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探究

一、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NH +4 的检验:

(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NH 4Cl 溶液,再加入2 mL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①实验现象: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 NaCl +NH 3↑+H 2

O 。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

2.Cl -的检验:

(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 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KNO 3。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3.SO2-4的检验:

(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2SO4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和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2-

4

(1)检验SO2-

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4

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

,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4

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

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2)(情境思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值不能小于0.3 mg·L-1,防止自来水管网中细菌滋生污染水质。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因稀盐酸中含Cl-,干扰了自来水中Cl-的检验。

二、焰色反应物质组成元素的检验

1.焰色反应:

(1)定义

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作焰色反应。

(2)操作

(3)几种金属的焰色

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②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4)应用

①检验金属元素的存在,如鉴别NaCl和KCl溶液。

②利用焰色反应制节日烟火。

2.现代化学分析测试元素:

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借助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

(1)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Cl、Br等元素。

(2)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原子团。

(3)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1.(情境思考)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烟花中发生的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提示: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2.(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颜色,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如果发现某溶液的颜色反应显示黄色,则该溶液一定为钠盐溶液。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颜色是黄色,可以检验钠离子的存在,但不一定是钠盐,也可能是氢氧化钠等。

三、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1. 物质检验的方法:

2.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1)金属铝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铝是银白色金属,熔点比氧化铝低(填“低”或“高”)。

②化学性质

a.被O2氧化: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因此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 +3O2===2Al2O3。

b.与盐酸反应:现象为铝片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c.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为铝片溶解,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2)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因素的探究

①加催化剂,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②温度升高,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③增大双氧水浓度,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1.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2. (思维升华)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产生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上述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提示:未加MnO2时,带余烬的木条不复燃;加入MnO2后,锥形瓶内立即产生气泡,带余烬的木条复燃。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双氧水分解速率。

常见离子的检验焰色反应

典型离子的检验方法

1.(情境应用)某化学小组同学向某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把湿润无色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H+

4

该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提示:不正确,检验NH+

时,应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且用

4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教材开发)教材中描述“取一根铂丝(或细铁丝),放在酒精灯(或煤气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用稀盐酸洗净铂丝”。

(1)做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用盐酸洗涤铂丝而不是用硫酸?(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提示:盐酸易挥发。

(2)作焰色反应的载体为什么用铂丝?能用别的材料代替铂丝吗?(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提示:因为铂丝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因此常用铂丝作焰色反应的载体,其他金属,如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等灼烧时火焰也没有特殊颜色,也可以用作焰色反应的载体。

【典例】对一份稀溶液做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2-

、Na+、CO2-3、H+、NO-3、HCO-3、Cl-等离子中的4

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

①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结果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 mL溶液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澄清的液体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操作是(填写序号)________。改正该错误的方法是(要做较详细的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到目前为止,仍不能肯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理解以下两个方面:

(1)Cl-、SO2-4、CO2-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注意H+与CO2-3、HCO-3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K

【解析】pH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H+大量存在。溶液中有H +就不能有CO2-3和HCO-3。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时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SO2-

。由于BaCl2溶液中含有Cl-,所以第③

4

步操作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该操作是错误的。应另取原溶液做Cl-的检验,以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Cl-。

答案:(1)H+、SO2-

CO2-3、HCO-3

4

(2)③另取原溶液2 mL,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

(3)Na+、NO-3

(1)如何进一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a+?

提示:取该稀溶液少量进行焰色反应,如有黄色出现,说明含有Na+,如没有黄色出现,说明不含Na+。

(2)该溶液中是否可能含有Cu2+?

提示:不可能。含有Cu2+的水溶液为蓝色,而该溶液为无色。

(2021·南通高一检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

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2-

4

B 向CuSO4溶液中插入铝条,有

红色固体析出

活泼性:Al大于Cu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

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K2CO3

D 向碘水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

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

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

中的溶解度

【解析】选C。A项,若原溶液中含有Ag+,加BaCl2也有白色沉淀,

再加HCl也不消失,正确;B项,Al能置换出Cu,可以得出活泼性:Al大于Cu,正确;C项,也可能是Na2CO3等,错误;D项,CCl4的密度比水大,I2易溶于CCl4,故在下层显紫红色,正确。

物质检验和变化的探究原则、方法和步骤

物质检验的类型:

不同点相同点

鉴定

一定要根据物质的化学

性质对其组成进行全面

分析,对于离子化合物而

言,不仅要检出阳离子,

还要检出阴离子,如鉴定

某一物质是否是硫酸钾

均要根据待检物质的特征

反应,选用适当的试剂和

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颜

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

解、气体的生成、焰色等

现象加以判定

鉴别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区别的过程

推断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确认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或什么物质可能存在,什么物质一定不存在

的过程

1.向某钠盐溶液中滴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能否判断该钠盐一定是碳酸钠?

