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

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5)

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

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2)

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7)

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由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引出二氧化硫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回顾初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阅读课本,总结:哪些地方或哪些物质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火山附近

【投影】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硫磺(S) 黄铁矿(FeS2)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汞(HgS)的图片

【讲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过渡】结合图片,总结硫的物理性质?

【讲解】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设疑】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

【讲解】2、硫的化学性质 S+O2== SO2 现象: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

【投影】资料卡:央视记者暗访福建古田银耳变白内幕

每到了进补的季节,白色的银耳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但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

【设疑】思考:是什么物质将银耳变白了呢?二氧化硫

【过渡】那么,二氧化硫有什么物理性质?

【讲解】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有毒。

【回忆】前面还学过一种有毒气体?如何闻气味?扇闻法

【设疑】猜想:观看实验视频,结合实验,从氧化物分类角度入手,分析SO2具有什么性质?【投影】实验视频: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综合实验

【学生活动】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是:①与水反应②与碱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练习】请同学写出少量二氧化硫与水、NaOH、Ca(OH)2、 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写方程式:

【投影】展示答案:

1、SO2 + H2O= H2SO3 (H2SO3弱酸、可逆反应)

2、SO2 +2NaOH=Na2SO3+H2O (SO2的尾气吸收)

3、SO2 + Ca(OH)2= CaSO3 + H2O

SO2 + H2O+ CaSO3 = Ca(HSO3)2 (先浑浊后澄清)

4、SO2 + CaO = CaSO3

【设疑】思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一定为CO2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不一定,还可能是SO2

【练习】1、如何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 CO2 (HCl) SO2 (HCl) CO2 (SO2) 2、思考:比较H2SO3和H2CO3的酸性强弱?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讲解】1、除 CO2 中的HCl用饱和NaHCO3溶液,除SO2 中的HCl用饱和NaHSO3溶液,除 CO2 中的SO2用饱和NaHCO3溶液。

2、酸性:H2SO3>H2CO3

【设疑】猜想:分析化合价,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SO2、H2SO3具有什么性质?

【讲解】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知道硫元素中硫单质化合价为+1,SO2、H2SO3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而SO3、H2SO4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所以+4价的硫化合价既能升高到+6,具有还原性;又能降低到0,具有氧化性。因此,SO2、H2SO3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实验探究】向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中滴加SO2水溶液,再滴加0.5mL 3%的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溶液,振荡,猜测实验现象。

【讲解】开始时,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滴加过氧化氢后,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SO2被双氧水氧化,化合价升高,生成硫酸根,所以现象是:开始无明显现象,加入H2O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原理:SO2 + H2O2 = H2SO4

H2SO4 + BaCl2 = BaSO4↓+2HCl

【总结】SO2 H2SO3具有强还原性(+4→+6),可以被强氧化剂O2、氯水、溴水、碘水、KMnO4等氧化

反应方程式为:SO2 + H2O2 = H2SO4 H2SO3+ H2O2 = H2SO4+ H2O

2SO2 + O2 = 2SO3 2H2SO3+ O2 = 2H2SO4

【设疑】思考:向盛有碘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SO2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原理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溶液褪色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练习】练习: SO2分别与氯水、溴水反应的方程式?同碘水

【练习】向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加SO2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溶液褪色【过渡】二氧化硫通入到氢硫酸中能形成淡黄色沉淀,其原理是什么?

【讲解】2H2S + SO2 = 3S + 2H2O(淡黄色沉淀)

【实验探究】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我们可以看到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

【讲解】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但加热又恢复红色。SO2能使品红褪色,是SO2

的特征反应,常被用来鉴别SO2。原理是SO2+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课堂小结】我们总结一下,漂白剂的种类

1、吸附性漂白:活性炭特点:物理变化

2、氧化性漂白:HClO、H2O2、Na2O2、O3等;特点:氧化还原反应,不可逆,漂白稳定。

3、非氧化性漂白:SO2特点:化合反应,可逆,漂白不稳定

【过渡】那么,如何制备二氧化硫?

【讲解】利用Na2SO3+H2SO4(浓)==Na2SO4+SO2 +H2O

其中,最好用70%的浓硫酸,浓度太大时,C(H+)太小,不利于生成SO2,浓度太小时,不利于SO2的逸出

【课堂小结】我们总结一下,SO2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是H2SO3的酸酐。

2、漂白性:漂白品红、纸浆、草帽等,暂时性漂白,加热又恢复原色。

3、强还原性:能被O2、Cl2、Br2、I2 、KMnO

4、H2O2、Fe3+、HNO3氧化

4、弱氧化性:能氧化S2-

【生活向导】二氧化硫应用

1.制造硫酸

2.食品和干果防腐剂

3.漂白剂

【课堂练习】

某一气体混合物可能由SO2、CO2混合而成,现设计如下装置检验二者的存在,写出下列标号所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完成下列问题:

A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B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C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D中加入的试剂是,作用是。

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需要学生多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第二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由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硫酸的工业制备及浓硫酸的性质,将工业生产与化学学习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掌握硫酸的工业制备原理及流程;

2、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3、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工业制硫酸的知识,将工业生产与化学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环保意识,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

合作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1、掌握硫酸的工业制备原理及流程;

2、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问题解决:一铁罐车运载浓硫酸发生事故。思考:

(1)铁罐车运载的浓硫酸来自于哪里?如何制备?

