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9第九章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9第九章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练习题

1.重复测量设计相对独立样本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解释重复测量设计和匹配被试设计的区别。

2.分别简述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的适用条件。

3.举例说明分别适用于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的实际研究。

4.以下关于相关样本t检验的假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种处理条件下的观测值是独立的

(B)差异值(D)的总体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C)被试内的观测值独立

(D)总体方差已知

5.以下是一个重复测量研究样本差值的描述:

样本1:n=10,?x D=+4.00,S=10;

样本2:n=10,?x D=+12.00,S=10。

a.使用每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其分布(或者简要描述分布),并确定数据中零值的位置。

b.虚无假设是总体平均差值为0(u D=0),哪个样本更可能拒绝虚无假设?并做出解释。

6.样本量n=9的重复测量t检验的差值(D值)的SS=288。

a.样本差值均值?x D=3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是否可以拒绝虚无假设。

b.样本差值均值?x D=6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是否可以拒绝虚无假设。

7.Strack,Martin,和Stepper(1998)研究发现与将铅笔置于嘴唇上时(被试皱眉头)相比,将铅笔置于牙齿上时(被试微笑)被试认为卡通图片有趣的概率更高。研究者对40~45岁之间的16个成年人被试重复上述实验。研究者记录了每个被试微笑和皱眉头时判断卡通图片有趣概率的差异。平均来讲,被试在微笑时认为卡通图片有趣的概率更高,?x D=3.6,SS=960。数据是否表明被试在微笑时认为卡通图片有趣的概率显著更高。α=0.05,单侧检验。

t检验习题及答案

例题7.5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以生产袋装食品为主,每天的产量大约为8000袋左右。按规定每袋的重量应为100g。为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企业质检部门经常要进行抽检,以分析 每袋重量是否符合要求。现从某天生产的一批食品中随机抽取25袋,测得每袋重量如表7—2所示。 表7—2 25袋食品的重量 112.5 101.0 103.0 102.0 110.5 102.6 107.5 95.0 108.8 115.6 100.0 123.5 102.0 101.6 102.2 116.6 95.4 97.8 108.6 105.0 136.8 102.8 101.5 98.4 93.3 已知产品重量的分布,且总体标准差为10g,试估计该天产品平均质量的置信区间,以为95%建立该种食品重量方差的置信区间。 解:已知δ=10,n=25,置信水平1-α=95%,Z x/2=1.96