提示:不能,若为碳酸氢钠也有相同的现象。

2.(教材开发)结合教材“物质检验的思想方法”判断出以下四种物质。

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图所示方法可将它们依次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哪种溶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X________。

提示:NaOH NaNO3Ba(NO3)2HNO3MgSO4。

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能和其他物质生成白色沉淀的只有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能同时与NaOH和Ba(NO3)2两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常见物质是MgSO4,生成的沉淀是Mg(OH)2和BaSO4,Mg(OH)2能溶于HNO3,而BaSO4不溶。

【典例】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发现四个标签已损坏的试剂瓶,已知四个试剂瓶中分别盛有NaNO3、Na2CO3、Na2SO4和NaCl溶液,就如何检验这四种溶液分别解答下列各题: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 mL,做下列实验。

(1)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足量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的是

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在剩余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再取剩余两支试管对应的溶液,分别滴入____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次实验中都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理解以下两个方面:

(1)四种物质所含阴离子的区别及检验方法。

(2)添加试剂后的反应现象。

【解析】

第一步:

第二步:另取剩余的两溶液

答案:(1)稀盐酸气泡Na2CO3溶液Na2CO3+2HCl===2NaCl+H2O +CO2↑(2)BaCl2溶液白色沉淀Na2SO4溶液BaCl2+Na2SO4===BaSO4↓+2NaCl(3)AgNO3溶液白色沉淀NaCl溶液AgNO3+NaCl===AgCl↓+NaNO3(4)NaNO3溶液

(1)四种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什么溶液?

提示:Na2CO3和Na2SO4溶液

(2)四种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什么溶液?

提示:Na2CO3、Na2SO4和NaCl溶液

【规律方法】

1.物质检验的两种方法

(1)物理方法:常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加以区别,如可根据颜色区分FeCl3溶液和NaCl溶液,可根据溶解性区分Na2CO3和

CaCO3。

(2)化学方法:常用酸碱指示剂、点燃、加热、加试剂等方法,如区分盐酸、NaOH溶液和NaCl溶液,可用紫色石蕊溶液。

2.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

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做到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方法简单、试剂用量少,解答物质检验有关题目时,应按“取样”、“操作”、“现象”、“结论”顺序进行描述。具体应做到:

(1)“先取样,后操作”。若是固体样品,则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2)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中检验。

(3)要“先现象,后结论”。例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

草木灰具有防寒、杀菌消毒、抑制病虫害发生、促进作物茎秆健壮和增强作物抗逆性等多方面作用。

已知草木灰中含有KCl、K2SO4和K2CO3。将草木灰溶于水,过滤,得滤液。用三支试管分别取滤液少许,第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含有K2CO3;第二

支试管中先加入少量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含有K2SO4;第三支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含有KCl。

【解析】检验CO2-

3

可用稀盐酸(或其他强酸)和澄清的石灰水;检验SO2-4可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检验Cl-可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答案:稀盐酸稀盐酸BaCl2AgNO3稀HNO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三言两语话重点

待检测的物

检验方法

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

色、无味的气体

硫酸盐先加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

色沉淀

氯化物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

沉淀

钠元素焰色反应——黄色

钾元素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2021·保定高一检测)“脚印”“笑脸”“五环”等焰火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壮观,这些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硫酸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焰色反应只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C.可用焰色反应来区别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D.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解析】选D。钾元素隔着钴玻璃观察火焰为紫色,所以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元素的干扰,选项A正确;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非金属元素没有焰色反应,选项B 正确;Na、K的焰色反应分别为黄色、紫色,则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选项C正确;焰色反应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如灼烧氯化钠时就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错误。2.(2021·威海高一检测)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2-4B.一定有CO2-3

C.一定有Ag+D.一定有SO2-4或Ag+

【解析】选D。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生成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原溶液中可

能含有Ag+或SO2-

,故选D。

4

【补偿训练】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一定有CO2-

3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2-4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一定有NH+

