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省情简介(英译)

青海省省情简介(英译)
青海省省情简介(英译)

青海省省情介绍

一、概况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彼岸翻译工作室(Qinghai Beyond Translation Studio)mikevan@https://www.360docs.net/doc/1c3601946.html,

Brief Introduction of Qinghai

1. Summery:

Qingha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Qinghai is named after Qinghai Lake, the largest inland salt lake in China (Short for Qing). The four fifths of area in Qinghai is plateau with its average altitude over 3,000 m above sea level so that Qinghai has its typical plateau continental climate with its strong solar radiation, longer sunshine hours, grea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triking vertical changes.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二是多民族聚居。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三是资源丰富。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四是生态地位重要。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Basic Features:

1.1 Vast area and sparse population: Qinghai lies between 89°35' and 103°04'

east longitude and 31°39' and 39°19' north latitude with the length of 1,200 km from west to east and width of 800 km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Qinghai covers an area of 722,300 km2, accounting for 7.51% of the total area of China, ranking fourth in the country next to Xinjiang, Tibet and Inner Mongolia. By the end of 2007, the population totaled 5,516,000.

1.2 Co-existence in a compact community living by multiple peoples: With the 54 ethnic minorities living in Qinghai, Tibetan, Muslim, Tu, Sala and Mongolian are the major ethnic groups that have inhabited in Qinghai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u and Sala people are two ethnic groups who could uniquely be found only in Qinghai. The population of ethnic groups accounts for 46%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Qinghai. Qinghai Province has currently 6 ethnic autonomous prefectures and 7 ethnic autonomous counties under its jurisdiction, which accounts for 98% of the province’s total area.

1.3 Qinghai is rich in its natural resources. Among the 127 varieties of the discovered mineral resources, the reserves of 9 varieties rank the first and the reserves of 54 varieties rank the top ten in the country and special mention should be made to the hydropower resources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saline resources and petroleum, natural gas in Qiadam Basin, as well as non-ferrous and noble metal distributed through Qinghai have become the advantageous mineral resources in Qinghai with their great exploitation potentials. In addition, Qinghai is rich in its plateau-featured agro-livestock, fauna and flo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1.4 Important ecological status: Qinghai is the source of Yangtze River, the Yellow River and Mekong River with its reputation of Water Tower of China. so that Qinghai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 in China.

二、资源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

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水能资源:青海省河流众多,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总计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其中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全省有6个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可达7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43.6%和年发电总量的38.l%,被誉为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青海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冷湖油田、尕斯库勒油田、花土沟油田和狮子沟油田为主。含油面积达147平方公里,有三个时代的生油层,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42个。探明油田17个,原油保有储量近2亿吨,居全国第十位;天然气已探明9个气田,保有储量472.1亿立方米,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为70.82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高原动植物资源:青海是我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各类牲畜2215.2万头(只),其中牦牛、藏羚羊等牲畜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具有高原特色的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蕨麻、鹿角菜、发菜、三刺等资源十分丰富。

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内乃至世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点有20余处。大自然赋予了青海独特的风光。如江河源、昆仑文化、青海湖、塔尔寺都是具有垄断性品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 Resources

Land resource: Qinghai covers an area of 722,300 km2, accounting for one thirteenth of the total area of China, ranking fourth in the country next to Inner Mongolia Tibet and Xinjiang.

Mineral resources: There are over 127 varieties of minerals that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Qinghai. Among the 127 varieties of the discovered mineral resources, the reserves of 54 varieties rank the top ten and 23 varieties take the third position in the country. The deposits of more than ten mineral resou rce, including lithium, strontium, potassium, magnesium, Glauber’s salt, asbestos, quartzite, etc. are ranked to the national top. Among the 127 varieties of the discovered mineral resources, there are 107 varieties of proven minerals. So far, 4 types of energy resources, 39 types of metal

resources, 72 types of nonmetal resources and 3 types of hydrosphere resourc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Qinghai. In addition, 319 mineral occurrences, large and medium-sized,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Qinghai so far.

Hydropower resources: Qinghai is rich in its hydropower resources with its many rivers and great water falls. The storage volume in Qinghai can reach 21.65 million Kw, ranking the fifth across the country. There are 108 tributary rivers with their capacity of 10,000 Kw. There are 6 large-scale 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with their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being 7.85 million Kw and their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being 29.45 billion Kwh, accounting for 43.6% of the exploitable installed hydropower capacity and 38.1% of the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volume respectively in Qinghai so that Qinghai has been reputed as the rich hydropower area in China.

