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地区分布

资源型城市地区分布
资源型城市地区分布

全国资源型城市基本数据 Re: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复习:中国土地资源分类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在中国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1)按地形,土地资源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种分类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础。一般而言,山地宜发展林牧业,平原、盆地宜发展耕作业。 (2)按土地类型利用,土地资源可分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矿交通居民点用地等;宜开发利用土地枣宜垦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泽滩涂水域等;暂时难利用土地枣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这种分类着眼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着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已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生产潜力,调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途径,查明目前暂不能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探讨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对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合理安排生产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 (3)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

戈壁沙漠等。按《世界资源,1983》一的可比资料,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土规模较大的国家相比,农业用地比重偏小。 (4)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看,中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显著,其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向西经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宁夏盐池同心地区,再延伸到景泰、永登、湟水谷地,转向青藏高原东南缘。东南部是全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外流水系等的集中分布区,耕地约占全国的90%,土地垦殖指数较高,西北部以牧业用地为主,80%的草地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垦殖指数低。 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也很明显,长江、珠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浙、闽、台地区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1%,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5.9%。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占全国水量的14.4%,而这些半湿润、半干旱区需用灌溉的耕地却占全国耕地的58.3%。 总结: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是“财富之母”。

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名单

求“110 家城市商业银行”名单济南市商业银行洛阳市商业银行 ~~郑州市商业银行鞍山市商业银行 南充市商业银行铁岭市商业银行 上海银行 福州市商业银行抚顺市商业银行 大连银行 杭州市商业银行威海市商业银行 北京银行 宜宾市商业银行厦门市商业银行 江苏银行 包商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 宁波银行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南阳市商业银行 广州市商业银行 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上饶市商业银行 莱芜市商业银行 绍兴市商业银行沧州市商业银行 天津银行 自贡市商业银行德州市商业银行 宁波银行 兰州市商业银行盘锦市商业银行 盛京银行 宜昌市商业银行泉州市商业银行 渤海银行 长沙市商业银行廊坊市商业银行 成都市商业银行 大同市商业银行邯郸市商业银行 徽商银行 济南市商业银行柳州市商业银行 吉林银行 重庆银行玉溪市商业银行 南昌市商业银行 阳泉市商业银行西宁市商业银行 东莞银行 青岛银行枣庄市商业银行 哈尔滨银行 大庆市商业银行秦皇岛市商业银行浙商银行 襄樊市商业银行晋城市商业银行 南京银行 宁夏银行赣州市商业银行 哈尔滨银行 淄博市商业银行岳阳市商业银行 福州市商业银行 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鹤壁市城市信用社新乡市商业银行 厦门市商业银行孝感市商业银行 潍坊市商业银行 柳州市商业银行张家口市商业银行日照市商业银行 金华市商业银行九江市商业银行 泉州市商业银行 临沂市商业银行邢台市商业银行 昆明市商业银行 泰安市商业银行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 武汉市商业银行