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解析】选C。A项中有可能是SO2-

、HSO-3或HCO-3;B项中可

3

能是Ag+产生的现象;C项中加OH-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NH+

;D项中Ca2+也有此现象。

4

3.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的实验现象与下列性质的叙述无关的是()

A.铝表面可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

B.铝的熔点较低

C.Al2O3熔点高,酒精灯不能将其熔化

D.铝具有两性,能与酸或强碱反应

【解析】选D。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时的实验现象是铝熔化但

不滴落,原因是铝在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熔点较高的Al2O3薄膜,内部低熔点的铝虽熔化但不能滴落。可见该实验的现象与D项叙述无关。

4.(2021·南通高一检测)下列各组溶液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的是()

A.HCl、AgNO3、Na2CO3、NaOH

B.NH4Cl、AgNO3、CaCl2、HNO3

C.(NH4)2SO4、Na2SO4、NaCl、NH4Cl

D.MgCl2、Na2SO4、NaCl、NH4Cl

【解析】选A。对各组溶液,分别采用两两混合法进行鉴别。以A组为例,实验现象记录如表所示(“↑”表示产生气体、“↓”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物,括号内是气体或沉淀的颜色;“—”表示无明显现象)。

由此可鉴别出AgNO3溶液和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盐酸可用“滴加顺序法”加以鉴别;B项,NH4Cl和CaCl2遇AgNO3均产生白色沉淀,遇HNO3均无现象,可以鉴别出AgNO3和HNO3,但无法鉴别出NH4Cl 和CaCl2。C项和D项,任意两种溶液混合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

【补偿训练】

某溶液可能含有SO2-

、CO2-3、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溶液

4

的离子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硝酸钡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2-4

B.一定有CO2-3

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2-4是否存在

【解析】选D。向①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时,说明稀盐酸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2-

和CO2-3;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但并不能4

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酸。

5.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只有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

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

(1)操作①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SO2-4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1单元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2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探究 一、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1.NH +4 的检验: (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 NH 4Cl 溶液,再加入2 mL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①实验现象: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是NH 4Cl +NaOH=====△ NaCl +NH 3↑+H 2 O 。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有NH +4 。 2.Cl -的检验: (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 溶液,再滴加几滴AgNO 3溶液和稀硝酸,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 +AgNO 3===AgCl↓+KNO 3。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含有Cl-。 3.SO2-4的检验: (1)实例探究: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2SO4溶液,再滴加几滴稀盐酸和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K2SO4+BaCl2===BaSO4↓+2KCl。 (2)方法总结:取少量待测液,先加入过量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SO2- 。 4 (1)检验SO2- 时,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不溶于4 盐酸的白色沉淀,是否一定存在SO2- ,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4 提示:不一定,可能含有Ag+;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足量稀盐酸,若 有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SO2-4。 (2)(情境思考)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自来水出厂时余氯值不能小于0.3 mg·L-1,防止自来水管网中细菌滋生污染水质。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时,可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提示:不正确。因稀盐酸中含Cl-,干扰了自来水中Cl-的检验。 二、焰色反应物质组成元素的检验 1.焰色反应: (1)定义