Petroleum & Gas Resources: Th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aidam Basin of Qinghai with the major oil fields like Lenghu, Gasi’kule, Huatugou and Shizigou. The oil area has reached an area of 147 km2 with their three-generation petroleum source beds with the discovered 140 ground compositions and 42 latent compositions. There are 17 proven oil fields with a deposit of 2 billion m/t, taking the tenth on the national list and there are also 9 proven natural gas fields with their reserved deposit of 47.21 billion m3 and its reserved economic value being 7.082 billion yuan, taking the sixth on the national top.

Qinghai is one of the major pastoral livestock husbandry production bases in China and one of five pasturing areas in China with 22.152 million heads of livestock and the livestock like yak and Tibetan antelope are well know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Qinghai is rich in the plateau-featured natural resources like caterpillar fungus, fritillaria, rhubarb, snow lotus, fern, carragheen moss, long thread moss, sea buckthorn, etc.

In addition, Qinghai is rich in its tourism resources with more than 20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amous scenic spots, It’s true that nature has endowed Qinghai with its unique views. The Source of Three Rivers, profound Kunlun Culture, Qinghai Lake and T a’er Monastery, etc have become monopolistic tourism brands with their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s.

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青海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6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增速高0.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3836元,比上年增长11.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59.4%36.3%。

特色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盐湖化工、电力、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轻金属新材料和中藏药现代化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3. Current Social &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Qinghai

Qinghai has entered its best development phase in its histor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and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trong support and deep concern of the Chines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national economy maintains its a sustained, rapid and sound development.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Qinghai came up to 760.96 billion yuan in 2007 with its increase of 12.5% than last year, 0.3% higher thaan that of last year. GDP per capita totaled 13,836 yuan, an increase of 11.5% than last year. In sum,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urned out to be 4.3%、59.4%, 36.3% respectively.

A great achievement has been made in the plateau-featur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Qinghai. The proportion of the pillar and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like sal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power, petroleum, natural gas, nonferrous metal, metallurgy, pharmacy, building materials, agro-livestock product processing, etc. keeps increasing with the focus on new rising industrial cluster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saline resources, new light metal materials and modern Chinese and Tibetan herbal medicine along with the fast growing of industrialized agro-livestock industry and tourism.

青海彼岸翻译工作室(Qinghai Beyond Translation Studio) mikevan@https://www.360docs.net/doc/1c3601946.html,

甘肃省省情概况(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甘肃省省情概况 地理: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 度31 分-42 度57 分、东经92 度13 分-108 度46 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 万平方公里。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ft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ft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ft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ft地、北ftft地。 甘肃是个多ft的省份,地形以ft地、高原为主。主要ft脉有祁连ft、陇ft(即六盘ft、岷ft、阿尔金ft、马鬃ft、龙首ft、西倾ft、子午岭等)。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ft 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ft脉发源。 气候: 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ft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ft、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ft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ft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年均降水量300 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 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 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 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 天,沙尘暴日数为1~37 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人口: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603.34 万人,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 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30 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省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 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

青海省省情简介(英译)