案例处理摘要 案例 有效缺失合计 N 百分比N 百分比N 百分比 重量25 100.0% 0 .0% 25 100.0%

描述 统计量标准误 重量均值105.7600 1.93038 均值的95% 置信区间下限101.7759 上限109.7441 5% 修整均值104.8567 中值102.6000 方差93.159 标准差9.65190 极小值93.30 极大值136.80 范围43.50 四分位距9.15 偏度 1.627 .464 峰度 3.445 .902 重量 重量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9 . 3 4.00 9 . 5578 10.00 10 . 0111222223 4.00 10 . 5788 2.00 11 . 02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13第十三章完全随机单因素方差分析-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练习题 1.因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变异是() (A)处理内变异 (B)偶然因素变异 (C)处理间变异 (D)实验误差变异 2.完全随机单因素方差分析中,F检验对应的分子的自由度为3,分母的自由度为16,则参加实验的被试数量和因素的水平分别是() (A)16 ,3 (B)17 ,4 (C)19 ,4 (D)20 ,4 3.对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处理内误差,下面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A)反映了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 (B)处理内误差一定小于组间误差 (C)其自由度为N—k(N为观测个数,k为组数) (D)反映了随机因素的影响 4.方差分析中,我们常常用到事后检验。请回答: (1)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事后检验? (2)如果只存在两个处理组,还需要进行事后检验么?为什么? (3)如果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还需要进行事后检验么?为什么? 5.在一个实验中,有三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有7名被试。如果采用Tukey的可靠显著差异法来进行事后检验,处理内均方MS处理内=15.75,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临界HSD的值为多少? (A)7.66 (B)5.42 (C)6.25 (D)8.12 6.下面是一个方差分析表,其中有一些空格。将表中的空格填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变异来源SS df MS F 处理间42.596 —10.649 — 处理内162.450 — 3.610 总体——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有多少个水平? (2)假设每个处理组的人数相等,在每个处理组中多少被试? (3)如果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那么F的临界值是多少?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4)这个方差分析的测量效应是多少? (5)这个方差分析的效应值是多少?按照Cohen的标准,效应大小如何? 7.下面的数据来自于一个完全随机单因素实验,该实验有三种处理水平。如果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能否得出结论认为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1 5 10 N=12 3 5 6 G=60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统计学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学》实验分析报告 实验完成者 罗雪清 班级 2014级1班 学号 201406240122 实验时间 2016 年5月12 日 一、实验名称 假设检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二、实验目的 1、能够熟练使用SPSS进行两个彼此独立的来自正态分布总体的样本的T检验; 2、掌握利用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推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 3、运用SPSS分析检验。 三、实验步骤 1、打开SPSS,选择输入变量; 2、定义变量,输入数据。①点击“变量视图”定义变量工作表,用“name”命令定义变量“汽油价格”;②变量“月份”,1月份赋值为“1”,2月份赋值为“2”;③点击“数据视图”,按顺序将汽油价格输入,同时在月份中输入对应的月份; 3、设置分析变量。数据输入完后,点菜单栏:“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T)”,将“汽油价格”移到检验变量列表中进行分析,将“月份”移到分组变量列表中进行分析,定义组:1月份为“1”,2月份为“2”;置信区间为95%,点击确定。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附件一:组统计量表,给出了各个样本的均值,标准差和均值的标准误;附件二:单个样本检验表,给出了各个样本的F值(F)t值(t)、自由度(df)、P值(Sig.双尾)、均值差值、差值的95%可信区间等。 通过F检验,得出概率p=0.100大于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两总体方差相等;再经T检验,得出概率0.283大于0.05,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方差相等,故:假说:“该地区1月份和2月份的汽油价格存在较大的变动”成立。 五、自评及问题 1、掌握了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原理和运用SPSS分析检验; 2、熟悉SPSS软件操作和方法; 3、通过检验得出结论的真否,能够更快更简单的检验数据; 4、对数据的检验,让我很快的了解该数据的代表性。 六、成绩 七、指导教师 附件一、 附件二、

T检验例题

T检验 习题1.按规定苗木平均高达1.60m以上可以出圃,今在苗圃中随机抽取10株苗木,测定的苗木高度如下: 1.75 1.58 1.71 1.64 1.55 1.72 1.62 1.83 1.63 1.65 假设苗高服从正态分布,试问苗木平均高是否达到出圃要求?(要求α=0.05) 解:1)根据题意,提出:无效假设为:苗木的平均苗高为H0=1.6m; 备择假设为:苗木的平均苗高H A>1.6m; 2)定义变量:在spss软件中的“变量视图”中定义苗木苗高, 之后在“数据视图”中输入苗高数据; 3)分析过程 在spss软件上操作分析过程如下: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检验——将定义苗高导入检验变量——检验值定义为1.6——单击选项将置信区间设为95%——确定输出如下: 表1.1:单个样本统计量 表1.2:单个样本检验 4)输出结果分析 由表1.1数据分析可知,变量苗木苗高的平均值为1.6680m,标

准差为0.0843,说明样本的离散程度较小,标准误为0.0267,说明抽样误差较小。 由表1.3数据分析可知,T检验值为2.55,样本自由度为9,t检验的双尾检验值为0.031<0.05,说明差异性显著,因此,否定无效假设H0,取备择假设H A。 根据题意,苗木的苗高服从正态分布,由以上分析知:在显著水平为0.05的水平上检验,苗木的平均苗高大于1.6m,符合出圃的要求。 习题2.从两个不同抚育措施育苗的苗圃中各以重复抽样的方式抽得样本如下: 样本1苗高(CM):52 58 71 48 57 62 73 68 65 56 样本2苗高(CM):56 75 69 82 74 63 58 64 78 77 66 73 设苗高服从正态分布且两个总体苗高方差相等(齐性),试以显著水平α=0.05检验两种抚育措施对苗高生长有无显著性影响。 解:1)根据题意提出:无效假设为H0:两种抚育措施对苗木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备择假设H A:两种抚育措施对苗高生长影响显著; 2)在spss中的“变量视图”中定义变量“苗高1”,“抚育措施”,之后在“数据视图”中输入题中的苗高数据,及抚育措施,其中措施一定义为“1”措施二定义为“2”; 3)分析过程 在spss软件上操作分析过程如下:分析——比较变量——独立