2020-2021学年新教材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基础练:2.2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必备知识基础练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1.下列关于0.2 mol/L硝酸钾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L该溶液中含硝酸钾202 g B.100 mL该溶液中含硝酸钾0.02 mol C.从1 L该溶液中取出500 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 D.1 L水中溶解0.2 mol硝酸钾,即可配得0.2 mol/L硝酸钾溶液 2.与100 mL 0.2 mol/L CaCl2溶液中Cl-浓度相同的是() A.50 mL 0.1 mol/L FeCl3溶液 B.200 mL 0.1 mol/L MgCl2溶液 C.200 mL 0.2 mol/L KCl溶液 D.200 mL 0.4 mol/L NaCl溶液 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成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4.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 A.将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 B.将22.4 L 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C.将1 L 10 mol/L浓盐酸加入9 L水中 D.将10 g 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 mL 5.(多选)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 0.3 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2-4的总物质的量为0.9mol 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是1 mol/L C.在K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如果Mg2+和SO2-4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250 g胆矾溶于水得到1 L溶液,所得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知识点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在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称好的固体试样需用纸条小心地送入容量瓶中 D.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 7.实验室欲配制100mL 1.00 mol/ L Na2CO3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60 g Na2CO3固体 B.将Na2CO3固体放入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液面,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D.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液体 8.(多选)某同学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有下列不当操作:①称量时天平未达平衡(左低右高);②摇匀后见液面下降,再加水至刻度线。下列对这两处不当操作对所得溶液浓度的影响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A.①导致浓度偏小 B.①导致浓度偏大 C.②导致浓度偏小 D.②导致浓度偏大 9.假若你是卫生防疫成员,需要配制0.1 mol/L KMnO4溶液,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创新学案】2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 [学习目标] 1、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4、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5、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 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课前检测] 1.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 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2O3 + 3CO △ 2 Fe + 3CO2 B、NH4NO3△N2O↑ + 2H2O C、2NaHCO3△Na2CO3+ CO2↑ +H2O D、6NO + 4NH3 ==5N2 + 6NO E、CaCO3+2HCl=CaCl2+CO2+H2O F、CaO+H2O=Ca(OH)2 G 、2KMnO4===K2MnO4 +MnO2 +3O2H、CaCO3===CaO + CO2 I、N2 + 3H2 ===2NH3J 、Cu2(OH)2CO3△2↑ + H2O [学习过程] 一、物质的量 [资料]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 [概念形成]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___________,符号:_____ 2、物质的量的单位:______,简称为_______,符号:_______ [概念形成] 规定1摩尔微粒集合体含有的微粒的数目与0.012 kg 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 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 C-12中所含的碳原子的数目 符号: N A N A≈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集体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典型例题]1、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物质的量 ⑴0.5molH2中的氢分子数; ⑵1molNaCl中的氯离子数; ⑶1molH2SO4中的氧原子数; ⑷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2、求3.01×1023个CH4的物质的量?含3.01×1023个H的CH4物质的量? [归纳]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转化关系 [友情提醒] 1、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形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 2、“物质的量”是个整体 3、用摩尔表示微观物质时应指明微粒的种类 二、摩尔质量 [概念形成]1mol分子、原子、离子、电子所含微粒数目相同,而质量不同。 摩尔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单位:; 当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典型例题] ①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mol O的质量为,M(O)=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2单元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计算 1.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关系: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 2H 2 + O 2 =====点燃 2H 2 O(g) 计量数之比: 2 ∶ 1 ∶ 2 物质微粒数之比: 2 ∶ 1 ∶ 2 扩大N A : 2N A ∶ N A ∶ 2N A 物质的量之比: 2 mol ∶ 1_mol ∶ 2_mol

标准状况下 :44.8 L ∶22.4_L∶44.8_L 体积之比 相同状况下 : 2 ∶1∶2 体积之比 1.(知识关联)“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守恒的,那么物质的量也肯定守恒”,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化学反应后物质的量可能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 2.(情境思考)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了以下讨论: 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举例说明。 提示: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均不全面。若题目所给物质的物理量单位不一致,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烦琐,这时只要做到各个量的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计算步骤: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中的“三个规范”: (1)书写规范:各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的意义各不相同。如“M”表示摩尔质量,而“m”表示质量,“N”表示微粒数,而“n”表示物质的量。 (2)符号规范: ①设未知数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且要注明物质(或粒子)的符

号。如设参加反应HCl溶液的体积为V[HCl(aq)]。 ②各物理量及单位、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如已知NaOH 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求NaOH溶液的质量时就写成:m(NaOH)=c(NaOH)×V[NaOH(aq)]×M(NaOH)。 (3)单位规范:把已知量代入计算式中计算时都要带单位且单位要统一。 (思维升华)观察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对应的物理量,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Zn+2HCl === ZnCl2+H2↑ 65 g 2 mol 1 mol 22.4 L m(Zn) n(HCl) n(ZnCl2) V(H2) 则有65 g m(Zn)= 2 mol n(HCl) = 1 mol n(ZnCl2) = 22.4 L V(H2) , (1)为什么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一种物质的单位必须统一,而不同的物质则不必统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提示:同一种物质用不同的物理量表示时,比例是相同的。例如1 mol 锌和65 g锌完全相同。 (2)判断上述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吗?说明你的判断理由。(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提示:不是。因为在计算中1 mol氢气的体积是22.4 L,说明一定不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 【合作探究】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2物质的量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2 物质的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B.摩尔的计量对象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和原子团 C.可以说“1 mol H2”但不能说“1 mol氢” D.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既可用化学式表示粒子种类,也可用中文名称表示粒子 2.绿色植物是空气天然的“净化器”,研究发现,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可以吸收160 kg SO2,则1万平方米柳杉每月吸收的SO2的物质的量为( ) A.164 kg B.2.5 mol C.2 500 g·mol-1 D.2 500 mo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H+的质量是1 g B.H2的摩尔质量是2 g 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 D.1 mol Na+的质量是11 g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则1 mol H3和1 mol H2具有相同的( )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C.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6.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N A B.0.2 mol H2O所含的H原子数为0.2N 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N A