哪位能提供一下国内112家城行厦门市商业银行信用社靖江市长江城市信用社 市商业银行的名单?福州市商业银行辽阳市商业银莱芜市商业银行中信嘉华银行 行温州市商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共15家) 赣州市商业银行临沂市商业银 行烟台市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鞍山市商业银行南京市商业银 中国银行 行宜昌市商业银行各农村商业银行及农信社(共 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 广州市商业银行宁波市商业银28家) 银行 行银川市商业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 贵阳市商业银行太原市商业银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江苏东吴 民生银行 行湛江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 桂林市商业银行泉州市商业银银行 发展银行 行天津市商业银行鄞州农村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 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台州市商业银行长沙市商业银业银行佛山禅城区农信社 国家邮政储汇局 行镇江市商业银行中山农信社昆明农信社新会 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 杭州市商业银行绍兴市商业银农信社 行郑州市商业银行高要农信社山东农信社厦门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社 徽商银行包头市商业银行焦农信社 (共69家) 作市商业银行广州农信社上海农信社浙江 苏州市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农信社 上海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 行威海市商业银行贵州农信社青岛农信社东莞淮安市商业银行嘉兴市商业银 湖州市商业银行沈阳市商业银农信社 行珠海市商业银行 行金华市商业银行天津农信社深圳农信社北京常熟市商业银行重庆市商业银 济南市商业银行石家庄市商业农信社 行无锡市商业银行 银行潍坊市商业银行重庆农信社顺德农信社沧州成都市商业银行昆明市商业银 吉林市商业银行哈尔滨市商业农信社 行武汉市商业银行 银行锦州市商业银行南海农信社武汉农信社吴江大连市商业银行兰州市商业银 呼和浩特市商业银行攀枝花市农村商业银行 行西宁市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葫芦岛市商业银行锡州农村商业银行 东莞市商业银行廊坊市商业银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精修订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版) 全国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注:1.带*的城市表示森工城市。 ?2.资源型城市名单将结合资源储量条件、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估调整。 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2013年) 成长型城市(31个) 地级行政区20个:朔州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松原市、贺州市、南充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延安市、咸阳市、榆林市、武威市、庆阳市、陇南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 县级市7个:霍林郭勒市、锡林浩特市、永城市、禹州市、灵武市、哈密市、阜康市; 县4个:颍上县、东山县、昌乐县、鄯善县。 成熟型城市(141个) 地级行政区66个:张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赤峰市、本溪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河市、大庆市、鸡西市、牡丹江市、湖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滁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宜春市、东营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三门峡市、鹤壁市、平顶山市、鄂州市、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云浮市、百色市、河池市、广元市、广安市、自贡市、攀枝花市、达州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安顺市、曲靖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渭南市、宝鸡市、金昌市、平凉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县级市29个:鹿泉市、任丘市、古交市、调兵山市、凤城市、尚志市、巢湖市、龙海市、瑞昌市、贵溪市、德兴市、招远市、平度市、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应城市、宜都市、浏阳市、临湘市、高要市、岑溪市、东方市、绵竹市、清镇市、安宁市、开远市、和田市; 县(自治县、林区)46个:青龙满族自治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义县、武义县、青田县、平潭县、星子县、万年县、保康县、神农架林区、宁乡县、桃江县、花垣县、连平县、隆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藤县、象州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文县、开阳县、修文县、遵义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晋宁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马关县、曲松县、略阳县、洛南县、玛曲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宁县、拜城县。 衰退型城市(67个) 地级行政区24个:乌海市、阜新市、抚顺市、辽源市、白山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淮北市、铜陵市、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枣庄市、焦作市、濮阳市、黄石市、韶关市、泸州市、铜川市、白银市、石嘴山市; 县级市22个:霍州市、阿尔山市、北票市、九台市、舒兰市、敦化市、五大连池市、新泰市、灵宝市、钟祥市、大冶市、松滋市、潜江市、常宁市、耒阳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合山市、华蓥市、个旧市、玉门市; 县(自治县)5个:汪清县、大余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易门县、潼关县; 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石拐区、弓长岭区、南票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精)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转型是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淮北市的基本情况为例,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论述转型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为关键,从资源型城市政府和国家层面找寻推动转型的路径。 资源型城市,又称“资源性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资源型城市大致可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因而所谓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目前,城市转型问题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以上意义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主要包 - 1 -

括以煤炭、石油、冶金、森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我国实行封闭的重工业化战略,工业的发展依靠本国廉价的能源、原材料作为支撑。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淮北市的情况看,1960年因开采闸河煤田而建市以来,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就先后建成大小矿井37对,年产原煤2700多万吨,电厂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累计向国家提供原煤7亿多吨,输送电力100多亿度。但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资源环境的耗竭性和空间结构形态的松散性。 首先,产业结构呈现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大都由资源开发基地演变而来,资源开发企业在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的多数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展开,并和资源主导产业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具有二产比重高、一、三产比重低的特点。比如淮北市煤炭、电力产业一直是发展的支柱产业,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4:53.5:35.1。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来看,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变化水平。单一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 2 -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公布

