蜕变转型”的发展战略需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发挥创新平台作用,扩大产学研合作,瞄准重大需求,推进科技研发,培养科研团队,实施全员创新,开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相继开发了众多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煤炭产业方面,各矿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屡获省部级大奖,智能化尢人开采技术、“110-N00”工法无煤柱自成巷技术、智慧矿井建设、保水开采新工艺、瓦斯零排放矿区建设、无人值守技术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我们的个人发展更是相当重要。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层出不穷,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飞速发展,然而创新又使这个速度不断加速着。因此,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主题。 在学这门课之前谈起“科技”,总有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知道这种高科技的东西,自己学不会的,也没什么用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学了这门课之后,就发现学习科技创新其实对我们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家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的能力,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企业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人才,科技创新的能力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有点重理论轻实践,因循守旧而不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事业上科技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基本必备素质之一。有很多跨国公司的用人部门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关于中国大学生过于浅薄的创新能力,可见在他们的眼中,最好的员工,值得他们用最好的待遇去挽留的员工是那些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勇于开拓的人,而不是那些空有满腹经纶而不知道如何去运用、去发挥的人。现如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知,甚至已经成为人才取舍的标准之一。所以如果想要在求职过程中觅得一个理想的

职位,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便是关键之一。

此外,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需要。科技创新往往与良好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密不可分,所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保证,同时善于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会为科技创新的成功带来机遇。另外一方面,科技创新又是一项综合素质,需要多方面领域学科知识的支持,如果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没有足够的视野和视角,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科技创新对于知识的需要可以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这便让我们的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宽阔,学到更多,生活更加丰富。 科技创新活动又能激发我们成才的动力。社会的需求是学生成才的主要动力之一,市场经济急需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型人才才能成为国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骨干,在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活动时,能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也正是社会的这种需求大大调动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成才的欲望日益强烈,科技创新的热情也因此高涨。科技创新也是一个要求团队合作的项目,因此,参与科技创新也可以树立我们良好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可以培养起在遇到挫折时承受挫折和抵御压力的健康心理。 最后,科技创新活动是增强个人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并勇于挑战。挑战意味着不断追求思想解放,不固守既有的结论,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别人的结论,不迷信权威。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能促进个性发展,它以大学生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为依托,充分的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或者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