2019-2020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 Word版含解

2019-2020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 教学案:专题1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物 质的量 Word 版含解析 1.国际上是如何规定相对原子质量的? 提示: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和它相比所得的比值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 m (C -12)× 1 12。 2.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提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是相对分子质量。 3.制取O 2的反应2H 2O 2MnO 2,2H 2O +O 2↑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多少?分子个数之比呢? 提示:H 2O 2、H 2O 、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分子个数之比都为 2∶2∶1。 [新知探究] 探究 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 (1)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来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为n 。

(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3)1 mol的标准:1 mo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0.012_kg_C-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必记结论] (1)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在表述时不可增减,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只用于表示微观粒子的多少,不适合表示宏观物质。例:1 mol苹果、1 mol铁元素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在使用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时,最好用化学式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如1 mol氢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一摩尔氢分子或1 mol H2的表述是正确的。 (4)微粒个数的数值只能是正整数,而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很多个微粒的集合体,其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例:5 mol H2O、0.5 mol H2O。 (5)对于用化学式表示的微观粒子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还应明确微粒间的内在XXX。如1 mol Al2(SO4)3中含2 mol Al3+和3mol SO2-4。 (6)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仅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数之比,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成功体验] 1.[双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计量微粒数目的物理量 D.1 mol 小米 解析:选A、D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是本题的关键。 [新知探究]

2023苏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同步练习--第2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2023苏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可逆反应 1.(2022安徽芜湖期中)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SO2+H2O H2SO3与H2SO3SO2+H2O B.H2+I22HI与2HI H2+I2 C.2SO2+O22SO3与2SO32SO2+O2 D.2H2O2H2↑+O2↑与2H2+O22H2O 2.(2021山西运城临晋中学月考)往10mL0.2mol·L-1NaI溶液中滴加4~5滴0.1 mol·L-1FeCl3溶液后,再进行下列实验,可证明FeCl3溶液和Na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的是( ) A.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I沉淀产生 B.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 C.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AgCl沉淀产生 D.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红色 题组二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特征 3.(2021江西赣州南康中学月考)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B.可逆反应的速率越大,进行的限度也就越大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未停止,但是用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0 D.存在平衡的不一定是可逆反应 4.(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学考)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平衡是所有可逆反应都存在的一种状态 B.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C.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在给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可逆反应完成程度达到最大 5.(2021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在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L)可能正确的是( ) A.X2为0.2 B.Y2为0.2 C.Z为0.3 D.Z为0.4 6.(2021辽宁协作校联考)锡、铅均为第ⅣA族元素,在含Pb2+的溶液中投入Sn会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n2+,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R2+)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10s内,v(Sn2+)=0.044mol·L-1·s-1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2++Sn Pb+Sn2+ C.5s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学案:4.1.2硫酸的制备与性质含解析

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与性质 课程目标 1.知道工业生产硫酸的基本原理。 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 3.了解硫酸的应用。 图说考点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新知预习] 一、硫酸的制备 1.古代采用加热胆矾1或绿矾2的方法制取硫酸。 2.接触法制硫酸 三原料三设备三阶段三反应 硫黄或含硫矿石、空气、98.3%的浓硫酸3SO2的制取和净化4____________ 5SO2氧化成SO36____________ 7SO3 的吸收8____________ 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沸点挥发性水溶性 9□10□11□12□13 具有酸的通性,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3.浓硫酸的特性(1)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2)特性: ①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用作□31。 ②脱水性:将□32中的H、O元素按原子个数比□33脱出。 ③强氧化性: 4.硫酸的用途 (1)制造化肥、医药、农药。 (2)金属矿石的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清洗。 (3)制取硫酸盐,制取难挥发性酸。 (4)化学试剂。

