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风险评估,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肺栓塞大多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经过静脉回流进入肺动脉而引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近50%腿部近端DVT的患者有无症状PE;约80%的PE患者发现有DVT(主要是无症状性);

部分DVT可无任何症状,首发症状即PE;50%以上近端DVT发展至PE

o 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评估

一、术后易形成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1、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手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2、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期妇女;围术期“脱水”状态;麻醉及

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

3、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

等。

二、患者是否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1、吸烟。

2、肥胖、高龄。

4、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4、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5、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6、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7、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剖宫产分娩。

患者术后避免形成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1、基本预防措施

(1)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受损。

(2)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胭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3)鼓励病人尽早进行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4)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GCS)。

2、机械预防措施

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仪或逐级加压弹力袜,它们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3、药物预防措施。

4、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时间一般不少于7-10天,可延长至28-35天。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风险评估,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肺栓塞大多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经过静脉回流进入肺动脉而引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近50%腿部近端DVT的患者有无症状PE;约80%的PE患者发现有DVT(主要是无症状性); 部分DVT可无任何症状,首发症状即PE;50%以上近端DVT发展至PE o 患者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评估 一、术后易形成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 1、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手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2、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期妇女;围术期“脱水”状态;麻醉及 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 3、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 等。 二、患者是否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1、吸烟。 2、肥胖、高龄。 4、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4、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5、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6、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7、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剖宫产分娩。 患者术后避免形成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1、基本预防措施 (1)在四肢或盆腔邻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受损。 (2)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胭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3)鼓励病人尽早进行足和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4)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GCS)。 2、机械预防措施 下肢血液循环促进仪或逐级加压弹力袜,它们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3、药物预防措施。 4、骨科大手术后凝血过程持续激活可达4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性可持续3个月,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时间一般不少于7-10天,可延长至28-35天。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 神经外二科 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 1)吸烟、年龄>40岁 2)手术时间>60分钟 3)先前有DVT或肺栓塞 4)恶性肿瘤、化疗病人 5)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 6)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 7)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 8)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9)心衰、心梗、脑卒中 10)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 一.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 6)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7)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8)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9)应用弹力袜及气压治疗仪;也可以抬高双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0)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1).右旋糖酐预防作用在于: ?①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粘稠性; ?②改变纤维凝块结构; ?③增加血栓易溶性; ?④有扩容作用,能改善血循环。 ?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 ?(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 ?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二.下肢血栓形成的治疗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四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②抬高患肢——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效果显著。 2)药物治疗观察: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 等。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 3)病情观察: 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

预防“深静脉”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一.基本预防措施: (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2)规范使用止血带。 (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3、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措施 3.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 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3.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rt PA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局限于血栓部位,而不至于出现全身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与护理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形成固态血栓的情况。这种疾病很常见,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各种严重后果,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性疾病等等。为了预防DVT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加强锻炼 长时间久坐或久站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锻炼能够有效预防DVT。推荐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此外,运动时穿戴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也非常重要。 2. 积极改变生活习惯 除了加强锻炼以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DVT的发生。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起身伸展,活动下肢肌肉。此外,控制体重、避免吸烟、戒酒等也有助于预防DVT的发生。 3. 注意饮食营养 饮食营养也与DVT的预防密切相关。膳食应以高纤维、低脂、低盐和高蛋白为主,尤其是多吃一些富含铁、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谷类、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

4. 睡姿注意 夜间睡觉时,我们要尽量保持身体舒适且自然的睡姿,避免过深的弯腰和翘腿。另外,选择适合的床品和床垫、保持足够的睡眠也都有助于预防DVT。 5. 穿着高弹性袜 高弹性袜是预防DVT的有效工具之一。穿着高弹性袜有助于腿部静脉回流和支持下肢肌肉,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专门为DVT预防设计的医用高弹性袜。 6. 注意药物治疗 在严重的DVT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凝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患者需要注意遵医嘱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查。 总而言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很常见的疾病,但是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生活习惯、注重饮食营养、调整睡姿、穿着高弹性袜以及遵医嘱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 (1)患者因素:卧床≥3 d、既往VTE病史、>40岁、脱水、高脂血症、肥胖(BMI >30 kg /㎡)、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 (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 (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慢性心衰、心房纤颤、肾病综合征、静脉曲张、炎性肠病、危重疾病、脑卒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以及其他急性内科疾病(4)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低温治疗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 (1)内科长期卧床、肥胖、昏迷、肢体瘫痪或制动、恶性肿瘤、ICU等重症病人入院24h内完成。 (2)外科术后或创伤后6h内,尤其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产科、妇科。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 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 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 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和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DVT的发生,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一)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给患者和家属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二)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h翻身一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趾、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翻转运动,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三)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应避免在下肢静脉或股动脉穿刺,特别是下肢反复穿刺。静脉输液和采血宜选用上肢浅静脉,动脉采血可选用桡动脉穿刺。 (四)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由于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等优点,在预防DVT上取得较好效果。常用速避凝2ml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在应用速避凝时应注射腹壁前外侧,左右交替,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反应。 (五)严密观察DVT的症状对长期卧床患者护士应经常观察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床上活动时应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并与以前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较。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受压后易引起褥疮,可用厚约10cm软枕垫于患肢下。