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公布(第一批+第二批)《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后,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扎实落实相关政策,取得积极进展。目前,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也将于近期下达。 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2007-2010年,设立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强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重点用于完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专项贷款贴息等方面"要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会同财政部以东北办前期完成的《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城市界定研究》等课题为基础,提出了首批12家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 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5个:阜新、伊春、辽源、白山、盘锦; 西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 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3个:焦作、萍乡、大冶(县级市); 典型资源枯竭地区1个:大兴安岭。 目前,财政部提出的2007年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方案也已经国务院批准,转移支付资金将于近期下达。在总结首批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归集相关数据,积极开展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的界定工作。

根据《若干意见》提出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要求,目前各有关省区加强了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分别组织制定本地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也在积极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保证合理使用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 国务院确定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日,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近年,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城市。 国务院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并强调省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要求资源枯竭城市要抓紧制定、完善转型规划,提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转型思路和发展重点,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用好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为保增长、促协调,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出一条新路。 具体名单如下: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

全国个资源型城市名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全国资源型城市名单(2013年版) 全国资源型城市有262个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126个,县级市62个,县(包括自治县、林区等)58个,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

注:1.带*的城市表示森工城市。 ?2.资源型城市名单将结合资源储量条件、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估调整。 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2013年)

地级行政区66个:张家口市、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忻州市、晋中市、临汾市、运城市、吕梁市、赤峰市、本溪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黑河市、大庆市、鸡西市、牡丹江市、湖州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南市、滁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宜春市、东营市、济宁市、泰安市、莱芜市、三门峡市、鹤壁市、平顶山市、鄂州市、衡阳市、郴州市、邵阳市、娄底市、云浮市、百色市、河池市、广元市、广安市、自贡市、攀枝花市、达州市、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安顺市、曲靖市、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渭南市、宝鸡市、金昌市、平凉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县级市29个:鹿泉市、任丘市、古交市、调兵山市、凤城市、尚志市、巢湖市、龙海市、瑞昌市、贵溪市、德兴市、招远市、平度市、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荥阳市、应城市、宜都市、浏阳市、临湘市、高要市、岑溪市、东方市、绵竹市、清镇市、安宁市、开远市、和田市; 县(自治县、林区)46个:青龙满族自治县、易县、涞源县、曲阳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义县、武义县、青田县、平潭县、星子县、万年县、保康县、神农架林区、宁乡县、桃江县、花垣县、连平县、隆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藤县、象州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铜梁县、荣昌县、垫江县、城口县、奉节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文县、开阳县、修文县、遵义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晋宁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马关县、曲松县、略阳县、洛南县、玛曲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宁县、拜城县。 衰退型城市(67个) 地级行政区24个:乌海市、阜新市、抚顺市、辽源市、白山市、伊春市、鹤岗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淮北市、铜陵市、景德镇市、新余市、萍乡市、枣庄市、焦作市、濮阳市、黄石市、韶关市、泸州市、铜川市、白银市、石嘴山市; 县级市22个:霍州市、阿尔山市、北票市、九台市、舒兰市、敦化市、五大连池市、新泰市、灵宝市、钟祥市、大冶市、松滋市、潜江市、常宁市、耒阳市、资兴市、冷水江市、涟源市、合山市、华蓥市、个旧市、玉门市; 县(自治县)5个:汪清县、大余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易门县、潼关县; 市辖区(开发区、管理区)16个:井陉矿区、下花园区、鹰手营子矿区、石拐区、弓长岭区、南票区、杨家杖子开发区、二道江区、贾汪区、淄川区、平桂管理区、南川区、万盛经济开发区、万山区、东川区、红古区。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主要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1996) 类型面积(万公顷) % 耕地13004 13.54 园地1010 1.05 林地22778 23.73 牧草地26610 27.72 城乡居民点2095 2.18 工矿用地277 0.29 交通用地547 0.57 其他29679 30.92 合计96000 100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1.1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质量特征 区域分布特征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1、数量特征 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2、质量特征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 类型多样;其中山地,高 原占26%,盆地占19%,