[即时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硫铁矿制硫酸的三步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2)浓H2SO4常温下与铝、铁不反应。() (3)一定量的浓硫酸与铜反应时,即使铜过量,浓硫酸也不会完全反应。() (4)浓H2SO4有脱水性,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5)浓H2SO4与木炭反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2. 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右图)中进行的,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①处通入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 B.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 C.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 D.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硫酸 3.观察如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设备的名称叫。 (2)矿石粉碎成细小矿粒的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设备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填写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表现的性质(用字母填在横线上)。 A.难挥发性B.强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F.催化作用 ①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 ②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 ③实验室制硝酸; (化学方程式为NaNO3+H2SO4===HNO3↑+NaHSO4) ④浓硫酸与铜反应; ⑤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 (2)用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时,可能产生的气体有,理由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1单元课时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争辩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生疏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生疏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生疏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争辩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把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依据化合价的变化推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生疏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争辩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同学从化学的角度去生疏物质世界的爱好,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 [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 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争辩,他们发觉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争辩发觉,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像,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化学家争辩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布各种药品的人。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猛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争辩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下面,让我们以“化学家”的眼光来观看、生疏、争辩我们四周的物质世界,做好预备了吗?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生疏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 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争辩,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像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争辩。 一、物质的分类 [沟通与争辩]按确定的依据对教材P3“沟通与争辩”的物质进行分类。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 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按组成分非金属单质: 单质 金属单质: 纯洁物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碱: 盐: …… [问题解决]依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 [Ca(OH)2]。 同一类物质在组成或某些性能方面往往具有确定的相像性。因此,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争辩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达到“把握一种物质”而“贯穿一类物质”的目的。 例如,什么是酸?酸有哪些通性? 再如,CaO、Na2O等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可不行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分类依据呢?答案确定的,由于这类氧化物具有共同的性质,它们属于同一类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而CO2、SO2等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他们则被称为酸性氧化物。 [过渡]每一类物质有相像的性质,而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则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二、物质的转化 哪些类别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它们之间的转化需要怎样的条件? [沟通与争辩]2.1完成下表所列的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将你知道的其他的转化类型补充到表中。 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

新教材高中化学 2.1.2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学案(2)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初中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原理; 【引入】为了确定物质的组成,通常需要对物质进行检验。可以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例如:通过纤维灼烧是否有气味,确定是否为蛋白质纤维等。 【思考】警察如何查酒驾?利用什么原理?: 1、常用离子检验方法:、、 2、NH4+的检验 试剂和用品: 操作: 现象: 原理: 【过渡】我们常见的试纸都有哪些? 【总结】我们常见的试纸: PH试纸检验液体PH时不能先润湿;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试纸,注意这些试纸检验气体。 3、Cl-的检验 试剂和用品:

操作: 现象: 原理: 4、SO42-的检验 试剂和用品: 方法及现象: 【设疑】如果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结论正确吗?为什么?稀盐酸的作用是什么?【设疑】已知:SO32-能被硝酸氧化为SO42-。能否用硝酸代替盐酸?能否用硝酸钡代替氯化钡? 5、焰色反应 定义: 步骤:(1)取一根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在中清洗一下,然后在火焰上灼烧至 (2)蘸取试样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用洗净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简记为:洗、烧、蘸、烧(观)、洗 常见元素焰色反应颜色 钠元素:钾元素: 【注意】焰色反应属于变化,焰色反应是的性质; 每次实验前和实验后都应洗净铂丝,洗涤铂丝的试剂: 判断铂丝是否洗净的方法: 注意观察钾元素焰色的方法: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并不是所有金属灼烧都会有焰色,如灼烧火焰无色 【拓展视野】了解仪器分析法 用测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等元素;用来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某些有机基团;用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过渡】我们知道,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主要方法。阅读课本的“观察思考”的实验,并完成表格。总结铝的性质与变化:

2021-2022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试题:2.1.2氯气的性质 Word版含解析