青海省省情介绍 一、概况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彼岸翻译工作室(Qinghai Beyond Translation Studio)mikevan@https://www.360docs.net/doc/1c3601946.html, Brief Introduction of Qinghai 1. Summery: Qingha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Qinghai is named after Qinghai Lake, the largest inland salt lake in China (Short for Qing). The four fifths of area in Qinghai is plateau with its average altitude over 3,000 m above sea level so that Qinghai has its typical plateau continental climate with its strong solar radiation, longer sunshine hours, grea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triking vertical changes.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二是多民族聚居。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三是资源丰富。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四是生态地位重要。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Basic Features: 1.1 Vast area and sparse population: Qinghai lies between 89°35' and 103°04'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及答案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及答案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一)(第一讲、第二讲) 一、填空(2×10=20分)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全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2.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3.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亘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成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4.青海省总人口为 557.3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256 万,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仅次于西藏和新疆,占全国第三位。 5.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江河的源头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近 5000 米的青海南部高原。6.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亚洲脊椎”的美称,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2500 多公里。 7.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有不少是国家的艺术精品。例如1973年在大通上孙家寨1995年在同德宗日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8、为了巩固汉朝在河湟地区的统治和为长期经营作打算,赵充国上奏朝廷,在河湟地区罢兵屯田。 9、唐代,饮茶成为青藏高原吐蕃等民族普遍的饮食习惯,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因此这时在农牧交易活动中茶马互 市渐渐兴起,并成为一般民族贸易的代名词。 10.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50年 1 月 1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青海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名词解释(4×6=24分) 1.湿地: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独特生态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赋予“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等多种美称。例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 二大的内陆咸水湖,1992年被联合国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国七大重要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 2.河湟谷地:河湟谷地是指青海日月山以东、同仁县以北的黄河龙羊峡河段以下流域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是青海 东部达板山与积石山之间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带,主要由湟水谷地和黄河谷地两个河流冲击平谷构成。谷地范围包括省会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全部。 3.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于1924年首次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距今约4000——360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青海省境内齐家文化遗址有430多处,主要分布于东部河湟地区,特别是民和、乐都两县最为密集。 4.小北京“丹葛尔”:雍正初年,清朝政府在平定青海蒙古贵族罗布藏丹津叛乱后,选定日月山东侧的丹噶尔 作为农牧区间产品交易的“市口”,丹噶尔由此发展成为青海地区最大的农牧产品集散市场。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距西宁市40公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丹噶尔附近的日月山就是唐代的赤岭,是青海农牧两区的天然分界线,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三、判断题(8×1=8分) 1.青海草原是全国有名的牦牛之乡,牦牛数量占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2.青海西北干旱区主要是指青海湖盆地和和河湟谷地。(×) 3.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4. 祁连山的三大优势矿产资源是煤、石棉、沙金。(√)

青海省总体概况

美丽的青海,可爱的家乡 ——青海省总体概况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地球第三极”,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部,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带,有举世闻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的美誉,有“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与有千里蜿蜒祁连山,天然屏障阿尔金山、飞雪弥漫唐古拉山,嵯峨峻峭的巴颜喀拉山,雄峙独耸的日月山,云缠雾绕的阿尼玛沁山等群山,共同构筑了青海高原的奇莽和挺拔。在群山环抱中,孕育出纵横交织的湖泊水系,400多个湖泊千姿百态,200多条江河源远流长,4256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水天一色,万鸟竞翔,令人为之神往。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全省总计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6个市辖区 3个县级市27个县 7个自治县3个县级行委。省会为西宁市。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2016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93.46万人。 青海高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海拔大多在3500米以上,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西部、新疆南部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高原周围大山环绕,南有喜玛拉雅山,北有阿尔金山、昆仑山和祁连山,西为喀喇昆仑山,东为横断山脉。高原内还有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这些山脉大多超过5500米,其中喜玛拉雅山有16座山峰超过8000米。高原被山脉分隔成许多盆地、宽谷。湖泊众多,青海湖、纳木错等都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 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由于地势高,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高于4500 米的地方最热月份平均温度不足10℃,没有绝对的无霜期,谷物难以成熟,只宜

青海省情

地理概况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称为青南高原。 长江源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黄河源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青海湖 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 地理气候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

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青海省西宁矿产资源简介 西宁自然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镍、钴、锡、钼、锑、汞、铁、锰、铬、钛、钒等。探明的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还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 水能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 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 条,总蕴藏量2337.46 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 万千瓦,其中装机25 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 座,2.5 万至25 万千瓦的可建51 座。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 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 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 亿立方米。 植物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 科、331 属、947 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 种,著名中药材50 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 种、鸟类294 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 和1/4。现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 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 种,二类保护动物20

青海省情省貌、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公职考试必备资料 青海省情省貌、时事政治考试题库 (资料答案测试题) 第一讲(山宗水源) 1.青海省位居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北部。 2.青海省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总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3.青海省因境内有全省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4.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脉横恒青海境内,构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将全省分割成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里区域,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貌。 5.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民和县的下川口村海拔1650米。 6.青海人口密集的河湟地区盛夏6至8月平均温度为5.4~19.9°,省会西宁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夏都”。 7.青海是全国五牧区之一,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十分之一,在全省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和新疆,居第四位。 8.青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公认的野生动植物王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257种,其中分布于青海境内就有69种。 9.为了有效地保护好野生动物,国家和青海省已批准建立了三江源、可可西里、青海湖鸟岛、玉树隆宝滩等著名保护区。 10.青海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黄河上游是青海省水电资源最密集的地方。 11.青海还是太阳能和风能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2.青海少数民族人口约256 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一半。 13.青海省目前共辖有1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个地区和 6 个民族自治州。 14.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江河,他们的源头在同一个“摇篮”,那就是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青海南部高原。 15.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总面积超过1.3万平方公里,仅半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430个。 16.三江源头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海拔3450~6621米之间。 17.昆仑山是世界著名大山,享有“亚洲脊椎”的美称,自新疆起直奔西藏、东跨青海、四川绵延2500多公里。 18.唐古拉山是青海境内最为险峻的一座山脉,它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被称为“青藏分水岭”。 19.柴达木盆地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