丘陵占10%,平原占12%。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占 总面积53.8%西部地区其 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物 量的9.5%.各光热水土资 源分布不平衡。 3、区域分布特征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4、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贫瘠、干旱少雨。 ?无水源保证; 10.1.2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土地荒漠化、沙化,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④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非农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3)土地污染严重 10.1.3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学术界在资源型城市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下面将主要观点进行归纳。 一、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问题 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资源型城市,不同学者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资源型城市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张秀生、陈先勇,2001)。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2.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张米尔、武春友,2001)。我们认为,这个定义也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3. 资源型城市就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郑伯红,1999)。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强调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显著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自然资源,属于以输出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区。 4. 有学者把单一产业性城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源型城市,如大庆(石油)、大同(煤炭)、铜陵(铜矿);二是产品型城市,如十堰(汽车)、攀枝花(钢铁)、仪征(化纤)等(王元,2000)。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资源型城市是单一产业性城市中的一种。 5. 有学者把专业性工矿城市分为两类,一类其主体是矿业城市,另一类是矿产品加工工业城市,如钢铁工业城市和有色金属工业城市等(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2000)。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专业性工矿城市的内涵与第1、2种概念接近。 6.在研究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资源型城市可以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占有较大份额。据此,我们可对资源型城市作如下定义:即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大部分为矿产资源,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性产业既包括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包括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因此从上述定义看,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例如,森工城市不属矿业城市但属资源型城市,冶金城市不属矿业城市但属资源型城市。 二、关于确定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标准 资源性产业究竟占多大比重才算得上资源型城市?这个数量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认识也很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有学者认为,在资源型城市的宏观经济结构中,以资源。(石油、煤炭、木材等)初级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且工业产值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青班)

赵海讲义: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青班)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在国外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因是一些老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建国前就进行大规模开采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且是很多城市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均对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资助,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一般来说资源储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加上传统体制割裂了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联系,造成了地方经济规模偏小,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性衰退现象,那些资源枯竭的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同时,入世后,很多资源和原材料也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这就给这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挑战。 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壮大,并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城市。这里说的资源大多为矿产资源,当然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型产业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包括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因此,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比如,森工城市、冶金城市不属于矿业城市,但属于资源型城市。 仅仅进行定性分析还不足以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的分析,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是近20年来理论界一直不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总起来说,主要以城市经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存度为依据

中国 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中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全国共118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其他城市5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涉及总人口亿。69个典型资源城市名单中包含我省的大庆,七台河、鸡西、鹤岗、双鸭山、伊春、铁力。2008年、2009年、2011年,国家分三批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县、区)。为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国家发改委设立了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多元化产业体系培育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中央财政给予69座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投资有望超5000亿。 网友质疑: 1,我认为全国都应该列入资源枯竭城市,首都北京都没水喝了,空气也废了,他排第一吧。 2,景德镇,不是做陶瓷的么?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富足的自然资源中繁衍生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曾令人无限遐想。而如今,母亲河壮观不再、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沿流域干旱日渐严重;长江