2.1.2 课时作业 [对点训练] 学问点1 氯气的性质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氯气、液氯、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 .氯气能溶于水 D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解析】 Cl 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液氯是液态的Cl 2,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 【答案】 B 2.下列反应发生时,会产生棕黄色烟的是( ) A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B .金属铜在氯气中燃烧 C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 .金属钠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B 3.(双选)0.1 mol 某元素的单质直接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 g ,这种元素是( ) A .Na B .Mg C .Fe D .Cu 【解析】 质量增加量即为参与反应的氯气质量,n (Cl 2)=7.1 g 71 g/mol =0.1 mol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M)和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 :(0.1 mol ×2)=1:2,即生成物的化学式为MCl 2。 【答案】 BD 4.将同温同压下的H 2、O 2、Cl 2按9:4:1的体积比混合,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使混合物冷却至室温,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37% B .33.6% C .16.8% D .20% 【解析】 同温同压下,H 2、O 2、Cl 2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可假定反应物为9分子H 2、4分子O 2、1分子Cl 2,它们按下式完全反应: 2H 2 + O 2=====点燃 2H 2O 8分子 4分子 8分子 H 2 + Cl 2=====点燃 2HCl 1分子 1分子 2分子 故所得溶液为盐酸,其质量分数为 2×36.52×36.5+8×18 ×100%≈33.6%。 【答案】 B 5.(1)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氯很简洁________一个电子变成________,表现出典型的________性,氯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态存在。 (2)氯气是________、________的有毒气体,具有很强的________。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铁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铜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氢气也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获得 Cl - 非金属 化合 (2)黄绿色 有刺激性气味 氧化性 2Na +Cl 2=====点燃2NaCl 2Fe +3Cl 2=====点燃 2FeCl 3 Cu +Cl 2=====点燃CuCl 2 H 2+Cl 2=====点燃 2HCl 6.Cl 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①中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________。 A .腐蚀品 B .爆炸品 C .有毒品 D .易燃品 (2)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有漂白作用的液体,它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 A .NaOH B .NaClO C .KMnO 4 D .Na 2O 2 (3)Cl 2可用于制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贮存Cl 2的钢瓶应贴有有毒气体的标志;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 。 【答案】 (1)C (2)B (3)H 2+Cl 2=====点燃 2HCl (4)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学问点2 Cl 2与水的反应及HClO 的性质 7.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颜色相同 B .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 .都含有H + D .加AgNO 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 新制氯水呈黄绿色;久置氯水为无色。 【答案】 A 8.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有离子,没有分子 B .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 .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 .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 D 9.在氯水中存在很多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的试验和结论全都且正确的是( ) A .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 2的存在

202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培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等质量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3倍多;制取它的原料是水,资源不受限制;它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是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用水制取氢气的反应属于( B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解析:用水制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O=====通电2H 2↑+O 2↑,属于分解反应,选B 。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Cl 4+4Na=====700 ℃ C +4NaCl ,由此可知B 、 C 、 D 项正确;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A 项不正确。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CD ) A .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B .能与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 .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种化合价也可能对应多种氧化物 D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解析:CO 既不能跟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A 项错误;NaHSO 4溶液能与Mg 反应产生氢气,但属于盐溶液,B 项错误;氮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NO 2和N 2O 4中的氮元素化合价相同,C 项正确;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但其为金属氧化物,D 项正确。 4.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D )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阶段素养提升课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阶段素养提升课专题2 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为核心探究溶液的组成与原子的结构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2.原子的组成与结构: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内容,而且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物质的分离提纯、离子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原子的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这些问题的科学理解。培养学生形成勤于思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研究物质分离及检验的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 (1)写出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提示: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KNO3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NaCl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先溶解,然后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最后过滤得到KNO3。 (2)除去KCl溶液中的SO2-4依次加入什么溶液? 提示:BaCl2[或Ba(OH)2]、K2CO3、HCl。除去SO2- 可用Ba2+,为了 4 不引入新杂质,可选用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过量的Ba2+再用CO2-3除去,最后CO2-3用盐酸除去。 (3)对下列各组物质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分

离的是哪些? 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 ③MnO2和KCl ④BaSO4和AgCl 提示:②③。两种固体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然是一种物质难溶于水,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易溶于水的另一种物质。①中两者都易溶,④中两者都难溶,故①④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②中CaCl2易溶而CaCO3难溶,③中MnO2难溶而KCl易溶,故②③可用指定方法分离。 (4)下面每种物质中均含有一种杂质,加入相应的除杂试剂后能否达到除杂的目的。请你对每组除去物质中的杂质的方法给予评价。 提示:解决除杂问题的关键是在除去原有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同时又要易于分离。故思考时应根据实际发生的化学反应,循序而行。 ①组不正确,因为加入H2SO4后虽除去了CO2- ,但又引入了SO2-4; 3 ②组不正确,因为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了两种沉淀Cu(OH)2和BaSO4,而无法分开;③组正确,因为Fe比Ag活泼,Fe+2AgNO3===Fe(NO3)2+2Ag,过滤出Fe、Ag,可得滤液Fe(NO3)2。(5)某同学设计了下列4种离子的检验方法,哪些是错误的?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2.1.2 蒸馏和萃取含解析