9第九章两个相关样本的t检验-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练习题 1.重复测量设计相对独立样本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解释重复测量设计和匹配被试设计的区别。 2.分别简述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的适用条件。 3.举例说明分别适用于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样本t检验的实际研究。 4.以下关于相关样本t检验的假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种处理条件下的观测值是独立的 (B)差异值(D)的总体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C)被试内的观测值独立 (D)总体方差已知 5.以下是一个重复测量研究样本差值的描述: 样本1:n=10,?x D=+4.00,S=10; 样本2:n=10,?x D=+12.00,S=10。 a.使用每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其分布(或者简要描述分布),并确定数据中零值的位置。 b.虚无假设是总体平均差值为0(u D=0),哪个样本更可能拒绝虚无假设?并做出解释。 6.样本量n=9的重复测量t检验的差值(D值)的SS=288。 a.样本差值均值?x D=3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是否可以拒绝虚无假设。 b.样本差值均值?x D=6在α=0.05的双侧检验中是否可以拒绝虚无假设。 7.Strack,Martin,和Stepper(1998)研究发现与将铅笔置于嘴唇上时(被试皱眉头)相比,将铅笔置于牙齿上时(被试微笑)被试认为卡通图片有趣的概率更高。研究者对40~45岁之间的16个成年人被试重复上述实验。研究者记录了每个被试微笑和皱眉头时判断卡通图片有趣概率的差异。平均来讲,被试在微笑时认为卡通图片有趣的概率更高,?x D=3.6,SS=960。数据是否表明被试在微笑时认为卡通图片有趣的概率显著更高。α=0.05,单侧检验。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两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

两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利用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推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检验前提: 样本来自的总体应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两样本相互独立,样本数可以不等。 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 提出假设 原假设H_0:μ_1-μ_2=0 备择假设H_1:μ_1-μ_2≠0 建立检验统计量 如果两样本来自的总体分别服从N(μ_1,σ_1^2 )和N(μ_2,σ_2^2 ),则两样本均值差(x_1 ) ?-x ?_2应服从均值为μ_1-μ_2、方差为σ_12^2的正态分布。 第一种情况:当两总体方差未知且相等时,采用合并的方差作为两个总体方差的估计,为:s^2=((n_1-1) s_1^2+(n_2-1) s_2^2)/(n_1+n_2-2) 则两样本均值差的估计方差为: σ_12^2=s^2 (1/n_1 +1/n_2 ) 构建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量为: t= ((x_1 ) ?-x ?_2)/√(s^2 (1/n_1 +1/n_2 ) ) 此时,T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n_1+n_2-2个自由度的t分布。 第二种情况:当两总体方差未知且不相等时,两样本均值差的估计方差为: σ_12^2=(s_1^2)/n_1 +(s_2^2)/n_2 构建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量为: t= ((x_1 ) ?-x ?_2)/√((s_1^2)/n_1 +(s_2^2)/n_2 ) 此时,T统计量服从修正自由度的t分布,自由度为: f= ((s_1^2)/n_1 +(s_2^2)/n_2 )^2/(((s_1^2)/n_1 )^2/n_1 +((s_2^2)/n_2 )^2/n_2 ) 可见,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是决定t统计量的关键。所以在进行T检验之前,要先检验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SPSS中使用方差齐性检验(Levene F检验)判断两样本方差是否相等近而间接推断两总体方差是否有显著差异。 三、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和p值 将样本数据代入,计算出t统计量的观测值和对应的概率p值。 四、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上,做出决策 首先,利用F统计量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Levene F检验的原假设为两独立总体方差相等。概率p<0.05时,有充分理由拒绝原假设,说明方差不齐;否则,两样本方差无显著性差异。 其次,将设定的显著性水平α与检验统计量的p值比较,如果t统计量的p值小于α,落入拒绝域内,则我们有充分理由拒绝原假设,认为两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 SPSS实现过程: 菜单:Analyze -> Compare Means->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Test Variable(s):待检验的变量(一般是定距或定序变量) Grouping Variable :分组变量(只能比较两个样本)