预防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一、主动或被动运动 凡有高危因素者,应告知使其认识、了解DVT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认真告知DVT的早期症状,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有危险因素患者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机械压迫等方法改变肢体血流淤滞状态。 大手术后的患者应抬高双下肢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早期下床活动。有高危因素的以及麻醉未醒前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如足踝部内外翻,屈伸,环转运动,其中以主动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预防作用最理想。按摩双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减少静脉的淤滞和促进静脉的回流,清醒后鼓励患者床上运动,多做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流回流。对于清醒的长期卧床者,若踝关节能主动或被动活动,最能促使静脉回流。 二、间歇性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IPC能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静脉血液淤滞状态,由于IPC的增压和减压的机械作用,能产生搏动性的血流通过深静脉,从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该方法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流240%,增加下肢动脉血流170%,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病人,最好从手术台上或手术当天开始。 三、循环减压弹力袜(Graduated Compression Soks,GCS)手术时间较长者,下肢GCS可限制静脉过度扩张对预防DVT有效。长统弹力袜(至大腿根部)较短统(膝下)效果佳。该方法可增加深静脉血流量138%,减少

DVT50%。 IPC和GCS 方法禁用于以下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腿部有皮炎、坏疽等小腿皮肤异常情况。 四、药物治疗 (1)低分子量肝素(LMWH)皮下注射LMWH后较长的血浆半衰期(150min)和比较完全的生物活性,每天皮下注射1-2次,每次0.3ml-0.4ml,可获得预期的抗凝效果,对非手术的、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采用。使用LMWH不需要实验室监测,且比普通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低。施行普通大或中型手术的患者,术前不用LMWH,术中下肢用周围性充气加压泵,术后12小时开始使用LMWH,每日二次直至下床活动为止。骨科大型手术卧床时间较长者,术后使用LMWH二周,以后改为口服抗凝药物。 (2)拜阿司匹林,为环氧化酶活性抑制剂,通过阻断TXA,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剂量为100-325mg。 (3)盐酸沙格雷酯(安步乐克)通过抗血小板5HT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它不抑制5HT1和5HT3和5HT4受体,从而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常用剂量100mg qd-Bid. (4)盐酸氯吡格雷(波立维)能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间接抑制了纤维蛋白与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常用剂量为75mgQD。 (5)直接X因子抑制剂(利代他班)为直接X因子抑制剂,将FX作为抗凝靶点,比UHF和LMWHS将凝血酶作为靶点是更有效的抗凝策略,一个分子的FX能催化形成约1000个凝血酶分子,常用剂量为10mg qd.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举措 一、促使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同意,建议抬高低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舞患者早 期功能锻炼,指导敦促病人准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天许多于3次,每次许多于5分钟)。 昏倒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赐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许多于3次/天,每次不 少于5分钟,可加快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同意时初期下床活动。 2、在确立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良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 顺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气绝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挡深静脉扩充,促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添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畅达,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相关。 4、保持心情愉快,手术后心情不好,可惹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杂乱,血管舒缩 功能失调。 5、鼓舞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快血液回流。 二、防备静脉内膜伤害: 1、提升静脉穿刺技术,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少对局部和远段血管 的伤害。 2、减少和防止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 状况下,没有上肢伤害,不在下肢穿刺。 3、长久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纳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防止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一定注射各样刺激性强的药物及 高渗溶液时,防止在同一静脉进行频频输注。 5、连续静脉滴注不要超出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响,应立刻停止输液,重修 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伤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防止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惹起血栓性静脉炎, 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小时,及 时用抗生素防备感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彩、 动脉搏动状况,鼓舞病人多饮水加快造影剂排泄。 三、防备血液高凝状态: 1、对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液过快凝聚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 态的偏向,建议进行必需的化验检查。 2、静脉补液:因为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批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 状态致血液黏稠,需遵医嘱保证给病人增补分够的液体,纠正脱水,保持水、 电解质均衡,防备血液浓缩。 3、均衡饮食:选择平淡低脂食品,实验和临床经验表示,低脂能够防止血液黏稠 度增添;多食含维生素许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 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品均含有丰富的吡嗪,它可使血小板降落50%以下, 有益于稀释血液,促使血液循环,改变血黏稠度;每天饮水量>1500mL,保证足 够的液体量,防备血液浓缩。 4、药物预防:当前证明关于高危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它可显然降低静脉血 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增添术中出血偏向;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可降低血液 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YW-056)骨关节、高危手术患者风险评估制度_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⒈骨关节与脊柱等高危手术前医师及麻醉师应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以及手术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 ⒉手术医师、麻醉师均应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⒊手术医师、麻醉师应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以患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和发生的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 ⒋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及时向医疗组长或科主任请示,请医疗组长或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报告医务部申请院内大会诊,再进行评估。 ⒌患者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