(2)铁可与硫酸反应,为何可将浓硫酸密闭在铁罐中?铁罐出口处腐蚀严重,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3)如何处理被泄露的硫酸呢?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来源于工业生产

【投影】一、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一)SO 2的制取——造气

1.原料:硫磺(S)或黄铁矿(FeS 2 )

2.反应原理:4FeS 2 +11O 2 ==2Fe 2 O 3 +8SO 2或( S + O 2 == SO 2 )

3.设备:沸腾炉

【过渡】生成的二氧化硫经过除尘净化进入接触室,与氧气结合,在催化剂五氧化二钒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投影】(二) SO 2催化氧化生成SO 3—接触氧化

反应原理:2SO 2 +O 2 ===2SO 3

.设备:沸腾炉

【过渡】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投影】(三) SO3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

(1) 反应原理:SO3 + H2O==H2SO4

(2)设备:吸收塔

【设疑】思考:吸收SO3时,为什么不用水吸收而是用98.3 % 的浓H2SO4吸收SO3 ?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防止SO3溶于水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导致酸雾,降低吸收效率。【讲解】工业接触法制硫酸小结:我们可以看出:硫元素先在沸腾炉中转化为二氧化硫,原料可以是硫铁矿或硫磺,接下来二氧化硫进入接触室,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最后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塔中,用98.3 % 的浓H2SO4吸收生成浓度更大的浓硫酸。【设疑】阅读课本并思考:化工产业中为什么用硫铁矿制浓硫酸,而不用硫黄制酸法?化工生产中需要考虑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1、原料 2、环保和成本 3、制备流程等方面

【设疑】阅读课本并思考:浓硫酸与稀硫酸对比,性质上有哪些不同点?

【过渡】硫酸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强电解质

H2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SO42-:

H2SO4==2H++SO42- 所以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练习】请你回忆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性质和应用,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的性质:

1.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反应: 3.与金属反应:

4.与金属氧化物: 5.与某些盐反应:

【投影】H2SO4+2NaOH=Na2SO4+H2O H2SO4+BaCl2=BaSO4↓+2HCl

H2SO4+CuO=CuSO4+H2O H2SO4+Zn=ZnSO4+H2↑

【讲解】(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主要以H2SO4分子形式存在,沸点高,难挥发,与水互溶,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热。密度为 1.84 g/cm3ρH2SO4小于ρH2O

【设疑】思考:稀释浓硫酸应特别注意什么?

①将浓硫酸加入水中;②边加边搅拌

【实验1】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ml的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并回答问题

现象:由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原因:CuSO4·5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变为 CuSO4

【讲解】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三)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因而浓硫酸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设疑】思考:1、哪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H2、O2、N2、CO、CO2、CH4、SO2、HCl、Cl2等与浓硫酸不反应的气体

2、哪些气体不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碱性气体(NH3)、还原性气体(H2S、HI、HBr)

【实验2】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并回答问题

现象:颜色白—棕—黑,体积膨胀,呈海绵状,试管发热,品红褪色

【讲解】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蔗糖脱水炭化,有气体生成,浓硫酸吸水放热,二氧化硫生成。原因: C12H22O11(蔗糖) 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12C和11H2O

C + 2H2SO4(浓)=CO2↑+2SO2↑+2H2O

我们可以总结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讲解】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有毒。

【过渡】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吸水性是指浓硫酸吸收水、水蒸气或结晶水的性质。脱水性是指浓硫酸把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

按原子个数比2:1脱去水的性质。吸水脱水性关键看:是否有“现成”的水

【实验3】向铜片中加浓硫酸,再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并回答问题

现象:加热后,铜片溶解,有气泡生成,品红溶液褪色,产生蓝色溶液

【讲解】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

【设疑】1、指出以上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每2molH2SO4反应,其中被还原的H2SO4有____mol。(1)

3、浓硫酸的作用:(体现酸性和氧化性)

4、C + 2H2SO4(浓)=CO2↑+2SO2↑+2H2O 浓硫酸的作用:(只体现氧化性)

【小结】浓硫酸与金属反应

1.加热条件下,浓H2SO4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除Au、Pt),一般不产生H2;

2.常温,浓H2SO4使 Fe、Al钝化;

3.浓H2SO4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设疑】思考: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表现了浓硫酸的什么作用?

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课堂总结】浓硫酸的性质

【扩展】硫酸的用途

【课堂练习】

将下列现象中硫酸表现出来的性质写在空白处:

a 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_________

b 把CuSO4•5H2O 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变白色,_________

c 浓硫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___

d 把木屑放入浓硫酸中,变黑,________

e 铜与浓硫酸反应 _________

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硫酸的性质。需要学生多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和硫酸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不同价态含硫的性质及转化,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性质;

2、掌握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核心素养:通过化合价,总结不同反应类型中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规律,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各物质性质的认识理解。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

对比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提高学生能力。

掌握不同价态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学生观看图片,总结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学生活动】回顾并回答:

(1)游离态和化合态

(2)硫单质、硫化物、硫酸盐等

【设疑】硫有哪些主要化合价?你知道哪些含硫化合物?按化合价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讲解】我们知道硫元素的化合价有-2、0、+4、+6,其中-2价的硫常见物质有H2S、Na2S、FeS、HgS等物质,0价的硫常见物质是硫单质,+4价的硫常见物质有SO2、H2SO3、Na2SO3、NaHSO3

等,+6价的硫常见物质有SO3、H2SO4、Na2SO4、BaSO4等。

【过渡】我们知道氯元素的化合价有0、-1、+1等,而不同化合价的含氯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含硫物质之间是否也可互相转化?如何转化?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

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

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转化。

【过渡】那么,硫单质有什么性质?如何转化为其它含硫物质?