18第十八章计数数据的检验-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练习题 1.以下表格是女主试帮助有魅力和无魅力男求职者的次数,请根据此次试验数据得出相应 结果并做出解释。 有魅力型无魅力型合计帮助17 13 30 不帮助24 27 51 合计41 40 81 2.王者之争一般持续4~7个游戏。1922~1989年,每期持续的游戏个数分布为: 游戏个数 4 5 6 7 实际次数11 15 13 29 请问游戏次数的分布概率是否相同? 3.有人想研究幼儿的颜色喜好,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问幼儿对颜色的喜好是否不同? 色调红橙黄绿青蓝紫 喜欢人数55 57 40 53 60 46 39 4.以下是四种理财方式A、B、C、D,研究者对理财方式的选择和客户的收入情况之间的 关联比较感兴趣,因此,研究者对300名客户进行了调查,请问理财方式的选择和客户的收入情况是否存在关联,以及关联程度如何。 低收入高收入理财方式A 36 84 理财方式B 39 51 理财方式C 16 44 理财方式D 9 21 5.两名教师分别对全班同学的学业成绩进行了分类,其将学业成绩分为A优秀,B良好, C合格,D不合格四种,以下是两名教师的评定结果,两名教师的评价是否一致?评价一致性程度如何? 教师1 A B C D 教师2 A 15 17 21 10 B 11 12 14 8 C 12 17 9 12 D 9 13 8 6 6.研究者做了一项关于记忆和情绪之间关系的实验,他们让50名被试回忆小时候和爸爸 在一起的情景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然后再问及被试回忆情景时是高兴还是悲伤,以下是实验数据: 回忆妈妈回忆爸爸高兴35 31 悲伤15 19 研究者打算用x2检验分析这组数据,请问研究者的分析方法正确吗?请做出解释。 7.已知某区升学率为45%,其中某校300名毕业生中共升学162人,问该校升学率与全区的升学率是否相同?

医药数理统计第六章习题(检验假设和t检验)

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 抽样误差越大 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 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 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B. 测量不准确 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D. 个体差异 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 3.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 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 C. 正态分布 D. t分布 E. 标准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 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E. 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 9.1×109/L,其含义是 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 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答案:E D C D E 二、计算与分析 1.为了解某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现随机抽取该地小学生450人,算得其血红蛋白平均数为101.4g/L,标准差为1.5g/L,试计算该地小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数的95%可信区间。 [参考答案] 样本含量为450,属于大样本,可采用正态近似的方法计算可信区间。 101.4 X=, 1.5 S=,450 n=,0.07 X S=== 95%可信区间为 下限: /2.101.4 1.960.07101.26 X X u S α=-?= -(g/L) 上限: /2.101.4 1.960.07101.54 X X u S α +=+?=(g/L) 即该地成年男子红细胞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为101.26g/L~101.54g/L。 2.研究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已知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是175mg/dl,现测得100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07.5mg/dl,标准差为30mg/dl。问题: ①如何衡量这100名儿童总胆固醇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 ②估计100名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95%可信区间; ③根据可信区间判断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均数的标准误可以用来衡量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即 30 S=mg/dl,100 n= 3.0 X S=== ②样本含量为100,属于大样本,可采用正态近似的方法计算可信区间。 207.5 X=,30 S=,100 n=,3 X S=,则95%可信区间为 下限: /2.207.5 1.963201.62 X X u S α=-?= -(mg/dl)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使用SPSS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F检验、显著性差异、计算p值

使用SPSS 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F检验、显著性差异、计算p值 SPSS版本为SPSS 20. 如有以下两组独立的数据,名称分别为“111”,“222”。 111组:4、5、6、6、4 222组:1、2、3、7、7 首先打开SPSS,输入数据,命名分组,体重和组名要对应,111组的就不要输入到222组了。数据视图如下: 变量视图如下,名称可以改成“分组嗷嗷嗷”“体重喵喵喵”等

点击“分析”-“比较均值”-“独立样本T检验” 来到这里,分组变量为“分组嗷嗷嗷”,检验变量为“体重喵喵喵”。

【关键的一步】点击分组嗷嗷嗷,进行“定义组”

【关键的一步】输入对应的两组数据的组名:“ 111”和“222” 点击确定,可见数据与组名对应上了。

点击“确定”,生成T检验的报告,即将大功告成!