源头干枯,水质深度污染;近40%的资源城市矿物枯竭,生态危机迫在眉睫…… 黄河几近断流 一九五五年,中国政府拉开“治黄大战”的序幕。全国人大以全票通过包括三门峡工程的“治黄综合报告”,使三门峡等水利工程轰然而起,但建成不久,就形成渭河下游拦门沙,十五亿吨泥沙淤死八百里秦川和千万亩良田。虽经多次排沙改造,仍无济于事。最终很多库坝废弃,给关中平原带来“枯水沙尘满天,汛期小水大淹”的环境灾难。 尽管几十年“治黄”改变了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的局面,但在数千座水坝的拦截下,黄河变成十年八断流的干涸死河。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一九七二年,此后二十六年断流年份就达80%,从九零年到九八年,年年断流。九七年更出现断流七次、二百二十六天断流的千古生态奇观。 专家当时断言,黄河成为内陆河及季节性河流已成定局,不可逆转。 旱灾日渐严重 从九九年开始,国家黄委实施黄河水统一调度分配水量,确保黄河下游利津站有一定的下泄流量,黄河断流得以缓解。可是,从此黄河流域的“枯水”及“旱灾”日渐严重。零二年夏季,黄委称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的来水“特枯年”,零三年黄河流域遭遇五十年不遇干旱,兰州段黄河河床甚至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1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1湘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教材适宜安排2个课时,把“人多地少”和“类型齐全”两部分作为1课时,把剩下的两部分内容作为第2课时;一课时一个重点,较为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人多地少”既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又是我国的重要国情,这部分教学时多结合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使学生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3.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作为第2课时的基础,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在第2课时教学中,讲述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5.各地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部分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外知识、参考资料的引入,不宜太多,太难以理解,要贴近教学,有助于教学知识点的适当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不同类型的图式,培养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仿制数据比较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了解了我国“人多地少”和“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耕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国情以后,是学生加深对“珍惜每一寸土地”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多地少 2.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二)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活动等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中国、美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同学们,有谁知道“空中楼阁”这个成语吗?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然 后导入土地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几位(学生齐答:第三位)那么,我国的耕地面积居世界第 几位呢?教师将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的位次展示给学生(居世界第4位,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绝对面 积也居世界前列”的认识. 活动(出示中、美两国的地形图)读教材P.59图3-8,指导学生直观感受中美在地形上的差异(比较两国山地、高原和平原所占比重),海陆位置差异(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受海洋气 流影响较深,因此干旱区、半干旱区面积较中国少得多),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1,中国陆 地面积略大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反而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列举人均耕 地居世界的位次,指出“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指导学生从地形和降水的角度 分析我国国土面积广而耕地面积少的原因;在指导学生回忆中、美两国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指 导学生自己完成人均耕地数的比较,进而完成此活动. 过渡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1/4的人口,这曾经被一些西方国家成为神话,我们在为此感到骄傲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意识到面临 的挑战有多么严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其他类型的土地资源的情况有如何. 活动读教材P.59图3-9,仔细分析思考问题2: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面积、林地面积相 对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并回答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1.让学生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草地30.26%,林地13.33%)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我国在林地、草地方面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样是“人多地少”. 穿插我国天然草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有林地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可见我国耕地、林 地、草地等土地资源的绝对面积均居世界前列,可是我国的人均各类土地资源占有量却远小于 相应的世界人均占有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别的国家是不是也如此呢? 活动3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完成活动3. 1.让学生根据“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计算出人均耕地占世界的百分比(耕地27%) 2.让学生分析这些数字的含义并讨论下列观点:A.很了不起,中国用这样少的地养活如 此众多的人口;B.人口成为我国资源的沉重负担,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发展速度.(讨论后教 师做小结:既看到成绩,有重视严峻的挑战;借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 作者:王青云 提交日期:2004-09-02 2002年7月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 在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地区的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参见周德群、龙如银:“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 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970091)),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001年9月)。 起因是一些老资源型城市特别是那些建国前就进行较大规模开采资源的城市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且是很多城市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均对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的有关问题研究进行了资助,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归纳起来,方面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就单个特定的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如大庆市、大同市、山西省等)进行了经济结构转型研究。如《资源型地区的持续发展与战略创新》(2000年),收集了原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同志在山西省工作期间就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所发表的讲话;原山西省阳泉市市委书记田霍卿同志所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000),以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为背景,结合阳泉市、晋城市两个城市的实际,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加速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优.选)