【讲解】一、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二、化学性质 S 中间价态(0)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与金属反应

Fe+S = FeS 2Cu+S=Cu2S

其中,我们看出硫的氧化性较弱,与金属反应时只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设疑】银器时间长了会变黑?原因是什么?

2Ag+S=Ag2S(黑色)

【讲解】2、跟非金属反应

S+O2== SO2 S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明亮蓝紫色

S+H2 == H2S 加热

3、跟碱溶液反应

3S + 6NaOH = 2Na2S +Na2SO3 + 3H2O

【讲解】臭名远扬的硫化氢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1:2.6)。有毒。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设疑】思考:从化合价角度考虑H2S有什么化学性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考虑H2S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1、弱酸性 2、还原性

【讲解】H2S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H2S+2NaOH=Na2S+2H2O

2、还原性 2H2S + O2 === 2S + 2H2O 氧气不足

2H2S + 3O2 === 2SO2 + 2H2O 氧气充足

3.制备H2S:FeS+H2SO4=FeSO4+H2S↑ 利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过渡】那么,三氧化硫有什么性质?

【讲解】SO 3物理性质 :无色固体,熔点(16.8℃),沸点(44.8℃)

标准状况呢?也是固体。

化学性质:SO 3是酸性氧化物,可以

1、与水反应 SO 3+ H 2O=H 2SO 4 (放出大量热)

2、与氧化物反应 SO 3 + CaO = CaSO 4

3、与碱反应 SO 3 + Ca(OH)2 = CaSO 4+ H 2O

【小结】不相同价态的硫元素转化规律

1、不相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

2、S 在发生价态变化时,一般都变化到相邻价态。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材93页“学以致用”

(1) Hg+S=HgS

(用硫处理散落在地上的汞,以防止汞中毒)

(2)2Na 2SO 3+O 2=2Na 2SO 4 ,Na 2SO 3应密封保存。

(3)2NaOH+SO 2=Na 2SO 3+H 2O

【设疑】思考:请同学们判断以上三个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2)是氧化还原反应,(3)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整理与归纳】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

【讲解】① S + Hg = HgS ② S + O 2 = SO 2

③ 2SO 2+O 2 =2SO 3 ④ SO 3 + H 2O = H 2SO 4 ⑤ 2NaOH+SO 2=Na 2SO 3+H 2O ⑥ H 2O+SO 2 =H 2SO 3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 N H B S S S H H

N

⑦2Na2SO3+O2=2Na2SO4 ⑧2NaOH+H2SO4 = Na2SO4+H2O

⑨BaCl2+H2SO4 = BaSO4↓+2HCl

总结:相同价态含硫化合物间--非氧化还原反应转化

不同价态含硫化合物间--氧化还原反应转化

【课堂练习】

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2S SO2 B. H2SO4 SO2

C. SO42- BaSO4 D. SO32- SO2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酸是()

A. 碳酸

B. 亚硫酸

C. 硫酸

D. 高氯酸

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需要学生多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第二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硫的化合物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将已学知识联系起来,构建知识框架。

教学目标: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

3、会比较不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及时练习例子,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方法,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各物质性质的认识理解。

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

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能力。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2、会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回顾练习:用双线桥表明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MnO2 + 4 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2.、Cl2 + H2O =HCl + HClO

【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

【过渡】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哪些守恒?如何配平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守恒:

1、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等于转移电子总数,即电子守恒。

2、化合价降低总数和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配平原则:

1、得失电子守恒: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2、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3.电荷守恒:离子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二、配平基本方法:

化合价升降法

三、配平步骤:(以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为例)

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有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7 -1 +2 0

KMnO4 + HCl → KCl + MnCl2 + Cl2↑ + H2O

2、算升降:算出物质整体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值。

+7 -1 +2 0

KMnO4 + HCl → KCl + MnCl2 + Cl2↑ + H2O

↓5 ↑2

3、求总数,配系数:将化合价升高数和化合价降低数的最小公倍数定为电子转移总数。依据电子守恒,确定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7 -1 +2 0

2KMnO4 + HCl → KCl +2 MnCl2 + 5Cl2↑ + H2O

↓5*2 ↑2*5

4、观察法,最后定:用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7 -1 +2 0

2KMnO4 + 16HCl = 2KCl +2 MnCl2 + 5Cl2↑ +8 H2O

↓5*2 ↑2*5

5、查个数,遵守恒:利用守恒三原则,检查是否配平

【练习】配平下列方程式:

C + HNO3—— NO2↑+ CO2↑ + H2O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

【讲解】四、配平技巧

(一)、左边配平

1、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全变的,以反应物为基准从左边配平。

2、归中反应(变价元素只有一种,“高价+低价→中间价”)以反应物为基准从左边配平。【练习】

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H2O + Cl2↑

【讲解】(二)、右边配平

1、适用对象:氧化剂、还原剂中某元素化合价部分变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变价元素只有一种,中间价→高价+低价)。

2、方法:从右边生成物着手配平,即:选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为基准物质

【练习】Cl2 + KOH — KCl + KClO3 + H2O

【讲解】(三)缺项配平:

缺项方程式: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分子式未写出(缺项),它们一般为水、酸、碱。

①先根据化合价变化找氧化剂、还原剂及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

②再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确定所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或离子),若反应物缺正电荷,一般

加H+,生成物加水;若反应物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加水。

③最后观察配平其他物质系数。

【练习】Cr(OH)4- +()+ ClO-— CrO42- + Cl - + H2O

【过渡】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物质中,哪些能做氧化剂?哪些能做还原剂?