青海省情

青海省省情 一、概况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二是多民族聚居。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三是资源丰富。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四是生态地位重要。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

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水能资源:青海省河流众多,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总计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其中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全省有6个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可达7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43.6%和年发电总量的38.l%,被誉为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青海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冷湖油田、尕斯库勒油田、花土沟油田和狮子沟油田为主。含油面积达147平方公里,有三个时代的生油层,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42个。探明油田17个,原油保有储量近2亿吨,居全国第十位;天然气已探明9个气田,保有储量472.1亿立方米,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为70.82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高原动植物资源:青海是我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各类牲畜2215.2万头(只),其中牦牛、藏羚羊等牲畜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具有高原特色的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蕨麻、鹿角菜、发菜、三刺等资源十分丰富。

青海省的文化发展

七大民族文化产业是:一,以唐卡、昆仑玉、藏毯、民间刺绣、民族服饰等为龙头的工艺美术产业;二,以专业艺术团体为龙头、以民营演出团体为基础的民族歌舞演出业;三,以青海人民(民族)出版社、西海民族音像出版社为龙头的民族出版产业;四,以青海虎彩印刷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印刷产业;五,以青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发行产业等;六,以藏族、土族、撒拉族民族歌舞为重点的艺术培训业;七,依托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以玉树康巴风情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 七大民族文化产业群是:一,以藏羊集团为龙头的藏毯产业和以伊佳为龙头的民族服饰产业基地;二,以黄南热贡艺术为龙头的唐卡产业基地;三,以互助、循化、贵南县为龙头的民族刺绣产业基地;四,以格尔木为龙头的昆仑玉生产基地;五,以西宁新之奇工艺装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工艺礼品产业基地;六,以湟源、湟中、大通为龙头的皮绣、农民画、皮影基地;七,以西宁、平安、贵德为龙头的奇石产业基地。 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成果; ●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 ●充分体现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 ●将对加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重大作用。 背景链接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对省情认识的逐步深化,青海区域发展的思路日益明晰,布局不断优化,地区特色逐步显现。“九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一线、带动两翼、稳定发展青南”的区域发展战略,把全省划分为西宁经济区、东部经济区、柴达木经济区、环湖经济区和青南经济区五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十五”时期又进一步提出了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构筑特色”的原则,把全省划分为东部综合经济区、柴达木资源开发区和三江源生态经济区三大区域;在总结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十一五”时期提出了重点发展东部地区和柴达木地区,适度发展环青海湖地区,保护和治理三江源地区,逐步形成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2007年,青海省委、省政府结合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现阶段青海发展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思想。 2009年10月9日,省委书记强卫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常委会第75次会议。会议研究并原则同意省政府党组关于《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青海省各地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是我们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总体战略构想,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认可。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的论证指导,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区域分工、政策措施符合省情实际,充分体现了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分区域发展定位、重点任务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将对进一步指导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招商引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提供重要依据,对加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重大作用。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务之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跨越发展;着力落实生态立省战略,构建全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绿色发展;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和谐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统筹发展;推动形成“四区两带一线”分工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基本原则 ——坚持尊重自然,优化发展布局。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高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坚持突出特色,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载体,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创出高原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牧业向优质化、品牌化和规模

2019年青海公务员申论考情分析与预测

2019年青海公务员申论考情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申论主题分析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就是指政府施政要 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个 方面整合为一体去考量,而申论主题的类型亦与之相吻合,不会跳出 这五大方面。同时,因为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角度、解决方式不同,主 题会出现差异。 2011—2018年,青海省考申论科目多次参加多省市联考,申论主题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 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和国家一再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经 济更好更快发展”“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务员多省市联 考作为每年一次、影响广泛的招录考试,也同样重视对经济发展和社 会民生领域的考查。2011—2018年,青海省考申论主题涉及经济领域 5次,且都出现在最近四年;涉及社会领域9次,每年都有涉及。由此 可见,经济和社会类主题的考查频率极高,考生在备考的同时,要重 点注重经济、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内容全面,哲理性强 2011—2014年,青海申论主题比较具体,范围较窄;从2015年起,青海申论主题涉及领域开始扩大,包含内容更广。例如,2015年青海 申论主题聚焦创新,给定资料不但提到了“创客运动”这种典型的经 济领域创新,还提到了禁止“候鸟式开会”、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等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习惯转变;2018年县乡级在考查乡村振兴主题时,材料包含乡村环境保护、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才建设等内容,涉及 生态、经济、社会领域。这种考查方式要求考生具备广阔的视野,能 够从全局考虑问题,广泛联系社会实际。