课时作业7 蒸馏和萃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操作中,需使用冷凝管的是( ) A .过滤B .蒸发 C.蒸馏D .结晶 2.在进行由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 3 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碎瓷片 B.蒸馏操作中,烧瓶可直接加热 C.冷水从冷凝管的下口入,上口出 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 3.海水淡化(又称海水脱盐)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下列方法中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 A.过滤法B .蒸馏法 C.分液法D .结晶法 4.下列关于萃取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加入酒精作萃取剂 B.萃取时,所加入的溶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原溶剂相互间不反应 C.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静置分层后,“水层”一定在上层 D.萃取操作完成后,静置分液,上、下层液体均从下口放出 5.有关萃取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 C.溶质溶于萃取剂中所得溶液不一定有颜色 D.分液时,分液漏斗顶部塞子不能打开 6.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A.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D.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 B.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剩余少量时,停止加热 C.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D.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CCl 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8.下列分离混合物的实验计划中不正确的是( )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2 第2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含义: 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符号为c B ,常用单位为mol·L -1。(B 表示各种溶质) 2.表达式:c B =n B V 。如1 L 溶液中含有1 mol 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 -1。 3.示例:将53.0 g Na 2CO 3溶解在水中,配成500 mL 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50 mol ,物质的量浓度为1.00__mol·L -1。 (情境思考)纯净的无水硫酸钠称为元明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其水溶液在医学上常用作缓泻剂和钡盐中毒的解毒剂等。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了500 mL 0.5 mol·L -1的硫酸钠溶液。 (1)500 mL 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提示:35.5 g。0.5 L×0.5 mol·L-1×142 g·mol-1=35.5 g。 (2)若从中取出5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否改变? 提示:不变。因为溶液是均匀的,因此浓度仍然为0.5 mol·L-1。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 1.容量瓶的使用: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1.若实验时需480 mL Na2CO3溶液,需选用什么容量瓶? 提示:500 mL容量瓶。 2.(情境思考)要配制1 L 0.1 mol·L-1 CuSO4溶液,需要CuSO4粉末或CuSO4·5H2O的质量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1 L 0.1 mol·L-1 CuSO4溶液,溶质CuSO4的物质的量n =1 L×0.1 mol·L-1=0.1 mol,则需要CuSO4粉末质量0.1 mol×160 g·mol -1=16.0 g,CuSO4·5H2O的质量0.1 mol×250 g·mol-1=25.0 g。

2022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检验物质的化学方法 1.可以确定溶液中存在C O32-的实验事实是( ) 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D.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2.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3.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 O42- C.某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 O32- 4.在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 ) A.Cl-、S O42- B.Cl-、N O3- C.Cl-、C O32- D.Cl-、OH- 5.鉴别NaCl的最佳方法是 ( ) A.焰色呈黄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焰色呈紫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C.焰色呈黄色,加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焰色呈紫色,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某溶液无色、澄清,对该溶液初步分析后发现其中可能含有S O42-、Na+、C O32-、H+、N O3-、Cl-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结果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 mL溶液,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将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澄清的液体,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硫酸,生成了白色沉淀。 (1)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下同),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序号) 。正确的操作是(要作较详细的说明) 。 (3)按(2)中改正实验操作后,仍生成白色沉淀,则还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存在的离子 是。 7.四个试剂瓶中分别装有NaNO3、Na2CO3、Na2SO4和NaCl溶液,为鉴别这四种溶液,分别取四种溶液各1 mL于四支试管中,做下列实验。 (1)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足量,出现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剩余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出现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再向剩余两支试管对应的溶液中分别滴入,出现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三次实验中都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题组二检验物质的物理方法 8.做焰色反应的实验用的铂丝,每检验一种样品后都必须( ) A.用水洗涤2~3次后再使用 B.用稀盐酸洗涤后,经蒸馏水冲洗,方可使用 C.用滤纸擦干后才可使用 D.用稀盐酸洗净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