【讲解】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

1. 守恒规律:电子得失总数相等;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价态规律

(1)同种元素: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如:硫元素化合价有-2、0、+4、+6价,所以H2S化合价只能升高,只有还原性;S、SO2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浓H2SO4只有氧化性。

(2) 归中规律:变价元素只有一种时,化合价转化符合只归中不交叉规律,即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例如,在反应2H2S +SO2 =3S +2 H2O中,变价元素只有硫元素,硫元素反应前为-2价和+4价,反应后为0价,根据归中不交叉规律得:H2S做还原剂,SO2做氧化剂。

(3) 歧化规律:同一种物质中的同一元素部分化合价升高,另一部分化合价降低,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在反应3Cl2 + 6KOH = 5KCl + KClO3 + 3H2O中,变价元素只有氯元素,氯元素反应前为0价,反应后为-1价和+5价,根据歧化规律得:Cl2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

(4)优先规律

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遇到多种还原剂(氧化剂),还原性强(氧化性强)的还原剂优先被氧化(被还原)。

如:把少量Cl2通入FeBr2溶液中,Fe2+先失电子;把少量Cl2通入FeI2溶液中,I-先失电子。【过渡】那么,常见物质中,哪些能做氧化剂?哪些能做还原剂?

【讲解】1.常见的氧化剂

(1)非金属单质:Cl2、 O2。

(2)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 HNO3 、 KMnO4、 MnO2 、KClO3 、 K2Cr2O7、 HClO NaClO等。

(3)某些金属性较弱的金属的高价态离子:Fe3+、 Ag+、 Cu2+等。

(4)过氧化物:Na2O2、H2O2等。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金属 K、Na、Mg。

(2)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S2-、H2S、I-、SO2、H2SO3、Na2SO3

(3)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H2、C、CO

(4)低价阳离子:Fe2+

【设疑】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讲解】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还原性→失电子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取决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如:还原性强弱依次为Na>Mg>Al。

【讲解】(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课堂练习】已知I-、Fe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H2O2< Fe2+ < I- < 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2Fe3++SO2+2H2O=2Fe2+ +SO42-+4H+

B 、H2O2 +H2SO4=SO2+O2+2H2O

C、 I2+SO2+2H2O=H2SO4+2HI

D 、2Fe3++2I-=2Fe2++I2

【讲解】(二)根据金属和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Ag、 Pt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其阳离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

增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表: F2、Cl2 、Br2、I2、S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其简单阴离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三)根据产物价态判断: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

如:2Fe+3Cl2=FeCl3 Fe+I2=FeI2

氧化性:Cl2>I2

(四)依据反应条件判断:与同一种物质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性质越弱如: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不需加热, 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加热

氧化性:KMnO4 >MnO2

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接受起来比较难。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方法。需要学生多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硫及环境保护》的第三单元,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反应,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

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

3、掌握雾霾的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结合生产实际,总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等多种科学

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能力。

1、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

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展示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图片,思考如何利用SO2的性质和含硫物质的转化规律,

防治SO2对环境的污染?

【过渡】思考: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SO2的来源有哪些?

2、SO2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

1、化石矿物的风化分解、燃烧、火山爆发等

2、造成土壤酸化、酸雨等

【展示】SO2主要来源

(1)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2)含硫矿石的冶炼

(3)硫酸、磷酸、纸浆等工业排放的废气

【过渡】“空中死神”——酸雨

思考:1、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2、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3、如何防治酸雨?

【讲解】酸雨的危害

1、影响水生物的繁殖;

2、使土壤肥力下降,逐渐酸化;

3、加快了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速度。

【讲解】酸雨的形成

(1)SO2 + 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转化为SO3时需要催化剂,且催化剂来自于空气里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

【讲解】酸雨的防治

我们知道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 x(SO2和SO3)

那么,酸雨的防治,应该减少SO2的排放。减少SO2的排放的方法可以是:

(1)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过渡】思考:实验室用哪种碱液吸收尾气SO2?

工业上选用哪种碱液吸收尾气SO2?

【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

实验室用NaOH:2NaOH + SO2 = H2O + Na2SO3

工业上选用Ca(OH)2 :Ca(OH)2 + SO2 = H2O + CaSO3

【讲解】工业上需同时考虑:环保、成本、工艺流程简单等因素。

【讲解】燃煤烟气脱硫

石灰石-石膏法

SO2 + CaCO3 = CaSO3+CO2↑

2CaSO3 +O2 = 2 CaSO4

氨脱硫法

SO2+2NH3+H2O = (NH4)2SO3

2(NH4)2SO3+O2 = (NH4)2SO4

上述处理法既可以消除污染,同时可以得到石膏(CaSO4·2H2O)和硫酸铵(化肥)。

【过渡】思考:阅读课本,分析空气质量指数的标准是什么?