福建省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福建是全国土地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居全国第23位。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海拔80米以上的丘陵和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3%,海拔80米以下的平原台地占总面积的10%强。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较大的有福州、漳州、泉州和兴化等四大平原。1998年底,全省有耕地1178.1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036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是稻谷,其次为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柑桔、烟草、油菜、花生、茶叶。福建是中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武夷岩茶是中国名茶,兼有绿茶清韵和红茶浓郁的特点,安溪铁观音、闽北水仙、福州茉莉花茶等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福建省还盛产龙眼、柑桔、荔枝、枇杷、柚子、菠萝、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全省土地资源呈现以下特点: (1)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 (2)宜林地多,宜耕地少。全省山地丘陵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地形坡度较大,灌溉条件差,不利于开垦为耕地而适宜林木生长。全省宜林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4%,宜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 (3)耕地中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根据农业部门的调查,全省高、中、低产田占现有耕地的比例分别为17%、38%和45%,中低产田合计占全省耕地的83%。 (4)沿海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开发利用潜力大。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沿海港湾有125个,港湾内侧大多分布着浅海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都澳、兴化湾、罗源湾等18个港湾,据适宜性评价,可围垦滩涂资源约有4.27万公顷。

资源型城市转型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以大同市为例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由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由来己久,资源型城市便是建立在人们开采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城市。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西方一些老牌的资源型城市遭到废弃。这是由于资源的枯竭或者替代资源的出现和繁荣,使得这些城市的职能已经不能维持原有的功能。还有一些老牌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努力完成了转型。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自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立了许多资源型城市。现在,由于资源的开发周期己久、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等原因,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的问题。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北方的煤炭城市,由于资源的不断开采,城市功能日渐衰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寻找一条适合的转型之路是这些城市的迫切需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的资源型城市开始进入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中央政府也很重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资源型城市是我国城市(群)战略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整个城市发展战略布局。特别是一些老牌的资源型城市,如大庆、包头等,这些城市的城市规模大,人口数量多,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正确的转型,将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环境、经济问题。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是必要的。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目前,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资源枯竭、接续产业弱小、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落后和就业压力大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开发利用保护的方式方法不同,再加上不同城市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直接套用。本文希望从山西省大同市的基本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教训以及大同市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大同市在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因地制宜,从本区的发展阶段出发,处理好由于要素禀赋及经济基础带来的差异,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走出符合实际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动态 一、资源型城市内涵和外延的确定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3.知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 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 1.“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教学安排: 1课时 方法和过程: 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复习提问〗 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板书:人多地少 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学生观察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1.5倍。 ②学生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 草地0.30 世界0.50 (60%) 林地0.15 世界0.60 (25%) ③通过计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特点。板书:国情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多、较齐全。板书:类型齐全 读图课本中P67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 (引导学生怎样看图) ①在这个图中,耕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林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方? ③草地用什么颜色表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黑板图示土地类型、分布表) 通过读图3-13“中国耕地分布”,了解到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国内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名录

国内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名录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军旅文艺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网络文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师专学报》萧红研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词学论坛”“冯友兰与当代儒学”郧阳师专学报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 吉首大学学报沈从文研究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留学生与近代中国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陈独秀研究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辛弃疾研究 兰州大学学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一、“名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哲学 ☆黑龙江大学《求学是刊》文化哲学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育 ☆延边大学《东江学刊》东北亚文化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世界史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民族音乐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济与管理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类学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财经问题研究》理论研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蒙古学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学、心理学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二、“优秀栏目” 北京市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北京学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三农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犯罪研究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军旅文艺 武警学院学报边消警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电力经济研究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多党合作理论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物流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网络文学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与产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理论与实践》劳动关系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教育》地学人物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财政税收 上海市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影视艺术与传播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天津市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公共行政 天津大学学报(社科版)现代企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