青海概况导游词3篇

青海概况导游词3篇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青海概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青海概况导游词范文1: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 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 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内行政区划为3个市,6个自治州,1个地区公署,47个县,省会为西宁市。 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8万。 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 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

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 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与新疆、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比邻。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 资源丰富,气候宜人。 青海省自然风光雄奇壮美。 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 “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法会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仪式之一,主要用来祭司和弘扬佛法。 玉树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历来有进行法会的传统,并吸引当地信徒和游客的参与。 青海四季皆宜旅游。

贵州省基本省情

贵州省基本省情 (2011年9月) 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贵州国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3%,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省辖9个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常住人口3479万人,有49个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7个,少数民族人口1254.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6.1%。 贵州能源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水能储藏量1814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煤炭保有储量549亿吨,居全国第五位,有2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五位。贵州有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特色产业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基地,“三线建设”以来,积累了大量人才和技术成果,具有一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贵州还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发展民族制药和食品工业潜力巨大。贵州旅游资源优势独特,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相结合,加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旅游和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贵州地理位臵重要,是我国西南联结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前沿,近年来以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

断加快,在我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使贵州成为一片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潜力的投资创业热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国家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亿元增至4594亿元,实现了翻番;财政总收入由366.2亿元增至969.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由182.5亿元增至533.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6%和24%。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公路通车里程由10.7万公里增至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576公里增至1507公里,已有96.9%的乡镇和29.6%的建制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铁路通车里程1983公里,在建里程1216公里。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全面实施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达到231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参合率达96.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103.6亿元,完成60.1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近14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

青海省省情省貌介绍 青海省简称青,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 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 1928年设青海省,省会西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七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八十一万。 省内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有汉、藏、回、蒙古、哈萨克等民族。 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牡区内草原广袤, 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 本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万头。 远看是高山,近看似平川——游客如此勾勒青藏地貌,这是从飞机上鸟瞰所得印象。飞机飞近横亘于甘肃与青海间的祁连山时,看到这千尺绝壁的高山会感 到惊呀;飞机越过界山后的起伏山地,却见大片的青海湖,以及辽阔的柴达木盆

地(面积大约二十七万平方公里),使人难于置信这是高原上的平川。再往南飞, 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自西逶迤,看似高出地面不过五百至一千 公尺之间的缓坡,起伏于高原之上。山脚谷地是一片草原景色,要不是高达雪线 (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雪峰,像大海上的白头浪花漫卷在高原之上,也许会把 那片草原当作沿海平原上的低矮丘陵地。 高原上的山岭虽然不见高耸千仞,却是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峰,冰雪融化成的雪水,长年渗进草甸下漫流,聚成沼泽,汇成溪流,再汇百川而成黄河、长江。 黄河水像摇篮似的抚育中华民族;长江水则滋润中原大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 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 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 因此而得名“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省内行政区划为1个市, 6个自治州,1个地区公署,47个县,省会为西宁市。有藏、回、蒙古、撒拉等

青海情况介绍

附件三: 青海省省情介绍 一、概况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二是多民族聚居。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三是资源丰富。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四是生态地位重要。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水能资源:青海省河流众多,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

青海省的导游词

青海省的导游词 导读:关于青海省的导游词1:五奇西宁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大美青海,欢乐夏都——西宁市。我是你们接下来的西宁两日游中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小**。 翻开世界地图,在亚欧大陆的中南部,一块棕褐色彩的高地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高亢海拔,辽阔面积,年轻历史和独特位置与一体的,具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相信每一位中国人对此都耳熟能详,但对于青藏高原的门户---西宁,却都不甚了解吧!中国汉字讲究同音异形,琪的同性异形字之一就是神奇,奇特的“奇”,那今天呢,我就用五个“奇”,带您走入欢乐夏都--西宁。 西宁第一奇就奇在“气候奇特复杂”.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寓意“西陲安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的门户,“右通海藏,左引甘凉”,虽然是平地升天的第一步,但它的海拔已经达到2250米,比东岳泰山顶峰还高出600多米。西宁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18.9摄氏度。也正是由于高海拔,西宁夏季日平均气温只有15--17度左右,素有“西宁无夏日”之称,相对于内地火炉般的盛夏,这里的确是天然的避暑胜地,为此,西宁市特意打出“中国夏都”品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西宁的夏日更加迷人“夏都”的旅