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是根据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O3、CO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

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强调:颗粒物直径为2.5μm 1μm=1*10-6m μm:微米

【过渡】思考:每天都更新的和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是如何确定的?空气质量等级如何确定?【讲解】首先测定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SO2、NO2、O3、CO的浓度,再换算成对应的质量指数,其中指数最大的污染物会被确定为首要污染物,其指数即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等级污染程度越高。

【过渡】思考: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受到了雾霾天气的干扰。那么,什么是雾霾?

【讲解】雾霾: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悬浮在空中,这些颗粒物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雾滴,是空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这种空气混浊的现象叫作雾霾。

颗粒物分类依据是颗粒物直径大小

颗粒物分类:分为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10μm)

【过渡】思考:分析图4-13、图4-14,了解、分析含硫物质的排放,与雾霾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讲解】常见细颗粒物(PM2.5):燃烧颗粒、有机物、金属颗粒等,均可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被人体吸收后,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SO2形成的硫酸盐物质(如CaSO4)在空气中可形成细微颗粒物,导致雾霾天气。

【讲解】从源头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依靠绿色发展, 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本节课内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重点在于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扩展学生知识。需要学生多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并及时做练习进行巩固。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课程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通过实验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讨论、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SO2的性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本节介绍SO2的性质和作用,后续要学习的硫及其化合物、“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②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教师协助下的演示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的 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SO2的还原性和漂白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对二氧化硫的认识从物质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物质特性这三个角度去认识、理解。 (2)采用实验探究法。本课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专题4 第3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一、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1.大气中SO2、H2S的来源: 地壳中的硫黄矿、硫铁矿和煤等都含有硫元素,矿物通过风化分解、燃烧、火山爆发等方式放出SO2、H2S等气体。 2.大气中SO2、H2S的去向: 3.硫元素的最终循环: 硫元素可随着食物链从植物传递到动植物体内,植物残体和动物的尸体、粪便等经细菌的分解,其中的硫元素又转移到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二、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地壳的岩石里、生物体内以及大气与水中都含有硫元素。随着地壳运动、生命活动以及大气与水的流动,这些含硫物质不断发生转化和转移,形成了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酸雨及其治理: (1)SO2的产生 含硫化石燃料燃烧、含硫金属矿石冶炼和硫酸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量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若直接排放空气中,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①空气中的SO2被降水吸收,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形成硫酸型酸雨。 ②空气中的SO2在光照和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的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硫酸随雨水降落,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对环境造成危害。 (3)酸雨的治理 ①治理关键: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②治理方法: 一种途径是开发能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核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另一种途径是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并对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3.空气质量评价:

(1)空气质量指数:根据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小。 (2)空气质量指数的确定:首要污染物的质量指数即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3)雾霾: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悬浮在空中,这些颗粒物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雾滴,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我们把这种空气浑浊现象叫作雾霾。 【自主探索】 (1)硫酸型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会增强,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因为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经长时间放置后会被氧化成硫酸,由于硫酸是强酸,所以该酸雨放置一段时间后酸性增强。(2)(情境思考)正常雨水的pH是多少?为什么正常的雨水会显酸性?提示:由于雨水中会溶解CO2,正常的雨水pH为5.6,此时雨虽然呈酸性但并不是酸雨。 知识点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SO2的“三个”来源: 2.酸雨的形成: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1教案苏教版必修

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有四个考点,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SO2的性质和用途。2.含硫化合物及其相关工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以框图推断综合考查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4.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让学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认识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物之间转化一般规律。以硫及其化合物,构建知识网络,让知识应用更熟练,并拓展到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抓住硫元素化合价相同或不同物质间的转化,整理归纳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依据物质的内在联系整理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影响它们转化的因素。能设计转化方案。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含硫物质的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过程,学会逻辑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认识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的学习,从而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化学反应类型 2、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构建知识网络图 教学课件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的氯元素有哪些常见化合价和相应的物质?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 回答并PPT展示:-1价:HCl、NaCl、CaCl2、FeCl2、FeCl3等 0价:Cl2 +1价:HClO、NaClO、Ca(ClO)2等 +5价:HClO4等 讲解:氯气及含氯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硫及其化合物之间也可以实现相互转化,那么,这些转化遵循哪些基本规则?需要什么条件?

2020-2021学年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3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2) 教案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第3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硫及环境保护》的第三单元,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二氧化硫及硫的化合物的知识,接触到了很多反应,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 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 3、掌握雾霾的相关知识。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知识,结合生产实际,总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正确认识。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学习对比等多种科学探究方 法,使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变化,提高学生能力。 1、掌握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防治方法; 2、会解决空气质量评价的相关习题;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展示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图片,思考如何利用SO2的性质和含硫物质的转化规律,防治SO2对环境的污染? 【过渡】思考: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SO2的来源有哪些? 2、SO2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 1、化石矿物的风化分解、燃烧、火山爆发等 2、造成土壤酸化、酸雨等