第一个表都知道什么回事就不缩了,excel都能实现的。 第二个表才是重点,不然用SPSS干嘛。 F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用于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即方差齐性。 如图:F旁边的 Sig的值为.007 即0.007, <0.01, 即两组数据的方差显著性差异! 看到“假设方差相等”和“假设方差不相等”了么? 此时由于F检验得出Sig <0.01,即认为假设方差不相等!因此只关注红框中的数据即可。 如图,红框内,Sig(双侧),为.490即0.490,也就是你们要求的P值啦, Sig ( 也就是P值 ) >0.05,所以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PS:同理,如果F检验的Sig >.05(即>0.05),则认为两个样本的假设方差相等。 所以相应的t检验的结果就看上面那行。

17第十七章-刘红云版心理统计教材课后习题

练习题 1.下面数据: X Y 1 2 4 7 3 5 2 1 5 14 3 7 a.计算皮尔逊相关; b.计算回归方程以用X值预测Y值; c.运用回归方程对每个X值预测其相应Y值。 2.计算下列数据的回归方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 X Y 3 12 0 8 4 18 2 12 1 8 3.下列数据表示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学业表现的关系: 情绪稳定性GPA ?x=49.0?Y=2.85 S X=12.0S Y=0.50 r=0.36 N=60 (1)计算X预测Y的回归方程; (2)如果X取值为65,则Y的预测值为多少? (3)计算预测Y值时的估计标准误; (4)计算此回归方程的测定系数。 4.10名学生期中(X)和期末(Y)数学考试的分数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期中 89 75 72 73 60 78 81 90 70 74 (X) 期末 92 82 76 78 70 84 83 85 75 80 (Y) (1)估计期末成绩对期中成绩的回归方程; (2)检验回归方程的有效性(α=0.5),并计算测定系数的大小; 期中得78分的学生,估计其期末得多少分,并求出这一估计值的68%的置信区间。 5.计算IQ分数是否可以预测认知记忆分数? 被试认知记忆分数IQ分数 1 4 103 2 10 111 3 12 106

4 8 118 5 5 101 6 5 92 7 7 100 8 9 113 9 6 110 6.下列是两变量的数据,回答一下问题。 X Y 1 2 3 5 2 3 5 9 4 7 (1)计算?X、?Y、S2x、S2y; (2)计算a、b; (3)如果x=2.5,那么Y值等于多少; (4)计算S yx。

三种常用的T检验

独立样本的T检验 (independent-samples T T est) 对于相互独立的两个来自正态总体的样本,利用独立样本的T 检验来检验这两个样本的均值和方差是否来源于同一总体。在SPSS 中,独立样本的T检验由“Independent-Sample T Test”过程来完成。 例: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高低之分,他们(她们)所教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 例题分析: ——研究目的:寻找差异 ——自变量: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ordinal data等级变量),有两个水平:;level1低水平,level2 高水平 ——因变量:学生的双语教学态度(interval data等距变量) SPSS操作步骤 ·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Click the 双语教学态度to the column of “Test V ariable(s)” and the 教师英语水平分组to the column of “Grouping variable” ·Click the button of “Define Groups…” and put the group numbers “1” and “3” into Group 1 and Group 2, and “Continue” back, then “OK”.

结果在论文中的呈现方式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不同,其所教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有显著差异(t=-3,249, df=72, p<0.05)。双语教师英语水平较低所教的学生,他们对双语教学态度的得分也显著低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双语教师所教的学生(MD=-0.65)。这可能是因为…… 练习:文科生和理科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是否有显著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 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检验两个相关的样本(配对资料)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 例:本次调查中,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水平和英语知识水平的评价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例题分析: ——研究目的:寻找差异 ——自变量:学生的评价对象(norminal data定类数据),有两个水平:level1对自身英语能力水平的评价,level2对自身英语知识水平的评价。 ——因变量: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和知识的评价分数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都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 ,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的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的物体的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是研究中确定的某一变量的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7.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8.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是测量数据 17人25本是计数数据 9.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卩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X反映样本平均数 P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样本相关系数 b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B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第三章集中量数 1. 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 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同质性原则。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②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 ③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 2.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中数适用于: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 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 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