游品牌早已深入人心,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此外,由于西宁西北部有祁连山,日月山等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气很难入侵,一月平均气温约-10度,加之,暖气普及率相当高,使得滴水成冰的日子也成了暖冬。用“夏无炎暑,冬无酷寒,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来形容西宁的气候在合适不过了。西宁的气候不仅奇特,而且复杂。其实,西宁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高寒缺氧,人烟稀少,常年冰封的不毛之地,它确实有亘古连绵的冰山雪峰,但它也有葱葱郁郁的森林,深切低下的炎热河谷和温泉,加之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绚丽多次的民俗风情,使得西宁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果说西宁第一期归功于自然的鬼斧神工,那西宁第二奇就非人类奇迹莫属。由于自然,历史,区位等因素,青藏高原的面积虽占全国总面积的25%,然而人口却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青藏高原因此也一度被世界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然而,素有“中国最安静城市”之称的西宁市却最先打破缄默,成为青藏高原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城市。西宁作为古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枢纽,商业交往频繁,古羌人在此游牧生息的同时吸收了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开始定居农耕,并逐渐形成了以日月山为界的青海东部农业区,加之,较青藏高原腹地更为优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使得西宁市人口密度居整个青藏高原之首,2013末西宁市7665平方千米的土地却拥有222.87万人口,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奇迹”,在这222.87万人口中,西宁将“和谐,包容,多元”演绎的淋漓尽致,

青海地域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20个) 1、青海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前的()晚期。 A、新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C 2、约在距今约6000年前,青海地区进入了()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A、辛店文化 B、齐家文化 C、卡约文化 D、马家窑文化 答案:D 3、发达而且规模宏大的()是马家窑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A、制铜业 B、制陶业暨彩陶文化 C、石器制造业 D、青铜器制造业 答案:B 4、齐家文化除铜器之外值得注意的又一文化元素是()。 A、彩陶文化 B、青铜器文化 C、玉文化 D、建筑文化 答案:C 5、()对我们研究高原早期民族如藏族、羌族的起源历史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族交流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A、宗日文化 B、齐家文化 C、卡约文化 D、马家窑文化

答案:A 6、两汉时期,()是青海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 A、汉族文化 B、藏族文化 C、鲜卑人文化 D、羌人文化 答案:D 7、东晋隆安元年(397年), 河西鲜卑秃发氏首领秃发乌孤在青海境内建立了(),存在了18年,对开拓河湟地区、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A、前秦政权 B、后凉政权 C、南凉政权 D、吐谷浑政权 答案:C 8、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青海境内建立的(),立国达350年之久,极大地促进了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A、前秦政权 B、后凉政权 C、南凉政权 D、吐谷浑政权 答案:D 9、南北朝时期青海境内的()即青海道由于河西的战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A、丝绸之路南道 B、丝绸之路西道 C、丝绸之路北道 D、丝绸之路 答案:A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在青海兴起,对青海社会进步

青海省情介绍

青海省情简介 青海简称青,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1929年1月正式建省,1950年1月1日正式成立。她位于祖国的西北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素有“中华水塔”、“江河源头”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周边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四省区接壤。现辖西宁市、海东地区,以及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果洛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8个市、地、州,51个县级行政单位。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全国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仅高于西藏。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土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6.32%。青海省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寒、少雨、多风、缺氧,日照时间长,居全国第二,省会西宁市及海东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青海境内多山多水,主要山脉的主峰一般都在4500米以上。昆仑山是青海山脉的主体,平均海拔5500米;唐古拉山横亘在青海西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位于青海西北部;此外,还有巴额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著名山脉。青海河流众多,境内大小湖泊2043个,水体总面积13665平方公里。

青海是资源性省份,不仅种类全,储量大、品质好、价值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截止2006 年底,新发现矿产地5处,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在已探明的矿产保有储量中,有54种居全国前10位,10种居全国首位。 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古建筑201处,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11处。著名古迹和旅游点有塔尔寺、青海湖、瞿昙寺、柳湾氏族公墓、莽莽昆仑、风雪祁连、江河源头、孟达天池、盐湖奇景、万丈盐桥和日月山等。 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884.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9.7亿元,总财力达到1260亿元,支出11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亿元;旅游总收入12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64.4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