【展示】SO2主要来源 (1)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2)含硫矿石的冶炼 (3)硫酸、磷酸、纸浆等工业排放的废气 【过渡】“空中死神”——酸雨 思考:1、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2、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3、如何防治酸雨? 【讲解】酸雨的危害 1、影响水生物的繁殖; 2、使土壤肥力下降,逐渐酸化; 3、加快了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速度。 【讲解】酸雨的形成 (1)SO2 + H2O= H2SO3 2H2SO3+O2=2H2SO4 (2)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SO2转化为SO3时需要催化剂,且催化剂来自于空气里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讲解】酸雨的防治 我们知道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 x(SO2和SO3) 那么,酸雨的防治,应该减少SO2的排放。减少SO2的排放的方法可以是:(1)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对燃煤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过渡】思考:实验室用哪种碱液吸收尾气SO2? 工业上选用哪种碱液吸收尾气SO2? 【学生活动】回顾并完成: 实验室用NaOH:2NaOH + SO2 = H2O + Na2SO3 工业上选用Ca(OH)2 :Ca(OH)2 + SO2 = H2O + CaSO3 【讲解】工业上需同时考虑:环保、成本、工艺流程简单等因素。 【讲解】燃煤烟气脱硫 石灰石-石膏法 SO2 + CaCO3 = CaSO3+CO2↑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2课时) 本课时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所以本课时学生应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实质上是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的基础上,学会依据守恒思想——即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得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浓硫酸的工业制备及性质,其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多数比较复杂,而学生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涉及元素化合价的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等步骤,因此本课时重点探讨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对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 ▍教学目标 1.能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对物质的转化进行分析与预测,激活化学视角中的元素观和转化观。 2.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思路,形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 ▍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硫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

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含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何配平? 学生活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可据此特征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它是引起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因。 教师引导: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用观察法配平,而对于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则有必要学习新的更适合的配平方法。 教师引导: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遵循守恒思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总数与失电子的总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中,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外,还要遵循电子守恒,即得电子的总数与失电子的总数相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思考如何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对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并思考①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吗?②在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变化?③除了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外,其余元素如何配平?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并对碳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 教师分析、引导: 宏观上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宏观上化合价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用“双线桥”表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电子得失数目。 从得失电子守恒的角度分析并配平。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第3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时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硫的知识,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为以后“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浓硫酸的性质,将工业生产与化学学习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基本原理。 2.了解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 3. 树立科学应用化学物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的特性。 ▍新课学习 教师展示:一铁罐车运载浓硫酸发生事故。 教师引导:(1)铁可以与硫酸反应,为何可用铁罐运输浓硫酸?铁罐出口处腐蚀严重,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处理泄露的浓硫酸呢? 教师引导:阅读课本并思考,浓硫酸与稀硫酸对比,性质上有哪些不同点?硫酸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学生活动:强电解质。H2SO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H+和SO42-。所以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教师引导:请你回忆初中学习过的稀硫酸的性质和应用,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与碱反应: ③与金属反应 ④与金属氧化物 ⑤与某些盐反应 学生活动:H 2SO 4+2NaOH===Na 2SO 4+H 2O ;H 2SO 4+BaCl 2===BaSO 4↓+2HCl H 2SO 4+CuO===CuSO 4+H 2O ;H 2SO 4+Zn===ZnSO 4+H 2↑ 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主要以H 2SO 4分子形式存在,沸点高,难挥发,与水互溶,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密度为1.84 g/cm 3 教师引导:稀释浓硫酸应特别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将浓硫酸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教师活动: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 mL 的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并回答问题。 现象:由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原因:CuSO 4·5H 2O 在浓硫酸作用下变为CuSO 4。 教师引导:这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干燥剂。 教师引导:浓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因而浓硫酸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思考,①哪些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学生活动:H 2、O 2、N 2、CO 、CO 2、CH 4、SO 2、HCl 、Cl 2等与浓硫酸不反应的气体。 教师引导:②哪些气体不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学生活动:碱性气体(NH 3)、还原性气体(H 2S 、HI 、HBr )。 教师引导: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视频,并回答问题。 现象:颜色由白变棕再变黑;体积膨胀,呈海绵状;试管发热;品红褪色。 教师引导: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蔗糖脱水炭化,有气体生成,二氧化硫生成。 C + 2H 2SO 4(浓)====△ CO 2↑+2SO 2 ↑+2H 2O 我们可以总结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教师引导: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

新教材2022年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1册学案:阶段素养提升课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阶段素养提升课专题4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例复习硫与环境保护 主题目标1.以真实的情景“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及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为例复习硫及其化合物与环境保护问题。 2.以硫酸工业生产情景,从不同层次认识硫单质以及硫的化合物的多样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以解决现实中环境污染问题,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知识体系建构】 【主题互动探究】 自然界中的硫元素主要以硫单质,硫化物(如FeS2、CuFeS2)和硫酸盐(如重晶石、石膏、芒硝)等形式存在。在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常常存在游离态的硫。土壤中的硫元素主要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硫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硫的气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一)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2021年某省部分地区监测到的雨水平均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列举的7个地区中,没有酸雨污染的地区是_______ ; (2)若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含H2SO4的酸雨腐蚀某地的石灰石_________; 含HNO3的酸雨与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反应_____。 【解析】(1)城市D的雨水的pH是6.37,大于5.6,没有受到酸雨污染; (2)含H2SO4的酸雨腐蚀某地的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aCO3===CaSO4+CO2↑+H2O; 含HNO3的酸雨与撒在田地里的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NO3+Ca(OH)2===Ca(NO3)2+2H2O。 答案:(1)D (2)H2SO4+CaCO3===CaSO4+CO2↑+H2O 2HNO3+Ca(OH)2===Ca(NO3)2+2H2O (二)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1.1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①》专题四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这以前,学生已学习了氯、钠、镁、铝、铁、铜等元素,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完善元素化合物知识,此外,学生也已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为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准备了必要的基础。教材以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作为切入点,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入手,让学生在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探究中思考与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理念和思路 ⑴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总结和提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⑵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整理归纳能力。通过讨论、归纳,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硫与酸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求知的欲望。 5.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6.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合成图] 情景素材线索