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肺栓塞大多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经过静脉回流进入肺动脉而引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近50%腿部近端DVT的患者有无症状PE;约80%的PE患者发现有DVT(主要是无症状性);部分DVT可无任何症状,首发症状即PE;50%以上近端DVT发展至PE。 一血栓形成的原因 ⒈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围术期卧床制动;术中体位扭曲;静脉曲张病史等。 ⒉血液高凝状态:围术期“脱水”状态;麻醉及创伤后组织因子释放,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⒊静脉壁损伤:术中使用止血带、手术机械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⒈吸烟。 ⒉肥胖、高龄。 ⒊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⒋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 ⒌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⒍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⒎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一.严密观察早期症状 1.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VT的关键: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 3.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因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和静脉曲张,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及时通知医师,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 二.做好健康宣教 1.针对DVT的危险度分级,加强对具有高危和极高危发生DVT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2.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会导致血管痉挛; 3.创造无烟环境,关注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长期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

4.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低脂饮食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 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三.促进血液回流 1.体位和活动抬高下肢踝泵运动早期活动:主动或被动锻炼行走练习、踮脚运动 抬高下肢20 一 30度,膝关节屈曲5度目的:保护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要求: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 2.梯度加压弹力袜(GCS):安全简便、费用低廉,一线方案,有助于解决血液淤滞,可减轻由于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梯度压力形式为18、14、8、10、8 mmHg,对增加血流最有效。这种压力形式经临床证实,与基础值相比血流增加了 138% 3.间断充气加压: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45mmHg小腿30mmHg 大腿20 mmHg;使血流速度增加240% ;可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能是机械刺激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所致 4.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 四.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2-

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肺栓塞的预防措施 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来降低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的。预防肺栓塞的关键在于识别和控制引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肺栓塞预防措施: 1. 积极预防血栓形成:血栓是肺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预防血栓形成,可以 采取以下措施: - 经常活动:长时间静坐或卧床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应该经常活动, 尤其是长时间坐着或乘飞机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或者进行简单的腿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穿着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帮助提高下肢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 于长时间坐着或乘飞机的人来说,穿着弹力袜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 避免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手术后或严重 疾病患者。如果需要卧床休息,可以尝试抬高腿部,使用特殊的床垫或枕头来改善血液循环。 2. 控制危险因素:某些因素会增加患肺栓塞的风险,如下所示: - 高龄:年龄是患肺栓塞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会增加。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预防措施。 - 肥胖:肥胖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会增加患肺栓塞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 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肺栓塞非常重要。 - 长期卧床: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尽 量避免长时间卧床。

- 吸烟:吸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戒烟是预防肺栓塞的重要措施之一。 - 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某些口服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如果需要使用口服避孕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体检。 3. 及时治疗潜在疾病:一些潜在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心房颤动等,会 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对于已经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以减少肺栓塞的风险。 4. 提高公众意识: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很多人对其了解甚少。提高公 众对肺栓塞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识别肺栓塞的症状,及早就医。 总之,预防肺栓塞需要综合多种措施,包括预防血栓形成、控制危险因素、及 时治疗潜在疾病和提高公众意识。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尤其需要重视预防措施的实施。最重要的是,个体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自己的预防计划,并坚持执行。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肺栓塞的风险,保持身体健康。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和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深静脉血栓塞形成(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肺运动血栓栓塞症(PE)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障碍性疾病。 DVT、PE是同一种疾病VET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DVT形成的机制 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静脉壁的损伤 化学性损伤 机械性损伤 感染性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而开放性创伤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止血,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 常常是2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而造成DVT A中央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张。 B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Homans征(+),即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 C混合型:血栓弥漫于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病人行走较困难。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 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 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 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 重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