苏教版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SO2的性质说课教案

“SO2的性质”说课稿 一、教材认知 (一)教材内容:本节是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第一节《二氧化硫》的内容,主要介绍的是SO2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SO2对环境的污染。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这是因为: ①从高一课本的章节分布来看,它排在第六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利用化合价的升降确定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碱金属、卤素以及元素周期律这三章的知识给学生确立了族的概念,利用族的知识推导它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推导出SO2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通性。 ②从本节在本章中的位置来看:第三节硫酸、第四节环境保护,都是以SO2的化学反应知识为基础,特别是环境保护,更加体现了SO2的性质,因为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只有掌握了SO2的化学性质,才能去治理酸雨,减少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③从社会的角度来看,SO2是环境污染中空气污染的最魅祸首,通过SO2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SO2的化学性质,它包括以下几点: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②氧化性、还原性③漂白性。本节课采用课件辅助的形式来分析这一重点,利用教师在课件中提供的材料以及网络上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以我们学校网站中的“聊天室”作为学生交流观点的地方,这些材料都是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生活和化工知识,学生能轻松地从中得出这些化学性质,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更加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从材料中分析、提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高中一年级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能力的应用,结合我们当前高考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围绕目标→创设探究情景→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这一模式进行教学,突破这一难点。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第1课时)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应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所以本课时内容是在已学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物质的分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应用元素观,从类价二维图分析、预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证实或证伪猜想,从而形成研究无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以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为例,对物质性质和变化作出解释和预测,能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形成研究无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能辩证地分析化学品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初步形成风险评估的意识。 教学目标1:着重体现了“微观探究与变化观念”的要素。 教学目标2:着重反映了“模型认知”的要素。 教学目标3:着重指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问题驱动 问题1:食品中为何添加二氧化硫? 问题2:从哪些角度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 问题3:如何验证对二氧 化硫性质的猜想? 环节一环节二 环节三

▍情境设置 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 ▍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人类对含硫化合物的发现和应用已有悠久历史,古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便是红色的硫化汞;“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也是由硫黄等为原料配制而成的;葡萄酒酿好后要通入二氧化硫;在制备食糖过程中,用二氧化硫对糖汁进行熏制,可使其脱色。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在我们的认知中只与酸雨有关,为什么二氧化硫还能用作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结合常识可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如何? 教师分析、引导: 从物质类别角度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一样属于酸性氧化物,那么性质应该相似;从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分析,二氧化硫具有哪些性质? 教师引导:从物质类别角度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一样属于酸性氧化物,故二氧化硫能与水、某些碱性氧化物、某些碱反应。 学生活动:写出SO2与H2O、CaO、NaOH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你推测二氧化硫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教师分析、引导: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还原性。教师引导: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以上对二氧化硫性质的预测?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将SO2通入到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方案2】将SO2通入到NaOH溶液中,观察现象; 【方案3】将SO2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必修1(新课标】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硫循环、酸雨及其治理、空气质量评价等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只有全面认识与了解酸雨、雾霾的危害,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化工生产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行为须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过程与硫酸生产过程的对比学习,树立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意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3.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会实践能力。 5.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服务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行为须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和3:着重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 教学目标2、4和5:着重反映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

▍情境设置 1.视频展示:火山喷发、酸雨。 2.图片展示:空气质量日报。 ▍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1.自然界中的硫元素是怎样循环的? 2.号称“空中死神”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该如何防治? 3.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生过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分别是哪些?有哪些与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 4.雾霾有哪些危害?它是如何形成的?为减轻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你有什么建议?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问题作为小组研究的课题。 2.小组组员进一步分工,明确每个成员收集资料的侧重点,并规划好时间节点。 老师引导: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间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分析、引导: 选择生产、生活中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几个环境问题为主要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与分析,既贴近学生的学习,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分工的过程中,培养组织活动、协作学习、沟通交流等社会实践能力。 教师引导:如何得到所需要的资料?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查找需要的资料? 学生活动:可以利用搜索引擎等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访谈、采访、调查等形式收集可靠的信息。还可以搜索学术论文、专业期刊、硕博论文等获得所需的资料。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并在小组内和班级内交流查找资料的经验,共享查找的渠道。 教师分析、引导: 学生个体积极参与到学习资料的收集中,体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教师引导:如何从众多资料中整理出所需信息?你所收集到的资料,重点针对的是哪几个不

2021年高中化学专题4第3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教学案苏教版必修一.doc

第三单元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过程对社会可 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培养科学态度与社 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 2.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正确的化学 价值观。 一、自然界中的硫循环 1.转化途径 矿物通过风化分解、燃烧、火山爆发等方式放出SO2、H2S等气体,这些气体有些进入大气,有些转化为亚硫酸盐、硫酸盐溶入河流或海洋,还有有些则被土壤中的硫化细菌吸收。 2.过渡排放的危害 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SO2过度排放,影响了自然界中硫的循环,造成酸雨、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 二、酸雨及其治理 1.酸雨的形成 (1)酸雨: pH<5.6的降雨。 (2)H2SO4型酸雨形成的主要反应:

2.酸雨的危害 湖泊酸化、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饮用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 3.酸雨的防治措施 (1)消除污染源,研究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氢能)。 (2)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并对生产中的二氧化硫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3)对含SO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用石灰乳吸收SO2的反应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三、空气质量评价 1.空气质量指数 (1)根据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计算出来的数值。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2)质量指数最大的污染物被确定为首要污染物,首要污染物的质量指数即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2.认识雾霾 (1)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悬浮在空气中,这些颗粒物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雾滴,使空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这种空气混浊现象叫作雾霾。 (2)根据颗粒物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细颗粒物(PM2.5,直径小于2.5 μm)、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10 μm)等。 3.大气污染防治 (1)企业必须转变能源结构,坚持绿色发展,控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2)政府要提高污染排放标准,社会各界要大力监督,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O2、NO2和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2)治理硫酸型酸雨的关键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空气质量指数需要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 (4)酸雨样品的pH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减小。(√) 2.有关硫的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第2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第一册-苏教版高中

第二单元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转化, 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认识同一元素不同化合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 律,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1.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原理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转化。 (2)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含有相同价态硫元素的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 2.通过下表中实验可完成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请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现象化学方程式价态变化汞与硫黄反应有黑色固体生成Hg+S===HgS S0→S-2 硫黄在氧气中点燃 硫黄在O2中燃烧,产 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S+O2===== 点燃 SO2S →S +4 Na2SO3被空气中的氧 气氧化 无明显现象2Na2SO3+O2===2Na2SO4S+4→S+6 3.下表中的实验可完成相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请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现象化学方程式价态变化 Na2SO3与H2SO4反应制SO2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 Na2SO3+H2SO4 ===Na2SO4+SO2↑+ H2O S +4 →S +4 , S +6 →S +6 过量NaOH溶液吸收 SO2无明显现象 SO2+2NaOH=== Na2SO3+H2O S +4 →S +4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基本原那么 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步骤 (1)标变价: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 C 0 +H 2S +6 O 4(浓)——C +4 O 2+S +4 O 2+H 2O (2)列得失: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配系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并添加气体符号,注明反应条件,将单线改为双线。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硫化合物间的转化,既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 (√)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4硫及环境保护 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1) 1.2硫酸的工业制备浓硫酸的性质 (5) 2.1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 (9) 2.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12) 3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17) 1.1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 本节教材位于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知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由一定帮助。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且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引出二氧化硫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硫的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人文精神。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回顾初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相关知识,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阅读课本,总结:哪些地方或哪些物质中含硫或硫的化合物?

【学生活动】阅读并回答:火山附近 【投影】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硫磺(S) 黄铁矿(FeS2) 石膏(CaSO4·2H2O) 芒硝(Na2SO4·10H2O) 硫化汞(HgS)的图片 【讲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过渡】结合图片,总结硫的物理性质? 【讲解】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设疑】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什么现象?生成什么物质? 【讲解】2、硫的化学性质 S+O2== SO2 现象:剧烈燃烧,蓝紫色火焰 【投影】资料卡:央视记者暗访福建古田银耳变白内幕 每到了进补的季节,白色的银耳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佳品。但中央电视台《生活》节目组的记者在福建、桂林和北京的一些市场发现,一些看起来非常白而又鲜亮诱人的银耳竟是经过特殊工序处理的。 【设疑】思考:是什么物质将银耳变白了呢?二氧化硫 【过渡】那么,二氧化硫有什么物理性质? 【讲解】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有毒。 【回忆】前面还学过一种有毒气体?如何闻气味?扇闻法 【设疑】猜想:观看实验视频,结合实验,从氧化物分类角度入手,分析SO2具有什么性质?【投影】实验视频: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综合实验 【学生活动】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是:①与水反应②与碱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练习】请同学写出少量二氧化硫与水、NaOH、Ca(OH)2、 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写方程式: 【投影】展示答案: 1、SO2 + H2O= H2SO3 (H2SO3弱酸、可逆反应) 2、SO2 +2NaOH=Na2SO3+H2O (SO2的尾气吸收) 3、SO2 + Ca(OH)2= CaSO3 + H2O SO2 + H2O+ CaSO3 = Ca(HSO3)2 (先浑浊后澄清) 4、SO2 + CaO = CaSO3 【设疑】思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一定为CO2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不一定,还可能是SO2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 - 1 -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 - 1 - 第2课时 硫酸的工业制备 浓硫酸的性质 ............................................................ - 9 - 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 - 16 - 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 - 22 - 微专题5 利用比较法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 ..................................................................... - 29 -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第1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发 展 目 标 体 系 构 建 1.能对物质性质和变化作出解释与预测。 2.能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分析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化学工业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能辨证地分析化学品的影响。 一、硫的存在与性质 1.存在:自然界中硫元素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形式。自然界中的硫单质存在于火山喷口的岩层中。 2.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的固体,质脆,易研成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化学性质:硫单质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物是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 SO 2。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水溶性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有毒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